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730

  哈汉章面色之间带着些不甘地说道。在宣战问题上一直都是府院双方一切争执的角力场,作为总统侍官长和军事幕僚之一,对于这一点怎能不知,在对德断交上,国务院已经赢了一局,而现在国务院方面利用西北护蒙作为筹码,顺利说服了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国会大多数议员,见国务院方面如此轻易赢得胜利,哈汉章怎么可能会甘心。
  “云裳兄,此言诧异,之前反对对德宣战,皆因总统及我等为国家利益、安全计,而非政见之不同,而今俄人发出战争威胁在先,日人意图借口协约国安全干涉在后,此时对德宣战已成为国家领土安全的保障之一,所以为国家利益计,现在我们必须要支持对德宣战,以确保西北护蒙功成,如我等再于此事纠扯,恐为外人所乘,至于与国务院政见之争,可待他日缓图之。”见哈汉章此时仍念念不忘与国务院政见之争,蒋作宾便正色说道。
  如果段祺瑞系中之人,看到被称为“四凶”之一的蒋作宾,此时竟然站到国务院立场说话,恐怕会惊骇的合不拢嘴,对于蒋作宾而言,政见之争是政见之争,而对于府院双方政见之争,蒋作宾一直以来也是力主调和,现在关系到国家领土,再作任何政见之争,无疑等同卖国,所以才会如此表态。
  “蒋雨岩,你收了那段合肥多少大洋!竟然在此危机之时,不为总统谋划,竟在此劝说总统听任国会通过对德宣战,到底是何居心!”见蒋作宾作为总统府参谋次长,这会竟然站出来劝总统支持段合肥,支持对德宣战,按耐不住的金永炎便站起来呵斥道。对德宣战虽事关国家利益,但在作为总统家乡人的金永炎看来,更多的却是总统府是否能压制国务院,总统能否压倒总理的一个重要战场,自然容不得像现在这般让国务院轻易得逞,而怒于蒋作宾此时立场转变。
  “晓峰!不得如此,雨岩之所以如此,也是出于公心。雨岩,晓峰如此也是为国事担忧,你切莫怪!”见金永炎火冒三丈的模样,作为总统亲族的黎劭平连忙站起身来劝说道。
  “大总统,既然如此,雨岩暂且告退。”听到金永炎指责,本就对府院争执没什么好感的蒋作宾站起身来冲着大总统行了一个礼后,开口说道。
  没待总统说话,蒋作宾便走出了书房,此时在蒋作宾看来身陷如此混淆黑白的政局之中,北方之事已经不可为,于其深陷其中,到不如趁早离开此处是非之地。
  “雨岩……这……哎!”见自己的幕僚们竟然在这会吵了起来,一直居坐其中听着众人意见的黎元洪,见自己亲信幕僚意气离开,所有事情变化如此之快远超过了黎元洪的想象,原本打算将对德宣战议案踢给国会,利用国会排斥段祺瑞的心思达成目的黎元洪,此时见国会很有可能会因西北护蒙之事通过对德宣战议案,而此时自己的幕僚们也因此发生了争吵,难免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一直以来黎元洪虽忠厚有余,但是智虑却显不足,在重大决策方面,主要依靠其幕僚建议行事,自己缺乏主见,决断不坚,有时其幕僚不免盗用魁柄,而府院双方的争执,与其说是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纠葛,倒不如说是总统府和国务院众多幕僚之间的纠葛更为合适。
  “雨岩老弟,想来你已拿定主意要离开总统府了!”见蒋作宾愤然离开总统书房之后,作为总统府秘书长的张国淦便跟着蒋作宾走了出来,目睹一切后张国淦知道眼前的蒋雨岩定是不会再加入总统府了,估计要不了几个钟头,总统就能收到他的辞呈。
  “石公先生,值此国难之时,尚不以国事为重,以政见左国事,如此之地还有留此的必要吗?”见追出来的是何人后蒋作宾便开口说道。对于眼前的石公先生这位识大体、有操守,而且没有政治野心肚中藏有大学问的总统府秘书长,蒋作宾对其可以说是尊敬有加,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对其说这些不得体的话语。
  “那雨岩老弟准备去什么地方?像过去一般南下?”蒋作宾的回答并没有出乎张国淦的意料,毕竟早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张国淦看来眼前这位蒋作宾是总统四位亲信军事幕僚中唯一一个有公允之心之人,所以才会如此问道。
  “再做打算吧!石公先生,此地为是非之地,您多多保重,告辞、告辞!”听到张国淦的话后,蒋作宾便开口说道,当初进京是奉临时大总统、黄兴之劝,随政府北迁而北上,而此时虽已决心离开此地,但一时之间却也想不清楚去什么地方。
  蒋作宾走出总统府并没乘上自己的汽车,而是改为步行若有所思的在街上走着,在京城街道两侧,蒋作宾随时可以看到那些身着校服大声呼吁国人奋起抗争的青年学生,不时会有学生把传单塞到蒋作宾手中,蒋作宾朝手中的传单看了一下,传单并不是一直以来文字形式的,传单而是一幅宣传画。
  “祖国母亲在召唤!”只见传单上一个满面正气妇人手持着一纸动员令,一手高挥着手臂,身后满是步枪和刺刀组成的密林,整张宣传单上只有那么一句话,看着手中的传单,蒋作宾不禁呆呆看着传单上这个妇人和那一句祖国母亲在召唤的话语,反复在口中重复着这一句简单的话语。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就在这时蒋作宾听到了街道传来如同惊雷一样的诗声,听着这首不止一次听过的短诗,蒋作宾便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去,只看到在街边人行道上,一个身着校服的青年站在木箱上目中含泪大声背诵着这首由西北边防公署司马主任所作的短诗。此时听着这首诗,蒋作宾只觉得如同惊雷一般直震心菲,瞬间蒋作宾知道自己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了。祖国在召唤着自己。
  “长官,值此国难当头,您在做些什么?是虚度此生,还是奋起抗击!”就在这时一个散发传单的青年学生看到路边站立着一身军装,肩佩将军军衔的军官后便大声问道,激动的声音中带着些许斥责之意。
  “谢谢!”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愤然的青年学生蒋作宾开口说道。然后只留下这个目瞪口呆的青年学生,径直离开了。蒋作宾之所以会谢谢这个青年学生,是因为他们点醒了自己。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诸位听着外面传来的战歌,从各地领事馆传来的消息,整个中国现在都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情绪之中,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中国,中国已经觉醒了。正是俄国政府的战争威胁和对华藐视政策,点爆了这个火药桶!”
  芮恩施听着窗外传来的战歌声,可以说一口流利京城官话的芮恩施对于歌中表达意思并不陌生,时下中国的这种狂热,既超过了芮恩施的意料,同样也在意料之中,随着异族统治在这片土地上的终结,这个古老民族觉醒是早晚的事情,而俄国人的轻视和战争威胁则直接点燃了中国人压抑在内心的爱国情绪。
  说话时芮恩施朝一边面色煞白的古达筛夫望去,作为一名外交官,芮恩施可以理解俄国临时政府为什么会先后发布愚蠢的对华战争威胁,其根源于对中国这个贫弱国家的轻视,对于一个曾经在十七年前在这个国家首都皇宫中阅兵的老牌帝国而言,这种轻视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芮恩施公使,今天我们在此并不是讨论俄国政府外交政策上的失误,而是在此商定对目前中国激进反俄情绪会对协约国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我们应该怎么样尽力补救。”见芮恩施把话题转到了俄国政府外交政策上,作为公使团首脑的朱尔典便开口说道。
  作为一个老牌中国通,即便是朱尔典对目前中国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历次反对诸国浪潮不同,这一次中国人从地方到中央再到民间,都是铁了心绝不退让,甚至于对于自己曾经从中斡旋也委婉的拒绝了。
  “古达筛夫公使、诸位公使,根据日本帝国政府命令,我已经多次与中国政府官员协商,中国政府仍然坚持恢复谈判的底线,俄国政府收回战争威胁,发布外交公告对华道歉,归还唐努乌梁海地区,将涉嫌克穆齐克旗杀害中国商人包括乌梁海边区专员以及军事指挥官在内全部人员交由中国审判,各国可旁听审判过程,赔偿中国商人损失……接受中国的条件,是平息目前中国反俄浪潮唯一可行之策。”日置益站起身来说道。
  日本和北方政府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所以在对华交涉上都是由日置益负责,而日置益也没有想到中国政府会如此强硬。而对于日置益和日本都是非常乐见到中国政府的强硬,中国有强硬对日本而言就是机会。在对待此次因克穆齐克旗以及蒙古接二连三引起反俄浪潮,日本政府的表态非常暧昧,从最初的支持俄国人到现在的中立,实际上都是因为利益。
  之所以支持俄国人是因为日本可以借机染指蒙古,而中立是因为随着中国反俄浪潮愈演愈烈,使得日本政府看到了借机染指被俄人视为禁锢的北满,虽然上一次日俄战争确定日俄两国在满洲的利益,但是日本势力被局限于南满,北满仍然是俄国人势力范围,而这一次俄国人外交上的失策,则给了日本一个染指其中的机会,所以无论是支持或是中立,日本都可以谋得自己势力范围的扩大,正因为如此日本才会变得暧昧起来。
  “诸位公使,俄罗斯临时政府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就像俄罗斯临时政府不会放弃对于协约国家的承诺一样。为应对西北全面动员,俄罗斯临时政府已经决定,将在远东及西伯利亚动员五个师,并将根据局势发展决定是否进一步动员,俄罗斯临时政府将坚持悍卫本国利益不受任何损害,并将会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确保俄罗斯国利利益得到最根本保证。同时俄罗斯政府要求各国政府履行义务,在俄罗斯采取必要行动的时候,严守中立,不要试图谋取本国利益的扩大化,进而损害到俄罗斯的利益。”听到日置益公使介绍中国恢复谈判的底线,古达筛夫便开口拒绝道。
  这一底线距离临时政府要求太远了,古达筛夫同时将临时政府最终决定通报给了四国公使。古达筛夫看了一下时间,知道保障俄罗斯利益的行动已经开始,中国人不愿意回到谈判桌前商讨,那么就用必要的方式把中国人逼到谈判桌前。中国人以为俄罗斯陷于欧洲战场中不可自拔,就可以任意开出条件勒索俄罗斯,侵犯俄罗斯的利益。
  作为一个弱国必须要有一个弱国的觉悟,现在由中国人主导一切的时候并没有到,即便是俄罗斯军队仍然陷入欧洲战场,同样可以给予中国人致命的一击,以让其清醒一些,然后乖乖回到谈判桌前,接受俄罗斯的条件。
  “对此我们只能深表遗憾,现在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对德宣战提案,国会也正待通过此项议案,如无意外,中国政府将会在不久之后对德宣战,成为协约国成员之一,对于两个协约国之间目前利益纠纷,中国政府以及西北边防公署已经正式承诺,绝不会挑起任何针对俄国的军事行动,中国军队所有军事行动,都将局限于中国领土范围内。蒙古属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是受各国承认的和秘约保护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鉴于此我国政府将在蒙古事件中严守中立政策,这同样也是法国政府、美国政府对此事的态度。”
  在听到古达筛夫通报后朱尔典便开口说道。早在此次协商之前朱尔典就已经知道这次交涉将会是无果而终,毕竟中俄之间利益纠葛实在太多,在双方都不让步的情况下,外交斡旋起不到任何作用,不过现在至少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西北边防公署的外交承诺。
  “快让让!”刚一接到从西北领事馆以及驻俄罗斯大使馆内传来的电文,费朗里就连忙从电报室内拿着电报跑了出来,朝楼上的会议室跑去,作为英国公使馆情报参赞,费朗里在接到这份电文的时候,就意识到四国公使被俄国人给耍了!
  “咚!”会议室的大门几乎是被费朗里撞开的,一推开大门,费朗里看着面色冷静的俄国公使,感觉到更多的是愤怒,出面希望五国公使团联合提出交涉的是他,当时自己还在怀疑为什么俄国人会希望交涉,现在一切都明白了,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麻痹中国人,让中国人相信,俄罗斯因为身陷欧洲战场,希望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果然他们如愿以偿了,中国以及四国公使都被这个俄国佬耍了!
  “古达筛夫公使!我希望您能够解释这一点!解释俄罗斯军队为何主动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当看到费朗里参赞有些愤然推开门进来的时候,朱尔典还准备斥责其粗鲁,但是当看到费朗里递来两份前后相差不过几分钟,分别从西北以及俄罗斯发来的电报的时候,朱尔典所感觉到的是被人愚弄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
  “轰!”当朱尔典话音刚落,会议室内的法、美、日本国领事都被惊呆了,俄罗斯的行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在此之前几个小时三国公使还曾经因为受其委托,在为重开中俄谈判而努力着,现在俄罗斯把所有人都耍了!
  “之前我已经向诸位解释过,俄罗斯临时政府为保障俄罗斯的利益,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方式,而军事行动只是必要方式的一种,既然中国人不愿意回到谈判桌前,而各国外交尝试已经失败,那么俄罗斯就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为谈判创造条件,以迫使中国人回到谈判桌前,重开俄中之间的谈判。对于各国之前的努力,俄罗斯临时政府非常感激!同时俄罗斯临时政府保证绝不会从欧洲前线调动军队到远东,这是俄罗斯临时政府对各国的承诺,请各位相信一点,俄罗斯并无意占领或入侵中国,此次军事行动仅仅只是为了重开谈判创造条件。”见四国公使愤怒的表情古达筛夫解释道。
  之前一系列外交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这一切罢了,只有在中国人最想不到的时候,给予中国人致命的一击,才能够让中国人清醒过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古达筛夫公使!俄罗斯临时政府愚蠢行为将会激怒一个民族,你们会意识到你们犯下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我很怀疑贵国外交官和政治家们脑中在想些什么,难道随着你们国内暴发革命,你们的政治家们都变得目光如此短浅吗?我想现在德国人一定会高兴的唱着赞歌,以庆祝他们多了一个盟友,庆祝他们敌人的英明举措。诸位,我们现在必须要不惜一切挽留中国人,将其纳入到协约国阵营之中,俄罗斯的愚蠢行为把我们都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中!”看着眼前有些傲然的古达筛夫,朱尔典有些神不在焉地说道。
  就在两天前朱尔典还曾因为中国国务院提交国会审议对德宣战议案,并以英国的名义保证俄罗斯绝不会对中国展开任何军事行动,俄罗斯只是在维护他们大国的荣誉罢了,而现在俄罗斯人用他们的行动狠狠地在自己的脸上抽了一个耳光。几乎不用想象,朱尔典都可以看到那些得到消息后愤怒的中国人。此时朱尔典只希望自己能够尽到身为英国外交官的义务,尽可能维护英国的利益,挽留中国人已经倒向协约国阵营身影。
第22章
倾国倾城倾营
  “呜、呜……”当刺耳的警报声在包头西北边防军基地内响起的瞬间,基地内驻军们立即发动了起来,每一间营房里都传出开柜关柜的声音,还有班排长们的吼叫声。
  “嘀……紧急集合!”在听到警报声之后,急忙穿戴整齐的连排长们使劲吹着口哨大声叫喊着,听着响彻在基地上空的警报声越发尖锐起来,那些军官们不禁面色凝重起来,在这个战备动员时期,传出这样的警报声,显然是意义非同寻常。
  “快、快、快、……”从营房中冲出提着步枪的士兵们,一手拿枪一手提着没来得及戴起的钢盔,快步朝各集合的冲去,手提步枪冲出营房士兵,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的在警报响起之后,就按照训练时那般,快速集合起来。此时基地内各处军营之中,只能听到在警报声中士官们嘶吼的督促声,以及军靴快步跑动时脚步声。
  快步跑到集合地的官兵,立即以班排列队报数着,一边系好钢盔系带,背好步枪。此时整个基地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之中。
  “全体立正!”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命令后,宋千湖看着手中命令大声喊道,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咚!”训练场上响起了几千名官兵立正时后跟相撞的声音。
  “俄国人对我们宣战了!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边防军司令部命令我们,立即开赴蒙古!增援正抵御外侮与俄国人浴血奋战的第七旅!”宋千湖挥舞着手中刚刚接到的命令大声喊道!
  在京城电报局报务室里,三架莫尔斯电报机啪嗒啪嗒地响着,只有内行人才能听懂这不绝于耳的密语。两个女报务员都很年轻,从开始工作到现在,经她们手收发的电报纸条,顶多也就两万米长,可是,跟她们同事的老报务员却已经超过二十万米了。收报的时候,他用不着像她们那样,看着纸条,皱着眉头,去拼读那些四个数字组成的电码,然后将其译出。
  他只是根据电报机的嗒嗒声,脑子里先出现四个数字,然后就自动跳出相应文字来,一个字一个字抄在纸上,现在他正在收听并记录电文:“同文发往各站,同文发往各站。同文发往各站!”他看得入了神,竟忘记了听机器的响声,等他回过头来,已经漏过了一段电文。
  他托起纸条读道:“共和六年五月三日上午九时四十五分……”他迅速抄下这段电文,然后放下纸条,用手托着头,继续往下听:“已率部奋起反击……”不过是又一场战乱罢了,以此通电全国而已,老报务员想起电文开头的几个字:“同文发往各站,同文发往各站,同文发往各站!”
  此时机器嗒嗒地响着,他边听边译:“即……弹……尽……粮……绝……战……”在报务房中工作了半天,老报务员已经累了,只是平静的坐在那里,在某个地方的督军,可能和其它的督军打起来了。老报务员现在把这个电报抄下来,有人收到后也许会大声欢叫吧!可是这跟他毫不相干,他不过是个旁观者。
  机器嗒嗒拍出几点,老报务员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立即译出数字,在电文纸上写了一组数字“0467”,接着又写上第二组数字“0091”,然后又工整地写上“0683”……
  “4949”最后一组数字一听就知道是收报机接着打出了间隔,他只用十分之一秒时间瞥了一眼,刚刚抄录下来的几组数字,拼在一起是:“前仆后继赴国难”。
  “西北六百万公民们,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们:俄罗斯军队于今天共和六年五月三日上午九时四十五分,对我西北边防军第七旅不宣而战发起偷袭。西北边防军第七旅自旅长三升兄以下八千将士电:
  俄军已近前沿,三升与第七旅八千将士,已抱定为国成仁之决心,即弹尽粮绝,战至最后一人,在田与第七旅八千将士绝不后退半步,如若七旅战没,烦请西北代为照看七旅将士遗族,七旅八千将士于九泉之下必感厚恩。但凡后方出现第七旅官兵皆以逃兵论处!烦请司马弟代行军法!烦请司马弟代行军法!在我讲话的同时,侵略者的炮声已经在买卖城响起,战火已经在祖国领土上燃起,保卫的祖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保卫祖国神圣不可侵犯之国土,司马已命令西北军主力即时开赴蒙古,增援第七旅,……
  我们既然是一个弱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现在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民族的未来了,期间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国家的投降,整个民族灭亡的条件,现在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
  为保卫祖国之国土,我西北边防军二十万余将士与西北六百万民众,必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实践卫国戍边之誓言!与俄人血战绝不后退半步,不让俄罗斯占领祖国寸土!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虽赴汤蹈火所不敢辞!血的长城已铸成,前仆后继赴国难!最后司马仍然是在数日前那句话以告大总统、总理、及各省长官、师旅长及我四万万同胞,此战端一开,从此日起的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通电发出的同时司马的声音,经电波从分布在全中国几万部收音机中响起,传到了收音机前人们耳中。收音机前的国人们惊呆了,瞬间整个时间似乎是在中国停顿了一般,全中国一片寂静,收音机前听到这个消息的国人,此时的心情乱作一团。
  “把俄国佬赶回去!”
  “誓死不当亡国奴!”在寂静之后整个中国沸腾了,不知道是从那里、那个人口中发出了几近痴狂的恕吼,麻木了数百年的民族,再也没有麻木不仁的理由。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弱近百年后发出的恕吼!愤怒的情绪伴随着高涨的爱国情结瞬间笼罩在这个古老国家千万平方公里国土上。
  “这个!这个!这个!回头到西北商行报账!”接到从总部发来电报后的西北商行,几乎是倾巢出动,满库伦收集着盐巴、粮食、铁锅、羊皮水囊等等一切有用的物资,同时动用一切关系从旅蒙商号中调来伙计,帮助加工盐渍牛肉和食包,在库伦街头随处可以看到西北商行的人,在到处抢购着物资,几乎达到了见东西就买的地步。
  而在西北商行偌大的停车场中,一边工人们正在奋力从油库中把油桶、粮食装入西北车队的卡车上之外,在停车场上树立着数百口大锅,大锅里正在煮着牛肉,肉香味引得库伦城内乞丐都云集到了西北商行停车场外的大门处,眼巴巴望着在停车场上,忙活着的数百名从各商号调来的伙计们,不时可以看到推着推车进入停车场的商贩们。
  随后他们也被留在那里帮助架锅、烧饭、煮肉。被切成小块的牛肉很快就能被煮熟,一待煮熟后便被从锅里捞了出来,控了一会水随即便被包裹在油纸内,随后和包裹在油纸中的二斤高粱饭,一道包在油纸包内用细绳捆绑后,便被仍在一旁的提篓之中,整个院中随处可见装满食包的提篓。
  这种食物是几百年来在蒙古走生意的商人们,经常食用的方便吃食,在张库商道边很多小店几百年来一直向这些商人卖着这种简单的食品,一支商队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没有那家小店能同时做出这么多饭菜,所他们会提前做好这种吃食,一包饭十几个大钱,买了就能带上路,不会耽误功夫。
  毕竟商队里带得吃食,大多数时候都是能省则省,以备不时之需,草原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而现在之所以几百人赶班加点作这么多食包,就是为了给正在朝库伦城赶来的唐努乌梁海师准备路上的吃食,足够一万四千人吃用四顿食包,五万多个牛肉高粱食包要在两个小时内加工好,对于西北商行而言,几乎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说牛肉、高粱都没有问题,但是加工出这些食物,绝对是一个挑战。
  “经理,柴火不够了!”商行里一个伙计见柴火不够了,于是便跑到正在一旁奋力切着牛肉的商行经理李南山那里报告着。
  “没柴火了,就辟门、砸床!凡是带木头的都给我拿来当柴火烧了!”切着牛肉李南山没好气地说道,现在桌子上的牛肉,在李南山看来几乎就是自己的肉,如果自己不能为唐努乌梁海师提供足够的补给物质,到时恐怕自己真的会变成这桌板上的红肉。
  “唯军法事。”这是公司给自己的电报。李南山绝对不会怀疑那份电报的严肃性,更不会怀疑如果自己无法完成任务后,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除了拼命完成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把补给站沿东门,由北至南分散布设五公里,把咱们团军火库里所有的弹药、炮弹都装上卡车补充给唐师,这里面的军火,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补充给唐师的,把咱们的那一份也补给他们。还有咱们团所有的罐头、压缩干粮、急救包、药品,总之能补给唐师的一样都不要落下。唐师劳师远征,受限运力物资,大都留在后方等待前运,除了在咱们这里能得到补给外,根本就没有别的补给了。至于咱们仓库里不是还有缴获蒙古官军的几千只俄国步枪和弹药吗?先用俄国枪顶一阵子,相信过不了两天我们就能得到补给,可他们不行,等下一次补给至少要过七、八天。”
  看着陷入沸腾中的红城军营内警备团官兵,拼着命从军火库中扛着弹药朝卡车上装,穆白站在窗前对身边警备团参谋长吴运三说道,警备团军火库中有九成物资都是为唐师准备的,但只不过是应急之用,想到唐师一会将途径这里开赴前线,穆白不禁在心中佩服他们好命。
  现在穆白这个蒙古官军顾问兼参谋长,虽说在库伦几如土皇帝一般,可在穆白心中更愿意带着警备团开到买卖城为国尽忠。当然除此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私心在其中,这点私心就是军功,在重视军功的西北,没有军功的军官未来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
  “团长,若是……这蒙古官军受人煽动,乘机作乱怎么办?我们只有不到四千兵力,一旦出了乱子,弹压在库伦附近这上万蒙古官军,显然会耗费一些时间,如果……恐怕到时会对前方不利。”想到这几天根据命令,从各地收笼回来的蒙古官军,吴运三不无担心的皱眉说道。虽说那些蒙古官军战斗力一般,但是一旦出了乱子,显然会影响前方,尤其是随着俄军入侵,库伦必定会成为至中蒙边境最重要的兵站,绝对不能发生任何乱子。
  “那就彻底消除隐患!把装甲车连和机枪营派过去,通知孙副团长,立即收缴蒙古官军武器,如果蒙古官军胆敢违抗,立即就地镇压!”穆白看着窗外忙活着的官兵,没有一丝犹豫地说道,为了整编蒙古官军穆白已经被边防军司令部授予全权,现在为了防止可能发生乱子,穆白并不介意拿蒙古官军开刀。如果他们合作,那么以后可以顺利整编,如果不合作那么蒙古官军,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穆白看来现在的蒙古王公、喇嘛之所以选择合作,实际上慑于威胁,目前无力反抗,这一次买卖城之战,如果让他们尤其是那些喇嘛们,看到冒险机会的话,倒不如用一次果断的镇压,用他们的脑袋来威慑所有心持异见者,在蒙古只有强的话语才会被人们听从。
  “在战场上,勇敢的战士比胆小鬼死的少!”浑身是伤的王定坤,想到战死的宋连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此时那条著名的百年商道和刚刚抽嫩的草原上,已经是一片狼藉,布满了弹坑,在王定坤身边放着一支在中午战斗中刺死多名俄国士兵,上面沾满血污而变成了黑色刺刀的步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