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730

  “砰!”没有得到自己的答案后冯学铭并没有问第二遍,只是直接开枪打死这个俄国士兵。
  “你呢?知道谁是赫尔巴斯先生吗?”前后问了几个人后,只用了几发子弹,冯学铭得到了自己想要和答案,按照过去训练时教官的说法,这种死亡审讯最为便捷,如果时间紧又不想浪费时间的话,这种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但是有时候也许会发生意外,比如说你想要的答案,也许只有一个已经被杀死的人才知道,所以如无必要的话,并不需要用他。
  “赫尔巴斯先生,可以告诉我密码本在什么地方吗?”看着眼前这个年龄差不多只有二十来岁俄国青年,冯学铭依然保持着那种习惯的微笑,不过此时在这赫尔巴斯眼中,这种微笑无疑就等于魔鬼一般的微笑,之前正是这个恶魔,在短短几秒钟内,毫不迟疑杀死了五名已经投降俄国士兵。
  “当然,赫尔巴斯先生。请你明白一点,如果你现在不说的话,在接下来几个小时之中,我会有无数种办法让你说出来,只不过到时也许会给你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你可以选择主动合作,也可能选择被动招供,不知道您选择什么?”
  看着眼前这个面色煞白的年轻人,冯学铭相信这个被吓坏的年轻人也许连十分钟都撑不下去就会招出来,死亡审讯最大的效果就是会给活着的人脑中留下一个死亡的阴影,他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说的话,到时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死亡!
  ……
  当接到电话后带着黑龙江陆军第三旅六千多名官兵走了两个钟头,终于在天空发白的时候赶到了哈尔滨的英顺,刚一到城外就看到在路中设置障碍的几名穿着花花绿绿军装的西北军军人,在派人和他们接触之后,英顺才有些胆战心惊的带着部队进了城,一进城之后立即按照西北军派来联络官的要求,把部队派到哈尔滨各个路口警戒。而此时被昨夜枪炮声吓得有些惊恐不安的市民都从门缝或者窗后看着出现在街头那些穿着花花绿绿军装的军人,还有后来出现穿着黄军装的黑龙江陆军官兵,当人们看到官兵贴出安民告示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在当兵的离开之后,便匆忙出去,到街头看这些安民告示。
  如果说哈尔滨凌晨时的枪炮声震惊了什么人,恐怕要数驻哈的美、英、意、日等十多个国家的领事们,凌晨时从田家烧锅传来的枪炮声让各国领事们整整一夜未得安睡,当大清早中国军队开始出现在领事馆外之后,各国领事们立即派员打探消息,得到的消息让他们感觉最多的是震惊!
  西北军凌晨时成功占领了哈尔滨,哈尔滨俄护路军驻军几乎被全歼,霍尔瓦特等中东铁路管理局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被其俘虏,各国领事除了感觉到震惊之外,立即纷纷回馆用无线电联系本国驻华公使。各国领事馆内均有小型无线收发报机。
  半个多小时之后,得到各国指示的英、美、法、日五国领事纷纷离开使馆到中东铁路管理局与西北军交涉其占领哈尔滨之事,在他们离开使馆的时候,他们看到近百名穿着黄色军装的黑龙江陆军在穿着黑色警服华警配合下,包围了俄罗斯领事馆,同样看到那些电力工人,切断俄罗斯领事馆的电力供应,而周围满是欢呼雀跃的中国民众,显然这些中国民众已经知道了哈尔滨这座被俄罗斯人占领的中国城市,今天被中国军队收回了。
  “……我们要求你们立即撤出哈尔滨,否则为维护满北安全,我国将会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内接待室,日本驻哈尔滨领事松蒲原田看着眼前这名西北军少校军官立即厉声说道,按照日置益公使的要求,日本必须要让西北明白一点,日本绝对不会坐视中国人占领哈尔滨,尽管北满是俄罗斯人的势力范围,但是在这里日本有特殊利益,更重要一点是日本还曾希望利用俄国的乱局,企图染指北满,而现在西北竟然抢先一步占领了哈尔滨,对此日本绝对不能接受。
  “松蒲领事,你应该明白一点!哈尔滨是中国领土,我们有权在我们的领土上采取任何行动以保障我国权益!如果说你们要采取行动的话!那么请!西北从来就不惧怕任何战争威胁!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你们日本!”
  对于眼前这个日本的松蒲领事的威胁,郑文浩立即厉声回应道,西北军军人普遍都存在仇日情绪,原因很简单,日本从来就是西北第一假想敌,所以宣扬仇日情绪就再正常不过,而且二十三年前日本人在旅顺和东北、十七年前在京城、三年前在山东做下的那些事情给了西北足够的宣传材料,去宣传鼓动军内的仇日情绪。
  “郑少校,对于贵方此次军事行动,我们正在等待公使馆与贵国政府的交涉,现在我们唯一的要求是,我们要求立即和霍尔瓦特将军以及其它中东铁路高层管理人员会面。”
  见日本人的强硬表态结果碰到一个硬钉子,对此已经意料之中的英国驻哈尔滨的克温里领事温婉开口提出了要求,这是在来的路上和美、法两国领事进行短暂协商后达成的协议,一定要见到霍尔瓦特或者其他中东铁路高层管理人员,在他们把中东铁路交还给中国人之前。
  “根据国际公约,我方有权拒绝各国外交人员要求探访战俘的要求,当然如果西北边防公署批准各国外交人员探访的话,我会服从命令,但是在没有命令之前,任何人无权与我方战俘会面!”
  尽管只是一名军人,但是郑文浩仍然熟练的拿着所谓的国际公约做幌子,反正就是拖字诀,你想见人绝对不可能。对于这些个领事们脑子里想的什么,郑文浩已经从边防军司令部那里或多或少得到一些信息。中东铁路,他们想借此染指中东铁路,不过对此边防军司令部那边早有了对策,坚决、果断的拒绝他们任何企图染指中东铁路的意图。
  “中校先生,我已经命令驻长春及宽城子护路军第四旅向西北军投降,第四旅旅长卡佳上校已经接受了命令,你们赢了。”霍尔瓦特对穿着一身整洁军装的王伦说道。
  霍尔瓦特并没有选择无谓的抵抗,哈尔滨护路军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唯一希望就是护路军第四旅,在霍尔瓦特看来,第四旅即便是从长春赶来,也很难夺下这座城市,更重要的是霍尔瓦特相信一点,西北军绝对不可能只派出一支部队,也许他们的军队已经进军到了长春,在让第四旅遭受毁灭性打击和投降之间,霍尔瓦特选择了让他们向西北军投降。
  至于远东阿穆尔军区,这个四个月中上乌金斯克就像是一个磁铁一样,把远东大多数机动兵力都吸引到了那里,远东军队现在甚至于连自保都成问题,霍尔瓦特知道自己那位老朋友在获知哈尔滨被西北军占领之后会选择什么?按照他一贯的追求稳妥的战术,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军队收缩回海参崴,以防止中国军队可能对海参崴的进攻,自己那位老朋友一定会这么做。
  在内外没有希望的时候,霍尔瓦特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就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其实所有一切战争都有输赢,今天中国人打赢了,那么自己把中东铁路移交给他们是无可指责的,明天如果俄罗斯军队击败了他们,他们同样会把中东铁路再次交还给俄罗斯,当然到时还会有更多的东西,仅仅只是中东铁路显然不能补偿俄罗斯的损失。
  “霍尔瓦特将军,相信我,您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王伦面带喜色地说道,护路军第四旅接受了投降命令,意味着现在的防御只需要放在绥芬河方向远东俄军可能的攻击,王伦现在明白为什么李秋实会说,只要霍尔瓦特投降了,那么整个中东铁路都会投降,在他出任中东铁路管理局的十多年时间里,中东铁路早都成了霍尔瓦特的私人帝国,从那位卡佳上校没有任何迟疑就接受投降的命令来看果然如此。
  “但愿吧!”霍尔瓦特如此说道,之所以会如此配合,实际上霍尔瓦特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打算。
  走进霍尔瓦特这座哈尔滨白宫之后,刘逸闻看着这座白宫内被炸飞的花园中的枝叶,墙上密布的弹坑,还有被炸飞的厚墙,刘逸闻耳中隐隐好像又听到了昨夜的枪响,看着院内几名穿得花花绿绿警戒的西北军士兵,刘逸闻拿起手中西北产三十五毫米小型相机拍下几张照片。
  “保持荣誉”在即将进入这座白宫之前,刘逸闻抬头看了一眼将军府正门台阶上水磨石镶嵌的黄铜字“A0VE”,看着上面的几个弹孔,刘逸闻拍了一张照片后,才走进这座普通中国人绝不可能进入的建筑之中。
  共和七年上午七时二十五分,在霍尔瓦特官邸内会议厅内,十数名哈尔滨中外记者有些激动的看着眼前这一幕,看到端座在那里的西北军中校王伦,还有那个曾经的哈尔滨太上皇霍尔瓦特,昨夜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震惊了整个哈尔滨,直到他们接到通知来这里记录俄国人签署投降协议书。
  会议厅内十数名中国记者们看着坐在那的霍尔瓦特将军,纷纷按动了相机的快门,此时这些记者中的华人,完全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之中,从今天起哈尔滨所有一切都回归中国了,而记者中的那些外国人,却表情复杂看着面色有些沉重的霍尔瓦特将军。随着霍尔瓦特在投降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把投降协议递给王伦之后,中东铁路及其全部附属地,从即日起回归中国!
  ……
  “舅舅!现在西北既然已经占领哈尔滨,俘虏了霍尔瓦特,霍尔瓦特那老毛子已经命令第四旅投降,我们接受他的投降、解除他们的武装和西北军又有什么区别,第四旅可是有7000多军队,八门野战炮,上万支步枪,有了第四旅的装备,咱们还能再建一个师!到时奉天的张胡子想和咱们过不去也得掂量一些!”在长春督军府内,吉林督署参谋长、吉林陆军第一师长高士傧看着舅舅开口说道。
  从日本人那里得到霍尔瓦特那个老毛子已经命令驻长春和宽城子护路军第四旅投降的信息,高士傧就对俄国人第四旅动起了脑子,整整一个师的装备,任谁能不红眼。
  “芜儒,你知不知道奉天的张作霖为什么现在收敛这么多,还不因为他惹到了西北。”看着眼前的外甥孟恩远开口说道,如果说对俄军第四旅的武器不眼红,那绝对是骗人的,吉林陆军第一师有三分之一部队还都装备着老毛瑟单打响,那上万支俄国快枪,怎么可能不让孟恩远眼红,但是眼红归眼红,孟恩远还没有蠢到像张作霖那般招惹上西北。
  作为吉林督军的孟恩远,自共和三年,升任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军务后,又在共和五年7月,改任吉林督军,可以说,孟恩远是个老吉林,在吉林经营有年可谓是根深蒂固,但是同样是如临深渊,正因为如此孟恩远在大多数时候,会选择谨慎小心。
  “舅舅,大凌河之事,不是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吗?再说西北已经得到了北镇,这事和张作霖有什么关系?”听到舅舅话后,高士傧立即想起早先闹得关外大震的大凌河一案,最后虽然没有结论,但是结果就是驻北镇负责辽西防务的冯德麟二十八师被中央和西北一起解除了武装,然后辽西防务被西北军接管。
  “没关系?没关系他的那个杨参议是怎么惨死街头的,没有张作霖的授意,那个姓杨的怎么可能那么大胆,敢炮击西北运输船,西北之所以没动张作霖,是因为关东那块的小鼻子,要不然西北恐怕早都对张作霖下手了,咱们对护路军第四旅下手是行,可是谁知道到时西北会是什么态度,万一因为这事惹上西北,反而得不偿失,回头让部队进山伐些木头卖给西北也能换些武器,咱们等吧!要不了几个钟头,西北军指不定就从哈尔滨过来了,到时记住,一定全力配合他们,明白吗?”
  孟恩远向自己外甥解释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于这一点孟恩远看得非常清楚,孟恩远并不愿意因为这点小事,而得罪目前国内实力最为雄厚的西北军,到时指不定自己连吉林这点家底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山下参赞求见!”就在这时孟恩远的副官突然汇报道,孟恩远不禁和王士傧对视一眼,对于日本领事馆的山下这个时候造访很是好奇。
第55章
空运
  在特战团从位于大兴安岭的训练营中乘飞艇离开之后,西北边防军指挥中心就一直在关注着他们,作战指挥中心内的参谋军官们彻夜未眠,不仅仅是因为特战团奔袭千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三个步兵师正在奋力向满洲里进军,在指挥中心内参谋们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前方的消息。
  从特战团出击后,司马就一直呆在休息室中,夺取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是整个一号作战计划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未来一号作战计划是否能够得以实施,而一号作战计划又是整个对俄作战计划的核心,正因为如此,司马现在甚至于都有些后悔,自己使用特战团,会不会有些过于自大了。
  一号作战计划,从名字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重要性,一号作战计划最初版本是过去干涉俄罗斯革命计划的进一步完善版本,用了四个月时间在计划上进行完善,只不过从最初的干涉俄国革命的计划,变成了现在对俄作战计划,在西北边防军内属于绝秘,即便是制定计划的参谋军官们,也无法得窥全貌。
  “已经开打了!希望一切顺利吧!”端着咖啡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上的哈尔滨,司马知道这时候即便是后悔恐怕也晚了,只盼着特战团能够顺顺利利拿下哈尔滨!
  “打赢了这一仗,自己就没白来这个时代!”喝了口杯中的浓咖啡,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司马双瞳之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看到地图上那片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的土地,司马知道只要拿下这片土地,自己就算没白来这个时代,即便到时就是死也心满意足了。
  “早晚得到那里去看看!等它变成中国的国土之后!”看着地图上那片土的司马目光坚定的自语道,对于这一仗司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打多长时间,牺牲多少官兵、耗费多少金钱,都会把这一仗打下去,一直打到俄国人签署停战协议为止,否则哪怕就是八年十年,也要打下去,这一场仗打得是中国未来的国运,打赢了,中国就会拥有未来的一切,输了……不可能会输的!
  当蔡锷推开休息室门看到端着咖啡杯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司马,蔡锷看到司马眼中流露出狂热的眼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蔡锷也可以感受到同样的狂热,中国人迷恋土地,痴迷于土地,对土地有一种狂热的喜爱,而收复失地,更是每一个军人的梦想。
  “松坡,知道吗?远东看起来是一片蛮荒之地,可是实际上,他却是黄金之地,远东地区的鱼、木材、油气等资源蕴藏丰富,而且金属矿产储量在整个俄国也处领先位置,远东铝矿储量占俄罗斯的86%,萤石占80%,钨占34%,远东地区所产矿物70余种,主要为黄金、白银、铅、锌、铝、钨、萤石与铁等,其中最重要的黄金储量占全俄的49%,远东地区目前黄金储量预测为7000~10000吨,白银占全俄21%。探明总储量为4.8万吨,预测总储量为6.5~7万吨。”
  端着咖啡杯整整一夜没睡的司马,知道站在身边的是蔡锷,只有他进来不需要通报,于是司马便开口说道。关于远东的这些资料司马几乎可以背出来,在后世时远东是俄罗斯最为重要的黄金产地,高峰时期远东黄金年产量超过100吨,白银超过500吨!这仅仅只是贵金属而已,其它各种有色金属的产量更是高达数万吨,甚至于十数万吨。
  “松坡,知道在我眼中中国什么地方最美、最富饶吗?就是这里!就是被俄国人占领地远东!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说过:要描写象阿穆尔河两岸那样美丽的景色,我是毫无办法的,我在这样的景色面前只能表示屈服。松坡,你想象一下阿穆尔河岸边的苏拉姆山口!看,这就是阿穆尔河,山岩、峭壁、森林,成千上万的白鹭、野鸭遮天蔽日,真叫人荡气回肠。至于说到她的富饶,除了说上帝集万千宠爱于其一身,则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外东北只占1840年中国疆域的8%,但其拥有的自然资源却可能占去全国30%,1900年八国联军不过勒索中国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而只占沙俄掠夺中国领土20%的所谓阿穆尔州仅仅地下矿物资源就价值1000亿英镑!折合近五千亿两白银!”
  司马闭着眼睛憧憬着那片美丽的土地,对于那片土地的富饶和美丽,司马在过去只是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看到过,但是仅只是如此,司马就被那片土地的美丽和富饶所折服,如果收复了那片失地,中国未来至少一百年的矿产需求可以得到保障,而且那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供缓解国内土地和人口压力。
  “答应我,松坡!把他拿回来!”转身看着若有所思的蔡锷司马目光中带着狂热开口说道,一号作战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回贝加尔湖以东所谓远东地区,为了那里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值得!
  “司马!不久之后,您将会在那里检阅西北边防军!”蔡锷看着司马肯定地说道,开疆拓土是每一名军人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报告!总指挥,霍尔瓦特……向我们投降了!”就在这时休息室的木门被推开了,一名年轻参谋军官兴奋的拿着电报说道。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了俄国人投降的消息。
  “霍尔瓦特同意签署投降协议,已经命令长春护路军第四旅向我军投降。”霍尔瓦特竟然如此爽快向特战团投降,对此完全在蔡锷的意料之外,了解了电报上的内容,蔡锷同样有些惊讶地看着司马。
  “立即派人去长春接受俄军投降,还有接管长春附属地,要抢在日本人前面!飞艇……不!用飞机!用飞机空运部队!要快!”没有料到俄罗斯人竟然如此干脆利落的投降,司马立即说道。
  用飞艇不一定能来得及,那么就用飞机,司马记得情报中长春俄国中东路附属地内,俄军第四旅有一片面积不菲可供飞机起降的训练场。如果要抢时间的话,恐怕只有飞机能来得及!日本人对北满和中东铁路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会就此错过!
  长春,但愿长春的老毛子能支持下去吧!用飞机空运部队在西北并不新奇,每一批次飞抵库伦、恰克图前进机场的H-1轰炸机上,除了搭载着本机组的成员外,连同八名机械师,都是挤在H-1轰炸机机舱之中一起抵达前进机场,H-1轰炸机可以运机组的机械师,那么就可以用来运兵。
  甲午战争后,帝俄攫取了中东铁路的筑路权,1898年动工修建哈尔滨至宽城子段铁路,1889年至1901年在长春二道沟一带修建宽城子火车站,强占了552公顷土地,成为沙俄长春铁路的附属地,附属地内建有广场、停车场、货物处、水塔、兵营、商店、学校、俱乐部和俄国人住宅等,中东铁路附属地是沙俄的势力范围,享有行政、司法等特权。
  帝俄在东北修筑了中东铁路后,全力以赴实现扩张野心,加剧了日俄两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1904年2月,日俄两列强在中国领土上爆发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最终以俄国失败而告结束。1905年9月双方在美国海军基地签订了割让东北的《朴次茅斯条约》,该条约正约1条,附约2条,条约规定:俄国交“长春至旅顺口间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及其一切之权利财产”,以及“附属之一切煤矿”让与日本,12月23日日本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概行允诺日本的上述特权”,翌年5月日本将中东铁路南部支线,长春至大连段改称南满铁路。
  1907年6月,日俄双方就宽城子车站归属问题于彼得堡达成分赃协议,俄国以56万卢布保留该站所有权,日本利用此款,在距宽城子车站2公里外,修筑临时长春站,自此,宽城子车站成为俄国中东铁路宽轨铁道终点站,长春成为两帝国主义对峙分界处。
  日俄战争后,帝俄被迫将长春以南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长春成了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点,1907年日本在长春头道沟与二道沟之间修建火车站,切断了长春旧城区与宽城子车站之间的联系,使沙俄势力孤悬于西北一隅。日本一再扩大附属地,先是借口解决用水问题征购土地,继而又以绿化为名盗买西公园最终使得附属地面积扩大到508公顷,接近了俄国中东铁路附属面积,南满铁路附属地同中东铁路附属地一样,都是“国中之国”。
  日本在附属地驻扎宪兵队、铁道守备队,设有警察署和满铁事务所,日本商人在附属地内开设商店、旅馆、酒馆、妓院和赌场,凭借特权走私贩毒、窝藏盗匪、贩卖弹药,南满铁路附属地是日本在北满势力范围扩张的先头堡和前哨站。
  在俄国中东铁路附属地主干道尼古拉大道,数百名俄军士兵手持着一米三长莫辛步枪,与数百名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宪兵、铁道守备队对峙着,俄国护路军士兵大声叫嚷着,莫辛纳干步枪枪头的铁青色四棱刺刀在阳光中泛着异样的光辉。
  “尼古耶卡上尉,我们是奉命进驻附属地为贵方提供保护,以免中国人占领这里……”在对峙最前方留着大胡子的尼古耶卡上尉按着腰带间皮带上的手枪,低头看着眼前这个个头还没有一米五的松本少佐,听到他满口胡言,没等这个松本少佐把话说完,尼古耶卡上尉便大声喝令,后面的俄军士兵也是怒目而视,十多年来长春一直都是日俄两国的角力场,而像这个趾高气扬的日本人和俄国官兵之间,也因为种种磨擦使得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这个时候日本人想要接管附属地,俄罗斯士兵怎么可能会退让。
  就在尼古耶卡上尉带着士兵和松本少佐对峙的时候,在中东铁路长奉附属地内兵营之中,卡佳捷里年科上校静静看着眼前的大岛由里领事,还有正在夸夸其谈原田福冈经理。
  “……为了保证俄罗斯的利益不受损害。卡佳上校,将附属地暂时置于日本南满公司监管下,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贵国的利益,同时我方承诺绝对不会解除你们的武装!同时贵方的一切开支,将由南满公司一已承担!”
  原田福冈向卡佳开口劝说道,染指中东铁路是十年来满铁公司的梦想和希望,但是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而《朴次茅斯条约》限制了日本向北满发展的可能,这一次中国军队突袭哈尔滨给了满铁一个机会,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尤其是在确认霍尔瓦特签署了投降协议之后,社长就要求务必劝说俄国人将中东铁路和附属地交给满铁公司托管。
  “大岛先生、原田先生,我已经接到了霍尔瓦特将军的命令,根据将军的命令,我将在这里等待向中国西北边防军投降,将中东铁路长春段附属地完整的移交给中国人!”听到眼前两位日本人信誓旦旦的许诺,卡佳捷里年科断然回绝了。卡佳相信如果说自己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把附属地交给他们,即便是以后俄罗斯在战场上打败了中国人,到时日本人绝不会把这条铁路和附属地交还给俄国,在中国手中,只要击败了中国,到时一切他们都会再归还给俄国,而日本人……。
  “卡佳上校,为了保证南满铁路的安全,如果贵方一再拒绝我们的要求,我方将可能采取单方面行动以确保日本的利益。”在交涉了半个多小时后仍然不见任何进展大岛由里半威胁道,日本必须要从俄罗斯这个虚弱的国家身上取得一些好处,不能所有好处都让中国人吞了。
  “大岛先生,驻防长春铁路附属地内的六千名俄罗斯军人,将会不惜一切悍卫附属地的安全,我们有信心击退任何企图进攻附属地敌国武装。”
  在霍尔瓦特将军下达的投降命令中特意提到了,如果日本人表现出对长春附属地的野心,必须要坚决、果断的回应日本人,以确保在中国人接受长奉附属地前,附属地的安全,正因为如此卡佳才会如此果断的回答。
  卡佳捷里年科当然知道为什么局长会命令向中国人投降,而要坚决回应日本人,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个强国,为了俄罗斯的利益,中东铁路只能交给中国人。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他们来到这里之前,中国人派来的受降联络官就已经到了,自己现在的职责就是等待中国派来接管附属地的军队。
  “但愿国内会理解我的苦衷。”在得到日本企图接受长春附属地的消息后,再一次向护路军第四旅发出命令,要求其坚决悍卫并保护长春附属地安全,霍尔瓦特看着满面赞赏表情的王伦,在心中如此想道。
  之所以选择让第四旅保护铁路附属地,以将其完整移交给中国人,除了抱着在未来俄国击败中国人后,可以收还中东铁路和附属地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知道日本对北满和中东铁路的野心,十年来自从日本在长春建立南满铁路附属地之后,长春就是俄日两国对抗的前沿。
  将长春交给中国人,实际上霍尔瓦特想借此引起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冲突,长春在俄国手中,日本尚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野心,那么在身为弱国的中国人手中呢?尤其是在对日本表现出浓重敌意的西北手中,霍尔瓦特很期待看到长春变成中日两国对抗前沿,甚至于战场,日本不是陷入战争泥潭的俄罗斯,到时一旦中日因为铁路纠葛发生战争,俄罗斯的压力自然可以骤减。
  把长春铁路附属地交给日本人,只会激化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不满,但也仅仅只是增加两国间的敌意和不满,但如果长春铁路附属地在中国人手中,就不一样了,日本人会愿意就那么看着,中国人控制长春铁路附属地吗?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北满是日本的既定方针,过去俄罗斯的存在可以威慑日本人,尽管这几年威慑力越来越低,但是如果失去了这个最起码的威慑之后,面对控制着中东铁路的中国人,日本人还能按住他们对北满一直以来的野心吗?作了十多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当然明白那些日本人到时会怎么做,正因为如此,霍尔瓦特才会如此配合中国人,一切为了俄罗斯的利益。
  现在俄罗斯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俄罗斯,霍尔瓦特希望自己这么做可以保全俄罗斯未来的利益,现在虚弱的俄罗斯在远东根本没有力量阻止中国人,唯一能阻中国人的只有俄罗斯的敌人——日本人!只有日本人才能阻止中国人,而长春铁路附属地将会成为激化两者矛盾的一个导火索。
  “王中校,你们派去接管长春铁路附属地的军队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尽管护路军不可能向日本妥协,但是如果日方采取军事行动的话,卡佳上校到时恐怕真的只能把那里让给日本人,希望您能够谅解,俄罗斯不会在这个时候挑起一场和日本人之间的战争。”已经计划好一切的霍尔瓦特看着眼前的王伦开口问道,如果中国人不能在日本人下定决心之前接受中东铁路长春附属地,那么所有计划都将化为泡影,正因为如此,实际上现在霍尔瓦特比王伦还要焦急。
  “霍尔瓦特将军,快了!快了!他们就快到了!”听到霍尔瓦特关切的话,王伦可以隐约推测出为什么霍尔瓦特会如此热心,既然如此,王伦相信霍尔瓦特不会失望,西北军派出接受长春附属地的特别支队,一定会抢在日本人下定决心之前,到达那里接受俄护路军投降,同时接管长春附属地。
  “可以告诉我他们会怎么去吗?和你们一样?从天空中吗?”霍尔瓦特开口问道,之前的交谈让霍尔瓦特知道为什么西北军能够悄然无息进入哈尔滨,因为他们是从空中来的,把军队从空中运送到六百多公里外,这完全超出霍尔瓦特的想象,即便是作为俘虏,霍尔瓦特仍然抱着百分之百的好奇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