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730

  “敬祥,你的想法是不错,但是其间阻力不容小视!”
  “先生,您曾说过,每一个时代,引领时代前进、影响国民的总是一少部分走在时代前端的精英,而我们的党即是汇集着全国各地精英士绅,我党近五十万党员既是我们的民间支撑,我们所要做的是先行舆论引导,利用舆论将黎段府院纠葛描述成阻碍中国发展之最大障碍,府院纠葛不除,中国难兴,进而将府院冲突引至府院共设一地弊端之必然,再由舆论界呼吁另设行政首都,随后由我党外围或亲我党社会达人精英公开以报纸为体,大谈分设首都分立之必要,进而影响国民决断。当然这一切亦可与竞选同时进行,而竞选之后国会是我们的国会,议员是我们的议员,内阁是我们的内阁,一旦拥有民意基础,我们便可以发动迁行政首都之决案。当然为示民主,我们可先征求国民意见。”
  徐子敬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在几分钟内想出的这个解决之道虽不尽完善,但是却指明了一条路,挟民意以迁都,这亦是西北一直以来最常使用的手段,无非是制造舆论,彻底将目标搞臭,然后再提解决之道。
  虽然徐子敬的提议非常诱人,但杨永泰仍能想象未来可能的阻力。
  “先生,迁都一事兹关体系,我们需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甚至可能至万劫不复之地!”
  “秘书长此言差矣!当初共和初建,即定都南京,南北和谈,袁世凯既要求迁都京城,不也未引起骚动。再议迁都绝不会引起大风波,更何况仅只是迁行政首都,国家宪法首都仍设于京城。先生,敬祥此意甚为可行,全国有何地比西北更适合做行政首都,这里有最完善的城建设施,而未来一旦西伯利亚并入中国,西北既为中国之腹中,作为首都再合适不过。再则,国民亦称,中国之希望于西北,既希望于西北,国都设于西北再合适不过!”吕仁几乎是毫不迟疑的反驳着杨永泰的谨慎从事的建议。
  从听徐子敬提取迁都西北的提议,吕仁即难以掩饰其目中的狂热。以西北为国都!吕仁不禁后悔为何自己从未想到如此惊天之举。主任的根基在西北、复兴的根基亦在西北。以西北为都,至少安全无虑,而且可以彻底摆脱来自于大总统为首在未来可能的掣肘。尽管对此吕仁根本不屑一顾,为了限制大总统的权力,吕仁和西北的精英已经草拟了一整套法案,以强化责任内阁的权力,同时尽一切可能的架空大总统的权威。
  “我要让大总统的权力不出总统府!”这是吕仁所追求的目标,亦是的西北的幕僚精英所追求的目标。
第190章
铁腕?
  官厅水库位于永定河上游,东南距北京市中心77公里,西北距西北市90公里,水库面面积225平方公里,库容量达22.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是西北建省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水库。自水库建成后即吸引国人目光。似乎西北总喜欢创造奇迹,六月筑成重力坝体,一年投入使用。这里山清水秀,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碧波荡漾,上下天光,游目骋怀,物阜民丰,被来此参观的学者文人誉为“塞外明珠”。
  在官厅水库南岸背靠果树的宋希文往北远眺,入眼皆是水天一色,一片碧青,湖面波光溯翻,一平如镜,湖水碧绿清秀,而水库大坝横卧南端,气势雄伟,向南望去,山势险峻,高耸入云,万里长城横卧山巅。
  “希文快看是笨象。”梳一对小辫穿黑色校服的女生望着空中飞艇喊道。空中飞艇银白色艇身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笨象”是边防空军对庞大而笨拙飞艇的藐称,但却让人倍觉亲切。笨象也好巨无霸也罢,飞艇出现以来就受到民众的追捧和喜爱,也有人心存敬畏。
  当西北商运飞艇第一次投入使用,从西北飞临上海吴淞,既受到数十万上海民众热烈欢迎,激动的国人争相目睹人类历史上最大飞行器的风采。甚至有报纸为制造轰动效应,说由于被飞艇临空惊吓,吴淞海军航空站周围许多农家鸡、鸭、鹅“全都被吓疯了”,以至于一连多天不下蛋……。
  庞然大物飞艇是中国人的自豪。在西北宣传机器有意无意纵容、唆使下,飞艇成为中国工业奇迹般崛起的象征,每当银白色飞艇出现在空中时,反射出炫目光芒的飞艇总会吸引民众的目光。
  宋希文轻轻拍了一下身边女孩的后脑道:“傻妮,那是先生的座艇,你没听收音机吗?”
  宋希文早从收音机里听到先生乘艇去俄国前线与为国酣战年余的将士共度首义纪念日,这时飞过的飞艇很可能是先生的座艇。
  “啊!你是说先生就在艇上,他能不能看到咱们?”年轻女孩子站起身来拍打衣裙,理顺凌乱的头发,崇敬眺望缓缓飞过的飞艇。
  宋希文笑望着心爱的女孩的呆相,“傻了吧几的老冤一个,从飞艇上看连房子都像豆腐块更何况是人,都没有蚂蚁大先生那能看清。”
  “又说我,你不就是坐过飞艇吗?有什么了不起。”男友的嘲笑让女孩挂不住面子,于是反驳道,同时用力拍打着男友的胸膛。
  被女友拍打的宋希文很享受这种感觉,如果不是来到西北,在家中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自由。自由恋爱是这一代青年最大的梦想,在很多青年眼中革命亦等同于自由恋爱。
  “欣茹,老师发电报让我去鄂尔多斯,今天下午的火车。”宋希文心中万般不舍,但正事要紧。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属黄河上中游的区,黄河境内流长728公里,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毗邻。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分为6个旗,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朝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部被开垦的地区设东胜厅。共和初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宣布:“清廷对待蒙古实行的种种政策继续生效”故当时鄂尔多斯仍设7旗1厅。民国元年(西元1912年),将东胜厅迁至今羊场壕乡,改置东胜县。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后来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放垦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今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大半个鄂尔多斯早从水草肥美之地变成了一片沙化的荒原。
  共和六年四月,由西北省水利局局长李仪祉提议为治理黄河,鄂尔多斯被列为西北第一块水土保持区,经与伊克昭盟长特古斯阿拉坦呼协商,全面禁垦,整个鄂尔多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为水土保护区。
  全面禁垦并不意味着汉族移民停止对鄂尔多斯的移居,只不过移居的形式从过去的垦荒种田的农业移民,变成了工业移民。在鄂尔多斯盆的腹地,是一个大型连续的煤田,面积22860平方千米,含煤的层属侏罗纪,预测储量6690亿吨,探明储量2300亿吨,储量丰富的煤田姨发展当地的工业提供了保障,而煤田储煤亦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
  随着多座露天煤矿建设并投入使用,仅不过一年的时间,东胜便成西北南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数十万各省移民在改变这里的民族构成的同时,亦改变了这片土地。
  “……泥沙之来源,一由于田地之剥蚀,二由于河岸之崩塌……田地剥蚀之防止,其事则在农人,耕获而耕耨之,土地为大雨洗去,足以盖其剥蚀也。……黄土耕地所受雨水责成各地主治好土地,不许有一滴水流出……制止沟壑之扩大,查陕西黄土山岭,大多冲成沟壑……废有用之地,阻交通之路,为害殊多,欲制止之,当于沟壑之口,无论其为支为干,皆须督令人民择适当地点,以土修筑横堰,则降雨时水势平坦,泥沙即填其后,及填平一则复于上后退若干步,继筑横堰,如此继续为之,堰址日高,壑低日平。其益有四:(一)可耕种之的因以增多;(二)横堰可当作桥梁横跨,沟壑交通困难可除;(三)水及泥沙既有节制,河患可减;(四)雨水的积蓄,燥地即可资润泽以便造林……只需十年至二十年时间,西北必重为水草肥美之地。”
  在东胜县议会的一间办公室内,身为水利局长以及主任办公厅水利顾问的李仪祉指着黄土高坡的地图,对数名联合议会水利委员会的委员介绍着自己制理黄河中游的方针。之所以邀请这些委员来到东胜,目的就是为让他们能直观的认识到为什么要治理黄河中游。
  满面福态的委员看着地图上标出的黄土高原的区位,几乎是半个山西、三分之一个陕西然后加上小半个鄂尔多斯。面带微笑的委员再也笑不出来了,钱!治理这么大的地方,需要多少钱?
  “李局长,我想问一下,按照你的计划,治理黄河中游从动工到见成效,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
  “陈委员!按照我和同僚们的估算,整个治理计划大约需要二十年才能初显成效,同时至少两亿元投资,当然是在二十年内分批投资。”在回答那名水利委员会委员时李仪祉有些犹豫,虽然这个计划已经经过多次核证。
  “如果你能把黄河变清,别说是二十年两亿的投资,就是二十年十亿的投资,我也绝不眨一眼睛,总之只要你有需要我会提供一切便利,即便是议会不批准,我个人可以成立个黄河治理基金,给你投资。”在官厅水库完工验收之后,李仪祉在主任办公室提出治理黄河中上游的提议时,司马曾如此回答。
  主任毫不迟疑的回答,对李仪祉而言就是一个定心丸,有了主任的保证,李仪祉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便是不能让黄河变蓝,也至少能把西北重变为塞北江南。
  “两亿元!二十年!呵呵!李局长!”被李仪祉称为陈委员的议员先是一愣,随后和身边的同僚笑了起来,什么是痴心妄想,今天他们终于见识到了,未曾想眼前这位获得一等嘉禾勋章的李局长竟然……。
  笑声在东胜县议会的小会议室内响了起来,让他们署名同意李仪祉的这个可用疯狂来形容的提案,并向议会提请拨款,门都没有,李仪祉疯了,不代表水利委员会的委员们也跟着疯了。
  委员们的笑声,让原本信心满满的李仪祉从云端跌到了云低。
  当李仪祉的提议被委员们的笑声打击时,司马已经飞抵蒙古高原,手握着打开的小巧的心形的金质相盒,显的有些失神。
  “彼得·亚历山大耶维奇·罗曼诺夫!”看着相盒内一张漂亮的婴儿照片,司马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意,尽管自从他出世之后,或许出于逃避的原因,司马一直都不敢前往俄罗斯,去看一眼自己的儿子,而现在自己终于还是去了。
  手指轻轻的抚过照片中的婴儿,司马的心中隐隐有种愧疚感,自己的儿子出生已满百天,而自己……哎!对折的心形相盒的另一边是安娜的照片,同样是自己心存愧疚的女人。
  “如果……你可以把她们接回来!”想起婉儿在知晓此事之后,几乎没有犹豫的话语,让司马感叹这个时代女人的善解人意之外,更多的是对她们的愧疚之心,在这个时代或许自己可以娶几个老婆,而不会有任何人指责,但是如果其中的一个对象是安娜……,司马很难想象到时会在国内和俄罗斯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婉儿、石灵、安娜,似乎自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尽管从未想与任何女人纠缠,但是她们三人却先后涉入自己的生活。婉儿自己给了她承诺,而石灵却远走上海,至于安娜,她是自己儿子的母亲,自己的感情果然是乱麻团。
  作为男人如果说司马有时候不想入非非,绝对不正常。就像现在一样,如果是在过去,看到飞艇中那些英姿飒爽的中西各异女兵,司马早已双眼放光,可现在绝不会把目光投到她们身上,这或者是种牺牲,就像自己的感情一样,绝不能感情用事。
  在同一名金发碧眼空艇服务员错肩而过时,杨永泰忍不住微瞥了一眼,空艇一号的那些女兵果然个个都是千挑万选,以至于杨永泰甚至都有些怀疑,边防军的那些军官的用意何在,竟然挑出这些女兵做服务员。
  “先生,在东胜的宜之发电向您求助了!”李宜之去东胜考察黄河中游是主任亲自安排的事情,那些委员竟然……,无知者无畏,杨永泰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水利委员会委员拒绝提交黄河中游治理提案!”扫了一眼李宜之的电报,对这个结果司马显然有些诧异,自己明明和水利委员会的人打过招呼了,他们竟然还是否定了李仪祉的提案,他们无法意识到保持水土、治理黄河中游的重要性吗?是李仪祉没说清楚?还是……?
  黄河在后世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但随着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森林和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的流入黄河。
  后世黄河因常年断流而成“荒河”、长江成“长浆”的教训,由不得司马不去重视,也正因如此,当李仪祉提请治理黄河中游的方案后,自己才会一口答应下来,甚至还亲自打电话去议会水利委员会,让他们派员调查,尽可能帮助李仪祉的提案获得通过。
  见先生的脸色不对,尽管对那些委员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个提案,感觉有些不满,但杨永泰仍为那些委员辩解着,这是身为秘书的职责。
  “先生,黄河清,圣人出!千年来黄河就是这般模样,委员们认为宜之的提案实在有些不切实际,二十年,两亿元的投资,时间太长,见效太慢,东胜煤田包括铁路在内的投资也没这么多,而且预计很快既可收回投资,所以……您也知道,那些议员更看重的是短期利益,用二十年的长期巨额投入,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收益,即便是提案到了议会也很难获得通过。”
  “畅卿,坐!”司马让杨永泰坐了下来,对于自己的这个秘书长自己非常满意,尽管有时自己在怒极时下达的一些命令,他会自作主张拦下来,等自己心平气和时才会再次提及,让自己重新考虑。
  在其坐下来后司马问了一个一直压在自己心中的问题,在此时司马希望听听他的意见,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司马。
  “畅卿,你觉得议会是不是在很多时候会对施政产生掣肘,即便是一些好的施政方案,有时往往议会都会讨论再三,毫无效率可言!”
  在这个时代效率在一定程度高过其它,毕竟国家已经落后世界近百年,中华文明因异族奴役,几百年停步不前、甚至严重倒退,而现在这个奋起直追的大好时机,独断专行在一定意义上远优于所谓的民主决策。
  “先生,议会交往不同于政府间交往,也不同于党派间的交往,它是一种跨党派的交往,因为议会是由不同党派的议员组成,各党派的观点在这里可以充分交流。其次,议会因为议员来自不同选区,能够直接有效的把选民的要求和愿望带到议会进行交流。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议会在一些问题的决策上,会对施政产生掣肘。而为何会讨论?先生,在我的印象中,绝大部分议案从提出到通过,前后仅不过几个小时,几十分钟,仅只有少数的提案会产生激烈的争论,当然也不尽然,其中涉及到许多利益冲突。再则先生,权力的掣肘、议案的讨论恰恰是议会的职责。”
  先生的困惑同样是很多国人的困惑,对于议会这个舶来品大多数国人都非常陌生,即便是杨永泰也是如此,但是在杨永泰看来现在议会表现的还算可圈可点。
  “先生,现在议会已经被国人熟知,如无议会我们就不可能合法的获得政权,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解散议会,先生,试问与袁世凯有何差别?我们假设即便是解散议员,不会引发内乱,但,先生或许不会犯错,但是下一任会不会犯错?先生可以为了一时之便解散议会,但如果解散议会成为一种惯例时,权力既无制衡、也无监督,届时只怕又是贪腐横行,甚至还会再出一个袁逆之流,议会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现在,我们解散了议会用什么代替他呢?”
  杨永泰的反问让司马陷入沉思,实际上是因后世的警示。而司马冒出解散议会的念头,同样是源于后世的经验,只有在权力无掣肘的前提下,方能把国家变成自己需要的一部以自己的意志转动的机器。但是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的机器是正确的选择吗?
  一直以来在效率和未来之间,司马都处于犹豫之中,司马不是不懂“来日方长显身手”的妙处,但是现在却因为现实问题所限,司马更愿意选择“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亦是面向现实的妥协,那么现在呢?
  “在一定程度上独裁并非没有一丝益处可谈,如果没有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史达林的铁腕,苏俄绝不可能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并在卫国战争中击败德国。后进工业国没有时间浪费在所谓的民主决策之上,应以集中一切意志的态度,发展事关国家存亡重工业,而独裁无疑是集中意志的保障,以独裁者的意志为意志,但苏俄之灭亡亦始自史达林之铁腕独裁。”
  后世的诸多功过是非的争论,让司马变得犹豫不决。在工业发展上议会内的态度是一致的,没有任何人比这个时代的国人更能体会工业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工业,即无国富、也无国强,更会使国家陷入任人宰割之境。
  美丽宽广的安加拉河两岸的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帝国的临时首都,与莫斯科这座被称为“红都”相对应的是,全世界更喜欢称呼这座古老的城市为“白都”,亦是因为在俄罗斯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站在城外二十俄里的西伯利亚大道旁的山上远远望去,城里的圆顶、小钟楼、清真寺风格的尖塔以及犹如中国瓷瓶般浑圆的大穹顶交错林立,颇有些东方城市的风味,但只要一步入城中,这种印象顿时就会消失。
  在这座融汇了拜占庭和欧洲以及中国风格一体的城市里,街道用碎石块筑成,两旁是行人专用的道路,运河穿行其下,高大的桦树耸立在路边,众多的马车、汽车行驶在砖石修建的平房与楼房之间,其中不仅有俄式四轮大马车,也不乏中国制造的卡车和高级轿车。
  或许因为这里聚集了太多逃难而来的俄罗斯贵族的原因,这里的居民们都极好的体现出绅士、淑女风貌,在这里即使看见西北最新的时装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一切都是欧洲城市的景观。
  此时,伊尔库茨克作为全俄罗斯贵族的避难所,到处充斥着从俄罗斯各地逃难来的贵族和平民,但城中的各种物质储备相当充足,伊尔库茨克的“白都”,亦是中国援助物资的一个集散地。
  伊尔库茨克总督官邸是整个中西伯利亚最为奢华的欧式宫廷建筑,这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金碧辉煌的总督官邸,是现在的俄罗斯皇宫,雄伟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华宫殿,墙面上装饰性的雕像,以及其间一间接一间金碧辉煌的大厅,见证着曾经俄罗斯的辉煌。
  “您看窗外的伊尔库茨克,它还是俄罗斯的‘白都’吗?它早已成为了中国人的黄都,女大公为了迎接她的情人的到来,整个伊尔库茨克到处飘荡着鞑靼人的五色旗,在白都五色旗甚至掩盖了俄罗斯三色旗!”
  有些激动的克尼亚泽夫随手拉开窗帘指着窗外的街道对皇太后玛丽娅·费奥多罗夫娜·罗曼诺娃说道。自高尔察克在喀山前线战死之后,前任伊尔库茨克总督,现任的外交大臣便成为了“白都”反华派贵族的领袖,曾经出任伊尔库茨克总督克尼亚泽夫打骨子里看不起那些“留着猪尾巴的鞑靼人”,这或许是他反华的根本因素。
  “克尼亚泽夫,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中国人的帮助,英国、美国、法国会帮助我们抵挡红色暴乱份子吗?”玛丽娅皇太后反问道。
  儿子退位,当尼古拉受到生命威胁的时候他们在什么地方?作为皇太后,玛丽娅并不想干涉政务,只想陪着自己命运坎坷的孙子走完他最后一段道路。
  皇太后的反问让克尼亚泽夫沉默了,无论自己对中国有再多的不满,亦不能否认,现在的俄罗斯的确离不开中国的帮助。
  “即便是与魔鬼为伴,我亦会选择复仇!”父母和姐姐残酷遭遇影响了安娜斯塔西娅,作为她的奶奶每当玛丽娅看到自己可怜的孙女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被仇恨充斥的眼神时,以及常常在噩梦中惊醒阿列克谢时,总是会感觉到无比的忧伤,可怜的孩子们惊历了多么可怕的事情!才会对他们的人生有如此严重的影响。
  在城郊安加拉河的一座普通的贵族庄园内,一个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的金发少女站在窗边,高抱着一个面带笑容的婴儿。
  “彼得!我的儿子,你的父亲就要来了!”
第191章
民权伊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