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0

  “现在每一人都知道,对话已经失去了意义,我们带着一颗爱国之心来到这里,我们不是来乞求你们通过我们递交的决案,而是来告诉你们,我们不会再等待,无论在我发言之后,你们是否能给出答案,我们都会向京城进军。”
  “轰!”罗臣伯的话就像惊雷在议会中炸响,基石议会厅内的议员们张大嘴愣在那。
第174章
前进!青年近卫军!目标!京城!
  环视议会内面色惊讶并开始争论的议员,站在发言台上的罗臣伯先向议长吕复敬个军礼后,然后向议员行了一个礼,便径直走下发言台,一直坐在旁听席上的西大十六名旗队长以及西北中学、雏鹰营的五十六名区队长,不顾议员的惊讶纷纷退出基石议会厅。
  看着即将离开议会大厅的三校学生军代表,罗士洪站起身鼓起了掌,随后又有十几名复兴党籍议员站起身为他们鼓掌,接着议会内复兴党议员纷纷站起身来,顿时掌声雷动,基石议会大厅完全淹没于雷鸣般的掌声之中。议会中复兴党议员,用掌声表达对青年们的支持。
  “年轻人行动吧!用敌人的血去浇灌中国的自由之树!”
  “去把黎元洪、段祺瑞拉下来!”掌声伴随议员们的呼喊响彻基石大厅。
  站在窗边看着广场上列队的学生军,吕仁激动得无法自抑。
  “先生您看,一切都已经无法阻止我们的脚步,我们甚至不需要动员军队,仅靠热血青年,就足以打到京城。”站在窗后的司马静静观察广场上的学生,即便隔着双层防弹玻璃,都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喊。
  “出兵!”
  “向京城进军!”
  “统一全中国。”
  诸如此类的呼喊的确鼓励人心,司马曾经以为人们厌恶战争,但俄罗斯战争改变了一切,大多数国民愿意倾其所有打赢战争,不为其它只为尊严,只为打回属于中国的尊严,而现在人们发出的呼喊改变了司马对内战的看法,当内战无可避免,大多数国民宁愿积极面对,那么自己亦不应回避。
  “先生,在过去几天中全国有三十个省的商会和近百个团体发电支持以西北为首重组中央,即便南方各省督军也多次询问、试探西北的态度,表示如果西北进军,一定会严守中立。现要大势已成,只要您一声令下中国将会迎来新生。”见主任犹豫不决,吕仁急不可待的催促道。
  作为议员吕仁并没有参加基石议会厅内召开的紧急会议,那里无论作出任何决定,都不可能改变一切,自此之后所有决定都将由这间办公室发出。假自由与正义之名或许早已成为西北的传统和特色,相信自由与正义永远与自己相伴是西北人的特点,或许会开辟一个时代。
  想到这司马长叹一声,然后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红色电话:“松坡我是司马,执行原定计划吧!”
  电话那头愣了一、两秒,随后司马才听到蔡锷服从声。
  挂上电话司马朝激动得呼吸急促的吕仁看了一眼,然后发出邀请,这是他提出的计划,现在应该让他分享硕果。
  “中仁,想和我一起下去吗?”
  “先生,在这种大场合下我会紧张,可能会犯错,而且,先生,您的青年在等待您的检阅。”尽管内心非常想去,但理智告诉吕仁不能去,而且这只是计划的开始,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需要吕仁亲自出马,而那个重要的环节,甚至不在计划书内,这是吕仁个人决定。
  仔细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司马笑笑,对于吕仁为什么不去,司马当然明白,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愚蠢地站在自己身后分享属于司马的荣耀,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才能去享用这一切。
  吕仁紧随司马离开办公室,在司马乘电梯下楼时,吕仁则乘电梯到播音室,播音室内工作人员早已作好一切准备,在一个小时前吕仁以主任办公室顾问身份借用公署播音室。进入播音室后,吕仁感觉心跳加速,内心充满紧张和兴奋。
  “但愿主任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戴上耳机吕仁心中下定决心,这都是吕仁自作主张,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布置好一切,在吕仁看来就像奇迹,从调动近百部摄像机,再到对广场上学生重新整队,再到……。
  “吕顾问,先生乘的电梯已经到三楼了。”耳机内传来的声音让吕仁明白,是时候开始了。
  罗臣伯、于柱等人走出基石议会大厅顺台阶走到边防公署大楼大厅内,就看到一部电梯打开了,电梯门刚一打开大厅内宪兵立即起身敬礼,从电梯内走出一个留八字胡的年轻人。罗臣伯、于柱等人一见瞬间惊呆了,连忙立正敬礼:“先生!”
  走出电梯的司马看着这些青年,其中一个人司马认识,是雏鹰营的于柱自己从大同带来的孤儿,他们神情激动站成一排立正敬礼。
  “你们好!”当听到这句话罗臣伯、于柱等人原本紧绷的心情随之放松。走到他们面前,司马拍拍于柱的肩膀:“柱子长大了,在营里还习惯吗?”
  于柱激动面对恩人,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自己的今天,一年多了,这是于柱自上次在钢铁厂工地上和少爷分开后,第一次见到少爷,于柱没想到少爷竟然还记得自己,激动得语无伦次:“少爷,不,是先生,习惯,习惯。”
  这时一名公署工作人员走过来:“先生,已经准备好了。”
  “辛苦了!”
  司马转身向那名工作人员点点头,看着这几十名身穿军装英姿飒爽的青年说:“走西北的青年们,我们出去吧!”
  “是,先生,您请!”罗伯臣连忙回答,同时羡慕的朝激动不已的于柱看去,显然没料到他竟然和先生认识,而且竟然还称先生为“少爷”。西北大多数人都知道,只有当初公司时代老人有资格这么称呼。
  罗臣伯想起报纸上提到“雏鹰营”孤儿时常用的一句话,“司马的孩子!”看着身边于柱再望向即将走出公署的先生,罗臣伯明白为什么报纸上会用这个词形容“雏鹰营”的孤儿,眼光复杂起来。
  “是先生!”
  “是主任。”
  广场上的人们看到走出公署站在台阶汉白玉石栏后的年轻人纷纷欢呼,广场边西大、西中以及“雏鹰营”军乐队见主任走出公署便奏响军乐,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军乐声,整个广场沉浸在军乐和欢呼声中。在边防公署台阶上已架设起麦克风,司马站在麦克风后,而此时跟随在司马身后的于柱、罗臣伯等人,纷纷朝公署两边阶梯跑去,每隔三级台阶站一人,他们自愿作先生的卫队。
  “中国青年们,在这里我向你们致敬!向你们每一个人致敬!向你们的勇气致敬!”声音刚落,广场上便响起青年人激动的欢呼,他们觉得这是先生对他们行动的承认。
  “青年们,我理解你们的愤怒,我本人亦同样愤怒,我们能够眼见死亡而无动于衷吗?当然不能,正因为如此,京城同学们才会上街,要求中央政府负责,可换来的是拘禁、殴打,信仰正义中国青年们自然不会坐视。”
  “中国青年们,相信我,我们的征途永无止境,中国必须要结束目前混乱状态,四万万同胞将不会再忍受时局混乱带来的痛苦。中国复兴需要铁的纪律,在你们身上我看到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纪律,中国青年们,请你们继续保持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品德,向你们致敬青年们,中国就在你们心中,中国就在你们面前,中国将永远跟随你们。”
  司马讲话只有短短数句,尽管没有涉及实质,也没有阻止他们,也没有告诉他们要去做什么,所有一切都是模棱两可,但却表明态度,对他们行动进行承认和支持。
  就在司马准备转身朝公署内走去,广播再一次响起起来,广播中传出无比激动的声音。
  “西北青年们告诉我,我们来到这里,聚集到领袖面前是为什么?”听到广播内传来吕仁的声音司马一愣,他要干什么?
  “用我们和暴君的血使共和中国自由民主之树常青!”广场上近五万名青少年拼命把这句话吼出来,青少年发出的怒吼和誓言直抵云霄。
  “青年们让我们共起誓,祖国我将在复兴祭坛上献出我的血、我的生命!”广播中再一次响起吕仁的呼吁司马惊呆了。
  “祖国,我将在复兴祭坛上献出我的血、我的生命!”广场上人们齐声呼喊,实现祖国复兴一直是西北青年的梦想,到那时中国将皆如西北,为此即便流尽自己的鲜血、献出自己的生命又有何不可。
  “青年们,请告诉全中国、全世界,谁将领导中国复兴?谁是我们的领袖?”
  “司马先生!”
  站在广场上十余万人齐声高呼,人们心中早就认定这一点,对此早已深信不疑,只有先生才能带领中国实现复兴。与此同时,在播音室内吕仁越说越激动,完全扔掉手头准备好的稿子,长篇大论并不能吸引人。
  “我的领袖,感谢您的领导,西北已经成为中国复兴的基地和希望,对我们来说,您就是胜利的保证,对我们来说您就是复兴的保证,我们发誓将永远和您站在一起,永远追随您,无论征途艰难险阻,我们都将勇往直前,我的领袖,现在是您领导我们复兴全国的时候了,向您致敬,我的领袖。”
  “向您致敬,我的领袖!”
  “向您致敬,我的领袖!”
  广播内激动的声音刚落,西北广场陷入欢呼中,全副武装的青年和市民拼命高喊口号,同时举起右手向公署台阶上的领袖致敬。
  “万岁!万岁!”致敬最后变成狂热的欢呼。
  狂热是人世间最猛烈的病毒,这种病毒只要有适合土壤就会迅速展现出潜藏的威力。一直以来西北人们都崇拜那个给予他们新生的年轻人,但是却从未在公开场合激烈表达出来,而今天广播里的那个陌生声音挑起深藏在他们心中的崇拜。
  广场上人们不间断发出欢呼,令司马从最初惊诧变得如醉如痴,上一次享受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在基石议会厅内,当时只有数百人发出这样的欢呼,就以让司马飘飘然,而这一次十余万人发出的欢呼让司马整个人陷入前所未有的迷醉中,这种被崇拜的感觉实在太美妙了。陶醉的司马,甚至没听清广播内容。
  “既然和平请愿已经失去效果,青年们拿起你们的武器去京城,用武力推翻暴君政权。青年们向京城进军。”广播内挑动的话语让早已陷入狂热中的青年和市民立即齐声呼喊:“到京城去,向京城进军。”
  已经完全陷入痴狂中的吕仁大声嘶吼,甚至自作主张为广场上青年起了一名字:“我的领袖,你的青年近卫军将在京城迎接您的检阅,前进,青年近卫军们,用你们手中的剑去斩断束缚中国人民的囚索,我们请千百万无数为国尽忠的英灵为我们作证,支持我们的行动。青年近卫军要不愧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鼓起你们的精神和勇气,我们一定会赢得胜利,我们一定能胜利,前进青年近卫军,目标京城。”
  “前进青年近卫军,目标京城。”
  听清呼喊内容的司马头晕目眩,这超出了计划范围。吕仁他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自己先前激动而恼怒的司马咬牙切齿。
  与此同时,数十名摄影师用数十部电影机从数十个角落记录广场上的一切,在吕仁授意下,张默把拍摄《红何谷》的十余名摄影师都找过来,甚至安排格里菲斯为导演,当然现在看来根本不需要导演。
  司马内心充满懊恼,但得到进军令的学生军,不,应该说是青年近卫军,在各方队队长命令下开始行动,从左到右,最先踏着正步离开广场的是三校学生军军乐队,他们击打军乐鼓、踩着鼓点在实业大道上列队,同时奏响了《胜利进行曲》。在雄壮进行曲声中西北学生军第一团方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出广场。
  军靴踩踏声不断敲击司马的心脏,学生肩头刺刀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光芒在实业大道上闪烁,炫耀得司马睁不开眼睛。走在方队前方的是护旗队,他们手举五色国旗、铁血旗、校旗对公署台阶上的领袖行注目礼,眼中充满兴奋,这是西大学生军第一次在实业大道上接受领袖检阅,不,现在已经没有西大学生军,而是青年近卫军,他们刚刚得到的称号。
  “向左看。”当第一团方队通过边防公署前,走在方队旁的队长吼出口令,两千名学生面朝边防公署台阶上的领袖,同时吼出誓言:“我的领袖,你的青年近卫军将在京城迎接您的检阅。”
  随着一队队方队从边防公署前走过,沉重的军靴不断回荡在实业大道上空,在实业大道路边挤满围观市民,实业大道两侧大楼窗户全部打开,国旗、铁血旗纷纷从窗户中伸出来。
  “青年近卫军万岁!”不知道是谁大声喊道,接着雷鸣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青年近卫军将进军京城,这是西北人的梦想,进军京城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曾无数次想象,但谁也没想到,进军京城的军队不是边防军精锐,而是由西北最大的三所学校学生组成的“青年近卫军”。
  愤怒!
  “吕中仁告诉我,你想做什么?”
  办公室的怒吼让人不寒而栗,如果目光可以杀人吕仁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回,如果公司老人看到司马的眼神,一定会为吕仁捏把汗。
  一直以来司马给外界的形象都是宽厚、律已、仁爱,但熟知司马的人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表象。在公司时代发现工厂工人吸大烟,司马毫不犹豫下令处决了吸大烟的保安队员以及孔家庄的烟贩,再后来察哈尔以及西北各省禁烟,前后不知多少颗脑袋掉地。
  先生的质问并没有让吕仁感到恐惧,虽然吕仁可以感觉出先生眼中隐隐可现的杀意。
  “先生,是您创造了西北政治宣传艺术,宣传在西北是一门政治学,一个伟大的艺术。您曾告诉张主席,宣传的力量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它必须要从人民中吸取力量。用步枪和飞机大炮去夺取政权或许是种不错的方式,自古以来无论是我们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但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就是赢得民心,您也一直这么告诉我们。而现在西北已经赢得了民心,全中国在看着西北,青年近卫军就是民心的一部分,他们不是军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中国精英份子,近三分之一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你还知道他们是学生,你还记得他们的身份,这些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你知道吗?西北军是干什么的,是打仗的,学生是干什么的,是学习,你是把中国未来的希望推上战场。”
  司马一拍桌子大声斥责,无论任何借口都不能打消司马心中的愤怒,即便对俄作战时,自己仍然用军队委培生的方式,把从关内来参军的数百名大学生重新推回课堂,让他们去学习,而现在吕中仁竟然把自己视若珍宝的学生推上战场。
  “先生,不会有战争,学生们绝不会上战场,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大势,今天西北广场上发生的一切都已经通过西北广播电台发到全国,一定不止西北三校学生进军京城,还会有全国各的学生,我们是用民心去夺权,而不是武力夺权。”
  “南方督军们一定会响应,他们的通电支持甚至比几个师更有用。我们要的是民心,要的是以势逼人,这个世界上文明进程总是由一小群人带动的,五万学生的意义不在于是否会战斗、是否会牺牲,而在于从思想上和精神上带动整个中国,中国需要热血,而不是枪炮。对于京城,我们是借势逼人。”
  吕仁毫不畏惧对怒气冲天的先生激动地说道。如果说这一生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话,在吕仁看来就是此时,自己的计划一旦实现,这一次大进军和自己将永载史册,兵不血刃夺取一国之都,并夺取中央政权。
  “而且这次举世瞩目大进军,将会掩盖边防军在河南、四川、陕西以及其它任何一个省份的军事行动,当全中国回过神的时候,我们至少已经统一大半个中国,先生,请你放心,即便是学生有所伤亡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你将会成为中国领袖,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吕仁用神采飞扬激动的规劝司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