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30

  “史道姆,看来你的表情,想必你一定知道了。”看着史道姆的微笑,司马这才想起来自己眼前的这个德国人可是一个资深的烟民,恐怕在做的这些都还没见过卷烟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抽卷烟了。
第48章
卷烟(下)
  “司,这几根烟因为他的等级不同,所以他的圆周也就不同,这是各个烟草公司给香烟分级的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烟的级别越高,他的圆周也就随之越大,当然这样的话,它的成本自然也会增加。”对于这种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如果连这些东西都不了解,那史道姆怎么能称得上是个资深烟民。更何况史道姆过去还曾在英美烟草公司工作过。
  “呵呵!季元没错,就是粗细有点区别,但是并不明显。卷烟的圆周是各个公司用来给香烟分级的,这一点史道姆倒是没说错,但是大家也看出来,这支圆周为28毫米的香烟,和这支31毫米高档香烟的圆周,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差别。”司马拿着两支香烟举起来对大家说道,的确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没人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差别。
  “现在无论是英美烟草公司,还是其它外国的、本国的烟草公司,他们生产的卷烟长度都是70毫米到72毫米之间。圆周规格比较混乱,这些公司的各个卷烟厂所产的烟支圆周有25毫米、26毫米、26.5毫米、27毫米、27.5毫米、28毫米、29.5毫米、31毫米等不同规格,我们要想显出和他们的不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方面动点脑子。”
  早在最初一开始决定建立卷烟厂的时候,司马就已经想好用这种办法来占有市场,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但是同时却非常有效。当然成本会增加那么一些。司马相信无论是西元一九一五年的国人,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吃这一套。
  “高档香烟通过加大圆周来多添加烟草,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和最普遍级别的25毫米的香烟能一眼看出差别,和28毫米的相比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到。试问有谁在买烟的时候会去细细比较两支香烟的粗细?”曾经也是一个烟民的司马,当然知道没有人可能会去比较两根香烟的粗细,也很少有人在意这些,相比之下烟民注重的是口味和品质,不是太明显的差别,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
  “其实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中国人嘛!实惠点的东西总要好卖一些不是,既然加粗香烟并不是那么明显。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加长香烟?”把香烟加长,是司马想到的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办法,加粗给人的感觉并不怎么明显,但是如果把香烟加长,哪怕就是香烟做细点给别人的感觉也是非常实惠的错觉。
  “我们把普通的香烟加长到84毫米,这样我们的烟摆在摊子明显比别人的烟长出的一截出来。到时这明显长出来的一截烟,对吸烟者的吸引力是不是言而喻的。”
  国人在很多时候选择商品,都会选择一些比较实惠的商品,至少看起来比较实惠,尤其是在国人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国人选择商品首先是考虑到其是否实惠。就像是现今国人在购买棉布时,会优先考虑摸起来手感较厚的布,在选择香烟这种消耗品是也是同样。
  “我们把卷烟加长,那样用料就增加了,本钱可不就也增加了。”所有的商家都知道可以通过加长香烟来吸引顾客,但是只是简单的加长香烟,所带来的问题是成本的增加,显然这不是商人所乐意看到的。高传良出于商人的本能问道。
  “呵呵!这不是问题,我们的卷烟机是现在美国尚在试验的最先进的卷烟机,气吹式进丝,一支72毫米的卷烟用烟丝不过0.8克,而现在国内各厂一根烟用丝量普遍在1.2克左右,哪怕就是我们加长以后用丝量也不会比他们高,实际上我们的用丝成本,还是低于国内其它烟厂的,这点没有任何问题。”
  最近高传良等人虽然没有挖到技术人员,但是却收集了现在国内市场上卷烟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司马刚才作出这样决定的根据。
  “未来我们的卷烟厂将实行卷烟产品分级,分成甲、乙、丙、丁4个等级,在这四个等级里,我们只做四个牌子,把这四个牌子做成国内卷烟中的名牌产品。”作为后来人司马当然知道名牌意味着什么,如果把一个牌子做好,远比为了标新立异不停推出新牌子要强得多,就像司马一样,从开始吸烟到戒烟,自己只买一个牌子的香烟,万宝路、555都一样是几十年的卷烟品牌,不是一样在全世界畅销。
  而现在国内的烟草公司大多数烟厂缺乏长远打算,随意标新立异,经常使用新牌号,一俟打开销路便又偷工减料,以致信誉败坏,产品滞销,最后又立新牌号,长此以往,谈什么立下品牌之说。
  “我们的甲类烟要和别人的烟完全不一样,你们看一下这几支烟。”司马拿出一根过滤嘴的香烟,这支香烟是司马特意准备的,已经抽出了抽出醋酸纤维制成的过滤嘴。换成了半绉丝纸制成的过滤嘴。
  “这……这儿怎么多了一个纸嘴?”史道姆拿了一支看了一下说道,卷烟的一端多了一节黄褐色的纸嘴,里面显然不是烟丝,好像是丝纸之类的纸棒。
  “少爷……这东西有点儿像是烟嘴儿。”常吸的旱烟的高传良细了了一下觉得,这多出来的这节纸嘴儿,倒是和自己旱烟袋上的玉烟嘴有那么点相似。
  “就是烟嘴儿,只不过他比普通的烟嘴儿多了一道功能。通过滤掉烟里面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当然更重要的是,吸这种装有过滤嘴的烟,省得人们再吸两口烟时吐嘴里不小心弄进去的烟丝。”对吸没有装过滤嘴的香烟时,不小心弄到嘴里烟丝,司马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每吸两口烟就要吐两口,着实让人不舒服。
  “吸这些高档的甲类烟的人,大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能吸起六十块铜元一包的香烟,根本就不在呼再多花几块铜元,来买这种装过滤嘴的香烟。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相信对嘴里时不时吃进烟丝也会感觉到厌恶吧!”司马以己度人地说道,那些个能花起六十块铜元来买烟的主,根本不可能在意多花几块铜元,多花几块铜元可以省掉不少麻烦事,毕竟这烟嘴儿不是天天谁都带在身上。
  用半绉丝纸制作过滤嘴,应该是十年后才被欧洲人发明,但是在欧洲并没有普及开来,主要是因为烟民觉得这种烟有“纸张的味道”,资深的烟民往往不喜欢这一点。但是和后世普遍使用的醋酸纤维相比,半绉丝纸那怕是在后世,都相对更便宜一些,却有着比醋酸纤维有更强的去除焦油和尼古丁的能力。
  在后世的一些高档烟中会有一些厂家引入双层过滤嘴,就是前半段是用半绉丝纸,后面段用醋酸纤维。能在去除“纸味”的同时保持更半绉丝纸的去除焦油和尼古丁的能力。但是在没有发明醋酸纤维的西元一九一五年,这个法子一开始就被司马放弃了。
  司马选择了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尾部空出半厘米左右的空腔,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半绉丝纸直接接触的可能,也就没有什么让资深烟民所反感的“纸味”。在后世如果不是由于醋酸纤维制成的过滤嘴,一直被看作是减少烟雾的工具,也许纸过滤嘴早就被广泛接受了。
  当卷烟厂的第一批工人在司马的那座小洋楼里,接受也许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电教教育。当史道姆、刘季元、高传良等人和工人一起,在司马的地下室里看到布幕上出现的机械操作教学时,看过电影的史道姆、刘季元和工人们一样。
  目瞪口呆地看着幕布上的画面,听着声音,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原来,电影可以这么用,电影居然可以用来传授技术。第一次接受电影教育的众人,显然并没有学到什么,大家都被惊呆了。根本没有从电影里学到太多东西。
  将近一个小时的人类史上第一次,通过电影“至少司马这么说,大家这么以为。”进行远程教育,所起到的第一次效果,只是让大家吃惊于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但总算是起了个好头,起个好头就行。接下来可以慢慢来。
  几天后,当接受了几天的“远程教育”的工人们,有些生硬的操作着已经安装好的切丝机、卷烟机这些制烟设备,生产出第一支卷烟后。司马点着第一根烟,深吸了一口,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这种用教学光盘来陪训工人的方式,至少已经是初战告捷。这个意义对司马而言,要远比生产什么卷烟之类的更为重要,重要是司马找到了一条用来培训工人的新路子,再也不用担心,虽然早期做不到让那些个工人精通,但是至少让他们先知道怎么样用这些设备。
  “卖烟啦!先生来包烟吧!中华卷烟厂新出牡丹牌香烟,一包只要十个铜子。这烟比其它烟可长出了一大节,那味道绝对比英美烟厂的味不知道强出了多少。”
  数日前的,京城、天津、张家口等地卖烟摊、杂货店、饭庄都同时摆上中华卷烟厂推出的红、黄牡丹两种档次的名牌香烟。而与此同时,全国十多个大城市的报纸上都在同一天的头版,登出一则全版广告“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国货虽良,端赖同胞提倡,此我牡丹牌之定名”。
第49章
筒子楼
  在口外这种地方,生活条件远不及关内优越,更比不上关内大中城市的繁华,甚至可以用荒芜来形容口外的,那怕是现在已经建成了一批厂房,有着上千人的西北通用机器公司也是如此。口外的这种稍有些恶劣的环境,就会让司马的工厂面对一个问题。内地技工只能花高价聘请,而自己培训的技工也是和内地技工一样,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挣钱的地方,早晚他们还是会离开这,因为这里并不是他们的家。
  如果想留下他们,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把口外当成他们的家,但是想让那些在关内过惯安稳日子的人,自愿留在口外谈何容易。除非让他们觉得口外比他们的家更适合生活。兴许这样还靠点谱。如果说人知道司马的打算,会认为司马是疯了,为这些小工子做这么多事,要是大家都这么做,还挣个屁钱。
  “司马!你疯了,你绝对疯了,要知道,照你现在的这种规划,咱们需要建立几十座这种筒子楼。”刘季元看着司马的规划图说道,说实话如果单从建筑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司马拿的这种筒子楼的图纸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在刘季元看来是这样。这种桶子房实际上三层的筒子楼,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看着有点像是宿舍、军营之类,就像上个世纪60~70年代各个城市很常见的那种筒子楼一样。
  但是相比之下,司马准备建的这种筒子楼远比那种军营式宿舍的设计要合理的多。两侧的房间都被从传统的筒子楼加长了7.5米。每三个单间组成一个简单的套间,虽然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但是要怎么着也是四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套房。虽然这种房子的卧室只有十平方左右,客厅也只有十二个平方,但是四间卧室足够这些普通工人未来安置自己的家人,这个时代的工人大都是大家庭。四间卧室三代人应该足够使用了。
  “季元兄,我知道这样工厂的运行成本会提高很多,但是要知道这些工人是咱们工厂的根本。在口外这地方办厂,就得想方设法吸引这些工人留在这,把家安在这,咱们帮他们把家建好,他们还会走吗?”
  做这些事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自己的这个时空异常点是在内地的大中城市附近,也不至于如此还要帮工人建家。但要是自己帮这些工人建家的话,至少会让他们对工厂有一种归属感,就像后世的那些老工人一样,把厂当成家,以厂为家。
  “司马,你是老板,当然你说的算,可是你算过没有,按照你的规划,像这么一座三层的住宅楼,一座只能分配三十六个工人居住。按照咱们这现在两千多号工人,这可就是近百座这样的住宅楼。不算这需要多少钱,但就是需要的钢材、砖块、水泥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些全部都需要外运。都是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早在多日前的庆功会上司马就已经许下了给工人房子。现在自己既然难以挽回司马决定,那就只能尽可能的配合他把这事做好。
  “钢材、水泥你不用担心,至于砖块,咱们可以建个大轮窑砖厂嘛,这里的土质不行,不要忘记离这十来里外的洋河边,那里的土质用来造砖倒是不错。”过去要是知道离这十来里外就是洋河,估计司马早都建起来了砖瓦厂。
  对砖瓦厂司马可以说是再了解不过,司马当年可是和别人一起合伙开过砖厂。那座砖厂里有一座18门的轮窑年产将近两千万块红砖。早期效益非常不错。后来若不是因为一次水灾,再加上没能打通好土地部门,最后被强令停产了。司马一直大觉可惜,虽然当时已经收回了投资。
  “你想在洋河边那块建个砖厂?那块地可不是你的,先看看孔家愿不愿意卖给你再说,要知道那一带的可都是好地,孔家打定不会把好地卖给你的。”在这地方呆了几个月,再怎么着也知道洋河边的地在这地方那绝对是这一带收成最好的好地,按刘季元对这些土财主的了解,恐怕打死他们都不见会把那些地卖掉。
  “放心吧!季元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肯定同意咱们在那里建砖厂。”刘季元说得不错,这些土老财大都是打死都不会卖好地,但是这些个土老财贪财的习惯,让他们绝对不会放过送到嘴边的好处。
  “孔老太爷,晚辈这次又来讨扰了,还请见谅。晚辈准备一些薄礼,还请笑纳。”在孔家的客堂,司马恭个腰说道,这是司马第二次登孔家的门拜访,有时候看着这孔老太爷的架子,司马都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在曲府孔家,而不是孔家庄的这个孔家。
  “嗯!大少爷多日不见越发精神了,不知道大少爷那厂子现下如何。”一提到那片厂子,这孔老太爷心里头就别提那个酸了,那么一大块地才卖那么点钱,本以为还挣了,结果这倒好,这小子光是为盖厂房,在那块地上的石山上开山采石,都不止只值那么点钱。要是当初那座石山没卖给他,估计现在光是卖石头,孔家恐怕也是几年不愁吃喝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老太爷,想来明常少爷已经禀报过您了,不知道老太爷的意思。”日前,司马在和孔明常在一起吃饭时,曾透过想买洋河边那片地的意思,虽说这些日子司马和孔明常的关系倒也不错,可是提到买那片好地,孔明常自己根本拿不定主意。虽说这孔家上下大小事,老太爷都交给了孔明常打理,可是旁人不知道,孔明常自己个还不清楚,小事自己可以决定,像卖地这样大事,老太爷不发话,谁敢那。
  “司马少爷,您是在这口外办厂子,第一个挣到钱的主。单就是看你那面粉机厂、纸烟厂,那天天成大车的把货朝火车站拉发出去,就着实让人羡慕啊!”虽然已经听明常已经禀报了司马要买地的事,但是孔老太爷这会显然并不愿意和司马谈这件事,错开话题和司马谈起了司马的厂子。
  这也不怪现在整个镇子上有谁家不谈论那离镇十来里外的大厂子,光是成天的看那两套马的大车来不停的朝火车站送货,就能让镇上的人谈论上半天,算着那厂子一天能挣多少钱,这镇上的人眼早都红了。
  “在老太爷面前,晚辈怎么敢称您。这厂子不过是糊口而已,老太爷谬赞了,这办厂表面上看来风光,实下还不如置地收租来的稳当,老太爷这足谷翁当得可是羡刹旁人了。”因为和孔大少爷在一起吃饭喝酒时,曾听他提到过,这孔家老太爷对那么大一片地只卖了一千多块,感觉有些可惜,再加上自己在上面办的厂子着实让镇上的人有些眼红,这孔老太爷这般作态倒也可以理解了。
  不过司马却觉得,这孔老太爷未免有点儿太小肚鸡肠了,要知道那块地当时可是一个愿一个愿卖,自己在上面办厂挣钱,你急那门子啊!幸好对这种土老财的性格有些了解,知道这就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老太爷,实话不瞒您说,晚辈这次想置下洋河边的那几百亩旱地,实际上是想在那建个砖瓦厂。”早在来的时候就已经拿定主意的司马,这会见孔老太爷果然和自己想的差不多,于是便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哦!不知道大少爷,这砖瓦厂的砖瓦准备拉到那卖啊!”一听说又是办厂,孔老太爷来了兴致,这附近不是没有砖瓦厂,但是那些个小砖瓦厂大都是保本经营,这司马大少爷怎么想起来建砖瓦厂,朝张家口送?不对啊!这从旱路运到张家口那砖头还不贵死,更何况张家口附近的砖厂可是十家八家的。
  “老太爷,其实是这样,晚辈的厂子现在一天天的扩建,这不又是要盖厂房,又是要盖宿舍的。光用石料是肯定不行,所以就打算在这建个砖瓦厂。也就是自已个用着方便罢了。”这个时候说实话远比拐弯抹角来的轻松,司马没做什么考虑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哦!原来是图用着方便啊!”一听到买的建砖厂只是为了自用,孔老太爷不由的犹豫了一下,这和他刚才想象的完全不同,这样的话可就有点儿难办了。
  “老太爷,晚辈是这么打算,这家砖瓦不若你我两家合办,我担保孔家每年所得红利不低于2000银洋。不知道老太爷意下如何?”
  其实早在来的时候,司马就已经拿定主意,这个砖瓦厂由两家合办,没有必要在这蝇头小利上计较什么。更何况自己以后要借助这孔家的地方还多着。这样的合作等于让两家联在一起。
  “哦!司马少爷刚才所说当真?不知道这个合伙怎么个合法。”孔老太爷一听合办砖厂,每年不低于两千银洋的分红,一下来了兴趣,家里那样的熟地着实不少,可是若是说那洋河边的那百亩地,一年要是能分两千银洋的分红,合在一起办这个砖瓦厂倒也不错。
  “我出建这个砖厂所需要的资金,而孔家出地。至于分利你我两家五五分红,当然砖厂工人可以从孔家庄请一批,但是报酬肯定没有大厂子里的高。还请老太爷见谅。”像孔老太爷这种财主,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图个稳当,他们看别人挣钱时会眼红,但是大多数时候却不愿意冒险把银子投在生意上,而是不停的置地以图个安稳。而司马所说让他以地入股,正好遂了孔老太爷求稳的心思。
  “嗯!这如何使得,司马少爷厚待孔家了。明常还不快谢过司马少爷。”孔老太爷一听两家是二一添作五的分成,再加上砖厂的工人从孔家庄出一部分,这时那里还能不愿意,一来自家可以年年拿到分红,二来这样也给孔家庄的闲人找口饭吃,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孔老太爷当然不会拒绝,言下立即应了下来。
第50章
枪声
  进了九月底的口外,已经冷了下来,从外面移到厂子里的树木上的树叶早已往下落了,眼看着就已经快入冬了。相比之下,口外比关内的温度再低上几度。此时的口外比关内更是多了几分寒意,入夜以后更显得冷上几分,晚上在室外走动时已经可以感觉到冬天的寒意。
  “大哥!这天越来越冷了,等过些日子,这呢子大衣咱们就能在大白天的时候穿出来显摆显摆了。”穿着厚呢子大衣,肩背着三八式步枪的穆白搓搓手,对着身旁一起在厂里巡逻的吴满屯说道,说话间又打打了身上的大衣,好让自己显得更精神些,若不是因为白天里还没到穿大衣的时候,恐怕护厂队的人,早都在大白天的穿起了这呢子大衣,好在大伙面前显摆显摆。
  “听庄了上的人说,估摸着就这两天的功夫就下雪了,到时候估计穿大衣出操,队长就不会说什么了。”大家伙的心思吴满当然明白,自打从这呢子大衣发下来,大家伙都想着穿在身上在人前好好的显摆显摆,大衣好一发下来时,有时候趁着没人,也不管他热不热,上夜岗时就会有人穿上。虽然是在夜里不能显摆什么,可是也算是过过瘾。
  “大哥!听厂子里的人说了吗?东家好像在给大家盖房子,谁愿意把家安在这,就给谁一处宅子。”穆白低着头说道,当听那些个厂子里的工人说到这事时,穆白都有些不太敢相信,会这样的好事,给一处宅子,家!自己什么时候才有一个家?
  “厂子里早都传来了,不是那天厂子里开庆功会时,东家对着大家许的吗?不过好像只有那些大师傅才有,真羡慕他们能住上小洋楼。”对于东家要给大家建房子的事,吴满屯当然听厂子里的人说过,最近这些日子,那些个工人都铆足了劲干着,都想给自己挣住房子,好把家里人接过来,这口外虽说不比口内,可是至少在这里衣食无忧,挣的也比在家里刨那几分地要强上不少。
  “大哥!要不你到时候,把俺大娘,兄弟妹妹们都接过来吧!到时候咱们住在一起。咱们也把家安在这吧!东家人不错。”穆白抬头看着吴满屯说道,要是那样自己可就算是有家了,穆白开始有些憧憬着那种有家的日子,吴满屯是自己大哥,那他娘俺大娘就是俺妈,大哥家不就是俺家吗?
  “这现在都是没影的事,你没看那些大师傅住的宅子,最近几天才动工吗?就是轮等轮到咱们护厂队时,恐怕也得等老长老长时候,更何况谁知道咱们护厂队有没有那宅子。”想到东家只是把宅子许给工厂里的工人,吴满屯不由的有些泄气,虽说在这里护厂队,月饷多点,吃的也比厂里的工人吃的好,可眼下看还真不胜去厂里做工。
  “应该有咱们的份吧,东家俺见过,对咱们这些穷哈哈那是没得说,咱们护厂队可不比他们厂里的工人干的轻松,要是没咱们在这天天站着夜岗放着哨,他们能睡踏实了?”听大哥那么说穆白显然有些丧气,但是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不相信东家会给只厂里的工人的房子,不给护厂队房子。要知道这护厂队虽说拿钱多些,可不比厂里的工人轻松。
  “东家待咱们是不错,可是我觉得这给所有人都盖房的事不怎么靠谱。咱们这厂子里可是有两千多人。要是一人一处宅子,东家家就是开金矿的,也经不起这般折腾。估计等咱们再熬个几年兴许能分咱们一处宅子。”在吴满屯看来,虽然东家对像自己这样从关里来的穷哈哈们,那是没得说的,工钱不低,而且让大家伙吃好穿好,可是再怎么着也得有个头不是,东家能做到现在这样都是自己这些个穷哈哈上辈子烧了好香了,能轮到这么一待人好的东家,若是这样还想着这想着那的,这人心也忒不是头了。
  对吴满屯面言,吴满屯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一天三顿饭店,四季的衣裳,这没入冬呢子大衣就发了下来,这月月几块现洋的饷几乎都是剩下的,月月到发饷时把钱通过邮局邮回家,家里人也饿不着。要是能接家里的娘和弟弟妹妹们都接过来,再把弟弟送进厂子里做工,家里有两个挣钱的,那时日子就好过多了。再攒些钱回头讨房媳妇,这一辈子也就知足了。想到讨媳妇,吴满屯又想起了自己来口外务工的路上,讨水喝时碰到的那个姑娘,也不知道那姑娘说婆家没有。恁漂亮的姑娘该早说过婆家了吧!想到她要是有婆家了,吴满屯不禁有些失神。
  “大哥!吸根烟提提神。”见到自己大哥有些走神,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的穆白从大衣里摸出一包烟来,这牡丹烟是厂里发下来的不要钱,虽然数量不多,但一个人总轮着分上几包,像这上夜岗的时候抽根烟提提神,倒是不错。
  “咳~咳~咳”点着烟后,烟雾吸入肺中的滋味并不舒服,本来就不会吸烟的吴满屯吸了一口烟被呛得咳嗽起来,眼里也咳出了泪。
  “哥!吸慢点。你这个吸法那能不呛着。”穆白看到大哥被呛的直淌眼泪就拍着吴满屯的后背说道,被拍了几下后背,吴满屯才觉得舒服一些。烟这东西果然不适合自己。
  “嗯!我不吸了,我那还有发下来的几包烟,回头拿给你。”原本留着烟是想回头什么时候自己也学着吸吸烟,可没想到吸烟就是这滋味,吴满屯把烟弄灭后,又给了穆白。
  “你看咱们队上有几个人不吸烟的,再说这烟又不要钱,不吸白不吸。”从厂开始出烟,厂里就开始朝护厂队里送烟,这在全厂可只护厂队能享受着。穆白也就是在那会跟着队里的一些人学会的吸烟。
  “别吭声。你听是什么声音?”从不远处的一间厂房里传来的一声什么东西被撞倒的声音,让吴满屯警觉了起来,这么大的厂子一到晚上,就只剩下几队像自己这样背着枪巡逻上夜岗的人了,按说这厂房里头都是锁着门的,怎么可能有人。这地方又不是那边的卷烟厂一天到晚都有人上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