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730

  离开了首相府后,田中没有回家,又驱车前往军部所在地。街道两侧樱花盛开,但田中却无心观赏,心中涟漪,久久不能平息。这两个彼邻而居的东方国家,注定将会在未来发生一场激战,战争注定无可避免,而田中本也没有避免战争的意愿。就在汽车驰上大坡,军部灰色西式大楼已出现在田中视线内时,田中看到一个青年突然快步朝军部大门冲了过去,就在大门卫兵拿起器的同时,“轰”的一声,军部大门前发生剧烈的爆炸,烟雾瞬间弥漫了整个军部,而一些残肢甚至抛到田中座车的挡风玻璃上。
第245章
乱云起
  1904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位于北岳山麓的景武台,南临景福宫,这里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汉城市区,远观汉江西流,一向被认为是朝鲜背山面水的一块风水宝地。
  如今在景武台上,耸立着一座庞大四层欧式建筑,这里日本朝鲜总督官邸所在,同样为朝鲜神经中枢。朝鲜总督直接隶属于日本天皇,掌握朝鲜军事、立法、行政、司法全权,总督下设置政务总监、总督官房五部(总务部、内务部、度支部、农商工部、司法部)。另外,设有中枢院、警务总监部、法院和铁路司等机构。
  总督府所在位置原是李氏王朝王官景福官的后苑,1911年,时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为了显示日本的淫威,强行拆除了整座朝鲜皇宫,只留下其中一栋建筑,哪就是勤政殿,他除了在景福宫的勤政殿和光华门之间建造所谓总督府外,还在景武台内建造了他的官邸。
  位于景武台上的这座英式维多利亚风格的总督府可以遮住朝鲜皇宫的太阳,这是根据地理学原理特意修建,只要是在北纬23度26分以北的地方,一年四季就都没有太阳直射,所以这很容易办到,另外从空中鸟瞰,日本总督府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日”字。在朝鲜人看来,这是日本总督寺内正毅对朝鲜民族“气脉”的破坏。
  共和八年六月五日(西元1919年、日大正八年),韩国,汉城。
  此时朝鲜总督府是整个汉城最好的欧式建筑,血红的膏药旗趾高气扬地飘扬在屋顶,欧式大门上挂着总督府的大牌,铁制的门拱上可以看到日本皇室的菊花纹章。十余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38年式步枪把守大门,甚至在大门旁如临大敌一般架设了两架重机枪。昨天上午朝鲜恐惧分子对军部发动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多名军官士兵死亡,为此总督府宣布朝鲜全境进入戒严,同时军警开始搜捕过所有可能的反叛分子。
  忽然,一辆美国产的福特汽车飞驰而来,直接驶入戒备森严总督府。车上坐着两个西装礼帽打扮的男人。轿车刚一停稳,只见他们如若无人般的直接在总督府前下车,门口值勤的卫兵竟然向他们立正行礼,两人疾步走向内殿,立马有人迎了上来,领他们进入里间。里屋当中正坐着朝鲜的最高长官,朝鲜半岛的太上皇——长谷川好道大将。两人见到长官,摘下礼帽双脚并拢,为首的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另一个则弯腰行的是鞠躬礼。
  这两个都不是普通人,有军人气质的表情刚毅、剑眼星目,仪表非凡,他叫松本太郎,毕业于日本帝国陆军大学,曾担任过士官学校教官,参谋本部部员。日俄战争期间,曾任第三师团参谋长和旅顺、安东等地区军政官,是著名的“中国通”。如果他身穿华服,口说汉话,谁也不会怀疑他中国人的身份。而此时,他的确是一个“中国人”,至少在身份上如此。另一个皮肤白皙、神色中带着浮华,颇有一种二世祖的味道,如果京城琉璃坊的掌柜在此,一定能认出这位爷可不就是人称小恭王的溥伟吗!这位爷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两人乔装打扮来到总督府,显然是负有特殊使命,是长谷川好道总督急电将他们二人召来。
  松本太朗从长衫里层小心地掏出一卷纸,铺开来后是一张地图。他用手按住一角,溥伟也走上前来按住另外两只角,此时的溥伟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恭顺的做着陪衬角色。只见松本太朗在地图上指点。
  “为确保整个行动顺利展开,我们将部队化整为零,乘船秘密离开朝鲜前往旅顺,随后在旅顺上火车进入奉天,在奉天发动起义,驱逐张作霖,占领奉天,宣布满洲独立,建立满洲国……目前支那西北军仅在热河、吉林两地各驻有一个师,辽宁驻军为战斗力低下的奉军……”
  长谷川好道的目光顺着他的手势在地图上游走,就像见到猎物的警犬一样,两眼放光。吞并满洲是自明治天皇以来多少帝国精英的梦想,满洲从明治二十八年的日清战争,再到明治三十七年的日俄战争,帝国先后两次占领辽东,但先后两次被迫将满洲交还给清人,这一次尽管同样需要将满洲交给满人,但这不过是吞并满洲的前奏,象当年吞并朝鲜一般。想着想着,长谷川好道馋涎欲滴地吞了口唾沫,手不自觉的在地图上虚抓一把,这个梦想将在自己手中实现。
  而按住地图一角的溥伟并没有注意长谷川好道的动作,沉浸在大清国复辟的美梦之中,有了日军,什么西北军、什么北方军,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占领了奉天,大清国就可复国,甚至身为勤王军大元帅的自己都有可能……成为皇帝。而在脑中做着皇帝梦的溥伟并不知道,日本内阁、军部通过秘密讨论已经制定了详细方案:建立接受日本国支配的满洲国,推举一合适人物管理,而无论是内阁或是军部,都一致认为满洲宣统帝为最适合的傀儡。至于溥伟不过只是一个棋子而已。
  共和八年三月二十日,溥仪生身之父,当初做摄政王的醇王,派出内务府总管赶去布置。溥仪以及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太妃等人一行,在下午3时永别了他们占据255年的中国宫廷,第一次乘坐汽车到了醇王府,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必细说。各太监宫女,除了少数仍居原处暂行服务,亲近的十数名随从到了醇府之外,其余一律如鸟出笼,恢复了他们的自由。还有清室附属的司法处等机关,同时自动解散。
  八天后,在日本公使的建议下,为避免遭受对皇帝和满人持有敌视态度的共和中国政府“迫害”,经父亲以及太后同意后溥仪扮成青年学生,由罗振玉等人陪同,从京城前门车站离开京城到天津。到天津以后,日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等亲自到车站迎接,并把溥仪安排到日租界大和旅馆暂时住下。几天后,溥仪以及太后等一行人住进了日本租界内的张园,张园又成为溥仪的“行宫”。
  余晖尽逝时,一个身着长袍马褂遗少打扮的人来到了溥仪的寓所,溥仪和张园内地一众遗老、勋贵不敢有半点耽搁,将他迎接入室内。来人是日本帝国派来的密使,随后其被引入张园一间密室内。在夜阑人静之时,历史丑剧正在张园的这间密室内上演。
  “……清日两国为东亚之大国,本应相互提携,可惜八年前叛党作乱、臣子谋逆,以至清室被迫退位,而今共和政府又废改‘优待条件’于先,那么皇帝陛下自然应该认清现在的局势,共和中国排满已成定局,为数百万同族福、为祖宗江山,难道皇帝陛下和诸位臣公就此坐视吗?想来诸位应有所了解,数日前已有些许‘考古’人士上书希望对皇陵进行考察,其考察所为何事?系以此为名掘祖宗之陵……然现在宗室卫国之臣公已建立达数万人之多精锐勤王军,不日勤王军即将于皇帝陛下祖宗发祥之地举义……您心里所想也是我们所急,错过这次机会就千古遗恨了。”
  “祖宗发祥之地动荡无绪,莫非陛下看了心甘吗?定不会吧!那么就该趁此时机回归发祥地,亲自领导起义,重振雄威,陛下复国之日,则日本国必以平等对待之,并且诚意与之同盟,满洲国元首具有完全独立自主之权。陛下和诸公现在绝不是无此打算,只是过于介意周围人和事的限制,才迟迟不做决定。你们应该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中国有句话从远古流传至今,很有道理,无数次得到历史的检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真的出现这种结果,悔之晚矣!”
  好一个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溥仪的心本来就蠢蠢欲动,没有丝毫免疫力,屋内全是醉心于复辟的大臣,如今受到这番极富蛊惑性、煽动性的挑拨,大家都激动的无法自抑,难道满洲皇统真的可以延续下去了吗?
  年纪尚少的溥仪激动得差点晕了过去,郑孝胥三角眼光芒四射,热泪盈眶,但仍不无顾忌地问眼前这位特使:“那么您可以代表整个日本政府的意见吗?还是说这是你们一部分人的意见。”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露出渴望的神色,他多么希望这些都是真的啊!曾经的荣华富贵、过往的一切,似乎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陛下,从去年十月至今,勤王军一直在朝鲜接受训练,训练他们的军官、装备他们的军械都是由帝国军部提供,同时他们的经费均是由帝国政府提供的秘密拨款,如果帝国政府不支持陛下,岂会如此这般。”密室内的溥仪和一些遗老们听了更是兴奋,如果得到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持,那么……绝不应该错过这个复国的好机会。
  还没等遗老们做出决定,十四岁的溥仪就心花怒放地说道:“我愿意回到老祖宗的龙兴之处,何时启程呢?”仅只准许携带随身衣物,被强行驱逐出宫的溥仪至今仍难复心中之怒火,更何况复辟之梦在身边遗老的教育下,溥仪已经做了多年,正因为如此溥仪才会这么快做出决定。
  但在日方派来的秘使离开静园后,溥仪的决定立即遭到部分遗老的反对,尤其是他的生父醇王。他在第二天清晨赶到天津,亲自令其不可擅动,醇王比任何人都明白,现在虽然被赶出了宫,可至少安全没有问题,如果真的武力谋变,到时不仅是自己的儿子,甚至于连同全国几百万旗人都可能难以身免。
  相对于一些人的明智,溥仪身边更多遗老却把这看成机会,希望溥仪尽快奔赴满洲,趁此时机复辟清朝。一些人甚至在“劝进”信中写道:复辟祖宗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请皇上勿失良机,三千万东北“子民”盼望“皇上”立即前往祖宗发祥地主持大计,凭借日军支持,先占据满洲,再图关内……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日方特使与溥仪交谈的当天,一份中央调查局的情报简报就被递到京城总理府司马案头。石磊见总理接到报告后,就一直沉思不语。
  “总理,我们是不是应该……”自将溥仪赶出宫之后,中央表面上甚至都没派卫兵,可以说是还给了他全部自由,但是实际上,调查局从来没有放弃对他的监视,在静园内安插了众多眼线以及特殊设备,现在溥仪要离开天津前往日据辽东,行复辟之举,中央显然应该做些什么。
  “什么都不做,等!如果他真要离开天津,告诉各方面不得加以阻拦。”在沉思数分钟后司马冷冷交待道。
  很多历史上遗留问题是时候解决了,但是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否则自己将授人以柄。原本驱逐溥仪出宫各方面就不甚赞同,甚至一些专家学者还曾给自己写信,批评自己。要彻底解决诸多的历史问题,自己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理由,而现在日本人和溥仪把这个理由送到了自己面前。
  “居然还有人反对,你们可不能让失望啊!”看到情报中提到包括溥仪生父醇王在内的多人反对溥仪前往关东州,司马冷笑一声,以日本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事风格,司马知道他们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只要他们知道溥仪不愿前往关东州,他们即便是绑架也会把溥仪绑到关东州,国事不靖啊!西南诸省不过刚刚宣布接受国会“废督裁军案”,这边日本人就开始动手了,不过是换条狗替他们动手而已。
  6月15日上午,一位陌人手提一份礼品,来到溥仪的“静园”内,虽说溥仪退位了,可再怎么也是个小皇帝,更何况天津租界内还有不少遗老遗少,经常收到礼品不足为奇。随侍接受了礼品,打发走了陌生人。不一会便从堂厅外传出一声刺耳的尖叫声,显然是受意外惊吓所致。
  几天来为是否返回满洲犹豫不决,同时又为父亲等人的反对而心烦,还要担心共和政府可能的报复,这些都使溥仪显得心魂不定,听到这声叫喊,惊得差点魂魄出窍,头一阵眩晕,赶快走过去看个究竟。
  “皇……皇上,这……这,您看……”被吓得神志不清的侍从手指一个筐子,筐旁边堆了一堆水果,这本是平常的,但筐底却有两颗泛着黑光的炸弹。溥仪被吓得一屁股重重坐回到座位上,面色煞白双眼呆滞,嘴唇不由自主地抖动着,再也没有力量站起来。溥仪心中跳成一团,自己足不出门,祸从天降,是谁干的?是有意要干掉我,还是恐吓,难道说事情败露了,共和政府要准备干掉自己了?
  当天深夜11时,朦胧月色笼罩之下的天津卫,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路灯昏暗的灯光映射在街道上,偶尔有一些夜归的路人正匆匆走返家的途中。这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夜色之中冒出一片片火光,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随即如爆豆般响个不停。
  日本为将溥仪弄出天津而精心策划的“天津事件”正在上演。近千名被日本人收买的地痞流氓、亡命徒组成的汉奸队伍在日本人组织和指挥下,由海光寺日租界冲出来,用手枪、手榴弹攻击市政府、公安局。
  几乎在他们动手的同时,日本租界内立即宣布戒严,日本租界外围全部由汉奸队伍占据。日本支那驻屯军也开到街头掩护歹徒为非作歹,肆意妄为。然而,这绝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暴乱,而是为另一个阴谋,一个更大更长远的阴谋打掩护。
  尽管天津市警察局和闻讯赶来的模范军第七师官兵全力镇叛,但是直到凌晨一时,天津城内的混乱仍没有结束。早在暴乱刚起时,就有一批日本部队开到了溥仪居住的静园,美其名曰负“保护之责”。时局如此混乱和动荡,使溥仪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天津。并且,日本人也没有给他更大的余地,日本政府已不再允许他考虑了,溥仪已经被日本人制定的秘密强迫挟持计划深深缚住了。
  一片混乱之中,被日本人收买早已做了间谍的随从祁继忠急匆匆跑进溥仪的卧室,下午收到炸弹,晚上又发生了暴乱,此时溥仪已成惊弓之鸟。
  祁继忠来到眼前,先是跪安然后才说道:“皇上,外面乱成一团,很快就打到这边来了,赶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由共和政府收买的乱匪,想趁机杀害皇上,以绝后患那!”
  祁继忠话音刚落,静园外面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六神无主的溥仪只能与这位贴身侍从“患难与共”,由着随从带他走。烟幕之中,静园外几乎没碰到一个人,祁继忠牵着溥仪的手跌跌撞撞跑了一段路,前面停着一辆黑色335型轿车,轿车显然已经等候多时,溥仪惊魂未定,但仍觉得此车不久前好像在哪见过,是在……啊!对,是在自己的静园。
  “这是日本人……”一见皇上反应了过来,祁继忠连忙一把抓住溥仪的手臂,“皇上,如果日本不在此保护我们,我们早就没有命了,现在只有接受他们帮助,我们才有出路。”而此时溥仪脑中却产生一连串问句。
  “日本人?接我?保护我?”在溥仪犹豫疑惑的时候,已经被祁继忠推上了轿车。开车的司机一见溥仪上车,便立即发动了汽车,一溜烟驶出静园,来到英租界的一个小码头上。
  码头上一艘悬挂英国旗的小汽船,早已等候多时,一直站在码头上的郑孝胥一行连忙走过来迎接溥仪。
  溥仪一见到郑孝胥和他身后的一群遗老,原本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忍不住长出了一口气:“有你们在,这回我可放心了。”
  几分钟后,悬挂英国国旗的小货船缓缓驶离小码头,在距离小码头不远的地方,几部相机从多个角度拍下了小码头上发生的一切,而此时天津的枪声依然在响。
  穿着传统北方军制式硬底铁钉军靴的军官,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地痞流氓,然后朝燃烧着的医院走了过去,镶有钢钉的军靴走动时与路面发出清脆撞击声。
  一进医院,军官便看到被杀死的病人、医生,还有浑身赤裸惨死的护士,军官咬牙切齿的吐出两个字:“枪毙!”随着军官一声令下,沉寂的街道上立即响起了一连串的枪声和求饶声。
  这一夜中国注定不再平静。
  ……
  京城铁狮子胡同,又称国务院胡同,国务院以及重要机构均设于胡同内。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厘定中央官制的措施之一,就是将原兵部、练兵处、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拆除了和亲王府和承公府后,以慈禧修建颐和园之海军经费余款,兴建了东、西两组洋式砖木结构楼群,西部为陆军部,东部为陆军部所属的贵冑学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海军处为海军部,贵胄学堂撤销,此处即成为海军部。1912年袁世凯曾把总统府设于西院,国务院设于东院。
  西院陆军部,中央高约22米的钟楼上时针指向3时25分,陆军部大门处,穿着墨绿色军装的边防军卫兵取代了茶黄军装北方军卫兵,这种变化始自数月前,司马宣誓就职总理后,曾驻于京城南北苑的北方军部队也大都南撤至保定、山东、河南一带。陆军部主楼地下室,过去曾是陆军部堆放杂物所在,而随着蔡锷等边防军高级参谋将领出任陆军部部长等要职,沿袭西北传统,地下室被改为作战室,此时通往地下室的数个通道,被警戒宪兵全面封锁。
  偶尔经过陆军部前的北方军值班军官,多少能感觉到空气中不同寻常的味道,数小时前天津发生暴乱,已经传到京城,一小时前京城卫戍区宣布进入戒严,甚至连同总理都来到陆军部地下作战室。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由旗人、土匪、蒙古人组成的勤王军约28.5万人,已经在两日前全部抵达旅顺,并秘驻于旅顺等地日军军营、满铁仓库之中。昨日调查局转来情报,满铁的发车表中增加了五列不明列车,情报显示五列火车的目的地均为奉天。第一列列车发车时间是昨日9:25,第二列列车发车时间是9:32……如果时间没错的话,现在第一列列车已经抵达日本人控制的奉天火车站。半小时前,奉天传回情报,奉天火车站日本驻军已经进入戒严,据此分析,受日本指使的勤王军将于今天在奉天发动叛乱。”
  情报军官的通报让作战室内气氛凝重,国事不靖啊!南方诸省尚未平定,辽宁勤王军又发动了叛乱,一旦南北变乱同起,遥相呼应,只怕西北军会疲于奔命。对于勤王军,作战室内众人绝不会把他们与共和四年的勤王军相比并论,这支勤王军由日军训练了长达半年,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形容绝不过份,一旦其在奉天发动叛乱,奉天形势将不容乐观,而且他们的背后还有日本。
第246章
奉天
  自1644年满清入关以来,政局不稳,征战不断,前有李自成残部,后有蒙古贵族势力威胁,为巩固东北“肇兴之所”,“发祥之地”,满清决定在辽东划定禁区,在禁区范围内,首先以明辽东长城为基础,加以修补,插以柳条,以作为禁区之标志,号称“柳条边”。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被后金军队屠杀殆尽,满洲人反而鸠占鹊巢,禁止汉人进出东北。这一野蛮政策令东北一带汉人人口极其稀少,导致原俄罗斯轻而易举的殖民东北北部,割走1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土。
  而此时中原灾荒不断,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关外东北,地广人稀,地肥水美的现实,自然吸引了他们。所以,东北便成为饥民逃荒求生的目的地。于是,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犹如后世的偷渡客,置生死于度外,不顾一切潜入东北,以求得一线生机。不断扩张的沙俄轻易地攫取了东北大片领土,促使清廷改封禁为驰禁,移民实边放垦。清政府也逐步认识到,开发东北对增加税收,缓解与汉人的矛盾大有裨益,于是,才结束了长达近二百年地封禁,在咸丰十年废弃了柳条边墙,但仍未准大量移民。直到宣统二年,在东北建立行省后,清廷才正式废除了乾隆以来汉人出关垦植的禁令。
  但是中央政府,特别是后来共和中国中央政权,对东北的控制力相对于内地行省是最弱的。特别是东北这块肥沃富饶的土地,从近代以前就牵扯了太多的国际势力在里面。从甲午战争时日本占领东北,接着三国干涉还辽。庚子事变期间,数十万俄国军队全面占领整个东北,到1905年日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国土上大打出手,而当时的清政府当局却在自己国土上严守中立,闹出了近代史上最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一直到清室灭亡之前,清政府所打的主意就是利用东北这块肥肉平衡日俄两国在北方的压力。到了日俄战争之后,才陆续有有识之士开始花费心力经营东北。
  奉天省与其省会奉天市无疑是这个时代东北最重要的城市,同样是这个时代东北的中心。奉天省是东北人口密度最高、物产最丰富之地,尤其随着南满铁路支线京奉安奉等铁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奉天成为整个东北的中心,无论是谁控制了奉天省就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东北三省了。
  奉天坐落在平原上,城东和城南六到八英里外就是低矮的丘陵,从遥远东部山区奔腾而来的浑河,在奉天和丘陵之间的平原上穿过,距离市区只有几公里。被破旧城墙包围的奉天内城面积并不大,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所修建的厚重并带有垛口的城墙,最高处也不过1米左右,城墙下的积土都厚达数米。
  在奉天城南地奉天驿,一定程度上是奉天的动脉。1899年11月,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沙俄军队修建东清铁路南满支路到奉天(现沈阳),为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在此建成车站,俄人称之为“茅古甸”(满语“谟克敦”译,为兴盛之意)。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翌年3月10日,日军占领奉天,“谟克敦”开始为日本人服务,很快日俄战争结束,沙俄将此站割让日本,同时改名为“南满洲铁道奉天驿”。
  到了1907年,已经是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了,每年旅客人数更是高达50万人。由于客流量增加,奉天驿的砖房外又陆续搭起了临时木板房,可这还不够用,“满铁”开始兴建新站。1910年10月1日,举行了车站搬迁仪式。从此,奉天驿的位置被确定下来。
  6月12日,凌晨三时二分,一列火车缓缓驶入奉天驿。火车头是南满铁路上非常少见的大功率美制MKll型机车,足以牵引60节车厢,是整个南满铁路上运载能力最强的机车。进站的火车缓缓停靠在一处戒备森严的站台上。
  列车刚一进站,车门“哗啦啦”地被站台上日本关东军士兵拉开,车门后露出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这是一辆运兵专列,列车上士兵穿着日式军装、携具,肩头背着日制38式步枪,这是日本兵?
  但当列车上士兵纷纷跳下列车时,站台上的关东军士兵看着这些人脑后,露出了鄙夷的目光。他们脑后竟然都留着……辫子,都共和中国了,什么人还留辫子?莫不是江苏张帅的辫子军。但更让人诧异的是,这支辫子军显然经过严格训练,下车时严整有序,一下车就自发编成排,朝站台旁一个仓库内走去。
  仔细留意,可以看到这些人脸上大都带着一种麻木的服从。他们在日军教官训练下,进行了长达六至八个月惨无人道的训练,在“拿酷鲁”等手段折磨下,他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那样才能免遭毒打。这些士兵目光狠戾,过去几个月所遭受的折磨,今天晚上将得到发泄,来自京城等地的旗人子弟还从没像现在这样渴望战斗,渴望发泄。
  奉天驿三号楼勤王军司令部,临时充当作战室的大厅内,勤王军统领小恭王溥伟及勤王军一众官佐,早已在数小时前便乘专列抵达奉天。长长的桌子前松梁臣这位名为中国人,实际却是日本军官的勤王军参谋长正在向各部布置作战任务。
  “各位皆是旗蒙出身,我大清国亡于乱党已达八年之久,今天将是大清国复国之日,我军第一旅目前已经到达奉天驿,奉天为我大清龙兴之处,望各位同心协力,共复大清。”松梁臣操着京腔作最后动员。张口大清、闭嘴大清,再加上一口字正腔圆的京腔,不知道内情的谁会想到他是日本人而不是旗人。不过并没有什么人在乎,大厅内众人,所在意的恐怕就是复国后重享荣华富贵了。
  “第一旅旅长鄂济!”
  “喳!”身着将军军装的鄂济忙侧身抱拳。
  “你部由我直接指挥,你部的任务是,从奉天驿沿铁路出发,以奉天驿攻城大炮炮响为号,直捣奉军北大营,务必全歼北大营之奉军。”
  “喳!”鄂济难掩兴奋的答应。接下来松梁臣又命令:“第二旅旅长拉赞。”
  “喳!”
  “炮响之时,你部速从奉天驿出发,从小西门攻入奉天城,直攻督军府。务必活抓张作霖,如不能活抓……就杀死他。”
  “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