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730

  刚进入大学不过两天,学生都知道学校里来了一个从缅甸来的和尚留学生,不过吴努山并不是和尚,只是一个沙弥。在缅甸佛教徒中,凡是男子都须出家做沙弥,出家的意义不在于终身受戒,而在于取得宗教仪式认可的做人资格。哪怕被准许在寺庙中当一天小沙弥,就被认为完成人生中必须的修行。因为出身虔诚的佛教家庭,已经做了一年的沙弥的吴努山要到一年后才会结束修行。
  经过操场,吴努山被操场上训练的“军人”吸引,在操场边站着很多新生,兴趣盎然地看着训练。尽管只来了两天,吴努山就意识到西北大学与传统大学有很大区别,像军训,简陋的校舍、严酷的纪律。
  “到中国去留学,不会因为你是黄种人而受到歧视,学习中国的崛起,缅甸总有一天会获得独立。”父亲让尚未结束修行的吴努山来到中国,来到中国最出色大学。缅甸成功商人的儿子,来西北大学就读,代价非常简单,一份成绩单和10万元捐赠。
  ……
  “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的目光,我们的祖国需要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善良而具有良知,亦知性而有风度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懦弱,也不允许有任何不良嗜好,从他们的目光里你能看到青年人骄傲的自信和战士般的坚毅。未来属于中国这一代青年……这是他们的总理对青年提出的要求。”身着西装的年轻人看着军训的学生,用英语流畅说出司马对青年的要求。
  “我叫吴努山,缅甸仰光人。”
  “昂巴,曼德勒人!”
  “看来你对中国非常了解!”吴努山看出昂巴很了解中国。
  “我在曼德勒的中华学校学习三年汉语,所以……比你知道多一些,知道吗?在我看来,这才是他们强大的根本!”昂巴指指操场中军训的学长。
  “枪?人?”吴努山立即明白了昂巴的意思,如果没有赢得战争谁会承认中国的强国地位。一个国家,强大的军队是保证,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是基础,中国在短期内击败日本的原因,就是拥有十倍于日本的工业、经济。
  “呵呵!枪和人,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听演讲,很有意思。”昂巴热情的邀请吴努山。
  “演讲?”
  “亚细亚主义与中国!”
  人,总是有野心和欲望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千百年来,人类追逐食物、财富、金钱、美色,世间无数种物质刺激人们,为了满足欲望人们乐此不疲。西北大学哲学系助教,每个月240元收入,足够梅贶升过上富足的生活,城郊带有后花园的洋楼别墅,只需要3000元左右,一辆335轿车只需要2000多元。但这并不是梅贶升追求的。
  “做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是这位西北大学湖南籍哲学系助教的野心。
  绝大多数西北大学教师对政治敬而远之,梅贶升却恰恰相反,“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国会议员!”梅贶升毫不隐晦,但对一个普通助教而言,成为国会议员是痴人说梦。成为国会议员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拥有知名度与影响力,第二拥有财富或得到财团的支持,第三亦是最重要的,获得党派认可,提名参选。
  梅贶升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却找到一条捷径,作为哲学系助教,梅贶升拥有在校园举行学术演讲的权力,梅贶升认为这就是最重要的资本。
  哲礼堂是哲学系内一座西式会堂,很多哲学系教授、讲师都曾在这里举行过演讲,梅贶生却是第一次,在朝哲礼堂走去时,紧张的梅贶生撞到一个人,“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尽管到西北已近六年,但梅贶生国语中依然带着浓浓的湘潭味。一抬头梅贶生才注意到竟然撞到一个和尚,还是个外国和尚。
  “没关系!”和尚旁边的人用熟练的国语回答,同时弯腰帮梅贶生拾起散落的资料。
  “他就是今天演讲的讲师梅贶生!”昂山对吴努山说道。
  “他?”吴努山一愣,那个唇下有痣留中分的人也太年轻了!如此年轻竟然演讲如此大题目。
  “我刚才注意到他掉在地上的资料了,是一份亚细亚主义与中国的演讲稿。”
  当吴努山和昂山二人进入哲礼堂时,会堂已经挤满了人,其中不乏身穿黑色制服、系武装带的学长。
  吴努山和昂山知道这些人是西北大学内最激进的“青年近卫军”的成员,第一代青年近卫军为中国统一创造了机会,现在青年近卫军依然信奉近卫军的信条“一切为了祖国!”在大学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行举手礼,彰显“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的青年近卫军,青年近卫军只要最优秀杰出的青年,绝对是一个青年精英组织。
  注意到听演讲的学生中大半都是青年近卫军成员,梅贶生激动不已,作为西北大学的老人,梅贶生知道青年近卫军潜在的力量,他们背景雄厚,而第一代近卫军学生已经散布到国内各行各业,如果自己倡导的亚细亚主义得到他们的支持,未来参选国会议员的梦想又多了几分把握,几分助力。
  梅贶生并不知道亚洲主义之所以会引起青年的兴趣,恰恰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随着中日战争结束,一夜之间,亿兆中国人强国梦实现,获得大国地位,中国面临一个新的目标,即民族文化复兴和亚洲的领导地位。千百年来,亚洲一直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周边国家都是中国的附庸,而现在,南洋被英、法、荷兰占据,中国依然在亚洲没有多大发言权。
  千百年来东亚领导者、统治者的荣耀,历史上与亚洲各国密切的联系、相同的肤色的人种,使中国有不可能割舍的亚洲情结。中国刚击败俄国,在中国朝野上下就产生与东亚诸国尤其是日本共同抵御西方列强的思想,中日战争争的是亚洲的领导地位,亚洲联合的设想并没有从国人脑海中淡去,反而愈演愈烈。无论是出于扩张思想或是恢复历史荣耀,亚细亚主义开始在国人思想中泛滥。绝大多数国人将英法等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同时将保护亚洲视为责任。
  “亚洲是最古文化发祥地,几千年前,亚洲人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希腊、罗马等古国文化都是从亚洲传过去的。亚洲的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伦理文化曾领先世界千年之久……西洋文明之精神,为丛林文明,对内掠夺劳动阶级,对外殖民他国,强取豪夺。简而言之,西洋之文明,掠夺之文明也。西洋之主义,掠夺之主义也。吾亚细亚人当团结一致,共抗西洋,阻拒白人,排除非亚细亚势力于亚细亚外,亚细亚当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今,亚细亚人于世界,受人排斥,遭人厌恶,白人之所谓世界,不包涵黄人所居之亚细亚,白人之所谓人道,不以其待遇亚细亚之黄人。”
  梅贶生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青年议论纷纷,“欧美豺狼之国,亡我华夏之心不死矣!”此类论调并不新鲜,而亚细亚当为亚细亚人之亚细亚却说道人们心里,当梅贶生说到这里时,掌声雷动。受到掌声鼓舞的梅贶升顿时精神大振,恢复了课堂上的自然。
  “……吾人终认苟无中国即无亚细亚,吾中国人苟不能自立即亚细亚人不能存立于世界,自居为亚细亚之主人翁,亦终必为欧美列强集矢之的,而召殄灭之祸。诚以吾中国位于亚细亚大陆,版图如兹其宏阔,族众如兹其繁多,势力可以代表全亚细亚之势力,其文明可以代表全亚细亚之文明,此非吾人自夸,亦实举世所公认。故言大亚细亚主义者,当以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兴为大亚细亚之关键!……”
  “亚细亚为吾中国人之亚细亚,以灿烂文明,强大国家,俾存立于世界,与西洋之文明民族相对立。吾人非欲对于世界人类有何侵略压迫之行为,即势力之所许,亦非吾人理想之所容,此则征之吾人祖先之历史可以知之。吾人但求吾民族国家不受他人之侵略压迫,于愿已足,于责已尽,更进而出其宽仁博大之精神,以感化诱提亚洲之诸兄弟国,俾悉进于独立自治之域,免受他人之残虐,脱于他人之束制。”
  “更进而出其宽仁博大之精神,以感化诱提亚洲之诸兄弟国,俾悉进于独立自治之域,免受他人之残虐,脱于他人之束制。”当听到的这句话时,台下南洋土著留学生跳起来鼓掌,这些青年之所以来到中国,所图所为无非是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富强之策,以为本国独立,而梅贶升这句话恰恰说道他们的心里,如果中国愿意帮助他们,他们的国家无疑会从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
  “如果中国政府也这么想就好了!”相比于激动的青年,昂巴显得颇为冷静,在昂巴看来这不过是民间思潮,对中国政府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且中国显然更愿意和西方列强合作,而不是对抗。否则也不会在演讲中提到“自居为亚细亚之主人翁,亦终必为欧美列强集矢之的,而召殄灭之祸。”
  “此外,吾人所希望于欧、美诸邦者,则冀其速祛狭隘种族之见,而扩充其世界人道之内容,对于有色人种一视同仁,勿任此疆彼界,有尊卑贵贱之差,则未来之世界革命可免,黄白战争之祸可不至实现。即此大亚细亚主义亦全为历史上过去幻见之物。此则望东西先觉之士,努力于东西人种之调和,而以消弭其嫌怨者也。”
  梅贶升的话锋一转,坦言与西方合作。中国并不具备挑战西方列强诸国的实力,自然需要高唱和平友好。而这一切只是暂时,未来中国一定会承担起亚洲共主的责任,驱逐奴役亚洲同胞的欧美殖民者。
  “梅先生,请问你对中日战争持何种态度,既然亚洲各国需携手对抗欧美殖民者,为什么中日之间会爆发战争?”一个学生的提问让吴努山等人竖起了耳朵,会场中传出“暹罗二鬼子”之类的叫骂,显然有人清楚此人身份。青年近卫军则满面不屑,暹罗以日本为师,中日战争爆发后,是唯一一个站起来指责中国的国家,正因如此,暹罗人在中国不受欢迎。
  “中日两国,其土如唇齿,其势若两轮,情同兄弟,义若朋友,尽管中日之间因领土问题产生不愉快,但中国与日本同居东亚,此为世界之刘楚,相合犹足以抗敌白人,两国又均为自主自立之国,当相依相辅,然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迄今之外交,皆为英国保障远东之守门犬。其国家富强后,矛头直指亚洲兄弟之国,其心可见,日本一日不弃其大陆扩张野心,相信中日之间实难……”
  说话时,会堂内的吊灯毫无征兆的剧烈晃荡,人们感觉头晕目眩。
  “地震!”曾经在共和九年冬天经历过震惊全国的海原大地震的学生们,顿时大喊,会场内的学生急忙朝会场的三个出口冲去……
第4章
关东大地震
  在亚洲,面对困难和处于逆境时,民族精神最为强悍的是日本人,可用六个字来概括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就是“忍耐、执着、自律”。日本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在世界历史上,日本曾是个微不足道的国家。满清野蛮人盗居中原时,日本就彻底对拥有世界最高科技文明的欧洲关闭大门,一关就是200年。
  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被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用舰炮轰开国门的日本开放学习西方的科技文明,以惊人的忍耐、执着、自律的意志精神和超人的智慧,迅速在文化与制度方面赶上欧洲列强。1866年,日本还停留在中世纪封建主义阶段,然而到1899年,日本已是一个完全西化的民族,能和西方最先进国家媲美。英国历史学家威尔士说: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如此大步前进。日本彻底击穿了亚洲必然落后于欧洲的偏见,并使欧洲进步历程相形见绌。
  共和12年7月以后,全世界从国防军拍摄的纪录片中看到,朝鲜滩头,一眼望不到边的日本兵整齐排列,武器摆放齐整,分门别类,一目了然。一位军官正步上前,汇报武器数目,他一直保持标准军姿,这就是日本军队向国防军解除武装时的一幕。这一幕意味着日本帝国的衰落以及共和中国的崛起。但都没有留意到,日军缴械时,将所有武器擦拭得干干净净,军队以正规队列,有条不紊的撤退,丝毫不显慌乱,让人感觉不是打败投降,而是办理移交。
  “事已至此,一举终战。我们将忍下世间难忍之事,六千万国民齐奋起,二十年再创帝国昨日荣光!”当中国人欢呼胜利时,忍耐、执着、自律的日本人埋头重建家园,从朝鲜、琉球撤回国的军队开始重整,并向意图毁灭日本的赤军发起猛烈进攻,仅仅一个半月,赤军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赤军全线败退,红色势力摇摇欲坠。
  遭受重创的东京、横滨、九州等日本工业城市,开始轰轰烈烈的重建,在停战的第一时间,日本政府便以世间最苛刻的代价,从美国银行获得30亿美元贷款,贷款被日本政府转贷国内各财团、会社,企业便向全世界发出订单,购买工业重建所需的机械设备,美国、英国、德国甚至中国企业亦获得大量订单。在一片废墟中,第一批动工的除了工厂外,更多则是学校。
  “日本帝国正在用日本式的艰忍进行国家的重建,二十年后日本帝国将重新屹立于远东!”西方观察家敏锐的预言,他们在日本看到的不是自甘堕落、不是心灰意冷,而是齐心协力的奋进,数千万日本国民为国家振兴,忍耐、付出、牺牲,明治精神又一次回到日本人的心头。
  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从东京到横滨,关东大平原一派升平景象。战争废墟中,到处是工地,日本人用百倍努力去完成国家重建,尽管居住在用木板、纸片搭建的简陋“临居房”内,但依然“忍耐、奉公、牺牲、勤劳”,妇女们用简陋的炉子,烧着简单的米汤,绝大多数日本人仍在忍饥挨饿,不过现在比战争期间要好上许多,至少可以喝到米汤,虽然大米是从国外用宝贵的外汇进口的。
  在繁忙、安宁的气息中,没有人意识到灾难降临。按照故旧相传的说法,9月1日是大凶之日,正如西方的13号加上星期五。11时57分,豪华邮轮“皇后号”鸣笛出发,美国学者、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科克里尔在甲板上频频挥手,而前来为亲友送行的琼·詹森则在码头上不断挥舞手帕。没有人意识到,几十秒后,毁灭性的灾难将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同一时间,在东京赤坂离宫,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以及英美等国金融界代表,感激他们提供的大量贷款,资助日本重建。尽管不少日本人指责贷款利息太高,但迫切需要资本注入的日本只能选择接受。共和中国早已结束国内不稳定的局面,同样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但中国苛刻的工业保护法对美国投资者和银行家是个障碍,华尔街更乐意把资金投到日本重建中。白宫亦对华尔街的转变持支持态度,在白宫看来,华尔街的举动有益于东亚中日两国势力平衡。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宾主言欢之际,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处传来,大地在摇晃、碗筷叮当作响。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跑向殿外花园,他看到山崩地陷的图景。无数在轰炸中逃过一劫的建筑顷刻土崩瓦解,东京一下子显得低矮、空旷了。刚刚从战败创伤中走出来的裕仁呆呆望着前方,心中冒出不祥的念头,“难道大神真要毁灭帝国吗?”
  皇宫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幢抗震建筑,赤坂离宫在地震中只遭受轻微损伤,几百里外的日光小城,天皇与皇后也安然无恙。然而,地震让日本的“人间之神”陷入前所未有的绝望与恐慌中。
  科克里尔目睹可怕的、恍若幻觉的景象,港口骤然上升起来,码头如同面团一般急剧扭曲、变形。开始的瞬间,科克里尔与所有人全都懵了,一两分钟之后,人们才惊恐的尖叫着、哭喊着。
  “地震”惊魂未定的科克里尔猛然醒悟。远处看,城市上空尘雾蔽天、整个城市都被灰蒙蒙的尘土烟雾笼罩……
  与船上的科克里尔相比,站在码头为亲人送行的琼·詹森印象更为深刻。码头上的她直接感受到地底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把她与码头上所有人都狠狠的抛向天空。象九柱戏里的木柱一样相互碰撞,随后琼·詹森和很多人一起掉进海水,这救了他一命。在海水的波涛中拼命挣扎的他看到船坞两头也沉入水里,护海堤一半倒塌。
  何止码头、船坞、护海堤?一瞬间,一个西方游客目睹了耸人听闻的一幕,一大片森林以快逾火车、大约六十英里的速度,平移地从丹泽山上冲下,在越过一个村庄和一条铁路后,它裹挟着几百村民与无数巨石冲入大海,片刻后,几平方英里的海域变成一片血红色。
  11时58分,也就是大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一列开往真鹤、载员二百余人的火车缓缓开进根川府车站。还来不及停稳,铺天盖地的泥石流汹涌而至,轻易吞噬了火车后,泥石流缓缓流向东京湾,与它同时消失的还有根川府的几个村庄。
  这个瞬间,从横滨港、东京湾到广漠的日本海,八千余艘船只顷刻沉没,在城镇林立、人烟稠密的关东大平原,一瞬间所有土地如海水波涛一样上下起伏,丘陵、山峦急剧扭动。日本人用破木烂板搭建的百余万间简陋临时房屋,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轰然倒塌,屋内妇女和儿童根本没有时间逃出。
  这场里氏7.9级、震源在东京西南方向九十公里外相模湾的大地震,让中央气象台、东京帝国大学的日本科学家惊呆了,地震仪先是狂乱颤动,继而指针全部被震飞,除一台进口仪器能勉强监测外,整个日本在地震发生后,根本找不出一架完好的地震仪,由于强度太大,根本不知道地震极数到底是多少,以至几十年后,人们依然争论,地震到底是7.9级还是8.2级……
  与万余名瞬间丧命者相比,琼·詹森无疑是上帝宠爱的幸运儿。掉进海里,受了一点轻伤后,她赶上退潮。在左右摇晃的海水里,她勉强站起来,并慢慢趟水走上陆地。而在她惊恐、不知所措的目光前方,是无数被夷为废墟的城镇与村庄,无数来不及哭泣、犹如无头苍蝇般的地震灾民。
  关东大平原大地震是罕见的,但是谁能想到在地震之后发生的事情远大于地震本身带来的浩劫。居所瞬间全部倒塌,千百万居住在频震区的居民,根本没有时间离开居所,同时倾倒的,还有正煮着午餐的碳炉,片刻之间,无数处起火点出现了。
  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人口稠密,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
  火灾发生后,本来就难以控制,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世间一切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
  东京等地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即使进入火场也寸步难行。大火和地震交相辉映,纵横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逃脱地震灾难的人却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弥漫着烧焦蛋白质刺鼻的臭味,成千上万人在火中化为焦炭。
  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所有东西都化为灰烬。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操场等地,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空旷地带人满为患。
  地震爆发后,无数市民纷纷渡过隅田河,到河东地带避难,大约四万四千人聚集在陆军被服厂空地上。然而,午后四时许,一阵龙卷风携来几点火星,燃着市民携带的行李,以及被服厂内一堆又一堆军装。除十几名幸存者,大约44030人被烧死,被服厂大火持续了几个小时。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压不着、大火又烧不到的地方暂时栖身。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扑向相漠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灾民以为安全的栖身场所。
  因地震震中在相漠湾海底,又造成大规模海啸。由于强烈地震,使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大岛附近海底最大垂直移动达400米,向北移动4米。馆山附近海底隆起,向东南方向移动3米。如此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致使海水涌起滔天巨浪,猛烈冲击海岸。地震、火灾之后,大规模海啸发生了。
  大海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得狰狞可怕。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涌来,又慌忙向内陆奔命,践踏致死者甚众。其实,想从海啸虎口逃生难于上青天,因为巨浪是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所以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
  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海啸退却后,又将碎船全部卷走。横滨港曾停泊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
  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被海啸洗劫一空。狂暴的大海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大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和人的尸体。海面上也漂浮着类似的东西。残留物不过是大海狂暴发怒后剩下的、来不及和潮水一同退去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海吞没,无影无踪。
  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这些地方尚未从轰炸的阴影中走出,又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浩劫。海啸过后,火势却愈演愈烈,数万名无法忍受灼热的灾民,为了避免被烧死,跳进东京湾,他们或抓住船舷、或依托木板,漂浮在水面。跳入水中的日本人,以为非常保险、非常安全。
  但他们忽略了不远处标准石油公司及其油库。傍晚,伴随巨大的爆炸声,十几万吨石油泄入东京湾,并燃起熊熊烈焰。火在水上燃烧!更要命的是,东京湾附近海域被烧沸了,侥幸躲避开大火的灾民,无一例外被活活烫死。此时只有中国的古老成语水深火热,才能够描述如此可怕的景象……
  ……
  新泻县,日本赤军兴起之地,此时已不见两个月前的狂热与欢天喜地,街头上随处可见包裹纱布的残兵败将。40天前,反动政府派出的白匪军发起全面反攻后,赤军遭到重创,40天来,红军失去了东南部的两个县,目前赤军正在上越山脉同白匪军激战,如果不是国际师团在上越山脉顽强阻止白匪军的攻势,白匪军已兵临赤军大本营新泻县。
  满眼血丝的福井川神情凝重,自中日停战后,赤军的春天就结束了,为了阻止前线溃退,福井川用尽了一切可能,包括枪毙意志不坚的指挥员和士兵,组织戴罪立营,甚至连逃兵家人都不放过,但依然未能阻止占有绝对优势的皇军进剿。正如外界所说,赤军已经摇摇欲坠,昨天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甚至劝说福井川考虑流亡苏联。
  “……现在我军形势非常严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日本革命之火绝不能熄灭,我已经下达命令,不许撤退,任何一支赤军部队擅自撤退,官兵全部执行战场纪律,我要求士兵和指挥员必须明白肩负的责任,我们有神圣的革命……”话音未落,地下掩体的电灯剧烈摇晃起来,被福井川视线逼得心慌意乱的参谋人员和指挥员,纷纷摔倒在地。
  “地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