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730

  当然如果排除了那里苛刻到极致的保密条令外。
  “我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言助教的话挑起了李南申的兴趣,如果真得像言助教说的那样,自己为什么要拒绝呢。
  “我可以回答的你的是,那是一些保密机构。如果你接受的话,到了那里你就要做好断绝与外界联系的准备。”
  说话时言兴初仔细观察着李南申的表情,注意到当他在听到做好断绝与外界联系准备时,他的脸色发生了些许变化。
  “是军队吗?”李南申反问了一句,除了军队恐怕没有什么机构需要做好断绝与外界联系的准备。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投身于军队之中,这是李南申曾经规划过的一个未来的去处,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按照自己的规划这应该是两年后的事情。
  而现在这一天却提前来了,去?还是不去?
  “我们赢了!”
  此时整个西北都陷入了一阵狂热的欢呼之中,汽车鸣响喇叭、路人高声的呼喊着,街头上的行人欢呼雀跃着,即便是陌生人也会不顾“危险”的拥抱着,几个月来,对饱受着“流感”威胁的人们而言,这恐怕几月来所得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哥!娘已经走了!”
  看着依然失神的大哥,李赞想开口劝一下大哥,自从昨天夜里娘走过之后,大哥就这样呆呆的坐在床头的椅子上。
  “小弟,拿毛巾过来,给咱娘擦擦脸!”
  失魂落魄的李辉轻声说道,自己没有回来晚,至少在最后几天自己一直陪在母亲的身边。
  “最好的保密!并不是秘不透风,而是加以伪装!”
  站在病房门外,看着病房内为母亲最后一次擦脸的李辉,摘下军帽的朱大民想起曾经什么地方听到的这句话。
  作为李辉这个边防军“国科委”从事后勤工作的少校军官的司机朱大民,一直陪在他的身旁,原本朱大民还担心基地的人挂着国科委军衔会不会引起外人的疑惑,但是这种顾虑在这几天完全被打消了。
  尽管国科委总部看似规模不大,但却是边防军内一个庞大的分设机构,仅在西北市国科委就拥有13处办公地点,拥有近5000文职人员,几乎在每家涉军的企业、研究所之中,都有国科委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这些企业、研究所之中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作为军方代表存在于企业之中。
  甚至在西北的街头,见到的五个军人之中,其中绝对有一个肩边挂着国科委的那个有些另类倒三角黄底三个圆圈组成的标志(感染物标志),这种国科委的标志非常常见。在街头上众多的国科委的军官、士官之中,这个自己的保护对象,并不显眼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到,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文职军官。
  想到这里朱大民多少明白为什么当时要给李辉一个国科委的身份,国科委有绝密的一面,同样有公开的一面,就像各研究机构上报有军事用途的新发明一样,根本不需要经过烦琐的检察,甚至都不需要登记便可以进入位第十二大道的国科委二处的办公楼,上报“新发明”。
  看着床上平静而安祥的离开的母亲,李辉的心中带着些许愧疚,母亲的离去太过突然,原本自己应该好好的孝顺她老人家,可……
  可惜基地内所能学习到的都是工业科技,在医学上并没有任何资料可言,尽管自己和部分同学将那里的一切视为“外星科技”,可是实际上呢?那里不过是的欧洲列强最尖端的核心机密的“拷贝而已”,至少先生是这么说的。
  “这里从来没有所谓的什么火星、外星科技!这里的一切都是建立欧洲列强最尖端的核心保密技术之上,为了得到这些技术,我们的国家付出了超乎想象的代价。外星?真亏你们大都受过至少高中以上的教育!难道忘记太空是真空状态吗?为什么我国追赶西方过半个世纪,至今仍落后于西方,根源就在于这里,他们掌握的最尖端核心,而我们只学到到了皮毛!而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必须尽快的掌握这一切!”
  一年前先生的解惑,尽管不能说服所有人,但是却让包括李辉在内的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职责就在基内,现在母亲的离开,意味着自己将放下最后一个包袱。
  李辉起身看了一眼小弟,他已十七岁正在上高中,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照顾。
  “小弟,等……总之,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
第215章
暴露
  作为51区的总指挥,最近一段时间张凤阳无疑是最为忙的。根据司马的要求A区将要投入使用,布置“电影教室”、学员宿舍、隔离保密区,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张凤阳亲自布置,再加上基地与基地村的建设,更让张凤阳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随着第一批学员进入张凤阳才算如释重负,尤其是在昨天,C区的安全由100名雏鹰营的学生兵接管之后,张凤阳肩头重担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毕竟C区的是目前基地最重要的安保区域。
  张凤阳知道雏鹰营的学生兵都是由先生创办的基金会收养的孤儿,比基地部队更为可靠,C区在他们的防护下,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对这一点张凤阳深信不疑。出于对雏鹰营的信任,张凤阳同时把技术部和学员部的隔离交给他们负责,基地技术部掌握着一些不方便为外人所知的事物。
  乘着客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了十数分钟后,经历了重重检查站的多次检查,客车才算进入基地。一进基地,眼前的景象让李南申根本发不出任何感叹了,这一路上带给他的惊讶实在太多,多到他再也找不出可以形容的词汇。在头顶明亮的灯光下,他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四周的一切,头顶每隔数十步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球形圆罩,李南申想当然的将其划为“备用灯”。
  “好了,从这里再往里走就是隔离带,大家在这里要把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换下来,我指的是从里到外都要换,个人物品一样也不允许带进去的。不过请放心,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保证不会让大家有缺失,在此我再强调一遍,这里的一切都是边防军的最高机密,我不希望你们中有人出现意外,所有人的活动区域都是根据授权界定,未经许可进入他区,警卫会毫不犹开枪,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于柱对刚进入基地,带着浓重好奇心的学员,用尽可能威严的声音说道,对于不过17岁于柱而言,威严似乎对他还早了一些。
  “你们只需要牢记一点,这里不是大学,这里是军事基地!废话就讲这么多,在我的两侧就是已经准备好的储物室,大家每个人有一个储物柜,你们随身带来的个人物品可以放进去,绝不会丢失任何东西,除必须的个人物品外,其它一切禁止带入基地,包括你们身上的服装。然后通过储物室的小门进入更衣室,在进入更衣室前,将你们需要带入基地内个人物品装在箱内,递交给检察军官。这里没有女人,所以不存在不好意思,现在大家就赶快开始吧!一会儿,我会带你们去熟悉一下里面的环境,十分钟后我们在下一站集合,请大家加快速度。”
  话音一落于柱便登上身后的高尔夫车,朝着基地内驶去,身后留下面面相觑的100多名第一批被选中到基地学习的学员。
  “快!”通道中雏鹰营的学兵见学员还没有动起来,立即大吼。从雏鹰营走出来的他们从来只知道服从命令,长官的命令没有执行在雏鹰营是最大的错误。
  幸好西北大学以及西北中学的军事化教育,使学生们早就养成很好的时间观念,当通道边警卫吼声响起的瞬间,李南申和同学们便纷纷冲进通道边的储物室,伴着金属柜门打开的声响和沙沙的脱衣声,很快这些青年便浑身赤裸的手捧着一个箱子,朝着小通道走去,通道旁边有一个不大的窗口,他们的个人物品都在这里被交出。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在交出盛放个人物品的箱子后,看着身边周身只着短裤的同学校友,李南申不禁有些疑惑。在进入更衣室后,不大一会儿工夫,第一批100名学员就已经完全收拾利索,换上基地的白色制服,制服上没有任何口袋,只是款式非常简单的白色制服。为了严格执行基地内的保密制度,在真正的进入基地A区之前,学员还需要经过数道检测,检测尽管看似并不必要,但这是硬规定。
  当学员们真正进入基地A区之后,李南申和周围的同学一起接到两样东西,一件是基地的保密和纪律手册,一个是带有房号的房卡,这里并不像西北大学中学一般,学生们都居住在没有任何隐秘可言的集体宿舍内,而是各有一间卧室,卧室内有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当李南申翻开基地保密和纪律手册,原本不错的心情随即凉了半截,这种程度的保密是自己从未见过的,他感觉甚至可能超过自己的认知,最让李南申感到不安的是,或许自己恐怕要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了。
  “……第三,每个人有各自的学习目标,禁止彼此间互相打探学习工作内容,如有违反参照纪律条令第四条处理,……第九,所有学员只能在固定学习工作区域内,任何未经许可擅自试图进入其它区域的行为,他区卫兵会以擅自闯入对待,直接枪决,无警告!……第四,对任何违反保密守则第二至第七条的学员或官兵,一律移交军事法庭接受涉秘审判,以在未来进行至少十五年脱秘处置。……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禁止谈论关于基地内的一切,无论是教学或其它任何内容,违者都可参照纪律条令第四条处理。”
  端坐在教室内,听着面无表情的安全军官讲述基地保密与纪律手册内容,李南申和同学们都愣住了,直接枪决,无警告!这未免也太……霸道了。但是从安全军官的脸色和基地保密与纪律安全手册上的内容来看,所有人都相信,如果有人违反,恐怕基地绝不会心慈手软。
  “为了你们自己,我希望你们不要尝试任何不妥的行为,记住这里51区基地,而不是西北大学校园,这是的第一原则是保密,第二原则还是保密,第三仍然是保密!但何违反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这里只有纪律没有人情,切记切记!”
  当面色森冷的安全军官在为学员上保密课时,在基地安全区内,数十名基地安全处军人正在检查学生的个人物品,决定物品可以被带入基地保密区或是被打回。
  带着白手套的安全军士从一个纸箱内取出一个像框,是某一个学员的家庭合影,仔细查看了一下相框的材料,并在其中加装相关设备。在个人物品内加装设备的目的是基地安全处为了确保安全而作出的决定,尽管在他们的住处已经加装了足够的设备,但仍然需要一些补偿设备。
  实际上基地内的每一名学员,包括技术处的技术人员二十四小时都在安全处的监视之内,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没有逃离由种类繁多的设备组成的监视网络。基地并没有太多的秘密警察,对基地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所谓的好奇心,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打开房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间面积大约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洁白墙壁柔和的白色灯光,一张小床,一张写字台以及一个书柜,就是卧室内仅有的装饰,李南申仔细看了一下,屋内甚至于还有一个小型的独立盥洗室。
  “这是我的房间!”尽管面积不大,但却五脏俱全,这让住惯了学校“斯巴达”式集体宿舍的李南申非常满意,整洁的房间洁白的床单,这里的一切都是白色。
  “白色不容许任何污点!”李南申脑中浮现出先前安全课上安全军官的话语。
  “怎么样,所有设备都调试好了吗?一定要确保明天上课不会有任何问题。”看着正在调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李辉,杨天擎焦切地问道。
  从明天起A区的学员就需要在教室内接受“电影教学”,所以教学设备必须要在今天准备好,如无特殊需要,技术处的一级技术人员是严禁同学员接触的,毕竟一级技术人员是技术处的核心,也同样是技术处最需要保密的一群人。
  “老大,你放心吧!已经调试过了,设备没有任何问题!”李辉信心十足。原本像调试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是技术处四级技术员的任务,但队长却不放心,非让自己过来再检查一次。
  对于多媒体教学李辉并不陌生,毕竟最初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只不过相比于技术处的一级技术员而言,A区学员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原始的。
  在参加的完母亲的葬礼后,李辉便结束了休假返回基地。沉浸在庆祝选举胜利之中喧嚣而热闹的城市让习惯基地内特有的冷清与安静的李辉非常不适应,在李辉看来或许只有这个地方才最适合自己,毕竟在这里沉浸于学习和工作之中时,可以暂时忘却对母亲的思念和心中潜藏的愧疚。
  对在基地内已经工作学习了一年半的李辉而言,基地内的一切李辉早已经适应并习惯。而对于初到者,要适应有各种规则限制的基地生活,仍然需要很长时间,在这里他们必须要忘记城市的热闹和繁华,幸亏对于从事技术研究的人而言,寂寞和孤独并不可怕。不过这一切需要一个过程,人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当责任与使命加于其身时,或许他们之中会有人不甘于基地的寂寞,但是来到这个与世隔绝之地,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恐怕只能像技术处的前辈一样,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以弥补心中的孤寂。
  葫芦岛港,纷飞的大雪把这座中国海军最大的军港染成白色,放眼望去这座大型军港内,已不见过去林立的战舰,除了几艘训练舰之外,只有几艘炮艇和小舰艇。周围的山峰雪白,在山体上隐藏着一派肃杀的气氛,而在凛烈的寒风中,位于西侧海军造船厂庞大全封闭式船坞依然是灯火通明,船坞硕大的躯体在灰蒙蒙的天色中仍清晰可见。
  封闭式船坞内一片忙碌,轰鸣的机器声,耀眼的电焊火花,船坞的行车吊机,不断将钢板设备吊运至各个工位,哨声喊声此起彼伏,这种繁忙景象已经持续了整整十个月。
  葫芦岛海军造船04号封闭式船坞内两艘并排建造的“珍战列舰”此时已显现轮廓,两舰已基本完全成舰体施工,于共和七年2月16日开工的1号舰甚至已经进入紧张的设备安装阶段,出于保密的原因,“袖珍战列舰的”主体装备的安装并不像制造驱逐舰时那样,完成舰体施工后即下水至安装码头,进行设备安装,而是选择在封闭船坞内进行。
  “先生,尽管我们在建造袭击舰时,碰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在各个工厂企业的努力下所有问题都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正如您看到的,一号舰已经开始安装舰内设备,按照进度表,1号舰安装将于1919年,不!是共和八年12月底交付舰队使用。”居恩·格拉斯说话时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得意。尽管来到中国已经快两年了,早已加入中国国籍的居恩格拉斯除了学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外,甚至还学会了中国人的谦逊,谦逊或许是中国人最大的优点之一,仅次于勤劳。
  “居恩,这是一艘完美的战舰,我相信,它们一定会被载入世界海军发展史,成为里程碑式的杰作!辛苦你们了,提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你已经被联合议会提名,成为一等嘉禾勋章候选者。”一等嘉禾勋章提名是对居恩做出杰出贡献的表彰和承认。
  “一等嘉禾勋章!”听到可能获奖的消息,居恩不禁怦然心动,自己获得一等嘉禾勋章提名,这可是中国对民间的最高奖励。
  嘉禾勋章授予有勋功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而一等嘉禾勋章,是九等级嘉禾勋章之中的最高等级,至今他都未曾授予任何一个外裔华人,甚至在西北的外裔华人之中,也只有史道姆格威尔获得了二等嘉禾勋章,自己竟得到了提名!天!一时间激动不已的居恩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兴奋之情,只想给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一个拥抱,但是想到对方的身份,居恩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说话时司马语气尽管很平淡,但内心却激动无比。在司马的记忆之中,即便是在90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似乎都没有造出超过万吨的军舰,更何况是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的庞然大物。
  虽然身为“袖珍战列舰”总设计师的居恩,仅只用小问题形容建造过程碰到的麻烦,但一直亲自关注这个工程的司马,却知道所谓的“小问题”,实际上对于整个西北而言都是一次考验,是对西北的整个工业体系的考验,西北很多相关企业都用“噩梦般的工程”来形容这个规模庞大的海军重点工程。尽管最初提出建造万吨级袭击舰时,居恩宣称海军造船厂已经拥有制造战列舰的能力,但这仅仅只是指海军造船厂设备和硬件上的能力,毕竟海军造船厂设计时亦是由美国公司设计,其规模以及硬件完全可以用来建造无畏舰。
  一直以来只是制造过两级驱逐舰以及多型巡洋艇护航艇的海军造船厂,根本没有建造如此庞然大物的经验,要知道在制造排水量接近2万吨的“袖珍战列舰”之前,海军造船厂制造吨位最大的不过是镇海级驱逐舰而已。其次,“袖珍战列舰”在建造中同样不断遇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按照共和七年的施工计划要求,西北钢铁联合企业和特种钢铁厂要提供20000吨装甲钢,但实际上只交货17000吨,需要到明年材料紧缺的情况才能有所改观。
  而且最致命的是,因为钢铁联合企业的特种钢铁厂对生产厚度超过200毫米的装甲钢板很不在行,再加上庞大的需求也无法保证优质大厚度装甲钢的连续供应,不得已,迫于无奈以居恩为主的设计人员,只得在设计“袖珍战列舰”时另辟蹊径,通过设计上的完善与修改,最终勉强让舰队接受了“薄壳袭击舰”。
  就是在动力系统上也碰上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按照预定计划,西北应该于共年七年年底前仿制出六台帕森斯式汽轮机,并在明年三月前再生产10台,但实际上直到现在,西北动力集团也仅不过只造出四台帕森斯式汽轮机,至于不足部分只能向美国采购。由于西北相关企业负担太重,船厂不得不向美国和英国订购包括螺旋桨在内的大量重要部件,这才解决了一直影响“袖珍战列舰”的原料供应问题。
  在这个时代战舰的设计是锅炉和锅炉放在一起,涡轮机和涡轮机集中在一起,这样如果被鱼雷击中就面临全舰瘫痪的危险,所以此时列强海军均采用厚重的装甲带保护动力系统。但是因为装甲钢强度和航速问题,身为设计师的居恩只能选择放弃对鱼雷的直接防御,而采用优化设计的间接防御,因而独树一帜的采用单元布置的引擎系统。直接防御就是靠装甲强度抵御鱼雷爆炸,间接防御就是尽可能保存住动力。
  战舰引擎需要两部分才能动,锅炉和涡轮机,一组全损失掉了,另一组完好也没用。而采用单元布置引擎系统,任何一组单元都包括涡轮机和锅炉,4组动力系统中任意一组保存住,都不会完全丧失动力。
  这么设计即减轻了军舰重量,又能有效保证动力系统,但缺点是加大了机舱的面积。一般巡洋舰有两组动力系统,而袖珍战列舰却采用四组动力系统,而这么做的代价就是机舱面积成倍数增长。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源自后世技术的“新式锅炉”,体积小重量轻的新技术船用锅炉确保了单元布置引擎系统在“袖珍战列舰”上成为现实,新型锅炉技术源自后世70年代。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最顺利的却只有技术相对复杂的锅炉以及三联装舰炮的制造,有时候问题就是这样,不可预料的困难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就像产生自装甲钢以及汽轮机甚至于螺旋桨上的问题一样。
  “我们没有主力舰!”司马的想起三天前,在泗水康济号战列舰上的大副陈庆捷在面对愤怒的华侨时,挺身保护几名殴打儿童日本水兵,在那几名水兵离开后,用苦涩无比的话语说出一个事实,中国海军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主力舰。
  “这是我的舰队,将来还要造真正的战列舰,造航空母舰,建立真正的蓝水海军。”望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司马想起后世时无数人的呼吁,造航母建大舰队,走向蓝水!这是国人百年的期待,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将要美梦成真。四艘“袖珍战列舰”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其最大的意义是对造船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大工程”对于国家科技水平起到的促进作用,绝非普通工程所能相比。过去自己尚不能理解,而现在通过袖珍战列舰这个“噩梦般的工程”,西北的造舰水平以及与之相关技术水平至少提高了二十年以上,大工程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造舰之前,西北特钢只能生产中厚度普通渗碳装甲钢,而现在西北特钢已经可以生产各种型号的大厚度装甲钢,新型大功率汽轮机、新型锅炉、大型螺旋桨,这一切对于中国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重点工程项目改变中国造船业,但是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重点项目。
  看着仍在船坞中,表面装甲呈现灰碣铁色的庞大战舰,司马心中想到另一个重点工程,心中犹豫是否应该在现在展开这个工程,毕竟现在海军造船厂的工程表已经排到了共和十一年,再冒然添加大工程的话……
  “先生,我们是时候去港口了,他们快到了。”见望着战舰的先生此时似乎是在沉思,沈鸿烈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后便开口提醒道。先生之所以从西北赶到葫芦岛,就是为了迎接历经千辛万苦,几乎可以用饱受折磨来形容的特别编队的回国,此时,他们已经快到家了。
  在平静的渤海湾洋面上,宁静的黎明即将到来,天空布满乌云,但是东边的水天线已经微微泛白,朝阳即将撕破黎明前最后一丝阴霾。在灰暗的海面上,一支小型的舰队溅起雪白的浪花,向西方驶去。两艘排水量2200吨的镇海级驱舰舰,相隔数海里一前一后以13节的低速航行,镇海级驱逐舰上的五座130毫米单装炮塔以及20/24毫米高平炮位,此时都处于战备状态,操炮的水兵们搜索着海面上的目标,随时准备迎战。在两艘镇海级驱逐舰的四角,分布着四艘500吨级反潜护航舰,远处还可以看到两艘护航舰在高速巡航。在舰队的中央,六艘鲸一般半潜的潜水艇和舰队保持着相同的速度,浪花击打着潜艇的甲板。
  潜艇甲板上空无一人,这支潜艇编队仍然保持战备,做好随时下潜的准备,往往距离家门越近时,人们的神经越容易松懈,此时距离葫芦岛不过数十海里而已,家门就在眼前,既便是军舰上一直保持警戒的水兵,此时也大都点燃香烟,有什么地方比家门口更安全。正当所有人在警惕和松懈之间徘徊时,东边发白的水天际间露出一个若隐若现的黑点,“嗡……”一阵螺旋桨声在舰队附近空中响起,一架飞机已经飞临舰队上方,了望手看到飞机时,先是一惊然后是一愣,最后一阵炫目。
  在驾着飞机轻松飞临中国舰队上空时,阪本造作不禁在心中兴奋的叫喊。作为旅顺基地海军航空大队大队长,当这支一路保持战备的支那舰队驶入渤海湾后,就吸引了阪本造作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并不是因为阪本造作的对这支舰队的好奇,而是为了自己的荣誉。
  一年半以来,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曾多次飞临关东州和旅顺上空实施空中侦察,即便是从旅顺港驶出的例行巡航战舰也不例外,而帝国海军航空队,却从未有一架飞机飞临支那战舰上空,在日本海军省高官看来,这种耻辱是无法接受的。相比于陆军的狂躁,日本海军更多的时候相对较为理智。既然在空中丢了面子,海军高官想到的不是通过外交威慑施加外交压力,或是派出主力舰到葫芦岛外海巡航,以迫使中国海军停止挑衅,而是就要在空中把自己丢掉的面子找回来。
  半年前,阪本造作和一百余名同僚把35架斯帕德式战斗机从本土调至旅顺,目的就是为了向支那人展示帝国的空中力量,同时阻止支那空军对旅顺等关东州要地的侦察活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