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730

  “知道了,我只想知道暴风雪什么时候能停止?”对马洛雨的建议查明山未加思索就同意了,然后向自己的副官询问。对查明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天气好转,这样边防空军才能升空攻击俄军部队,浮空部队才能把物资运抵喀山。物资!对于被包围的边防军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物资供应,暴风雪再不停,边防军就要弹尽粮绝了。
  “长官,根据技术人员估计,暴风雪将在三天后停止。”被问起的孙少校不太确定的回答。尽管边防军中有气象观测部门,但是受限于技术能力,只能根据经验而不是科学来作出的预测,更何况此时气象设备匮乏,预测的科学性谁也不敢保证。
  查明山现在只能咬牙坚持,坚持到天气好转。
  推开地下掩体的木门,飞舞的雪花立刻就凝结在老兵的胡须上,室内外巨大的温差令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老兵摸索着从衣袋里取出半截烟头,摸出打火机,打了几下,只有火石的火花,老兵摇了摇头,部队已经没有多余的油料供应士兵了。
  黎明前的雪原被黑暗紧紧包裹着,河流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分界线,白色的大地被分成了两个平等的部分,断桥的这边,是孤零零的房子;另一边,是临时堆砌而成的工事。
  老兵年纪其实并不能算老,但是,他在前清时就吃兵粮了,再加满脸的胡须,所以部队里指战员都管他叫老兵,甚至忘记了他的名字。一直以来,老兵都很高兴,部队里发的军饷足够养家糊口,而且家人来信中提到老家乡亲都知道他是位英雄,一个为国而战的汉子,在俄罗斯冰天雪地里打得洋鬼子找不着北,这一切,都令老兵感到非常荣耀,前所未有的荣耀。可现在老兵的心情却很沉重,尤其是身边年轻人不断战死,让老兵恨不得死去的是自己。
  “或许快了吧!”想到被团团包围的部队,老兵在心中感叹。老兵诅咒这该死的风雪,如果没有暴风雪红匪就不可能攻击的如此顺利。猛然间,尖锐的呼啸声刺痛了老兵的耳膜,是红匪的重炮,十天来,夺去了太多战友的性命。
  “老兵!”阎二柱提着枪,神情疲惫的和掩体外的老兵打了个招呼,尽管认识不久,但两人现在已经成了好战友。
  “二柱,吸口烟!”老兵笑呵呵把手中的烟头递过去,烟草配发已经停止,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何况是香烟,香烟可是奢侈品。
  “谢了!”阎二柱狠狠地吸了两口烟,迷恋的吐出一口烟雾。
  “赶紧去找你家媳妇吧!你出去一夜,可把她担心坏了。”老兵拍拍阎二柱的肩膀戏谑道,调笑这小两口是枯燥乏味的战场上,众人仅存的娱乐。
  地下室抽烟的人太多,屋子里烟雾弥漫,碟子里的灯芯也冒黑烟,整个地下室挤满伤员,空气中充满恶臭,疲惫不堪的阎二柱半躺在麦草堆上,从怀中取出水壶,水壶内的冰雪已经在体温作用下化成水,尽管冰凉,但也只能将就。
  “亲爱的!”正在照顾伤员的达莎面带喜色地走过来,然后小心翼翼的从衣袋里取出半块面包,这是达莎从自己的口粮中节约出来的。
  随着红俄占据伊热夫斯克,喀山的物资供应宣告中断,为了以防万一,喀山前线司令部开始执行严格的食物配给。阎二柱一点食欲也没有,静静的躺靠在草堆上,十天了,该死的红俄反攻已经持续了十天,持续不断的炮击,不惜一切代价的冲锋,让阎二柱担心不已。
  “达莎,如果可能的话,你一定要离开这里,明白吗?”阎二柱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未婚妻,轻声在她耳边用生硬的俄语说道,接下来阎二柱并没有听见达莎的话,疲惫不堪的沉沉睡去。
第222章
决定
  一辆中华汽车公司生产的35黑色防弹轿车穿过浓雾,驶至一座外表简朴庄重的西洋式别墅前,蔡锷上将下了车,缓步走进房子,这是司马的住处。当蔡锷跨进会客厅的时候,正的插花的陈婉云热情的招呼道:“蔡先生,您来了。”
  “陈小姐,华之呢?”蔡锷神问道。
  “唉……”陈婉云眉间一黯轻叹一声:“从早上刚一起来,就到书房,一直都没有出屋,连早餐都没用,蔡先生您……”
  “松坡来啦!”婉云话音刚落,一个显得委顿的年轻人出现在楼梯口,看来司马的状况不太好。
  “华之……”蔡锷有些惊讶。
  “没事,”司马顿了顿说:“你们不要担心我,婉云告诉厨房烧两个菜,今天松坡在这里用午餐。”司马勉强挤出一些笑容向陈婉云吩咐,似乎想让担心不已的陈婉云放下心来。
  “松坡,有好消息吗?是不是暴风雪停了!”司马在书房里从后世资料上查找俄罗斯天气资料,结果没有任何进展,毕竟当时俄罗斯正处于内战,鲜有相关气象资料,仅仅只是从红白双方将军的回忆录中查到不多的信息,这个冬天是最冷的一个冬天,曾经有数百万红俄双方军民冻死。
  蔡锷被司马问得神情极不自然。
  “唉!说吧!有什么坏消息?”司马从蔡锷的表情中看出他带来的绝不会是好消息。
  “俄国人又动员了四十个师,准备增援喀山。我军打通伊热夫斯克和喀山之间交通线的希望渺茫。”蔡锷面色凝重,无法打通两地之间通道的后果太严重了。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想吃掉我们。”司马咬牙切齿地说。
  “好吧!该来的迟早都是要来的……”蔡锷从话语中感觉司马似乎下了一个莫大的决心。
  吃完午饭后,司马蔡锷一同坐车前往军委会会议室。在车上,一直静默的司马突然开口说道:“松坡,如果我们使用特种弹是否有可能撕开喀山和伊热夫斯克之间红军防线?”
  “这……或许可以试一下!”蔡锷惊喜的回答。
  “哦!那我们就试一下吧!”此时司马对使用特弹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为救出被困军队,只有不惜一切代价。
  蔡锷陪同司马进入会议室,只见会议室一头墙上挂面五色国旗和边防军的铁血旗,会议室中央有两排长案,长案边毕坐满衣领上星光闪烁,胸前挂满勋章的将军,他们大多是参谋部的参谋军官,他们军衔左边为官阶军衔,右边为极富有中国特色的交叉竹节。在中国古代,筹是竹子做的,用来计数,以后筹就代表计算,使用竹节象征参谋军官运筹帷幄之意。
  “主任到!”随着洪亮的喊声,一直端坐的军官们立即整齐地站起来,保持标准立正姿势。走进会议室的司马微笑着走到首席,用手往下轻压示意大家坐下:“坐下吧!”会议室内的军官们端正的坐下。
  “现在由指挥中心参谋长林挺松上校给大家介绍态势。”总参谋长王公亮宣布。
  年仅三十岁的林挺松站起来,走到会议室的一边,拉开蓝色幕布用教鞭指着地图向大家汇报军情:“从今年1月3日开始,苏俄红军在喀山的67个师以及从芬兰湾增援的要塞炮群对我军发起全面反攻,喀山友军以及边防军近六万将士陷入重重包围。根据最新情报,苏俄红军仍在继续加强喀山与伊热夫斯克红军兵力,同时抽调俄德边界的重炮部队增援伊热夫斯克,预计在未来两周内将有25~35师抵达伊热夫斯克,具体番号以及指挥员资料仍在查证。”
  “昨晚,苏俄第6、7、9、12、13集团军对喀山城再次发起猛烈进攻,目前已占领喀山约四分之三城区,我军及友军四十六万军队被压缩在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参谋部判断苏俄红军将会进一步加强攻势,确保在我军打通交通线之前,彻底消灭我军及友军喀山主力……根据目标天气情况,如果暴风雪不能在短期内停止,喀山守军将陷入弹尽粮绝之境地,也就是说,我们最多只有一周时间。”
  听到形势如此严峻,参谋官们都低头沉思,一周内突破近百万而且不断增强的苏俄红军防线,可能性微乎其微。
  司马见无人表态,干咳一声说:“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卑职以为,我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派出浮空部队对喀山守军提供补给。同时命令远征军主力悉数投入战场,以谋求在短期内打通交通线,同……”一个身材发福,一脸横肉的将领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他就是边防军中保安系头头马山,这个眼中永远只有先生的边防军中将,第六集团军司令。
  “我不同意马司令看法……”一个高大威武的将领站起来,声如洪钟。众人一惊,竟然有人打断马山发言,毕竟马山背后有整个保安系的支持。
  站出来的是边防军参谋部高级参谋陈干中将。这位山东昌邑人,早年毕业于北洋陆军学堂,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共和成立后,历任山东军统领,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旅长,总统府中将参军。去年卫国战争打响后,离开山东来到边防军中任职。
  陈干丝毫不在意打断马山的发言,慨慨而谈:“职认为,我军根不可能在短期内打通交通线,刚才林副参谋长也说了,苏俄最大的优势在于兵力,而我军最大的劣势在于时间,在远征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攻击无疑将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伤亡,就算我们可以承受巨大伤亡打到喀山城下,也会陷入欲撤而不能的境地。远征军主力伤亡惨重,友军部队疲惫之师,铁路毁于战火,怎么冲出苏俄红军的包围圈?”
  陈干的发言象捅马蜂窝,蔡锷、王公亮、蒋作宾、郑培林等人支持陈干的意见,而保安系和年轻校级参谋官则立场鲜明的支持马山的意见。保安系支持保安系天经地义,年轻校级参谋支持的理由同样非常简单:“我们绝不抛弃任何一名袍泽兄弟。”
  援救喀山事关军人荣誉。会上还有一些老成持重者,沉思不语,这些人大都是非保安系,亦非参谋系,无意参与争论。
  会议结束前司马还是发布了新命令:空军与陆军浮空部队立即组建联合运输司令部,由空军参谋长出任司令部司令官,动员所有飞机飞艇不惜一切代价向喀山守军提供补给。尽管司马没有表态,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司马的选择。
  司马下达命令后,突然脸色一沉,顿时,参谋部将领们感觉到一股杀气。
  “哪个人没有父母高堂,拿士兵生命当儿戏,这是耻辱!极大的耻辱!六万将士等待我们的援救,有六万个家庭期望我们把他们的儿子带回来,是我们把他们派到了俄罗斯,那么现在就由我们把他们带回来,这是我们的职责,不计任何代价,不惜采用任何手段,记住是任何手段!如果你们要问我,我的原则是什么?我只有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边防军绝不能开启抛弃兄弟袍泽的恶例,绝不抛弃任何一名袍泽兄弟!这是防军的根本信仰。”
  陈干衣服都湿透了,他发现尽管自己到边防军已经有一年多,但是仍然不了解这支军队。绝不抛弃任何一名袍泽兄弟,竟是一条真正的铁律。
  西北的大雪已经基本停了,但是太阳还没有出来,凛冽的北风依旧在怒吼,西北海冬青机场跑道上的风显得尤其猛烈,跑道上的冰雪已经被铲除。上百架轰炸机从机库里拖出来,地勤人员使用取暖设备为发动机解冻,同时飞行员开始发动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响彻机场。
  这时,一批派往俄罗斯战场指导空运的高级将领,走上飞机。军官们个个神色凝重,沉重的责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喀山守军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就达500吨,再加战斗物资,按照参谋部和喀山前指的统计,空军以及浮空部队每天必须要保证最低7000吨物资的空运量,这是最基本的战斗需求。
  一名少校建议,拍照留念。于是,他们迅速排成两列,以起飞的飞机为背景,由随军摄影师拍了一张集体照,在他们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自己的遗照,毕竟这次任务的压力远超过人们想象。接着,送行的人纷纷拥上前致意,他们和亲人道别,一些年轻校官的妻子,甚至不顾一切的拥到丈夫怀中,紧紧抱住自己的男人,他们的男人在出发时都已经交待好了后事。
  “庆峦预祝你马到成功!”蒋作宾中将取下手套,冲着空军参谋总长空军少将蒋兴源敬了个军礼,然后又靠近他,轻声交待。
  “庆峦,别忘记了,全国都在关注这场战斗,喀山六万将士的生命都系在你们身上了。”
  “雨岩兄,我已写好遗书,如果……请雨岩兄转告先生,庆峦必不惜代价确保物资供应。”蒋兴源坚定地说。
  “成则生!败则死!”这是蒋兴源作出的承诺。死!对于一个人而言很容易,只需要一发子弹一小瓶剧毒,就可以夺去一条生命,但是当一个人需要为几万人的生命和国家荣誉担负责任时,恐怕求死而不能。
  “先生临行时告过我,他期待为你们举行庆功宴!”蒋作宾握着蒋兴源的手,眼中充满期许。
  “……有人问我,我的原则是什么?唯有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边防军绝不会抛弃一名袍泽兄弟,这是我对国民的承诺。这场战争或许会有波折,但是我们保证,起码不会失去我们已经得到的,绝不!我想告诉在喀山冰天雪地之中英勇战斗将士们,我们的字典中绝对没有妥协,任何政治利益绝不能以牺牲为国而战的英雄们为代价,在这里我提醒某些人注意自己的立场,注意自己的国籍和祖先……”
  当天夜里,听着收音机里传来坚定不移,信心十足的男声,段琪瑞坐在书房内,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思索着。
  “总理,司马下狠心了!”徐树铮随手关了收音机,兴奋地说。
  “又铮,你错了,他是不会对那些人动手的,至少不会用武力。”段琪瑞摇摇头说道。
  二届国会大选后,段琪瑞说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得失,这种反省使段琪瑞对自己以及司马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相信司马尽管广播中严厉警告那些人,但绝不会选择使用武力,至少在找到充足理由之前。
  “等到喀山战事结束,估计他的矛头就要对准国内了!”望着窗外漆黑夜色,段琪瑞心中如此想到。想起几年来他的一举一动,段琪瑞相信他已经算好了一切。
  ……
  边防军国科委第三研究所位于长城以北数十公里之外的察罕艾列斯特山与善达克沙漠之间戈壁中央,此时沙漠戈壁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在冰原上绵延的铁丝网间的岗楼上,穿防寒服的士兵不时的抱着拳哈着热气,同时不住搓着耳朵,以让自己感觉暖和一些,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冷得多。
  这时灰蒙蒙的天空出现了十几个黑点,执勤士兵连忙拿起望远镜朝着黑点的方向望去,“那是……飞艇,他们来这里干什么?”看着越飞越近的飞艇执勤士兵一愣神,这一带是禁飞区,按照惯例除了每月定期往返的补给艇之外,空中不应该出现其它飞行物,尽管已经看到飞艇上的白虎标志,但执勤的士兵仍然拿起旁边电话:“喂,我是33号岗楼,3点钟方向出现十二艘飞艇正在驶来,请求指示!”
  “33号岗,那是陆军浮空艇前来我所接受物资,发出引导信号!”电话内传来基地指挥的命令。
  “在基地以东500米处的戈壁区停降!”到地面发出的闪光信号,时明新下达命令。
  “谁能想到这里竟然藏着一个基地!”看着数公里外隐藏在戈壁雪原之中的基地,时明新心中嘀咕。如果不是浮空大队受命来此接收物资,自己绝对想不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基地,边防军内有着太多的秘密。
  化学武器专家赵义达在基地训练场上焦急的来回踱着步子,他接到公署和国科委通知后,就非常紧张。尽管光气是目前西北产量最高的毒气,但是由普通化工厂生产的光气在边防军中并不被视为真正的毒气,只有出自第三研究所的毒气才是真正的毒气,第三研究所是西北目前唯一一家专业化武研究生产机构,每个月都有数十吨氢酸芥子气、路易士气之类的化学毒气从这里生产出来,其中有一半被运送到特种工厂,用以装填化学弹药。
  “一百一十五吨沙林毒气炸弹,足够杀死几十万人!”想到被称为毒气之王的“沙林”毒气既将投入实战,赵义达兴奋的同时心情也很沉重,沙林毒气的杀伤力过于强大。115吨化学航弹尽管其中只有不到30吨沙林毒气,但却足以杀死几十万人,一旦应用在战场,魔鬼也会感到恐惧。
  “高效高杀伤化学武器,是西北民团未来谋求战争胜利的秘密武器,也是抵御外侮最有效的武器!”想到第三研究所的使命,赵义达长叹一声,正是自己完善了沙林毒气的工业生产,如果……但科学家有科学家的抉择,自己选择了用所学保卫祖国,自己的发明投入战场是必然的结果。
  此时驶出地下仓库的叉车上都带有5吨重的集装箱,绿色边防军制式集装箱上标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谁能想到这些并不起眼的箱子内装载着可以夺去数十万人生命的武器,叉车周围的官兵身穿全身防护服,小心翼翼地护卫着叉车,这是沙林毒气弹自发明以来第一次交付部队,过去的一年半之中,它们一直封存在地下仓库之中。
  作为沙林毒气发明人的施明德,呆在办公室内,远远望着叉车进进出出,作为毒气发明人施明德尽管对自己的发明可以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应用感到自豪,但内心深处仍感到些许负罪感,“死神将在人间挥动他的镰刀!”施明德想起一本欧洲小说中看到一句词语。
第223章
早晚之事
  白色,从空中俯视,整个蒙古高原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持续两周的风雪覆盖了地面,在阳光照射下,冰原反射出刺目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在冰原之上的千米高空,一支由三艘运输飞艇组成的庞大飞艇舰队正在以百公里的速度自东向西飞行,飞艇在风雪中左右颠簸。
  “佛祖保佑,千万不要重演阿尔泰号……”浑身冒汗的时明新紧紧握着方向盘,不时调整飞艇的方向,奋勇与狂风抗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