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30

  “误会,误会。都住手,马四还不快把枪放下来。”司马挥着马鞭指着马四示意其把枪放下来,细想了一下,司马知道自己眼下可不能惹上这些披着狼皮的主,那田中玉的第五师可不是一线红的马匪,光就炮都能把自己这厂子给轰没了。
  “呀嗬!这他娘的来了正主了啊,你他娘的就是那个什么司马?”原本纯靠着身上的这身军打气的军官,这会一见司马过来让护厂队把枪放下来,立即没了刚才的紧张劲,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说道。
  “呵呵!鄙人就是司马,不知道各位军爷来这找司马有何贵干。”一听这人一口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司马暗叫声不妙,这些人显然是有准备的,幸好刚才自己没下令把他们留下来,要不然自己可真惨了。
  “你他娘的这看家的练的不错啊!敢拿枪指着官兵,他娘可是想造反。来啊!把他们的枪给我下了。”说话的军官一变脸冷着脸说道。
  “娘。你们谁敢动!”一听到这个军官下令缴枪,马四大喊了一声再次把枪举了起来对着这个军官,大门附近的几个护厂队员也都跟着端着手里的步枪瞄准这些官兵。
  “好了,王排长,既然这司马老板说是误会,就是误会了。这事还是算了,办正事要紧。”就在官兵和护厂队再次对峙起来后,一直被护在马队中间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官从马队中间发着话说道。
  “既然田参谋这么说了,今个的事老子就不和你们计较了,弟兄们把枪收起来。”这个王排长刚才只是发句狠话,没曾想竟然激起这么大的反应。已经骑虎难下的他,一听这田参谋这么说,那里还不愿意,连忙让自己手下把枪放下来。
  “司马老板,今天我等奉都统府田大都统的命令前来,不知是否可以进厂详谈!”这个田姓参谋操着马从走到马队前看着司马说道。
  “两位长官,底下人没见过识世面,还请两位长官莫要见怪,两位长官请。今个鄙人设宴算是给两位长官赔罪,还望两位长官莫要推辞。”
  司马冲着这个骑在马上的什么田参谋抱着拳说道,虽然嘴上说着请,可是司马的心里还在那嘀咕着这都统派兵来自己这是为了什么。
  “这乡下也没什么好东西,今天兄弟打得了几只黄羊,今个晚上咱们就烤黄羊得了,还请两位长官莫怪。马四把这几只黄羊弄过去收拾收拾。再让人到镇上的弄几坛老纷酒过来。”司马骑着马跟在这两位军官后面,打着哈哈说道。
  “如此司马老板就多费心了。”那个田姓参谋依然是面带微笑的纵着马走在前声轻声地说着。
  “鄙人是察哈尔都统府的参谋,田经远。这位是都统府警卫营的王三宝排长,鄙人当初随都统大人一入这察哈尔,就听说过司马老板的大名,今日奉都统大人的命令前来讨扰,还望司马老板莫怪。”进了司马在公司的办公室,这个三十来岁的参谋才介绍到自己。
  “想来司马老板也知道,自从大总统去世后,我第五师就断了大半的粮饷,现在各省驻军饷械大都自己筹,我们察哈尔更是如此,司马老板的西北通用机器公司和中华卷烟厂,在这察哈尔可是数一的工厂,今日田某是奉都统之命,还望司马老板能体恤都统大人难处,能够助饷一二。”
  一坐定,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田经远就把自己的来意挑明了,没错这次来就是来要钱的,自打从老头了称帝失败,被活活气死之后,这刚移师察哈尔第五师就断了大半的粮饷。这察哈尔可不比关内富庶之地,在关内那些断了饷的部队,各省省长将军们只要扣下税款就足够养兵,可是在这察哈尔可不行。
  可要是部队断了粮再加上不发饷,估计到时候就会像两年前那样,这些饿极的丘八们来一场军变了事。在察哈尔这穷地方,靠征税铁定是不行了,都统府想弄齐备这些饷粮只能从察哈尔的富商、商号里下手,作为察哈尔最大的企业、在外人眼中富的冒油的西北通用机器公司当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助饷?”听到助饷一词,司马知道这官面上的敲榨到底还是来了,只怪自己当初不听老高的劝,劲早到张家口去走走关系,免得以后树大招风,被这些官面上的人勒索。
  “这助饷总有个数吧,不知道都统大人要小厂助饷多少。”眼下人家要钱要到了家门口,而且是手里拿着从都统府开出公函,司马就是想逃也没得逃了。
  “司马老板爽快,当然都统府不会白拿你的银子,这是五万元的助饷券,待来年中央调拨的军饷一到,立即归还。”田经远从腰挎着的文件包里拿出一张大约十六开左右印制精美的助饷券说道,虽说这个钱肯定是不会还了,可是这场面活还是要做的。
  “五万元?”司马一听到这个数恼的差点儿没骂娘,这他娘的也太黑了,一张嘴就是五万元,接过这田经远递来的助饷券,助饷券印的是很精美,这助饷饷券上的数是用毛笔手写的,然后盖上察哈尔都统的大印。还有这个都统田中玉的签名。这印制精美的助饷券绝在察哈尔肯定是印不出来的,定是他们早都已经准备好的,就等着向这些商家派发这些欠饷券了。
  “田参谋,我是一个生意人,五万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知道我助了这五万元的饷,我司马能得到什么好处!”司马轻轻的放下助饷券,轻声地说道。这钱是要出了,可是自己总要给自己争些好处,这个他娘的是什么世道,土匪来抢你、官兵来敲你,你娘!
第74章
民团总办
  “好处?”田经远有些失神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个连京城里的一些人物都知道他的大名的司马,没想到都统府让他助几万块钱的饷,他小子竟然在这里讨起了好处。
  “奸商!里然应了那句话无商不奸,你司马果然也是个奸商。呵呵!”田经远摇着头笑着说道,没想到这司马竟然还有这个讨要好处的胆色,细想一下田经远倒也觉得不怪了。敢砍了一线红的人头撩杆子的主,连这些胆色都没有还混个什么劲。
  “田参谋此话只说了前半,可还忘记了后半句,那就是自古无官不贪!”司马喝了口茶后静静地说道,根本不理会在田经远在听到这句话后的目瞪口呆的样子,还有那个王排长一脸的呆滞相。
  “好!司马老板好胆色,经远佩服。”听着眼前这司马说着这样的话,田经远到觉得这司马是个有意思的主,于是忍不住拍起手叫起好来,这司马竟然当着自己面说着打脸的话,嘿!有那么点意思。
  “谢田参谋夸奖,我要的好处不多,只要一样东西,如果都统大人能应下来,五万块的助饷,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司马面不改色地说道,自己出了钱就得取得相应的好处,既然官匪都他娘拿自己开刀,那就把自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哦!不知道司马老板想要的是什么东西?”田经远一听这司马想拿这五万元的助饷换一样的东西,一下子来了兴趣,田经远还真不知道都统府里头有什么东西值上这五万的。
  “民团!察哈尔民团总办,司马想要这个职位,不知道这五万块钱能不能换来这个职位。”民团,早在年前高传良就曾劝过司马最好谋个民团的职位,这样至少算是半个官面上的人,以免得以后树大招风惹来什么麻烦。
  民团,这个词在后世并不是一个什么好词,泛指旧时地主豪绅所组织的地方武装。民国时期,地方上的防卫武装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组织的保卫机关;另一种是民众组织的自卫武装。
  “自编练之兵警,为官组保卫机关,自团练之丁壮为民组保卫团体。”
  “察哈尔民团总办!司马老板的胃口不小啊!这察哈尔一盟左右八旗再加上各牧场,林林总总民团加在一起可是两万多,论其兵马可不比第五师少,司马老板觉得自己有这么好的胃口吞下来嘛!”
  田经远冷笑着说道,这司马老板的胃口也忒大了,虽说作为都统府的参谋田经远当然知道这察哈尔民团总办的职权,更多的时候是名义上的。但是这个民团总办却直接掌管着张家口民团四千多号团丁,当初田经远随都统入察,都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民团总办换成自己的亲信,可见其如何看重这个职位。
  “胃口?我自问自己的胃口还没好到能吃下张家口民团的地步,我要的只是这一个名义,至于张家口民团他是属都统府统一管辖,与我何干。经远兄想来也知道,我这厂子几个月前被马匪袭击,虽说一线红的脑袋给砍了,可是保不准以后还有什么人窥探着我的厂子,我只不过是想利民团总办之职威慑宵小罢了,至于民团自然就是小人现在的护厂队,如果都统大人能把这个总办之职许给在下,在下除保证不用都统府发放一分饷钱。”
  如果说用五万块能够换到一个名义,司马宁愿花这五万去买这么个总办的名义,有了这个察哈尔民团总办的名义,哪怕以后官面上的人来敲榨自己也想考虑考虑。虽说对民国的历史不太了解,司马还是知道这民国早年,这各省的都统、省长、督军们换的如同走马观灯一般,等到现任都统一被调走或被打走,这张家口民团就要改姓了。
  到时再吞了这张家口民团的几千号人马,在这察哈尔境内谁还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敲榨自己。更何况这孔家庄距离张家口不过几十里地,如果以后再发生什么事的话,这几千号张家口民团就是近在眼前的援兵。更何况司马想要这个民团总办的职位另外还有大用,现在这都统府找到了自己的门上,这时不提出自己的条件,那还等到什么时候?
  “司马老板的意思是说,你所求只是民团总办之职,而不是冲着张家口民团的几千人枪去的?”一听到司马的话,田经远到有些不太相信了,正是因为几个月前一线红联着王赖子、杨鬼子三伙马匪合为一处打了厂子的前提,司马才更想得到张家口民团的几千号人马帮他看家护院才是。
  “经远兄应该知道,我这厂子看家护院至多只能用几百人手,要是再多了恐怕就是自惹麻烦,到时恐怕第一个过来的就是都统大人的大军了。可是我这厂子有多大?这些人手显然不够,但是如果有了民团总办这身衣裳,那么我就可以打着民团的名义多招些人手,说白了,兄弟实在是怕了那些马匪再来,若是再有下次,兄弟可真不知道到时会不会像上次一样幸运了。”
  司马半真半假地说着,虽说现在护厂队有千人出头,可是司马知道这个数是不能摆到面上的,若不然那些眼巴巴盯着自己厂子想吃上一口肉的官们,肯定早都扑上来了。按千人百枪的标准,现在自己厂足够让他们安上一个通匪的罪名了。
  有了民团总办的职位,自己到时就可以明摆明的扩大护厂队,也没有会说什么,这民团条例里可有明文规定,每省可建一旅民众团练,归属各省民团总办属理。这一旅民团,指的是省民团,而非各的地方民团,现在察哈尔民团总办属理的可是张家口民团,察哈尔现在并没有省级民团,正好留了个机会给司马。
  “呵呵!司马老板,这件事事关重大,不是田某个人能决定。回头田某一定上报都统大人。”田经远稍微考虑了一下回答道,民团总办这样的职位毕竟不是田经远所能许下的,虽说心下觉得用这么一个虚职换下五万元的军饷倒是很合算,但这样的大事毕竟还是要交由都统大人处理。
  “经远,那个司马说他要的好处就是这个民团总办?其它的他还说了什么?这个司马的胆色比一般的商人强了那么些。”田中玉听着外侄的汇报后随口说道,心下对这个司马勇气倒也觉得少见,毕竟自从军兴以来,在全国各省敢在督军们要助饷时谈什么条件的人几乎就绝了种。今下没想到自己碰到了这么一个。
  “经远,你觉得咱们把这个民团总办许给他如何?”对自己的这个外侄,田中玉一直很是看重,否则田中玉也不会在一接到出任察哈尔都统的公文后就把他从京城一直带到口外来。
  “叔父,这个司马的胆色是比一般人好些,但是他敢提也是冲着这个民团总办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称呼罢了。至于张家口的几千民团,只要叔父还在察哈尔,他就动不了这个民团。我个人觉得应下他又如何,反正民团的饷械是自筹。他想拿五万元买身衣裳,咱们就卖给他。也算是卖给他一个人情。”
  在田经远看来像这种民团之类的保安团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第五师没开到察哈尔之前,这地方各地都有警察、各地也都有自己的民团,可是碰着马匪是什么样子?还不是照样交着份子,从马匪手里买保。
  话说田中玉出任察哈尔都统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随身带着北方军的第五师上任,第五师朝张家口城外的大营一住,周围的马匪立即就撤了百十多亩。这也算是这些马匪对田中玉的示好,其实更多的还是这些马匪担心被这第五师给扑了窝了。
  “经远,这事你看着办吧!察哈尔这种贫瘠之地非我们叔侄常呆之地,更何况这地方根本养不起第五师两万多官兵。年底左右咱们肯定要调走。这司马的厂子里的机器和纸烟可都卖到上海了,以后少不了是一方大亨。他想办民团估计也是想求着自保的法子,这自打军兴以来,不管你再富再有,有头没枪没炮就得任人勒索。这民团许给那个司马,也算是咱们卖他份人情。”
  当经远一向田中玉汇报时,田中玉就从司马索要民团总办的职位里看出了一些门道,无非是想借着民团的名义建团自保。在察哈尔这种地方,任何一个都统都不会小瞧这几千土生土长的民团。到时如果有人再想勒索司马估计就得先考虑一下他这层身份了。
  “叔父,咱们是不是应该加大些码子,咱们这次不过只筹了二十来万,最多只够三个月军饷。到时没了饷,别扯出什么乱子。”在田经远看来既然自己这里有那个司马想要的东西,那就应该趁着这机会多索点,省得以后麻烦。
  “经远,什么事都得分开来。眼下咱们手里的这个民团总办的职务可不值这五万,等过几个月要是中央的军饷还没到。咱们再拿其它的看看再从他手里换些。不过咱们还是要先晾他两天,省得显得我们像是要饭花子一样。”
  在田中玉看来一个民团总办的职位能换上五万元已经足够了,人在很多时候不能太贪心,就像现在一样,一次索尽这种杀鸡取卵的事田中玉显然不愿意这么做。
第75章
土地
  口外的土地从清初至共和一直属于各蒙古王公所有,早在清代这些蒙古王公为了维持其奢侈的生活,而其所掌管的旗内土地大量出售。来口外屯垦的移民要么是租购垦殖局从各王公处征得的土地,要么是直接从这些王公手里购得。
  在察哈尔掌握土地最多的人并非是察哈尔都统府,而是现在只有十三岁三年前被北方政府册封为札萨克和硕杜稜亲王的徳穆楚克栋鲁普,也就是后世在非常出名的德王。因为这时徳穆楚克栋鲁普并没实际掌旗,其旗内事物大都是由王府的侍候过三代王爷的老管家扎里克掌管。
  “大管家,不知道您的意思如何,我们公司老板许下每方良地三百元,这个价可是比垦局开的价高了六成,大管家,这五千方地可是能给王府带来九十万元,你看这片地有一大半是沙子地,这种地搁在过去可都是搭地,我们按着一方三十元收下来,公司之所以如此更多是为了交下大管家这个朋友,还望大管家三思。”在王府大管家扎里克的独院里高传良在那劝说着扎里克。
  这次高传良之所以来这,是因为随着厂子的扩大,还有厂子里大多数工人都将自己的家人接了过来。这些人大多数是依靠其在厂里工作的亲人所挣的工钱吃饭,以至于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工人因为家人较多,而显得生活困难,毕竟这是几张嘴吃一个人,再提高工人的工资显然不太现实。
  而这些人中可以进厂的大都因工厂扩建已经被招了进去,还有一部分人显然不适合在工厂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司马所能做的就是建一个农垦农场,一来可以安置这些人,提供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二来可以解决工厂几千工人和他们的上万家人所需要的食物,大都依靠从时空异常点两端输入的困境。
  “高经理,你们的条件是很优厚,可是你也要明白四个月前,你们的那个大总统可才发布了《禁止私放蒙垦通则》,如果王府私自放垦,可是会给王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降爵!”对于这个西北通用机器公司开出的条件,扎里克本人早已经是心动不已,除了条件丰富外,眼前这高经理还许下如果事成就有百分三的好处,但是一想到那个该死的《禁止私放蒙垦通则》扎里克就有些头痛。
  民国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北方政府内务、农商、财政三部与蒙藏院联合制定《禁止私放蒙垦通则》。《通则》共为七条。其中第二条规定:“凡蒙旗出放荒地,无论公有私有,一律应由札萨克行文该管地方行政长官,报经中央核准,照例由政府出放,否则以私放论。”
  又第三条规定:“凡私放荒地,除系台吉壮丁所为者,应送该管札萨克分别征处外,其余应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降爵”、“罚俸”、“罚牲”处理。第五条还规定:“凡私放荒地者,除依前条惩办外,仍应将该荒撤归政府,别行处分。并追缴荒价。”
  有了这几条摆在这,扎里克就是再想私授予荒地,恐怕也要三思而行了,毕竟如果因为这事惹上都统府,现在可不比前清那会,若是这都统府怪罪下来,只怕……
  “大管家,这事虽然麻烦些,但现在大总统忽然去世,关里头现在乱成一团,北方军的那些个上将军们,恐怕也没有功夫来过问此事吧!再则大管家也知道这禁止私放地不过是个嘴上说说罢了,年关时旁边的那位旗主不还放在一千方地吗?这都统府里不也没说什么,我们公司另外愿意拿出三万元让大管家安排此事,不知道大管家意下如何?”
  见到这扎里克的心思明显有些松动了,高传良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这次购地高传良是志在必得,用司马的话说,这次购地事关公司的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这个……这个,高老板,五千方地也太多了,一方四十五垧,这要是从盟里划出去五千方地,到时只怕会……别到时引起什么麻烦!”作为王府的大管家扎里克知道现在王府的现况,王府的开支再加上府兵的饷钱,每月需要这些银子都快把作为大管家的扎里克压的喘不过来气来,如果能卖出这块地至少两年内王府不会再为银子犯难了。
  “大管家,地可以分成几次,现在咱们先签下二千方,等过些日子咱们再几百方、几百方的把余下的签下来,不知道大管家意下如何!”一见这扎里克有意放地了,高传良连忙说道,反正现在公司一下也用完这么多地,就是分成十几次放地对公司也没有任何影响。
  “老高,你记不得记得你问过我这种沙子地能种什么?其实老高,有时候一些东西就适合在这种沙地里生长。”司马抓一把地上沙土说道,这是公司新购的两千方荒地,其中至少有一千五百方都是像自己脚下的这种沙土。因为自己曾经和老高说过,这次置地是为了建农场安置工人们的家属,但是在老高他们看来,这种沙地显然不适合种地,开农场如果能糊口就算不错了。
  “少爷,这种沙地过去也都是良地,可是这口外的地皮子薄,挖不上一锹就见沙了,本来不大的一个沙坑,风吹上几个月半亩大的地皮子吹没了,这沙地都是这么留下来的。在口外除了在河边下的地皮子厚些种庄稼不错,其它大都和这一个样。”在口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高传良当知道这些沙地原本实际上都是绿油油的草原,前清时就有人在这私垦,地力衰了,他们就换块地,时间长了原来绿油油的草原不见了,只留下了这些沙土地。
  “再过月把时间,这口外的天差不多就适合种树了,回头把这些地都划成方格,种上防风林。老高你看,这一锹下去就见着湿土了。这的地下水可不少,比我想象的要好不少,这下到省了我们不少事。”司马见自己一铁锹下去就已经挖到了湿土,于是抓了把湿沙土说道,原来司马以为在这种地上办农场自己还得先建好灌溉设备,现在看来这个灌溉设备可以简单化不少,只需要打好机井随时补水就行。
  “少爷,在这沙地上种庄稼可不怎么的,种上麦子一亩地能收个几十斤就不错了,不过好在咱们这地多,就是到时候那些人会累些。”少爷这个词叫时间长了,高传良现在也改不了口,大多数时候高传良还是这么称呼着司马,同样这也显得两人之间非一般的关系。
  “老高!这沙地上种麦子、高粱肯定不行,我想种的是土豆子!就是咱们厨房常吃的那种菜。”对于在这地上种土豆是司马早都计划好的,这还是得益于过去司马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百事公司在内蒙古沙漠办农场种土豆的新闻资料。
  沙地对土豆生长的形状规则有好处,而如果是泥地,土豆的生长膨胀,就会往松的地方去,造成土豆的形状不规则。另外内蒙古的日照时间长,也有利于土豆固性物的积累。虽说这种沙地和百事公司的那种沙漠不同,可是相比之下条件却胜过百事公司办沙漠农场的达拉特旗沙漠边缘的大沙丘的土质。
  “地……地豆子!咱们种那么多地豆子干啥?就是炒菜也用着不那么多地豆子啊!”一听到司马说在这沙地上种地豆子,高传良急忙说道,这可是两千方地,这么大片地种地豆子那里能吃完了。
  “老高,如果我们把土豆作主食福利配及配发给工厂的工人还有家属呢?每天每个人两公斤咸土豆泥。”虽说吃这种咸土豆泥的味道并不怎么的,可是至少在现在没有人会意识到种土豆以土豆为主食,在口外这种环境以土豆为主食却是再适合不过。
  口外位处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依靠机井灌溉种植高耗水的小麦等作物根本就是在和子孙抢食,后世的中国没少在这方面吃亏,这种错误后世已经犯了,为什么现在不能避免。
  一亩小麦年需耗水是六百至八百立方米,而种土豆却只需要四百方左右,几乎节约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小麦的产量哪怕就是在后世也只有几百公斤,而土豆的产量普遍在两吨以上甚至可以达到六吨。
  同样的一亩地,种一亩小麦只够养一个人,而种土豆却能养活三个人。像二战的时候德国军队、平民,还有很多国家的军民都是用土豆作为主食,司马还真不相信别人吃着土豆行,中国人就不适合吃土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