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730

  这天夜里,翻来覆去陈燕鸿依然是难以入睡,已经是深夜了还是在床铺上不停翻身。这时,突然海浪大作,船体急剧摇摆,还听到一种惊人的轰鸣,本就没有什么睡意的陈燕鸿急忙披衣而起,走向舱外。刚一出舱口只见许多船员和水手,都已跑到船舷和甲板上,面部表情很紧张,陈燕鸿便向大海望去,海面上不时射出道道闪电般的光亮,气势宛若长虹。于是便用结结巴巴的德语问站在不远处的一个德国水手。
  “发生……了什么……事?”
  “是海底发生了地震,但是震级不算高,这种轻微的海底地震,在大海上航行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请不必害怕,您可以放心睡觉去。”看到这这个披着衣服出来年轻人脸色中带着些许紧张的神情,“祖国号”上的德国水手神情很镇定地回答着这个年轻中国人的问题,同时耸耸肩膀好言宽慰道。
  “原来海底也会发生地震啊!”因为刚学德语前后相加不过十来天的原因,陈燕鸿并没有听明白这个德国水手的话,但是还是大致明白了这个德国水手话里的意思,于是便略带着好奇的笑容开口回应道。
  大海上的深夜是寂静的,无边无际的海面和黑色布满星辰的天空连成一体,布满星辰的夜空和在月光、星光映照下泛着闪光的海面让人分不清那里是海那里是天,在这样寂静的海面上只能看到“祖国号”划开海面高速前进的影子。
  “真漂亮!呼……”本就没有什么睡意的陈燕鸿穿好衣服走到船头处,感受着因“祖国号”高速航行而带动的海风,强劲冷冽,咸涩略带着海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禁不住作了一个深呼吸,吸了一口带着清新海腥味的空气,此时原本拥在甲板上的人们早已经散去了。
  “此去德国万里之遥,诸君切莫忘记身上担负的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祝你们一路顺风!”站在船舷边看着黑暗中天际的刘桂阳脑中回想起从西北出发时,在西北饭店宴会厅里主任亲自举杯相祝时的话语,还有其目光中带着的期许的眼神,刘桂阳知道自己这一行八百人所担负的不仅仅只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同样担负着主任地期望。
  尽管刘桂阳是贵州人,去年通过考试进入西北中学高中部,但是在西北中学学习的时候刘桂阳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西北人,甚至于也像自己的同学一样崇拜起创造了西北这个奇迹之的主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在送行宴会上见到主任的激动退却之后,刘桂阳感受更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论你们将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要你们尽力而为!我都会以你们为傲,西北会以你们为傲,国家会以为你们为傲。”
  “哎!”扶着般舷的刘桂阳看着远去的海面脑子中浮现起当主任在自己那桌敬酒时用一种骄傲和期许的目光看着自己还有自己身边的同学时说的话,尽力而为!刘桂阳知道这是主任怕自己这些人承担不了那份压力而特意宽慰大家的话,但是尽管如此刘桂阳和同学们却不敢轻视自己肩膀上所担负的责任。
  “没想到他们也会有一脸愁容的时候。”在船头的陈燕鸿扭头看到十几米外船舷边扶着舷边栏杆弯腰站在那里的同年龄人,陈燕鸿傍晚时曾经在那一堆西北学生中看到过这个人,看着此时他带着愁容,陈燕鸿不禁有些好奇,毕竟通过这三天接触,陈燕鸿知道这些西北人都是那种永远充满朝气,充满信心的人,在他们那个团结成一个整体的团体面前,好像没有任何困难一样,可为什么这个时候这个人会做出这样的表情。陈燕鸿不禁好奇起来。
  “你好,我叫陈燕鸿,来自上海县。”当好奇心涌上来之后陈燕鸿便走到这个人旁边伸出右手开口说道,脸上带着非常诚挚的微笑。对于报纸上、杂志上经常报道的西北陈燕鸿非常好奇,这两天在联谊时那些西北学生的表现更让陈燕鸿为之一惊,虽然在联谊会上有所接触,但是陈燕鸿还真没在其中交到什么朋友。
  “刘桂阳,贵州省贵阳人,来自西北。”看到面前这个说话带着北方味的名叫陈燕鸿的人伸来的右手以及面上诚挚的笑容,刘桂阳便伸手与其握手微笑着说道。
  弃地域之见,扬同胞之情,是西北这座充满各地移民新兴城市的信条,一直以来西北从来没有任何人会在意什么乡佬之情。西北一直以来并不支持甚至会打击各种老乡团体,以防止因为这种老乡情绪造成西北的分裂。但是尽管如此,在西北这个充满各地移民的地方,很多陌生人在介绍彼此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来自何方,毕竟乡土情节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阿阳,你这次去德国准备学习什么专业?准备去那个学校?”年轻人在一起相处总是很融洽熟悉也很快,只不过半个来钟头的功夫两人便熟悉起来,彼此用小名称呼着,看着眼前的刘桂阳陈燕鸿便开口问道。从之前报纸报道中陈燕鸿知道相比于自己这些需要通过考试选择学校的基金会资助留学生,像刘桂阳这样西北官派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专业。
  正因为如此陈燕鸿才会对刘桂阳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比较好奇。
  “柏林高等技术学校,机械工程。”听到陈燕鸿的问题后刘桂阳回答道,之所以选择柏林高等技术学校和机械工程,实际上是因为刘桂阳在选择专业时,曾经听到教育官员介绍,中国没有一个自己的火炮专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桂阳才会选择与火炮制造相关的柏林高等技术学校机械工程专业,德国不少优秀火炮设计专家都是出自柏林高等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
  “恐怕你们是全中国第一批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外派留学生了,可以进入世界一流的学校里学习,当初为了争取到这样的机会,你们西北想来是没少费心思。”听到刘桂阳有机会进入世界第一流的工科学校里学习,陈燕鸿用略带着一些羡慕的口气说道,陈燕鸿虽然并不知道西北是怎么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可以想像出为了得到这种机会,在幕后西北付出多少努力。
  “燕鸿,这样的机会固然难得,但是现在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在中德友好学校里先把德语学好,要不然就是将来进了学校、恐怕也听不懂,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外语就是德语,现在我们最担心还是语言的问题,咱们只有四个多月时间去掌握德语,现在我和同学们在一起时都是用德语对话,为了提高自己德语水平,我们从上船之后,就成天和那些德国水手打成一团,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德语,没办法时间紧迫,由不得我们不加倍努力。”
  听到陈燕鸿话后刘桂阳开口说道,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难得,大家才会感受到那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在刘桂阳和同学们最担心的就是语言不通的问题,生怕到时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拖了后腿,到时可就麻烦大了。就像是陈燕鸿所说的那般,为了争取把自己和同学们派到德国西北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可万万不能因为语言问题而一无所学。
  “相比你们我们德语底子更差,大都是在通过考试后领到的教材,真正学习还是在船上的时候,以后阿阳你在这上面可得多多帮忙啊!”听到自己这位新朋友提到语言问题陈燕鸿开口说道,而这时在船的左侧不远地方浪花飞溅,因为那里有礁石出没,邮轮在转弯,它要绕开礁石,循着安全的航道前进。
  ……
  “咚、咚、咚”在火炮厂身管车间之中,伴随着千吨自由锻压机锤锻声,被钢链吊索吊着的通红柱型钢锭在千吨自由锻压机锤锻下变得质地越发细密起来,像这种锤锻需要进行数千次之多,才能够制造出堪用的火炮身管,西北制造的火炮的身管是先由特种钢厂铸造成圆柱形炮管管坯之后,然后截断两端浮渣,将炮坯放在百吨、千吨甚至四千吨自由锻压机下反复锤锻成型。
  当完成锤锻工序,在身管基本成型后,再将其送到磨光车间磨光表面,再进入淬火车间进行淬火硬化,最后在深孔加工车间被加工成合适口径的炮膛。因为火炮发射时,药膛内发射药包剧烈燃烧,会产生较大膛压,为保证火炮炮管的强度,在内管之外又束缚上了一层层炮套或炮箍。火炮口径越大,用的发射药量越大,外层炮套炮箍也就越厚,这种炮箍和炮套的内径会略小于内管外径,安装时,先用高温烘热涨大再套到内管之上,冷却后就自然牢牢束紧了。
  “滋!”当千吨自由锤压机停止工作之后,被初步加工成型炮管管坯就被吊运到冷却池之中,伴随一陈浓密水雾,原本炽热的身管立即被冷却下来,随后火炮身管就被吊进一边轨道推车之中,然后两名工人推着这辆装着几根短粗炮坯推车朝另一个车间推去,这几根短粗身管将在那里完成下一个工序。如此的工作每天都在西北火炮厂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大量的火炮被制造了出来,尽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制造这么多火炮,但是对于火炮厂中的工人而言,制造的火炮造多,就意味着他们收入越高,这才是火炮厂中的工人所需要关心的。
  在火炮厂的后方有一个耗用大量型钢建成的大型仓库,这个庞大仓库就是西北火炮厂的火炮仓库,其中存放着大量等待出厂的火炮,随着75毫米野战炮生产的减缓,原本布满仓库的75毫米野战炮早已经被摆放整齐的10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这种由史道姆参照leFH9809型105毫米榴弹炮而设计五式105毫米榴弹炮,是目前西北边防军的主力当家大炮。
  一千二百五十公斤的炮重与之前普遍使用的75毫米野战炮几乎不相上下,但是它的炮弹重量却两倍于75毫米野战炮,唯一的美中不足的是即便是采用了新型22倍身管。但是射程也不过只有9公里多一点,相比原型leFH9809榴弹炮也不过仅提高二公里而已,可是尽管如此,目前105毫米榴弹炮仍然是西北边防军的火力支柱,至少在新型火炮未投产之前,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得。
  而在一字码开的五式榴弹炮之间,却有着几门体积明显大上不少,身管短粗的大口径榴弹炮,而在这几门大口径榴弹炮的一边几名穿着西服的欧美人正在仔细检查着其中的一门大口径榴弹炮,而另一侧站着几名穿着军装的军官看着他们满面凝重的样子,旁人很难弄清他们的来意。
  “这两门炮从表面上看起来和另外几门从法国购进的施耐德155毫米榴弹炮并没有任何区别,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是这两门炮的身管和施耐德榴弹炮之间完全不同,为了达到炮弹通用目的,新炮身管口径被改成152.4毫米,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法造原型炮43公斤重榴弹,采用新口径后所使用的榴弹重量为47.6公斤,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射程不减!152.4毫米加农炮的弹丸要比目前法国施耐德155毫米榴弹更为合理,加农炮与榴弹炮采用同一种弹丸可以明显使用降低成本。”负责仿制施耐德M1917式155毫米榴弹炮项目组组长康斯坦丁开口对身边西北军炮兵军官们介绍到。
  看到一边低着头仔细查验着火炮有史道姆对自己改动口径并没有什么意见,康斯坦丁知道自己擅自修改口径的事情,已经不会有任何问题。
  “虽然身管口径被改动,但是在火炮身管结构上我们仍然是使用同型双层套管结构,断隔螺式炮栓结构,最大射速仍旧是4发,持续射速为2发。”从这些军官脸上看到满意神情之后康斯坦丁接着解释道。尽管改变了口径,整体上和施耐德M1917式榴弹炮的性能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炮弹威力相对提高了一些之外。
  “康斯坦丁,恭喜你!你用你的成果向大家证明了你的能力。”直到那几名边防军炮兵军官离开之后一直没说什么的史道姆由衷对一旁有些兴奋的康斯坦丁说。对于康思坦丁这个在西北非常少见的意大利裔美国人,史道姆最初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在短短一个半月之中,就仿制并制造出两门施耐德榴弹炮的成绩,不得不让人佩服。
  “史道姆先生,在美国的时候,我是在沃特弗利特兵工厂贝内研究所从事新型155毫米陆军野战加农炮的研制,对于这种施耐德榴弹炮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并不陌生,因为他的设计师目前就在贝内研究所和我们一起研制155毫米陆军野战加农炮,仿制它并不困难。主要还是得益于炮厂已经积累了制造大口径火炮以及其它口径火炮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些经验,我想我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来。”看着眼前史道姆有些佩服的眼神康斯坦丁开口回答道。
  毕竟自己早已经接触过这种火炮,作为沃特弗利特兵工厂下属贝内研究所火炮专家的康斯坦丁,之所以来西北是为了防止自己的德裔太太和女儿被那些变得疯狂起来的同胞们伤害,作为从事各种大口径武器开发研究与试验火炮设计师,在一个半月之中仿制这种技术并不复杂的火炮,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地方,只不过在这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无疑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
  “你是说在贝内研究所时,你曾经参加了过大口径陆军野战炮的研制?”听到康斯坦丁说自己曾经参加陆军野战加农炮的研制史道姆惊喜地问道。要知道几天前司马可是专门让自己看看挑选几种150毫米左右的野战重炮购进仿制,以供西北边防军建立野战重炮部队,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一个曾经参与这种野战加农炮研制的技术人员就站在自己面前,史道姆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是的,在贝内研究所时,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和法国一起研制155毫米野战加农炮,只不过当我离开贝内研究所的时候,我们不过是刚刚完成纸面设计,正准备在进行试制,如果不是……”当看到史道姆面带着惊喜的脸色时康斯坦丁实话实说地说道,尽管在贝内研究所曾经参与过多种火炮的设计,但是未能完全参与那种155毫米野战加农炮的研制,一直都是康斯坦丁的一个遗憾。
  “在完成施耐德榴弹炮的仿制任务之后,你愿意承担起为西北边防军研制152毫米野战加农炮的科目吗?我想这样至少可以弥补你的一个遗憾不是吗?”尽管康斯坦丁的回答出乎史道姆的意料,但是史道姆仍然问道。作为一个设计师史道姆知道对于设计师而言,所重视的工作半途而废意味着什么。
  “我想,如果能够得到马克先生的配合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我们应该可以复制出同样的野战加农炮。”听到史道姆的邀请后,考虑了十多秒后康斯坦丁开口回答道,尽管在贝内研究所时155毫米野战加农炮的设计并不是由康斯坦丁主导,但是康斯坦丁却参与了整个设计工作,对于它可以说是非常了解,正因为如此康斯坦丁并不怀疑自己可以在这里拷贝出同样的加农炮,但是前提是需要他人的协助。
第260章
西北储备银行与战车
  在实业路第八大道中央处有一座灰黄色石质建筑,这座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在这里显得别具一格,而厚实的石质基座以及冷森的石质基墙用玻璃幕墙分隔分来,使得起来就像是罗马神殿一般,整个建筑透着一种稳固、庄严的气息。这座建筑就是刚刚成立数月的西北储备银行总部。
  不同于分布在西北的其它数十家官私银行,西北储备银行在西北的作用相当于西北中央银行,在这里分布着诸如金城、盐业、大陆、中南、交通、通商、中国等十余家中资银行,同时这里还拥有包括有英资、美资、法资、德资、日资、俄资等几十家外国银行。第八大道是目前中国少有的金融业云集的商业街,繁多的中外资银行和西北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的中外资保险公司齐聚在第八大道,也因此形成了以这西北储备银行为核心的西北金融中心。
  “在第八大道,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的年薪,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当电车停在西北储备银行旁的站台时,穿着一新的李历清看着眼前这座欧式建筑风格的西北储备银行总部,想起在来西北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或许是这样的,在许多人看来,较高的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
  已经到西北四天的李历清,这几天一直等待着应聘结果,今天闲着没事,所以就来到了这里。但是对于李历清而言,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寻找工作,并不是为了这么一份年薪2000元的工作,而是为了能够在这个中国最规范的金融中心一展所长,就是李历清来这里的原因,毕竟相比于相对低迷、混乱的上海金融市场,西北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有序正是吸引李历清的根本所在。
  “如果到了西北,你不到西北储备银行金库里看上一眼,你就等于白来了!”看着眼前这座风格厚重典雅的西北储备银行总部,李历清想起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在西北储备银行总部数十米深的地下,有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金库,那里是西北储备银行地下金库,在金库之中储备着来自十几家银行数亿两白银、近千万两黄金。(1933年仅上海一地中外银行的存银为58300万元)。
  之所以把金库设在这里,除了方便各银行间往来交易之外,还有就是银行所处地下坚硬的花岗岩地层能够支撑几千吨重的金砖,以及几百吨重的防盗门。说道门,这个金库,其实根本没有门,而是一个高2.7米、重九十吨的实心钢筒,钢筒外面用重达140吨的钢筋水泥墙加固,钢筒中央有一个长三米的狭窄通道,只需轻轻操纵开关,钢筒即能旋转九十度。露出通道,供人员进出。
  整个钢筒系统全部采用手工机械操纵,即使碰到停电等紧急情况,也不会影响开闭。而相比于其它银行钢门紧闭的金库,这里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金库,任何人只需要花上五个铜子,就可以到其中参观,这才是这座金库最大的特色。
  “先生请把你的随身物品寄存在存物柜中,禁止携带纸、笔、相机进入金库,谢谢您的配合。”当李历清走进西北储备银行总部大楼,在经过一道安检门后来到银行大厅之中,顺着指示牌等待买票进入金库时,就听到一边工作人员指着一边的储物柜说道。于是李历清便按照这个工作人员指示将自己的行李寄存在那里,然后得到了一个036的号牌。
  在李历清花了五个铜子参观费排了半个小时队伍之后,才随着另外九名已经等待多时的参观者进入了地下室电梯,在电梯之中听着耳边传来的噪音,看着身边那些兴奋的参观者,李历清不禁也对这次参观有所期待。当电梯停稳走出电梯之后,李历清赫然发现自己来到一座“地下监狱”,紧闭的铁栅栏后面,是一个二百多平方米的房间,分成上百个隔间,宛如监狱里的囚室,每个隔间里面堆放着上千条金砖、银条,像砌墙一般码放。
  数亿两白银、千万两黄金摆放在人们有面前,而且距离仅仅不过只有数十厘米,人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呆滞的、兴奋的、激动的人们会露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对些在金库之中保安们早已是见对不怪了。看着眼前这些砖块一样码放整齐的金砖、银条,李历清感觉到自己嗓子眼开始变干起来,甚至于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李历清从来没有想到看如此之多金银的时候,自己竟然会这么失态,而此时身边那些参观者们,也是露出同样的激动、夸张的表情。
  “金砖有两种形状,长方形的‘砖块’是其它银行铸造的,而西北造币厂铸造的金砖呈梯形,便于搬运和码放。在这些金砖上都刻有铸造地点、编号和纯度,所有金砖的纯度都控制在99.5%到99.9%的范围之内,没有百分百的纯金,主要是因为纯金太软,不利于保存和运输。为了增加硬度,金砖内添加了铜、银等金属,因此并不都是金灿灿的黄色,显得有点泛红或者泛白。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把手伸进去感觉一下。”一旁的工作人员看着这十名参观者兴奋的表情,于是便面带着微笑开口说道。
  按照规定这些游客是可以触摸这些金银的,根本不需要为此而担心安全问题,有几十名边防军精英士兵全副武装,手持自动武器日夜守卫这里。在这座金库之中还有两道几十吨重的安全门,隐藏在建筑之内,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但碰到紧急情况,两道门能够在数秒钟内彻底关闭,连只蚂蚁都别想爬出去。此外,楼内还有“数目不详”的安全保卫人员,手持自动武器,时刻监视着大楼内外的每一个角落。
  当李历清将手指伸进铁栅栏,试图找到点石成金的感觉,但冷冰冰的金子就像砖块,有的金砖表面甚至还有砸过的凹洞。
  “根据西北银行金融业监管条令,任何在西北设立分行的银行,都需要将等值的白银或黄金存入于此处,各银行将黄金、白银储备存放在这里完全是免费的,只有在黄金转移交割,或运出银行时,我们才象征性的收取少量运输费用。我们不靠存放黄金赚钱,西北储备银行每个月仅靠买卖西北工业发展债券的公开市场交易收益就高达数百万元。所以,我们只替友好银行保存黄金以及白银。”看着这些摸着白银的参观者,金库的工作人员重复介绍道,在这座金库中存放的白银、黄金属于西北储备银行不过只有30%,至于其它是按照强制法令将金银寄存在这里的外地银行以及外国银行的现金银储备。
  在听到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到的西北银行金融监管业条令的时候,李历清不禁眉头一扬,李历清知道这个被外国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称为“霸王条款”的《西北银行金融监管条令》,实际中国百年以来金融上的第一次胜利。
  当西北成为中国工业中心的时候,面对着西北巨大的市场,争夺西北这个市场就成为了各个银行竞相追逐的一块肥肉,但是西北制定《西北银行金融监管条令》却给了这些银行唯一一个选择,设在西北的银行只得使用西北储备银行发行的银元券进行交易,同时需要将相对应的金、银存放于西北储备银行金库之用,作为信用担保。
  在当今中国外国银行钞票流通始终居于重要的地位,在民国元年外国银行在华纸币发行额只有43948359元,国内银行的纸币发行额为52675375元。而到了共和五年中国银行业的纸币发行额仅有95948965元,外国银行在华的纸币发行额则达152384806元。这些大量外国银行纸币的流通,说明中国的金融业受到外国银行的操纵和支配。
  在全国都属于硬通货而畅通无阻的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在西北碰到了钉子,西北禁止除金城银行发行的纸币以外的纸币在西北流通,而在西北控制三区之后,更是将这一政策以立法的形式推广到了三区,不仅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就是连本国银行发行的纸币也在拒收范围,现在在西北只有一种纸币可以流通,就是西北储备银行发行的银元券。
  那些在国内一直畅通无阻利用本国政治上影响而烂发纸币的外国银行,在这个条令之前止步了,他们曾经试图通过施加政治影响的方式,要求西北放开金融市场,但是得到的回答是NO,而这些外国银行的本国政府在此时也并不愿意在这一问题上与西北闹僵。当国内的银行纷纷接受了西北的条件之后,那些外国银行最后在庞大的市场利益面前,选择了接受西北的条件,在西北设立分行将保证金以及结算现金银存放于西北储备银行金库,在西北分行只使用西北储备银行发行货币作为唯一交易货币,同时银行交易接受西北储备银行的监管。
  当美国万通银行作为第一家外国银行在以接受《西北银行金融监管条令》为前提进驻西北在西北开设分行之后,面对着中国人第一次收回外国银行金融监管权,当时国内报纸甚至用“主权得复”“百年之耻一日得雪”的词语称赞西北的《西北银行金融监管条令》,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被外国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称为“霸王条款”,才使得这个《西北银行金融监管条令》为国人所熟知。
  几个小时之后,李历清在参观完第八大道那些金融机构又去了一次中央公园,回到了租住的社区里,此时心中仍然难掩见到如此之多金银的激动情绪,以至于一直走到门前都开了门,才想起在上楼的时候,忘记查看一下邮箱,于是连忙关上门重新下楼查看邮箱里有没有应聘通知。
  “老天保佑,希望这封信不是回绝信!”看着信箱里塞着的白色信封,而信封上那个熟悉的五铢钱标志,李历清有些激动的拿起信,在心里默默地想到,这封信李历清已经等了三天了,在信封右下角的五铢钱标志中赫然写着“西北储备”的字样。
  “尊敬的李历清先生,经本银行人力资源部面试,本银行现同意录用你为本银行员工。请于共和六年三月三十日到人力资源部报道。请持本通知,携带本人相关资料,资料见备注。”打开信封之后李历清屏住呼吸看着信中的内容,当看到自己被西北储备银行录用的时候,李历清几乎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窒息感,李历清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这么顺利,自己竟然如此顺利的应聘到这一职位,只要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期,自己就可以正式成为西北储备银行的一名正式员工。
  ……
  战车是什么?战车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战车作战,依靠自身良好的装甲防护突破敌方防线,是一种集防护、火力与一体的完美的战争武器,在西北的装甲兵手册之中,对战车如此介绍到。
  装甲兵这个在全世界都属罕见的新鲜兵种,在西北不过仍然只是存在于训练场上的模拟试验训练之中,而在西北军绝大多数军官对于装甲兵的了解,是西北普遍装备的那上百辆装甲汽车,那些拥有着一定厚度的装甲防护,装备着机枪、马克沁机关炮等种类繁多的武器,由特种机械厂利用“特种卡车”改装而成的装甲车,就是西北军大多数军官眼中装甲兵和装甲力量的存在。
  第二机械集团下属的特种机械厂是一家为边防军提供装甲车以及战车的企业,更准确的来说,特种机械厂更多的时候是一家装甲车辆改装厂。自从特种机械厂成功地将第一辆集材拖拉机改装成突击战车之后,近四个月以来,特种机械厂所承担的生产任务,就是将外购的集材拖拉机改装成突击战车,而最近的半个月之中,一直以来特种机械厂所承担的集材拖拉机的改装工作却被停止了,而全力生产一种刚刚完成试验的新型装甲战车。
  在长达数十米特种机械厂的总装车间之中,伴着车间内金属打磨机和气动工具的声音,一排八辆由厚实的钢板焊接成的装甲其外壳上仍然泛着铁锈色,而这些盒形装甲外壳内外都站着数名工人,在使用着各种工具或是打磨着焊缝,或是在其中安装着各种配件。
  这些装甲外壳都是置放在轨道的平板车上,在盒形装甲外壳的侧面,一名工人半蹲在那里用力的拧着近半尺粗弹簧,而另一个名工人拿着打磨机仔细地打磨着盒形装甲壳前部的U形凹槽,另一名工人则把刚刚吊来的一个钢质双层缕空钢轮安装在横置大型弹簧下撑的叉架上,而在装甲壳内一名工人则在其中仔细安着一些零件,这里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就是我们的制造的坦……战车?它的性能怎么样?”在特种机械厂后方钢架结构的棚架库房中,看着眼前这辆看起来有些面熟的坦克,不应该是叫战车才对,司马拍了拍战车厚实的装甲说道。司马差一点又叫它坦克,而战车却是中国味十足的名称,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坦克这个名称,但是司马很乐意给予它一个中国式的名称,那就是战车。
  之前特种机械厂利用集材拖拉机改造的坦克,并不能让司马觉得满意,毕竟那种坦克根本就不是什么坦克,准确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拥有一个小炮塔的突击炮,那种高达三米重量达到十余吨的“准坦克”距离司马所期待的坦克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正在扩建的重型机械厂那里,看到重机厂的车棚之中置放十几辆损毁的东方红802型拖拉机的时候,看着损毁的东方红802型拖拉机的履带、负重轮、动鼓轮、导向轮、减震器,当时司马就动了利用这些制造真正的坦克的念头,为此司马还特意绘制了一个草图,一种坦克外形草图和结构草图,实际就是参考二战时坦克绘制的简图。
  也就是从那时起特种机械厂开始在重型机械厂和汽车厂的配合下,利用802拖拉机的底盘零配件,包括后桥轴、拐轴等各种轴类,变速箱、导轮、驱动轮毂以及后桥、变速箱、台车等部件组装试制新型坦克。实际上所谓的新型坦克就是利用东方红802型拖拉机底盘结构整体将发动机后置,再加装装甲外壳以及新型专用炮塔后,最终制造成了整体外形与二战时苏联的T-26坦克相类似的一种新型战车。
  “主任,这就是咱们制造的新型战车,全重8.4吨,全长4.7米,宽2.5米,高2.5米,发动机使用西北动力生产的90马力柴油机,最大速度30公里,最大行程400公里,车体前装甲厚度为25毫米,炮塔前装甲25毫米,使用一门新型40毫米专用坦克炮,备弹130发,两架6.5毫米重机枪备弹5500发。”听到主任地问话宫兰亭开口回答道。
  眼前这款新型战车就是由宫兰亭亲自负责设计,宫兰亭参与过西北全部装甲车辆研制和改造,而在之前包括突击战车在内的装甲车辆的改造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才会顺利的完成这一款新型坦克的改造。
  当这一款新型战车被试制出厂之后,在特种机械厂的教练场上宫兰亭在看到这种只有一门4毫米“小炮”坦克的表演之后,知道了为什么主任会要求设计这么一款新型战车,相比之下这种战车才是真正的战车,就像主任说的那样之前制造的突击战车,只不过是几十辆自走炮架而已。
  “兰亭,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可以制造几辆这种战车?”看着眼前的战车尽管还没有见识过它在训练上的表演,但是眼前这熟悉的外形仍然让司马满意不已,不过现在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产量,要知道现在边防军教导师的两个装甲团可是在用拖拉机那里进行着训练,在司马踩着履带登上战车后站在战车厚实的钢板上司马一边打量着坦克的炮塔一边开口问道。
  尽管知道像坦克这种先进武器在收复唐努乌梁海时不可能使用到,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其它地方没有它大逞其威的地方,像以后在被日本占领的关东州、胶东地区,这种重量合适火力较为强大的武器,用来突破日军构成的防线倒是再合适不过的武器。
  “主任,现在我们每周可以改造5到7辆新型战车,每个月改造20辆战车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前提是必须要保证外购部件供给,目前厂内储备的零部件只够制造45辆新战车,所以如果要维持当前的产量,必须要在这些零部件用完之前补充新部件。”见主任问道新战车的产量宫兰亭便开口回答道,宫兰亭所说的只是相对保守产量,毕竟作为特种机械厂的负责人,宫兰亭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需要有所保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