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1395

  鲁逸轩和曲慕辰属于集团军级的高级将领,特别是现在第三十集团军扩编到了十一个师,而且这些师都是大师编制,人数在两万五千人左右,相当于其他师两个师了,在华北算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四月份,自己刚刚给鲁逸轩和曲慕辰晋中将加上将衔,又一口气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若干,百般笼络示好,但现在看来,好像效果不大,这不,连到南京这么大一件事情也悄悄摸摸,难道真的视我无物不成?
  蒋介石沉吟许久,指示戴笠继续严密监视安毅在南京的一举一动。
  心领神会的戴笠刚刚退下去,王世和进来报告说,英、法大使造访。
  蒋介石换上一身威风凛凛的黄呢统帅制服,头戴圆顶军帽,腰佩中正式短剑进入会客厅。蒋介石接见外国使者一向极为讲究,值此抗战期间,服装便是一个重要道具,蒋介石要通过这种外交形象,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确定不移的信息,那就是自己的领袖身份不可动摇,蒋委员长是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
  在国民党内,汪精卫始终以孙中山正统接班人自居,但他每次上台都被军人赶下台,因此同军人当政的蒋介石势同水火,他领导的反对派一天也没停止过倒蒋运动。
  汪精卫早年留学期间就接受“亚洲须由日本来领导”的观点,在其文章和演讲中反复阐释“欲做先生,先做学生”的强国理论,认为日本人请来西方人做先生,才有了今日列强之一的日本,中国要富强,应虚心拜日本做老师。
  随着抗战爆发,汪精卫稍微低调了点,但依然鼓吹中日亲善互相提携,散布合作两利、战则两伤等对日妥协言论,实际上从汪精卫及他的团体,一直与日本保持秘密外交渠道,没有一天中断过。
  今天到江南酒店,汪精卫是出席在这里举行的苏、浙、赣、皖四省区爱国士绅抗日募捐大会,身为中政会主席的汪精卫,控制有党部、国民议会以及多个政府要害部门,而江南四省区的士绅中,有许多资深国民党元老,汪精卫要想把蒋介石赶下台,离不开士绅们的鼎力支持。
  “汪主席,建丰,什么事情聊得这么投入?”安毅走近谈话中的汪精卫和蒋经国,向抬头望来的刘首江点点头,含笑看向汪精卫。
  “原来是安主席!”
  汪精卫一脸从容:“我在和建丰谈他在江西实行的变革……这些天开会,江西士绅不断向我控诉,说建丰的改革太急进了,当初红军被挡在赣南,江西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没有受到共产党影响,如今共产党被赶出了江南,江西反倒开始全面推行赤化政策,让人无法接受。我叮嘱建丰一定要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若是收到控诉太多,我可是会毫不留情地挥泪斩马谡的哦。”
  “是的,精卫先生!”
  蒋经国呼吸有些急促,显然是压住心中的怒火,勉强笑道:“我一定会多加留意的,不过,对于那些与今年三月份刚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精神背道而驰的恶霸地主,我依然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为了团结绝大多数人一致抗日,我们必须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
  “说得好,对于那些为富不仁,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豪强恶霸,妥协只会助涨他们的嚣张气焰……”
  安毅接过话头,正色道:“现在日我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央先后颁布《战时农办工商管理条例》、《非常时期经济法案》,还有建丰所言之《抗战建国纲领》,这些都是指导农村工作的硬性规定。但有些人就是拒不服从,把国家下发的征缴粮食的任务摊派到农民身上,地租丝毫不减免,反而催讨欠租,逼得佃户卖儿卖女,还成天想方设法的谋夺自耕农的田地,这样的人不严厉打击,难道要把活不下去的农民都逼到日本人那里去吗?”
  “安主席所言,毕竟是少数!”
  汪精卫板起了面孔:“据我所知,大多数地主也是靠自己的辛劳发家的,佃户和地主之间实际是一种契约关系,虽然收租的比例未必合理,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没有地主提供的土地,佃户也只能饿死。从法律角度来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建丰在江西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严重违背了法律精神,若要深究,恐怕未必没有责任吧?”
  “法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年满清视我民众为犬马,随意剥夺,一个名目下来,许多人家便是倾家荡产的结局。因此,不管是民国草创时的《临时约法》,还是北洋政府的《中华民国宪法》,都追求保护人民权益。”
  “但今时不认同往日,现在是战争期间,根据鲁登道夫总体战精神,战争不仅仅不仅针对军队,而且全体国民都程度不同地直接承受着战争的苦痛,受到粮食禁运和宣传等活动的间接影响。战争使得各种作战手段都为这一无情的现实服务,敌对双方在宽大战场和海域作战的同时,也需要对敌国人民的精神和肉体施以攻击,以达到瓦解其精神,瘫痪其生命的目的。”
  “所以,要想赢得战争,全民都必须决心投入战场,每个人都必须不遗余力,奉献全部身心。战争的本质,需要民族的总体力量,因为战争的目标是针对整个民族的。从这一点看,建丰在江西的所作所为,应该值得肯定,而不是指责。”安毅解释道。
  汪精卫冷哼一声:“我是政治家,不管战争。战争是军人的事情……”
  “幼稚!”
  安毅毫不示弱,冷笑道:“一名政治家,不讲军事和战争,是不合格的!法国的达拉第、德国的希特勒、英国的张伯伦,哪一个不同时是最高军事统帅?汪主席若是想更进一步,必须补足自己的短板啊!”
  汪精卫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等到我担任总裁那一天再说吧……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若是没有人向我提出抗议,我自然可以置之不理,但眼下江西赤化严重,我身为中政会主席,绝不会置之不理!”
  安毅气极反笑:“哈哈,汪主席,川南,湘西、黔西和滇南都实施的是这样的政策,欢迎汪主席来追究。”
  汪精卫深深地看了安毅一眼:“安毅,你真的以为能够永远窃据西南?西南是我中华民国之领土,而非南华的殖民地,分裂割据的局面必不会长久。我倒想要知道,若是中央通过决议,要求收回以上土地,安主席该如何自处?言尽于此,精卫尚有会议出席,就不奉陪了,告辞!”
  说完,汪精卫大步向酒店大厅走去。
  “汪主席也要注意保重身体……现在山河破碎,南京城里的汉奸和日本特务多得很,我听说现在有一种狙击步枪,可以在两千米外取人性命,汪主席身边的安保力量,还得加强啊!”安毅冷冷地提醒。
  汪精卫脚步一僵,再迈步时显得沉重了许多。刘首江讨好地向安毅弯腰笑笑,大步追上。
  蒋经国向安毅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为了建丰的事情,累得兄长与精卫先生生出龌龊来……”
  安毅摆摆手:“建丰,这不关你的事,我早就看那个不公不母、不阴不阳的人不顺眼了,以前他就多次针对我搞小动作,我一直忍着他,若是他想给我玩阴的,我将奉陪到底……走吧,建丰,别让校长久等了……”
  蒋经国点点头,和安毅一起坐上轿车,沈凤道和一众侍卫,坐上前后的车辆,向憩庐驶去。
  ……
  憩庐,蒋介石刚刚送走英法大使,安毅的车队便停到官邸门前。
  蒋介石把安毅叫进书房,直接说出心底的困扰:“安毅,本月三日以来,英法大使便要求国民政府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驱逐中国境内的德国商人。刚才,两位大使又来催促了……自去年年底,德国顾问团开始从中国撤离,至今年七月,已经基本撤完,国民政府与德国的蜜月期已经结束。”
  “原本我也认为波德之战,德国毫无胜算,准备顺水推舟,搭上英法的顺风车,但今日战局突变,若真如你所言,波兰和法国皆在战争中失败,那德国倒真有机会成为欧洲新的霸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面对?”
  安毅想了想,道:“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影响轴心国与协约国实力对比的能力,而且现在我们还在与日本作战,应采取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外交策略。目前欧洲大战刚起,双方积蓄的本钱都很雄厚,但随着战争的日益消耗,中国的重要性将逐步得到显现。从目前的情况看,与战争有关的军服、军被、雨衣、面粉等工业将获益颇丰,这正是中国工业崛起的绝佳机会。”
  “美国凭借着上次欧战,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中国若想扩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发展轻重工业不失为一条成功的捷径。依照安毅分析,此番欧战极有可能会演变为世界性的战事,我们应该厚积薄发,后发制人,等英、法、美、德、意等国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加入战团,以赢得最大利益!”
  蒋介石担心地说:“可是英法那里怎么推脱?现在已经到了站位的关键时刻,我担心日本和英法搭上线,那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安毅分析道:“不管从哪一方面看,英法和日本都不可能站到一起。其一,日本若想扩张,是进攻拥有优势兵力的中国好,还是进攻乱成一团的英国、美国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好?其二,日本早就和德、意签订了《反共产国际》条约,现在,日本和德国又分别与苏联签订了盟约,也就是说,他们起码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其三,日本拥有世界第三大海军,相较而言,比起英国和美国都更有优势。欧洲战起,美国海军不得不分心大西洋,其海军只能平均分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而英国则更糟,他们的海军遍及世界各地,无法集中,正好给了日本海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英国的崛起,想必会给日本以某种启迪,只要日本能够击破英国的海上霸权,则其完全有机会取代英国,成为东方的日不落帝国,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看,日本与英国之间将会有一战!因此,我们实在没必要过早地暴露我们的意愿,闷声发大财才是正理。”
  蒋介石极为心动,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
  安毅见蒋介石没有其他问题,礼貌告辞,准备去接杨杰共进午餐。昨晚,赵瑞专门介绍了杨杰的情况,使得安毅对这位被外界誉为与蒋百里、白崇禧一起被外人称为中国三大参谋长的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杨杰原名锦章,又名漱石,云南大理人,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二。杨杰才华杰出,两次到日本深造,在日本陆大学习的四年中,杨杰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水平提高很快,深得校方欣赏。当时,日本陆大经常让学员指挥海陆空军演习,以训练和考察学员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一次演习中,杨杰被选为统帅。他指挥演习得心应手,并有独特创新,得到日本倭皇的赞赏,并亲自赐予军刀。
  根据当时日本军部的规定,陆军大学毕业生前三名才能得到日本天皇亲自赐刀,日本军人向来以此为殊荣,杨杰也因此赢得了“天才将军”的美誉。天皇还特意让人测量了他的脑袋,果真比一般人大一号。
  还有一次,法国的霞飞元帅到陆大参观,杨杰被校方选为接受咨询的学员之一。在与霞飞的交谈过程中,杨杰旁征博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军事见解。霞飞元帅听后对学校的负责人说:“此人将必成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北伐及新军阀混战期间,杨杰立下殊勋,三一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当年十二月任陆大校长,次年一月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兼陆军大学校长。三三年九月长城抗战后,任军事考察团团长赴欧洲考察军事,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杨杰到德、法、苏等二十九个国家进行军事考察,在苏联,斯大林多次接见他,称他为“战略专家”,并对他写的《蒙古骑兵之性质及使用方法》赞赏不已。在英国,杨杰在与国防大臣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情况时,国防大臣以一份伪造的国防计划来试探杨杰的军事才能。杨杰稍加考虑后,说这份国防计划不可能是真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结果与英国真的国防计划大同小异。国防大臣对此甚为惊讶,赞叹他为“军学泰斗”。
  从欧洲归国后,杨杰在宦海沉浮间,撰写了《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他认为,天地万物要生存就必须战斗。所谓健者,就是春夏秋冬轮回不已,假使天道一时懈怠,则万物失时,世界则要毁灭。故曰:“求生存就要战斗,战斗就是自强,但是战斗并不完全是枪弹的世界,而是求知识,求技能,求身体健康都包括在内。”他认为新的军事竞争必将以牺牲像中国这样的弱小开始,要想自存,必须自强,自强必须从不买外货,加强国家经济着手。他认为日本侵略中国,必将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对此,除了诱敌深入,然后一鼓聚歼之外,别无他法。他认为:“我们军人,在穿上军装的时候,这生命就属于国家,不复知有身家性命,这就是军人的人格。有了这种精神还要发挥出来,才是善。发挥得很好,才是美。”
  安毅身边并不缺乏优秀的参谋人才,尹继南、杨飞、黄智、邓斌、赵东全、曲慕辰等人都算得上,甚至赵瑞、丁志诚等人也都可以出任,但是像杨杰学识如此扎实、眼光这么犀利独到的,还真不多见。
  安家军系统里,有的是刺头,放到其他地方,或者就会因为种种忤逆之举,被打压甚至闲置。
  安毅一向认为,有才华的人多半都有点儿脾气,身为一名领导者,要尽量扬长避短,包涵属下的缺点,发挥其特长。安家军严格的监督制度和经常性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军队和政府的家长作风,给整个军政体系带来勃勃生机。
  ……
  安毅离开后,蒋介石琢磨了许久,让侍从打电话叫来孔祥熙和宋子文,讨论投资建厂的事情。
  孔祥熙面露难色,说要供应四百余万军队的军饷和弹药物资消耗,现在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唯有与安毅集团合作,才能一本万利。
  宋子文则说合作可以,但新工厂必须修建在江南地区,这样才有机会收到这些工厂企业的税收,正如从老南昌和江南、江北其他矿厂及贸易公司所抽取的税收一样,这将极大地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蒋介石为了给儿子铺路,原本就不想安毅集团势力过于庞大,听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建议,有些闷闷不乐。
  “难道真的离开了安毅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吗?”蒋介石苦恼地皱紧了眉头。
  如今国内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安毅集团的影子,这样持续下去肯定不行。
  但是,蒋介石又不敢拿安毅怎么样,从安家军与日军、法军、苏军和暹罗军队作战所取得的成就看,这支百战精锐的实力不但没有随着部队的扩大而下降,反而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而成倍增加。
  “若是叙府控制在我的手里就好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个念头就在蒋介石心目中扎根,到现在越来越强烈。
第1673章
江口议政
  晨霭笼罩下的上海吴淞口。
  安毅拿着望远镜,远望江心中的扁担沙、崇宝沙、头石沙、鸭窝沙诸岛,这些岛屿与崇明岛一比,显得极为渺小,但却如同散落的珍珠一般,分布在浩瀚的长江口水道中,郁郁葱葱,赏心悦目。
  安毅转过身,举着望远镜,回望杨行、罗店、月浦三地的要塞群,一片冷色调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还有一门门203mm口径的要塞炮,扬着狰狞的黑漆漆的炮口,带给人非同一般的压迫感。
  想着这一切均是自己一手打造,安毅心中不由升起一丝豪迈之情。
  杨杰这时正在远眺浦东的要塞群,感慨地说:“每次到上海来,我都要看看这些要塞,它们是我们与日本较量的本钱,正是有了这些要塞的存在,长江沿岸的城市才固若金汤,长江中下游平原膏腴之地才得以保存。回想一下,若非小毅斥巨资打造这些要塞,恐怕现在南京还随时处于一片惊惶之中,哪里来的现在的宁静?”
  “耿光过誉了!”
  安毅谦虚地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我只不过是尽了我的本分罢了。对了,耿光兄,这几日我们深入城市乡村考察,有什么收获?”
  “没想到,农村竟然困顿到这个地步了!”
  杨杰只觉心中一阵烦闷,放下望远镜,转头看向安毅:“今年粮食明明是大丰收,为什么农民依然朝不保夕呢?咱们到过的村子,十户人家倒有六七户生活艰难,地主豪绅却似乎全然不受丝毫影响,于理不合啊!”
  安毅叹息一声:“这个江南集团倒是专门研究过,中央政府在市场上大批购进稻米,以供应军队需求,同时由于政府滥发货币,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大批的囤积和投机由此而产生,城市居民、政府公务人员、教师和工人,购进大量稻米,以防备粮食短缺和更高的价格,而同时,地主和商人积贮稻谷,不投入市场,以期待日益上涨的价格。由粮食短缺刺激起来的进一步的短缺,就这样伤害了民众的士气,并开始使政府难以获取必需品。”
  “大地主从日益上涨的价格中,获得了暴利,但大多数农民,无论是小自耕农还是佃户,都未得分享这种上涨的好处,因为他们很少有稻米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他们除了缴纳地租和苛捐杂税外,留下自用的粮食只能坚持半年多时间,其余时候得靠野菜和杂粮为食。在我们这几天走访的富饶的长三角平原,能够有一些剩余物拿到市场上出售的农户不足百分之二十,平日农民会出卖一些杂粮……红薯、土豆、玉米等等,但出卖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困境并无多大改善。”
  “在这方面还应值得认真注意的事实是,那些拥有可销售的剩余稻米的农民,也很少从上涨的价格中获利,因为他们通常必须在收获后不久便出售,而那个时候稻米的价格是相当低廉的。在我们经过的丹阳、太仓等地,那里的农民们在收获后的两个月内,就会卖掉他们百分之九十的准备上市的稻米。与之相比,大地主拥有保证他们的家庭生活几个月的充足财物家底,他们囤积稻米,不进入市场,直到市面上日益减少的库存促使价格上升时才出手。”
  杨杰恍然:“难怪,我说怎么农民丰收后全然不见喜悦,原来根子在这里。”
  “不仅仅是投机和通货膨胀导致民生艰难,国家税赋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平摊到了农民身上,地主的剥削也日益严重。”
  陪同安毅出访的总务处少将处长兼南京情报站主任陈瑜说道:“根据我们第四厅的调查,农民承受的负担很重,今年下半年,地主以粮价上涨和税收增长为借口,与佃户重新谈判土地契约。一方面,他们增加了地租的绝对量,另一方面,那些迄今为止一直征收货币租的地主,现在也开始坚持要以粮食来支付地租,因为相较而言,粮食比起正在贬值的货币,更有价值和更为安全。佃户们普遍抱怨地主要求他们支付正日益上涨的部分土地税,或是增加租佃押金,当佃户们反对增长地租、押金和税金时,地主们便以那些愿意支付更高勒索的农民取代他们,导致农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作为这些各式各样的经济趋势的结果,地主和佃户间的冲突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佃户被从他们承租的土地上驱赶出去,那些仍然留下来的同意付高租的人感到了他们经济地位的衰弱……中等农户常常降到贫农地位,贫农降到雇佣劳动者的地位。田赋、减产、不利的价格关系和地租的增加,明显地损害了大多数农民的经济地位。但是,政府的种种税捐……有税金、捐款、征借、征购、征兵以及劳役等形式,却把沉重的负担加到农民身上,这深深地影响了农民对于中央政府的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