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730

  “看,领头的就是警备舰队的‘康济号’和‘威远号’两艘战列舰。”远远望着庞大的战列舰驶入港口,老早就从槟城赶来的张弼士对身旁戴欣然等人说道,脸色中带着此许自豪,望着康济号战列舰舷边的那些水兵,眼中满是慈爱之色。现在南洋谁人不知道张家三子皆投身报国,人们在经过槟城蓝屋时,看着蓝屋门外那块一级忠勇勋章和那条象征烈士的授节,目中总是会带着些许崇色。
  “振勋、秩扬是不是在康济号?都成器了!可惜我那小孙子还在侨中上初中,要不然也像秩扬、秩明他们一样参与卫国。”看着老友眼中慈色戴欣然开口问道。谁能想到过去槟城张家三恶少现在竟然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花花公子老六张秩勋阵亡于上乌金斯克,老五在西伯利亚、甘肃屡立战功,而老七则在警备舰队做水兵。
  “嗯!一年多没见过老七了,真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张弼士在回答老友话时,想到战死的老六,心中带着一丝愧色,眼色也随之黯然了下来。当初自己强送三个儿子去西北当兵,现在只有老六回来了,却躺在槟城华侨墓的中央。
  老六在上乌金斯克战死之后,张弼士在收到阵亡通知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老六的房内,整整一天一夜一言未发,人似乎一夜之间老了数岁,直到护送队乘唐山号邮轮把老六的尸体送回槟城后,坐在轮椅上的张弼士在港口抚着儿子的棺木,自许坚强的张弼士哭了!尽管槟城的父老和边防军护送队用最盛大仪式为老六举行了葬礼,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一直强压张弼士的心中。
  “我绝不会后悔把老六送到西北!”当初强压着痛苦的张弼士对来安慰自己的朋友至交如此说道。自战争爆发后一年半以来,有近三万南洋子弟先后参军,千余南洋子弟战死沙场,可是有谁后悔过?几十年来,南洋侨社为了推翻满清一次又一次的拿出自己的血汗钱、送出自己的儿女,为的是什么?不正是为了看到祖国强大的那一天,不再像过去一样,被那些洋鬼子欺负,而现在曾经几代人追求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了!现在每当他们提及自己的祖先之地时,不再是过去的那般配痛心,眼中总会涌出那伴着激动和自豪的泪水。
  当舰队到达新加坡港后,由海峡殖民地总督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似乎变得多余起来,这些高傲的英国佬感觉自己此时似乎成为客人,不仅是新加坡的华人倾巢而出,甚至连槟城、马来亚等地的华侨也是拖家带口来的前来欢迎舰队到访,这群游子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欢迎自己的水兵。
  “将军阁下!欢迎您和您的舰队的到访!”穿着盛装的基里玛总督听着那些华侨发出如海浪般的欢呼声,尽管脸上带着职业外交官的笑色,但却显得极不自然。
  跟在的基里玛总督身后的殖民地总督府官员们此时也变得极不自然,他们很难适应这种角色转变,此时的新加坡似乎不再是海峡殖民地首府,而是中国人的母港。他们都在脑中考虑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待华人的态度,尽管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时代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不能再用传统方式对待那个东方国家,尽管这些殖民地官员都承有英国式的高傲,但亦有英国式的现实。
  在新加坡、槟城等地华领中,推着轮椅的妇人始终注视着康济号。这时康济号舰舷舷梯上,列成队的水兵正扛枪下船,这是下船准备迎接检阅的海军陆战队。
  “老爷!老爷!看,是秩扬!是秩扬!是小七!”当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时,那里还顾得此时老爷正在和其它华领一道同舰队指挥官谈话,只是惊喜地叫喊着,泪水从妇人保养良好的脸颊滑落了下来。一年半了,自己连梦里都会梦到自己那个可怜的儿子,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只剩下了这一个。
  “是小七!是小七!”望着正指挥部队列队的小七,张秩勋拍着五姨太的手轻声说道。望着那个年轻的军官时,眼中满是慈色,张秩勋很难把那个面色黝黑、身材魁梧的军官和过去的小七联系在一起。
  此时列队完毕的一百余名海军陆战队员,都是一副傲然之色。
  海军陆战队的官兵都是从野战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穿着漂亮的藏青色修身军装、身材魁梧的海军陆战队一踏上的港口,便吸引了那些英国殖民地官员太太们的目光,其中一些小姐甚至流露出带着火辣辣的目光,过去新加坡民众看到那些身着英国白色海军军官服显得挺拔精神的身段不禁万分羡慕,想起大清海军军官那身不中不西的服装来,尽管华人们看到之后仍然十分威风荣耀,但显然没有人家那么挺拔,而现在当看到来自祖国的“大舰队”水兵身上穿着帅气海军军服的时候,不禁为这些帅气的水兵喝起了彩来。
  在陆战队员列队完毕后,随着人们欢呼声响起的是警备舰队非正式军歌“我们要出征樱之国”的军乐声。
  “将军阁下!陆战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手扶着军刀的陆战队军官踢着正步傲然走到凌霄以及基里玛总督面前喝声吼道。
  “我想我明白为什么本土会特意发来电报要求我们一定给他们最高礼遇,恐怕战争部的将军们所看重的正是他们的陆军。”望着那些陆战队员,身着礼服的海军少校转身对身旁的格林先生说道。尽管报纸上一再报道西北边防陆军在俄罗斯如何如何,但眼见方为实。
  “约翰逊少校,您不觉得如果未来……新加坡似乎更应该是他们的城市。”格林听着耳边的欢呼声、望着那些情绪激动的华侨反问道身边少校。过去英国在亚洲唯一可能的威胁只有日本,而现在却需要再增加一个国家。
  “格林先生,我想他们最强大的是陆军,至于海军,他们的海军还不如我们的一个分舰队。”约翰逊少校说话时脸上带着些许得色,世界上可以挑战皇家海军的国家永远不会存在。
  按惯例当舰队军舰开放后,早已等待多时的华侨便排队登上舷梯,要参观舰队的人实在是太多,但时间却只有一天半,当晚霞映红天际时,参观军舰的活动即将结束,舰上响起了军号,这是参观将结束的通知。这时从人群中一群人护着一位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80多岁的老华侨,老华侨身上穿着一件新衣,显然是为了今天特意准备的。
  “长官,能不能通融一下!阿爸是咸丰年为避战乱来得南洋,已经60年未曾回过唐山,阿爸身体不好,受不得轮船颠簸,只想在临终前再踏上一次唐山的土地,这兵舰也是唐山的不是吗?”在张秩扬从舷梯上下来的时候,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拉着张秩扬的手臂说道,同时颤颤兢兢的取出厚厚一叠钞票,说话时就要朝张秩扬的口袋里塞。
  “先生,钱您收好,我去请示一下长官。”原本准备下舰和母亲见面的张秩扬,看着远处那个连路都走不稳的老人在望着康济号时满面泪水的模样,把钱推了回去,犹豫了一下对身旁的老者说道。
  “长官,港上还有很多人想参观,那边那个老人家,已经六十年没回国了,只想在临终前再看上一眼的祖国的军舰,能不能再延长一下参观时间。”因为训练舰队司令官和一行军官去总督府参加欢迎晚宴,张致遥是现在舰队最高指挥官,延长时间只有他能够决定。
  “游子心切,再延长三个小时,我去亲自迎接那位老人家。”作为舰队副司令张致遥没做考虑就答应了下来,同时整整身上的军装说道。
  作为一个年过六十的老者,张致遥知道人越老越想家。自俄罗斯战起,南洋父老为支援前线购买了数以亿计的战争债券,那些钱是南洋华社数代人的积蓄,他们拿出自己血汗钱时没有犹豫,现在他们提出这点要求,张致遥同样不会犹豫。
  “老先生,致遥携训练舰队四千官兵欢迎您的到来!请!”穿着雪白海军礼服的张致遥走到那个满面老泪的老者面前,不顾众人的惊色立正敬礼说道。
  受宠若惊的老者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喃喃的用广东话说着“谢谢”,同时在家人的挽扶下踏上“康济号”的舷梯。
  一踏上康济舰的甲板,再也控制不住的老人老泪纵横的对身边儿女哭诉着:“终于看到唐山的兵舰了!”老华侨一边抹眼泪一边走向前甲板,张致遥赶忙上前扶着。
  老人走到炮塔前“扑通”跪下,双手摸着甲板泪如雨下:“我年纪大了,再也踏不上唐山的土地了,但我有生之年能登上唐山的军舰,也就心满意足了!”
  年过八十老华侨说着一连磕了三个头,甲板上正向来访者介绍军舰的水兵和参观者眼泪顿时就流下来了,有谁能理解这些游子对祖国唐山那份眷恋之情,这些游子对祖国的热爱是最单纯的、也是最深沉的。
第202章
交流会、热情
  看着眼前这个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的建筑,于红玉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国防科技委员会”,只不过是一个位于55号大道四层华式建筑。如果不是那块不大的铜质门牌上写着“西北国防科技委员会”,于红玉和高伟峻恐怕还真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玉炎!你确定这是国防科技委员会?”高伟峻有些不太确定地问身边于红玉,为了今天的交流会高伟峻特意买了件新衣,期待在交流会见到那些如天才般的国科委专家们,高伟峻希望在交流会上能够得到他们的指点。
  “通知书上写的地址就是这,应该不会错吧!”尽管眼前的铜牌上准确无误的写着“西北国防科技委员会”七个黑字,但是于红玉同样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来对了地方。
  “走吧!咱们还是快进去吧!要知道咱们可是用200万买了张门票。”尽管眼前这个建筑看似并不起眼,但是来了终究还是要进去的,更何况自己还拿了200万买了张门票。
  “长官,这是我们的邀请信。”一进大厅看到端座在入口处的两名戴着口罩的军官,于红玉便从文件包中取出国科委发来的邀请信递了上去。
  “6号邀请信。”挂着中士军衔的军人接过信后对身边同僚说道,旁边那名军人翻开了桌上有文件夹。
  “先生,请出示您的证件,还有请您摘下口罩,核实身份!”戴着口罩的军官看着眼前的两人说道。核查的身份是进入交流会之前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在申请参加交流会前,申请企业就需要提交参加交流会人员名单,还有参加者身份证照片件。
  “于红玉,江苏无锡人,于氏航空企业创始人,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在美国多家航空公司任职,回国后进入西航学习航空工程……其父于兴远是无锡裕祥纱厂经理,其曾祖清时官居三品,与他国并无联系,经过调查部核查其身份并无可疑,高伟峻……”当于红玉和高伟峻接受身份核查时,对面办公室内隔着单透玻璃窗,一名安全士官拿着文件向身边军官汇报来者身份。
  而于红玉并不知道,自己在递交参加国科委技术交流会申请后,调查部特工几乎把他家底翻了个底朝天,甚至于连于红玉第一次是和照顾自己生活的丫环的事都没有放过。不仅如此,就是于氏航空的每一名技术人员、工人的背景资料同样也没有放过,国科委技术交流会一直是A+保密等级,任何一个提出申请的企业都要经过再三核查后方能得到通知。
  “呵呵!岳崎,你看,那是晋铝的代表阎锡墉,山西省省长阎锡山的二弟,没想到他也来这参加技术交流会了。岳崎,我估计于氏航空恐怕是这次参加交流会中规模最小的一家企业,晋铝上个月的产值可超20万!今年晋铝的产值突破两千五百万没问题!”刚一通过身份核查于红玉就看到其后进来的一行人,因于氏上个月刚从山西铝业定下200吨铝型材,所以带头的那个于红玉在几周前晋铝举行的酒会上见过,是山西铝业的董事阎锡墉。
  山西铝业是山西省省长阎锡山的家族企业,是西北仅有的两家铝合金冶炼企业之一。阎锡山交出山西换来了财富,仅仅只是山西铝业每个月就会给阎家带来数十万元的利润,对此于红玉虽羡慕但知道这种好事绝轮不到自己,西北对待那些旧官僚非常宽大,只要不触及西北的底线,那些旧官僚在放权后,做个足谷翁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只要操作得当,成为巨富自然也不在话下。
  “他们来干什么?国科委技术交流会不都是军事技术吗?”在这里碰到晋铝的人让于红玉感觉有些意外,莫不是山西铝业准备涉足军事工业?这个发现让于红玉很是好奇,同时在心中考虑着是不是等交流会开完,去购买山西铝业股票,在战争时期没有什么股票比军工类股票升的更快。
  于红玉显然忘记一点,晋铝所生产的铝合金至少有三成是供应军工企业,铝合金产业同样是军事工业的一部分,国科委的技术交流并不局限于武器技术的交流,更多的相关基础技术交流。对于军队而言,尽管先进的武器非常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先进的技术、工业设备以及制造工艺才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西北的实力。只有拥有了那些“划时代”的武器装备,才最终能够进入边防军序列,而这些技术、工业设备最终又会被应用在旁系的民用工业上,最终实现真正的双赢。
  国科委技术交流会会场在四楼,与其说是交流会,倒不如说是一个展览会,乘电梯进入四楼交流会场后,于红玉便看到会场内展示的数百种产品模型,此时展览厅内已经挤进了来自西北各省的数十家企业代表,他们大都关注自己所关注的展位。
  “岳崎,我敢说厅内这些企业代表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西北公司的代表!”尽管各企业代表并没有什么身份证明,但于红玉相信技术交流会与其说是国科委面向整个西北企业界的交流会,倒不如说是面向西北公司的交流会,毕竟西北公司无论是财力或是其涉及到的军工门类,都是整个西北最为齐备的。
  “我们去航空技术展区看一下吧!”高伟峻看了下展厅,展厅内除了守在产品模型边向询问者和回答问题的军人之外,就是那些和自己一样的企业代表,高伟峻并没有看到自己所期望的那些专家。
  “超硬铝合金?”一进入航空技术展区,首先入目的就是一个展台上展示的数种铝合金型材,还有超硬铝合金的介绍,而阎锡等人正围在展台旁一边仔细查看台上的铝合金,一边听着讲解人员的介绍:“在铝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铝合金,这种铝合金甚至比钢还硬,有了这种新式金属材料,战机设计时就采用了很细的飞机框架,并且可进一步减重,在能保证战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轻飞机重量,以提高战机机动性和速度,其强度可达784N/mm2,适当控制合金中其它金属比例,如添加铜等元素后,将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改善塑性和耐应力腐蚀性能,……熔融法制锭,再压力加工成材,用于生产各种锻件和模锻件,制作飞机、螺钉、承力构件、大梁条、隔框和翼肋等。”
  听到讲解员向面前阎锡等人介绍这种国科委最新“研制”的铝合金,阎锡身后一个技术人员模样的人开口问道:“长官,超硬铝合金技术标价是多少?”
  超硬铝合金是晋铝之所以参加这次交流会的原因,在两周前得到国科委通知后,晋铝就为这次交流会准备了一笔不菲的经费,以便在会上拍得超硬铝合金技术专利。
  有很多时候,一些先进技术往往只需要打开一扇窗户,后继技术人员就会开启那道大门。国科委技术交流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成品图纸和成品技术并不能吸引他们,真正吸引他们的是这些技术对他们自身设计人员思路的拓展,而更重要的是与这些技术相关的旁系技术,比如像生产超硬铝合金所需要的新式冶炼技术和新型的冶炼设备。甚至这些技术的附属技术价值,对企业而言反而更为宝贵,而这恰恰是吸引这些企业参加这个高保密级别的交流会的原因之一。
  “长官,他真的比钢材还硬?”被讲解员夸张介绍吸引来的于红玉不可置信地看着展台上细细的飞机框条。作为飞机设计师的于红玉当然明白这种超硬铝合金对于飞机设计意味着什么:更轻、更硬的金属可以让设计师用有限马力的发动机,设计出更轻、更快、机动性更好的战斗机,即便是制造运输机,更轻的金属可以让飞机拥有更高的载重量。
  “是的先生,这里有它的金属性能表,相比于旧式的杜拉铝,新型超硬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讲解员肯定的回答,同时指着展台旁金属性能表,示意于红玉不妨自己看一下。
  “玉炎,你这是……”对于红玉的注意被超硬铝合金吸引了过去,高伟峻感觉有些奇怪,这次来交流会的目的可是为了运输机技术,而不是超硬铝合金。
  “呵呵,我没想到竟然会见到这种金属,一时惊奇而已!不过这种新型金属未来或许可以应用在运输机的设计上。”于红玉随口对身边的高伟峻说道。作为飞机设计师的于红玉自然知道新材料对于航空工业意味着什么,有时候一种新材料的应用甚至不亚于一场革命。
  于红玉和高伟峻二人转身走到数米外的展台,展台上一个用支架架起的银白色双发飞机吸引了于红玉的目光,这是架下单翼运输机型。
  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除了每个月定量推出一些新技术之外,更突出的一点是会根据申请企业要求,展示一些新技术。像于红玉在申请书中就提到运输机,申请书最终会被送到司马案前,最后由司马从51区电子资料库中打印出相关技术图纸或资料,最后再由51区看送人员将资料或图纸送到国科委,最终出现在交流会上。
  “……客舱空间足够乘客直身而立,并采用一体式中央发动机舱机翼结构段,增加了强度,外翼段使用螺栓固定在中央翼段上,机翼维护变得简单,发动机采用700马力级的型号,并采用西航委设计规范的发动机整流罩,阻力更小。客舱有五排座椅,中间有过道,能容纳很12名乘客,内部布置采用低票价座、机内设有盥洗室、隔音设施、客舱暖气……”看着资料上对这架银白色双发飞机的介绍,于红玉屏住呼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在交流会上见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运输机。看着他的一些数据,尽管距离空军的要求或许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此许的差距并不是问题。
  “……空冷星形发动机,每具功率690马力,驱动采用西北航空标准的3叶变距螺旋桨,变距螺旋桨的采用可以满足单发飞机的要求。全长18.29米,全高4.88米,最大起飞重量7938千克,最大速度338公里/小时,巡航速度306公里/小时,另外航程超过1622公里,实用升限达到7010米。”高伟峻惊讶地看着飞机的技术资料,当看到资料数据时,差一点叫出声来。
  “我的天!玉炎,这架‘客机’甚至可以超过现在空军战斗机飞行速度。”惊讶不已的高伟峻和于红玉并不知道,即便是在15年后,他们眼前这架飞机DC-1型客机,轻易的可以成为最先进,也是最受争议的型号,但这一切并不妨碍DC-1型客机最终发展成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运输机,几乎足以称得上是改变世界的飞机!
  “我敢说他的订单至少能超过2000架。”感觉呼吸似乎都有些困难的于红玉,看着支架上的小飞机模型,几乎用一种有些挣扎的口吻对高伟峻说道。作为一个飞机设计师,于红玉敏锐的感觉到这种飞机有足够的潜力发展下去,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家族式的飞机队伍,甚至可以被发展成轰炸机,当然只要愿意改造下去,就像上H-1型轰炸机的旧型号在不能满足需求后,被用做运输机一样。
  “岳崎,我们赶紧填写标单吧!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于红玉几乎是抢似的对高伟峻说道。第一次参加交流会就得偿所愿抢到一个天大蛋糕,这让于红玉感觉非常兴奋,不过在不久之后,于红玉才会明白,自己在抢到这个大蛋糕时,同样为自己抢回了一个噩梦!
  “长官,请问可以引荐一下这架飞机的设计师吗?”高伟峻微笑地看着展台旁的讲解员,提出了自己参加交流会的唯一的目的。
  “先生,恐怕您要失望了!根据保密条令的要求,设计人员不能参加交流会。”面带微笑的军官客套的用官方辞令回答眼前这人的要求。
  自从交流会在一年前创办以来,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提出过类似的要求,但是对国科委而言永远只有这么一个回答。保密条令可以阻挡人们的好奇心,至少在拥有保密意识的西北,当人们听到保密条令的时候,自然也会打消这个念头。技术交流会从来都是先行者的宝藏,当然任何先行者在消化这个宝藏的时候,需要良好的胃口。
  ……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印度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东印度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巽他海峡是位于荷属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宽26~110公里,海峡沟通太平洋的爪哇海与印度洋,平均水深远远超过马六甲海峡,非常适于大型舰船通航。巽他海峡因此成为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海峡中有几个火山岛,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是喀拉喀托岛,1883年爆发的喀拉喀托火山,摧毁300个村镇,造成了数万人死亡。
  “……喀拉喀托火山在平静了200年后的1883年8月27日再次大爆发,其声音传到3000千米以外的马尼拉,喷出的碎屑物质升到25米以上的高空,烟云升至70~80千米以上,火山灰弥漫到相距160千米的雅加达,如同浓雾降临,火山微尘滞留空中数月不散。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海啸在近海浪高达35米,波及印度洋,甚至西欧。火山的剧烈活动不仅使喷发出的大量火山物降落到海峡和周围地区,而且改变了海底地形,水深变浅,崎岖不平……你看,直到现在,就在这里都能看到喀拉喀托火山上火红的岩浆。”站在指挥塔上马克从望远镜中望着远处数公里外的喀拉喀托火山,向身边的丁力云说道。
  火山口处依然向外喷吐着烟雾,而山口那片火红的岩浆远远看来就如同海上一朵炫目的红花。自从潜艇队在象牙海岸附近接受补给之后,接下来的航行对于潜艇编队而言,就如同一次旅行,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加速航行而已。
  “由于海峡水深,峡底多为泥、沙、石、贝质,因而非常适于潜艇的水下航行,但由于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3.3公里,战时也极易遭到封锁,不过现在荷兰人的东印度舰队,估计正在为泗水港内中的训练舰队犯愁。”说话时丁力云嘴角微翘,尽管并不知道荷兰人此时的心情,但亦可以想象一二,此时巴达维亚荷兰人或许并不比他们本土的那些同胞的日子更好过。
  1596年,荷兰人霍特曼率领一支荷兰船队到达爪哇岛的万丹;1603年,荷兰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1619年,攻占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命名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总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在印尼地区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后,英国人也登陆印尼,建立殖民地,而荷兰变成了这些欧洲国家里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从此东印度群岛便成为荷属东印度殖民地。
  “总督阁下,中方舰队司令官和高级军官在泗水中华会馆接见东印度华商,甚至在中华会馆前举行了阅兵式,现在在泗水街头到处都可以见到中国水兵,弗里克少校派去的联络官员询问他们何时离开时,他们竟然说……康济号锅炉出了些问题,可能还要延期几天。”塔斯曼少将面带难色的对面前范·穆克总督说。
  中国舰队从新加坡驶向泗水的这一路可谓是张狂至极,甚至于进港之前在泗水外海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而且还非常“不小心”的在演习时撞沉了几艘土人的渔船,有两发305毫米炮弹落到距离海岸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荷兰以及东印度土人示威。
  对于中国人的挑衅,作为荷属东印度舰队司令官塔斯曼尽管气恼,但却无能为力。别说实力弱小,主力舰只有一艘1890年服役的“巴达维亚”号巡洋舰的东印度舰队,即便是现在本土舰队有机会驶出鹿特丹,恐怕也无法击败中国人的这支“训练舰队”。
  “塔斯曼少将,现在的荷兰已经不是过去飞翔的荷兰人时代,现在荷兰只不过是一个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去年7月16日,执行封锁任务的英国舰队闯入荷兰水域,在鹿特丹附近捕获了6艘德国走私船。同时,德国对我们的经济输血也并不领情,受无限制潜艇战影响,执行NOT任务的荷兰商船队已经损失了23万吨船只,占其全部吨位的25%以上。而今年3月,英国甚至宣布征用所有在英国控制下的海外港口内停泊的荷兰商船。这些落井下石正在毁灭荷兰,本土物资匮乏甚至导致差点演变成一场俄国式的革命,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挑衅是在试图激怒我们,一旦我们反应过度,随时可能演变成为一场战争,不要忘记他们在东印度有一百万侨民,东印度的石油、橡胶都是中国急需的资源,对于他们的任何挑衅我们必须要耐下心来,他们即便是呆上一个月又有什么,港口是空置的,闲着也是闲着,至于淡水,这里是东印度而不是北非。”
  相比于塔斯曼少将的无奈,作为荷属东印度总督的范·穆克显得非常自得。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作为总督的范·穆克唯一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荷兰对东印度群岛的所有权。尽管东群度看似危机重重,但是实际上在夹缝中的东印度比任何时期都更为安全,但是这个安全的前提是绝不能由荷兰挑起战火。
  泗水的街道,见不到那种殖民地港口城市特有的拥挤喧嚣和活力,上岸的水兵所看到的只是那些熟悉的华式建筑,周围街道,满满的都是各种店铺,看看招牌幌子,多是华文荷兰文并行,街道两侧的大多数建筑的门窗都插着熟悉而亲切的五色国旗。过去那些嚣张的穿卡其色警服的殖民地警察,此时已经不见过去那种张狂,至于如土猴子一般的土著人,目光显得的有些畏缩,尤其是在看到穿着水兵服、魁梧的水兵时,他们都有些惙惙的缩到一旁,目中完全不见过去那种阴狠,但眉间偶尔同样也会流露出那百年来的阴毒。
  在这个充满水果和牛奶甜香味道的热带城市里,燥热的天气并不妨碍人们的热情,泗水和新坡一样,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城市,相比之下泗水的华侨在过去几百年之中却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东南亚的每一次血腥的排华都在这座城市上演,泗水是华人的城市,这里亦见证了华人的苦难。
  不过此时这里却笼罩在一片欢天喜地之中,几百年来习惯于谨慎作事、小心作人的华侨从未像现在这般自得,看到街头那些兴致勃勃的水兵时,总会像对待亲人一般,强拉着其到家里做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