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1395

  远东军士兵两两一组,操纵着马克沁重机枪,副机枪手忙碌地一次次将弹带送入机枪,负责射击的机枪手根本就不需要瞄准,手指死死地扣在射击钮上,枪口在幅度很小的范围内来回移动,凶猛的机枪火力,覆盖了整个铁路大桥,冲锋的苏军军官和士兵,便在这密集的机枪弹雨中,与这个世界匆匆告别。
  战斗持续着,无数串冒着光芒的机枪子弹,若泼水一般冲向大桥正面和两侧,在钢制的桥干上溅起无数的火星,经过几分钟射击之后,滚烫的不仅是远东军士兵的枪管,就连大桥的桥干也因为频繁地与子弹摩擦开始变得烫手起来。
  尽管有着政委和军事指挥员的身先士卒,但苏军向大桥发起的第一波冲击,还是硬生生地被机枪挡了回去,大概集中三个团进行波浪攻击的苏军士兵,最后只剩下不到五百人,而且个个带伤。
  不过,远东军的机枪手们英勇而顽强的阻击,遭来更多的苏军炮火,整个大桥东岸,几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远东军在这里的伤亡也超过了千人,守桥的一个团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士兵。
  河面上的战斗也是异常的激烈,在苏军大部分船只到达河中央的时候,远东军位于战线后方的大炮开始进行攻击。
  在远东军的高空气球引导下,几乎是眨眼间,五六百条水柱在卡马河河面升起,无数的苏军士兵被激射的弹片和浪涛打入水中,有十余艘倒霉的小船,甚至被落下的炮弹当场命中,木屑夹杂着破铜烂铁和布条飞入空中,若天女散花一般散落在水面,整个河面被淤泥和鲜血所覆盖。
  在远东军连续对河面进行大规模的炮击之后,苏军覆盖东岸河岸阵地的火炮,开始寻找远东军布置在战线后方的炮兵阵地,原本落在战壕附近的炮弹,开始向前不断延伸。
  与远东军放出的侦查气球一样,慢慢升空的十余个苏军侦查气球,也开始为苏军的地面炮火指明方向,远东军的炮兵阵地遭遇对方集中打击。
  不过,远东军的大炮在战斗中,并没有布置在平坦的开阔地,按照要求,炮兵们在阵地上挖出了一个个掩体,然后将火炮置于掩体中,只留下炮口伸到外面,而体积更小的迫击炮和速射炮,则几乎完全隐藏在掩体中,因此苏军速射炮的低平弧线对远东军火炮和炮兵的伤害,已经被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同时由于受肃反影响,苏军炮兵中高级指挥官几乎被清洗一空,炮兵们无所事事,严重缺乏训练,因此苏军威力巨大的榴弹炮的准确性,实在让人看不过眼,苏军指挥官看到自己的炮兵明明对对手的炮兵阵地进行了覆盖射击,还来不及高兴,远东军居然又在同一个阵地开火了。
  就在苏军大炮疲于对付远东军的炮兵阵地的时候,战壕中的远东军士兵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一串串机枪子弹在河面上交错成密集的火网,若死神挥出的夺命镰刀一般,船上和浮桥上的苏军士兵纷纷被击中,惨叫着跌落到湍急的河水中。
  接着远东军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开始与对岸的苏军对射,当苏军指挥官发现情况不对劲,重新用炮火压制远东军河岸战壕的时候,渡河的苏军已经死伤累累,近千艘小船在无人操纵的情况下,沿着河水快速地向下游漂去。
  第一波渡河失败之后,苏军指挥官立即叫停了强渡行动,集中所有的火力,从铁路大桥进攻,五百余门大炮调转炮口,向大桥东面进行密集的轰炸,原本就危机四伏的远东军桥头阵地,再次陷入一片若冰雹般密集的炮弹洗礼中。
  这个时候若是再坚持,那就是拿士兵们的生命开玩笑了,远东军指挥官立即命令守桥部队向后方紧急撤退,同时调动战略预备队,进入以东岸桥头为中心,半径约一千米的内环行阵地,隐蔽在桥东一线阵地后方五公里树林里的坦克部队,也接到了命令,准备随时向大桥发起反击。
  向东岸五百米宽的两道远东军桥头阵地倾泻了上万发炮弹之后,苏军又一波冲锋部队快速地冲过了铁路大桥,苏军指挥官还没有来得及为取得的进展高兴,已经冲过大桥的苏军士兵遭到来自前方以桥头为中心的半圆形防线的疯狂射击,数百枚迫击炮炮弹若暴雨般落下,迅速炸开,将一群群苏军士兵带到半空中,撕裂成一块块碎片。
  随着涌过铁路大桥的苏军士兵人数越来越多,在大桥东头布满大小弹坑的地面上死去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中,苏军士兵在政委和指挥员们的带领下,甚至无法冲到桥东两百米以外的地方,冲过桥头的苏军士兵,只有无助地卧倒在一个个弹坑里,随后便在密集的炮弹轰炸下,化为一团团血肉,鲜血几乎把大地染红。
  眼见情况不对,苏军指挥官果断地中止了攻击,集中大炮,准备进行新的一轮炮击,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死寂中。
  不知不觉间,黑夜已经过去,东方天空泛起了一丝亮色,大地带着灰暗的色彩,逐步迎来光明。晨曦下的卡马河两岸,大桥两侧、河滩和河面上,随处可见苏军士兵的尸体,当然,铁路大桥东面也散布着许多远东军士兵的尸体,还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及冒着硝烟的弹坑,遍布整个战场。
  这时,东面的天空传来“嗡嗡”的声音,密密麻麻的机群出现在天际,苏军的炮兵侦察气球惊慌之下,就想紧急下降,但时间那里还来得及,在战斗机近距离攻击下,一个个气球发生燃爆,空中接连出现巨大的火球,苏军遍布整条河岸的炮兵侦察气球,无一漏网。
  随后,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轰炸机对苏军的炮兵阵地进行了覆盖轰炸。
  地面上的苏军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不甘示弱地拼命嘶叫着,掩护炮兵快速撤退,但远东军这次铁了心要让对方的炮兵吃苦头,河东岸的炮兵突然对苏军的防空阵地进行压制打击,随后SB—2轰炸机,在高空掷弹,而引自叙府的一百二十架B—2俯冲轰炸机,对苏军炮兵,进行了精确的点射。
  随着机群胜利归去,持续一夜的战斗终于结束。而这样残酷的作战,几乎每一天都在整条乌拉尔战线上发生着。数百万军队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个人都只简单地代表了一个数字,进攻的数字,败退的数字,阵亡的数字,胜利的数字,生命,在这一刻,何其脆弱!
  就在远东军西线作战陷入胶着之时,与日军作战的东线,则因为远东高层的战略决策,而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六月十一日,蒙古军区第一集团军第三师顺利撤回共青城,登上了西去的火车。十二日,日军八个师团逼近共青城,此时远东军已经将共青城内的工业设施和居民全部转移完毕,殿后的三个师选择了主动退却。日军占领共青城后,立即分出兵力,扫荡了共青城周边地区的村庄,但却一无所获。
  十三日,远东军最后一批军队撤离海参崴,留守的海军官兵对四百多艘水面舰艇进行了爆破,一艘艘沉船堵塞了港口航道,对此日本海军无可奈何,但陆军却欣喜若狂,于次日顺利进入海参崴,然后向伯力进军。
  十四日,蒙古军区第一集团军主力撤离马尔梅日湖区,乘坐火车前往伯力,随后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中亚的乌斯季卡缅。与此同时,远东军于中亚的部队已经大部分由铁路干线撤回西伯利亚,虽有部分单位未到齐,但已经开始进行新一轮作战准备。
  十五日,日军自兴凯湖以北的平原地区,进入我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北军区谢逸第十三集团军奉命紧急撤离鸡宁,由火车赶赴佳木斯,渡过松花江,消失于江北的小兴安岭茫茫山岭中。东北军区第十一集团军五个师早在四月份便紧急西调,第十二、第十三集团军一南一北不利于协同作战,面对空前强大的日军攻势,必须依托蒙古,抱成团才能与之应对。在这半年中,立足于三江平原和吉林东部地区的第十三集团军,已经从辽宁和吉林东部地区,动员迁移了三百余万人到蒙古,加上从远东地区迁移过去的七百万华人,整个蒙古的人口已经达到一千二百万人左右,为巩固中国北部边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六日,远东军与日军在霍尔河南部的维亚泽姆斯基城发生激战。日军动用了十二个师团攻坚,远东军六个师凭借着事先构筑好的要塞,与日军顽强作战。战斗持续了四天,日军后续四个师团绕过中苏国境线,从中国境内的平原包抄远东军后翼,远东军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企图,不得不紧急撤退,至此,远东滨海地区核心城市伯力门户洞开。
第1584章
可怕的对手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一脸严肃地走进会议厅,来自国防委员会、红军总参谋部和各大军区的高级将领一起起立迎接。
  斯大林来到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中间的主位坐下,双手虚压,示意大家都坐下。
  斯大林环视会议厅一圈,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才不紧不慢地说:“各位将军同志们,大家对现在爆发的远东与日本之间的战事如何看待?那一百多万从中亚撤回来的机械化部队,为什么会停留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而没有选择果断东进?由谁来回答?”
  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站起来:“斯大林同志,我们指望的远东军和日军拼个两败俱伤的希望,很可能会落空。根据种种情况显示,远东军正在从滨海和阿穆尔地区撤离,而他们退却的方向,是西西伯利亚。我们总参谋部经过再三的分析,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囤积兵力,向我们伟大的苏维埃发起进攻!”
  由于战争需要,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授予乌拉尔战区总司令铁木辛哥、中亚战区总司令库里克和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军衔。斯大林有意用新的元帅,冲淡远东军中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的影响:看看,加上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我们拥有五个元帅,而远东军只有两个!
  听了沙波什尼科夫的汇报,斯大林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布柳赫尔他们还要不要滨海、阿穆尔乃至堪察加边区了?那群叛徒成立的那个远东共和国,若是失去了在远东的领土,还能叫远东共和国吗?”
  沙波什尼科夫郑重地说:“对不起,斯大林同志,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是在综合目前发生的所有情况所能做出的唯一判断。虽然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消息可以印证我们的看法,但我们总参谋部经过多次协商后依然一致认定,这应该是远东共和国高层所做的战略调整,而且由始至终,他们没有对外宣布,只是让部队集结。”
  “我们安插在远东军内部的情报人员没有消息传来,看来也对具体情况不熟悉,或许只有等到远东高层作战命令下达那一刻,我们才能知道谜底是什么。我们参谋部认为,这个战略计划应该只限于远东高层少数人知道,而且这个圈子,都是利益相关者,也就是我们苏维埃必须坚决诛杀的叛徒,情报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渗透或者收买!”
  “是这样吗?”
  斯大林沉吟一会儿,站起来走到主席台一侧的大幅苏联地图前,抬头看了几眼,转过头又问:“目前乌拉尔一线的战事进行得如何了?战事持续五十多天了,牺牲超过二十万,铁木辛哥元帅难道真的拿叶戈罗夫毫无办法?”
  副总参谋部长兼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站起来,沉声道:“乌拉尔方面军几乎集中了苏维埃四分之一的兵力,在铁木辛哥元帅的统领下,每一日都在向敌人发起最猛烈的进攻,但是,对手拥有完整的河防工事,同时还有占据优势的战机助阵,危急时他们甚至会动用坦克助战。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未取得任何进展。”
  “总参谋部曾意图从南线打开缺口,由乌拉尔斯克的平原地区进入哈萨克斯坦,绕击远东军后方,但遭遇南华军空军密集打击。南华方面一口气出动了五百余架战机,对我渡河部队展开狂轰滥炸,导致铁路桥断绝,刚刚搭建的浮桥悉数被毁。后来空军派出侦察机,冒着被击落的危险查探乌拉尔一线的情况,发现南华军队在乌拉尔河沿岸地区构筑了坚固的立体防御工事,若是我们分散兵力进攻,反而会给远东军创造战机。若是远东军转守为攻,突然突破卡马河防线,则我军防线有整体崩溃的危险。”
  斯大林看着地图,问道:“要是那一百多万机械化部队投入西线作战,会有什么后果?”
  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禀报道:“若是对方有心算无心,利用夜晚或者浓雾天气突然发起渡河行动,我们的卡马河、伏尔加河防线会很快崩溃,沿乌拉尔一线的城市会在远东军强大机械化兵团的冲击下,迅速沦陷。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消息,日军已经占领阿穆尔共青城,并同时从南北两线逼进哈巴罗夫斯克,但远东军并未做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其放弃的用意已经很明显。如果这两天日军兵不血刃拿下哈巴罗夫斯克,那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远东军确实有西犯的企图。”
  斯大林沉默许久,回到座位上坐下,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烟斗,慢慢放入烟丝,擦根火柴点燃,深吸了一口,感觉头脑清晰了一些,才继续问道:“这个消息通知前线总指挥铁木辛哥元帅了吗?”
  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犹豫一下,站起来道:“斯大林同志,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建议我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向铁木辛哥元帅发出警告,但我认为在没有弄清楚敌人的真实意图之前,还是谨慎行事为好。目前,我各条战线均在向敌人发起进攻,若是突然转攻为守,对前线将士的军心士气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远东方面位于中亚的军队刚刚抽调回西伯利亚,还需要休息整备才能开上战场,他们所在位置其实更利于向东线调动,不一定就会把攻击方向放在乌拉尔。试想一下,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八倍,工业基础是他们的五倍,动员能力更不是他们能够企及的,这样巨大的反差,远东高层未必看不到,向西攻击,对远东军而言,只能是一条不归路。反观日本,缺少足够的机械化装备,若是他们把一百三十万机械化部队投入滨海地区,完全可以把日军平推下海,说不一定还可以趁势拿下满洲,获得满洲的粮食物资补给。”
  “斯大林同志,我和布琼尼同志反复讨论,不管怎么看,远东的叛徒都没有理由挑起西线战事!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按照目前的战略,用持续不断的进攻来代替防守,等到各军区的机械化部队练成,即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击破远东方面苦心经营的乌拉尔防线,进而解放西西伯利亚,与我中亚红军主力会师于东西伯利亚,把远东军消灭在蒙古以北地区,然后再一起挥兵南下,占领蒙古和满洲,彻底奠定我们应对欧洲战事的战略纵深。”
  斯大林点点头,看向近来遭遇冷遇的最高统帅部成员布琼尼。布琼尼在去年年底关系远东与莫斯科生死存亡的战略决战中,率领占有优势兵力的红军败给了叶戈罗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但布琼尼好歹是装点门面的红军元帅,而且和伏罗希洛夫一样,是其最坚定的追随者,因此斯大林也没有过分为难,依然让布琼尼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员,但却夺去了他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这个职务交给了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
  布琼尼站起来,诚恳地说:“斯大林同志,就远东的整体形势而言,与其浪费精力到毫无取胜希望的西进战略中,还不如破釜沉舟,在东方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乌拉尔地区拥有雄奇的山脉、湍急的河流和可怕的沼泽等天然屏障,防守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若是不切实际地发起进攻,将会面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伟大的苏联红军并不怕远东方面对我方发起进攻,实际上我们希望他们主动从乌龟壳里钻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寻找到消灭对手的战机。我仔细研究了上一次的会战,发现我执着于正面决胜,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按照当时的情形,我把骑兵部队派出去,不断地骚扰他们的后方,正面则以无数的战壕和反坦克壕应对,以远东军孱弱的后勤和军力,根本不是我们红军的对手!”
  “若是远东军如总参谋部所言,向西线发起进攻,我们完全可以放弃一些次要地区,诱敌深入,困敌于我们的壁垒之前,然后派出具有优势机动能力的骑兵,绕击敌人后方,则失去后勤补给的远东军,必将面临惨重的失败!在我看来,应对远东方面的机械化部队不难,关键是要选用正确的战术!”
  斯大林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布琼尼同志,你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必须拥有的素质,我希望你能够在下一次的战斗中证明自己。朱可夫同志,你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被点到名字的朱可夫站起来:“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先从各军区抽调精锐部队,集结于维亚特卡河西岸地区,一边构筑防御工事,一边进行训练。若是远东军自东向西进攻,则我们修筑的防御工事将会让对手吃尽苦头,若是对方并未发起进攻,则我们获得足够的坦克和装甲车装备部队后,即可在距离乌拉尔较近的地方,发起攻击。”
  斯大林眼睛一亮:“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所浪费的,不过是一些建筑材料,而换取的将会是战略上的全面主动,成与不成主动权都掌握在我们手里!朱可夫同志,我想任命你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统率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红军机械化部队,你意下如何?”
  看到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位元帅脸上表露出的嫉妒的神色,朱可夫有些迟疑:“斯大林同志,我过去从未指挥过如此规模的作战部队,我恐怕胜任不了预备队方面军司令的工作,伏罗希洛夫同志、布琼尼同志和沙波什尼科夫同志,都比我有经验,比我更合适。”
  斯大林拿着烟斗,走到朱可夫身边:“我现在是代表政治局宣布决定,你只需要回答愿意还是不愿意!至于经验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指挥员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么多红军指挥员中,我认为你最合适!”
  这下朱可夫不能再推辞了,当即郑重表态:“既然这样,我接受任命,我保证率领部队,完全彻底地消灭远东军,彻底恢复苏维埃的和平与安宁!”
  ……
  南华,新京,小南海。
  正在听取周崇安关于财政工作汇报的安毅,收到远东方面的情报反馈,吃了一惊:“朱可夫担任方面军司令官了?这下我们要有麻烦了!”
  周崇安奇怪地问道:“这个朱可夫很了不起吗?”
  安毅点点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他善于运用实践经验训练军队,能够很好地协调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尤其难得的是,此人领悟了图哈切夫斯基大纵深战略的精髓,喜欢集中使用坦克进行纵深突破,而且又有新的发挥,可以说是集苏联军事思想之大成者。如果说苏联将帅中我最忌惮谁,这个朱可夫无疑排在第一位!”
  周崇安瞪大了眼睛:“这个朱可夫真有这么可怕?”
  “你只要想想,能够在大清洗的情况下,多次顶撞斯大林而不被责罚,反而官职级级上升,足以证明此人的不凡了。此前远东方面反馈的情报是此人先后在列宁格勒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训练新兵,主要带的是空军和装甲兵部队,这些部队经过他妙手点化,很快就形成战力。从参加苏联红军开始,他带过的部队,无一例外,全部成为王牌,这次编整军队,他举贤不避亲,把所有带过的部队全部调到身边,改编成机械化部队,以后我们极有可能会和此人对上。”安毅郑重地解释。
  周崇安有些担心:“这个朱可夫如此难缠,我们需要通知远东方面多加留意吗?”
  安毅摆摆手:“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都清楚此人,他们自然会小心的。而且我想知道,与图哈切夫斯基共同创造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叶戈罗夫元帅在战场上和朱可夫对上,谁胜谁负?那势必是惊天动地的一战!”
  说到这里,安毅闭上眼睛,陷入深深的遐想中。
第1585章
山雨欲来
  六月二十一日夜九点,远东军突然对卡马河西岸进行大规模炮击。由于远东军在炮弹中加入了大量烟雾弹,很快整个卡马河便陷入一片浓烟笼罩中,五步之外视野便严重受到限制,尽管苏军第一时间发射了照明弹,但依然看不到卡马河上发生了什么,只能通过听觉来判断。但是现在炮声隆隆,要想听到对方部队的动静,谈何容易?
  早就得到上级警告的苏军一线部队指挥官,绷紧了神经,看到远东军的炮弹非常密集,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还击,集中轻重机枪、速射炮和各种口径榴弹炮,对准河面进行火力封锁,严防远东军趁机发起渡河战役。
  等过了半小时,炮兵把身边的炮弹打完,机枪手也打光了子弹,才发现对岸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原来远东军打了五分钟炮弹后,便戛然而止,而苏军却不明究竟,足足比对方多挥霍了几倍的弹药。
  随着烟雾慢慢散去,在照明弹照耀下,河面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苏军官兵终于放下心事,补充完弹药并匆匆收拾完毕,便返回掩体、工事和防炮洞里倒头睡下。
  可惜还没等苏军士兵躺下五分钟,对岸再次响起炮击的声音,一枚枚炮弹落在苏军前沿阵地上,炸出剧烈的火光和浓烈的硝烟,声势惊天动地。随着一枚枚烟雾弹炸开,整个苏军河岸阵地和卡马河河面,立即又被烟雾缭绕。
  苏军基层指挥员和政工干部,立即指挥部队上阵地,然后再次对河面进行盲目的射击。这一回,远东军比起上一次炮击的时间要长一些,大约十分钟,刚刚补充完弹药的炮兵和机枪兵,再次把弹药打光,待停下时发现对方早就没有了动静。
  此后,几乎每过一个小时,远东军就要发起一轮炮击,到凌晨四点,已经发起了六轮炮击,苏军上上下下都已经麻木了。上一次尽管远东军足足炮击了半小时,但苏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应对,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念头……这是对岸的远东军在捣乱,他们根本就无意发起渡河行动。
  随着阵地和河面上烟雾散开,留守在一线阵地上的哨兵,看到对岸依旧什么动静都没有,立即把情况反馈上去,于是更加深了苏军将领的判断,指示下面不必理会远东军的骚扰,抓紧时间休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