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30

  “少爷,这事肯定捂不了多少天,咱们得早做打算,要不然……恐怕就全扔在这了。”深知一线红做派的高传良不无担心到,捂盖子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要是现在这风透出去,恐怕今个晚上整个工厂就会被血洗,虽说这厂子里有一百多条枪,可是和一线红的千把号人马比起来,想吃了这百十条枪还不是玩似的。
  “季元,你看看要是在工厂外头建个石头砌的围墙得多长时间,一定要结实点。至少得盖三米高,每隔一百米给我设一个5米高的岗哨。”
  早做打算,还能做什么,得赶紧想办法自保才是正理,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光想着把厂子盖大点。可就是忘记了拉条围墙出来。要不然也不会惹上这挡子事,娘的,这个三当家他妈的不在庄子里搞女人,偏偏把女人带到这厂房里头搞。
  “这围墙可有几公里,想弄成这样的至少也得一个月,哪怕就是全厂的人全部都上去,像过去一样分段承包。干不完不给饭吃,不给工钱。这样估计也得两个来星期才能干完。”刚才听着司马和老高的谈话,刘季元就意识到盖这个围墙的必要性,但是就是再重要,恐怕这盖这样的围墙也不是几天就能盖好的,在这砾石滩上挖地基就不是个轻活,还要开山采石,这些都得跟上,不是人多人少就能干好的。
  “什么我都不管,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最多一个星期,你给我把这个围墙给我起起来,加夜班,三班倒,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要是办不成,到时候咱们大家抱在一起死。”
  都到这步田地了,司马那里还有什么心思说什么其它话,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把这个围墙起起来,不起出围墙,到时时候一线红手下的那千把马匪就能在整个厂区横冲直撞。
  “老高,你去联系松本洋行的那日本鬼子,看他那有多少枪,有多少咱们要多少。拿银子买,拿手表换都行。等到这事办好,再弄一千担粮食给草上飘送去,若是他愿意出面揽下这事,咱们每年给他们一万袋洋面。”
  多买些枪是为了以防万一以备自保,天知道这草上飘会不会给自己出这个头揽下这事,这些事都不是司马所能预料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好准备,以防万一,为了这个厂子司马可谓是费尽了心血,任何人也别想毁了它。
第53章
松本洋行
  要说在中国洋行史上什么洋行扩展最快,覆盖范围最广,这其中当数日本洋行,从甲午到民初只是短短二十来年,日本洋行便扩张到中国几乎每一个稍大一些的城市。而因为日本人和中国人长的并没有区别,再加上这时的日本洋行扩张更多的是谋求商业利益,以至很难引起国人的注意,这也是其能够高速扩张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松本洋行就是这个时期中国的众多日本洋行中,并不怎么显眼的一个,原田庆二是松本洋行张家口分行的经理,作为一个标准的商人的原田庆二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张家口分行的经理,虽然这里的市场比起关内其它城市要小的多。但是作为口外皮毛贸易中最大的中转站,张家口分行还是依仗这一点成为张家口数得上数的收购洋商,当然这是在众多俄商因为战争的原因,本国皮毛市场陷入疲软而撤出张家口之后,战争同样给松本洋行带来了不小的损害。
  但是在战争给松本洋行的传统的皮毛带来损害的同时,却带来的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市场,就是武器市场,民初的口外并不安定的局面,进一步促进武器销售市场的扩大,购枪也不再局限于军队,只要是口外稍有身家的翁商都会多购几支枪用来看家护院。
  而在战前,这些口外的翁商们他们在更多的时候,是找德国等欧洲洋行购枪,很少有人会从日本的洋行购枪。相比之下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相信枪还是从德国洋行买得好,但是战争爆发之后,失去货源供应的欧洲洋行一下就失去了这片市场。看到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标准的商人的原田庆二岂肯放过,当即就通过领馆弄得武器进口批文,从本国运来陆军淘汰的三十年式步枪还有三八式步枪,开始在口外大作武器生意。
  得益于无人竞争的优势,不过年把的功夫,松本洋行便成为口外知名的一个洋行,当然是指在武器市场上。涉足枪械生意给松本洋行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购枪者不是口外的翁商,就是那些个蒙古王公之类,再不然就是关外的马匪,寻常百姓那里会从洋行买枪。
  因为这些关系,松本洋行的生意在口外一下拓宽了不少,不再只局限于原来的皮毛收购,开始大量朝口外的输送着肥皂、棉布之类的轻工产品,原田庆二相信如果按这样发展下去,不出两年自己可能就会提任松本商社华北分社的社长。
  但是这一切从半年前改变了,自从半年前原田庆二第一次发现带在手腕上的手表以后,当时出于职业的本能定下了100只皮质腕带的手表,一送回日本本土出售,不到三天功夫手表就一卖而空。虽然手表的代卖给松本商社带来的庞大的利润,但是同样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松本商社华北分社的输入到中国的商品货值,远远不足以用来购买国内市场需要的手表,被迫只能从国内调动资金用来补偿不足。也就是说现在松本商社是在拿着国内宝贵的贵金属来补偿这一切,这显然不能被商社中的一部分“爱国人士”所接受,以至于原田庆二在受到嘉奖时,同样也受到一部分人的训斥。
  此时原男庆二感觉很舒服,非常之舒服,至少这些造手表的中国人,开始求到自己,需要自己了,那么自己正好可压压他们的价。
  “原田先生,此事还望贵行多多帮助。”穿着一身洋服的高详伟,跪坐踏踏米上恭敬地说道,对于这些洋人,高详伟从来都是陪着小心,毕竟国商在很多时候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都比不上这些洋人。陪着小心总是没错。
  “高君,虽然鄙行是口外最大的武器商,可是鄙行现在实在是没什么存货,更何况这些枪大都已被人定下,高君请怒原田无能为力。”从他们要枪要的那么急,原田庆二相信他们要这批枪一定有用,否则绝对不会这么急切,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为洋行谋求更大的利益。
  “还望原田先生,看在你我私交上多多帮助,他日详伟一定重谢。”高详伟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要的这么急,而且是数量大,但是从父亲当时来张家口时那急切的表情,高详伟知道这事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办妥,否则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高君,如果贵商行能拿出足够的条件,我可以发电报劝说华北分社从其它洋行筹枪,当然在下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来打动分社社长。否则请恕在下无能为力。”
  “足够的条件?”听到这几个字高详伟的眉头一皱,稍想了一下就知道眼前这个日本人所谓的足够的条件,指什么意思。他想要的无非是朝鲜和日本的手表经销代理权,而且是希望这些手表的价格能下调五个百分点。这个意思在过去他不止一次的提到过。
  “原田先生,这么大一件事,我个人无法做主。还请见谅。我会尽快给您消息。”就高详伟个人而言,如果不是东家反对把专卖权只给一家商行,恐怕在很早之前高详伟就已经答应了原田庆二的要求。
  “这个日本鬼子,他妈的根本是在趁火打劫。”接到高传良的信后,司马恼的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这些个日本鬼子他妈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强忍着手掌传来的疼痛,司马恨恨地骂着。
  “老杨。你让人回个信给高掌柜。就说先应下那个日本鬼子。”这个时候司马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先答应下来。
  “是!少爷,您的手要紧吗?”老杨恭敬地说道,身为这座别墅的管家,老杨在大多数时候都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曾经在关内大户当过管家的老杨当然知道这些,虽然这少爷人很年轻,但是老杨觉得自己这少爷和别人总有那么点不一样。
  至少在让自己当这个管家的事上,显然违了规矩。要知道主人家都是让自己信的人来当这个管家,那里会像少爷一样,自己被高掌柜介绍过来以后,他二话没说就让自己当了这个管家。不知道他是信任高掌柜的为人,还是信任自己。
  “原田先生,你的条件我们已经决定答应了下来。不知道贵行能在几天内把我们需要枪械运来。”对于东家会答应这个条件,高详伟并不觉得奇怪,毕竟现在自己有求于人,若是不答应恐怕会……想来东家也不会那么做。
  “高君放心,只要现在你们一签定合同,我早已经准备好了一批,洋行里现存的你们全部带走,如果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从商社再调一批过来。你看如何。”虽然对方的妥协早已经自己的意料之中,但是原田庆二仍然忍不住有些心花怒放,甚至都忘记了伪装一下。
  “那我们签合同吧!”虽然明知道这个原田庆二是在敲榨自己,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看着眼前的原田这副兴奋的表情,高详伟心里的恶感更甚。
  合同内容如下:
  立合同松本洋行今蒙西北通用机器公司订购军械数目等件,及交货、交款条件开列于后:
  一、三八式步枪,带刺刀、刀鞘全。携带预备品,每十杆一套,但无剑差带草弹药盒一千杆。每一杆银洋五十四元六十块,共银洋五万四千六百元正。
  二、同用子弹带插弹子纸函一百万粒,每一万粒银洋一千一百零五元正,共银洋十一万零五十元正。
  以上共计银洋十六万四千六百五十元正。
  一、大正三年式三脚架机关枪十二杆,每一杆银洋二千一百三十一元。共银洋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二元正。
  二、同用子弹带保弹板纸函六十万粒,第一万粒银元一千二百三十五元正,共银洋七万四千一百元正。
  三、同用器具箱甲种两个,第一个银元五百零七元,共银元一千零一十四元正。
  四、同用弹药箱甲种三十六个,每一个银元五十一元正,共银元一千八百三十六元正。
  以上共计银洋七万六千九百五十元正。
  以上合同所列两项共计总银元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二元正。
  以上军械系日本帝国陆军正式制式之物,松本洋行一面承管,
  以上物件另有清单,物件于合同签字后立即交付。
  货物交到点验,如有残坏短数等事,由松本洋行担任赔补。
  以上价款交付办法如下:
  双方议定,所需货款由西北通用机械公司所制手表充抵货款,每支梅花钢壳手表折价九十二元充抵。另双方商定松本洋行享有梅花手表在日本、朝鲜专卖权,专卖期十年。
  此项合同作成二份,彼此存置一分为据。
  共和四年十月五日定立
  日本大正四年十月五日定立
  “他妈的小日本鬼子,我们这么被他妈的给敲了!”一拿到合同,司马看着合同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虽说这块买枪的价格比起上次来要便宜不少,可是这个手表的专卖权硬是被敲去了。
  “司,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从日本人那里买枪。我们厂里有机器,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造,没有必要受日本人的勒索。”对日本人史道姆可以说是没有一丝好感,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人在战争一爆发后对德国所驻青岛趁火打劫的行为。
  “我们可以自己制造?你确定?”如果说可以自己制造的话,司马宁可死也不想再让日本人敲诈,一想到自己竟然被那个叫原田庆二的日本人敲榨,司马的心里别提他妈的多别扭了。
  “当然,我的老板请不要忘记站在您面前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机械专家是,他原本就是是一名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武器专家。”
第54章
并不容易
  “克虏伯兵工厂?武器专家?”听到史道姆这么形容自己,司马难以置信的看看眼前的这个德国人,毕竟在司马眼中史道姆只是一个机械专家,从来就没想到他是什么武器专家。而且还是一个克虏伯兵工厂的武器专家,得益于后世的资讯,后世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克虏伯兵工厂的大名。现在竟然有一个自称是克虏伯兵工厂的武器专家站在自己的面前,司马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然,如果不是你们的政府为了扩建兵工厂,从德国定购了一批机器,而我作为克虏伯兵工厂的专家,过来帮助贵国扩建兵工厂,那么现在我应该要德国为这场战争尽一个德国公民的义务。”史道姆向司马解释道,史道姆的故事很简单,在现在的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像史道姆这样的德国国民,因为战争的原因滞留在中国。
  除了被送进战俘营的青岛德国军人外,更多的在华德国人是为德国企业服务,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些为德国企业服务的德国人现在大都失业,其中只有像史道姆这样的少数的一些幸运儿,在中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确保衣食无忧,而有一些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是勉强糊口罢了。
  “你确定在咱们的工厂的里能造出枪?”如果说自己的厂子里能造出来枪,那么司马至少不用再受日本人的勒索,在现在的中国,除了日本洋行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洋行还做军械生意,原因还是因为欧洲的那场该死的战争。
  “当然,我们工厂的机器当然可以制造出武器,但是有一些关键设备还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制造像拉制膛线的拉床之类,但是现在工厂的设备根本制造不出子弹,所以子弹仍然需要外购。”
  史道姆耸耸肩说道,之所以说道工厂可以制造武器,是因为只要任何有金切机床的工厂都可以制造武器,当然需要另制一些专用的夹件之类。拥有数百台各类金切机床的西北通用机器公司当然拥有能力制造武器。
  “史道姆,那我们现在就动手,不能造子弹没问题,反正我们已经买了日本鬼子的枪和子弹,子弹数量也不少,就用小鬼子的子弹。”不能造子弹有什么?反正现在也买了不少日本人的子弹,大不了直接用日本人的子弹就是了,只要先造出来枪就行,至少这样省得再让小日本勒索了。
  “哎!我的老板,制造武器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需要武器的图纸、专用夹件、甚至新的工作母机,这一切我们都没有。”史道姆无奈的耸耸肩膀说道,自己的老板把制造武器想像的太过于简单了,如果真的那么简单的话,中国人就不需要聘请自己这些外国人帮助他们制造武器了。
  “呵呵!史道姆,图纸没有,你完全可以自己绘出来嘛!你不是武器专家吗?而且是克虏伯公司的,相信这点事难不住你吧!”眼前有这么一个德国克虏伯公司来的武器专家,要是放着不用可不就是很浪费,这么宝贵的资源当然不能浪费。
  “老板,恐怕你要失望了,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是火炮,不是步枪也不是机枪,恐怕你并不需我来制造火炮。”对于司马会将这些交给自己做,显然在史道姆的意料之中,但是史道姆只曾参与过火炮的研发,如果让史道姆负责制造山、野炮,史道姆会非常称职,但是绘制步枪图纸?史道姆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怎么了解步枪。谈什么绘步枪的图纸?
  “没事,咱们买的不是有小日本的三八式吗?你就参照那就是了,我不相信你这么一位优秀的德国专家,连日本人的那点的东西都制不出来。”虽然对武器的生产制造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司马还是知道像制造这些武器完全可以根据实物进行逆仿制,好像后世国内不少武器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更何况步枪这东西的结构并不见得怎么复杂不是,大不了多花点时间。
  “你是老板,你说的算。”这个时候史道姆还能说什么?只能接下这份工作,史道姆都觉得自己有些多嘴了,只是一支步枪而已。史道姆如此安慰到自己。
  在厂房外有一间用石棉瓦建的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四周没有开一个窗户,这就是护厂队的禁闭室,护厂队的人通常叫他黑屋,因为里头一天到晚看不到一丝光。不知道是那一个被关进来的人在黑屋的石棉瓦制成的墙体上钻了一个小窟窿眼,阳光从这个小窟窿眼里照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之中。
  “大哥,你看外头好像所有人都在那挖什么地基。这两天是一天到晚不使闲,连夜里头都没闲着。”趴在这个小窟窿眼后面,穆白盯着外面的正在那里不停的挖着地基的工人说道,这两天这些工人好像都是在日夜加班的干着活。
  “小白,好像是从咱们被关进来的第二天,外头的那些人就开始忙起来了,会不会是因为咱们的事。”因为这间黑屋就是一层薄石棉瓦的缘故,哪怕就是在晚上吴满屯也能听到外面“嗵、嗵、嗵”的车声,还有挖锹的声音,吴满屯不知道为什么东家会让这些人一天到晚的干下去,但是几个月前刚开始盖厂房、仓库时都没有像现在一样一天到晚不停的干,东家既然让大家这么拼命的干,很可能是出了什么事。
  “小白,今个天更冷了,入了夜指不准更冷。多盖上些总好点。”吴满屯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说道,这两天一天比一天冷,幸好被关禁闭时队里的兄弟顺道把自己和小白的盖被拿了过来,要不然就这天冷的可真让人朝不住。
  “老钱,看这天色,估计这两天可能会下雪,告诉大家伙干快点,这口外不比关内,到时天一冷,这水泥砂浆恐怕就被冻上了。”看着越显得的灰暗的天空,刘季元不无担心地说道,要是万一水泥砂浆被冻上,到时可什么事都干不了了。
  老钱是这一段的段长,除了不停地催他,刘季元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旁的还有什么办法。
  “唉!刘工,这么冷的天,能干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没日没夜地干,大家的早都累的快挺不住了,要不是东家平日待大家伙着实厚道,估摸着早都有人撂挑子不干了。”虽说看着眼前这活的进度,老钱自己个也着急不是,可这事不是着急就顶用的。这两天都是全厂的几千号人分成两班,日夜不停的挖地基,这地基挖好了还要夯实,这一天夯的地都比过去两天干的还多,还能怎么快。
  “老钱,让大家看看再加把劲,回头我让伙房里头给大家送几桶姜汤过来,给大家伙去去寒,再让伙房给大家多加顿饭,大碗的米饭碗碗带大肉。让大家多辛苦辛苦。”想到这看一下进度的司马,正好听到的老钱说的这话,这么冷的天干这活,着实太受罪了,估计要是搁过去这活都没人愿意干,到现在那些个工人都在那任劳任怨的拼命干活。自己。
  “东家,您来了,俺刚才……”老钱一听到背后传来的话,一扭头一看是东家,心到东家是肯定听到自己说的话了,自发点唠叨可不是冲着东家,连忙想说些什么,但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怎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