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730

  愤怒!巴德玛这个蒙古官府的总理大臣,看着眼前满面笑容的陈毅怒目而视,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巴德玛并不知道是什么给了眼前这个无为、无勇之人底气和勇气,竟然选择突然派兵占领北库伦,攻占活佛府。之前原本一直对基本交涉未曾表态的大沙毕商卓特巴大喇嘛、绷楚克大喇嘛、棍布大喇嘛,此时也是满面怒容看着眼前的陈毅,但是面色中透着担忧之色,显然是在担心活佛的安危,但是因为身在中国人的军营内,却强忍着不得发作。
  “巴德玛总理,大沙毕商卓特巴大喇嘛、绷楚克大喇嘛、棍布大喇嘛大可放心,幸得我大员公署卫兵及时保护,那些试图绑架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的叛乱份子已经悉数被歼灭,现在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非常安全,已经乘车到了北库伦街头上安抚惊慌失措的喇嘛和蒙民,为安全计活佛已经邀请西北边防公署前来协防,相信巴德玛总理、大沙毕商卓特巴大喇嘛、绷楚克大喇嘛、棍布大喇嘛应该不会反对吧!”
  用杯盖抚了一下茶杯中漂浮着的茶叶,这是这次去西北临行时司马送的上好铁观音。好茶一直都是陈毅最大嗜好之一,如果不是今天碰到这样的大事,陈毅恐怕也不会拿这种好茶招待眼前不知道好茶劣砖的四大喇嘛。此时陈毅虽然不敢自比左文襄公收复新疆之功在千秋的功勋,但是陈毅知道凭此复蒙之功,自己的大名千古流芳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作为一个文人陈毅所图所为为何?
  无非为此而已。文人有文人的梦想,而青史流芳正是陈毅所图,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毅才没有拒绝司马提出武力强占北库伦,攻占甘宁寺活佛宫进而俘获活佛,从而达到收复蒙古的目的。现在仅仅只是数分钟,随着活佛宫的沦陷,活佛的被俘一切都解决了,独立、自治分离中国六年之久的蒙古,从今天起再次回复中国。陈毅虽然不敢自比左文襄公收复新疆之功,但是仍然忍不住在心里将偷袭北库伦强战活佛宫与左文襄公大军收复迪化一事相比。
  “巴德玛总理大臣、大沙毕商卓特巴大喇嘛、绷楚克大喇嘛、棍布大喇嘛,活佛在被我公署护兵解救之后,曾开言问道总理及三位大喇嘛,想来活佛十分担心总理及大喇嘛们的安危,在得知总理和诸位大喇嘛今日在红城军营之中,活佛才算放下心来,看来活佛对诸位大喇嘛的安危非常之担忧啊!”
  这时看到巴德玛和大沙毕商卓特巴大喇嘛、绷楚克大喇嘛、棍布大喇嘛面色中带着怒意,看似要爆发的模样,显然他们从自己话中猜出了自己的意思,于是陈毅正色开口提醒他们四人,当看到他们在听到自己话后原本红润的面色瞬间煞白起来,陈毅对此满意的笑了一下。
  之所以在早上以办事大员的身份邀请巴德玛他们四大喇嘛到红房军营议事,一来是四大喇嘛是哲布尊丹巴的亲信,隔绝他们可以让本就没有什么主见的活佛在警备团进攻时,手足失当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根本原因却是为了以此离间控制着蒙古自治官府的四大喇嘛和活佛,铁板一块的甘宁寺绝对不利于管理,但是离间了四大喇嘛和活佛,那么甘宁寺自然就会陷入分裂,整个蒙古的势力就会被分成三块,如此一来无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办事大员公署的支持,这样在三方都有求于办事大员公署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最终在蒙古建省移民的目的。
  “巴德玛谢过陈大员援手之情,不知道陈大员对此后之事有何安排,如需要总理院及下官出面之处尽管直言。”听到陈毅说话后,面色苍白的巴德玛看着眼前的陈毅,很难相信这么一个在库伦夹着尾巴近一年的汉人,心思竟然如此之毒,现在认准自己被出卖的活佛恐怕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着要杀死自己。
  可以说是老成精的巴德玛怎么会不知道眼前的陈毅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已经无从选择的巴德玛便压着心中的怒火恭声问道。巴德玛知道此时愤怒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可以说是看着八世活佛长大的巴德玛,当然知道活佛的心思,现在已经认准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四大喇嘛已经把他出卖的活佛,绝对不可能再听自己的解释。
  扫了一眼身边的三大喇嘛,尽管一直以来为权利之争巴德玛和他们之间虽说未到势成水火的地步,但是关系也是非常之僵硬,而现在看着他们同样煞白的脸色,巴德玛知道自己和他们三人一样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大家都听明白了陈毅话里话的意思,也都知道现在只有眼前这个陈毅才能保住他们。
  “巴德玛总理,目前俄国局势日乱,所以西北边防军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常驻蒙古,以防止俄国混乱局势影响到蒙古地方安全。这一点我希望巴德玛总理和诸位大喇嘛能够予以配合,不过巴德玛总理尽管放心,主任考虑到蒙古官府财费并不宽裕,所以决定未来边防军驻军军费,将全部由西北边防公署承担,绝对不会加重蒙古官府一分负担,当然在边防军驻蒙期间,需要巴德玛总理和总理院大力配合。”
  见巴德玛如此之快就做出了回应,陈毅便开口说道,巴德玛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聪明,而且也是黄教中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大喇嘛,同时又十分识时务,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毅才会决定暂时保留蒙古官府,以及巴特玛领导下的总理院。
  “如此还烦请陈大员代为上呈,表达我等感谢主任对蒙古关切之意,陈大员尽管放心,下官一定会全力配合边防军驻防事宜。”听到陈毅提到在未来需要自己和总理院的配合,巴特玛知道至少现在暂时自己的地位和性命可以保住了,于是连忙说道,同时还像过去在清朝时对三多等驻蒙大臣那般,以下官相称,巴特玛明白现在蒙古自治时代已经结束了。
  “陈大员,有何吩咐尽管直言,想来为护活佛及众喇嘛之安全,贵军不顾个人安危,想来定会有所伤亡,如陈大员不嫌弃的话,我想抚恤贵军伤亡官兵之事,实是应该由寺中所出,不知道陈大员意下如何!”看到巴德玛已经表态之后,并且得到陈毅的支持,掌管着甘宁寺财务的绷楚克大喇嘛连忙开口说道。
  现在绷楚克大喇嘛当然明白自己所面对的环境,活佛那里是不需要考虑了,现在只能依靠眼前这个陈毅了。绷楚克大喇嘛在说话时,顺便打量了一下陈毅,年近七十的绷楚克怎么也看不透眼前这个汉人书生,竟然犹如此魄力,不过绷楚克知道一点现在只有这个汉人能保住自己,至于活佛那里,自然有佛祖保佑。
  “如此到要多谢绷楚克大喇嘛的盛情,不过因叛匪袭击甘宁寺造成了寺中建筑多少损毁,想来寺中经费也很紧张,所以抚恤伤亡官兵,就由大员公署独立承担。”见绷楚克大喇嘛如此识时务,陈毅便开口说道。不过还是婉言谢绝了绷楚克大喇嘛的提议,西北不缺抚恤伤亡士兵的资金,更何况陈毅知道那些士兵还有一份人身保险,阵亡士兵家人除了军队提供抚恤金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1000元抚恤金,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让这些本就心性多疑的蒙古人,因此事对西北军心存疑惑,毕竟无论如何在未来的几年之中,都需要依靠这些大喇嘛来达到蒙古的三方平衡。
  “为什么!小林领事!为什么大日本帝国皇军要向那几十名武装百姓让步!”满面怒容的松井中佐看着眼前小林领事怒声问道,松井不能理解明明己方占有强势的情况下,眼前这个小林领事竟然会命令自己把部队带回领事馆,一百多名大日本皇军在不到四十名中国武装人员阻止下,竟然夹着尾巴撤回了领事馆,对于此事让松井中佐感觉到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
  “松井中佐,不要忘记我才是帝国驻蒙最高事务官员,在蒙古一切事务都由我来决定,我并不需要对你进行解释!松井中佐,请牢记你的身份!”看着眼前满面怒容的松井,小林领事大声呵斥道,以提醒眼前这个松井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外交官,小林知道绝对不能引起和中国人的武装冲突,至少现在,在听到甘宁寺方向传来爆炸声和枪声后,小林之所以选择派松井带部队前去,实际上是为了打探消息,但是绝对不会和中国人发生冲突,所以在一出大使馆被中国人阻拦之后,小林就果断地下令把部队撤回领事馆静观其变。
  “还!”听到领事带着怒气的训斥后松井中佐立即立正弯腰低头说道,此时松井意识到两人身份差距,自己逾越了。
  “松井中佐,现在中国人逼迫活佛出面安抚库伦蒙民,中国人控制库伦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已经无力阻止这一切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你立即派人想办法与赛音诺颜部三音诺颜亲王那木囊苏伦联系上,如果没错的话,那木囊苏伦应该被中国人软禁在王府之中,一定要想办法联系上他,蒙古四部的亲王只有那木囊苏伦是坚定的独立派,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小林领事对眼前的松井命令道。
  既然在库伦城中已经无能为力,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库伦之外,就没有可谋之计,在蒙古出任领事多年的小林知道蒙古太大了,中国人的势力一直都不过是局限在蒙古几个大城之中,这就意味着在蒙古日本还有自己的机会,现在唯一可尝试的就是利用支持独立的蒙古王公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那木囊苏伦就是小林眼中最好的选择。
  随着中国人这次军事上的冒险,小林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因为日俄秘约约定,外蒙古始终是俄国人的禁锢,而现在一个突破日俄密约插手外蒙的机会摆到了日本的面前,期待了数年的这个机会怎么可能就此错过,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要示弱于中国人,以免引起其不必要警惕。
第13章
宁为玉碎
  和历史上徐树铮收复蒙古时在国内引起的轰动不同,蒙古地方自治官府邀请西北边防军进驻的新闻在国内报纸上仅仅只不过占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地方,在国内很多人看来,蒙古地方官府在遭遇匪变之后,连活佛宫都险些被克,幸得办事大员公署护兵挽狂澜于危难之中,才使得活佛安全得保,在这种情况下,邀请西北边防军驻蒙维持库伦安全也就是势在必然,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刻意的宣传,当然也没有人知道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西北策划的,当然也就无人知道那些英雄,即便是在西北也是如此。
  对于家有四个老人,一个妻子以及六个儿女的秦家,在西北无疑属于一个大家庭,正是因为家里人口多的原因,所以秦朗才会在买下这座两层半带有一个小花园的洋房,虽说所费不菲,但是对于身为无烟火药厂一级技师的秦朗而言,这一切仍然是可以承受的。
  “峰儿,你们……你们团是地方守备部队,应该不会去蒙古吧!”在秦家不小的餐厅内秦朗开口问正在吃着饭的儿子,自从主任在司马基石会议厅的演讲结束以后,在很多人看来,西北随时可能会进行一场战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天秦朗一直担心自己在军队中服役的儿子,在吃饭的时候当然会关切一下。尽管秦朗在自己两个儿子参军的时候,秦朗并没有反对,甚至于还以之为荣,但是当自己的儿子随时可能置身于战争之中的时候,作为父亲的秦朗,仍然会难免有些担心。
  “爸,虽然我们团是地方守备部队,但是我们同样是西北边防军部队,西北边防军使命之一就是戍边卫国,地方守备部队是西北边防军的有效补充力量,会适时根据需要改编成野战部队,再则只要上级有命令,我们会立即开到蒙古、到唐努乌梁海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爸,你放心,如果我们部队到唐努乌梁海的话,我一定会给挣一枚军功章回来,给我们老秦家增光。”听到父亲的问题后,秦少峰便开口回答道。
  作为一个年轻人秦少峰所向往的是军人的功勋,尤其是在西北这个推崇军功的地方,年轻人对于军功的向往更是超过了一切,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少峰并没有听出父亲言语中带着关切的意思。
  “叮、叮、叮”就在这时秦家房门铜质门铃被人拉响了,清脆的铜铃声传到餐厅内,低着头想着事情的秦淑楠听到铃声后,连忙起身去开门,像这正吃着午饭的时候,那里会有什么访客,刚一打开门秦淑楠便看到门外站着一名邮递员。
  “请问秦少峰在吗?加急电报!”见房门被打开的时候邮递员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女孩后说道。
  “在、在,我就是!”正吃着饭的秦少峰一听到是加急电报几乎冲一样从餐厅朝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说道。当听到加急电报四字的时候,秦少峰知道也许自己追求的时刻到了,除了部队谁还会给自己拍加急电报。
  “立即归队!”这边刚一签收,秦少峰几乎是急不可耐的打开电报,当看到电报上内容的时候,秦少峰知道自己等待的时刻到了。在妹妹们目光中收拾好包裹的秦少峰,提着包裹从楼上卧室走下来,秦少峰看到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都站在那里,他们就是那么看着自己,从他们的眼神中秦少峰知道他们舍不得自己的离去。
  “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峰儿不孝,不能在你们身前尽孝,实是忠孝不能两全,他日功成之日,峰儿必定会在你们身前尽孝!”这边一下楼那边秦少峰便按规矩跪在长辈们面前开口说道。尽管心中同样不舍,但是秦少峰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必须要服从上级命令,更何况这还是自己期待已久的时刻。
  “哥!你一定得回来!”在二哥提着行李临出门的时候,秦淑楠开口轻声对二哥说道。就在这时秦淑楠看到不远处邻居家里同样在边防军服役两天前回来休假的邻居也同样提着包裹出了家门,秦淑楠并不知道就在这时,数百封由边防军司令部发出取消休假立即归队的加急电报,已经由邮递员送到了那些在体假的军官和士兵们手中,在收到电报之后,必须要放下一切立即返回部队。
  霍雅野列苏这个位于达里冈爱牧场最北的一座草原小镇,与其说它是个小镇,到不如说他是一个由几十处帐房组成的一处供偶尔来往国内行商们歇脚的地方罢了,位于沙漠边缘的这座小镇,因其处在牧草肥美的河道旁,因此成为了那些来往行商们首选歇脚之地,这些南北行商的出现又使得这里变成为了一个小型集市。
  自从数日前,当一队霍雅野列苏牧民们从未见到过的中国官军出现在这里之后,这些牧民们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在达里冈盖山脚下搭建营地的中国官军,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没有留着金钱鼠尾辫的中国官军。
  驻扎在达里冈盖山脚下的这支中国官军,就是西北边防军为收复外蒙古而新建的唐努乌梁海师,自从此前兵不血刃进驻达里冈爱牧场首府都布勒吉,接受了苏米亚贝子的归顺之后唐努乌梁海师主力第一旅以及师部便奉命进驻霍雅列苏,在这个距离外蒙仅数里的达里冈爱牧场最北端,搭建起了连绵不断的野战营地,同时严密地戒备着。
  今天这座军营气氛显得有些异样,平时里可以响彻云霄的喊杀声消失了,此时在军营内那些平日里拼命训练弄得一身灰黄色灰土的士兵们,此时都已经换上了干净的军装,他们排列整齐的队伍站立在训练场上,这些年轻士兵们面色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黑色金属钢盔在阳光照耀下反出金属的光芒,墨绿色的军装、被擦的一尘不染深腰军靴,甚至于就是绑腿都换了全新。
  排列整齐的队列此时显得庄严而肃穆,一种无名强大的力量在军营上空弥漫着,这支部队就是唐努乌梁海师主力第一旅,他的前身是边防军教导总队一团,再朝前追述的话就是西北民团第一团,在西北他绝对是一支老牌骨干部队。此时训练场前高耸的旗杆上,红色军旗迎着塞北狂风猎猎作响,尽管在训练场上站立数千名官兵,但是这里却寂静如同森林一般,官兵们按照所属团营连排排成整齐的方队,全神贯注地望着站在卡车上的指挥官。
  站在卡车上的冷遹看着训练场上这些焕然一新的官兵们,现在他们完全看不出一丝以往在训练场上如同泥猴子一般的模样,冷遹并不太清楚为什么司令命令要求所有官兵必须要身着干净军装、携具,甚至还特意提到军靴也必须要擦油上光,在冷遹看来此时自己的第一旅倒不像是一支野战部队,而更像一支仪仗队。
  曾经在二次革命前出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的冷遹,知道这一支此时看起来像是仪仗队的部队,单是此时数千人列队未有一丝噪音的纪律,就不是国内任何部队所能相比的。更何况在他们这身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战斗意志和技巧,他们中的任何一人放到关内能当个排长,这是冷遹对这支部队的评价。
  “就在两个半小时之前,库伦城内甘宁寺以及活佛宫遭到一群武装人员的袭击,幸我驻蒙古办事大员公署护兵一营揽狂澜于危难之中,因而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出于安全考虑,向西北边防公署提请要求边防公署派军维持库伦安全,现根据边防军司令部的命令。我部被将承担此光荣任务……”身材中等的冷遹站在卡车上挥舞着有力的臂膀大声说道。身为南方人的冷遹声音并不像一般南方人一样绵软无力,而是显得很洪亮,而且每句话都是那般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着力度。
  “三天!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司令部只给了我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内,我们必须要进驻库伦东北红城军营!我们将向那些蒙民展示我军军威,以我军威武之师之雄姿威慑那些意图独立的分裂分子以及对蒙古持有野心的俄国人!同时实践我边防军戍边卫国之使命,完成一名军人职责。一切为了我们的祖国,立正——敬礼!”看着眼前数千名官兵站在卡车上的冷遹大声喊道。
  随着冷遹的一声令下,训练场上站立的数千名军官和士官们举手敬礼,而肩持武器的士兵们则同时向空中飘荡的铁血旗行注目礼。
  “祖国感谢你们!西北感谢你们!”冷遹最后一次扫视了眼前官兵按照西北军的习惯说道,再一次缓缓将右手举起,对着眼前的官兵庄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祖国万岁!”站在训练场上的数千名官兵同时爆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呐喊声,数千人的纳喊声如同惊雷一般震慑着整个草原!
  “出发!”
  在彼得格勒临时政府所在地玛丽亚达宫,忠于临时政府的士官们和哥萨克们荷枪实弹的在玛丽亚达宫内外巡逻,当这些巡逻的官兵碰到那些脖间系着红布条革命委员会士兵时,双方总是会对视一眼,目前在彼得格勒士官生和革命委员会士兵双方仍然还可以和平共处。
  当推行战争政策的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发表的继续战争的外交照会之后,这一外交照会在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士兵、工人的极度愤怒,彼得格勒示威波及了莫斯科等城市,因为这次示威工人、士兵对临时政府的信任发生动摇,在这种因示威而引起的压力下,临时政府不得不牺牲两个积极推行战争政策的部长:米留可夫和古契诃夫,同时吸引社会民主工党成员加入临时政府。
  但是尽管如此,这一届临时政府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尽管现在临时政府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当新任外交部长捷列申柯拿来从驻库伦领事馆、驻中国公使馆拍发的紧急电报的时候,临时政府各个部长们,非常难得聚集到玛丽亚达宫的会议室之中,此时玛丽亚达宫临时政府会议室内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氛。
  “这份外交通告是不久前米留可夫部长去职前期,当时陷入一团混乱之中的外交部在接到中国公使馆电报后发出的。当我们之前开始追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发出电报的多名外交官员已经离开了俄罗斯,显然这份通告是由外方势力干涉造成的结果,目的是想激化中俄之间已经紧张的关系。”看着在座的各位部长,新任外交部部长捷列申柯开口说道。
  此时的捷列申柯可谓是已经被外交部长这一职位弄得有些焦头烂额,如何对待盟国的催促、如何向盟国要求更多的贷款、如何面对国内民众反战压力等等,而现在又多出了一档中俄蒙古纠纷,而之前外交部在混乱时期莫名其妙的表态已经彻底封闭了外交斡旋的可能。
  而在外交部发出那份几乎等同于战争通告的外交通告之后,中国人的选择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直截了当突袭了蒙古首府,进而直接控制了蒙古地方官府从而达到占据蒙古的目的,至于中国人通告中提到的所谓叛乱份子,任何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无非是一个借口罢了。
  更何况根据驻库伦领事馆传来的消息,一切显然都是经过中国军队严密策划的。领事馆护兵被中国人死死堵在领事馆内,当时枪声虽然只持续了数分钟,数分钟之后落入中国人之手的蒙古活佛,便在中国军队“保护”下走到街头安抚民众,虽然并没有准确证据证明是中国军队策划了这一切,但是其中重重疑点无疑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现在还有没有可能和中国人恢复谈判!”听到外交部长话后李沃夫开口问道,身为临时政府总理的李沃夫此时早已经感觉到筋疲力尽,现在努力维持临时政府的运行都让李沃夫倍觉困难,可是现在中国人武力占据了蒙古的时候,身为总理的李沃夫却不得不召开这次紧急会议商议对策。
  已经被国内外如同一团乱麻的政务缠的焦头烂额的李沃夫。在一听到捷列申柯汇报后,脑中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国人疯了,而第二件事就是尽量用外交渠道解决这一争端。
  “外交渠道解决完全没有一丝可能,我们那份非法的外交通告已经关闭了一切外交斡旋的可能,而中国人也用行动回答了我们。再则关于唐努乌梁海纠纷,中国人要求我国归还唐努乌梁海以及审判乌梁海边区专员和巨额的赔偿要求,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如果我们一旦接受,将面对可能因此引起的新一轮的危机,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承担起任何危机。”在听到总理问话后捷列申柯开口回答道。
  “而正如捷列申柯部长所说,我们的外交通告关闭了外交斡旋的可能,尽管那份外交通告是在我们都不曾获知的情况下发出的,但是此时只有我们自己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一旦恢复了外交斡旋,会让本就对临时政府的承诺没有信心的盟国,更加不相信我们的承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此事向中国人示弱!更何况中国人的条件也不是我们能接受的,俄罗斯无论是过去的俄罗斯帝国,还是现在的临时政府都绝不可能向一个三流弱国妥协!所以我们只能发出一份更激烈的外交通告,警告中国人如果不撤军,我们就派军队过去,像17年前一样!当然这是纯粹外交上的通告,只是向外界传达我们的决心而已。”
  当刚刚晋为海军部长的克伦斯基如此说的时候,克伦斯基的话语引起了会议室内的共鸣,俄罗斯绝对不能妥协,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一、对挑动中蒙俄纠纷的中国西北边防公署官员予以撤职查办之处分。二、限令西北边防军立即撤回进驻蒙古之军队,包括恰克图高在田所部一团,驻蒙办事大员公署警备团,新近赴蒙之华军。三、中国政府必须保证遵守1915年《俄中蒙三方恰克图条约》规定的相关内容。俄罗斯临时政府特别重申一点1915年《俄中蒙三方恰克图条约》是受国际约法保护的合法公约。同时俄罗斯愿意为维护此项合法国际公约履行自己的责任,如有必要俄罗斯临时政府将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有效的行动,以保证此项合法条约内容中俄罗斯的利益。……像十七年前一样,在保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基准点上,无论是俄罗斯帝国或是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意见和决定永远是一致的、并不容置疑的!为保护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将有权采用最激烈的方式以保证俄罗斯利益的安全——俄罗斯临时政府。”
  看着眼前面色苍白的中国北方政府外交部长吴晋藩,古达筛夫朗声对其念到。国内的最终决定,古达筛夫此时已经知道,国内之所以发出这份措词强硬的通告,实际上是因为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没有退路可走,古达筛夫从在外交部供职的友人那里知道,之前的那份外交通告是一份非法的通告,但是为了维持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同时掩盖临时政府甚至于连下属部门都无力控制的事实,俄罗斯只能继续维持着强硬的表态,而这一次甚至于直接以战争相威胁。
  “古……古达筛夫公使。这……这就是你们临时政府的表态吗?蒙古是我们中国领土,即便蒙古地方政府为自治政府,但是这一事实仍然是不可改变得,为了蒙古,难道你们忘记中国也即将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吗?你们这是对中国宣战吗?”接过这份烫手的外交通告后吴晋藩喃喃开口说道。
  吴晋藩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俄国临时政府竟然发出了这么一份近乎于宣战书的通告,吴晋藩可以想象当这个消息被传出之后,会在国内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在接过这份外交通告的时候,看着眼前的古达筛夫公使,吴晋藩从最初的惊恐到此时只感觉到脑海中像有热血涌入一般,吴晋藩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西北那个司马成天喊着帝国主义列强就是中国的生死大敌,为什么他会说永远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身上,这些帝国主义列强即便是在最虚弱的时候,他们都不会把中国当成一个国家,而只是把中国当成一块可以任其蹂躏的肥肉。
  “吴总长,这是我国临时政府的决定,这只是警告贵国不要采取任何意图改变蒙古现状的冒险行为,并非宣战书。俄罗斯临时政府和其它协约国家一样,欢迎贵国成为协约国家的一员,携手击败破坏世界和平大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因此而牺牲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还希望贵国尽快对此作出回复!”看着满面煞白面色中带着愤怒之色的吴晋藩,古达筛夫如此说道。
  作为一名老牌驻华外交官古达筛夫知道这份通告在表达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态度的同时,严重损害到了中国人的利益,包括中国人的面子,尤其是通告中的第一条对相关官员撤职查办的要求,古达筛夫知道现在中国政局混乱的就像俄国,北方政府根本不可能将西北边防公署官员撤职,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尽管古达筛夫曾为此向国内进行磋商,但是最终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啪!”“欺人太甚!”在国务院的总理办公室之中忽然传出一声暴怒喊声,此时段祺瑞面色紧绷的看着桌上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外交通告,前所未有的怒火在段祺瑞胸腔中漫延着。
  “去!去告诉古达筛夫!如果他们要宣战,那就宣战!别说是蒙古!就是海参崴这一次我们也要一并收复!”怒极的段祺瑞几乎是用狂吼来发泄着自己的怒火,如果这样迁就下去,何能立国,怒极的段祺瑞已经下定决心,这一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就两年前一般,共四年5月,内阁讨论日方关于要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最后通牒时,段祺瑞独持异议,主张动员军队,对日宣战,即使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在所不惜,这一次怒极的段祺瑞再一次发出同样的声音。
  “总理,现在不是意气用事之时,此事皆因国力不及人所至,而俄人轻我之心已久,现俄人外陷于德,内陷于革命,此次通谍无外乎虚张声势,不足为惧。按司马上报计划,待他日俄人抽身之时,蒙古已尽为我国所控,到时木已纪舟,即便届时俄人有所动作,恐已晚矣!现在咱们只需去电西北让其加快动作,以免为俄人所乘。至于俄国人,一个字拖!能拖多久拖多久!”听到总理话后徐树铮开口劝阻道,这不过是俄国人虚张声势罢了,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只需通知西北加快动作即可,至于俄国人拖住他们即可。
  “又铮!发电给西北,嗯……兄日前得知外蒙回,四内响应。吾国久无陈汤、班超、傅介子其人,弟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自前清季世,四裔携贰,几于日蹙国百里。外蒙纠纷,亦既六年,一旦复归,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之不已。然俄人作梗不惜以战争相威,且以我中华无勇猛之士,弟尽管按计行之,他日俄人如若宣战,兄必以举国之力相援,为国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听到徐树铮话后,段祺瑞沉思了一会后便开口说道,一边念着电文一边皱眉愁思着,这一切皆是源于国力不及人,委曲求全之事段祺瑞作不出来。
第14章
全面动员
  在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地下作战指挥中心内,被连夜从各地召回的边防军几乎所有高级军官,都齐聚到一号地下作战室内,而在边防军地下指挥中心外,停车场上停满着被紧急召回边防军高级军官们的坐车,这些高级军官的司机刚都按照规定,分别坐在自己车中等待着主官们散会,战时指挥中心周围负责安全的宪兵增加了一倍兵力负责警戒,异样氛围笼罩着整个作战指挥中心。
  “松坡,也许……每个人都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能打赢吗?包括你在内,……什么都不要说,我知道!我知道无论是你,还是百里,都并不赞成发布全面动员令,全面动员令一发出,整个西北都会转入战备状态,西北所有一切都会向战争倾斜,到时除了赢得战争之外,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可走!”靠在沙发上感觉有些疲惫的司马开口说道。
  此时司马完全没有之前在收到从京城外交部传来俄国通告时那种惊天的愤怒,反倒是声音透着些许疲倦,司马知道等了这么长时间,一切终于要开始了。在决定下达动员令之前,司马曾和蔡锷、王公亮、蒋百里、穆藕初等人交流过,但是司马的决定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虽然最后勉强同意了,但司马知道他们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意见。
  “司马,你明白我为什么反对下达动员令,我们现在并没有达到可以挑战俄国人的地步!这才是我反对下达动员令的原因。你我都知道,俄国人这份外交通告不过是他们为了所谓列强的信誉和面子而发出的,并不是真要在蒙古和我们不死不休打上一仗,而且如果我们发出动员令之后,整个西北五百五十万民众都需要为这次动员服务,西北边防军数天之内扩军数倍,无论是军官还是军械甚至于军装准备尚且不足,这次动员实在了太过于仓促了,再则我们真有全面动员的必要吗?除非!我们是在准备另一场战争,除非你准备在那里动手,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全面动员。”
  既然司马提到了此事,本来就有一肚子话要说的蔡锷便如此问道,作为蔡锷本身并不赞同司马发出全面动员令的想法。毕竟在蔡锷看来至少在目前并没有这个必要。除非……正是因为这点原因,蔡锷才没有阻止司马,而此时蔡锷希望从司马口中证明自己的推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