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9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1395

  暹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截至去年三七年底,全国一千五百万人口中,暹罗人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华人占百分之二十三,马来人占百分之三,其他高棉人、孟人、黄叶人、克伦人等族群及其他国家的侨民占百分之二。认真说来,暹罗人其实属于藏语系民族,和我国的傣族、壮族族源相同,是中国古代的百越人后代,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分支。
  因此,工作组进入城市和乡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宣传民族渊源,宣称暹罗族其实就是中国的傣族,是属于华族的一支,此次暹罗归华,乃是认祖归宗。许多暹罗人半信半疑,担心受到歧视,但是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的工作人员中,有不少是从滇南抽调的傣族干部,他们面带微笑,彬彬有礼,讲解政策时一丝不苟,很快便把南华公民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一一说明,人心稍微安定。
  至于那些主动归顺的官员,南华政府也不亏待,招到曼谷,参加设置在那里的补习班,先恶补汉字汉语,还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待考试合格才分配下去。按照规划,暹罗今后会设置两个直辖市,两个省,直辖市和省下设市、县(区)、乡、村四级,需要大量的官员,倒也不怕没地方安置。
  二十八日,暹罗及南华南部地区连续下了五天的暴雨后,逐渐停歇,安排好军政事务后,安毅和驻新京的各国大使一起,乘坐专机前往曼谷。
  这几天,关于曼谷大屠杀的新闻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和电台,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通过空运快速送到欧洲配发现场照片的杂志,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谁也没有想到,白种人也有如此屈辱的时刻。再加上此前缅甸、马来亚、英属婆罗洲和印度土著暴乱时各国侨民受到的虐待和摧残,要求对土著进行坚决镇压和打击的呼吁此起彼伏。
  在这种情况下,曼谷开始了大规模甄别罪犯,对罪证确凿的参与暴乱的犯罪分子,公布其罪证,以及证人的证词,公开执行枪决。随着一批批暴民受到制裁,积蓄的怨气逐渐消失,曼谷开始恢复正常。
  飞机在六千米的高空中平稳飞行后,美国大使亚尔弗列德起身凑在舷窗前,看了看两边跟随专机执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这才来到安毅对面的空座位坐下,待勤务人员送上热腾腾的咖啡后,直言不讳地向安毅问道:“主席先生,我能理解贵国为了捍卫华人权益出兵暹罗的举动,但现在随着对暹罗首都的占领,军事行动是不是可以暂告一段落了?请问贵军何时从暹罗的领土上撤离?”
  安毅正在琢磨将于明日在美国发行的债券,会不会受到欧洲紧张局势的影响,听到亚尔弗列德的问题,微微一怔,抬起头来,向对方笑了笑:“大使先生,何时结束在暹罗的军事行动,不是我拍脑子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视暹罗的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必须要得到确认,暹罗的城市和乡村,没有对华人和各国侨民存在威胁的武装力量存在,我们的军队会对每一个暹罗人进行登记注册,确保他们没有攻击性,这是保证暹罗自决的前提条件。曼谷所发生的一切,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我们不能拿华人的前途冒险。”
  安毅礼貌地回应着,心里却腹诽不已: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诺伐克,美国对此毫无作为,现在却眼巴巴地盯着暹罗,不就是瞧南华好欺负吗?等再过几天,德国入侵波兰,美国恐怕就没多少心思管亚洲事务了。看来等再过两三个月,待暹罗局势安定下来,也学学德国人搞一个全民公决,那样美国人就算是再不甘心,恐怕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在欧洲大战正式爆发前,与美国人硬顶显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能顺着对方的口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这时,德国大使默克尔端着咖啡杯走了过来,向美国大使亚尔弗列德微笑着打了声招呼,然后在他身边坐下,彬彬有礼地对安毅说道:“主席先生,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对于野蛮的土著而言,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文明世界是决不可轻辱的,而且,我认为在合适的时候,先进的国家有必要提携后进国家,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好像美国于上世纪末期对墨西哥、夏威夷、巴拿马、古巴和菲律宾所做的那样。我说得对吗,亚尔弗列德先生?”
  亚尔弗列德丝毫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文明是一直在向前进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规则,现在的规则是和平、民族自决,美利坚合纵国自然希望我们的新朋友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我们现在已经从菲律宾、古巴撤军了,这不是为自由世界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吗?”
  默克尔撇撇嘴:“大使先生,你这番话为什么不对英国和法国大使说呢?英国和法国占据了全世界绝大多数殖民地,靠着压榨殖民地人民过着优裕的生活。如果他们也同意亚尔弗列德先生的看法,我想这个世界就真正和平了!”
  “我说过了,那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亚尔弗列德毫不相让:“正因为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陈年旧账一时间难以理清,所以我们在对待产生的新问题时才要更加谨慎。主席先生,请恕我明言,我国政府希望贵国能够尽快退出暹罗,给那里的人民以独立自主的权力。”
  安毅皱了皱眉头,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大使先生,你何必咄咄逼人呢?我已经说过了,短时间内此事绝无可能,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暹罗境内的华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军方掌握了大量曼谷暴乱的影像资料,到曼谷后各位大使都可以亲眼看到。在面对暴力面前,我们不能有任何退缩,否则就是对犯罪的纵容!”
  “难道主席就不担心贵国在美利坚发行的债券的安全?”亚尔弗列德威胁道。
  安毅怒极反笑:“哈哈,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很抱歉,大使先生,我不觉得先生有影响美国政治经济决策的能力。南华在美国发行债券,对两国而言是双赢的好事,我国获得急需发展的资金,而贵国国内的闲散资金则有了投资去向。试想一下,年息十厘、每年高达五千万美元的利息,当今世界能有哪个国家比我们开的价钱更高?正因为我们的债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英国政府才会与我们达成一致,要求在九月底前在伦敦发行1.25亿英镑的债券额度,这充分说明了并不是美国的慷慨大度,而是确实有利可图。说真的,我不认为先生可以影响美国国内那些财阀对南华债券的热情!”
  亚尔弗列德哑口无言,他没想到英国人竟然也会对南华债券感兴趣。要知道国家债券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英国人这番举动,显然是看好南华的偿还能力。
  这位大使自我解嘲地耸耸肩,显然他也明白自己的分量,只好另找话题:“我国国会正在讨论,是否对中国实施经济援助,以惩罚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日本在占领远东和西伯利亚后,其政府和军队先后宣布将建立囊括日本、朝鲜、琉球、台湾、海南、兰印、远东和中国华北、‘满洲国’等地区在内的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要求其他国家‘正视东亚日前的新形势’,批驳我国政府主张的‘门户开放政策’,表示将全力建造一个全新的东亚集团,保证日本拥有同英、美一样的自足的经济体系。”
  “针对日本的这一变化,我国务院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提出了强烈抗议,指责日本单方面抛弃了有约束性的国际公约,批驳了日本方面所谓的继续维护公约要取决于美国接受远东‘新秩序’的论点,指出门户开放政策并非仅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更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合情合理的谈判才能接受对现有公约的改变,对有关国家自称为‘他人命运的代言人’或自诩为自己主权范围之外的‘新秩序’的缔造者不予承认。”
  安毅恍然道:“难怪美国国会于六月份批准了向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提供五千万美元的贷款的议案,这笔贷款是以中国的猪鬃、桐油来抵债偿还,看来是美国政府针对日本人的小动作所做出的反应了。”
  亚尔弗列德点点头:“此事由我国财长摩根索先生亲自负责,美利坚合众国认为,通过我们的善意行动,能够鼓舞起南京政府的抗日底气,促进世界各国保卫民主、反对侵略的斗争。由此可见,我们对待进占他国领土的做法是非常排斥的,因此希望主席先生能多考虑一下我的提议。”
  安毅还未来得及回答,默克尔不屑地反驳道:“对不起,亚尔弗列德大使,我听说贵国的国务卿赫尔先生认为贷款将加剧同日本的矛盾,甚至导致两国间的冲突,故此强烈反对,其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这笔贷款议案虽然在国会通过了,但美国政府一直扣着没有交给中国政府。”
  “目前,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占据战略主动地位,西面占有中国的海南岛和南沙群岛,南面占领了兰印群岛,北面拥有台湾,东面则是上次欧战得自我国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已经将菲律宾牢牢地包围起来,菲律宾丢掉是迟早的事情,贵国国内那十万陆军,恐怕还不够日本人塞牙缝的,到现在还瞻前顾后、不知道用钱来收买别国为自己作战,估计距离毁灭已经不远了……”
  亚尔弗列德冷笑起来:“哼!若不是贵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制造紧张气氛,何至于此?上个月,日本在天津封锁了英国人的住宅区,强迫英国居民在离开或者进入住宅之前脱去衣服,伦敦方面担心远东爆发危机将助涨贵国元首对波兰的野心,同时英国为了确保北大西洋航线的安全没有足够的主力舰在亚洲作战,因此没有办法做出回应,不得已于上月二十四日签订有田—克雷吉协约,以保留天津租界为条件,承认日本在华特殊地位,承认日军负有在占领区维护法律和秩序的责任!”
  安毅见两人剑拔弩张,气氛越来越僵,劝解道:“这些问题,交由大人物去操心就行了,我们还是回到暹罗的实际吧。英、法、德、美四国均向曼谷派出了军队,从目前来看,反应良好,亚尔弗列德先生和默克尔先生,你们看我们是否可形成一个统一的行动机制,共同应对类似的麻烦呢?”
  亚尔弗列德遗憾地说:“我国只有在美利坚权益受损时,才能采取行动。这次若非曼谷的美国侨民遭遇了非人的待遇,国会未必会同意这个计划。就整体而言,我国国内孤立思想严重,总统于上月提请的向日军禁运军事物资、拨款在关岛修筑防御工事、将太平洋舰队由圣迭戈调至珍珠港的建议均遭到否决,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成某项军事合作协议,难度会非常大!”
  默克尔嘲笑道:“所以我们元首坚持认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根本就没有存在感,因其种族和血统混杂,不可能建立健全的经济,创造自己固有的文化或者实行一种成功的政治制度’,元首认为美国是‘绝望而又虚弱’的,没有丝毫能力干预德国复兴大业的能力。元首还认为,二十年代的华盛顿条约束缚了英法美等国的手脚,日本成功限制其他国家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在香港及东京110°以东区域均不得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美国也失去了将夏威夷群岛以西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的机会。这样一旦日美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可以使其占尽优势,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
  亚尔弗列德虽然愤慨,但知道默克尔说的都是事实,这也是日本占领兰印群岛后,美国无法及时做出应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只能另行攻击:“我想请默克尔先生注意,上次欧战到底是因为什么失败的。美利坚不容轻辱,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触怒美国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安毅见两人又吵了起来,有些无可奈何,抬头看到英、法大使在飞机客舱后面窃窃私语,站了起来,向亚尔弗列德和默克尔告了声歉,向英法大使走去。
  “不知两位在谈论些什么呢?这么着迷?”安毅站到英国大使达尔文和法国大使贝尔身边,含笑问道。
  “哦,主席先生请坐!”
  达尔文连忙邀请安毅坐下,随后道:“我们正在讨论欧洲局势。欧洲形势一日三变,德国国内的宣传机器正在高速开动,入侵波兰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而我们与苏联的谈判陷入僵局。我和贝尔先生的分歧在于:贝尔先生认为,在法国及大英帝国政府多次表示将信守对波兰的保证的情况下,德国人必将顾虑重重,未必就敢动手,而我则认定以希特勒的狂傲,必定孤注一掷,战争极有可能在近期爆发,甚至有可能是明天、后天!”
  安毅问道:“不知道贵国和法国有无具体针对德国入侵波兰的应急预案?”
  达尔文摇摇头:“很遗憾,帝国只是加强了海上力量,而陆上部队大量被牵制在亚洲,暂时没有计划!”
  贝尔道:“我国倒是对此展开多次讨论,二十三日,国防委员会在巴黎举行会议,达拉第总理、外交和国防部长乔治·博内、海军部长赛扎尔·康潘希、空军部长居伊·拉·尚布尔、海军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空军司令维勒明将军、陆军参谋长科尔森将军和参谋总长甘默林将军列席会议。”
  “甘默林将军和达尔朗将军表示:陆军和海军已经准备就绪,战争初期,我们对抵抗德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由于总动员的进行,我们将在边境线上拖住大量德国军队,会给波兰减轻压力。只要波兰能够坚持半年时间,我们就可以积蓄兵力进攻德国,重演上次欧战的一幕。”
  安毅笑着问道:“不知道两位大使先生考虑过没有,若是德国和苏联签订了秘密盟约,波兰同时遭到两个大国的进攻,那时候该怎么办?”
  贝尔震惊地与达尔文对视一眼,贝尔有些急切地说道:“主席先生,我知道贵国和贵国的盟友远东共和国正在与苏军激战,难道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安毅摇摇头:“很遗憾,这只是针对远东军和苏军的作战情况得出的正常判断,苏军动员了近五百万军队,但是投入东线不到一半,其余的到哪里去了呢?仔细想想就明白了!若是德国和苏联结成了同盟,那对英国和法国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
  贝尔苦笑起来。德国和苏联签订秘密盟约一事,英法也有此推测,但两国驻莫斯科大使在探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口气时,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答复,路透社和哈瓦斯通讯社也曾向苏联官方寻求答案,均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前往莫斯科,与苏联方面展开秘密洽谈。
  达尔文道:“谢谢主席先生的关心,到曼谷后我会把主席先生的提醒,通过电波及时转交内阁和首相。这次曼谷动乱,若非贵方果断救助,还不知道有多少英国公民会死于暴乱,对此大英帝国铭记于心,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请尽管开口。”
  “举手之劳,无须挂齿!”
  安毅摆摆手,微笑着说:“我只有一个请求,未来欧洲爆发战争后,若是贵国的工业设施需要转移,请务必考虑南华。我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修通南华与暹罗的铁路,与现在暹罗的铁路网络相连。未来我们准备在马来半岛西部地区建设一个优良的深水海港,与我们的铁路网络连接,这样无需穿越马六甲海峡,盟国就可以在印度洋地区得到南华和暹罗的战略物资。”
  达尔文自然知道安毅言下未尽之意,不过此时欧洲战云密布,英国又深陷殖民地的战争中,根本无暇顾及暹罗,况且在东南亚给日本人树立一个敌人,这符合英国的战略,因此并未出言批驳。
  而贝尔就更没有必要反对了,法国现在正与南华做军火交易,首批交货的坦克和战机,深受法军空军和陆军将士欢迎,法国现在在东南亚已经没有殖民地,与南华之间不存在利益纠葛,于是也笑了笑,表示赞同。
  安毅见状大喜,四国中英法都对南华占领暹罗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再加上德国一直以来的示好,哪怕美国人反对,也无法改变大势,这样只待欧洲战火爆发,即可把暹罗以公投的方式并入南华。
第1661章
波德开战
  八月二十九日,就在南华政府发行的债券在美国销售大获成功之际,德国政府于柏林时间中午十二点中断了同外界联系的无线电、电报和电话通讯,而在此前一天,最后一批法国和英国的记者和非公职的平民已经匆忙撤往最近的边界,同时,德国外交部打电报给驻波兰、法国和英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要求让德国公民以最快的方式离开。
  德国的突然的电讯管制,引发全世界的恐慌,法国政府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机立断发布了总动员令,宣布前线防务和马其诺防线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征召法国和殖民地青年入伍,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军队服役人数由一百九十万扩充到三百万,其中两百五十万为陆军,以对抗德国有可能对波兰发起的进攻。
  下午两点,英国驻柏林大使乘飞机到贝希特斯加登,交给希特勒一封张伯伦的信,信中英国首相断然声称,大不列颠将以“它所拥有的一切力量”,履行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希特勒愤怒地咆哮,回答说如果英国敢于向德国宣战,就会发现德国“有所准备并且坚定不移”,希特勒还说“我已经四十九岁了,我宁愿现在打仗,不要在五十五岁或者六十岁去打。”
  不过,就本心而言,希特勒对于英法的威胁还是相当忌惮的,毕竟上次欧战德国就输在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上,此次之所以突然中断电讯联系,为的就是试探英、法两国会有什么反应。
  希特勒于当天晚上赶回柏林,第一时间召见法国大使,试图最后一次劝说法国和英国不要介入对波兰的战争,法国大使库隆德以最严肃的态度向希特勒表明,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会发现法国“将以它的全部力量同波兰一起战斗”。两小时后,法国总理达拉第通过广播向全体法国公民发表演说,重申如果波兰遭到袭击,法国将履行它承担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对波兰动手,德国就将与英法进入战争状态,希特勒顿时陷入艰难的选择中。为了缓解与英、法两国的对峙,希特勒临时改变主张,要求从波兰获得但泽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使得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连接在一起,这些地方可以进行公投来决定最终归属,这样英国有可能会接受,波兰肯定不会允许,两者间就会出现矛盾,就给张伯伦一个借口,让他可以摆脱对波兰的保证。
  至于法国,希特勒认为法国会跟着英国走,就像从1936年莱茵兰事变危机以来一直跟着做的那样,毕竟在法国国内,许多人向政府提出抗议,反对战争。
  此前,“民主联盟”领袖、曾出任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弗朗丹到陆军部见达拉第,请求他不要把法国拖到战争,弗朗丹宣称,他是由他政界的朋友们授权,告诉总理全力支持妥协政策,以避免战争。同是这天早上,保皇党的《法兰西行动报》用头版头条刊登了夏尔·莫拉斯的社论。这位作者和这张报纸在陆军和海军军官中有着广大的读者,社论说英国人和犹太人正在把法国推向战争,那些主张强硬的内阁成员被描绘成“热衷于破坏世界和平的欧洲人小集团”。
  由于二十九日带给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太深刻了,英国和法国境内的和平主义者迅速增多,呼唤妥协的调门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这给希特勒带去了新的希望。
  三十日凌晨一点,希特勒召见英国大使内维尔·亨德森,表示为了使英国政府满意,德国同意与波兰人展开谈判,但波兰政府必须派一个全权特使到德国,而且必须在次日下午六点前到达。
  法国外交兼国防部长博内立即打电报给法国驻华沙大使,催促波兰政府立即同意。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前车之鉴,波兰政府没有退缩,于三十日中午宣布了总动员。由于波兰的拒不合作态度,三十一日,德国再次中断了与外界的电讯联系。
  在这两日,纳粹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德国报纸、电台、通讯社连篇累牍地宣布“华沙扬言要轰炸但泽!”“极度疯狂的波兰人发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挑衅”,三十一日上午《柏林日报》的头版头条是:“波兰完全陷于骚乱中,日耳曼人家庭在逃亡,波兰军队推进到了德国国境边缘。”《十二点钟报》标题是:“这样的玩火行动太过分了,三架德国客机受到波兰人的射击,走廊地带许多日耳曼人农舍成了一片火海!”《人民观察家报》的通栏标题是:“波兰全境均处于战争狂热中!150万人已经动员!军队源源不断运往边境!上西里西亚陷入混乱!”
  整个欧洲再次感受到山雨欲来的恐怖气氛,罗马教皇、美国总统罗斯福、比利时国王、荷兰女王一起发出呼吁,德国要保持冷静,否则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三十一日晚上六点,希特勒签发了一号作战命令:现在用和平方式处理东部国境上德国所不能容忍的局势的政治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我决定用武力解决。对波兰的进攻,将按照白色方案所规定的准备工作进行!进攻时间为九月一日凌晨四点四十五分。
  当夜幕笼罩欧洲大地的时候,150万德国军队开始进入波兰边境的前沿地带,只等拂晓出击,这时所有德国电台都广播了希特勒的讲话。希特勒称他如何善意地向波兰提出“和平建议”,这个建议如何诚恳,如何公道和切实可行,但被波兰“粗暴地拒绝”了。与此同时,一支党卫队伪装成波兰军队,向德国发起进攻,于是这个“以牙还牙”、“以武力回敬武力”的战争便开始了。
  九月一日破晓,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分北、南、西三路进逼华沙,天空中,德国的机群吼叫这飞向自己的目标……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桥梁、铁路以及城市。几分钟后,这些飞机就让波兰人不分军民,第一次尝到了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和毁灭的滋味。
  上午十点,希特勒没有穿褐色的纳粹党制服,而是穿了一身军灰色西服,坐车前往克洛尔歌剧院,参加在那里召开的国会会议。由于国会是临时召开的,许多不在柏林的议员无法参加,便由希特勒和戈林的卫队里的党卫队员顶替他们,扮演议员的角色,同意对波兰宣战。
  希特勒宣布德国对波兰宣战演讲在国会里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在外交官的包厢里,日本大使一个劲地鼓掌。会议的最后,议员们同希特勒和戈林的保镖们一起,从座位上站起,会议主席戈林宣布“一致通过”。
  这一天时值星期四,上午的柏林一片平静,尽管广播和晨报号外相继传来重要消息,但街上的行人对此却非常冷淡,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上次欧战德国战败后的悲惨遭遇,对未来充满了担忧。而在遥远的东方,此时已经是下午,欧洲战起的消息,让安家军上下群情振奋。
  曼谷,大王宫。
  这座暹罗王室的宫殿,背依湄南河,基本都是佛塔式或大王冠形状的古建筑。宫殿主体呈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屋顶上的三座佛塔直插云天,具有典型的暹族特色。整个建筑群,以白色为基调,四周筑有白色宫墙,期间散落着阿玛林宫、节基宫、律实宫和玉佛寺等建筑。
  安毅与路程光并肩而行,一边欣赏充满暹罗风格的建筑、装潢和园林,一边谈着正事。
  “通过此次实战检验,除暴露出缺少登陆舰、未在最有效地区实施登陆这一缺陷外,我们在反潜、同等规模火力对抗、反水雷能力和后勤支援等方面也未得到有效验证。而且由始至终,舰队均处于我飞艇雷达的监视和保护下,舰队在远距离侦查和预警方面的能力未充分得到发挥。不过总的来说,表现还不错,我们只有一艘驱逐舰在炮战中受伤,便消灭了号称亚洲第二的暹罗海军,这一次考试成绩勉强算是及格吧。”
  安毅摸了摸旁边金碧辉煌的金佛表面,仰头看向远处尖尖的佛塔,随后道:“由于是近海作战,我们占据空军的绝对优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正常的。若是日后远离本土,没有了陆基飞机的参与,情况恐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航空母舰!不过那玩意儿不是那么好建造的,估计得过上三四年我们的第一批航母才能装备舰队,而在此之前,只能用在美国定制的商船进行改建,以作日常训练使用。各型舰载机目前正在定型中,特别是我们严重缺乏的鱼雷机,已经进入最后的研发阶段,这样以后我们的近海防御,又多了一重保障。”
  路程光笑了起来:“若不是被你灌输航母制胜的思想,此次海战后,我恐怕也会和英法美日等国海军中的守旧势力那样,迷恋上巨舰大炮的雄姿。你不知道,在舰炮对射的海战中,皮坚肉厚、拥有大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要占多大便宜,只要一炮命中对手,对方舰船就浓烟滚滚,非死即伤,反之,对方的炮弹砸到我们头上,就像蚊子叮咬一样,无足挂齿。”
  两人来到一个凉亭坐下,安毅道:“不管多厉害的战舰,也受不了轰炸机和鱼雷机的轮番蹂躏,造价昂贵的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是优胜劣汰的选择。不过,航空母舰威力虽然强大,但自身的防御却很薄弱,只能依靠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来进行保护,所以今后我们海军的发展思路即是以航空母舰为主体,配合各式战舰,尤其是我们秘密研发的导弹驱逐舰,将会成为我们制敌的又一杀手锏。”
  就在两人谈话间,沈凤道匆匆而来,安毅看完电报后,一脸喜色,路程光接过电文,神情激动:“哈哈,狗日的,德国终于对波兰宣战了……欧洲越乱越好,有了德国在前面吸引火力,咱们可就轻松多了!”
  安毅点了点头:“趁着欧战爆发,我们得抓紧时间,布局我们的工业,来它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
  “要知道战争,不仅仅会加大对枪支弹药、大炮、坦克、战机等军火的需求,军装、棉衣、棉被、面粉、雨衣、帐篷、药品等等,也都有广阔的市场,我相信只要有个两三年的积累,我们就可以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到那时候,我们控制的土地将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再以此来影响国内,推动国内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自己实力稳步提升,消灭日寇指日可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