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730

  “畅卿,现在赵倜的这份通电可以说为他捞足了名声,发函陆军部让松坡立即派出裁军组,前往河南主持裁军。嗯!从财政部划拨600万裁军款项,告诉松坡,款子不需要看得过严,赵倜这份通电,给咱们省了至少一千万!让赵倜从中捞个百多万,也算是补偿吧!另外知会农商部一声,赵家吞并官私田之事划上句号吧!不能让人家说咱们卸磨杀驴。”
  尽管司马对贪腐非常反感,但是在这个时候司马并不介意偶尔损公肥私,事实上如果各省都如赵倜一般,司马甚至不介意将预备用于裁军的款项之半送入那些人的腰包。反感是反感,现实是现实,他们交出了枪,在钱上,自己绝不会亏待他们。这是一种交易!
  通电一出,一时间通电与赵倜,立即引得舆论纷纷,赵倜是第一个通电支持“废督裁军案”的督军,同时以明电邀请陆军部派裁军组,使得民众无不欢呼其公心之举,但公心为公心,地方督军仍未公开表态,似乎都在等着什么,即便有表态者也言语不定,大有待他日国会决定。
  就在这时,共和八年五月三日,在河南督军发出通电两日后,山东督军张树元,致电中央宣布支持废督,电请陆军部派裁军组,主持山东省军裁减事宜。山东督军张树元紧随其后的通电一经发出,原本被民众视作空谈的“废督裁军”一夜之间席卷全国,震惊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无论如何,民心向背是无法遮掩的事实。自两位北方实力督军东电、江电发出后,废督裁军呼声如狂潮涌起,一时间“废督裁军”这四个字,成为中国出现在大小报纸上最多的词句,人们似乎看到了国家政局重趋于真正稳定的希望之光。
  五月六日上午十时,二届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237票反对,6票弃权,通过川籍无党派议员魏季林与二十四名参众两院议员向国会提请“废督裁军案”。四个小时后,二届国会参议院163票支持,12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众议院递交的“废督裁军案”。参众两院一经表决通过废督裁军案,云集京城的各地记者几乎在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传回报社,与此同时西北广播电台将消息第一次用广播播报至全国,举国上下为之一惊。
  各方督军面对国会通过这一决议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沉默,但是这种沉默,被人们理所当然的视为暴风雨前的宁静。自去年1月起在边防军强大军事威慑下,重开二届国会选举并未遭到来自京城内阁和其他军阀的反对,似乎各地同样准备按照西北游戏规则,在国会内展开角逐,地方与中央自司马出任总理以来,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此时国会两院通过“废督裁军案”却将这种微妙的平衡打破,国内舆论不禁开始担忧起来,尤其是各电报局之间秘电往来纷纷的情况下,似乎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国内舆论仍未放弃对国家政局重趋于真正稳定的希望,各界人士除在报纸上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之外,一些贤达人士则开始以报纸为载体,讨论一旦废督之议通过,各地将要面临数目庞大的军队裁员、编制整改、冗员安置及军饷调拨等问题,当然自然也少不了值此变革之际,军心如何稳定,外扰如何抵御?先前被人们遗忘于一角的“组建国防军议案”再次被人们抬到前台,裁撤地方军、组建国防军,这当中,牵涉无数个利益团体,国防军到底要以何为基,这是人们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问题。
  正当人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之时,来自国务院的通告打破了国内纷扰舆论,一时间所有人都停止了先前的争论,即便连同最激进的报纸杂志,此时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冷静,是走向战争,或是走向和平!整个中国都将面临一个抉择。
  伞兵!在中国,人们更愿意称呼伞兵为天兵。兰州之后,伞兵成为国人眼中继空军飞行员后的另一群蓝天娇子,很多人被神兵天降的炫目外表所折服,无数年轻人通过画报、报纸冲着伞兵生活的刺激性,纷纷跑到各地边防军募兵处,直截了当的要求加入伞兵部队。
  共和六年十月,鉴于空降作战在兰州取得成功,边防军司令部批准了空军的请求,将原来空降陆战团扩编为边防空军第一空降师,空降部队的扩编一定程度上圆了很多青年的梦想,同样让空军可以精心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年轻。那些被伞兵炫丽外表吸引来的年轻人,并不知道成为伞兵需要经过什么样的磨难,至少在他们接受磨难之前。
  “三肿三消,才上得云霄!”意思是说,在训练中,只有双腿经受了从肿到消、从消到肿、再从肿到消的历练后,才有可能上飞机跳伞。
  西北省边防空军空降一师浑善远克基地。
  “不可能!我的兵有四千五百人只进行了七个月训练,而且大都只进行过塔跳,从未练习过空中跳伞,其中还有一半是新兵。现在让他们上前线,无疑等于去送死!”于秋实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长官命令。开玩笑,当初空降陆战团训练了九个月才上战场,他们之前可都是从各个机场的守备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精锐,而现在的空降一师,两千多人都是才训练七个月的新兵蛋子,让他们战场,那是犯罪!
  “塔跳?没跳过伞?那你现在就让他们跳,飞机不够,我现在就调给你,你有三个星期的准备时间,记住是三周!三周后,全师转进山西前进基地。这是总理以及参谋部的直接命令。”虽然明白于秋实说的是实情,但是对于好不容易从陆军特种团手中争取到任务的郑培林而言,放弃绝不可能!
  “长官,可……”于秋实还想再争辩,部队训练不足,尽管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地面模似训练,并进行了大量的塔跳练习,但是……要在未来三周内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可能吗?
  “于上校,没有任何可是,这是先生的直接命令,你是军人。”郑培林面色一变,厉声命令道。
  “是!长官。”作为军人,尽管于秋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命令,但是只能选择服从。
  “秋硕,当年民团侦察营只训练了几天,就搭乘飞艇远赴包头。怎么?让你们去对付几千号普通匪军,就胆怯了,空降兵的能耐都跑哪去了。好好干,打完这一仗,指不准你也能晋级将军了,国防军准将,还不明白吗?咱们边防军的声誉不能在这紧要关头被空军给败坏了,到时会有六个俯冲轰炸机联队直接支持你们作战。”郑培林拍拍于秋实的肩膀,激将利诱一起上。让自己的部下在准备并不充分时上战场,是迫于无奈的决定,无论是总理或是国家都需要一次辉煌的奇袭,以威慑宵小,除了伞兵还有谁更合适?
  “是!长官!职保证完成任务!”
第240章
雷霆
  跳伞说难很难,说容易也真容易,按照空降一师普通一兵的说法,跳伞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就像当初训练他们跳伞的教官所说:闭上眼睛往下跳就是了,当然这只不过是戏说而已。
  按照空降兵训练科目,在伞降之前,伞兵必须要进行数百次塔降。所谓塔降就是使用跳伞塔,跳伞塔训练跳伞用的塔形建筑物,高度七十米,塔上部有四个悬臂跳台,跳伞人员先将自己的降落伞绑在大抓钩上面,然后抓钩上升,到达一定高度以后突然松开,跳伞人员就忽忽悠悠飘落下来,这算是基本功之一,塔跳训练主要是用来克服恐高症以及掌握初步降落方法的。
  “师长,时间不够,现在让他们去实跳,几乎就等于……送死!”从望远镜中望着跳伞塔上的士兵,祝峰远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尽管他们大都经历了数十次塔跳训练,但是一些士兵脸上仍然带着恐色,显然还没有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把部队分开,用滑翔机机降这些新兵。”于秋实沉思了数十秒后,想出了解决之法,既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他们掌握伞降技术,那就改用滑翔机。
  “师长,师里现在只有5架TG-11,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驾驶员。”使用滑翔机机降固然可以解决问题,可师里的滑翔机根本不够用。
  “三个星期足够了!我亲自去找司令,向翔升公司还有其它滑翔机制造商下订单,西北这么相关企业,三个星期再生产300架滑翔机并不困难。至于驾驶员,可以暂时从各省滑翔机学校征召。”祝峰远提到的问题,于秋实早就想到了解决方法。飞机可以赶造,至于教员更不是问题,两年前在西北各省兴起航空热,尤其是在研制出先进滑翔机之后,民间滑翔机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俱乐部中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滑翔机驾驶员。
  “……经过多次演练后得出结论,在突袭一个范围较小的战术目标时,利用TG-11突击滑翔机实施机降比使用降落伞伞降具有更大的优势。使用伞降方式时,伞兵在从空中缓缓飘落,所需时间长,在空中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容易造成伤亡,既便平安着陆,也会因为降落地点分散难以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再加上伞兵还必须卸除降落伞、寻找分开投放的武器装备,花费时间相当长,容易贻误战机,使得突袭效果大打折扣。”
  “然而,当使用TG-11滑翔机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经过多年培训,在西北民间拥有许多优秀的滑翔机驾驶员,他们可以操纵滑翔机准确降落在目标附近20米之内,一旦着陆,全副武装的空降兵就可以立即投入战斗。其次,滑翔机没有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如果在夜间发动攻击,可以在敌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悄悄抵达目标地区,完美地达到奇袭效果。伞兵只能使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但是滑翔机机降却可以将轻型装甲车、吉普车以及山炮等重武器直接机降至战场。”
  郑培林刚返回西北市边防空军司令部不到八个小时,于秋实便连夜乘飞机追到此处,提出新的作战方案。
  “秋硕,你的意思是用滑翔机机降部队,但是你要知道这次作战和上次兰州一样,是城区,滑翔机不可能在城内降落。”郑培林曾观看过滑翔机机降演习,对于秋实提到的滑翔机机降优点并不陌生,但是地形……
  “分兵,空降师现在最多只有1500人可实施伞降,其他战士训练严重不足。所以,用他们反而会贻误战机,所以师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是:空降过程兵分两路,城内伞降,城外机降。”于秋实从文件包中取出一份师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
  接过作战计划郑培林仔细翻看了一下问:“需要我做什么?”
  “滑翔机和驾驶员。”
  ……
  京城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脉,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北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西山峰岭连延,历经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县,古称无定河的永定河贯穿其中,将西山截为南北两段。至于距城区较近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香山以及西山余脉荷叶山、瓮山等等,则更为人们所熟悉。
  西山林海苍茫、烟光岚影、四时俱胜。于是,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为它四时的景色所倾倒,游玩赏乐其间,乐不知返。自明代以来,西山一直是众多达官显贵的城外庄园首选之地,过去受限于交通,这里不过是京中显贵休闲之处。共和六年六月,西山至京城之间的公路修通之后,才逐渐有许多显贵举家搬至风景秀丽的西山。
  司马私邸即设在西山,占地达百亩。早在共和六年年初便开始动工,是以商人私宅的名义购买。后来司马抵京就职总理,这里才成为司马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所,可以远离京城内的污秽之气。
  黑色CA100型高级轿车在府门前尚未停稳,侍从官还来不及下车去打开车门,司马已经径自下车,将车门重重一摔,松开领口的衣扣大步踏上台阶,面色铁青。令门前卫兵连平常的“敬礼”也不敢喊出声,只屏息举枪,抬手行礼。
  “一群混账东西,惹急了我……”一进客厅司马随手脱去中山装,掷给身后侍从,怒不可遏。国务院通令要求各省督军进京协商“废督裁军”事宜,结果只有赵倜和张树元二人回电:不日进京,其它各省督军,集体告病请假。他们想用集体告假来糊弄自己,甚至指使本省议员在国会提出对自己和内阁的不信任案。该死的,甚至还有几个省开始动员军队,准备负隅顽抗。
  “这群歉收拾的!”尽管在外间司马仍然保持着所谓的风度,但此时却是怒不可遏,自己给了他们光明的钱途,他们却不识抬举,叔可忍,婶不可忍……
  迎出来的陈婉云错愕地看着大发雷霆的司马,不知所措。自从进京后,为了避嫌,陈婉云鲜少在总理府过夜,平时基本上都住在西山私邸。端茶的侍女小心翼翼走近,凑巧司马转身,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孔,竟吓得她一个寒噤,一直菩萨慈眉的先生今天成怒目金刚了。
  “咣啷!”茶杯从侍女手中跌落,瓷器摔碎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客厅内回响。
  “先生!对不起……”自知犯错的侍女本能的跪在地板上讨饶。
  “小莉,你下去吧!”陈婉云连忙走过来解围,生怕司马迁怒旁人。
  “婉云,我去书房,给我冲一壶浓茶。”司马心情非常不爽,说话时很冲。之所以选择来西山,就是为了平复一下愤怒的情绪。司马终于明白,为什么即便是美国人也只能选择用战争解决统一问题,因为只有战争才能解决,别无他法。司马将自己关在书房长达数小时,静静地看书,看由卡尔德堡写的《战争年代的林肯》。林肯的传记很多,其中卡尔德堡的《林肯传》是比较出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原著在1940年荣获普利策历史奖。此时自己面临和林肯一样的困境,是内战?还是分裂?这是一个问题。
  一大早云低风急,临近午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水滴如珠,溅落在房檐下的青瓷浮莲金鱼缸里,一尾锦鲤耐不住雨天气闷,啪地跃出水面,跌在门口青砖地上。走廊下特勤局的特工站得笔直,不时把目光投向紧闭的房门,总理进去之后,就再未打开过门。
  作为总理府安全特工,多少听到一些风声,南方各省督军一方面集体告病请假,拒绝进京;另一方面开始动员部队,从安徽到云南,各省军队都在集结。同时在报纸上进行舆论准备,抨击中央政府以“废督裁军”之名,行独裁之实,称先生是“袁逆第二”。甚至南方一些受地方督军控制的三流小报上,用不堪入目的言辞抨击先生的私生活,无所不用其极。
  “通知西北广播电台,我要发表广播讲话!”中午十二点左右,司马走出房间,对走廊内的侍从官说交待道。司马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如果南方真的起兵,自己也只能应战了。
  ……
  虽然边防公署、西北联合议会因先生当选国务总理而遭裁撤,但是丝毫没有影响西北的繁荣,西北仍然是中国最发达的工业城市,显得依旧朝气蓬勃。
  清早地阳光照入卧室,起床梳洗后,姚天便和往常一样到楼下取回报纸,《西北实业报》的头版赫然是“总理昨日发表广播讲话:我们是兄弟,不是敌人。”
  “这是……”因为昨天下午一直在俱乐部的机场给学员们上课,姚天并没听到这个新闻。
  “……在南方各省开始出现一股暗潮,是独立还是统一?是战争还是和平?任何一个省,都不可能仅凭自己的动议,便能合法宣布独立,而任何独立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地。从法律的角度国家是不容分裂的,任何分裂国家之人,在法律上均为叛国者,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法律赋予我的责任,让共和国法令在各省得以贯彻执行,这是法律赋予我的职责。……各省同胞,内战这一重大问题,不系于我或中央之手,而系于你们之手……我告诫各省同胞,我们是兄弟,不是敌人,世界上最痛苦之事莫过于兄弟相残……”
  “先生在做最后一次努力,看来要准备打仗了!”姚天放下手中报纸,叹了口气。督军制是中国政体上的一棵毒瘤,不除督军,中国难安,对于这一点,从内地移民西北的姚天深信不疑,这也是姚天积极参加“废督裁军”游行的原因,但是姚天没想到,内战真的要爆发了。
  “黄河英雄皇族汉,亚人应种亚洲田,青年,青年,切莫同种自相残,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此时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军歌,姚天心情异常沉重。切莫同种自相残,尽管先生和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千方百计避免内战,但是南方各省冥顽不灵。先生的讲话,或许是想争取最后和解的可能,如果南方各省不能给予积极回应,战争将不可避免。
  飞龙滑翔机俱乐部,是西北市六十三家滑翔机俱乐部之一,相比于动力飞机学习,滑翔机学习成本低廉。自滑翔机俱乐部开办以来,一直是西北市民学习飞行的首选,尤其是在航空热之后,滑翔机俱乐部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一年前,西北教育署调整了高中教学科目,滑翔机训练成为西北高中必修课目之一,以此确保西北高中生都具备一定的飞行技巧。
  下了电车,走向俱乐部的姚天意外的在俱乐部外看到一辆军队三轮摩托车,对于这种型号的三轮摩托车姚天并不陌生,俱乐部有时会用它牵引小型单人或双人滑翔机。
  “这是……杨经理,这是怎么回事?”一进俱乐部,姚天看到几名同事正在把他们的办公及私人用品朝纸箱内装,怎么了?他们要辞职吗?
  “姚天,这是你的征召令,赶紧收拾一下,回去和家人道个别。”俱乐部杨经理无奈的递给姚天一份空军下发的征召令。
  “征召令?空军?这……可能吗?”姚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手中空军的征召令却真实的出现在眼前,姚天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加入空军曾是姚天的梦想,但却因为高度近视而被淘汰,最后只得来到升龙俱乐部,担任滑翔机教员。
  “他们……为什么从滑翔机俱乐部征召教员?”尽管滑翔机的操纵方式和飞机相似,即用驾驶杆操纵升降舵和副翼,用脚蹬操纵方向舵,但姚天并不认为滑翔机教员可以满足空军飞行员的要求,再说西北不是有很多航空俱乐部吗?这是为什么?
  “别问为什么了,今天下午三点前往空军基地报到。你们都走了,咱们俱乐部……哎!”杨经理拍拍姚天的肩膀叹了口气,空军征召令抽得是俱乐部教员中的骨干,他们被抽走这俱乐部……难啊!
  “嗡……”空中数十架H-11型轰炸机拖曳“TG-11型”滑翔机在3000米空中排成编队飞行。
  滑翔机是空降师的最新选择,五个月前,空降一师曾经在蒙古高原举行过一次空降作战演习。在演习中空降一师除了使用150H-1YY型运输机运载1300名伞兵进行空降之外,还利用10架H-11型轰炸机拖曳“飞鸟型”大型滑翔机,搭载六辆轻型装甲车、吉普车一同进行机降,在空降伞兵占领着陆场后,大批滑翔机载着弹药和轻型装甲车吉普车依次着陆,为空降部队提供支援,整个空降演习给参观的边防空军军官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演习结束后,空降一师师长于秋实灵机一动,提出直接利用滑翔机运送作战部队进行突击空降的设想,这种想法与边防空军技术总监南山不谋而合。南山更进一步提出了“突击滑翔机”的概念,并制定出利用滑翔机在敌后降落突袭的战术。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滑翔机运输突击部队具有很大隐蔽性,而且不必像伞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兵力集结。
  应空军要求翔升飞行器公司开始在“飞鸟型”大型滑翔机基础上研发“TG-11型”攻击滑翔机。这是一种轻型突击滑翔机,采用高单翼加翼下支撑的混合式结构,机身横截面近似矩形,骨架由钢管焊接而成,表面覆以亚麻材料制成的蒙皮。成本十分低廉,便于大量生产,这正是西北厂商能在20天内提供大量TG-11型滑翔机的根本原因。
  除了正副两名驾驶员以外,TG-11还能装载10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其最大起飞重量为22吨,自身重量为900公斤,最大物资运载重量为10吨,在机身后方开有两扇较大的舱门,可以让空降兵迅速跳下滑翔机。为了减轻重量TG-11双轮式起落架在起飞后即被抛弃,着陆时完全依靠机腹坚固的金属滑橇,和最初的“飞鸟”型一样由H-1型轰炸机担任牵引机。
  轰炸机尾翼红绿灯交替闪烁,滑翔机驾驶员明白这是脱离拖曳的信号,开始在心中倒数,左手紧紧握住解脱拉手,“……二、一……”当倒数到一后,驾驶员猛地一拉拉手,连接轰炸机和滑翔机的拖曳绳立即被解开,驾驶员操纵滑翔机朝地面的目标降落,几十架滑翔机滑向目标。
  “师长,降落距离过远,根据我们得到的资料,降落距离必须要降至150米内。今天的试飞降落距离最短的是139米,最远达到200米,还需要进一步缩短降落距离。”在基地指挥塔上,收到演习部队报告的军官,向于秋实汇报道。
  “陈中尉,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我是说从技术上,而不是依靠驾驶员的水平。”于秋实询问身旁临时征召的技术人员,准备时间只有三个星期,三个星期内从俱乐部、学校征召的滑翔机驾驶员必须掌握TG-11的操纵,还需要学习射击、战斗技巧,没有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掌握过硬的技术。
  “缩短着陆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着陆时的阻力,可以对滑翔机着陆滑橇进行改造,或许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你看……”对于师长的问题,这位技术军官胸有成竹,用笔纸上画着草图,同时用铅笔在草图上比划。解决问题并不困难,铁丝就行。
  “着陆滑橇都是无缝钢管制成,所以表面比较光滑,缩短着陆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着陆时的摩擦力,我们可以在滑翔机着陆滑橇上缠绕大量铁丝,从这里到这里……”
  靶场草坪上站满从西北省六十余家滑翔机俱乐部以及高中征召来的900名滑翔机教员,他们身上穿着边防空军空降兵迷彩作训服,分成十队接受士官操练。边防军中最残酷的就是训练士官,用报纸上的话说“他们是一群冷血动物”。
  “……六年式冲锋枪,全枪17个零件,是全世界结构最简单、零件最少的武器,使用30发弹匣供弹,理论射速为800发……这些都是屁话,你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六年式冲锋枪是你们的自卫武器,操纵滑翔机着陆后,你们要与你们运载的战士一起,并肩作战。所以你们必须要学习熟练使用六年式冲锋枪,当然我不期望短时间内,让你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但是你们至少要有自卫能力,不能成为空降部队的累缀,明白吗?”
  “明白!”站在队伍中间的姚天声嘶力竭的吼道,应征来到基地已经一周,但是姚天还是没能适应繁重的学习和训练。白天学习操纵TG-11攻击滑翔机,傍晚又要进行战术和武器操作训练。
  “因为在降落之后无法再驾驶滑翔机,所以如果你们不想成为敌人俘虏的话,就必须牢记这里学到的一切!在战场上用冲锋枪扫射一切敌人,杀死他们,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活下来,如果你们还愿意回到家人身边的话。”手提冲锋枪的训练军士盯着面前的“菜鸟”语重心长的交待道。二十天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能让他们学会什么?可以在战场上保住命吗?这些都是疑问,自己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的东西。
  “哒、哒、哒……”清脆的冲锋枪声不断在靶场上响起,坐在吉普车内的于秋实知道是滑翔机驾驶员正在进行射击训练,这些驾驶员不是军人,他们只是临时征召来为部队服务的平民,只不过他们的服务将会在战场上。但愿他们能够平安归来吧!于秋实心中为他们祈祷。
  这时一辆摩托车追了过来,来是的传令兵,“师长,司令部急电。”于秋实随手拆开电报,上面写道:“立即执行雷霆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