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730

  忽然间刘桂阳下定决心,当睁开眼看着满面期待的女孩,勇气一泄而光,话到嘴边变了模样,“玉珊,我……我是在潜艇上服役,一旦……就永远尸沉大海,到时……”李云珊毫不在意,娇羞地看着刘桂阳,欢喜的微笑停留在她眉梢嘴角。
  “征妇语征夫,有身当殉国。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女孩引用《征妇词》让刘桂阳激动不已,猛地鼓起勇气,紧紧抱羞赧的女孩,女孩的身子又温又软,带有麻辣辣的电力,连一辆汽车从他身边驶入基地都未注意,贪婪的抱着怀中女孩。
  看着车窗外紧紧相拥的夫妻,女孩身后的行李箱让沈鸿烈明白,又是一个从远方追来的眷属,对于海军眷属沈鸿烈异常尊重她们,为她们的勇气和对丈夫的忠诚。回头看了一眼紧紧拥抱的男女,沈鸿烈想到多天前收到的一封来信,是牺牲在横须贺的一名特攻队员家人的来信,从收到这封信后沈鸿烈就一直随身携带。
  “尊敬的沈司令官,我是代父母给您写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亲自写信告诉我们,我兄长阵亡的消息。得知我兄长参加了对横须贺的进攻,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这正是兄长的梦想……尽管兄长的阵亡令父母和嫂子、整个家族都沉浸在无比痛苦之中,但作为他的家人,我们很高兴兄长勇敢的履行职责,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嫂已随兄长而去,以全夫殉国、妻殉节之忠……知道找回兄长遗骸几无任何可能,但我仍然希望找回兄长遗骸与嫂合葬……”
  这封信是海军上士杨晨尚在读书的小弟寄来的,国内的很多报纸将“夫殉国、妻殉节”的杨晨夫妻称为“国民典范”,典范的代价就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自尽,沈鸿烈敬佩杨梁秀兰的节义,但作为海军长官,却不愿看到海军眷属都走这条路。
  “这一次不知又有……”想到即将到来的战事,沈鸿烈眉头紧皱,望着车外因大量陆军部队进驻而显得杂乱的海军基地,沈鸿烈双拳紧握。
  ……
  西北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内,司马等人正在处理与辽东战争有关的事务,这是场牵动世界政局,引起全球动荡的战争。司马小小的办公室成为决策中心,而战事成了日常事务。
  司马抽着烟望着办公桌上的报告,国防部长蔡锷和总参谋长王公亮以及大本营其它官员则坐在两侧的沙发上,漫长的会谈使司马不得不几次推迟与台湾士绅代表见面的时间,在于他们会面之前,司马需要掌握对台作战的准备情况。
  蔡锷就攻台准备向司马汇报,“……尽管国内船厂早在共和十年接到国防部订单开始大量生产登陆舰艇,但受到欧战商船订单的影响,直到去年登陆舰艇生产才步入正轨,据国防部要求,自共和十年六月后,国内采购客运船,必须采用D型无码头浅水运输船,也就是‘潜山’大型登陆舰,但国内仅有62艘同类型船,目前已全部征用,加上海军共96艘,不能满足运输登陆部队的需求……根据海军提供的数据,即便最乐观推算,海军登陆舰船只能满足运送一个海军陆战师、一个装甲师和相应作战物资的水平。”
  蔡锷的话让司马颇为不悦:“提前三年做准备,打起来才发现捉襟见肘……可骑虎难下,必须要打。列强斡旋奉行一个原则:你不打下来,就不可能交给你,台湾是一定要打……没有足够登陆舰,这是一个大问题,事关国运。老史,你主管军工生产,现在登陆舰艇生产情况如何?”
  从三年前筹备对日作战,登陆舰生产就是重中之重,为避免浪费时间,通过国防科技委员会直接提供二战时美国研制的LST登陆舰,甚至还要求海军在此基础上研制“无码头浅水运输船”,适应中国长江和沿海落后的码头设施,以实现民用无码头运输为名,为海军储备登陆舰,但民间需求总是有限的。
  被总理点名的国防工业委员会主席史道姆威尔连忙打开文件夹,史道姆也是疲惫不堪,从12年元旦之后,史道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基本上全国每一家与军工生产相关的企业史道姆都要亲自到场,检查生产情况。
  “总理,目前国内各个船厂登陆舰的生产速度已到极限,11年6月前,每四个月才能制造一艘‘潜山级’登陆舰,而缩减为两个月,国内4之1造船力量被用来制造登陆舰……”
  “作战物资准备情况如何?”司马询问王公亮。
  “对台作战物资早在共和9年兴建三沙湾海军基地时,就已经开始储备,目前三沙湾储备的作战物资可以满足6个师30天作战需求,在浙江、广东、福建都储备有足够的物资。在另一方面,三年来虽然政府投入巨资改善东南交通条件,但不尽如人意,东南港口设备落后。根据计算,在台作战部队需要从福建获得军需补给,以东南交通条件勉强可以满足……台湾仅有日军三个师团一个旅团,其中两个师团加一旅团是3月6日宣战后,日军紧急征召日本远征军台籍士兵组建,轻重武器欠缺。一个旅团为征召台湾日本人组建,轻重武器齐全,临时征召平民,战斗力应在台籍师团之下。因而参谋部认为,第一批登陆部队陆战一师以及装甲十三师完全有能力巩固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扩散……另外海军需要空军派出五至七个俯冲轰炸机联队支援作战。”
  “空军准备赴朝鲜参战,不可能顾及台湾,海航不是有十八个俯冲和水平轰炸联队吗?”司马反驳,“空军可把H-2型轰炸机联队调去三至五个,台湾日军兵力三个师团加一个旅团,其中两个半师团都是台湾人,要对台籍日军部队打心理战,绝大多数台湾人都是心向祖国的,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嘛!”
  “都是中国人又能如何?毕竟离开二十八年了,台湾老人心向中国我信,可年轻人,谁也不能确保对祖国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即便面对台籍部队,也要像打日军一样凶狠,调查局特工在台湾没少被同胞出卖,而且……”石磊眼中闪出一道冷光,台湾是调查局的伤心地。过去五年中,根据总理指示,调查局向台湾派出近千名特工,但却没能煽动一场起义,超过一百名特工殉国,原因就是同胞向日本总督府告秘。
  石磊的话被司马打断。
  “四石,台湾人同样是中国人,几十年来台湾人从未放弃抵抗,数十万台湾人惨遭杀害,台湾同胞受日本残害甚我等数十倍,他们被杀怕了。即便如此,心向祖国的仍是绝大部分,收复台湾后,汉奸会进行甄别,这是一定的,但汉奸只是极少数!”
  “总理,石局长也是有感而发,毕竟……不过石局长有些片面,在大陆很多台湾青年都涌跃加入国防军,不过因为没有先例,所以被婉拒,由此可见台湾青年还是心向祖国的!”注意到总理的不悦,蔡锷连忙打圆场。
  “日军在台北、台中和台南有三个步兵师团,并在基隆、马公设立要塞炮兵团,因为不信任台籍兵,所以日军将第二十三旅团以及日侨组成的六十九旅团、一四五联队分置台北、台南、台中三处,威慑台籍师旅团,如此一来进一步分散了台湾日军实力,部队登陆并扩大战果完全没有问题。”王公亮适时将话题转向台湾日军兵力配属,转移总理的注意力。
  “嗯!我看行……就按参谋部拟定的方案办吧!时间不早了,台湾士绅等久了,不能太过失礼。”十余名台湾客人是调查局秘邀而至,借道菲律宾、暹罗等地来大陆,他们担着身死族灭之危。
  等了一个多小时,一楼会客室内台籍士绅颇为焦虑。丘念台注意到林文钦、林献堂、李建兴等人焦切中带着深深的忧虑,而蒋谓水、蔡培火等人则兴奋难抑,对比鲜明。钟蕃朝会客厅大门看去,距离总理召见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总理仍未出现,会不会有什么变故?原本就忐忑不安的钟蕃等人,更加忧虑。
  “林公,总理他……”钟蕃话音未落,就看到会客厅的门被推开,因为没有人通传,会客厅内众人未起身,直到看清来人,丘念台等人连忙站起来,满面惊喜。总理来了怎么没人通传?
  司马一进门便笑容满面打躬作揖,“各位叔伯、兄长,劳诸位久候实失礼至极,只因前方战事缠身,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林文钦、林献堂、李建兴、蒋渭水、蔡培火、丘念台等人听到总理的称呼同时一愣,总理并不算地道的闽南话让他们很亲切。
  “各位叔伯、兄长,坐!回到家中,就不用客气了,今天没有总理,没有籍贯之分,有的只是晚生后辈和离家多年的叔伯、兄长共叙二十八年离别之情!”见众人不知所措,司马走上前,搀扶垂暮之年的林文钦,将其送入沙发坐下,司马才落坐,同时挥手示意大家坐下。
  “林公,往事何堪,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脐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多年来华之夜夜梦台湾,实是思心焦切,今日得见台湾叔伯、兄弟实华之之幸!相逢欲洒青衫泪,已割蓬莱二八年,二八年啊!华之今日借仙根先生一言,吾不敢忘台湾也!”说话时一直被司马握住双手的林文钦泪流满面,自乙未割台后,何时有政府高官如此盛待台籍同胞,总理尊己为公、为叔伯,得此之待既明总理未忘台湾。
第308章
见证预言
  共和12年3月15日,国务院一楼会客内,被热烈气氛笼罩,客家话、闽南话夹杂国语在会客厅内萦绕。对于林文钦、林献堂、钟蕃等担负身死族灭之危,秘返大陆的台籍士绅而言,总理并不地道的闽南话和他的谦逊,瞬间赢得众人好感。
  几十分钟后,包括林文钦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见先前的紧张和不安,他们来时曾想象过总理接见的场面,但从未想到总理如此亲切,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总理的热情和亲切,尽管他的闽南话太滥了。
  “总理,今日来此皆是台湾士绅望族代表,总理热情令我等如至家门,泪不自禁。到家了!回家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政府光复台湾之时,如需我等,倾身相助!”林文钦首先承诺。至于先前众人在船上商定的几个准备向总理询问的问题,现在不需要了,总理的热情回答了一切问题。
  林文钦的话让司马欣慰,先前的工作没白做,闽南话却并不是为了和他们勾通才学的,读大学时,一个女友就是福建人,因缘际会而已。
  “林公,诸位,想来有诸多问题要向华之询问,无妨直言!”
  “这……”林文钦看看总理又看了一下众人,犹豫数十秒后,方才开口说话,“一则不知道中央对台湾根本政策如何?中央希望台湾完全复归祖国?抑脱离日本后,保持独立,受祖国保护?二则台湾受日本统治已久,社会形态与祖国略有不同,倘复国,中央对台湾政制,如何办理?是为一行省或一特别区?”
  司马点着一根烟站起来,保持独立?司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台湾光复运动一直有之,历史上在珍珠港事件前后,台湾光复运动尚存独立论和复归论之争。来珍珠港事件后,发表《中国政对日宣战文》:“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据此,中日所订条约当然废弃。
《马关条约》对台湾的束缚完全消失,中国对日本清算追溯到甲午战争。台湾是老沦陷区,台湾与东北及七七后沦陷区性质完全相同,台湾独立论已失其立论基础,“独立论”和“复归论”的争论渐趋沉寂。
  林文钦等人惴惴不安地看着总理。
  “林公!中央对台湾根本政策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无庸置疑。台湾解放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中国失去台湾,即为不完整的国家;台脱离中国,实无前途和幸福可言。中央复台后,台湾仍如乙未之前一样,当复为中国一省。至于中央对台湾的政体,现内地各省均建有各级议会,台湾可仿旧例之!”
  司马注意到林文钦及一众人神情一轻,显然他们关心的问题并不是台湾光复后独立与否,而是公平与否,须从根本上打消他们心中寸微独立之念。
  “目前祖国已向倭寇正式宣战,马关条约已告失效,台湾已与其他陷区相同。站在祖国省群中,站在祖国疆域上,台湾五百万同胞,已与祖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混为一体,破镜重圆。祖国的命运,亦即台湾的命运,祖国存,则台湾亦存;祖国胜,则台湾光。否则沉沦……因台湾原为中国失地,台湾同胞皆为汉族,祖国对于台湾,除导其来归之外,绝无他途可循。现在国家已经制定收复湾大计,其最重要一着,就是国会将在近日设立台湾省政府,正式承认台湾为沦陷省区。台湾设省,将使台湾同胞相信祖国决心收复台湾,起而抗日揭竿而起。邀请各位举家前来,正是为此。目前国会已着手增设台籍参政员,使台湾民意上达,为急不容缓之措施。”
  “总理,不知光复后,曾在日本统治时期总督府下设各级机关工作以及曾被日军征召的台籍官兵,会如何对待!”
  李建兴的问题让厅内一静,所有人期待总理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尖锐远甚于前。他们来大陆后,多少听说过大陆激进团体如何称呼台湾人,“准日谍”,大陆法律对叛国罪处罚之重也超人想象,一经查处即为死刑,无任何特赦可能。
  在台湾,有数万台湾人担任过或正在担任日本公职。欧战时有近二十万台湾青年接受日军征召,赴欧洲作战。大陆军兴后,总督府更是下令征召台籍兵帮助防台,其中所召兵士甚至还包括他们的家人。可以说中央态度在未来将会决定他们的生死,如果被认定为叛国罪,只有死路一条。李建兴的问题让司沉默良久,厅内气氛也之凝重。
  “乙未后,日本侵占台湾,台湾民众拼死反抗,义举令国人敬佩。台湾孤悬海外二八年,数百万台民受到残暴统治,为了生存,一部分台湾民众迫不得已与殖民总督府合作,情有可原。台湾光复后政府自哀矜为怀,不愿深查细究以往。对巨奸大恶之徒绝不放过,但绝不会因惩数人而累及多数民众,包括被强征入军之台民。”
  司马的回答让众人欣喜若狂,正待说出感谢之词时,司马又补充:“然,事有两端,如在国家复台期间,但凡与日军或日治机关合作袭击国防军者,一律以叛国罪处!对于战时效忠日本之台籍官兵、政府官员,如战时利用敌势妨害他人权益者,经受害人指证,仍应交军法机关议处,至于其它台籍官兵可甄别后释放返乡!”司马语音一冷。
  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是清政府的责任,作为中央政府自应承担历史责任,慰藉广大台民。该原谅的自然会原谅,但并不意味纵容拿起枪向国防军开枪的台湾人。叛国者,绝不宽恕。曾参与出卖国内特工、参与迫害审讯特工的台人,都将受到叛国的指控。
  总理的回应让所有人感到安心,起码没有用空洞的许诺敷衍。
  总理引用父亲的《往事》一诗,让丘念台很感动,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二十九岁丘念台站起来:“总理,割台已二十八年,台湾四百万民生苦矣!不知政府何日复台?”丘念台呼吸急促,期待总理给予满意答复。多少天、多少年,父亲身埋青山,亦未见台湾光复。
  “你明年十六岁,要成年了,命字念台,有个意义:第一是望你不要忘记台湾,复归祖国,拯救四百万的同胞。第二是明末清初有个民族意识坚强的学者,叫刘宗周,他的别号也叫念台,我希望你学习他的立志和为人!”来时司马曾看过调查处转来的资料,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乙未年国号永清的台湾民主国副总统仓海逢甲公之子。
  “台弟,葬须南向,吾不忘台也!仓海逢甲公临终情真意切,悲壮感人,令华之敬佩,请念台放心,政府已有复台方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年,定让仓海逢甲公瞑目于九泉!”林文钦等人同时站起来,冲马深鞠躬,“我们于此代表五百万台湾同胞欢迎祖国义师早日入台,救民于水火!”
  ……
  南昌赣江码头人潮捅动,军乐齐鸣,数艘旧式蒸汽客船整装待发,码头上挤满送行亲友,在女人叮咛和哭泣声中,江西省国民警卫队列队上船。
  “江右子弟,在江西誓师出征,高举象征荣誉的旗帜,坚决果敢走上前线,英勇无畏之江左子弟,最后一滴血为祖国而流……”报纸上如是说。
  汽笛声打破码头的喧嚣,汽船缓缓驶离南昌赣江码头,站在船边向亲人挥手的警卫队官兵,随着一声命令,同时向家人行了一个军礼。
  “祈战死!”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原本沉浸在亲人离开伤感中的码头一片沉寂。
  “祈战死!”之声响彻码头。
  直到码头上送行的人散去,施惠仁才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赣江码头,但仍不时回头张望。想起警卫队服役的次子接到征召令时神采飞扬,施惠仁茫然失神,“仗!不是好打的,长官们下令,当兵的前冲,祈战死?也不想想……”
  作为明轮船厂工人,施惠仁的理想无非是:船厂天天加班,每月领足加班费,送小三上大学,光宗耀祖。打仗离他很远,毕竟江右只有数百人在国防军服役,捐钱时施惠仁也跟着捐了几块钱,觉得算是尽了义务。
  可突如其来的征召令,打乱施惠仁的生活,老二在国民警卫队当兵,江西省国民警卫队被征召,意味着老二要上前线,拦是拦不下的。
  “惠仁,给二子送行去了?来喝二两吧!”施惠仁听到熟悉的招呼,一看竟是老板甘明伦,连忙作揖,“老板。您这……”施惠仁讨好地问,同时疑惑老板怎么会到街边酒摊吃酒。
  “惠仁,我那根独苗和二子一起,都上船了!来,坐,陪我喝两盅。”甘明伦愁容满面,拉过板凳示意施惠仁坐下,同时还给他倒了一杯酒。
  老板的话让施惠仁大吃一惊,若大的南昌城谁不知道明伦船厂的甘老板就一根独苗,甘家三代单传。这也太不近人情了!施惠仁想安慰一下老板,“原来老板家少爷也……大少爷不是上大学吗?”甘少爷在江右大学读了三年书,打仗那轮得到洋学生,再说只是国民警卫队。
  “子钧一进大学就成为军官,春前刚进国民警卫队……哎!”甘明伦苦笑着摇摇头,连喝数盅才压下心间的苦涩。这些年倾家而建明伦船厂,从小到大,如今已是江右最大船厂,所图为何,不正是为了给子钧留点基业,可……
  “老板,您没去说说……”面对借酒浇愁的老板,施惠仁迷惑不解,甘老板可是被授予三等嘉禾勋章的江右实业家,独子上前线,怎么不找人说说情。
  甘明伦轻摇一下头,脑中想起儿子在码头对自己说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警卫队蒙国家召唤,实是钧儿三生之幸,父可放心,钧儿定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上不辱祖宗英名,下不没江右男儿之威!”
  老板的忧郁让施惠仁产生同病相怜之感,甘老板若大的家业,要是少爷有个万一……
  “哎!好好的日子不过,干嘛非要打仗啊!日本人又……”
  “糊涂!今时国战一为雪耻,二为复土,日人欺我久矣!正是报仇雪恨之时。老哥,今日不战,难道国土沦丧,我等沦为奴隶方才应战吗?”甘明伦怒斥施惠仁。尽管儿子上前线,可甘明伦并没有因此改变支持战争的态度。这不只是涉及船厂利益,而是公民义务。
  “是……是,老板教训的极是!”老板的训斥让施惠仁醒悟过来,甘老板可是铁杆“好战派”。施惠仁作为明伦船厂老工人,当然明白明伦船厂崛起全是因为打仗。共和八年明伦厂初建,靠的就是武汉船厂转包的两艘出口给洋鬼子的1000吨级铁木护航艇。半年前海军部还给明伦船厂下了九十艘小平底船订单,直到现在船厂还在拼命加班加点生产。如果不是要给儿子送行,恐怕请不到假。
  “罢了!罢了!回厂吧!海军又来人催了,最晚明天,就得把剩下的六艘平涛船造好,回船厂吧!”甘明伦挥手叹息,“海军的单子重要,海军成天催进度,莫不是……”想到船厂一年多以来造的怪模怪样,艇首有开放式梯板的平涛船,甘明伦脑中浮现出两字“日本”,甘明伦心头一颤,连忙朝周围扫视,生怕泄露了机密。
  “旅顺再传战捷,国防军奇兵攻入旅顺!”
  “旅顺战捷!旅顺倭寇全军覆没!”
  报童们的呼喊声打断甘明伦的思绪,甘明伦连忙向报童跑去,全然不顾身后酒摊老板的喊叫声,他忘记付钱了……如果不是施惠仁颇为无奈的付了几毛钱,恐怕酒摊老板要叫警察了。
  “旅……旅顺战捷?”甘明伦一把抓住报童瞪大眼睛问。
  “旅顺战捷,一个铜板!”报童眉开眼笑挥舞巴掌大号外,可以清楚的看到四个黑色大字:“旅顺战捷”!
  一看清上面的四个大字,甘明伦连忙从钱包里取出一块钱,在递钱的同时一把夺过数张号外,“给……别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