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9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1395

  在此期间,东线的叶成兵团席卷了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区,在占领各战略要点后,兵团直属步兵,开始扫荡山区和丘陵地区,清除苏军陆续建立的一些据点,根除匪患。
  武警部队和民运大队已经于进攻发起次日入阿,此次除了特意加强领导干部力量外,还从滇南和中亚南部地区抽调了大量精通波斯语和穆斯林风俗的基层工作人员入阿,编成了二十个大队,基本上做到解放一地巩固一地。
  阿富汗地广人稀,生活以游牧为主,即便是平原地区,也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到处都是茂盛的草场。民众以部落群居为主,少量的城市则是连接各部落的纽带,通常牧民在这里用畜产品换取一些盐巴、布匹、粮食、茶叶等生活必需品。
  苏军侵入后,将部落拆散,建立苏维埃,首领及家庭比较富裕的牧民被屠戮一空,他们的财富包括大量牲畜,大部分归公后,少部分进行平均分配,于是草原上便形成了星星点点散居的帐篷。
  安家军的对策是在城市建立军管会,将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地辟为农垦区,而在地势较高的丘陵和山区,则以家庭为单位平均划分草场,分配给牧民。为了改变逐草而居、一到冬日畜牧便大量冻死的落后放牧方式,新政府允诺,将免费为农牧民起民居,像蒙古那样修建独立的房屋、能够有效抵御严寒的畜牧棚、饲料青储地窖和储水水窖,建设沼气池,推行风力发电,彻底摆脱愚昧与落后。至于孩子,则集中到城市读书,每周由学校派出校车接送,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这样做的好处,是彻底打破联系牧民之间的部族纽带,单门独户的生产方式,使得牧民只能围绕着家庭转,极大地减少相互串联勾结预谋造反的几率。
  中路的李金龙部,随着河流及峡谷栈道,由东至西慢慢挺进。兵团所属的工兵,大量被用于修桥铺路,目前部队已经攻占法扎巴德、迈马纳、兰加尔等地,并顺利进入中部的高原平坝地区。
  苏军在这一线,并未有效布置部队,因此李金龙兵团,更多的是与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作斗争,好在有高空雷达指示方位,再加上部队便捷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伤亡。
  而杨九霄兵团则比较艰苦,一路激战,苏军显然也意识到由库什卡到赫特拉这条捷径,布置了重兵防守,几乎每一座山峰、每一个隘口都有可能发生激战。安家军空军几乎集中到了这一线,每一天都对苏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双方武器明显不在一个档次,再加上仗打到后来,苏军的弹药供应出现严重问题,杨九霄兵团的突击速度明显加快,十一月十五日下午一点,兵团前锋终于攻破阿尔科多山口,突入西部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原地区。
  在平原地带,没有优势地形可以利用,苏军的抵抗力度明显减弱。
  十六日晨,刘传奎第四十七师攻占艾巴克镇,赫特拉以东的苏军担心退往波斯的道路被断,迅速向西撤离。至十七日李君第四十六师兵临赫特拉城下,才发现这座阿富汗西部最大的城市,已经成为一片空城。
  不仅是赫特拉,现在整个哈里河流域都看不到多少人了。
  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阿富汗,尚处于游牧社会,因此民众饲养的牛、羊、马、驴及骆驼等便成为最重要的粮食及战略物资,为了坚壁清野,苏军将大量阿富汗人连同他们放牧的牲畜,一起裹挟到了波斯,并在边境线一侧严阵以待,提防安家军再次越境追击。
  杨九霄已经向下面的部队打过招呼,部队追到界碑即止,绝对不允许越过边界。因此,承俊华统率第十八集团军四个师抵达科赫桑镇后,立即沿着边界线展开,用了一周时间,即将北起祖勒菲卡尔,南至纳马克萨尔湖的边境线上,扎紧了篱笆。
  由于此时高山地区已经下起了茫茫大雪,山口地区的风力高达八九级以上,气温骤然降到零下二十多度,不利于大军出动,颜梓霖第十六集团军、于则清第十七集团军只好各派出一个师,堵住东面的贾纳瓦尔山口,其余部队则顺着平坦的高原地区,一路向南,杀到法拉河畔的库什克及萨卜扎瓦尔城才算是停下脚步,慢慢开始巩固占领区,部署防御任务。
  ……
  塔什干,主席宫。
  这里原本是帝俄时期土耳其斯坦总督府所在,十月革命后成为土耳其斯坦自治共和国政府办公地,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是最高党政机关所在地,现在则成为了安家军在中亚地区的南方大本营。
  塔什干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降水稀少,日照充足,素有“太阳城”之称。
  这天又是一个难得的艳阳高照的天气,虽然中亚其他地方已经是秋风飒飒,落叶萧萧,西伯利亚甚至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但在塔什干,还没有感受到严寒的滋味,主席宫花园里依然是一片花团锦簇的景象。
  安毅倚在开满鲜花的花坛边,手里拉着手风琴,目光却盯在跟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的迪亚娜身上。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女孩子确实早熟,至少在心智上,远比后世来得成熟。迪亚娜从小就受过严格的礼仪训练,在法国读书期间,接触到许多西方的音乐和舞蹈,再加上回到阿富汗后,又接触了阿拉伯传统文化熏陶,因此各种舞蹈信手拈来。
  此刻安毅演奏的是迪亚娜传授的一首不太熟悉的阿拉伯风格的音乐,而迪亚娜则穿着露脐的纱衣,显现出玲珑凸透的美妙身材。她的脸上蒙了半层面纱,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眸子。
  在充满异族情调的音乐声中,迪亚娜的身子像灵蛇一样扭动,那盈盈一握的小蛮腰,那如奇峰突起的胸部,那不断颤抖的臀部,那风情万种的惊鸿一瞥,让安毅看得口干舌燥,欲念大炽。
  一曲舞蹈跳完,迪亚娜身上裸露在外的地方,全部布满了晶莹的汗珠。
  安毅放下手风琴,端起茶水,大步走到迪亚娜身边,怜惜地问道:“累了吧?来,喝点水!”
  迪亚娜呼吸急促,气息如兰,仪态万千地揭开面纱,露出一张花容月貌的俏脸。她感激地向安毅点点头,接过茶水喝了一口,随后道:“好久没这么开心地跳舞了!其实这个舞蹈我回到阿富汗不久就学会了,可是,哥哥说……”
  提到查希尔·沙赫,迪亚娜脸色暗淡下来:“哥哥说,身为公主,应该端庄睿智,举止高雅,这些歌啊舞的,都是下等人才会从事的贱业,我应该把它统统都忘掉。我原本还担心你……”
  安毅摇摇头,打断迪亚娜的话,掏出手绢,轻轻地替她擦拭脸上的汗珠,疼爱地说:“怎么会呢?音乐和舞蹈都是陶冶人情操的,我很喜欢看你跳舞,看到你充满活力的舞蹈,我感觉自己的心态起码年轻了十岁。迪亚娜,还在想哥哥吗?”
  迪亚娜眼里蒙上了一层薄雾,仰起头看着安毅:“是的,我想哥哥了,还有四个侄子侄女,他们还那么小,就……苏联人真可恶,这个个仇小毅哥一定要帮我报啊!”
  安毅看着迪亚娜的双眸,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吧,既然我插手了此事,那就绝对不允许坏人逍遥法外。我告诉你个好消息,现在阿富汗北部地区,已经基本在我们控制之下,而西部的苏军,也被我们驱逐出了边境界,若非横亘在通向东部和南部的高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这会儿我的军队已经逼向喀布尔和坎大哈了!”
  迪亚娜感激地说:“全靠小毅哥运筹帷幄……阿富汗的冬天,确实很寒冷,山区地区有时候温度会骤然降到零下五十度,属于极寒地带。在阿富汗,五到九月为旱季,十月到次年四月为雨季,雨季并不是意味着下雨,大多数时候是下雪,每一年的大雪,都会在大山上凝聚成厚厚的冰层,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开始融化,带给大山周围的平原和谷地充裕的水分。这是滋润大地的源泉,因此阿富汗人并不太讨厌下雪。”
  看着迪亚娜楚楚可怜的美丽容颜,安毅实在忍不住,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一种快意从灵魂深处蹿出,布满全身每一个毛孔,舒服得他几乎想呻吟出声,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部队现在基本上动不了了,就连西部平坦的高原,也开始下雪了。我现在担心喀布尔的盛世才趁机跑掉,可是却又没有任何办法。整个中部大山地区,狂风劲吹,我们已经有一架侦察机在暴风雪中失事……”
  迪亚娜头依偎在安毅胸前:“小毅哥,没什么!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几十万大军出动,粮草和弹药供应都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阿富汗的酷寒,部队必须得大量补充粮食及御寒物资,尤其是那些在上千米高原上作业的人,呼吸方面会出现一定问题,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得考虑到。”
  安毅揽着迪亚娜的小蛮腰,手轻轻地在她小巧的肚脐上画圈,鼻息间嗅着她淡淡的处女体香,努力压抑心中的欲火,说:“谢谢你的理解,小娜。部队的补给确实困难,我们现在正在考虑,构筑一条通向阿富汗西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兵的勘察部队已经开进去实际勘址了。由库什卡到赫特拉,中间不过八十公里路程,而且有现成的河道和公路可以利用。”
  “既然苏联人能够在地形相似的马雷到库什卡修建一条铁路,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呢?如果工程得到确定的话,我们的工兵会立即开过去,这样到明年春夏之交,铁路就会修通,部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补给就方便多了!等以后阿富汗境内全部修通铁路,民众的出行不会成为难题,阿富汗的发展必将走向前所未有的高速通道!”
  迪亚娜仰起头,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安毅:“小毅哥,一切由你决定就行了……小娜现在感觉好幸福,有一个什么都帮我想到的好丈夫……”
  安毅心头欲念大炽,再也忍不住,抱着迪亚娜,深深地热吻起来。
第1710章
陶公之战(上)
  日军从来不按招数出牌。
  就在安毅在塔什干一边就近指挥阿富汗战事,一边享受风花雪月的时候,十一月二十六日,日军以第十八师团五十六联队为基干的佗美支队,突然向边境线我方一侧的陶公县发起进攻。
  陶公县位于新近成立的山南省宋卡市最南端,与马来亚接壤,该地在历史上曾隶属于北大年苏丹,该苏丹是马来苏丹的近亲。马来半岛上的各个苏丹国长期保存高度自立,但有一些向素可泰王国与大城王国纳贡。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大城王国遭缅甸攻击,王国首都沦陷后北大年苏丹曾宣布独立,但独立宣言从未受到暹王的承认,后来暹王拉玛一世在曼谷即位之后,旋即将北大年收规暹罗王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直到本世纪初英国与暹罗王国签订条约,将原来北大年苏丹领地瓜分,六成归泰王国,四成并入了当时的英殖民地马来亚。
  暹罗被南华吞并后,陶公府一带的马来亚土著再次宣布独立,但是在安家军迅如奔雷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蓄意制造分裂的土著及宗教首领被肃清,他们的财产大部分被充公,小部分被拿出来安抚底层民众,同时政府还向平民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工具,社会迅速安定下来。
  顾长风在陶公县的边境线部署有两个步兵营,在县城尚有一个团作为后援,同时在宋卡市设有前敌指挥部,下辖三个步兵师,以威慑日军。
  不过此时的日军,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胜利,正处于狂妄自大的癫狂状态。
  十一月下旬,日军基本上消灭了马来亚境内的英军,原马来亚叛军和民族独立领袖纷纷从躲避的金马伦高原及半岛中央的各个山头上下来,与被视为“解放者”的日军汇合,希望在日本扶持下,成立民族自治政府,马来亚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原本按照日军大本营的计划,在马来亚中部地区与友军配合歼灭由哥打巴鲁及日德防线南撤英军的第十八师团,留下一个联队利用英军的边界防御工事固守,其余部队由哥打巴鲁港登船,返回兰印群岛。
  但在此前战事中立下大功的佗美支队,再次“下克上”,擅自篡改了大本营的命令,主动挑起了战事。
  进攻于清晨发起,当东方的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国境线一带安家军阵地上,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爆炸声响起之后,才听到炮弹破空而过的呼啸声,那是飞行速度比音速快的重炮炮弹,炮弹落地后马上腾起一团橘黄色的火球。
  日军炮兵利用缴获的新型Mk—1式榴弹炮的校射,拉开了这场遭遇战的序幕。日军炮兵阵地共分为三大集群,其中两个集群各有二十五门英制4.5吋榴弹炮,在Mk—1式榴弹炮确定射击诸元后,向两公里外的安家军滩头阵地展开急速射击,另一炮兵集群装备的十六门日制75mm、105mm野炮则担任警戒,以便摧毁界河对面安家军炮兵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发起的反击。
  由于英军败家太快,日军在马来亚和星洲收获颇丰,参战的几个师团的炮兵都得到了加强,由于同时将英国人开办的几家大型军工厂也一并拿下,弹药补给困难的情况大为缓和,现在日军士气空前高涨,都准备打一场翻身仗。
  这次对边境线另一边达拜至温镇防线的攻击,便是日军的下层参谋联手所为,事实上第二十军军长山下奉文直到开战之初一直被蒙在鼓里。
  日军射出的炮弹,流星火雨般向安家军构筑的阵地而来,砸落在地面时,炸开无数冲天火柱,气浪席卷着各种碎片在空中飞舞,很快就化为一阵暴雨,劈头盖脑地洒落在地面,整个阵地很快笼罩在满天的烟尘之中。
  弹群反复在安家军滩头阵地之间反复覆盖!
  每一轮二十五枚炮弹落在地面,炸开无形钢刀般锋利的罡风,随即掀起了高约五六米的土石狂潮!迸飞的弹片、石簇、土坯、草根,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幕布,席卷整个阵地。
  “轰……”
  一串串密如雨,声似炸雷的巨响中,一波叠起一波的无形声浪,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像一把把铁锤狠狠地向官兵们的耳朵砸了过来!
  坐在经过特殊加固过的防炮洞里的官兵,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全都拼命地张大着嘴巴,以舒缓音波对耳膜的强烈冲击。
  整个大地在剧烈颤抖,每一声爆炸声响起,阵地前后就留下一个个巨大的窟窿,不时有炮弹落在战壕中,将钢筋混凝土的表面砸出坑坑洼洼。
  鬼子的五十门大炮,不间断地喷吐着火焰,炮弹不用钱似的一堆堆砸向早已被烟雾笼罩的滩头阵地。
  暴虐的冲击波,呼啸的弹片,乱窜的飞石,裹起满天的硝烟与尘土,像沙尘暴一样呼噜噜在安家军阵地上反复扫荡。
  饱受炮火蹂躏的战壕内,浓烟滚滚,没完没了的炮弹爆炸所释放的热量,迅速把清晨的凉爽一扫而空,空气变得炽热难耐。
  炮击已经持续了一刻钟,战壕和工事尽管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但是在炮火如此频繁的耕耘下,依然出现坍塌的情况,而且许多防炮洞的顶部也开始出现裂缝。
  就在安家军官兵的神经忍受力快到极限的时候,日军的炮击却戛然而止。
  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官兵们纷纷从几乎被混凝土块及板结的泥土块堵住洞口的防炮洞里钻了出来,一时间到处都是咳嗽声和“呸”声,大家都在忙着吐掉满口的泥沙和灰尘。
  “估计敌人要上来了!大家准备好!只要我们坚持半小时,后方的部队就会前来增援,空军也会参战!大家动作快一点!”
  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基层指挥员和士官们,迅速催促官兵把轻重机枪架起,将部分倒塌的工事、战壕快速整修。
  就在将士们认真而又紧张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的时候,阵地上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再次响起。
  “他妈的,有完没完!”
  “狗日的,竟然敢出动空军,等下就让它们好看!”
  阵地上响起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所有官兵齐刷刷地扛起刚刚摆开的枪支弹药,有序地撤退,两分钟不到,整个阵地上已经是空空如也。
  由于飞艇雷达的提前预警,这个时候空中才传来轰炸机沉闷的引擎声。
  二十八架杀气腾腾的九二式重爆击机,在十六架Ki—27中岛九七式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南方的天空出现,庞大的机群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四架一群的向着安家军阵地上方恶狠狠地猛扑过来。
  炮击后的浓烟还笼罩在阵地上方没有散去,第一架轰炸机已经怪叫着向地面俯冲而下,大口径机枪子弹“嗖嗖嗖”垂直射进烟雾蒸腾的交通沟和战壕内,也不管有没有效果,再投下一颗炸弹,随后拉起,抖动两下机翼,冲入高空。
  落在战壕内的炸弹发生剧烈爆炸,滚滚烟尘混合着泥土冲向空中,顿时在天空中冒起一片巨大的烟雾。
  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鬼子飞机相续向地面俯冲下去,飞机两侧的航空机枪喷吐出的两道火鞭,狠狠地抽向战壕,打得地面上泥土飞溅,火星四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