铁骨(校对)第8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1395

  斯大林伸出手,与莫洛托夫握一下,指指书桌旁边的沙发,道:“坐下说话吧。”他先去坐好,顺手拿起书桌上的文件夹,递给莫洛托夫:“刚送来的,你先看看吧。”
  莫洛托夫接过文件夹,坐下,由斯大林与往日略微不同的举止,感到有新的情况发生。多年来,每一个在斯大林身边的人,都已养成一种习惯:斯大林不让知道的,绝对不问;不让看的,绝对不看。
  莫洛托夫打开文件夹,看起来。这是一份来自德国的秘密情报,上言希特勒已经招人制定进攻波兰的计划,详情待细察。看完后,莫洛托夫把文件夹递还给斯大林,说:“希特勒的野心太大了……”
  斯大林点点头,转变话题:“最近,我们陷入了与远东分裂分子与中国人的战事。其实我们都知道,中亚也是以远东共和国主导,中国人若是没有远东撑腰,根本不敢进入苏维埃的一寸领土。原本我们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想先打痛中国人,不要让他们参合到苏联的内战中来,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得到远东加强的中国人,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发生在谢米帕拉丁斯克和乌斯季卡缅的作战事变就是证明。这次全国党代会后,我们有必要调整东线的战略。”
  “与此同时,德国在西线咄咄逼人,他们与意大利和日本先后签订反共产国际条约,矛头直指苏维埃。为此,我们曾就缔结反侵略互助条约与英、法进行谈判,可至今仍无进展。由此不难看出,英、法在袖手旁观,要把波兰作为诱饵甩出去,以促使希特勒扑向我们。”
  说到这里,斯大林征求莫洛托夫的意见:“对此,莫洛托夫同志,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
  莫洛托夫由斯大林的所言思忖了一下,谨慎地说:“我们应进行最大的外交努力……”他话及问题的重点:“燃眉之急是要做好德国方面的工作……”
  斯大林接上莫洛托夫的话头:“正因为如此,我刚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你来兼任外交人民委员,替下李维诺夫,以表明我们苏维埃中央的一个态度。”
  莫洛托夫感到非常意外:“我?”他急切地说:“斯大林同志,请你再考虑……”
  斯大林加强了语气:“怎么,你质疑我的决定吗?由人民委员会主席兼任外交人民委员,是表明我们对外交工作的重视!”
  “好吧!我服从组织的决定。”
  莫洛托夫顿时软化下来,心里开始琢磨在外交工作中如何向中国政府施压,逼迫安家军从中亚撤军。
第1531章
适得其反
  南华,新京。
  安毅收到宋美龄的邀请电,感到有些意外,但想想自己离开南京已经快四个月了,估计蒋介石是有什么事情想当面对自己说。
  现在南华的国际地位有些特殊,在德国咄咄逼人气势威胁下的法国,迟迟拿不出对付南华共和国的方案,坚持出兵征讨与主张应把兵力放在法德边境防备德国南下的都有大批人支持,天天在报刊杂志和广播上论战,吵得不亦乐乎。
  法国民众现在的心态十分微妙,一方面,由于南华的独立,他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认为必须坚决而又果断地制止这种行为,否则整个法兰西的全球殖民体系,就会轰然崩塌;另一个方面,法国人又不愿意为了殖民地而流法兰西青年的热血。
  更有甚者,许多人早上到晚上,也持有不同的见解。比如早上上班途中,听到广播中坚持出兵的政客的演讲,觉得热血沸腾,爱国情绪勃发,恨不能即刻参军上前线,与叛乱的安南土著和中国人作战;而到了下午,听到主张和平解决争端的议员的阐述,说明中国军队一次性可以出动上千架轰炸机,此外还有上千架战斗机进行护航,若是这两千余架战机从法国上空飞过,仅仅只是战机映下的阴影,就足以遮盖整个巴黎市的上空,质疑需要派出多少舰队和士兵,才能完成收复安南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听到这里,那些上午还满怀激情准备为祖国抛洒热血的人就觉得背心发寒,迅速转变看法,觉得没必要万里迢迢跑去远东那个没有后方依托的地方打仗,还是以保护本土为第一要务。
  对法国人来说,南华距离自己实在太遥远了,那里的丢失不会影响到法国本土的安全,但若是德国人趁着法国把兵力派往安南,突然向法国发起进攻,那就是亡国的大事。况且,法兰西还有大量的战俘掌握在南华政府手里,谁也不敢保证关键时候他们会不会以此作为威胁,而现在这些俘虏的家人,天天都在议会和政府大门前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尽快解救回自己的亲人,他们也是一股重要的反对武力讨伐的力量。
  因此,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大多数法国人还是坚持认为,这个时候实在是不宜派出军队进行征讨,采取政治、经济打压,虚言恐吓迫使南华政府让步更为妥当。至于南华会不会屈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正是因为法国政府和军队在大量民众及议会议员反对出兵呼声下表现出的迟疑,同时还有其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使得法国的盟友以及与法国签有互助协议的英联邦国家,无法对南华建国发表任何意见。
  倒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元体系国家,看到南华建国伊始,便宣布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政局及金融体系稳定后,逐步实行多边贸易体制,主张在国际贸易中公平与机会均等,在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领域,不要求废除一切形式的货币汇兑控制,只追求货币间的可汇兑。也就是说,不管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自由兑换货币的权利,但一个外国人却应拥有将手中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的权利。
  这些政治和经济举措,极大地迎合了美国国务卿赫尔的观点。美国政府急于在太平洋西岸寻找一个自由贸易的主权国家,对于南华的主张大为认同,赫尔在与罗斯福沟通后,已经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抛出了与南华建交的议案,以便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让美国的企业能够成功进入百废待兴的南华,争夺基础建设等大蛋糕。
  在欧楚儿和相关金融专家的努力下,南华中央银行将于下月中旬正式成立,安毅也想协调一下华元与法币、英镑及美元之间的关系(因为法币与英镑直接挂钩,同时受美元支配),同时还想就国际形势与蒋介石交换一下看法,于是欣然应允,复电将于近日前往南京一叙。
  ……
  三月二十四日,印度孟加拉邦传来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征讨印度东部地区叛乱武装的英国陆军印度第十七步兵师,在吉大港东北八十多公里处的戈布多伊湖区,遭遇印度叛乱军队的埋伏。印度叛军在高山之上,构筑了水坝,堵住了水流,待到英军进入山下谷地时,突然爆破大坝,湍急的洪流,瞬间让英国军队拥有的先进的坦克、装甲车和大炮报废,同时,大量的英军官兵被激流卷走,直到几天后泡涨的尸体才在戈布多伊湖里浮现。
  英印十七师就这样全军覆没,当场被淹死六千余人,其余一万余惊魂未定的英军被蜂拥而至的叛军俘虏。
  此后恐怖的一幕发生了:这一万多英军俘虏,先被押解到戈布多伊湖区南方的公路旁边,在枪口的威逼下,惴惴不安地竖起上万个十字架,随后,所有的俘虏被机枪扫射,打断双腿,然后被割去睾丸,悉数钉死在十字架上。
  消息传出后,震惊了整个世界。
  在此之前,英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正在与囚禁于监狱中的印度国大党的领袖们展开磋商和谈判,要求国大党尽快履行“执政党”职责,平息叛乱。
  就在英印殖民当局准备释放国大党领袖的时候,传来如此令人震惊的消息,英国首相张伯伦及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几乎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但很快,各大报刊杂志便用活生生的实例,用翔实的照片,告诉了天真的首相和外相,事情已经发生了,大英帝国的威信正在受到粗暴的践踏。
  没过多久,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迅速被游行的人群挤满,尤其是失去亲人的英国人,一个个目赤欲裂,状极疯狂,嚎啕大哭埋怨政府和军队无能之余,强烈要求对野蛮的印度人展开报复,让他们明白得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一些议会议员,比如前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便趁机发难,质疑政府与国大党和解的行为,称这是可耻的投降,是对日不落帝国赤裸裸的侮辱!
  在这种情况下,张伯伦迅速中断了与印度国大党的联系,在国民、军队和议院的强烈要求下,决定对印度采取极端措施。
  三月二十六日,英军在出动四个师的兵力,于戈布多伊湖区抢救回袍泽的尸体后,在吉大港公开处决了三万六千四百九十七名在此前作战中俘虏的叛军士兵,把他们的头颅全部割下来,在吉大港城外堆砌成四个金字塔般的京观,同时,还将吉大港地区九百二十七名国大党及宗教界领袖,一起挂上了十字架,照样钉死在戈布多伊湖西南方的巴鲁瓦地区,作为对叛军恶行的报复。
  英国军队的报复,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在印度只是少数,南亚次大陆作为一个拥有二亿五千万人的庞大殖民地,拥有对英国的绝对人口优势,英军的“恶行”,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迅速弥漫于印度的城市和乡间,一幅幅由印度人头颅堆砌的照片,一具具悬挂于十字架上的印度人尸体,一双双死不瞑目的愤怒眼睛,震惊了所有印度人。
  英国政府本来只是想威慑印度人,不想却引来更大的反抗狂潮,在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马哈拉斯特拉邦、卡拉塔克邦、安德拉邦、中央邦、北方邦等地,民族起义再次如星星之火突然燎原,各地殖民政府纷纷被武装暴民推翻,印度宛若一条风雨飘摇的破船,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第1532章
“钉子”再出手
  位于柏林威廉大街的德国外交部,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收到了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转发的苏联中央充满“善意”的外交公告,便明白苏联已经彻底放弃了对英法的期待,转而与德国亲近了。
  “有意思!前脚英国人在印度遭遇惨败,后脚苏联人就服软了!不过不管怎么样,这对帝国来说是件大好事!”
  里宾特洛甫拿着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发来的电文,上了轿车,一路疾驰到总理府,直奔希特勒的办公室,看到希特勒从办公桌前诧异地抬起头,高兴地道:“元首,好消息!”
  “哦?英国人的麻烦还不够,他们那可怜的像羔羊一样软弱的陆军,又遭遇惨败了吗?”
  希特勒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从里宾特洛甫手里接过电报,看完后,冷笑着说道:“来了,终于来了……斯大林这个鞋匠的儿子终于向德意志示弱了,李维诺夫完蛋了!”
  希特勒情绪有些激动,一扬手,将电报高高抛起,电报往上一冲,接近天花板,却没有挨着。希特勒有趣地看着,看那电报一点又一点地向下飘落,在他眼里,像是用慢镜头拍摄的画面,虚幻,翻转。
  “太好了,斯大林担心两线作战,但德意志又何尝不是如此?等到解决了英、法,稳定了西线,我再掉头攻打苏俄,到时候斯大林再醒悟过来已经迟了……”
  见电报快落地,希特勒一伸手,接住了,又仔细看了看,确认李维诺夫辞职是确确实实的。
  “非常好!实现《我的奋斗》中的伟大理想,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希特勒走近地球仪,指向立陶宛东部港口城市梅梅尔:“英国人、法国人退缩了,这片曾经属于日耳曼民族的土地,再次回到了德意志手里!帝国的扩张,将不可避免!”
  “地球”是做成圆球形的,放置在球架中间,只要一推,它就会转动。球面上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标出国与国之间的界域,各国的公路、铁路、河流、山川、江海,清清楚楚。
  四天前,德国和立陶宛在柏林签署了立陶宛将梅梅尔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条约。1919年前,梅梅尔一直属于德意志德国,1921年的全民公决中以90%的票数赞成成立一个但泽模式的共和国,1923年被立陶宛占领,此后占人口多数的德国人和立陶宛总督之间经常爆发纠纷,随着纳粹政府上台,德国经济强劲复苏,梅梅尔地区强烈要求回归德国,立陶宛迫于德国的压力,终于签订了城下之盟,希特勒再次兵不血刃收复德国故土,赢得民众狂热的支持。
  就在希特勒陷入幻想无法自拔之际,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威廉.戈林、副领袖兼德国内阁国防委员会成员鲁道夫·赫斯、德国警察总监和党卫队帝国长官海因里希·希莱姆、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兼首都行政长官保罗·约瑟夫·戈培尔、情报与安全局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元首大本营卫队长隆美尔、捷克总督斯图卡、第十九军军长古德里安、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斯坦因、退役将军龙德施泰特、党卫军成员斯科尔兹内等人走来。
  希特勒轻抚住地球仪,与众人招呼,请他们坐下。
  “这次我叫大家来的目的,相信你们已经十分清楚了。我们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现在希望大家能够想出一个好的办法,能够让我们德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说到这里,希特勒用凌厉的目光扫了一下在座的众人,然后继续说到:“现在给大家自由发言的机会。各位请尽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有任何的隐瞒!”
  “元首……”
  捷克总督斯图卡看了戈林一眼,在对方点头的示意中站起来,郑重地说道:“对于这个问题,我与戈林元帅有过深入的探讨,那就是把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厂、企业、黄金、外汇储备和粮食全部搬回德国,并且破坏捷克斯洛伐克地区所有的不能携带的东西。毕竟我们是胜利者,所以应该取得胜利者所应该取得的东西。”
  顿了顿,斯图卡继续说到:“同时,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控制,让捷克斯洛伐克人为我们种田和饲养战马,还是绰绰有余的。”
  斯图卡说完,对希特勒深鞠一躬,然后坐下。
  希特勒听到自己的亲密战友戈林把手伸到捷克斯洛伐克了,心中大为不悦,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含笑问道:“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荒谬!可笑!”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站了起来:“元首,我认为斯图卡总督的想法很傻很天真。”看到斯图卡双目喷火地站起来就要反驳,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微笑着问道:“请问斯图卡总督,若是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人,他们反对政府剥夺他们工作和生存的权力,我们该怎么做?”
  斯图卡愣了一下,涨红着脸,求助地看了戈林一眼,得不到回应后,有些结结巴巴地说:“当然是……当然是驱逐他们,把他们从我们帝国的领土上完全的驱逐出去,让他们知道和帝国作对的后果。”
  “如果这样的话,只会造成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混乱,帝国的兵力将会被层出不穷的暴力反抗事件所牵制,正如现在英国在印度所遭遇到的那样!”
  海德里紧盯着斯图卡的眼睛,嘴角带着一丝嘲弄的笑意,侃侃而谈:“捷克斯洛伐克地形复杂,到处都有山地,一旦发生严重的暴乱事件,敌人的游击队向山上一躲,就可以逃过我们的空军和国防军的打击。所以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我们的敌人会不断地骚扰我们,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说到这里,海德里希看了一眼在座的人:“所以光以种族主义去从肉体上消灭我们的敌人是十分被动的。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主动的方式,那就是尽量地使对方的抵抗处于一种非常低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够完全的控制对方。”
  海德里希恭敬地向希特勒鞠了一躬:“元首阁下,这是我的一点个人的意见,希望元首和各位大人能够采纳!”
  看到戈林盯着海德里希愤怒得要喷出火的眼睛,还有一大群戈林的追随者齐声的反对,希特勒突然觉得,戈林的权力太大了,大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太过谨慎,像个和事佬,而由于自己任命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担任海军航空兵司令,海因里希·希莱姆最近和戈林走得很近,而戈培尔就像根墙头草,哪边实力强大就向哪边靠,这样算下来,若是自己意外死亡,那么戈林……希特勒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
  “不行,必须得扶持一位具有相当能力的人来与戈林打擂台才行,否则自己这个元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想到这里,希特勒含有深意地瞥了戈林一眼,随后鼓励地对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说道:“亲爱的莱因哈德,你的建议很好,请问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吗?”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向希特勒庄重地敬了个礼:“是的,我的元首。由于最近英国在印度遭遇到的连续的失败,我反思了一下我们的政策,发现我们若是照搬英国人对殖民地的统治政策,我们也要被拖入游击战的泥潭,严重拖延帝国的发展,而时间对帝国来说,再重要不过了!结合我们的朋友叙府安毅将军对法属安南的顺利吞并,我突然觉得灵智大开,既然中国人可以成功,我们为何又不行呢?毕竟捷克斯洛伐克是从前奥匈帝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日耳曼民族在那里拥有很好的统治基础,我们为何不充分利用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帝国实力的拓展服务呢?”
  说到这里,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示意副官送上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介绍道:“这是我制定的有关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有关行政方案。在这份报告里,捷克境内反抗帝国的主体,应该是那些中产阶级,他们是抵抗运动的主要温床,所以我们并不能够采用所谓的种族制度。而是要向当地的工人和农民献殷勤,利用他们对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我们应该废除将捷克人贬为二等人的规章条例,并且能够给对方的工人增加油脂供应定量和其它的有关生活设施,并改革远远落后于德国的捷克社会保险和医疗制度,这样才能够使捷克斯洛伐克真正的、完全的控制在我们的手上。”
  听了海德里希近的计划,希特勒和其他中立人士都不断点头。毕竟这个计划从表面上看去显得十分的完美。
  戈林由始至终都没有发言,他已经感受到了希特勒那颇有深意的一瞥,知道元首对自己开始怀有戒心,不由愤怒地低下头,对于敢于跟自己作对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越发地嫉恨。
  经过一番思考,希特勒终于当着众人的面,做出了重要的决定:首先,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厂企业,不得拆除和搬迁回德国,利用原材料和设备,就地展开生产,只需把成品运送回德国即可;其次,任命情报与安全局长、帝国海军航空兵司令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上将为重组捷克斯洛伐克委员会的委员长,管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行政事务,免除斯图卡捷克总督的职务,重新担任第三帝国国务秘书;第三,希特勒授予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为波西米亚和大摩拉维亚的保护者的荣誉称号,这实际上就是委任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为捷克最高军政长官。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身兼数职,每一个职务都至关重要,在纳粹党内和德国国内的地位急速提升,不经意间已经成为纳粹德国第五号人物,炙手可热,而向海德里希献计献策的谋主……“钉子”钟磊,对德国军政的影响,再次加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