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730

  “至于日本,柯兰公使应该注意到,虽然在归还山东权益上,目前两国已经达成一致,但日本仍然占据我国的辽东半岛以及台湾岛,这都是不可接受的,未来谋求收回两地将是我外交部工作重点。我国总理曾对国民许诺,无论如何都会收回他国割据的中国领土,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很难给予日本贸易最惠国待遇。”
  顾维钧开口补充道,目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早明确,在中国英国享有最多特权,而日本则对中国持有最大之野心,正因为如此联美抑日、联德法抑英,是未来外交工作的重点,美国人的担心根本就是杞人忧天。顾维钧的回答让柯兰陷入沉思,在与芮恩施交接时,芮恩施曾经特意告诉自己:永远不需要担心中日两国间可能的合作,至少在中国人彻底击败甚至占领日本前,在亚洲美国永远不需要担心中日两国会携手并肩。
  “柯兰公使,关税自主为独立国家之主权,无论列国是否同意,我国的关税自主政策绝不会改变,国会目前正在审议《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如此《条例》获得批准,明年1月1日后,无论外交努力是否取得进展,我国陆海关税一律自主,届时将派兵进驻我国各海关,以确保关税自主权得复。”
  柯兰的沉默让顾维钧只能抛出另一个杀手锏,总理不愿意再等下去,共和十一年元旦,无论外交部是否取得突破性进展,都会派军队接管海关,同时舰队也会进入战备。为了关税总理宁愿进行一次赌博,尽管这场豪赌在顾维钧看来所担负的风险甚至远大于因欧洲停战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但此时任何人都无法说服总理。顾维钧获知,此时国防军已经进入战备,目前举行的太湖军演,实际上是总理增兵长江流域的举措。
  一旦列强为维护所谓的“协定关税”,向各海关派出军舰,顾维钧宁愿相信日本人会把台湾还给中国,也不会相信求战心切的国防海军会任由其进入,到时事态将不可收拾,或许激进派所渴望的果断行动将会在全国上演。而在此之前,顾维钧能做的就是力争在各国间取得突破口。作为主要列强的美国一旦同意归还中国关税自主权,那么英法等国只会跟风而动,到那时即便是强行收回关权,亦不会引起各国激烈反应。
  “顾总长,对于是否同意贵国收回关权,尚需我国政府讨论后方能给予贵国最终答复,我个人支持贵国收回关权,在我的报告中我会注明这一点。”在沉默了数分钟后,柯兰作出了积极回应,未来五年要继续加强中国实力,同时尽可能推动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
  “另外,我想问一下,贵国是否有进一步扩充海军实力的方案,目前贵国所拥有的六艘袖珍战列舰,恐不能承担维护海防的需要!”
  柯兰最后的提问令顾维钧一愣,但随即明白柯兰的意思,中国海军扩充,会引起谁的警惕?只有日本,显然无论是柯兰和美国政府都希望中国做出实际行动,海军即便是增加一艘真正的主力舰,都将会造成中日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柯兰公使,顾某并不是军人,但亦知道一点,建立一支可保护我国海疆与海洋权益的海军,是我国政府与国民不懈之追求!”顾维钧意味深长的回答,对于海军是否有扩充实力的计划,顾维钧并不清楚,但顾维钧却知道海军有一个六十万吨的造舰计划。
  顾维钧的汇报让司马一愣,随即笑了出来:“美国人希望我们给他们吃定心丸,那么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定心丸。”美国人要的定心丸是中国海军的有限扩军,这种有限扩军当然要控制在美国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定心丸?”司马的形容让杨永泰一愣。
  “两艘真正的战列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美国希望我们装备两艘真正的战列舰,目前日本海军对美国威胁已经到了美国无法忍受的地步,他们希望我们扩充海军平衡日本海军对美国造成的压力,而我国如果装备两艘真正的战列舰,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将会再一次紧张,日本人可以接受我们装备六艘‘薄壳小炮’的袖珍战列舰,但绝不会接受我们装备两艘真正的战列舰。”司马微笑着解释道。
  美国人要的定心丸超出司马意料,而在另一方面司马并不愿意扩充战列舰队,目前的六艘袖珍战列舰,一方面是准备将来中日爆发战争后,为破交战作准备,而另一方面则是用作未来航母舰队的主力护航舰,大炮巨舰时代已经过时,但武备齐全的战列舰却是航母的最佳护航舰。
  “为了给美国人定心丸,制造两艘战列舰过度刺激日本人是否值得?现在陆子次在东京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日本已经原则同意将山东权益归还我国,包括青岛在内,甚至于在青岛的驻军权上亦不再坚持!”杨永泰很担心,因为杨永泰也参与了那项宏伟的秘密策划,知道缓和中日关系是为了确保未来几年中国发展提出的,在现阶段国家无论如何要避免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此才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嗯!这一切可以放到与日本达成协议后进行,暂时可以先让海军拟定两艘战列舰的方案,一号舰从美国定购,但必须要保证我国造船企业派出不低于300人的学习队伍前往美国船厂,二号舰将全部在我国自制,美方需要移交全部图纸以及技术,至于采购经费可以从海军基金会抽取特别造舰费。”
  既然美国人有心,司马自然不会驳他们的面子,建造两艘大型战列舰或许有浪费军费之嫌,但从长远来看,大型战列舰在未来二十年都是国力象征,残酷的欧战向世人证明,一国的海上发言权完全取决于战列舰,谁若在战列舰上落伍,谁就会在未来决战中功亏一篑。战列舰的作用,使得海军发展战略显得原始而直线:两国的命运取决于一场战列舰之间的主力决战。而战列舰的发展方向更直线:更粗大的主炮,更厚的钢甲,更大的马力,更庞大的躯体。战列舰不但是一国海上发言权的象征,更是国民荣耀的象征。
  即便是未来海军将以航母为主,但两艘大型战列舰仍然可做航母的护航舰队,就是在登陆作战时,同样可以用大口径舰炮掩护海军陆战队登陆,如此算来也不算浪费。至于经费根本不是问题,尽管海军今年以及明年预算中并没有造两艘大型战列舰的预算,但海军拥有自己的海军基金会,海军基金会是海军炮击泗水后的产物,在舰队撤回国的同时,南洋侨界就在短短两周内为海军集募了3200多余万元捐款,用于为海军添造大军舰。
  海军用这笔捐款成立了非赢利海军基金会,用做未来的海军特别造舰支出,实际上就是在国会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建造军舰。四年来,基金会收到来自海内外捐款已经高达近一亿元,仅四年来投资所取得的利润就足够建造一艘大型战列舰。
  战列舰可怕的威力不是用钢铁而是用金子堆积起来的,一艘战列舰的花费可以武装两个陆军师。不竞赛就落伍,落伍就等于一切白干,但竞赛到把国民财富榨干,更等于白干。尽管海军基金会拥有巨额造船经费,但如果陷入军备竞赛,无疑会得不偿失,历史上被军备竞赛拖垮的国家比比皆是,后世的苏俄,现在的德国,一战爆发和德国无法继续无畏舰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
  说到大型战列舰,司马脑中冒出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战列舰,曾经被日本奉为国宝,却一炮未发就被飞机送进海底的战列舰,但是一想到他的造价,司马毫不犹豫的放弃了,1079亿日元,造一个观赏舰,开玩笑。
  “两艘!只需要两艘!”司马在心中做出了决定,海军只需要两艘大型战列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中国海军在数量上想超越日本,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同样也没有任何必要,过去自己认准惟一可行的路线是航母和潜艇,如果要造战列舰的话,就必须造出质量和吨位、火力,要远超过日本战列舰的新型战列舰。
  装备两艘足够强大的战列舰,对于提高国民荣耀和国家威望,无疑是有利的。两艘大型战列舰虽然消耗巨额的经费,但却可以拖着日本陷入军备竞赛之中,利用日本对海洋的敏感,一旦中国海军装备两艘让其感觉威胁的大型战列舰,日本一定会不惜一切投入巨资建立威力更强大战列舰。
  在历史上,一战结束之后,对建造战列舰最为狂热的正是日本,这个从甲午海战、日俄海战中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日本,对海洋霸权的追求甚至比大英帝国还强烈,它把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花到制造战列舰上,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参与到捐款造舰运动中。军备竞赛最先被拖垮的肯定是日本。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欧战将会停止,而海军拿出两艘新型大型战列舰建造方案后,为保持海洋优势,日本必定会不惜一切追随,没有战争红利的支持以及后年大地震,再加上迫在眉睫的海军军备竞赛,都足以拖垮日本脆弱的经济。同时两艘大型战列舰的建造,会严重拖延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建设,而空中才是未来打击日本的重点,而不是在海洋。
  ……
  来到日本三个星期,陆徵祥每天总是到很晚才躺下,却很早就起床,但是昨夜陆徵祥却整夜未睡,昨夜0点,中日两国间举行的第十三次会晤终于就最后一个问题达成协议,今天两国将正式签定协定。早晨七点钟刚过,宾馆内服务员便端来早餐,非常简单的日本式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厚蛋烧、味噌汤加上白米饭。陆徵祥在吃方面并不讲究,所以到也不觉得有什么,而今天陆徵祥却怎么也吃不下。
  未吃早餐的陆徵祥仔细的最后一次审查着今天上午将要签定的几份协定条约,对于陆徵祥而言这份协定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国家都异常重要,这是自己签定的第一个相对“平等”条约,但陆徵祥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第一份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未来两国将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同时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但这份充满外交辞令的协定在陆徵祥看来可有可无,而最重要是《中日两国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以及《附约》,按照这三份条约规定,山东德国租借地、德国所占的公产和青岛海关、青烟、青沪海底电线于12月20日交还中国;胶济铁路、青岛盐厂和青岛、济南的电台由中国赎回,日本于共和十一年二月前完成撤兵等等。
  尽管和国人期望无条件收回山东权益有违,但陆徵祥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达成了总理的要求,收回山东全部权益,日本撤军。三周来的十三次谈判实际上就是围绕日本在青岛以及山东特权展开,在这上面自己寸权未失,尤其是在中日合办矿产上,更是坚持未予松口,最终迫使日本让步。不尽人意之处,就是共和政府需出资赎回胶济铁路、青岛盐厂和青岛、济南电台等一些德资企业,但自己已经是最好结果了,外交就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妥协,完美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上午十一时,经过最后审核后,身为总理特使的陆徵祥同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外务省内签定《中日两国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以及《附约》,会后日本外务省举行招待午宴,同时向外界公开条约内容。
  “……今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签定,将促成共和中国与日本帝国世代友好、永享和平!”此时高举酒杯向各国新闻界以及各国驻日大使祝词的陆徵祥并不知道,这四份条约在国内将会引起什么样的震动,而他本人又会遭受什么。
  陆徵祥完成总理交待的任务,收回山东权益,同时为国家争取了时间,使命已经达成,至于《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将会在不久后在西北由两国铁路部门进一步协商,而这三份条约会在国内引起的震荡,陆徵祥却可想象一二。
第257章
罪人
  “丧权辱国!”在陆徵祥签定的三份条约公布之后,酒会上的就有随行记者破口大骂,随后三份条约内容由随行记者通过电报传回国内,顿时在国内掀起“惩办媚日汉奸陆徵祥”的呼声,甚至有在野党议员提议追究司马用人不明之过,要求司马立即对国民作出解释。
  就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时,已经踏上归程,在“定远号”战舰上,一群激动不已的水兵和军官怒视被随舰宪兵保护的陆徵祥,而身为最高长官的凌霄冷眼旁观,对于舰队官兵行为视而不见。身材瘦弱的陆徵祥推开挡在身前的宪兵,声音哽咽的解释:“诸位,我可以体谅大家的心情,陆某此行有负国人重托,赎回胶济铁路确系无奈之举,为保协议之达成,陆某只能出此下策,诸位若有怨气,尽可打死陆某,陆某只有一事相求,但请他日对日作战之时,诸位能将今日之武勇用于战场,陆某虽死而无憾!”
  额头被水兵殴打的伤口依然在流血,陆徵祥明白弱国国民的劣根性,一方面显示自己的爱国情操,另一方面把对强者的无奈,压到更弱者身上,如此而已。总理曾说过:在国家民族复兴之路上,每一位国人皆有其使命,皆有其牺牲之处!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为国人所理解,但至少无愧于心,为国家争取了时间。至于他们是否理解,自己不敢强求!
  林郁青看着眼前疲惫不堪,面色淡然的特使,挥起的拳头落了下来,如果当年打赢了,根本不需要外交官来承受这一切,归根到底……
  “陆特使,今天我们不打你,有劲,我们去打日本人,我让你活着看到我们打败日本的那一天。”林郁青怒吼道。
  “兄弟们,还愣着干什么?都去给我训练,咱们要打败日本海军。”这时一名水兵突然大声吼道,然后朝外跑去。训练!再训练!打败日本海军,这才男人发泄怒火的方式。
  “知道我为什么不拦他们吗?”凌霄对身边舰长说:“如果他们殴打陆子次,这样的水兵根本不可能打败日本人,他们只会迁怒于人。是咱们的无能让陆子次签下的条约,现在,他们明白为什么陆子次签下这种条约,陆子次用个人屈辱为咱们争取了时间。”凌霄扫了一眼舰桥内众军官:“记住今天,咱们又和日本签定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因为咱们的拳不硬!”
  司马接到条约,内容并不出人意料,对陆徵祥也很理解,但怒火仍然在心间萦绕。
  “共和政府出资赎回胶济铁路与沿线及青岛德资矿场、企业!”三份条约中最不平等的,只有这一条。自己要么在山东和日本人打一仗,然后两国大打出手,要么就只能接受,这也是原敬内阁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今年你让我出一千万,明年我让你还一亿!”折断钢笔的同时,在心中发狠。这是经己之手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历史会怎么看自己?
  中国自清末开始派遣驻外使节,用“头等出使大臣”、“二等出使大臣”名义。光绪三十四年,清廷定使臣为二品专官,即“二等出使大臣”,亦即公使。共和时期,因共和中国国际地位低下,至今驻外使节均用公使名义,外国驻华使节也都称公使。公使是由国家元首任命,是国家元首派往驻在国的代表。
  公使抵达驻在国后,必须向驻在国国家元首递交其国家元首签署的“介绍信”,也就是国书。国书内容非常简单,一是任命某某人为驻某国“特命全权公使”,希望对方予以接待,并对其工作给予信任和帮助,二是召回前任公使。驻在国国家元首接受新公使的国书,意味着新公使可以开始代表国家元首在驻在国开展工作。递交国书是一件非常隆重有外交事务。
  共和10年12月18日12时,外交部派出两辆335轿车和四辆摩托车抵达日本驻华使馆,外交派礼宾官前来迎接日本新任驻华公使小幡西吉,这是自共和九年,因中日关系紧张,两国撤使后,日本公使再一次返回西北。坐在舒适的335车内,小幡西吉深感重任在肩,自己递交国书后,即将与中国展开胶济铁路谈判。总理府的大门敞开,车队径直驰入总理府后院。在院子的柏油路上,穿墨绿制服的仪仗队和军乐队早已在等候多时。
  “小幡先生,在递交国书仪式完成之后,总理将与您交谈,您可以带一名助手参加。”总理府礼宾官陈羡森接待小幡时,向他交待。
  小幡西吉点了点头,然后跟在礼宾官司身后,沿一条狭廊,朝着公使厅走去。
  司马已在几十秒前来到公使厅,接受国书本应是国家元首的大总统之权责,但根据《府院权力法案》,总理府摄取接受国书的权力,毕竟外交事务由国务院下设外交部负责。
  尽管内心看不起支那人,但出于外交礼节,小幡西吉仍然恭敬的按照礼宾官指示,站在年轻的中国总理面前,小幡留意到这位中国总理,神情很冷峻。
  “大日本帝国公使小幡西吉阁下!”身为礼宾官的陈羡森大声介绍道。
  随后小幡西吉立即用熟练的中文说道:“总理阁下,请接受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任命我为驻大支那共和国特命全权公使的国书!”小幡西吉九十度鞠躬,同时双手奉上国书,但出乎小幡西吉意料的是,支那总理竟然久久未接,于是便轻抬双目朝其看去。
  “大支那共和国?”原本挤出笑容,准备接受国书的司马听到这个词时,先是一愣。本就因“赎回胶济铁路”一事怒火中烧的司马,更是怒不可遏。
  “支那”这个名词对于任何一个国人而言都意味着侮辱,日本人竟然在递交国书时,称呼共和中华为“大支那共和国”,叔可忍,婶不可忍。其实是司马OVER了,早在八年前,即共和二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后不论中国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称呼中国,即便是在递交国书时,亦称中国为大支那共和国。
  小幡西吉对支那总理的怒火不明所以,而记者和总理府礼宾官同样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位愤愤总理,总理如此“失态”,为哪般呢?记者们却兴奋的忙不迭地拍照片,眼前这一幕,可是一个超级大新闻。
  深知不能意气用事的司马深呼了一口气,强令自己冷静下来,看着九十度鞠躬双手奉上国书的小幡西吉,说道:“小幡公使,鉴于贵国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我认为‘支那’一词意义极不明显,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从即日起,日本帝国必须以共和中国称呼,英文必须写NationalRepubliccofChina。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拒绝接受。如贵方不对国书更改,我将拒绝接受贵国递交的国书。礼宾官!请送日本帝国公使阁下返回公使馆。”
  说完后司马抚袖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小幡西吉以及各国记者,司马会在如此正式的场合给日本新任公使“下马威”,拒接国书,出乎所有人预料。忽然在公使厅内响起数名中国记者的掌声,而小幡西吉一方面气愤难平,另一方面手足无措,小幡西吉显然没想到竟然无视外交礼仪,遭受如此“侮辱”。
  “公使阁下,请!”陈羡森但出右手同情的对呆若木鸡的小幡西吉说道。
  半小时后,国务院发出新闻通告,再一次重复司马对小幡的讲话: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拒绝接受!尽管日本报纸将“拒接国书事件”称为司马对日本帝国的侮辱,日本政府在提出抗议要求道歉的同时,第二天上午,小幡西吉再一次带来更改的国书,将“支那”改为中国。
  时间即将迈进共和十一年的门槛时,从蒙古高原刮来的寒风裹着漫天黄尘和残枝败叶,沿长城根向南袭来,刮得西北城整天混混沌沌,飘散的大雪几乎是西北市唯一的景致。东京谈判结束后,陆徵祥饱受国内舆论的指责,但私下里却得到总理的慰问,陆徵祥明白总理的难处,在西北市外司马私人庄园内稍微休息几日避开风头后,陆徵祥再一次回到谈判桌上。
  在庄园时陆徵祥利用闲暇为铁路谈判着手作准备,除了会同交通部、农商部专家对胶济铁路以及沿线企业和青岛德资企业进行评估外,陆徵祥得到总理授意:全力准备胶济铁路谈判,务必在日军撤军期限前达成协议,以免日军寻找借口推迟撤退。之所以如此督促,是因为海军北洋舰队选择青岛与胶州湾作为北洋舰队母港,南洋舰队选择三都澳作为主港,北洋舰队自然不愿落南洋同行之后,更何况相比于葫芦岛,胶州湾无论是地理或是自然环境都更适合充当大舰队母港,而且是北方最优良的不冻港。
  正在陆徵祥准备为胶济铁路谈判费尽心机时,日本谈判团团长小幡一朗提出的胶济铁路补偿价,狮口大开口,把满怀信心的陆徵祥一棍子打懵了。
  “《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胶济铁路:偿还数目为5340万~6141万金马克,包括德人该项产业之估价并加日本管理期内对该路永久增修实费之数,减去相当折旧,这是我们赎买胶济铁路的‘底价’。江工,铁路部门给出的‘底价’是怎么得来的呢?”陆徵祥询问江华强,作为国内铁路权威的江华强是交核胶济铁路造价的负责人,去东京谈判时,所拿的正是这个底价,而日本人在原则上亦接受了这个底价,但是现在日本人提出新价,显然让陆徵祥无法接受。
  “……据德华铁路公司共和元年经营胶济铁路的借贷对照表,资产项下铁路设备价值6000万金马克,贮存材料110金马克,其它尚余10万金马克,合计6120万金马克,但其中不包括铁路存款及矿山财产,交通部给出的价格正是以此为基准。”江华强从文件包中取出德华公司借贷对照表一一汇报道。不直接参加谈判的江华强并不知道为什么外交部会紧急约见自己,甚至空军还派出专机将自己从陕西铁路工程工地上接回西北。
  江华强的回答让陆徵祥眉头一皱,日本人显然想在胶济铁路的赎回上狠狠敲诈中国一笔,其中着重点就是“永久增修”。在日本谈判团开列的一长串经营胶济铁路七年间新增设备偿价,总计5218万日元,其中土地价值1211万日元,房产价值582万日元,工程估价576万日元,机械设备估价453万日元,机车车辆价值2122万日元,以及工厂厂房、材料、修复费、备用材料等等,甚至连沿线学校都开价索偿511万日元,这个报价比新建沿线学校高出几倍之多。
  在西北饭店三楼会议室内,中方谈判团团长陆徵祥向日本谈判团逐项数列掌握的数据,反驳这份天价清单。
  “小幡特使,根据德华铁路公司借贷对照表,相信你已经收到了借贷对照表……”小幡随意的瞄了一眼收到的日文版本借贷对照表,只看了一眼,就将其合了起来,这张借款对照表帝国不可能会接受。
  “陆次长,在铁路偿价上帝国政府绝不会作出任何让步,但为不使谈判陷入僵局,在个别谈判项目上身为代表团团长的我多少还做得了主,但铁路偿价并不是我说了算,目前的价格是由东京方面制定的,哪怕让出一日元,都必须请示东京。”小幡的回答让陆徵祥听着耳熟。在先前谈判公产偿价时,小幡他自己缩水缩到11%,他说这样的跳水价如果放在铁路偿价上一点考虑余地都没有。在谈判盐田赎金时,他又搬出铁路来压迫自己。
  “除非中方在铁路偿价上完全答应日本的要求,否则盐田赎金分文不能少。”铁路偿价是大项,此时已经成了秤杆上的定盘星,小幡一推一拉动辄拿它来说事,然后再压迫自己一退再退,铁路偿价一摆上桌面,小幡现在又说丝毫动不得。对于日本方面提交含大量水份的偿价单,陆徵祥未做任何表态。
  “小幡特使,请将偿价单交给陆某,这需要交由国会铁路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审议,请恕我暂时不能给你答复。”在小幡未做出实质性让步之前,陆徵祥绝对不会有任何表态,陆徵祥知道如果接受这个方案,恐怕不出一个星期,就会遭到刺杀,自己从日本回国后,就已经接到刺杀威胁,在民族主义盛行的中国,并不乏激进的爱国团体。果然,因陆徵祥拒不表态,接下几天的谈判中,小幡甚至半主动的将偿价单连降带压,一直压到6700万日元,陆徵祥已经达到了目的。
  在这几天的谈判中,西北饭店三楼会议室内狼烟四起,杀声连天,作为铁路谈判的挑梁人物,两年前从西北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年轻外交官,孙云勤的嗓子都喊哑了,作为一个进入外交界仅两年的外交新人,其在谈判桌上凶狠好斗,甚至经常拍案而起,要求停止谈判。
  共和十一年元旦下午七点,结束一天辛苦谈判的众人在外交部食堂吃着简单“土豆餐”,这是标准的西北式工作餐,每人700克咸土豆泥,外加少量配菜,在市场上一份这种“土豆餐”值五个铜板,而“铜板餐”却是各政府机关食堂提供的唯一一种工作餐。
  “我与诸位共事时日尚短,眼下鲁案善后正行道中途,今天在这子次诉诉心里的苦衷。鲁案善后,国人瞩目,折冲,实感不易,子次何德何能,竟敢击水中流,担此大任?所幸有诸位年轻外交人员倾心相助,勉力支撑鲁案善后之半壁江山,才有今日谈判之成果。将来鲁案善后如能玉汝于成,首仰诸位,我等已显老朽,实为无骨之外交人员,未来共和外交系赖各位,这不是褒扬前功,也是寄望于后!”
  陆徵祥显得颇为激动,他知道此案一结,无论价格多少,国人绝不会接受赎买胶济铁路之举,届时如将需要有人为此负责,自己首当其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需要负责的话,亦应由自己负责,而这些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中国外交的中流砥柱。
  陆徵祥的话有交待后事之架势,饭桌上刚取来餐盘的众人,甚至连孙云勤这个日本特使小幡都觉难缠的人物,都愣住了,大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任何人都明白,此次谈判在座诸人已经竭尽全力为国家争取利益,但国民却未必领情接受啊!
  “好了,不谈这些了,勤敏,你觉得铁路偿价的压价空间还能有多少?”见桌上气氛异样,陆徵祥急忙岔开话题。
  “一千万!”孙云勤稍加沉思后开口回答。未入外交界,不知外交前辈之艰辛,经过这一次谈判后,孙云勤才算真正明白弱国外交官之苦。谈判中,尽管自己表现冲动,但每一次都是陆团长,一次又一次挽回谈判,外交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热血沸腾,而是实力。小幡也曾讽刺自己:“个人坚持无法改变国力的不济!”至少中国真正跻身世界列强之前,中国外交永不可能取得平等地位。
  “即使再压下一千万仍然需要5700万日元才能赎回,这是近一千两百万华元!国会显然不可能接受这个数字。”陆徵祥无奈地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