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30

  办汉阳铁厂那般规模的铁厂需要耗费多少银子,周学熙是再了解不过,至少需要数百万银元投资的钢铁厂,显然不是个人能办的,出于好意周学熙才会如此说。
  “办钢铁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点小侄当然明白,但是也不是没办法克服,小侄这次来天津,其中就是为了筹款建厂。小侄已经和一家美国洋行达成了协议,已经就购买冶铁设备的事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办钢铁厂所耗费资金巨大,司马当然知道。
  历史上开发1918年后龙烟铁矿在宣化建立炼铁厂时,光是从美国购买炼铁设备的购价加上运费就花掉了300万元,不过那只是历史上罢了。在这个时代200立方的炼铁高炉是属于非常先进的炼铁高炉,是很多大型炼铁厂的当家设备。而在后世300立方以下的炼铁高炉,却被称这“小高炉”属于国家强制爆破拆除的炼铁设备。
  “这些炼铁厂的设备虽然说是从美国走私来的已用旧设备,但是其仍甚使用,但是哪怕如此,购买这些设备也会耗尽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金,所以司马这次来天津,就是想来为公司的钢铁厂筹款,在华北商界以股筹银。”而司马所指的炼铁高炉设备,就是从后世通过时空异常点低价购来,若算其价格甚至于还没有在这个时代投资办几个面粉厂大。
  “看来贤侄是已经做好打算了,不知道贤侄在什么地方需要老朽的帮助,只要力所能及之内一定倾力相助。”对眼前的这个后生晚辈,周学熙本人从始至终都持有好感,虽说他的心比一般商人大些,但是如果心思不看远些,比常人大一些,怎么可能能做大事业。
  “伯父,现在欧战正酣,铁价高涨,如果此时办铁厂获利绝非一般企业所比,这正是发展我国钢铁业的最佳时机。但这办铁厂所需资金甚巨,非一人所能担负,只能大家筹股集款,以司马的资历,在天津商界筹股,只怕会落个无人响应,所以司马冒昧希望伯父能帮司马牵个头。”司马恭敬地说着,来天津筹股,司马的目的是吸引北方政府要员的投资、参股,如果只是吸收商股的话,司马完全可以自己办这个钢铁厂。
  “贤侄,这事兹关重大,恐怕老朽一时之间无法应下来,但你放心,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老夫绝对会支持你。”听到希望让自己牵头引线,周学熙一时之间陷入了犹豫之中,这种为他人筹款之事牵涉面甚广,一时难以应承倒也属常见。
  “不过若是贤侄愿意的话,老夫可以代贤侄呈文要求政府批准商办钢铁厂及商办龙烟铁矿。”周学熙稍加考虑之后,轻声说道。
  “啊……司马在这谢过伯父,如此……”一听到周学熙愿意为自己呈文政府,请求商办铁矿、铁厂,司马一下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如此一来,只要周学熙代自己把呈文一送,以他的身份想不引起轰动都难,到时有这个北地商界泰斗在那摆着,筹股之事只怕会容易许多,想来那些一直喜爱投资参股实业北方政府要员们,也会跟风而动,不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
  兴办钢铁厂,首先就需要保证铁矿石供应,而距离司马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最近的大型铁矿,就只有位于察哈尔龙关县的烟筒山、庞家堡一带的龙烟铁矿。不同于其它地区,如果司马想在那里开发铁矿,恐怕只会牵连甚多,毕竟这里距离京城太近,更何况现在前北方政府的国务卿徐世昌的长子徐绪直,还有其它一帮北方政府要员都盯上了这个铁矿,想一个人开发根本就没有多少可能。
  按照历史的进程这个龙烟铁矿直到近八年后才得以投产,那时正值世界钢铁业大萧条,只不过勉强维持罢了。司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错过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如果想尽早开发,那就必须要拿工厂的利益相换。哪怕到时就是官督商办司马恐怕都会接受,对司马而言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的保证铁矿石的供应,只有自己控制矿石的来源,才不至于让钢铁厂断了矿石。至少也要保证对铁矿有话事权才行。
  “贤侄你与志辅平辈论交,志辅年岁小你数岁,他日需要时不妨让志辅带你在京城多走动走动,熟悉一下京城。展览会之事我会尽量帮你斡旋,你只管宽心就是。”周学熙非常难得的把司马送至周府大门外,临了当着周明泰的面说道,言语中希望两人日后多加亲近。
  “有劳周叔费心了,还请周叔和志辅弟留步,到时可要麻烦志辅弟了。”听出周学熙刚才言语中的亲自之意并不是客套话后,司马当然很乐意在京城结识这么一位世家少爷,有这么一少爷带自己在京城里淌水,着实比自己一个人在这地方乱闯要强上许多。
  “父亲,难道您真的要替司马呈文政府?如果您替其呈文的话,估计到时大家看您面子,这事恐怕十有八九会批下来。若是如此这司马这次可是赚大了。有父亲你帮你呈文,恐怕到时华北商界会纷纷入股铁矿、铁厂。这三十万银元他司马花的可一分不亏啊!”周明泰对父亲刚才许下替司马呈文政府的事,有些想不通,虽然不喜经商,但是像这般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周明泰个人并不赞同父亲替其呈文。
  “哎!明泰,你终究还是年轻。”看了看眼前的长子,清瘦的老者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虽然知道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可是没想到……哎!有时候帮人就是帮已,尤其是顺水推舟之忙,深知北方政府内情的周学熙知道,两年前刚刚发现的龙关庞家堡、烟筒山及附近几处大铁矿,北方政府绝对不会把这座铁矿批给那些政府要员的亲友。
  不批给如徐绪直之类的政府要员亲友,很大原因是为是平衡权力,政府内任何一方如果单独获得这份利益,恐怕都都会导致北方政府内部权力失衡。在这个时候一个豪无背景的司马出面,以私人商办的形式包办铁矿、钢铁厂,恐怕会正好解决这个难题,到时只怕那些个北方政府内部的要员们,会纷纷入股,不是冲着自己的脸面,而是冲着那每天数万元以上的利润。
  “铁即是国家。……现值欧战正酣,铁价日昂,国内主要铁矿正宜开乘时开发,以辟富源……”
  第二天一份属名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开办大型钢铁实业联合体的呈文,尤周学熙直呈农商部。前农商部总长递过的呈文,一送到农商部立即引起轰动,虽说现任农商部总长金邦平与周学熙只是泛泛之交,可是这么一位北地商界泰斗递过的呈文由不得他不重视。
  “伯平,你觉得这周辑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替这个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呈这个文?莫不是他周辑之想开这个矿,办这个厂?”
  现任国务卿兼陆军总长段祺瑞,看着手中的呈文有些摸不着头脑,虽说和他周辑之过去在北方时也是老熟人了,可是段祺瑞怎么也没想到这周辑之会帮人呈这个文,托这个情。
  “现在大家的眼都盯着这个龙烟铁矿,除了他和徐绪直外,前些时候翼夫(梁士诒)也递了呈文,都想把这个矿山据为己有。一天是几万元的利润搁在那谁都想要。现在他周辑之也想来分一口了,难啊!执政你看这个文批吗?”
  “哎!铁即是国家,这句话写的好!可惜现在大家的眼都看到了铁矿和铁厂,有几个记得这句话。”在一心想武力统一中国的现任国务卿段祺瑞看来,这个铁矿、铁厂谁来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办这个铁厂能够强国,这才最重要的一点,但是这些呈文的都是北方政府里的老人,不顾及他们的又不太可能,这些人交给谁显然都不合适。
  “执政,其实这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身为农商部总长金邦平最近几天也快被这些呈文缠个头大,这些人都不是他金邦平所能得罪起的,以至于最后只能以时局变化莫测不宜讨论此事为由,拖了下来。
  “伯平,你说说看。”听到金邦平如此,段祺瑞便开口问道。
  “这周辑之呈文是替那个西北通用机械公司递的,而这家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司马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商人,他愿意以炼铁设备、采矿设备拆抵股份,成立股份公司筹股商办,如果不然我们就把这交给这个司马办理,至于翼夫和徐绪直还有北方的老人们,如果愿意,想来他司马也不会拒绝别人现银入股。为了章显政府对实业关注,可以再组成一个董事会,农商部派员督办。如此一来倒也是两全其美了。”
  偏袒任何一方显然都不行,这个时候金邦平难得公充地说了自己的打算,这么操作想来政府里那些老人应该不会说什么了。
  “如此就照你说的办吧!”段祺瑞挥挥手说道。近来的事情已经很让他心烦了,虽然老头子死了,但是南方还是不愿意坐下来好好谈,多事之秋啊!
第82章
国货展(上)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十二日,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手里接回天津统治权,在河北区海防公所(今金钢公园)建立直隶总督新署。翌年虑及城厢已无发展余地,海河沿岸多辟为租界,使决定以“慈禧新政”精神开发河北区。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建设占地200余亩综合性园林游乐场,命名为“劝业会场”。设有荷花池、月牙池、鹤亭、鹿亭、八角音乐亭、抛球房等游乐设施,建有劝工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学办处、办公洋楼、茶房等,总共用房百余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振兴全省工艺”为宗旨,由周学熙任总办的直隶工艺总局在天津成立。总局下设劝业陈列所(初名考工厂)、实习工场、劝业铁工厂等企业。劝业陈列所是我国最早的商品展览会,其宗旨是“考察本国、外国产品,以激发工业家之观感”。
  劝业会场分为三个部分,进前门两侧是平房店铺,为商务区;过街钟楼后是山水池阁,为公园区;公园后侧建有商品陈列馆、省立图书馆和咨询局大楼,是北洋实业运动发展的一座平台。
  1905年10月7日至14日,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劝业展览会,观众15万人次,交易额约3万元。自共和之后,每年天津商会、华北国货维持会、天津国货维持会总是会在适当的时机举办一次区域性的国货展,或每过几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货展。
  而举办国货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倡国货、发展实业,改进工艺,推广贸易,以发达本国国产,解除国外经济压迫,增进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助长国内实业之进展,力图推进之方法”和“对侵侮本国人民者,力行抵制其货物”为任务。
  “提倡国货,根本救国”,“购用洋货,绝大耻辱”,“振兴国货,国民责任”国货展开展的日子,因为劝业陈列所有些距离,为了节省时间,司马便搭乘了租用饭店的马车前去。
  在马车上司马才注意到横挂于天津街头的标语,司马目不暇接地看着各种提倡国货的口号,虽说这街道挂标语口号的场面在后世时司马并没少见。
  可是见着这每隔十多米就有一个提倡使用国货的标语口号,这还真是司马第一次见着。有后世如果谁要是打出这样的标语,只怕会被作为“思想保守,不开放”的代表。甚至会被人们当成别有用心。也许这就是时代特色劝用国货、销售国货、制造国货,就是这个时代一个鲜明的特点。
  后世之人大用外国品牌时,根本无法想像这个时代国货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更无法想到如果满地皆洋货对国家、民族的影响之恶劣,这一切后世之人大都无视。
  当司马到达劝业公所附近时,公所附近已经是人山人海、车行蜿蜒。挤满了展商和赴会参观者,当然也少不了不少外国人。这时整个会台前已经挤满了人,因为公司技工早已提前进了展台,已调试参展机器。
  而司马则只是作为参展国商在会台前等待开幕之后,方才进入会场。作为北地商界泰斗,自然是由周学熙致华北国货展开幕词,这个已经五十来岁的清瘦老人,朝台上一站,原本有些喧嚣的会场,立即一静,从此也可以看出其在华北商界的影响力。
  “……本次华北国货展和以往一样,以提倡国货,提高国货技艺为宗旨,……展是开展,览是观览,就是参观,简单的说就是公开参观,……使一般人知道一切国货的种类与品质的改良,以国货来代替洋货,……它有三个好处,一是从比较而起竞争,二是以奖励而为宣扬,三是由研究而至改进。……中国欲富强,非发展工商业不为功,而发展工商业之第一步,又非提倡国货不足以起衰救作弊……希望乘此展览,国人益加发扬爱国精神,购用国货,农工商各业要奋起增加生产能力……各参展国商比较观摩之资,复足作竞进改良之导……希望大家能为国家增气,为国货增光。”
  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展位设在整机器类产品展的最显眼处,如此安排除了因为有周学熙之前打了招呼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整个机器类展区内,论参展机器的技术含量、技术进步之大,也当数西北通用机器公司。这一次司马带队拿来参展的各类机械种类达到二十多种,仅纺纱设备就包括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捻线机、摇纱机、小包机、中包机。
  这些纺纱设备是按照司马从未来拿来的50年代第一批系统国产纺织设备的图纸生产,这些设备的性能大都处于4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和性能远非现在的英国的黑格伦登(Hathleton,时间最早)、(道白生Dobon)、(司马来malley)、(好华特Haword,数量最多)、(泼拉脱Platt)、(勃洛克司Broox),美国的萨克罗威尔(a0o-Lowell)等各式外国品牌所能相比。
  “……杠杆加压;采用双速电动机,低速启动;配附高架导条装置、棉条集束装置、‘三吸’清洁装置及改进车头齿轮系统……条筒直径由9~10英寸加大为头条14英寸,熟条12英寸,棉条输出速度比现在欧美同类粗纱机提高一倍,达100米分以上。采用高速大卷装后,并条挡车2节8眼人。……为增加粗纱卷装容量,减少每班落纱次数,将粗纱筒管从12英寸加长到13英寸……以滚珠轴承锭子取代平面轴承锭子,研制高速钢领、高速钢丝圈予以配套,锭速由8000转分提高到13000转分,全行业棉纱折合单产达到35公斤千锭时,而现在最好的欧洲机器的单产水平只21.33公斤千锭时。”
  站在已经挤满围观者的展台上,身为纺机设备厂的技师的王哲元向来宾介绍着工厂里推出设备。
  “侬是说,这并条机、粗纱机比外国人的机器,快上一倍?是了不是用侬们的机器5000锭的厂子现在能生产一万锭?”一个话音明显是苏沪口音的人大声的问道,这个国产机器比外国机器还要好的事,这可是头一次听说,这时能不细问问嘛。
  “我可以保证用我们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纺织设备,其产能至少比外国同类设备提高50%以上。成本下降超过25%。这是江苏的大生纱厂以及其它几家纱厂根据实际生产报给我们公司的数据。”
  轰,王哲元的话音一落,整个展台就一下乱了起来,产能提高一半,成本下降四分之一。
  “你们的粗纱机也许先进,但是你们制造的细纱虽然先进,但是绝对不适合亚洲,不适合中国,这种欧式纱机适宜用长绒棉,而亚洲棉纤维短,全世界只有日本纱机才是专门为短纤维的亚洲棉研制的。”
  一个穿着洋服的日本人从人群中走过来大声地说道,在这个时期纺织设备大都是欧洲产品,他们的所使用的棉种就是质优的长绒棉,这些欧式机使用亚洲棉经常发生断纱之类的故障。日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在最近几年开发出专门使用亚洲棉的16支纱的日式细纱机,这种明显有着欧式机血统的纱机,在日本人眼中显然不适合使用亚洲短绒棉。
  “在下山本次朗,是天津山本洋行经理,刚才所说实无冒犯之意,只是作为一个同行出于职业方面提问,还请见谅。”山本次朗走上展台后对王哲元弯腰鞠躬到,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实际上山本次朗这么说,很大程度是因为正是因为一战的原因,没有欧美各国的竞争,才使得性能较落后的日本纺织设备能够输入中国。
  但是突然冒出一个制造的纺织设备并不比欧美强国所造设备落后,甚至于还先进许多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这么一家中国公司的出现,显然打乱的日本纺织设备生产企业在华倾销的算盘。
  “山本先生恐怕错了,现在不仅只有日本能造适合亚洲棉的纱机,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制造的这种1293型综合式四罗拉大牵伸细纱机,从最初设计就是以国内土棉为使原料,日本所谓适合亚洲棉的纱机,实际上也只能使用日本棉,国内很多土棉纤维长度不仅远低于长绒棉,同样低于日本棉。而1293型综合式四罗拉大牵伸细纱机是现在全世界唯一一种以国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土棉为原料纱机。并且能够纺制60、80支高支精梳烧毛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日本纱机现在好像能够纺制32、42支细支棉纱的纱机,还没有生产出来吧!我说的对吗?山本先生。”
  对于日本人,那怕是表面上再客气的日本,家乡在山东的王哲元也不会有什么客气话,更何况这上台来挑场子的日本人。
  “只靠所谓的纸面数据很难让人信服,如果阁下愿意的话,你们愿意当场试验吗?如果你们真的能够用土棉纺出80高支精梳烧毛纱的话。”
  虽然底气有些不足,但是对于中国人制造的纱机能纺出80高支精梳烧毛纱,山本打死都不愿意相信,80高支精梳烧毛纱此时在欧美不过是才上市几年罢了,现在日本的企业也正在全力研究仿制3242细支棉纱纱机,中国人怎么可能做到。
第83章
国货展(下)
  “……这一次那个叫山本的自大的日本人弯下腰来道歉的时候,他是否记得中国有一句话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有什么比看到日本人灰溜溜的逃离会展更令人兴奋……国货当自强,自强之国货当如西北通用机械公司一般……”
  第二天的天津的一份报纸上登出了这个新闻,同时还配上了山本六朗弯腰道歉的照片。没有人会怀疑这次国货展上,最大的赢家就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当1293型综合式四罗拉大牵伸细纱机用现场取来的华北土棉纺出80高支梳烧毛纱的时候。看着那个叫山本的日本人弯着腰道歉的时候,王哲元就知道这一次恐怕全中国的实业界买纱机时都会优先考虑西北通用机械公司产品了。
  “司马,这次你们公司可算是为国人争了口气,在机器上面,这是咱们中国百年来第一次超过洋人。”周学熙看着那个叫山本的日本人灰溜溜的离开展台后,感叹了一句就到。随后和司马一起走了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展台前。
  “这些金切金床,也是你们产品?独立电机作动力?好!好!这刀具是进口的?”这时一个身上穿着军服的中年军官,双眼死死地盯着展台上一台高速运转的车床说道。
  “这台车床,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自带电动机提供动力,刀具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但是用的是从美国进口的高速钢。”一个从机床厂抽来技术员胡同向眼前的这个中年军官介绍到。
  “你们的金切机床造的不错,这个刀具做的也不错,这资料上面提到的这台卧式车床的圆充差是0.01,直径一致性是0.05,端面平面允差20,表面粗糙RA值是3.0。还有这台铣床加工直面丝度0.03,上加工面对定位基面的平度是0.04,上面加工面对侧加工垂直度0.03,你们资料上没有一丝虚假?”
  刘庆恩看着资料上的数据有些不太敢相信数据的真实性,刘庆恩本人两年前赴美督造机器,最近才从美国归来,对欧美此时先进的机床设备的精度再了解不过。这样的精度放在欧美也属高精机床,深知国内实业能力的刘庆恩还真有些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长官,我们的机器和资料上介绍的完全一致,这点没有丝毫疑问,如果有失实的地方,我们公司会登报道歉,并按原价赔偿两倍。”看着眼前问话的这个军官不像是来找茬的样子,于是胡同就如此回答道。作为公司的技术人员胡同当然知道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再则公司已经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做出承诺。
  “如果你们的机器早推出两年就好了。”刘庆恩看着眼前的铣床感叹到,自己不过刚从美国督造机器回国,因为美国禁止机器出口,导致已经生产好的机器无法运回国内,国家花了上百万美元定购的机器,只能等到战争结束,美国解禁后才能运回国内。如果两年前这个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就已经生产出如此先进的机器,恐怕这上百万美元的机器订单就不会流入外国人之手,而且是现在那怕是机器已经造好,仍然不能运回国内。
  从美国督造兵工机器,已造好的机器因禁令无法运回国内,刘庆恩被迫自己提前回国因为要向兵工署汇报,并没有直接坐船去上海经上海武汉,而是直接做船到了天津。一进天津就赶上了国货展开幕,于是顺便来看一下,没想到竟然见到了比之欧美仍不逊色的国产机床设备。于是心下很难镇定下来,根本没想到离国两年,国内机械工业发展竟然如此迅速。
  “我想问一下,你们老板在什么地方,鄙人有事和你们老板相商。”刘庆恩看着眼前的机器,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从美国回来之前,厂里曾发出多份电报,要求用余款另购一些设备,以替代二十多年前清末购置的老旧设备,但是因为美国禁止机器输出最后才作罢。眼下还有十余万美元的余款,用来从西北通用机械公司购买机床倒也合适。
  “那个站在周老先生身旁的,就是我们公司董事长司马先生。”胡同指着几米外的正陪周学熙观看纺织设备的司马说道。
  “你好,在下汉阳兵工厂总办刘庆恩,字国臣。见过辑之先生。”刘庆恩走到周学熙和司马身旁恭敬地说道,虽说年龄只比周学熙小十来岁,可是在曾经身任财政、农商总的周学熙面前,刘庆恩还是要持上晚辈礼。
  “哦!国臣的大名最已经久仰,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个年轻人是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司马。司马,国臣可是我国最杰出的兵工专家,现任汉阳兵工厂总办。”
  曾经身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当然知道这刘庆恩是何许人也,汉阳兵工厂最近几年的经费可都是经自己之手批出,两个前赴美定购兵工机器的经费也是周学熙亲手特批。
  “司马先生,贵厂的这些金切机床的确不错,如果贵厂资料上的数据准确的话,我将会从贵厂定购四十台金切金床,不知道贵厂能在什么时间交付机床?”刘庆恩直来直去地说道,这送上门给生意显然不需要拐弯抹角。
  “我们公司的资料数据和实际机床完全一致,误差不会超过5%,如果数据有失实的话,我们愿意赔偿一切损失,这是我们公司承诺。刘总办大可放心。”司马对自己的工厂生产的机器再相信不过,这些机床的大都是使用国内50年代引进苏联机床的图纸生产。而公司的机床厂用来生产机床的生产设备,可是用的后世二十世纪国内非数控机床生产,这些机床的加工工精度司马完全有信心可以基本保证。
  “国臣,你大可放心,西北机械公司的设备现在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世界一流,相信不久之后,国人提到机器再也不会说什么英国货、德国货,而一色的西北造。”周学熙满面笑容地说道,现在周学熙本人越发相信不久以后,恐怕国人真的会一提到机器就会提到司马西北通用机械公司。
  “老板,刚才上海的德大纱厂定下了新建纱厂五万锭的生产设备。他们也答应下来用定购机器来充抵30%的机器款。”就在这时,方理拿着一份合约说道,方理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国人像疯了一样,待一了解了这些纱机的性能,在得到会在半年至一年内提供全部机器后,几乎是都打着早定早开工的心思,只用了一个多钟头就经方理之手签出多达十万锭纱厂设备的合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