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730

  “我们是民族的最精英,我们是共和中国的栋梁,处变不惊,庄敬自强……”尽管对这首歌并不熟悉,刘家祥和身边同学仍然跟着唱起来,这首歌是在行军第三天西大音乐系同学临时谱创,长途行军总能激发人们的灵感。
  “意志坚定,百炼成钢,哪管它腐朽之气浓,哪管它逆流在激荡,同学们,同学们,起来起来起来,一切靠自己,一切仗自强,有我在中国定富强,有我在中国定兴旺……”
  汽车上的记者一边听歌一边不断用相机记录行军场面,西北三校五万青年喊着“进军京城”的口号离开西北的同时,从西北到京城的报社就派出大量记者乘车跟踪报道这次大进军,随着时间推移,三天来已经有近百家报社派出记者,公路上除了私人或报社轿车外,还有多家小报社一起租用的大客车或卡车。
  在行军纵队中穿行的黄山伐连拍队列中看似只有十三、四岁的少年,这些少年同样穿着军装、扛着体育步枪,肩上的雄鹰徽章和纵队间的红底雄鹰旗吸引了黄山伐,这些少年就是所谓“司马的孩子”雏鹰营,来自全国各地的孤儿。
  “这位同学你去京城干什么?”在纵队里一边跑,一边拿笔准备记录这个少年的回答。
  “捍卫国家的自由与正义,不让国家沦为暴君的玩物。”少年狡黠的回答。
  在结束第一天行军后,晚上休息前,边防军派来新闻官帮助大家统一口径,去京城是为了国家的自由与正义,不让国家沦为暴君的玩物。
  “那你们在出发时为什么高喊要在京城迎接司马的检阅?”话刚出口黄山伐便后悔了,在少年眼中他果然看到愤怒,这些少年不是普通学生,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司马的孩子”,吃司马饭、穿司马衣、读司马书,他们所有一切都是司马提供的,自然不可能接受自己用“不敬”的言语称呼他。
  “你应该用先生!”少年不高兴地看了眼身边的记者,然后加速摆脱这个蠢记者。
  跟着纵队跑了半个钟头,学生回答千篇一律,黄山伐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作为一个三流小报记者,黄山伐需要足够吸引人眼珠的新闻。
  “师傅,还有多久到怀来?”一跳上和其它十几家小报社合租的客车,黄山伐问开车的司机,看到车头上插着五色国旗和铁血旗,驾驶位旁放着步枪,黄山伐摇了摇头心想:“西北人都他娘的疯了,竟然想靠学生……”
  不远处铁路上一辆装甲列车让黄山伐目瞪口呆,那修长、粗重的炮管表露着它的威力。对于装甲列车,黄山伐曾在战地画报上看到过,边防军在俄罗斯投入十余列装甲列车,而现在他们竟把装甲列车都派来了。这时如浪潮般的欢呼声在铁路两侧旷野上响起,学生冲铁路上的火车拼命挥舞手中帽子兴奋的呼喊。
  “万岁!青年近卫军号!”
  “青年近卫军号!万岁!”
  刚跳上车累得快走不动黄山伐,看到铁路鸣响汽笛的装甲列车,连忙跳下汽车朝东侧铁路跑去,与此同时公路上汽车纷纷停下来,数十名记者一边朝兴奋的学生拍照,一边拼命朝装甲列车跑去,以便拍到最清楚的照片,尤其是车身上金色车名“青年近卫军号”。
  装甲列车的汽笛声和学生欢呼声在山谷旷野中响彻,涂绿、黄、碣、黑不规则色块的装甲列车成为学生们追捧的目标,在装甲列车前推着三节平板货车,兴奋的学生拼命追赶“青年近卫军号”,追上的学生跳上列车前后的平板货车上,将书写“青年近卫军”的战旗插在列车上,战旗是经过宣化时由宣化荣军会赠送。
  “这些学生!”车厢内的林子峰透过射孔看到铁路两侧拼命追赶的学生摇头感叹,装甲列车里的战士有的已经打开车顶天窗站到车顶外,和学生一起兴奋呼喊。
  西北卫戍区装甲列车队是根据参谋部命令配合学生此次大进军,青年近卫军号只是打头阵,在后面还有六辆。
  这时兴奋的学生听到空中传来轰鸣声,旷野上的学生、记者以及装甲列车上的战士朝空中望去,原本喧闹的旷野随之一静,所有人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空中的飞机,不,是铺天盖地、遮云蔽日的机群。
  “这……这得有多少飞机?”空中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乌云盖日般的机群让黄山伐感觉后背冰凉,同时惊悸不已,万一飞机上带有毒气弹……。
  “这……这是一个大新闻。”黄山伐突然意识到自己掌握了一个天大的新闻。
  “千架飞机携带千吨毒气弹直扑京城。”有什么比这个新闻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睛?
第177章
爆炸性新闻
  怀来县,历史上曾称为沮阳、怀戎,公元1066年,辽太祖置州县统治,改怀戎为怀来,这是怀来作为域名之始。
  “怀戎”和“怀来”均有安抚北方少数民族,使之臣服照顺之意,可见怀来、涿鹿一带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拱卫京师捍卫边陲的战略要地。怀来县处西北省东南部,地理与河北接壤、紧邻京城,自古就有塞北通衢之称。
  县城距北京德胜门120公里,距西北市中心100公里,怀来境内南北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中间环抱新近建成的官厅水库,两山夹一川形成“V”形盆地。现在的怀来县城是新建于卧牛山下人口不过三万多人的小县城,至于历史上那座怀来古城,因修建官厅水库需要已经完全沉没在水库之下。
  为兴建官厅水库满足西北工业以及生活用水,怀来县付出巨大代价,库区移民多达四万六千余人,被淹没耕地超过15万亩,其中约有近两万怀来人在得到补偿后由省政府进行异地安置,作为武装移民计划中的一部分移居蒙古五省。而怀来县城则迁移至号称“东郊雨霁,西岩月落,南山叠翠,北岭凌雪”的卧牛山下。
  重建后的怀来县城是一个经过严格规划设计的现代化县城,相比于西北大多数老旧城市,这个西北省与河北省间的咽喉小城被称为“小西北”,尽管论其城区规模甚至不及西北的一个街区。在卧牛山之巅至今还遗留明朝时期修建的怀来古城的残墙断垣,依山势蜿蜒而上,向人们展示世事沧桑,诉说古老的故事。
  在卧牛山下西京公路上以及两侧数条漫长的行军队伍正举着无数面战旗向怀来县城挺进,在西京公路上除了走在路边的纵队以及伴随其前进的记者们租用的车辆外,还有一支近百辆涂成墨绿色汽车组成的汽车队,这是西北军派出的后勤补给车队,这些帆布篷的卡车并不特别引人注目,而青年近卫军指挥车在其中一辆伪装医护卡车上。
  半个钟头后就到怀来县城了,蒋作宾思绪万千,进怀来不久将到南口,到了南口就等于出了西北,驻扎南口的北方军第三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会不会开枪?这些都是问题。在西北这些学生就是天之骄子,有边防公署支持有民众响应,沿途受到前线凯旋将士般礼遇和欢迎,但出了西北等待热血青年的会是什么?
  这时一名从西大学生军中抽调来的参谋报告声打断蒋作宾的沉思,“报告参谋长现在距怀来还有2公里,是否由行军队形改成进城队形?”
  “这么快?”蒋作宾苦笑一声,“命令各行军纵队合并为进城队,乐队前置军旗师中置,告诉青年近卫军战士们,让他们打起精神给怀来民众展示中国最精英的风采!”
  “学生进军京城不是去打仗,打仗自然有边防军,你除了全权指挥青年近卫军外,驻怀来第三师、张家口第七师以及热河第六师、包括调派的海空军全交由你指挥,如果需要让部队顶上去,至于学生军把他们当成宣传队就行了,记住这不是一次战斗行军而是一次宣传。”在从西北出发时主任以及总指挥接曾特意交待。
  宣传!有什么比规模庞大的阅兵式进城更为夸张的宣传方式。通过学生向国民表达西北意志,或许这些学生不是合格的战士,但阅兵需要的是整齐划一的动作以及极具夸张的进军方式,对此西北学生军完全合格。
  怀来新城,这个在建城231年后从旧城迁移至卧牛山下的小城,此时完全是一片旗帜的海洋。民生路是怀来新城主干道,路旁满是二、三层新型砖混结构华式建筑,每一扇窗口都伸挂国旗以及象征西北的铁血旗,甚至还有数面从楼顶垂落的大幅五色旗及铁血旗。
  街道两侧早已挤满从城内以及城周十余里外赶来的近十万民众,拥挤在人行道的民众大都手持国旗或铁血旗,而在路边每隔十余步就站着一名身系武装带的怀来中小学童子军,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北方。
  再过十余分钟“青年近卫军”就要进城了。城边环城路与民生路入口处中央站满怀来县政府官员以及议会议员、荣军会会长,甚至还有上百名怀来籍因伤退役荣誉军人,身着盛装胸佩勋章亦列队欢迎向京城进军的热血青年。而在城边田野中,怀来民团炮兵操作6门75毫米野炮亦做好准备,去掉弹头、填上锯末压实礼炮弹,摆放在一旁弹药箱上。
  因为西北省地方官员都拥有预备役军衔,因而站在路中央的怀来官员大都穿着边防军预备役军礼服满面笑容,无论私心或是公心他们都对学生进军京城充满希望。
  西北入主中央这是西北官民的希望,虽然亲身参与,却可用为中国“最精英”青年致敬、助威。
  站在人群中身穿军礼服肩缀金色缀带的县长宋云亭已没没有往日的淡定,神情紧张来回渡步,左顾右盼生怕有什么不足之处影响盛典。
  见县长紧张的来回渡步,怀来县议会议长杜成齐轻笑着摇摇头靠了过去:“念臣兄不必紧张,再这么渡下去只怕你这双军靴鞋根都磨平了!你放心吧!此次一定能让青年学子和全中国记住咱怀来人的热情!”杜成齐自信地说。
  为了迎接青年近卫军进城,昨天议会全票通过决议划拨十万元经费用于筹备欢迎仪式,甚至还额外准备五万元以备不时之需。而今年春节以及正月十五典礼议会不过只划拨了三万圆而已,即便是加上怀来商会捐赠的五万圆才八万圆。从昨天上午起怀来全县各个公私机构都为入城仪式倾注了全部力量。
  “仁远,怀来是学生在西北的最后一站,出了怀来就……,咱们可不能有一点疏忽,一定要让青年们明白,怀来和西北任何城市一样是支持他们的,不仅仅要让他们感受到怀来人的热情,还要让他们感觉怀来的心和他们在一起,而且别忘了还要借此机会向国人展示怀来,让全中国知道怀来新城!”杜成齐的话并没让宋云亭放松下来,毕竟此次入城仪式意义非凡。
  对怀来而言恐怕是百年难遇的盛事和难得的机遇。对自己而言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呢?西北地方官员实行民选制,四年一个任期,而自己任期已满两年,再过两年就要重新选举,如果没有杰出政绩,到时谁会把选票投给自己。尽管议会中不少议员都复兴党人但没有人会选一个无为之辈作县长,如果落选,自己的声誉亦会受损。
  在西北联合议会辖省内,市县是依据联合议会、省政府、省议会特许而成立的自治组织。按规模大小,西北地方政府架构分成三级管理,由于城市等级和各省对市授权不同,各市组织模式和权力大小也不相同,甚至在其架构上西北市县级地方政府已经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的官府定意,如果用商业眼光看西北市县政府就像一个企业,一个服务性质的企业。
  在西北城市管理机构中,有市县议会、消防局、警察局、图书馆、市政规划局、公众服务部、公共工程部等,其中市县议会相当于企业董事会,一切重大决定都由市议会议员投票决定。而市县政府各个部门好比企业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市县长的权力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在西北市县长中分为“强市长制”和“弱县长制”两种,在“强市长制”下市长由选民直接选出,拥有任命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提出预算草案、否决市议会通过的议案等权力,像西北、张家口、大同、包头、哈尔滨、葫芦岛市长等这类大中城市就是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有一定实权,这样的市长都是全职,都有私人秘书。
  当然这并不意味市长有绝对决定权,重大问题仍由市议会决定。而一般县城则采用“弱县长制”,县长从市议会成员中选出,主要职责是主持市议员开会,听取市民的意见,代表县政府发表演讲,是县政府的形象代表,县长仅有行政以及人事建议权,而没有直接行政权和人事任命权。但尽管如此,县长之职的竞选同样激烈,在当地士绅看来这是一种荣誉,事关家族的荣誉。几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的官本位思想亦也有其好的一面。
  西北之所以采用这种行政架构实际上是为了打击西北的地方实力派,出于联合议会的扩张需求,打击地方实力派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方军队解散或改编只是实现了军令上的统一,但在地方先前由督军府任命的官员仍任旧职,西北只是夺回军权,但政权却仅得到小半。若想平稳解决问题,解决之道就是把千百年来本为整体的省、市、县三级政府切割成若干小块,实行政令上的大一统、架构上的小分裂,如此一来即平稳削弱了原本为利益共同体的地方实力派系,同样确保了西北内部地方政权稳定。
  ……
  站在民生路人行道上人山人海的欢迎队伍中,听着身边人们言语中透出的兴奋,梁济臣面色越来越凝重,跟在身边的几个卫兵也大都不知所措,梁济臣没想到奉师长命令到怀来县城打探消息,结果却亲眼见证了大场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听到身边百姓的谈话,梁济臣心里冒出这句话来。和他省百姓恐惧战祸不同,西北百姓对于引发战争抱空前的支持,他们甚至在谈论是不是应该再买一些战争债券。
  “解救国民于水火是西北不可推卸的使命!”这是梁济臣来到怀来后听到最多的话语。在老百姓看来,自己过上好日子若再任由国内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根本就是畜生所为,岂是“爱国”与“维护正义与自由”的西北民众能做之事?
  “这些人都疯了!”站立在街边面带笑色、兴奋异常的百姓中,梁济臣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
  打俄国、争尊严,百姓们支持自然不足为奇,但现在他们竟然比打俄国更兴奋更高兴。
  “王师南定中原日,中华世界亦大同。”对面人群中打出的大幅横幅表明怀来民众的态度,这是南洋中华总商会通电中的一句,被国内报纸广泛引用,王师和大同,是国人一直以来的期待。
  “或许在百姓眼中,只有西北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吧!”看着横幅中刺目的“王师”,边防军竟然成了所谓“王师”,梁济臣摇头叹息。
  不仅在怀来,就是在南口第三师驻地,这几天每天都有来自各地说客劝说师长以国事计,许“青年学生军”通过南口,而全国各地通电更是一封封涌进南口师部,甚至连美国、英国、法国公使馆也纷纷派人到南口,只有一个目的,让第三师保持中立放学生军南下进京。
  在共和中国地图上西北省出居庸关有一块突出部便是南口,从居庸关到南口有15里,南口自共和五年12月27日,随当时西北民团第二旅三团进驻便成为西北的南大门,亦随北方军第三师进驻则成为西北军和北方军对峙区,尽管当时为了表达善意,在第三师进驻后西北军仅在军都山、南口、居庸关一带留下一个营兵力驻守。
  两年来,北方军最精锐第三师自进驻之日起便未曾调离,位于两军对峙中间的南口县,尽管隶属西北,但实际却因西北军主动撤出第三师进驻,使其成为北方政府辖属区。成建制军队进驻总会给当地带来一些问题,亦同样会给驻守地带来畸形繁荣。两年来,两万六千人的第三师进驻南口一线,官兵消费使南口县越显繁荣,县上林立的酒楼、妓院、百货店则是畸形繁荣的象征,两万多人的消费刺激了南口经济发展。
  不过这两天南口县上的酒楼、妓院老板们发现平日兴隆的生意出了问题,平日里像赶集一样赶上一两里地到南口放松逍遥的北方军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往日热闹不凡的集市也冷清了下来。
  “哎!青年近卫军要进军京城,北方军大头兵被勒令修工事,那还能出营逍遥!”
  “万一第三师要是被打没了咱们在县上的生意可怎么办?”
  收音机、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南口酒楼、妓院老板们怎么会不知道此事,对于青年近卫军的进军,老板们心中可谓五味杂陈。
  老板中有很多河北、山西人,青年近卫军进军京城意味西北将入主中央,到那时自己家乡指不定能象西北一样繁荣,最重要的是没有贪吏勒索,但因为他们做军旅生意,如果驻南口第三师打没了,自家生意可怎么办?这使他们左右为难。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按照县政府以及县议会要求,南口县家家户户都同时悬挂上五色国旗和红色铁血旗,县政府还赶制了数十条横幅,大都是欢迎青年近卫军途径本县的标语,作为夹缝间的城市,南口人毅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距南口县约一里的南口亘横岭,两年前为防范西北民团对京城威胁,进驻的北方军第三师以亘横岭为前沿修建纵深达数里的胜口、南口防御工事,最初只是草草修建的简易工事,但随着陆军部命令第三师常驻南口一线命令的下达,两年时间第三师两万六千官兵有足够时间完善、巩固简易工事,并且不断根据西北军在俄罗斯战场上的表现重新调配工事,甚至非常难得的在前沿布置了带刺铁丝网,在铁丝网后则是机枪暗堡。
  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带刺铁丝网以及机枪暗堡内的机枪,均是西北工厂生产,甚至连第三师换装的新式短步枪亦同样出自西北。自共和六年年初西北第二机械集团便成为中国最大军火提供商。
  “战壕加深、胸墙加高,至少达到一人深,不想让西北军炮弹炸死就拼命挖!”在长满青草的前沿战壕,戴大檐帽的北方军军官大声吆喊。如果说有什么最让他们恐惧,恐怕就是西北军大炮,无论当年张家口攻城或是现在西伯利亚,大炮从来都是西北军王牌,师里来了命令,胸墙加战壕至少得有一人高才行。
  奋力挥动工兵铲的士兵比划了一下战壕深度,差不多已经一人高了,便像瘫了似的躺靠在泛着潮气的胸墙上,点燃一袋土烟。
  “排长,真要和学生军干仗?报纸上和新闻匣子里可说谁敢开枪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干掉他,战壕挖得再深,可也防不了西北军的毒气弹,到时候战壕可不就成咱们的坟了。”
  一见有人起头,原本累得够呛,早不想再做无用功的官兵连忙起哄:“就是排长,你没看报纸上的照片,西军那群畜生可是被毒气烧得脸皮、鼻子、耳朵都化了。毒气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就是洋鬼子都防不了。”
  “就是,这西北军兄弟可对咱们不薄,这两年可没少吃人家的饭,要真打起来,怪对不起人家,以后那还好意思再吸他们的烟!”
  “废什么话!还不快挖战壕,当兵吃粮听从长官令,连这点都忘了吗?还不快挖!”尽管军官嘴硬,但任谁都能看出他脸上的愁色,第三师或许能挡住学生军,但后果谁也不知道,过去打仗输赢都是长官的事,可现在不同,学生伤一个西北绝对不会放过开枪之人,对这点没人会怀疑。打心里说前沿兄弟没几个愿意开枪,两年来都和对面西北军有了感情,毕竟大家常在一起比赛、聚会什么的,真打起来又有几个兄弟愿意冲对面兄弟开枪?
  自打三天前得知西北“青年近卫军”要进军京城,然后西北边防公署就发出“任何杀害青年学生或派遣凶手杀害青年学生的人都将是西北追杀对象,既天涯海角也绝不放过一人!”声明后,第三师上下尤其是下层官兵就再也没有一天安生日子,前有追杀令威胁,后有全国各地通电,劝慰团来访,仗没打军心就散了。
  位于南口县城边的第三师师部,自西北三校青年扛枪开始武装行军后,这里就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南口县是青年近卫军进入河北必经之路,而驻于此的北方军第三师态度则吸引全中国的眼光,一时间来自全国各的通电蜂拥而至,而京城、天津等地劝慰团自然将这里视为重点关注对象,目的只有一个劝其保持中立。
  “但凡稍有人心,对兰州屠城惨案,谁无义愤,京城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但其要求总统、总理辞职,显违共和之宪,而西北激进学生更以武装进军京城,行颠覆政府之举,子玉身为军人,虽不闻政,但职责所在,不得不令军队立网加以拦截,子玉以第三师长官起誓,只要西北学子不开枪,第三师上下绝不开枪,如违此誓,子玉定自裁以谢国人!”
  吴佩孚的通电虽然未让国人满意,但至少让国人松了一口气,暂时来看西北三校学子尚无生命之危。
  “难啊!”接到互助会的通电,满面愁容的吴佩孚只能叹气。总理用陆军部军令逼自己表态,而副总统态度暧昧,几次派人前去到到的答案都是等等看,可现在西北学生已经到怀来,最晚明天就会到达南口,到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