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30

  “先生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无论是对于海军部或是北德意志——劳埃德班轮公司、还是汉堡——美洲航运公司以及其它数家航运公司而言,都是一个异常坚难的决定,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了选择。美国的参战已经势在必行,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美国随时会宣战,如果这些船舶上仍旧悬挂着德国的国旗,或者说有德资公司的股本,那么被协约国没收、征用将是不可避免。为了避免这种资敌的行为发生,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按照海军部的命令,破坏在美国的37条德籍邮轮以及商船。但是除了安放炸药驶入深海爆破之外,传统的破坏发动机已经失去了作用,第二个选择就是把这些商船出售给中立国,出售给一个合适的中立国。”在领事馆的会议室内卡尔·博伊看着眼前的十几名德国航运公司的代表们,无奈地开口说道。
  对于德国而言曾经的辉煌早已逝去,现在的德国海军不过只是一支存在舰队,而过去在全世界航行的德国商船,此时却只能龟缩在中立国的各自公司所属的码头中,在海水的浸泡下腐败、锈蚀。
  “卡尔上校。海军部对此的指示是什么?如果我们低价出售商船的话,帝国是否给予一定的补助。”听到卡尔上校的话后,汉堡——美洲邮船公司驻美分公司的福克·冯·巴克经理开口问道,虽然知道海军部已经下定决心,但是福克经理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国内的准确答复。
  “出售!不惜出售全部商船,海军部暂时不会给予任何补贴,但战争胜利后,海军部会考虑到各公司为战争作出的牺牲。但是请不要忘记,如果这些船舶被敌国没收的话,你们不仅连一个马克都得不到,而且是还资助了敌人攻击你的祖国。”看着说话的汉堡——美洲公司的美国分公司经理。卡尔·博伊开口回答道。
  海军部决定异常坚决。就是这些商船绝对不能被美国没收,进而充实未来美国参战后的航运力量。卡尔·博伊知道促使海军部作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是一周前,几名转道从瑞士到达德国的外国技术人员,在基尔港为海军部作的一场表演,一场修复被钻孔破坏的发动机的表演,那场表演震惊了海军部,也促使了海军部作出了这一决定。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停靠在美国的商船无法驶离港口。否则海军部更愿意做的事情是把商船驶到深海,然后来个华丽的自爆,让其沉入深海。
  当然这不过是海军部的一个设想罢了,至少现在来看这些并不现实。这些在港口停泊了三年的商船、邮轮,因为没能得到正常的保养,早已显得破败不堪,即使是这些商船、邮轮现在想要离港,也仅只能通过拖船拖离码头,否则欠于保养的船舶根本不可能驶离港口。至少在进入船坞进行全面的保养之前,这些商船、邮轮实际上并不比破船强上多少。
  “祖国号是不是也要出售!全世界除了几个强国,有谁能买得起庞大的祖国号!卡尔上校,现在的祖国号可是德国存在象征!”听着卡尔上校的话后,福克·冯·巴克看着卡尔上校开口说道,一想到要出售祖国号邮轮,福克的心里就难免有些不舍,毕竟现在在美国。祖国号一定程度上是德意志在美国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在这个美国全国掀起反德狂潮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1914年5月14日德国海运界的骄傲——祖国号邮船,缓缓驶离了德国西部的库克斯港码头,开始了前往纽约的处女航,在纽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纽约港的消防船向其喷出大片大片的水花。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枪声震惊了世界,欧洲各国一直害怕的事情终于到来了,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完成了穿越大西洋的航行之后,祖国号于7月31日接到德国船主的电报,停留在纽约港,其时有37艘德国商船被滞留在美国的港口。
  几天之后,英国和德国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爆发后祖国号一直停在新泽西州的霍伯肯,其船员被美国当局要求返回德国,但是几乎一半的船员选择留下来照看轮船,他们夏天游泳,冬天滑冰,在纽约生活得很惬意。而祖国号则成了在美国的德国人社团活动的中心,德国移民们在船上举办舞会、宴会、音乐会,为德国募捐,随着反德情绪在美国的蔓延,祖国号被认为是德国间谍活动的中心,受到了美国的严密监视。
  虽然汉堡——美洲公司董事长巴林博士用尽了一切努力,试图让它回国,但是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现在停靠在霍波肯港的祖国号,一定意义上,既是一条豪华邮轮,也是德意志帝国的在美国象征。
  “每一艘船,我们都将出售,即便是低价出售!哪怕就是还不比拆解出废铁的价格。”看着在坐的诸位。卡尔·博伊开口重复到海军部命令,卡尔·博伊相信眼前的诸位也应该接到了来自国内母公司的电报,相信他们应该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现在不过是最后一次通知罢了。
  “难道说我们把自己的商船、邮轮出售给中立国,这些中国立就不用这些商船向协约国运送物资吗?这样和资助敌国使用这些商船有什么区别?”福克·冯·巴克开口争辩到,虽然已经收到由公司董事长巴林博士的电报,总公司已经同意海军部的要求,同意出售祖国号以及其它公司所属十余艘商船,但是福克还是希望眼前的卡尔能够意识到这些船即便是出售给中立国,同样会被应该用战争物资的运送。
  “既然目前美国参战已经是不能避免,那么在低价出售和被美国政府无偿没收之间,诸位会选择什么?”
  德国基尔港,这个名词和斯卡帕湾一样无疑是海军界最为响亮的名字。至少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用保存实力来威胁英国本土,将主力舰队龟缩在这个位于德国西北部基尔港基地内,除了偶尔出击骚扰一下北海之外,现在这支曾经世界上第二大舰队,不过只是一个存在舰队罢了。
  “什么时候咱们中国要是有这么大的舰队就好了!”在基尔港内附近的一家旅店内的厉方之虽然隔着海雾,但是仍然能从那些战舰的轮廓之中感受着这支世界第二强的德国公海舰队的雄风,以及港口上的这些德国战列舰的英姿,虽然知道这些战列舰都显得大都显得有些残破,但是仍然让人厉方之感叹不已。
  作为江南船厂一名轮机修理工,厉方之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出洋到德国来,但是现在自己的确是站在这里,站在德国这个正处于战争之中的国家,当然也在这里看到了过去做梦也没见到过的庞大无比的军舰。
  “厉师傅,你没看到当那台轮机正常运转之后,那些德国佬满面惊奇的样子,他们被惊呆了!”躺在旅馆里的床上的祝山笑呵呵地说道。脑子还是几天前厉师傅修好那条小货船的轮机后,那些德国人震惊的表情,看到那些洋鬼子被惊呆了,祝山的心里再兴奋不过了,这在外国人地面上干了这么露脸的事情,能不兴奋嘛。
  “祝师傅,你可知道陆副团长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着窗外的海雾,厉方之开口问躺在床上的祝山,这来德国都十来天了,在这人生路不熟,说话都没人知道是啥意思的地方,成天只能窝在这旅馆里头,呆的实在是太急人了,现在的厉方之只希望赶紧回家。
  “谁知道这陆团长好像和其他人这些天在这里到处左奔右跑的,好像是在操办着什么事情。上回听陆团长说,好像最晚月底就会回家,啥都不想了,就希望咱们到时候回家,一路上能顺顺利利的,可别再出了什么事情。”
  听到厉方之的话后,祝山开口回答道。这报纸上成天报道德国的那个什么潜艇双击沉多少条商船,祝山可不希望到时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什么事。
  “前些天,陆副团长说好像那搭着咱们华工的船让德国人打沉了,死了好几百人,这事咱可不能碰上了。”听着祝山的话后厉方之开口说道。厉方之口中的事,是几天前德国击沉了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阿托斯”号船,溺死华人约500人。这事还是陆团长前些时候从大使馆那里得到的信,虽说难免有些心伤,但是厉方之只希望这事别轮到自己的头上。
第220章
港口
  “水兵的坟墓上,开不出玫瑰花……”夜幕下基尔港笼罩在海雾之中,在昏暗的电石气路灯下,已经喝得烂醉穿着黑色的水兵服的公海舰队的水兵们,喝得烂醉的水兵们用嘶哑的腔调唱着德国海军的那首古老的军歌。几名水兵或搂或抱的步履蹒跚地走着,不时的停下来仰着头举酒瓶喝着酒。现在的基尔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水兵之城,对于基尔港内的公海舰队的几万名水兵而言,每天他们除了买醉之外,他们不知道自己还再做些什么。
  曾经的那支要和英国大洋舰队决一死战的公海舰队,早已不复存在。公海舰队强大的战列舰终日呆在基尔港和威廉港的码头上,任凭海浪将她们摇来摇去,饱受着寂寞的煎熬,就是不能出海作战。时间在流失,勇气同样在流失,狂热之后的沮丧使得水兵们已经迷失了。
  经过了几年停于港口的煎熬和折磨,公海舰队再也不能忍受那无休止的等待了,无论是公海舰队还是他们的水兵早已失去了出海作战的勇气。德国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大海,尽管他们为了大海而忧愁,为了大海而狂热,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大海,在经过了日德兰一役之后,德国海军虽然取胜却已经再也没有能力或者说胆量走出港口。一切都结束了,昔日世界第二大舰队,号称无敌的公海舰队,最终就在自己的港口中慢慢的,一步步走向死亡。
  “他们已经失去战斗下去的勇气。”看着那些步履蹒跚喝得烂醉如泥的德国水兵,在昏暗的路灯下走着的陆建勋摇着头叹了口气开口说道,这些天在基尔陆建勋所看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喝得烂醉的德国水兵,与其说这些水兵失去了战争的勇气,到不如说时间磨去了他们身上锐气,酒精麻木了他们的神经。
  “花费这么多的金钱和物资建立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仅仅只是让其呆在港口中,展示他的存在,这一切值得吗?”看着躺在路边的地上依在墙上睡着的水兵。还有他身边的空空的酒瓶,陆建勋开口说自语到。当年在水师学堂时,陆建勋就听说过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对于公海舰队这么一只庞大的舰队,早已是心存向往,但是现在看到的这一切。却让陆建勋不禁有些感慨万千。
  公海舰队恐怕是人类在二十世纪初期最惊人也同时是最有争议的工程之一,一个年轻的国家,为了和一个老字号的海洋强国争夺海洋的霸权,居然在短短的20多年里把一支二流的近海防御海军建设成了一支世界第二的远洋海军,其投入成本之高,而最终付出的代价之大,恐怕是空前绝后的。最终这支耗费了无数的德国马克建立的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一役之中,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勇气,公海舰队就这样被困在港口里,实力的差距让他们无法走出港口,为了大海而建造的舰队,不能扬帆远航,享受大海的宽广与激情,只能静静的等在港口之中。
  “也许。当他们决定做一支存在舰队的时候,这只舰队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想到历史上在东方上演的保船戏码,陆建勋叹气说道,想到历史上的那只舰队的时候,陆建勋感觉更多的是一丝忧伤,以及对亲人的怀念,当年陆建勋父亲就是那支舰队服役,那一次出海之后,陆建勋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父亲。
  正如当年在水师学堂里英国教官说的那样,海军生来就是为了战斗而存在!要么在等待中走向灭亡,要么拼死一搏,在一次近乎悲壮的海上决战中争取胜利,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不去努力必然会后悔终生。可是有那一个国家愿意拿自己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金钱建立的舰队去冒这个险呢?去不惜一切的拼死一搏,争取一场未知的胜利呢?但是海军总是需要这种冒队精神。
  “建一只舰队只需要十年,建一支海军需要五十年!也许这五十年建立就是海军的精神吧!”这时陆建勋想到在水师堂上课时,英国教官说的那句话来,当时自己还不太明白。现在当看到德国海军之后,陆建勋相信自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绝对不会放弃海洋,绝对不会放弃对海洋的梦想!”这时陆建勋想到自己来德国之前,在公司和老板见面的时候,当时老板指着地图对自己说的话,现在的德国已经在碰了一鼻子灰,灰头土脸的跑回来,而且是元气大伤。二十三年前,黄海海战让中国输得倾家荡产,中国,被海洋抛弃了一次,那么未来的中国呢?
  “终于到了,希望这一次他不会再拒绝。”看着眼前的门牌号,陆建勋自言自语到。然后朝四周看了一下。之所以选择步行,而没有搭乘马车,实际上就是为了不引人注意。至少在这个被雾气笼罩的城市,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戴着礼帽、坚着大衣领的人。
  “哒、哒、哒……”轻轻的叩了几下木质上的铜质门扣,陆建勋静静地等待着屋内把门打开,虽然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把握,但是陆建勋还是有些底气,毕竟有时候,有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难以割舍的,这是人性。
  听着门后的脚步声,陆建勋知道也许今天是自己最后一切劝说了,陆建勋不知道如果对方没有答应自己,那么自己会怎么做?人性,同样是因为人性,陆建勋并不是调查部的调查员,远不像他们那样为达目的不惜手段。
  葫芦岛的渤海辽东湾内,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辽东湾,明称“葫芦套”,以状似葫芦而得名。葫芦岛者,形势天然,海口不冻,港阔水深,夏避风浪,冬微结薄冰。为中国北方理想的不冻良港,岛名始建于《辽东志》,面积18平方公里。长约7公里。最高处海拔160米左右。
  “葫芦岛地区海岸的主体类型为丘陵台地基岩岸,基岩岸通常具有较沙质堆积岸比降大的滨岸水下斜坡,由此形成优越的自然水深,拥有可开发的中、深水港口资源,大陆涉港基岩岸中的深水岸段10米等深线平均距岸小于3公里,分布长度约24.9公里,占涉港基岩岸段的44%;中水岸段5米等深线平均距岸小于2公里,分布长度约31公里,占56%;全境平均约每30公里就有一个良好港址岸段,且多数航道短直,距岸2~3公里分布有可作深水锚地的淤泥粉沙低质,宜港岸线分布有6个宜港港址,自北向南依次是:葫芦岛、大酒篓、兴城小坞、菊花岛、长山寺、绥中二河口港址,在整个渤海湾除了让日人占领的旅顺和英人占领的威海卫之外。恐怕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建港地了。”
  在位于海拔为160米的西山山顶上,手中拿着地图的邵福眸指着山下的葫芦岛海岸线开口对身边的刘鸿生说道,看着眼前在海风的吹拂下掀起微微的海浪的海域,邵福眸开口说道。
  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以来,虽然参与过一些河港的扩大、规划,但是像参与眼前这般庞大的海港规划,对于邵福眸来说还是第一次。虽说国人曾建造过不少港口,但大多十分简陋,及至清代,外国势力入侵,始用现代科学技术建港,如青岛、上海诸港,从规划、勘测、设计到施工,都是由外国人承担,一直以来国人鲜有问津。在京奉铁路任职的邵福眸在接受中华远洋航运公司的邀请后,从春节前到现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按照中华航运公司提供的港区资料进行了严密的实地考查。
  “虽说目前公司已经给了足够的资料,但是如果施工的筑港,我并不认为我们现在有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筑港。葫芦岛海岸虽然是宜港型丘陵台地基岩岸,但是其为开放形海岸,若要筑港,需要进行镇海筑建避风塘围堰,工程量之大,所需技术之高,已经远远超出我国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我个人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把工程交予外国公司承办。荷兰冶港公司填海围堰的技术远超过目前任何一国,所以如若贵公司于此处建港的话,不妨将工程转包于外国公司,一可保证工程质量,二来可通过现场学习的途径,学习和掌握荷兰人的建港新技术,提高我国的筑港水平。”
  看着眼前的这片海域,尽管心里有些无奈。但是邵福眸还是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毕竟筑港事关重大,虽然邵福眸很想和承此重任,但是邵福眸知道这项工程仅依靠目前中国的技术力量,独立完成的可能性太低,只能借助外国公司。
  “邵先生。这两个月你们辛苦了,关于建港之事,事关军用,再则葫芦岛建港一事兹关重大,所以公司目前仍在考虑之中,现在不过是做些早期勘查。以备将来所用。”作为中华航运华北分公司的经理,刘鸿生可是知道这葫芦岛筑港,实际上并不是中华远洋航运公司投资,实际上这里的一切,不过只是挂着一张远洋航运公司的皮罢了,举许山下已经开工兴建的造船厂恐怕也是一样。
  作为年前组建的中华远洋航运公司的经理,刘鸿生可是清楚的知道这航运公司虽说明面上是中美轮船公司、中国邮船公司、中华航业公司、三北、宁绍、政记、川江、肇兴等十几家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航运公司合资创办,但是实际上这家资本六百万元的公司,超过一半的资本是一家中华航业公司持有。而中华航业公司,却根本就是西北在上海设立的一家招牌公司而已。
  “恐怕全国只有西北这么一家公司,愿意耗费如此巨资投资实业!”看着山下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刘鸿生在心中自语到。作为一个商人,刘鸿生知道商人无利而不为,对于西北这二年做的“亏本生意”,在刘鸿生看来。恐怕是西北志向的问题。就像注资组建中国船业公司一样。只是刘鸿生在看到西北投资造船、钢铁、机械制造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同样看到其庞大的投资,如果用于纺织之类的见效快的实业的话。恐怕西北获得的利润会远超出世人想像,现在轻纺才是纱金啊!
  “汽车来啦!”看着远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柳条沟的孩童们大声地叫嚷着,虽说最近一个月天天都能看到这些汽车,但是这些孩童们在见到汽车后,仍然会兴奋的大声喊叫,跟在汽车的后面奔跑着,似乎是想于汽车比赛。自从月前那个造船厂开工之后,这些汽车就往返于十余公里外的火车站和海边的船厂之间,在这些孩童的眼里,这些发出机器的轰鸣,比十几头牛的劲还大的巨大的“大车”,有着一种难以言状的魅力。对于这些孩童而言,跟在汽车后面追逐着车队,是他们枯燥的生活中的一个乐趣,至少跟在车后跑着,会让他们觉得很是兴奋。
  “轰!”远处传来的开山放炮的声音,让牛棚里的牛惊的向四周看着,依坐在门槛上吸着旱烟的大人,看着不远处驶过的汽车队,并不像孩童们那般高兴,反而面色上带着一些忧郁。
  “哎!他爹,这地咱们到底是卖不卖啊!这胳膊可拧不过大腿,现在人家好说好讲的,若是咱们不卖的话,到时……”从厨房里出来的婆娘用满是油灰的围裙擦擦手,开口看着在坐在门槛上吸着烟的当家的。这些天周围的乡亲一个个的都把自家的地卖给了那个什么船厂,现在除了海边下的北渔村外还在扛着,这家里有的地,可不就自己这么几家没卖地了,若是再扛下去,可别拖出什么事端来。
  “一亩地十五块钱,咱们家就这么十多亩地,卖了这地,可指望咋活,就是到厂子里做工,又能干啥!庄户人家,靠在地里头刨饭吃,这地是劣了点。可再怎么着可不都是能种出庄稼的地,哎!”吸着旱烟的庄户汉子,看着远处的西山自言自语道。自打年前开始,那一群穿着洋服的人进了这葫芦岛,这葫芦岛上的上千户人家就没怎么得过安生,连在这里住了几百年的许家,都把自家的地全都卖给了那些穿着洋服的人,更何况是自己这些平头百姓,除了叹气之外。庄户汉子再也想不出旁法了。
  “难不成像那些渔民一样硬扛着?”庄户汉子想到北渔村的那些个渔民在那里硬扛不搬家。于是皱着眉头一边吸着旱烟,一边慢慢的寻思着。
  “各位大叔,我们会在离这十多里地以外的地方给大家重新按着家,这一点请各位大可放心,还会重新为大家搭个码头,如果各位愿意,以后可以到航运公司上班,在大轮船上工作,可比像现在这样在小林船打渔要舒服的多,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看着眼前的这些渔民,陶兴开口说道。
  这小半个月陶兴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呆着,目就是为了劝说这一百多户渔民搬家,但是这渔民不知道是那根筋拧不过来,就是不愿意搬家。好说歹说的没有一个愿意的,按说公司开的条件已经不错了,可他们就是不愿意。
  “陶先生,您也不用浪费口舌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朝北去十多里地,不过是一片泥滩,那地方连走路都打滑,别说下海了,我们在这里打渔,又妨碍不着你们,为什么你们光想着让我们搬走?”吸着烟的方大年开口回答道。对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方大年倒是没有恶感,要不然这半个月,方大年也不会让眼前的这小年表住在自己家里。
  “方大伯到时会在泥滩上给大家打一条小码头,保证不会碍着你们打渔,这点大家尽管放心。还有,过几天从上海定的那两条渔船就会运过来,大家到时不如到船上看看再说,我敢担保咱们村的这几十条船一天打的渔加在一起,也没有那两条船打的多,那两条渔船是公司给大家的补偿,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再有当你们搬入新家之后,你们的子女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将来他们可以读中学。读大学,甚至出国留洋,不比让他们一辈子担着风险赶海讨生活要强吗?”
  看着眼前的方大年和其它的十几名渔民,陶兴开口说道。现在陶兴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劝说着他们,劝他们离开这里,毕竟无论是出于公司的利益,还是他们这些渔民的利益,在陶兴看来离开这里到公司提供的新家,开始新的生活反而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家里同样是渔民的陶兴当然知道,作为渔民每一次出海打鱼实际上都是在拿性命去打鱼,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正因为如此,陶兴才会在北渔村一呆就是半个月,不停的挨家挨户的劝说着,以期望对方能接受公司的条件。
  在恩格兰·马克道尔家中的客厅里,恩格兰看着眼前的这个东方人。自从一周前他突然来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就在自己的家里掀起了一场波澜,一周以来恩格兰一直以思考着对方给自己的选择,在亲人和祖国之间作着选择。
  “陆先生菲丽的病情已经好多了,谢谢您带来的特效药,但是请陆先生明白,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祖国。”尽管一面是自己的女儿生命,但是恩格兰·马克道尔还是选择永不背叛自己的祖国,虽这个选择做的异常之艰难。
  “马克道尔先生,首先我很尊敬您的爱国之心。但是同时我不明白,是什么样的选择让您觉得你是在背叛您的祖国呢?我们只是邀请您到东方参与一项工程,我想这并担不上背叛祖国的罪名吧!”听到恩格兰·马克道尔的回答道,陆建铭开口说道。背叛祖国?眼前的这个德国人未免把一切想的太过于严重了,如果那样的话,到不如直接绑架的简单。
  “陆先生,我想您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一项简单的工程。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到不如把您说的工程交给荷兰人、美国人,他们都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在我看来,你们的在此之外,应该是另有目的。”之所以犹豫再三之后选择拒绝对方,是因为恩格兰相信对方之所以费劲周折来到德国,显然并不可能只是为了一项简单的工程,其中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
  而在这个战争时期,对方很有可能会让自己做出背叛祖国的事情,这是恩格兰所不能接受的。虽然恩格兰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会被对方如此看重,最多也就是曾在南美主持几处港口、海防要塞炮台构建设计,但是那些显然不值得对方如此。
  “马克道尔先生我们的工程很简单,只是一个港口以及一些必要的防御工程,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工程并不适合交给荷兰人或者美国人的公司,无论是为了保密也好,安全也罢。您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请相信我们绝对不会受任何一个协约国的指使,我们的目的非常之单纯,仅仅只是为了工程,这一点我可以拿我的荣誉起誓。”
  对于眼前的这个德国男人的怀疑,陆建铭当然可以理解。毕竟现在这个世道就是如此,由不得人们不小心谨慎,于是陆建铬再一次开口解释道。
  “马克道尔先生,这是一张地图还有照片,之所以选择您,是因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你的女儿也会在西北接受最好的治疗,我想马克道尔先生也明白,如果呆在德国,菲丽康复的希望几乎为零。”当注意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有些犹豫的时候,陆建铭开口说道。
  为了劝说眼前的这位出色的筑港专家和海岸要塞专家随自己到中国去,陆建铭可谓是费劲心机,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用他女儿的病情作为一个重要筹码去说服对方。对于调查部是从什么渠道得知眼前这个马克道尔唯一的女儿菲丽患上的肺结核病。陆建铭无从得知,只是知道在来德国之前,自己特意在西北医院接受了注射针剂的训练,还带来了一些特效药,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个德国专家的女儿治病,用别人的女儿的病情作为筹码,来要胁对方在陆建铭看来虽然有些无耻,但是这时陆建铭不得不厚着脸皮,坚持下去。
  “陆先生。您知道菲丽是安吉丽特给我留下的唯一的宝贝,为了她,我愿意付出一切,我希望您能永远记住你发过的誓言。”看着挂在墙上妻子的照片,闭着眼睛回忆着妻子的音容相貌的恩格兰在考虑了数分钟之后开口说道,此时的恩格兰在祖国和女儿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请您放心您的女儿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治疗,马克道尔先生,能不能提供两张你和菲丽的照片,我们会为你们准备出国的护照。”看着眼前已答应下来的马克道尔。陆建铭略带着一些歉意地开口说道,尽管这种威胁的方式陆建铭并不喜欢,但是任务总归是任务。再则现在并没有有伤害到任何人,到时了治好了菲丽的病后,大家也是一场皆大欢喜。虽然开始时并不开心,但是至少结果很不错。
第221章
阴谋
  1917年在欧洲的那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两年半之久,2月9日中国当时的政府在获知“阿托斯”号轮船沉没的消息后,向德国发出照会,抗议无限制潜艇战。见时机成熟,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接奉美国政府训令,开始劝请中国对德绝交,日本在与英法缔结了秘密协定后也改变了原来的政策,不阻挠中国参战。
  这场欧洲人的战争给远东地区带来的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应该是受到一战的“天佑”,日本通过国家的投机、冒险转眼间成为了“强国”,处于空前的经济繁荣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爆发之日起,就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好处。德国的商品过去在亚洲是日本商品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战争的原因已经从亚洲的市场上完全消失,英、美、法、俄等国全都倾力投入这场与德国人之间的战争之中。其结果是几乎全太平洋地区都发生了商品匮乏的现象。于是日货取得独占市场的优势地位,以非常高的价格畅销于亚太地区,即便是在欧洲,对于日本的商品需求量同样甚广。
  尤其是俄国,经由海参崴进口大量的日本商品,以满足军需和国内的需求,英国、法国也从日本定购了大量的商品,通过向协约国输出军需物资以及轻工业品的出口增加,以及大向美国生丝出口,日本碰到了这么一个百年不遇的好景气,在超额的利润的刺激下,日本社会生产全面攀升,化学工业、轻工业、电力业产值普遍比战前增加到了5倍甚至近十倍。钢产量到1917年年底已经超过五十万吨,船舶吨位达到23万吨,日本的债权余额为1万亿日元,国内大小公司企业利用国家政策的惠泽成为巨富,社会上借用日本将棋的术语,称之为“成金”。
  在战时的经济景气下,日本的新设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股市投机变呈现出活泼态势。全国各大企业资本的利润率从1914年的8~9%增加到1917年的20%,钢铁、轻工业等部门达到200~300%的利润是很正常的,造船行业的利润留成更多是达到了惊人的600%。许多企业和个人怀着投机、冒险的心情,投机于“成金风潮之中”,按照其从事的投机事业不同,出现了“铁成金”、“船成金”、“株股票成金”、“丝成金”等大富小富。最为世人瞩目的是,日本从战前的债务国一下子变成了债权国,甚至于成为了其恩主英国的债权国,日本的外债由19亿日元降为16亿日元,对外债权却由1亿日元猛增到4亿日元。
  正如历史上的一样,这个好景气的源自市场失去竞争,当竞争者出现的时候,这个器小易溢的国家被庞大的市场刺激的有些狂乱的日本,立即就会出现一些危机。
  可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转折,突然崛起的中国商品,几乎在一夜之间雄起,不过只用了半年,就如同潮涌一般把日本商品瞬间挤出了中国市场,而对于拥有千万华侨的东南亚市场而言,那里就如同中国的本土市场一般,原本挤满了货柜的日本商品,也慢慢的被中国商品取代。
  1916年上半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异常之景气,但是下半年,随着中国商品如同潮水一般的以低于日本商品的价格涌现在中国、东南亚、俄罗斯、南美、印度等地区的时候,日本的商人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自己的工厂生产出的商品滞销了。而随着商品地滞销,除了造船业、钢铁业之外,诸如轻纺、食品加工、化工业都发了严重的商品滞销,原本如井喷一般的股市也立即显现出了影响,股市从1916年下半年开始下滑,而进入1917年元月之后,更是发生了东京股票交易所股价暴跌事件,到二月已经有数百家轻工企业摘牌停盘。
  “中国的商品挤垮了日本的商品!而把中国的商品运到东南亚、南美甚至欧洲的。就是日本自己的商船!受到帝国优惠政策扶持的日本航运业界,不顾帝国其它行业生死。为中国企业运输商品牟取暴利。挤垮了日本经济!”当1916年日本的出口比1915年下降了30%至40%后,生丝、轻纺、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面对着商品市场被挤占,原料价格因为中国自身需求价格上涨,导致的行业生产力急剧下降,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开始在国内舆论界以及国会发起了攻关战,目标直指在中国商品冲击中唯一没受到影响,反而大获其利的日本航运界!
  正如日本人所说,在远洋航运能力几乎为零的中国,商品出口外运除俄国依靠铁路之外,在向东南亚、欧洲出口时。74%全部依赖于日本商船运输,20%左右依赖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运输,只有可怜的1%依靠中国商船运输。
  “只要我们切断了中国商品运输渠道,中国企业除了关门倒闭之外,别无他途。”从1915年9月起。当中国的商品的威胁开始全面显现的时候,受到冲击的日本轻工业界就开始酝酿着在国会通过《非国货运输法案》,经过这些企业的不断努力,日本国会终于在1917年2月5日的时候,正式开始讨论此项议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