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730

  作为一名中国海军军官,凌霄知道这片海域对于海军而言意味着什么,二十三年前的今天,北洋水师惨败于此地,在这片海域的海底,“超勇”、“扬威”、“致远”和“经远”四艘在那次战役沉没的北洋军舰仍然静静躺在这片水域的海底,这片海域是那些英灵们归宿之地。
  “海防号电:海防号训练舰已驶入大东沟海域!”在距离大东沟八百公里外的西北,司马将手中电报紧抓在手中,站在窗前面色肃然朝东北方大东沟方向望去,此时司马完全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之中。二十三年前的今天,在那片海域上那场海战的炮声,此时似乎在司马耳边响起,闭上眼睛的司马脑海中似乎浮现出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水兵们拼死一战的场景。
  “畅卿,海防号训练到大东沟了!”沉默了数分钟之后,司马用一种带着些许凄凉的口吻说道,海防号训练舰出渤海后,第一站进入大东沟是司马的命令,对于司马而言,大东沟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大东沟代表着百年国耻,随着所谓亚洲第一舰队全军覆灭,使得国人对这支舰队的败军之将们咬牙切齿,在痛骂朝廷昏庸的同时也将怒火发到了这些无辜官兵身上!
  “作战不力”、“素质低劣”、“贪生怕死”等等就好似大山似的压在了这些在海战中英勇作战、不死不休的官兵身上。
  “主任!……”看着主任面上流露出些许悲伤,杨永泰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又变得哑口无言起来,对于主任的这种悲伤,杨永泰知道出自何处,甲午年间大东沟那场海战,闻者无不悲愤、伤心。
  杨永泰知道那场海战对于主任而言或许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并不知道意义在何处,但是仅从主任曾经在西北公墓那座规模庞大的忠烈祠建成时,准备把北洋战没官兵灵位摆在那里得享祭祀的打算,从中就能探知一二。而主任打算让北洋官兵进入其中,可以想见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波,最后迫于压力,主任被迫暂缓此事,但是因为这个原因,曾有好事之徒称主任是北洋后人,否则也不会如此厚待战没的北洋官兵,不过这也只是小道新闻罢了……
  “他们说北洋水师战败是因为北洋官兵这群乌合之众的素质低劣、贪生怕死造成的,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国人眼中的乌合之众、无能之辈才是当时最有资格享受‘民族英雄’称号的一群人!知道吗?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一个有英雄不去敬仰反而大加指责的民族更是可悲的!而将原本应该由高层承担的责任硬扣在一群在前线奋勇抗敌的将士头上,那简直就是无耻至极的事!打得好了是‘托太后老佛爷和皇上的洪福’,打得不好倒是前线将士之罪!屎盘子全部扣到了前线将士的头上。早晚有一天,我得光明正大的把他们的灵位请进忠烈祠之中!你看着吧!”望着大东沟方向司马似是在自语,又像是和杨永泰解释着什么。
  一直以来,北洋都是司马心中的痛,叹北洋官兵之怜,痛北洋官兵之遇。在司马看来,北洋水师大东沟忠魂们是尽了他们的全力了,在后世竟然得到如此那般的对待,让司马大叹老天不公。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建立忠烈祠的时候,大东沟战没官兵的灵位,司马就打算把他们请入了忠烈祠之中,当时此事还在西北甚至于国内引起了争议,在这个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很难接受把北洋水师官兵灵位请进忠烈祠之中,最后迫于压力以至于司马不得不放缓此事。
  “知道吗?畅卿,早晚我得给北洋水师官兵正名!”想到半年前那场论战,司马悲伤之余几乎用咬牙切齿的口气说道,为了给北洋正名,司马可是没少和别人论战,结果就像蚂蚁无法撼动大树,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一切,但是在这个时代,司马却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去做这件过去想做而无力做的事情,但是会面对什么样的压力,恐怕不是司马所能估计的。
  不管是日本随军记者的笔记还是当时服役于北洋水师洋员们的回忆录,都高度评价了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的表现!而当时身为铁甲舰镇远枪炮二副的美国海军中尉马吉芬在回到国内后著书立说,不遗余力叙述北洋水师英勇战斗的事迹,呼吁中国海军应该受到尊重,以扭转当时人们对北洋水师的偏见!
  在1897年3月16日,也就是他曾经的上司和战友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自杀殉国两周年纪念日,这位曾经在大东沟海战中英勇作战并且身负重伤的中尉在悲愤交加中自杀身亡,身后留下了:“上帝!愿你接受一颗破碎的心与无助的灵魂,我将用我的死亡,来捍卫警醒我的同胞”的遗言以及忠实记录了大东沟海战地《鸭绿江之战》。
  每每想到这里,司马的心中就无法平静!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能如此不遗余力赞扬北洋水师的英勇,哪怕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也在所不惜,而国人为什么就不能以尊敬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为了中国海疆以及中国海军、中华民族的尊严拼尽全力的中国海军官兵们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会决定要给北洋正名。
  “主任,想来到那时北洋将士如泉下有知,定会感念主任之厚恩!北洋遗族之心必为我西北所用,海军之心也必为西北所收!”杨永泰就事论事地说道,如果主任出面为北洋官兵正名的话,在杨永泰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北洋遗族之心,北洋在海军中影响不是十年、二十年可以消除的,一旦主任为北洋官兵正名,那么海军之心很有可能尽为西北所握,到那时主任想重建海军的愿望自然可以很快实现。
  “畅卿!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功利!此事并不是为了收取海军之心,而是为了人间公道,为国尽忠的将士必须要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司马看着自己的秘书长说道。
  对于为北洋正名和偏爱的执着,实际上缘自过去上学的时候,因为一个同学是巢湖人,同学的老家距离丁汝昌家乡高林乡郎中村不远,在到同学家玩的时候,听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老家就在邻村后,司马就抱着游玩的念头到那里去看一下。
  结果在那里,司马看到一样让司马永生难忘的东西,在村子后面的小山坡上,荒草丛里,是一片墓碑,在这一片夫妻合葬的墓地上,每块墓碑上男人去世的日子都是甲午年8月18日,死因皆为血战身亡,而每个妻子去世的日子都是两个月以后。全村投奔丁提督的男子牺牲两个月以后,消息才传到家乡,这些北洋海军下级官兵的妻子们,全部选择了同一条路——自杀殉节。
  看着那些墓碑司马被惊呆了,从那以后司马便痴迷于北洋,当发现那些所谓的主流竟然是谎言之后,司马愤怒了,慢慢的为北洋正名,就成为了司马的愿望,可惜当一种谎言铸就的主流观点延续百年之后,想要扭转这种观点难度可想而知,面对着人们的冷嘲热讽,最后司马无奈的选择了沉默。想着那触目惊心让人热泪盈眶的墓碑,还有那些被曲解了,被扣了百年屎盆子的北洋将士们,还有日本人的那句“敌舰奋战至殁,当瞑目于海底”,他们可以瞑目吗?不能,没有海战的胜利,就永远不可能为北洋正名!
  司马缓缓地开口说道:“畅卿,去电海防号:甲午之耻未雪,北洋热血未尽,重建北洋,一雪国耻,尔等使命!”北洋之后无海军!指的不是海军军舰,而是随着北洋的战败,那些流逝的海魂,还有消失的自信,如果什么可以找回那走向大海的海魂的话,那就是屈辱,让耻辱鞭笞每一个海军官兵的灵魂,只犹如此才能够重建海军,重建北洋,最终一雪甲午之耻。
  随着海防号驶入了大东沟海域,泊停于二十三年前那片战场上,在舰艏处面色严肃的凌霄在满摆贡品的祭台前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方式,祭祀牺牲在这片海域的北洋水师将士们,随后凌霄拿出了主任书写的祭文。
  “北洋水师先烈:甲午战争,因日本侵略朝鲜肇始,我北洋水师被迫应战,虽然战力有逊于敌,但全军上下,将士用命,有死无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故能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牺牲奋斗,虽败犹荣,愿忠魂在天安息!”
  凌霄话音一落,海防号上大小炮同时鸣放,轰隆的炮声在二十三年前北洋官兵酣战的战场上再次响了起来,他们的后辈们用这种方式向那些长眠于海底的北洋水师先烈们表达着自己的敬意。在隆隆炮声之中,在舰艏持枪水兵组成的礼宾队注视下和学员们的军礼中,两名踏着正步穿着礼服的海校学员抬着一副花圈,在花圈上系挂有五色国旗,走到舰艏后花圈被扔进了大海。二十三年来,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在这片海域祭祀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士,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凌舰长,谢谢!我代老北洋的大人和兄弟们,谢谢主任!”在海祭结束之后,站在舰长身边,此时已经是老泪纵横的“海防号”训练舰轮机长钱置有此激动地说道,钱置庆幸自己当时接受了他们的聘请,从第一舰队跳槽到海防号,如果当初自己没答应下来,错过这样的机会,钱置一辈子都会活在悔恨之中。
  钱置是老北洋的一员,二十三年前钱置是镇远舰上的乐童,兄长钱轶是致远号上的三管轮,自己活了下来,但是兄弟和大人们早已随舰沉入海底,二十三年了,连做梦钱置都想到这片海域祭祀兄长和逝去的大人们,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老钱!请您节哀!”看着钱置满面泪水,凌霄开口劝慰道,这片海域承载了海军太多的痛苦,即便是凌霄这个从未经历过那场海战的人,此时处于这片海域之中,也是久久不能平静,更何况是像老钱这样曾经亲历过那场海战的老北洋。
  “甲午之耻未雪,北洋热血未尽,重建北洋,一雪国耻,我等使命!”在海防号再次起程之前,四百名海校学员站在舰舷边目视着大东沟这片海域,许下了庄严的誓言,重建北洋!重建海军!
  ……
  进入了1917年9月后,在欧洲进行的这场世界大战的战局展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西线德国人仍然是固守,英法联军尝试用坦克突破德军坚固的防线,结果在德国人布置的密集的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炮攻击下,曾经无坚不摧的坦克变成了一堆堆燃烧着的废铁,铁一般的事实提醒着英法两国,便用坦克绝不可能撕开德国人的防线。
  面对着坦克在出发时就会被德军击毁的局面,法国的福熙元帅再次提出了年前的策略,制造出足够多的重炮和炮弹,用数百万发炮弹彻底摧毁德军防线,像过去一样。战争的状态似乎是又回到了原点上,失去了坦克这种可以打破僵局的装甲武器之后,除了重炮之外,英法联军没有了其它任何选择。法国人动员刚刚参战的美国人一起生产155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以及炮弹,在法国人看来,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炮弹和重炮才能够打破战场的僵局。
  在东线俄军6月攻势被德军全面粉碎,在这次战役之中俄军西南集群丢掉了最后的家底,在德军一个月的追击中,俄军付出了近四十万的伤亡,近三十万俄军被俘虏,德军战线向俄罗斯境内推进最远处甚至达200公里,七十万野战部队的损失让俄罗斯这只陷入国内国外双重困局泥潭中的巨人,已经濒临举国崩溃的局面。如果不因为德军自身的后勤问题,没有人会怀疑德国会打到彼得格勒城下。
  在英法美三国中普遍漫延着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三国政要和观察家们都已经认定了一个事实,俄罗斯不久之后就会全面崩溃,即便是再多的贷款和援助,都无法挽回俄罗斯几近崩溃的局面。
  就在世人的目光被俄罗斯这个泥潭中的巨人,最后的战争潜力因为六月攻势全面丧失而惊呆的时候,一直静默的高加索战线突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新组建的德土联军只用了一个月就占领高加索地区,巴库也随之陷落,高加索集团军在德土联军的攻击下十二万俄军伤亡和十万俄军被俘,使得其成为了历史名词。
  据说当这个消息传到俄国国内的时候,在克里木半岛隐居的前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惊怒的吐血随后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之中被救回一条命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一睁开双眼,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立即无条件和德国人媾和”。
  俄军在两个战场上的惨败。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美国立即中断对俄分期援助,用美国国会负责人的话说“我们没有必要把金钱投入一个注定要失败的国家之中。”在各国看来俄罗斯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倾注大量金钱和物资已经无法挽回败局,与其如此不如提早做好准备。
  “新的革命即将爆发了!”看着工厂外的工人赤卫队,穿着一身满带着油污的工作服的冷峰自语道。两处战场的先惨败把俄罗斯逼到了几临崩溃的局面,现在彼得格勒就像是六个月前一样,已经成为了一把干柴,只差那最后一把火,而现在那位隐藏起来的乌米扬诺夫和社会民主工党则正在到处煽风点火,这把火被点燃只有早晚的问题。
  从七、八月间以来,就像那位前总理米留可夫说的那样,解决时局只有两条出路:不是科尔尼洛夫便是乌米扬诺夫,但科尔尼洛夫已经尝试过了,结果是悲惨的失败,无论如何克伦斯基政府再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在冷峰看来正是科尔尼洛夫将军进攻彼得格勒,给了乌米扬诺夫和社会民主工党机会,正是面对着他的压力,临时政府才在全面打压社会民主工党之后,选择和他们再次合作,几乎在顷刻之间,社会民主工党就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接着又相继在莫斯科、基辅、敖德萨以及其他城市的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乌米扬诺夫对他们的威胁要比科尔尼洛夫对他们的威胁可怕得多。
  科尔尼洛夫的暴动,使赤卫队成为合法组织,约有二万五千人报名加入赤卫队,领有步枪,一部分还有机关枪,按照乌米扬诺夫和社会民主工党的指示武装起来,渐渐使得工人对于赤卫队怀抱一种新观念,赤卫队已经不是维持工厂和工人区治安的警察了还是未来暴动的主力军。
  在回到位于工人区的住处之后,冷峰便开始仔细查阅从各处汇集来的情报,然后从中进行分析,尽管冷峰伪装成了一个普通工人,但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到各类有用的情报。
  “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在军队之中一天比一天得势,士兵要求和平,连抵抗到最后一刻的炮兵也可以接受失败主义宣传了。”
  “嗯!这是一个重要的征兆。”看着这份从革命军事委员会内传出的情报冷峰自语着。
  “临时政府没有一点威权。”
  还用说,最后一丁点权威随着高加索集团军的覆灭而玩完了。
  “前线各部队的代表们向彼得格勒苏维埃要求和平;否则军队要退回后方来。”
  “杀尽所有想再打十年仗的寄生虫。”
  “前线代表团对苏维埃说:把政权拿去罢,前线将拥护你们。”
  看着林林总总几十份情报,冷峰发现乌米扬诺夫等待的时机到了!所有一切征兆都说明一个事实——总解决的时候要到了。
  “必须要在他们动手之前,把大老板交待的事情办好!”对汇集来的情报进行了分析之后,冷峰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总解决的时候随时都会来临,必须要在那之前把老板安排的事情办好,然后撤离这个鬼地方。通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冷峰意识到今天彼得格勒的局势有些反常,没有游行、没有示威、更没有那些扛着红旗展示自己存在的工人赤卫队,工人赤卫队好像都回到了厂中了,这一切都太过于反常了,难道……突然之间,冷峰脑中想起了一个词,暴风雨前的宁静!
  “难怪今天觉得有什么对方不对!”意识到今天很有可能就是总解决的日子之后,惊得额头上冒出了汗水的冷峰,大惊失色连忙从阁楼夹板中取出了一部精巧的电台,一连接好电台的天线和电源,冷峰立即按照上级规定,发出了四组数字1010,这组数字很简单,六年前的这个日子随着长江中游武昌城中一声枪响,共和中国建立了。
  “咔!”当电报一发出之后,冷峰立即用大铁锤破坏了电台,尤其是其中的零件小部件,按照调查部的要求,在撤离的时候,冷峰必须要破坏调查部配发的电台,如果事出紧急的话,可以用电台下加装的炸药破坏,不过冷峰还是选择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破坏,用炸药必然会惊动别人,也不见得会比这种方式更有效。
  作好了一切善后工作后,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半,关上门后冷峰便和以往一样离开了自己的住处,按照冷峰设定的时间,在十二个小时之后,这处位于工人区的房屋就会发生火灾,六桶汽油被定时器引爆后产生烈火,即便是被扑灭了那里的一切也都会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出工人区,冷峰便上了出城的马车,在城外有一个为这次行动准备的行动组,几个月以来一直藏身于湖边森林之中的一处别墅内,现在必须要在最终解决之前,把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件任务结束掉。就在马车刚一出城,突然寂静的夜空中传出了一声炮响,听到炮响的冷峰知道最终解决的时刻到了。
第51章
启动一号作战计划
  1917年俄历8月5日公历9月17日晚上9时45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乌米扬诺夫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武装力量,向俄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格勒的冬宫发起总攻,到8日凌晨2时,冬宫全部被攻占,临时政府的部长们被逮捕并在良好护卫下被送往彼得·保罗要塞。
  9月17日晚六时二十五分,当调查部电报中心收到从彼得格勒情报站发来的电报,电报内容为“1010”,电报中心主任在接到这份电报后,立即根据指示拿起电话直接拨通石部长电话。从接到彼得格勒情报站发来的电报,到司马从专线电话中得到这个消息,前后所耗时间不到一分钟。在住处书房里的司马从电话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整整愣了半分钟,终于来了!历史上那个人和他的社会民主工党,终于发动了暴动。
  “十月?……不,是八月革命!乌米扬诺夫发动了八月革命!”司马激动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在书房中来回踱着步子口气激动的自语着,为了这一天司马整整期待了四个月,今天终于等到了,和历史上相比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可是对于西北而言,乌米扬诺夫发动的时候更为合适,西北军五十九个新编师已经在月前训练完毕,在恰克图、科布多、在白云东山已经集结了超过十五个师,他们已经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发起对俄国的全面进攻,现在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这几个月历史发生的变化完全超过了司马的想像,五月初俄罗斯入侵买卖城而爆发了西北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改变了一切历史,没有了参战问题,没有了是否解散国会的问题,而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也没有因此争持不下,更不存在历史上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所以也就不存在会后,一些省宣布独立,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而后张勋在共和六年7月1日复辟之事。
  而历史上的护法战争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仍然呆在上海,北方政府现在反而因为财源充实,而变得越发稳固起来,每个月数千万元的财政收入,给了北方政府足够的资本和地方讨价还价,而段祺瑞编练的十个师的模范军,也在如火如荼的训练着,好像练得还不错,装备、训练都接近了西北乙种师的水平。
  面对着越发稳固的口内时局,司马暗然自得,因为这些好的连锁反应大都是因自己而产生,同时也不觉得可惜自己失去了入主京城进而控制中央的机会,甚至于连最初自己为国内各省督军和政治人物准备的《反对国家分裂法案》都没派上用场。面对时局的稳固和各地资本得到空前发展,司马更多的感受是欣慰。
  入主不入主中央没有问题,只要国局稳定就行,像现在这样,大家把精力全部都放到建设国家、发展实业上就行,至于以后大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总能谈妥一切问题。既然国内不需要西北出面解决问题,那么西北所有的精力都将会投注在国外,投注在俄罗斯,西北将夺得这个百年来开疆拓土第一功,有这个做底子,以后不论谈什么,西北都可以稳操胜券。
  “我们赢了!婉儿!我们赢了!”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陈婉云端着茶走了进来,司马有些激动的将陈婉云紧紧抱在怀里说着,后世百年之痛,将从今天得以去除。司马突如其来的拥抱让陈婉云吓了一跳,尽管心情有些紧张,但是仍然静静的任由司马抱着自己,这一刻陈婉云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时间永远停止在这一刻,让他永远这么抱着自己。
  对于司马而言现在显然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激动了几十秒后司马才意识到必须立即启动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现在虽然已经赢了一半,但是显然还没到高兴的时候,于是司马便拿起电话:“松坡!通知部队……准备启动一号作战计划!”
  “婉儿!我要去开会了。那个……等这场仗打完,我就娶你!”看着面色微红的婉云司马正色说着,今天心情相当不错的司马决定不再逃避现实,等到这一仗打完,打到俄国人同意签定停战协议之后,就和婉云结婚,近半年来,是她一直陪着自己,自己应该给她一个名份了。
  “啊……我等着!”听到司马的话,陈婉云不禁瞪大了眼睛,瞬间只觉得自己整个人被前所未有的幸福所笼罩,泪水顺着娇嫩的脸颊滑落了下来,这时陈婉云看到司马已经转身走了出去。
  “主任!”站在车旁的南宫一看着主任走出住处后,看到穿在司马身上的军装,显然一愣神,已经半年了,自从上次建省会议的风波之后,主任便没再穿过军装,今天是怎么了。
  “南宫,准备打仗吧!”看到南宫用有些诧异的目光看着自己,司马微笑着说道,这场仗会打多长时间?司马不清楚,但是司马知道必须要打赢这场仗,这是中国最后一次机会了。
  位于车臣汗部北部的白云东山一直绵延至呼伦贝尔草原与黑龙江省搭界,半年来随着西北边防军全面进驻蒙古,白云东山山脚下在月前悄然进驻了刚刚完成编练的西北边防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一师是全面动员后新建部队,在西北边防军属乙种部队,无旅属单位下设三步团一炮兵营其及师直属部队。
  “哒、哒、哒”密集的枪声在白云东山山脚下的训练场上响起,自从第三十一师进驻白云东山在山北建立了野战营地起,枪声、炮声就不断从白云东山传出,草原的宁静完全被打破,周围的牧民每每听到从山里传来的枪炮声,都会变得面面相觑起来,对于这些祖祖辈辈在此处放牧的蒙古牧民而言,月前那上万大军的进驻,仅仅只是近两万人排成的长龙已经足够让他们惊讶,毕竟对于这些足不出百里的牧民而言,只有千把人的昆都林已经让他们惊觉人多了,更何况是上万大军,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汽车、大炮、大兵,这些蒙古牧民明白一个道理,万万不能招惹强大的中国官军。
  “嘟……嘟……”
  在枪炮声中生硬刺耳的哨声此起彼伏,半蹲在草地上傅作义皱眉看着营里进行的攻防演习,负责进攻的一连长不断用哨声指挥着部队推进,随着一长一短的哨声,位于右翼的一排立即快速迂回推进,连队主力用机枪和冲锋枪向敌人开火,吸引、压制敌人火力,然后一排从右翼迂回攻占敌阵地。
  “战术动作还是有些生硬!”在攻防练习结束之后傅作义摇摇头说道,尽管傅作义承认相比国内部队眼前这支进行了四个月高强度训练的部队可以用精锐来形容。但是和西北边防军老部队相比,这支刚完成训练的部队差距不是一星两点。
  “营长,咱们三十一师98%都是新兵,甚至包括大多数班长,四个月能练成这样就不错了!边防军老兵至少都训练了半年以上,咱们是没那时间了,还是实战中成长吧!”见营长有些不太满意阎良运便开口说道,对于眼前这位营长,阎良运知道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主,从保定军校来到西北,见过西北的老部队后,心里就只有一想法,把自己的部队练成像老边防军那样的部队,可是现实就是现实,练兵需要时间。
  阎良运通过和在西北军校上学时的同学间的联系,知道现在就是教导师、第一还有第三师这些西北军老底子,官兵素质都相对有所下降,这是大扩军的必然结果,部队规模在四个月中扩大十几倍,从老部队里抽架子搭成新部队,部队规模是扩大了,但是战斗力却有所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傅营长,师部命令立即到师部开会!”就在傅作义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辆边三轮摩托车驶了过来,车刚一停稳传令兵就跳下了摩托传达了命令,随后立即离开了。
  “去师部开会……难道……”接到命令后傅作义和阎良运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有些期待的意思,在白云东山等待了一个月之后,今天真要行动了吗?
  “……中东铁路管理局护路军,最高峰时拥有四个旅,在我军进攻恰克图之后护路军二、三旅先后被调至上乌金斯克,目前中东铁路管理局护路军仅存第一、四两旅以及少量独立护路军骑兵连,兵力为步兵32连,骑兵41连,防地为中东铁路沿线;护路军第一旅驻哈尔滨,有步兵、骑兵各两个团,防地为东铁从绥芬河市至满洲里火车站和哈尔滨一带;第四旅驻长春,步、骑兵各两个团,防地为从与南满铁路搭界之宽城子至哈尔滨一带铁路线,主要用于防御日本人。第一旅军营位于哈尔滨田家锅子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部内,营内驻有第一旅主力第一团,第二团则分别驻于绥芬河、博克多、满洲里等沿线重要车站。其中哈尔滨俄守军仅有护路军第一团以及白毛将军府内四骑兵连,总兵力约为2300人,装备有十六门野战炮,其中十门为旧式架退火炮,马克沁重机枪八架。”
  在作战指挥部内,顾建泉指着作战地图介绍着中东铁路一带俄驻军兵力以及兵力分布,夺占中东铁路,早在四个月前战争刚一爆发,自己就建议夺取中东铁路,切断俄军后勤,同时控制黑龙江,现在时机终于成熟了。从共和三年开始拟定计划,到共和六年开始付之于行动,此时顾建泉可以用心潮澎湃来形容,四个月前主任向自己许诺的时间是两个半月,现在等了四个月终于可以实现这份对俄作战计划了,而作为这份作战计划的制定者,顾建泉心情怎么可能不激动。
  “司马,我已命令距离满洲里不到150公里的驻白云东山一带的三十一师作好开拔准备,只要最终命令一到,三十一师全师即可在六十个小时内进驻满洲里!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可在一百一十小时内到达满洲里,控制满洲里车站之后,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即以铁路机动,向哈尔滨进军。”在顾建泉汇报完后蔡锷补充说明,这三个新建步兵师从一个月前进驻车臣汗领地与呼伦贝尔交界地区,目的就是为从那里进入黑龙江,占领满洲里后沿铁路机动进军,进而控制中东铁路以及黑龙江省。
  “鸣泽,战役计划是你拟定的,你告诉我,从占领满洲里到三十一师进抵哈尔滨需要多长时间。”听到行军时间之后司马皱皱眉朝顾建泉望了过去,六十个小时到达到满洲里,等到三十一师到达哈尔滨之后,恐怕黄瓜菜都凉了,这一次是越快越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