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9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1/1395

  而以羊肉为主食就有一个问题,喀布尔周围的草场并不充足,以往都是按照实际需求,由全国各地采购羊群入首都,现在北面、西面和南面的道路已经断绝,只能由东面供应,但东面的运输和产能均有限,部队上存粮普遍不多。
  由于战事紧急,此次增援迈丹城的部队,大多数连干粮都没带就紧急开拔,到了迈丹城里才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食提供,于是负责采购的军官,只得拿着钞票到处购买物资。
  盛世才得到部队的汇报后,立即坚壁清野,粮食、牛羊、铁器、财物,甚至马料都被骑兵们收集起来,连同农牧民一起,带往已经建立较为巩固根据地的贝赫苏德、巴里考代等地区,而那些不愿意服从命令的,则以“资助人民敌人”的罪名,全部抓了起来,他们的房舍、大堆的干草和带不走的物资,都被点上一把火付之一炬。
  不光如此,为了防止对方就地取材,构筑防御工事,盛世才还命令部队,将距离己方阵地距离较远的一些树林,草场统统放火点燃,一时间,尚未接战,迈丹城外已是浓烟滚滚,就连远在三十余公里外的喀布尔城,也笼罩在一片烟雾中。
  整个阿富汗首都地区,都笼罩在盛世才蓄意制造的恐慌当中。
第1691章
马六甲海战
  十月十二日上午八点,日本突然出动空军,袭击了英军位于槟城、吉隆坡、马六甲和新加坡的机场。
  战争爆发前,英军东方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上将预感到危险临近,向皇家空军提出了派遣战机全天在马六甲海峡巡航,为舰队提供侦察和预警的要求,但是被远东皇家空军司令普尔福特少将以“伦敦无此项命令”为借口拒绝了。
  英国远东军总司令是空军上将罗伯特·布鲁克·波帕姆爵士,但他的责任和权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波帕姆爵士指挥不了直接对伦敦海军负责的远东舰队,也指挥不了驻新加坡和马来亚的空军,甚至连殖民地的文职人员也无法指挥。所有部门,都仅仅对伦敦的所管部门负责,而伦敦根本没有人理会这个倒霉的爵士。
  所以直到日本人的炸弹落在了新加坡,波帕姆爵士才让伦敦方面相信:日本人来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南华出售给英国的四百架G1、两百架A25、一百架G2战斗机当中,海峡殖民地便截留了一半用于守卫马六甲海峡,原本波帕姆爵士手中,有五百架作战飞机,但是在此次日军轰炸中,由于没有预警时间,几乎日军的轰炸机都飞临头顶了,英军的防空警报声才凄厉地响起。
  后果是悲剧性的,不管多么优秀的飞机,只要停在地上,就不具有威胁,因此当日军一口气出动一千架战机,对英军机场进行一次又一次洗礼后,英国人已经失去了宝贵的制空权。
  在空军出击的同时,一支由一艘金刚级战列舰、两艘新型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日本舰队,由安达曼海,闯入马六甲海峡,炮击槟城港。
  “见敌必战”是皇家海军的信条,现在不是见敌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不,已经打进了家,“失去制空权”是不能作为避不出战的借口的。虽然没有空中掩护,但是英国人认为,日本飞机性能恶劣,马六甲海峡云层低,热带暴风雨频繁,估计不会受到来自空中的袭击,最多有几架日本飞机来骚扰一下。
  于是,菲利普斯上将带着Z舰队,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以及“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四艘驱逐舰就出发了,试图驱逐走炮击槟城的舰队。
  英国舰队一出新加坡港口,就被高空侦察机候了个正着,当Z舰队快抵达苏门答腊岛棉兰以北海域时,时间指向了下午一点二十三分,从棉兰空军基地的美幌航空队第五中队携带两枚二百五十公斤炸弹的八架轰炸机赶到。
  仅仅过了五分钟,民礼基地的元山航空队的第一、第二两个中队十六架飞机带着鱼雷也赶来了。
  下午一点三十八分,美幌第八中队八架鱼雷机赶到,一点四十二分,丹戎巴来空军基地的鹿屋第一、第二、第三中队二十六架九九式陆攻,带着鱼雷赶到。
  这五十七架飞机,绕着“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进行了狂轰滥炸,英国战列舰上的对空火力并不弱,“威尔士亲王”号装备有六组英国军舰特有的1.5英寸八联装砰砰炮,“反击”号也有三组,这种砰砰炮每组每分钟能发射四千发炮弹,加上高射炮、高射机枪,看起来似乎织起了一层稠密的防空弹网,但在日本海军航空兵这些越洋爆击的老手面前,没有了战斗机掩护的战列舰,就是一条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的死鱼而已。
  就在这种遭到大量敌机攻击的境况下,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上将还遵守着无线静默的指示,没有向新加坡方面求援,当然,最大的可能是知道新加坡方面的窘境,求援也没有多大用处。
  下午一点五十一分,“反击”号舰长威廉·特南上校打破了无线静默,向新加坡英国远东军求援……“我舰遭到持续攻击”,一点五十五分,被二百五十公斤炸弹一枚、鱼雷五枚击中的“反击”号,缓缓地沉入了大海。
  下午一点五十八分,美幌第六,第七两中队十七架飞机携带五百公斤炸弹来了,已经被六枚鱼雷先后命中要害,速度降到只有六节的“威尔士亲王”号,被一颗炸弹击中弹药库,引起大爆炸,就这样“威尔士亲王”号还在海上漂了大约一刻钟,最后沉没时间是下午两点十五分。
  随着两艘战列舰沉默,驱逐舰成为了飞机猎杀的对象,至下午两点半,整个Z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在未出动海军战舰帮忙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战机,就全歼了威风不可一世的英国舰队,自海军司令菲利普斯上将以下,整个舰队一共有军官两百一十八名,下士官水兵三千四百二十人,半数与舰队陪葬。而日军的损失,不过是被击落三架作战飞机、两架侦察机,一架飞机在返程时发生着陆事故,三十架飞机中弹受伤,可谓大获全胜。
  马六甲海峡一战,再次印证了飞机是战舰克星这一观点,战列舰淡出海军,慢慢地正在变成现实,日本海军中的巨舰大炮派原本对取消大和、武藏、信浓等三艘巨型战列舰满腹怨言,但现在都自觉地闭上了嘴巴。
  在英国皇家海军Z舰队全军覆没后,庞大的联合舰队才姗姗来迟,开始营救落水的英国海军官兵。
  原本这场海战的原旨是待英国海军舰队北上后,由佯攻槟城的小型舰队,将其引入安达曼海联合舰队预设的埋伏圈,将其全歼,但没想到战舰还未碰面,英国海军Z舰队就全军覆没,这着实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既然英国人连战舰都没有了,那就好说了,联合舰队立即分出一部分战舰,炮击英国人占据的槟城、巴生、马六甲等港口,另一部分则在日本控制的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的港口,满载着等待登舰的陆军,迅速向马来半岛冲去。
  至下午六点,第一批日军共两个师团,在巴生港成功登陆,直插吉隆坡,日军与英国军队的全面战争,至此开始。
  ……
  阿富汗,喀布尔王宫。
  国王查希尔·沙赫正在对着面前的军事地图仔细研究,他的身边站着首相穆罕默德·哈希姆,以及军政大臣沙赫·马赫茂德两位王叔。
  岳父阿赫美德·沙赫,身为三军总司令,亲自到迈丹城督促军务去了,至于喀布尔北面的卡拉巴格城的防守,则是由堂兄萨米达克·沙赫负责。萨米达克·沙赫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陆军学院,曾在英军中短暂服役,二八年归国,在与“挑水夫之子”哈比布拉作战中屡立战功,是“穆沙希班”家族的后起之秀。
  “王叔,迈丹城的物资能够坚持多久?”
  查希尔·沙赫皱着眉头问道。盛世才在迈丹城周边地区的掠夺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阿富汗政府军的物资供应,加上前几天喀布尔一直被烟雾笼罩,查希尔·沙赫的心情非常沉重。
  “一周时间,这还是定量供应的结果。陛下,在苏军打过来之前,迈丹城并不算是战略要地,警察部队和当地武装牧民加起来不足一千人,城内并没有准备专门的战略仓库。现在随着西部退下来的军队,还有从喀布尔抽调的援军,一下子聚集了六万余人,粮食吃紧是肯定的。”首相穆罕默德·哈希姆忧虑地说道。
  军政大臣沙赫·马赫茂德忧心忡忡地说:“不仅是迈丹城,现在喀布尔的粮食也很紧张了。敌人分别从北面和西面压过来,迈丹城正好处于通往南方的其中一条交通要道上,我们从坎大哈补给只能走巴拉基巴拉克至加德兹那条路,但这条线路据说出现了苏军的游击队,已经有几个商队遭遇洗劫。”
  “目前,坎大哈的粮食,主要由东部地区负责补给。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部只有贾拉拉巴德、白沙瓦、拉格曼、库拉尔哈四个省区,道路交通不便,一两周尚能坚持,但若是久了就有麻烦了。”
  穆罕默德·哈希姆见查希尔·沙赫脸色苍白,安慰道:“陛下,我们要向好的方向想。到现在为止,我们南北两座城市,已经共计打退了苏军六次进攻,敌人丢在堑壕和关隘前的尸首几达万人,这不正说明我们阿富汗不可轻辱吗?现在我们只有等国际局势变化了……”
  查希尔·沙赫叹了口气:“可是……王叔,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若是英国人再不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沙赫·马赫茂德道:“陛下,不知道上次首相的提议考虑得如何了?为今之计,只有中国人才能救我们啊……”
  看到穆罕默德·哈希姆也把关切的目光投了过来,查希尔·沙赫从地图前站了起来,有些无奈地说:“两位王叔,我已经在做铺垫了……前天,当喀布尔笼罩在一片烟雾中的时候,我把一本法文版的《模范营》给迪亚娜看了,今天临来前,她问我要第二册《铁血雄师》,我让侍从官给她送了过去……慢慢来吧,只要引起她对那位英雄的好奇,我再稍微提一下,应该就水到渠成了……不过,这事儿是我们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
  穆罕默德·哈希姆与沙赫·马赫茂德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里看到一丝惊喜。穆罕默德·哈希姆道:“陛下此举甚好……我看这样,不若我们派出位专使,到南华去联络一番,如何?陛下王宫里收藏的那架从印度购买的蚊式侦察机,据说是安家军的主力侦察机之一,这回正好可以借用一下。从喀布尔到南华控制的中亚地区,空中最短距离不过三百多公里,只要找个良好的飞行线路即可。救兵如救火,我们再也耽搁不起了。”
  查希尔·沙赫点点头:“一切由两位王叔做主吧!愿真主保佑我们,带给我们急需的援军……”
第1692章
千锤百炼
  “呼呼……”
  整个山上,不停地传出风钻钻孔的声音。一名名专业的工兵,手持汽油燃爆力驱动的风钻,在岩石上钻凿出一个个炮眼。
  待所有指定的炮眼全部钻凿完毕,负责打眼的工兵迅速扛着风钻机撤离了山头。
  随后,爆破工兵开始在炮眼里填埋炸药。
  一切就绪后,所有人都从山头撤离下来,随着现场工程师倒数计秒,整个山头突然发出山崩海啸的声音。
  “轰……”
  地皮猛烈的颤抖,整个大山仿佛都像坍塌了一般,巨大的粉尘和硝烟直冲天际。
  半小时后,烟雾方才缓缓散去,随着整座山显露真容,山上山下传来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出煤啰……”
  不知道谁叫喊了一声,山林间长长的声音来回激荡,所有人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安毅在山下,用望远镜观看了整个开山的过程,对于自己拥有爆破技能如此精擅的工兵队伍自豪不已。
  爆破完毕后,除去林木后枯黄一片的小山,随着表面土层的爆破,突然变成了黑色,岩层和泥土剥离后,整座山已经变成了煤山。
  通向煤山上的公路,一辆辆推土机、挖掘机络绎开到山顶,卡车排成长龙,整齐地等待装煤。
  推土机将炸开的煤炭推拢在一起,挖掘机巨大的抓臂向煤堆上一探,合拢后带起大量煤炭,转过抓臂,放到了为首那辆卡车车厢上方,抓臂大开,黑漆漆的煤炭便落到了车厢里。也就那么抓了几下,一辆载重四吨的卡车便装满了,慢慢悠悠地驶下山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出煤速度之快,远远地超过人们的想象。
  叙府研究院地质专家、负责此次爆破的总工程师王子君教授笑着对安毅介绍:“主席,这里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谁会想到,在这西西伯利亚东南部的托木河流域,库兹涅茨克山同萨莱尔岭之间,竟然有这么大一块煤田?有了它,不仅未来中亚、蒙古和远东地区的煤炭不用发愁,若是南面有个出海口,整个南华的煤炭都可以得到满足。”
  早就听胡家林、黄智介绍过,远近几十座山都是这种大煤山,安毅正在揣摩到底有多少储量,听到王子君这么一说,好奇地问道:“王教授,这个煤田面积到底有多大,储量有多可观啊?”
  王子君一脸的振奋:“这个煤田呈西北向东南走向,长度约三百公里,宽度约一百公里,面积约为二点六七万平方公里,煤炭储量据我所知,恐怕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煤田区。”
  “这片煤区的特点是煤层厚,煤质优良,仅仅一千八百米深度内,煤炭的地质储量便达到六千多亿吨,其中炼焦煤的探明储量高达三百三十多亿吨。”
  “这片煤田的煤质极佳,含硫分不到百分之一,而且煤层多,一共有一百二十层重叠,大多数矿点的煤埋藏浅,非常适于大规模露天开采,生产成本极低。根据我们推测,其成本只相当于苏联顿巴斯煤田的二分之一,伯朝拉煤田的三分之一,比起我们的六盘水大煤矿,节约的成本就更多了。”
  见安毅一脸惊愕的样子,胡家林开怀一笑,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小毅,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不同意你把核基地设在中亚了吧?这个矿区于十八世纪初期发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采,十月革命前年产煤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万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大规模开发,大部分供应苏联西部地区。在煤田基础上,已经发展起了冶金、机械、电力、化学、建材等多个工业体系,形成了综合性的重工业基地,这次我们都从日军手里完整地接收了过来。”
  “这片区域铁路线交错纵横,沿托木河两岸,分布有六十余个中小工矿城镇,各大城镇都有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重点生产重型机械。咱们只要把这片地区稳稳地占下来,能源多得用不完,若是添加个核基地在身边,连睡觉都不安稳,纯属折腾人啊!对了,小毅,上次我给你说明以后,核基地的新址选好了吗?”
  安毅点点头:“已经确定下来了,目前暹罗湾已经成为我们南华的内海,安全性方面得到有效保证,核基地准备建在磅逊湾以北的德拉,那里是群山环绕的一个平原坝子,周围都是原始丛林,豆蔻山脉南麓一条流量颇大的河流从德拉流过,与磅逊湾相连,稍微整饬一下河道,五百吨级的轮船可以由大海直接驶入到内陆二十五公里的德拉。”
  “在建设大型核子基地的同时,高耗能的电磁、电子、冶金等研究室也将在基地周边地区建设,整个建设周期预计为三到四年,在此之间,核子研究不会中断,莱州的研究基地将利用大型计算机对核裂变进行分析演算,整理并收集数据,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会进行次临界试爆试验,以获取制造核武器的经验。”
  “试爆?!”
  胡家林吃了一惊:“这么说,你说的那种大杀器已经由实验室制造出来了?”
  “没有!”
  安毅笑了,断然否定:“哪里有那么快啊,所谓次临界试爆,就是不会发生核爆的试爆。简单来说,就是把一颗试制的核弹,抽掉其铀核或钸核,代之以同样形状的钢块进行试爆,这种不会发生连锁反应的试爆,就是次临界试爆。换个说法,便是测试由炸药群构成的核子扳机组的效果的试爆。”
  “当临界试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相关数据收集足够,不需要进行实际的核试验,只要进行次临界试爆就可以慢慢改善核弹的设计。次临界试爆的本质只是炸药引爆,和试爆炮弹与炸弹是一样的,因此只有几十、上百公斤的炸药爆炸,故无法被侦测,或者说无法将其与一般炸弹试爆中分辨出来。”
  “实际上,内爆压缩装置是大杀器设计上最困难的一步。难度之一是如何让炸药同时或者按预定时间起爆,而其误差精度,必须达到零点几微秒;之二是如何决定炸药块的形状,以让能量能均匀的、或者按照需求的向预计的爆心压挤。这两个条件将决定大杀器是否能有效引爆,是否能完全利用核反应物质,是否完全发挥出了威力。”
  “重点在于这个关键技术和核原料是没有关系的,即使没有钸或铀核也可以进行,因此可以分成另一组人,和核材料的提炼同时进行,以缩短整体计划的发展时程。从另一个角度看,若是能够精确控制起爆时间,就可以做出可调威力的大杀器,比如调整其中某些炸药块的引爆时间,可以改变最终压缩率与压缩形状,从而降低爆炸威力。”
  胡家林听得瞠目结舌,安毅笑着摇摇头:“这些介绍很生涩难懂吧?我也是听那些核物理专家讲解后,强行记住的。不过这些知识和我们工兵的爆炸理论有些接近,多理解,多思索,就可以慢慢消化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