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730

  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清朝廷官吏逃避,会审公廨落入租界之手。位于浙江路与七浦路口的会审公廨,占地41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全部建筑有东红楼、中红楼、西红楼及北大楼四幢,由通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呈中西参半模式。自从会审公廨诞生之日起,它就象征着中国的屈辱,围绕它而进行的中西方冲突与斗争就持续不断。
  共和七年元旦,会审公廨外已经聚集了上千名上海的市民和学生,一种莫名的情绪在浙江路七浦路口漫延着,在他们面前则站着数十名巡捕房的华捕,至于安南巡捕和法国警官都未出现,就是为了防止在公廨外引起像十一年前黎黄氏案那样的流血事件,无论是租界当局或是法国政府都不愿在此时再生事端。
  正像十四年前轰动国内外的《苏报案》一样,今天这里进行的案子同样吸引了全国的目光,甚至就是连美、法、英、日等国的目光也被吸引,今天是《未来中国》报社枪杀案的结案日,在会审公廨红楼二楼的公开审判厅,审判庭内木质地板因为律师、法警和“犯人”地走动而咯吱作响。
  “不错!法官和各位陪审员,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确枪杀了谢利平这个俄国间谍和他的走狗们,那些汉奸!但是我们绝不承认是杀人凶手!因为我和勇敢的伙伴们以空前的爱国精神,出色的履行了我们的职责——为国除奸!之前,杜克理律师说我们是一群手上沾满鲜血的残忍屠夫!我想说的是,为了祖国我们愿意并乐意去杀死任何一个危害到中国安全和出卖自己祖国的汉奸们!”
  “为了国家我们宁愿背负所谓的屠夫之名,我们决不为此而反悔。我们还有一个理由比其他一切理由更为有力,正是它促使我们作出这一切:我们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就有一个义务,一个热爱国家,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义务,不履行这个义务就是犯罪,就是背叛。……在这个象征耻辱的法庭上,作为中国人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接受耻辱的审判,对这里所作出的任何审判结果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不会承认,我们是中国人,即便我们是罪犯也应由中国法庭审判,而不是你们这些外国人!宣判吧!无论你们将任何罪名加于我身,无论等待我们的是绞架或是牢狱,我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这次审判的结果。在坐同胞们将作为今天这里所发生一切的见证!我和我的朋友以自己所作出的一切为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今天在这里所遭受的一切为耻!你们加诸于我身的罪名,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爱国者无罪!”
  站在囚栏中的陈启祥看着台上端坐的三名外国法官和陪审员冷静作出自辩。当“爱国者无罪”一词一出,审判庭内立即乱成一团,旁听的记者和市民、学生立即鼓起掌来。
  “肃静、肃静!”端坐在台上的热内卢尔法官见审判庭内乱起来,立即敲响木锤以维持秩序。看着厅内记者和中国人,热内卢尔感受最多的是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中国市民的压力,中国政府、法国政府包括领事馆、公使馆都对热内卢尔施加了多次压力。这不是一次单纯的谋杀案,一旦谋杀和政治、爱国情绪挂钩的话,案件结果可能直接导致更严重的政治后果。
  而总理克里孟梭在这几天先后两次发来电报,告诫自己一定要慎重考虑到中国的协约国因素及谢利平的俄国间谍身份,还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即便是在现在的法国,如果一个公民杀死了德国间谍,不仅不会受到审判还会受到政府的奖励。总之,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热内卢尔知道这一次自己绝对不能按照正常的谋杀案处理此案,案件的影响太大,结果很有可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甚至于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政治后果。
  康德公使早晨更是发来电报,要求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妥善解决此案,绝对不能因此案激起中国人的排法情绪。
  “爱国者无罪!”尽管迫于压力无奈作出决定,但热内卢尔在听到陈启祥话后,对于他这个理由只感觉有些荒诞无稽,暴徒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是却改变不了暴徒的本质,他们这么做和他们反对的俄国革命者又有什么区别?
  “这已经不是那个冷静的显得麻木的民族了!他们的性格已经变得像是一个年轻人一般的躁动!”看着审判庭内激动的中国记者和市民,热内卢尔在心中感叹。想到几个月前,中国正式参战之后,原本将军队撤出中国的各参战国要求重新进驻中国的时候,被中国政府断然拒绝,甚至不惜以武力相抗的态度,最终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各国同意除了领事馆、公使馆内仍然保留原有安全部队之外,暂缓在天津、上海等地重新驻兵,实际上恢复驻军恐怕是遥遥无期。热内卢尔感觉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自己所了解的那个国家了,激进、好战、态度强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回到了中国人的身上。
  “也许欧洲的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各国失去亚洲失去中国的原因吧!”看着囚栏内四名面色平静眼神中带着狂热的中国人,联想到现在中国国内报纸上宣扬的要废除各国在华特权、收回租界的报道,热内卢尔不禁对未来充满忧虑,尤其是看到中国人身上已经充满了躁动之后。
  “或许这一次审判结果只会让中国人变得更加狂热和激动。”想到这热内卢尔不禁为报纸上公布的曾接受谢利平资金援助的中国人安全而担心,自己的宣判或许会让更多中国人狂热起来,而表达这种狂热或许就像这四个年轻人一样的方式吧!接受俄国资金的中国人安全并不是热内卢尔所需要顾虑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眼前这个案子,如何能在合法范围内解决这个案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哼哼!这些法国佬!果然像少爷说的那样,都是欺软怕硬的主。”看到报纸上对于《未来中国》一案的结果报道,高传良感叹道。法庭说四名凶手最大的只有19岁最年轻的只有17岁,还没成年不懂事,长大了兴许就不乱杀人了,对于像他们这样的初犯者重在教育,而且其行为是出于爱国之心,更何况证据证明谢利平等人是俄国间谍和卖国者,考虑到目前中国处于战争状态,所以他们四人被赦免了。
  ……
  自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各种工业机械相继出现,工业生产对钢铁的需要日甚一日,工业机械的出现,使得人们有更多可供消耗的商品,随着生活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要愈来愈迫切,于是费尽脑筋去设计新的产品。工业界所用的工业机械,绝大部分是用钢铁制造的,即使有些工业机械的材料是其它金属,但制造这些机械的工业母机或工具都是钢铁制造的。若一国的钢铁工业不发达的话,非但无法制造高级的精密机械,就连较为简单的车床和纺织机都无法制造。
  钢铁因为强度大,且可利用合金及热处理改变其机械及物理性质,所以几乎所有工业都需要钢铁。钢铁工业的发达,可以带动其它工业的进步,这样看来钢铁可说是工业之母,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必先具备一个坚强而蓬勃的钢铁工业。因而自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每个国家尤其是工业落后的国家,都在努力于建设自己的钢铁工业。而因为钢铁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引申出了“钢铁即是国家”,由此可见钢铁和钢铁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这个钢铁决定力量的时代,鉴于钢铁在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性,建立强大的钢铁工业一直都是西北工业发展规模之中的重中之重,钢铁是西北工业的基础。
  位于西北市东南部的冶金工业区拥有一百七十多家分厂的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无论其规模或是钢铁产量、钢材产品种类都远远超过由日本政府于1896年创建的八幡制铁所,这是亚洲较早的一个钢铁联合企业。
  不计算500立方以下的六座炼铁高炉,仅仅只是一座一千五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就足以使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成为这个时代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共和六年十二月份,西北钢铁联合体的粗钢以及钢材产量达到惊人的十二万吨,铁产量更是达到二十五万吨,仅十二月份一个月的产量,就接近同期日本八幡制铁所年产量的70%。
  “支那月钢铁产量超过日本年产量!”李贺扔掉手中这份一位从日本归国的友人带回来的日文报纸,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李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有什么比看到整整一辈子的梦想得以实现,更让人觉得欣慰的事情呢?
  四十五年前,在旅居美国的大伯要求下,十五岁的李贺拜别了父母和新婚的少妻前往美国留学,美国发达的工业让这个从广东出来的少年惊呆了,李贺在美国用了十五年时间完成学业,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取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学成归国的李贺却发现自己所学在国内除了在兵工厂工作之外,根本没有其它用处,原因很简单,国内没有钢铁,没有钢铁就没有机器。
  被理想冲昏了头的李贺再次赴美学习冶金,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二十年的李贺忘记了当时中国的现实,朝廷官员并没有建立钢铁厂的意愿,以至于李贺不得不在美国钢铁公司中工作,直到一年多之前,接受西北钢铁企业的邀请,曾经深埋的钢铁强国梦才再次浮现在已经麻木的李贺脑海中。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李贺和自己的结发妻子乘船从美国来到西北,随后进入了西北冶金研究所,成为研究所中少有的几名中国工程师中一员,带着十几名西北大学冶金专业学生一起从事冶金技术研究,由李贺和学生们一起设计的180吨炼钢平炉,现在正在建设之中,一旦建成西北的钢产量还会再增加一个量级。
  “李工程师,吴经理请您去一下会议室!”这时李贺办公室门被一个学生推开,当李贺来到会议室后,冶金研究所的几十名德裔、俄裔工程师已经先后到了会议室,而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总经理吴健则坐在那里,看这阵势显然是有大事,好像上次把研究所的冶金工程师招来开会的目的是为了研制用于重型火炮的新型炮钢,这次又是为了什么新课目。
  “……想来大家都知道现在边防公署已经决定建立海军重整中国海防,造船不能无钢,尽管我们制造的几种船用钢都已经用于制造商船和驱逐舰,但那些钢种并不适合制造装甲舰,海军舰船部昨天开会决定让西北钢铁公司研制一种新型舰用渗碳装甲钢,这是舰船部提出的技术要求。”
  吴健简单说明了来意,作为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总经理,一年来在前任经理李维格扎实的基础上,西北钢铁联合企业在吴健手中进入了高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和产量得相比于年初增加了六倍,利润增加了十倍,大批特种合金钢材的研制填补了当前国内的技术空白,对此吴健个人感觉非常满意,现在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正朝自己的目标前进着。
  “……要求表面硬度达到600~680HB,递减渗碳深度为40~55,基材硬度为200~230HB,基材抗拉强度为700~780MPa,基材屈服强度为450Mpa。”
  看着手中海军提出的装甲钢技术要求,李贺几乎不敢相信文件上的数据。舰船部提出的这一技术指标要超过李贺在美国时曾经参与研制的美国海军的装甲钢,西北尽管已经有丰富的生产合金渗碳钢的经验,但是距离舰船部要求还有很大一段差距,甚至于距离美国目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吴经理!舰船部提出的这一技术要求并不现实,这些指标不仅超过美国的渗碳装甲钢的性能指标,同样高于目前世界上渗碳装甲钢最高水平的克虏伯公司,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并不能实现舰船部的要求,既便是我们能少量生产出试验品距离这些指标还有一段差距。”
  李贺听到第六技研室的希多洛夫发表的意见,他是半年前从俄国移民西北,曾经是俄罗斯海军下属的装甲钢工厂总工程师,现在新型驱逐舰上使用的舰用钢就是由他主持设计,舰船装甲钢是他的本行。
  希多洛夫的意见得到了会议室内几十名专家工程师的赞同,作为技术人员他们可不像舰船部军人一样,追求最优指标而忽视了自身技术条件,但他们并不知道,舰船部之所以提出这些指标,是为了正在设计的新型袭击舰而提出的要求,在吨位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军舰的防护性能,只能使用最好的装甲钢来弥补装甲厚度的不足。尽管海军舰船部的技术人员明白提出的技术指标非常苛刻,甚至于不可能实现,但迫于无奈只能如此。以最高的要求争取最好的结果,一直以来都是西北的信条,或许结果可能和要求指标有些微差距,但是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这正是舰船部所希望得到的。
  “我们根本没有大量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尽管明白这些指标有些不太现实,但是此时李贺脑中考虑的却是西北钢铁联合企业根本没有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对于渗碳装甲钢的生产西北非常陌生,陌生生产工艺、超标准的技术指标,李贺的眉头不禁皱得越来越紧了。
  “或许!并不一定非要使用渗碳装甲钢!”皱眉思考着的李贺此时并没有心情理会会议室内其他人的争执,而是要考虑是不是应该用其它钢种来取代渗碳装甲钢,西北没有生产渗碳装甲钢的经验,尽管在试验室里中渗碳装甲钢的技术早已经突破,但是在工业生产渗碳装甲钢上却非常陌生,也许还可以另辟蹊径,最重要的是使钢材达到舰船部要求的指标,而不是钢种问题,想到这李贺便动起了另起炉灶的心思。
第94章
迷的奇迹!
  “密码就是错别字!”这是西北的密码教父来自美国的赫伯特·奥利弗·亚德雷在西北电报局第一期密码分析学员培训班上给30名学员上课时说道的第一句话,给人们眼中异常神秘的密码作出了简单的定义。密码就是错别字,与小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写出的错别字相比,密码唯一的不同,就是“有意写错”的。
  老师能认出学生的错别字,因为毕竟学生再错“也还是那个意思”,而密码这种“有意写错”的字,压根儿就没打算让非授权的人认出来,这就是神秘的密码。在赫伯特·奥利弗·亚德雷眼中密码就是这么简单。因为赫伯特·奥利弗·亚德雷这位密码分析大师的加入,西北省电讯中心的密电破译工作一年之中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对日本尤其是对俄国的密电破译几乎达到了同步的标准,负责密码破译的亚德雷曾经非常自豪地说。
  在俄国人接收到密电半小时内,他们的电报内容就会出现在调查部以及边防军军情局的案前,当然这与在哈尔滨、海参崴、上乌金斯克等地缴获得密码本以及一些俄军密码编译军官投靠西北不无关系。
  在西北省电讯中心大量破解他国政治、军事密码的同时,无论是调查部或是军情局,边防公署或是边防军司令部所感受到最多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惊,密码的编译是一个全新的战场,任何稍有常识的军官都明白,一旦自身的密码被敌方破解之后,对自己和敌人意味着什么,战场单方面透明所导致的就是另一方的惨败。
  自己在破解他国密码的同时,就有国家在破译西北的密码,面对这一现实压力,西北军事政治情报三方都迫切需要绝对安全的密码,所以编写一种足够安全的密码就成为西北密码编码人员最重要的任务。由于密码学起源和兴盛都在使用“字母语言”的文明里,因此毫不奇怪,它关注的主要对象也正是字母语言,这一点对使用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有些别扭,不过只要多看看,也就习惯了,西北和国内密码编译方式,就是通过数字编组对明文中的汉字进行替换,而置换的依据就是约定密码本,密码本可能是一本书。
  引入亚德雷以及俄国密码编译人员给西北带来密码破译上进步之外,同样也带来了欧洲字母式密码语言,多表替代体制密码被引入到西北的密码编译之中,四码数字密码和字母多表替代体制密码的结合,使得西北政军情三方都以此为基础编写了看似非常可靠的密码。不过无论是多表替代还是译本置换都不见得安全。
  早在半个世纪前一个聪明的普鲁士退役少校,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都能找出多表替代的致命缺陷,至于译本替代更是依靠于人,一旦敌方买通或捕获译电员,得到密码本,那么一切都恢复了原始状态。而西北电讯中心的存在就说明这样的事实,也给了大家两个启示:第一,没有“绝对安全”的密码,没有不会被攻破的密码,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第二,破译密码这活儿,只要够聪明、懂数学,单枪匹马也能扳倒权威。
  所有加密方式,也无非是一个个单枪匹马的人具体研究出来的。以至于所有人都悲观的认为,再聪明的人设计出的密码也会被攻破,为了确保密码安全,西北需要一种可以确保自身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安全的不能够被破解的密码!
  ……
  曾经有报纸上用三多来形容西北的样子,一是工厂工人多,在西北随处可以看到遍地的工厂,而这座城市主要居民是工厂中的工人;二是军人多,西北实行全民皆兵制和军国民教育,西北男人都是士兵都需要接受军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自然兵多;而第三就是洋人多,数十万德裔俄裔移民的到来,使得西北这个城市各个行业都可以看到外国人的身影。
  俾斯麦社区,单听名字人们就可以体会出这个社区透出的德国味,这个名字是德国人的骄傲,居住在这个社区的一千三户居民中,有超过半数是来自美国的德裔移民,当然也有少数来自德国本土和俄罗斯的移民,在这个错落着德国、俄国式乡间别墅的社区,也随处可见中式别墅,显示西北的特点,一座移民城市欧亚文化的融合之处。
  “早上好!”一出门看到邻居在清理门前的积雪,身着大衣的亚瑟·谢尔比乌斯便扶着帽檐向其问候道。尽管汉语很复杂,但是在来到西北七个月后,作为工程学博士的亚瑟·谢尔比乌斯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比较复杂的语言,当然除了发音有些生硬和用词偶有不准之外,邻居自然的用俄语回应了他的问候,来自各国移民是西北的特点。
  “刘!去研究室!”谢尔比乌斯对自己的驾驶员说道,今天对于谢尔比乌斯而言是一个大日子,西北电讯中心、调查部、军事情报局的专家和高官们将到研究所内认证自己研制出的“Enigma”密码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机器!足以改变密码学的历史。谢尔比乌斯现在西北通用电器公司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他曾在汉诺威和慕尼黑研究过电气应用,在通用电器公司从事的研究就是要用二十世纪的电气技术取代过时的铅笔加纸的加密方法,而他的资助方就是迫切需要新密码的调查部。
  四个月前,参考了西北实验室关于密码机的设计构想和草图之后,谢尔比乌斯在西北专利局为自己设计的一种密码机器申请了专利,随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密码机在两周前由研究所试制成功。
  “……众所周知多表替换编码体系的破绽和死穴就是循环使用密钥进行加密,除非我们使用的多表替换密钥既无规律又无限长,这个破绽和死穴当然也就消失了,但稍微想想我们就知道,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实在太大了,不说别的,仅仅是记录无穷无尽密钥的密码本,就应该是无限厚的……所以,依靠人工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而作为机器的Enigma却能做到!”
  谢尔比乌斯不厌其烦的向眼前这些密码专家解释道,当然更多的是解释给那些或许是门外汉的高官听,毕竟是由他们决定是否采购这种奇迹般的密码机。
  当谢尔比乌斯掀开桌上红色的天鹅绒之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棕色的木盒,这使得Enigma看起来是一个装满了复杂而精致元件的盒子,当谢尔比乌斯把它打开,专家们看到它可以被分解成相当简单的几部分:键盘、转子和显示器。对这台机器,包括亚德雷在内的编译专家们不禁有些失望,这台机器看起来和他们想象有所差距。
  “Enigma密码机是由多个机械零件组合而成的,对于轮转机而言,它有一个键盘和一系列的转轮,键盘用来输入明文字符串,每个转轮是字母的任意组合,有26个接线端,用来完成一种简单的替换,同时每个转轮的输出端连接到其下一个相邻转轮的输入端,当输入一个明文字符时,相应的信号从第一个轮转的输入端进入,依次经过各个相邻的转轮,当每经过一个转轮的时候,该转轮会转动一个位置,当该转轮转动了一个周期之后,其下一个转轮会转动一个位置,这样一直到达最后一个转轮,然后反射回来,即可得到密文。”
  谢尔比乌斯解释看起来非常简单,以至于简单得让来自电讯中心和调查部、军情局的密码编译专家们,乍一听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这种有些新鲜的电码置换感觉更多的是新奇,当然也有些惊讶。
  “……因为它会转,这就是关键,当按下键盘上的一个字母键,相应加密后的字母在显示器上通过灯泡闪亮来显示,而转子就自动转动一个字母的位置……一个转子并不能确保密码安全,所以现在Enigma密码机使用由三个转子组成的转轮组,在转轮组内,转轮们相互接触的侧面之间,都有相对应的电路触点,可以保证转轮组内部构成通路。于是,图11中输入的字母K,经过第一个转轮,变成输出字母R;之后这个R进入第二个转轮,咱们假设它又变成了0;尔后,这个0再进入第三个转轮,假设又变成了Y,如此,初始字母K就变成了谁也认不出来的Y。”
  ……
  “这3个转轮内部都有复杂的连线,而具体的走线情况,又都是各自不同,由于3个转轮内部连线不同,因此,它们合起来连续加密的总效果,就是3个转轮各自能力的乘积。也就是说,每个转轮都有26个位置,3个转轮组合起来,就能生成26×26×26=17576种不同的变化。”谢尔比乌斯在解释时看着众人的面目表情慢慢发生了变化,神情之中越显得意起来。
  “17576种不同的变化!”谢尔比乌斯的话音一落,亚德雷等人被谢尔比乌斯说出的数字给惊呆了,试验室内立即响起了纷乱的交头接耳声。
  多表替代——它通过不断改变明文和密文的字母映射关系,对明文字母们进行连续不断地换表加密操作,这正是多表替代的密钥,在操作中都比较短,即便长点儿的也就20位,因此,密钥长度20,也就意味着它背后对应20张换字表,而17576种变化的字母映射关系,实际就是对应着迥然不同的17576张换字表。
  “我的上帝!”作为西北电讯中心主任的亚德雷,知道17576张换字表所对应的密钥长度意味着什么,要对付如此超长的密钥,足以把电讯中心数千名数学专业毕业的破译人员累吐了血,再气吐了血!假如破译者还想用这个招数的话,他就必然面对一个极为尴尬的现实:密文字母至少要在17576位以后才会出现循环!这个长度,别说一般密信、密电了,就是真拿一本书来全文加密,也找不出几次重复循环的破绽来啊——前提是,您还不能数错了位,哪怕只数错一位,必定就前功尽弃了……。
  “先生们!这3个内部走线方式不同的转轮,它们的排列形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互相换位的,如果我们把1号、2号和3号转轮,而把转轮组的转轮顺序从左到右记录的话,那么排列就不仅是1-2-3这么一种,而是应该有1-2-3、1-3-2、2-1-3、2-3-1、3-1-2、3-2-1共6种方式,如此密钥长度再次膨胀为175766105456位。”看着密码编译专家们被惊呆的表情,谢尔比乌斯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道。
  “天!”眩晕感!十万位的密钥长度!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亚德雷被惊得面色煞白,这台机器对亚德雷而言,意味着从事密电破译的电讯中心的毁灭!在这台密码机发出电报之后还会有被破译的可能吗?
  “……而除了转子方向和排列位置,它还有一道保障安全的关卡,在键盘和第一个转子之间有块连接板……就这样转子的初始方向、转子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连接板的连线状况就组成了三道牢不可破的保密防线,三个转子不同的方向组成了17576种可能性;三个转子间不同的相对位置为6种可能性;而连接板上两两交换6对字母的可能性则是异常庞大,有100391791500种,所以先生们,它所发出的电文有一亿多种可能性!这样庞大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便能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要想靠‘暴力破译法’逐一试验可能性,根本没有任何可能的,而收发双方则只要按照约定的转子方向、位置和连接板连线状况,就可以非常轻松简单的进行通讯了。”
  终于完成了对这台密码机的介绍后,谢尔比乌斯对这台机器非常自豪,甚至是很自负,实话说,这项发明的确使加密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他的自豪甚至自负,也绝对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台Enigma,人类终于迈入机械化编码时代,而且,较之西北实验室的简单、初步和粗糙的设想和简图而言,Enigma的起点要高得多——它完全不是蹒跚学步的水平,而是个刚刚出生就已具备了强大战斗力的武器!
  和满面煞白的亚德雷以及其它密码编译专家不同,此时谢尔比乌斯显然正处于踌躇满志的状态,在谢尔比乌斯和他的同事们看来,这种可以被视为奇迹的绝不可能被破译的密码机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一万万种可能!足足一万万种可能!天!这种密码谁能够破译出来!即便是我们的敌人未来拥有像电讯中心一样的破译机构,也不可能破译‘迷’发出的电报!”作为Enigma密码机的投资者,此时石磊处于绝对亢奋状态,西北的密码编写、破译都是出自石磊之手,正因为对于密码的重视石磊才会同意由调查部资助谢尔比乌斯研制这一奇迹般的机器。
  “四石,你要记住没有无法破解的密码,即便是密码机可以提供一亿种可能性,如此庞大的数字看似无法破译,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不可能破译,如果我们盲目相信‘迷’式密码机,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毁灭!”看着满面兴奋描述犹如奇迹一般的Enigma密码机的石磊,司马面带微笑地说道。
  对于Enigma密码机司马并不陌生,甚至于后世任何一个稍了解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大名鼎鼎的密码机。这种堪称完美的密码机成就了二战德军的辉煌,同样是这种密码机毁灭了对其过度依赖、盲目相信的德军,当英国人的布莱切利庄园出现了针对其研制地图灵炸弹之后,Enigma密码机的末日也就到了。
  但是尽管如此司马还是决定研制这种密码机以装备西北陆海空军,毕竟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密码机足以保证西北通信安全,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把历史上Enigma密码机的设计者亚瑟·谢尔比乌斯和威利科恩从德国请到西北,然后向他们提供了Enigma密码机设计构想原理和结构草图,他们二人在机械上的天才造就了一个密码的巅峰之作。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惊人的巧合,在西北提供的Enigma密码机设计构想原理和结构草图上成功设计出密码机的亚瑟·谢尔比乌斯如历史上一般,将密码机命名为“Enigma”,只不过现在的“迷”和历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谢尔比乌斯和科恩两人设计出来的密码机实际上是德军在1928年采用的“Enigma-G”型,而不是历史上的原始商业型“Engma”。
  “四石,这种密码机对于调查部而言并没有什么用处,现在调查部使用的密码手册才是最适合情报工作的,密码机在军事上的用途胜过情报用途,不要忘记情报人员身在敌境,一旦密码机被缴获,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有很多时候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看着仍然很是兴奋的四石,司马接着泼起了冷水,“迷”式密码机虽好,但是局限性太大。
  “主任,你说的我明白,开发这种密码机实际上正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要,现在电讯中心有2300多名译码人员在工作,每天都有无数封各国军队和外交机密电报被破译,而军方的密码电报,电讯中心也能破译出来,军队非常需要这种密码机,对于调查部来说,这种密码机根本就没有太大的用处!”
  石磊之所以兴奋的原因很简单,这种密码机是不可破译的,那就意味着西北将获得前所未有的通信安全,至于调查部,就像主任说得那样,密码本才是王道。现在西北调查部的情报人员使用一种小型密码手册,每次使用一页用完即毁,这种一次一页的密码,根本无法摸出其规律性,几乎等于无懈可击,手册只有两张邮票大小,每页都有页数,纸是用硝化纤维制成,遇到意外时可以很容易的烧毁手册。
  “四石,调查部和军队一样,是西北的左膀右臂,你们双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石磊的话让司马觉得很满意,现在调查部和军情局之间尽管还存在竞争,但是却并没有影响双方的合作,调查部和军方的协作一直都没有任何间隙。
  “至少十五年内,‘迷’式密码机发出的密码都不可能被破译。”经过调查部、军情局和电讯中心的密码破译专家测试之后写出了这份联合报告,对于报告上的内容司马不会有任何怀疑,历史上的“Enigma”已经证明了这一切,不过在司马看来这台“Enigma”还不够完美,甚至于就是二战德国海军型“Enigma”仍然不够完美,现在发展“Enigma”只是为将来打下基础。
  在51区的一个房间内存放着多台更为先进的密码机,那是司马以收藏的名义购进的俄罗斯的费尔卡M125型密码机,拥有十个转子性能更先进,冷战时期俄布密码机,他才是“Enigma”最完美的发展型,克服了“Enigma”的种种弱点,他才是未来西北所需要密码机,不过现在这种密码机的确可以满足军队的需求。
  渤海中国的内海,尽管这片海域名义上属于中国,但是一直以来这里更像是列强们的内海,日本人占领辽东,英国人租借威海卫锁住了渤海的出海口,所以在渤海可以经常看到两国军舰。一战爆发后英国军舰回调本土,所以很少再出现在渤海海面,但是日本军舰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尤其是在西北购进了两艘前无畏式战列舰之后,日本海军更像是示威一样,多次派出战列舰、巡洋舰驶入这片海域。
  “康济号”、“威远号”战列舰出海时,其更是从旅顺派出巡洋舰或海防战列舰远距离跟踪。在旅顺外海平静的洋面上,日本海军的“千岁”号防护巡洋舰以十五节航速在海上航行,他们是去葫芦岛外海展示自己的存在,北海警备舰队购进两艘前无畏战列舰让日本海军感到了一丝威胁。
  为了威慑警备舰队,日本海军必须要向中国人展示自己的存在,所以日本海军在“康济号”、“威远号”两艘战列舰到达葫芦岛前,就向旅顺派出了四艘前无畏式战列舰以及多艘巡洋舰,甚至于还派出了河内号无畏舰,以强大的实力威慑警备舰队。自此渤海到黄海洋面上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平静,警备舰队的训练战列舰和进行巡逻训练的驱逐舰受到日本海军多次追踪,而在康济号进行训练的时候,日本海军的“河内号”无畏舰甚至就跟在一侧,日本海军无法接受中国海军重整军备的事实,所以日本海军用实力展示的方式警告警备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