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730

  “先生,还有十分钟就到伊尔库茨克了!请您系好安全带!”
  “谢……谢谢!”
  司马把手中的信装进信封,抬起道了声谢,但在抬起头的瞬间,司马不禁一愣,这个女孩也太漂亮了吧!尤其是那双秋水般的双瞳,波光潋滟充满了摄人的魅力,以至于愣了一下,才反应了过来。
  注意到先生的眼神,夏淑萱粉嫩的俏脸猛地一红,这种眼神过去可没少碰到过。
  “呵呵!”注意到自己的失态。司马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在这个陌生的空姐离开时,司马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个空姐非常漂亮!而且身材……
  “为什么刚才上飞机时没注意到她呢?”司马下意识的想了一下,然后忍不住朝又看了一眼,只见的舱道可以看到那个靓丽的空姐还在朝这边看着,她在看到自己看她,俏脸似乎变得更红了。尴尬非常之尴尬!
  “都是41的人了,怎么脑子还乱想一通!”司马无奈地摇摇头,或许是因为这几年的“平民”生活,让自己少了很多顾忌,竟然重拾过去年轻时欣赏美女的爱好,想到自己这种有些不太正常的爱好,司马忍不住在心中警告了一下自己,自己现在可是有家有小的人,怎么能想这些东西。
  伊尔库茨克机场皇家专用候机室内,在候机室外站立着多名皇家近卫军的卫兵。身着裘皮大衣头戴着一顶漂亮白狐皮帽的安娜西斯塔娅静静地站在窗边望着远方的天际。
  “妈妈,这次爸爸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同样望着天空的彼得有些期待地问着身旁的母亲,尽管已经12岁,但天知道自己多么渴望和其他人一样,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父亲,而不仅仅只是远方的来信和照片。
  “彼得,你是不是很想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如果你的爸爸要带你去中国,你愿意去吗?”安娜西斯塔娅反问道儿子。其实这个问题不用问也知道,彼得一直都希望父亲能永远在他身边陪着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来了走、走了来,或许让彼得和他一起生活几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可以给他一切,但却不能给他一个完整的人生。
  母亲的反问让彼得陷入沉默,在沉默十数秒后,彼得抬起头看着母亲。
  “妈妈,我是俄罗斯帝国皇储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仍然被暴徒奴役。我必须要解救他们,这是我的责任!”
  在望着母亲时彼得的眼神非常坚定,多少年来,收复欧俄、解救那里的同胞从来都是俄罗斯帝国自上面下的愿望,自少年起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就一再告诉自己必须要收复欧俄,恢复俄罗斯帝国的荣光,到父亲身边是自己的愿望,但是收复欧俄给予一亿七千万子民以自由却是自己的责任,从自己拥有罗曼诺夫的血统和姓氏时,这个责任就融进了自己的灵魂。
  儿子的回答让安娜西斯塔娅非常高兴,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永远不会忘记所肩负责任。这时天际间出现在一架飞机,飞机正缓缓的下降,是那架白天鹅。
  “呵呵!他来了!”透过舷窗,司马看到机场跑道边站着的那个越发美丽的女人,曾经少女的青涩随着岁月的雕琢已尽显成熟女人的风采,寒风轻轻地抚动着她帽下露出的些许金发,在她旁边站着一个只比她矮半头,身着皇家近卫军军装的少年,那是自己的儿子,俄罗斯帝国的皇储。
  飞机刚一停稳,司马几乎就是急不耐的地走到舱门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直以来自己都亏欠他们太多。
  “那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铁腕女皇?”夏淑萱惊讶地望着机场跑道上紧紧相拥的两个人,很难想象那个偎依在先生怀中的女人就是举世闻名的“铁腕女皇”,宫廷政变时的大清洗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温婉的女孩,而是一个继承了叶卡婕琳娜女皇铁腕与坚强的女沙皇。没有任何人会质疑她的坚强,即便是作为俄罗斯帝国最亲密的盟友中国,同样对她的强硬深有体会。
  一定程度上中俄两国在国际上几乎被视为一个整体,两国拥有共和的利益、共同的信念,军事、政治、经济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签定有世界上范围最广泛的同盟条约,同样所有人都知道俄罗斯帝国的存系实际上是因为中国驻军,中国陆军3分之1的兵力布属于俄罗斯,用于防范苏俄。
  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交部门亦多次体会到女沙皇的强硬。在过去几年中国在俄矿产开发必须要依照俄罗斯法律。确保俄罗斯企业介入其中,甚至在裁撤俄罗斯护国军、地方自治政府时,亦不惜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中国在俄罗斯得到了很多,但是失去了更多!”
  护国军与地方自治政府的裁撤可以说直接导致了中国在俄战略的失败,尽管中国依然享有移民权与同等国民权,但这些特权却是相互的,中国唯一得到特权或许只有驻军权以及战时军队协调指挥权,而不过是建立在俄罗斯军队仅只有30万人,无法阻挡苏俄入侵的基础上。
  “走吧!我们回家!”趴在安娜的耳边司马轻声说道,在这里在这个时候,他们是自己的家人!这也是自己唯一能给他们的。
  安娜西斯塔娅轻轻地点着头,右手握着司马的左手,像现在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很温馨,尽管非常短暂,一直以来安娜西斯塔娅都觉得自己和司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除了爱情之外还掺杂着太多的因素,或许这正是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原因,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了。
  “彼得,告诉我,在学校怎么样!”朝汽车走去时,司马扭头看着跟在身旁的儿子,在自己的四个子女之中,最让自己感觉到愧疚的恐怕就是彼得,从他出生直到现在两父子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自己几乎错过了他人生的一切,就像几个月前,由女皇亲自对皇家少年军校的优秀学员授勋时,自己就没能到场,那是他得到第一枚勋章。
  “爸爸,三天前在推演中我突破了乌米扬诺夫防线D-23区!”望着父亲彼得的眼中满是期待之色,期待着得到父亲的称赞,突破乌米杨诺夫防线是每一个俄罗斯帝国军官必作的课业,自己是皇家少年军校唯一成功突破防线的学员。
  “乌米扬诺夫防线?”司马诧异地看着儿子,乌米杨诺夫防线与中俄联军的乌拉尔防钱针锋相对,两者都是沿乌拉尔山构建的永备要塞工事,无论是苏俄或是中国、俄罗斯都不愿意看到对方的军队有朝一日发动进攻,为加强本国的防御双方几乎都在战争一结束,就想到了修建堡垒群。
  乌米杨诺夫防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永备防线,整个防线北至北冰洋南至里海,相较于侧重防御的俄罗斯乌拉尔防线以及突厥斯坦“壁垒防线”,乌米扬诺夫防线在专注防御的同时未忽视强调进攻。
  在绵延近两千公里的防线上散布着46处的堡垒群以及大量的零星的堡垒,这些堡垒彻底封锁了的乌拉尔山多处隘口通道,大部队和装甲部队不可能翻越崇山峻岭攻入欧俄,而苏俄在修建这些堡垒支撑点的同时,更在堡垒后方布属了180万军队,磨刀霍霍地随时可能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
  乌米扬诺夫防线是阻挡俄罗斯帝国绕不开的一条防线,如何突破乌米杨诺夫防线一直是中俄联军司令部的重中之重,很多的将军在面对这一防线时都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实际上突破防线是俄罗斯军官考核科之一,多少年来,俄军提出不下200个方案。才不过十二岁的彼得竟然也能做到了。
  不过在骄傲的同时,司马的心中却没来由的产生一阵慌乱,说实话如果说谁最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的统一,或许就只有自己了,统一的俄罗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样苏俄的存在同样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俄罗斯对中国有威胁,但苏俄的威胁却是远甚过其它。
  望着沉默不语的父亲,彼得很郁闷难道父亲不为自己骄傲吗?虽然在推演时自己的突破非常勉强,但总算是突破了,对于十二岁的自己而言,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甚至于连校长和那些将军们都感觉惊讶,为什么父亲却……
  沉默好一会,司马才注意到儿子有些失落的神情,顿时意识到了问题。
  “彼得,恭喜你!”司马紧紧地给了儿子一个拥抱,然后真视着儿子的碣绿色的眼睛。
  “有一天,你一定会成为俄罗斯历史最伟大的元帅和沙皇!”
  “真的吗?”彼得惊喜地望着父亲,没有什么比父亲的称赞更为重要,然后又看了一眼母亲。
  “我的儿子,你一定会成为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说话时安娜西斯塔娅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情人”,未来彼得会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彼得三世,会像彼得大帝一样带领这个帝国恢复昨日的荣光,在另一方面,安娜西斯塔娅不仅将彼得视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储,他同样还是一个筹码,无论是现在或是将来的很长时间,俄罗斯或许很难摆脱中国的影子,即然无法摆脱,那么拥有中国血统的罗曼蒂诺夫皇室会赢得中国人的支持。
  留意到安娜西斯塔娅的话中之意时,司马看着眼前的这个女人,又看了一眼儿子。
  “是的!我相信!会那么那么一天!”中国或许可以吞并仅拥有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帝国,但却不可能吞并拥有近两亿人口的俄罗斯,彻底吞并俄罗斯反而会给中国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保留一个白色的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利益,而且未来中国和欧洲之间需要一个相对强大的缓冲带,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私心。
  而在未来几十年后,主掌这个帝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司马扭头看着坐在两人中间的儿子,彼得将会在几十年主掌这个帝国!想到这司马的嘴角露出了一些笑容,有什么比看到一个庞大的帝国,将由自己的后代主宰更令人们感觉兴奋。
  ……
  望着车外的城市,那些充满欧式风格的建筑和那些中文、俄文混杂的招牌外让穆杼斋多少有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好像回到了上海,正身处于外滩,不过街道上偶尔可见伸在窗外的三色旗提醒着穆杼斋这里是俄罗斯帝国的临时首都伊尔库次克。
  望着街头上一穿着打扮同俄罗斯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的国人,穆杼斋显得有些恍惚,过去谁能想到有一朝一日强大如俄罗斯帝国亦也有日薄西山的一天,甚至于不得不依靠中国的保护。
  “这是我第一次来伊尔库茨克!”穆杼斋扭头对一旁的魏庆之说道,他是四明商储银行驻俄罗斯帝国总行经理,这次来俄罗斯能不能见到先生,多少靠他从中奔走。
  “我第一次来这里,这里的街道还是……嗯!石块铺的,市面上很乱,人心惶惶,所有人都知道红军随时会打过来,很多人都像疯了一样涌到中国!而现在……俄罗斯帝国只有2500万人口,但是这座城市却集中了全国15%的人口,过去人们称这里是西伯利亚的巴黎是因为他是西伯利亚最繁华的城市,而现在却是因为他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说话时魏庆之眼神中带着些许自傲,这座西伯利亚的繁荣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正是各财团一手促成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当然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亦获利颇丰。一定程度上现在俄罗斯帝国是中国的矿场、林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兴办近万家企业,其中半数是矿场,源源不断的矿物从俄罗斯运到中国,中国得到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俄罗斯得到了财富,去年俄罗斯帝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五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所带来的财富令俄罗斯在短短的数年,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挤身经济强国之列。
  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否同穆杼斋关系不大,厚生公司在俄罗斯投资仅仅只有数百万元,此时穆杼斋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能不能见到先生。
  “谨言,你们银行能不能出面安排先生接见我?”
  “穆董,这件事非常难办!”魏庆之摇了摇头。
  “穆董,先生到这即不是视察、亦不是访问,你也知道的,那位女沙皇和先生之间的关系,先生来这只是和家人团聚,过去先生来俄罗斯时还会参加商业协会举行的招待会,而现在先生最多是到各地荣军农场慰问老兵。”
  “那能不能出面安排一下呢?”穆杼斋的话与其说是问,到不如说是命令,作为华东财团“董事会”上海商业协会董事的穆杼斋完全有资格下这样的命令。
  “穆董,这……”魏庆之的脸色变得颇为为难。
  “先生来这是和家人团聚,若是冒然打扰只怕为惹先生不快,到时或许会适得其反,而且现在不比过去,过去先生来这,行程都会通知大使馆,而现在……恐怕我们刚刚打听到先生的消息,先生或许就已经开始启程回国了!”
  这时魏庆之注意穆杼斋的表情显得有些难看,在他来之前魏庆之就接到总行的电报,知道穆董来俄罗斯的目的是想通过先生,说服西钢联向华钢联转让一批钢铁专利,在魏庆之看来其实需要钢铁专利并不一定非要找西钢联。
  “穆董,我会尽量安排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有没有这个时机,穆董即然您来了,不妨先在俄罗斯转几天,其实帝国皇家科学院下属的冶金研究院到也不错,当年俄罗斯的技术人员有相当一部分逃到了帝国,只有三分之一到了中国,还有一些去欧美,但仍然有将近半数留在了俄罗斯,最近几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使得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科技上,如果你愿意的话,或许去帝国皇家科学院应该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魏庆之的内心里,与其用这种小问题去打扰先生,到不如想办法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俄罗斯皇家科学院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说不比西钢联,但至少可以让华钢联度过这个难关,给自己减少一些麻烦。
第68章
大小
  1682年彼得一世登基时,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但除了广袤的国土,18世纪初的俄国在各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面对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彼得一世以强硬的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
  俄罗斯皇家科学院的前身彼得堡科学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彼得一世的倡议之下创建,与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直接相关。在18世纪初的25年期间,彼得一世在工业、农业、商业、国家管理与文化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建立科学院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顶峰。
  在19世纪上半叶拿破仑战役结束后,俄罗斯皇家科学院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俄国科学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科学活动快速增长,学者积极性高涨,科学研究取得辉煌成绩,因此19世纪下半叶被称为“俄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或“俄国科学的春天”。
  在二月革命后,皇家科学院易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仍然继续着过去的研究。但八月政变之后,由于大量的科学家参加了各种资历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党派,不信任苏维埃政权,尽管乌米扬诺夫要求慎重对待科学院,在不经过严惩破坏的情况下将科学院成员永久性的纳入苏维埃国家建设的轨道。但随的几年中。因为契卡以及社工党的暴行,令大量的科学院院士、技术人员选择逃离苏联,与到陌生的国外相比,他们中更多的人选择前往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帝国,毕竟这里仍然是俄罗斯。
  尽管当时俄罗斯帝国经济困难,但在安娜女摄政的要求下,阿列克谢沙皇仍然通过重建皇家科学院的决定,并将伊尔库茨克城郊的一处贵族庄园作为皇家科学院院址,即便是在战争时期皇家科学院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行,而随着战争的结束、俄罗斯帝国经济的好转,使得俄罗斯有相对充足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
  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千六百余名院士的皇家科学院是俄罗斯帝国的科技大脑,由于俄罗斯国内企业无法提供经费支持技术研发,现在的皇家皇学院有一半的院系实际上充当的是企业的研发机构。这现在的皇家科学院与过去旧科学院经常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有着明显的不同。
  现在的皇家科学院在保持着重视理论的同时,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注重实践,将科学成果转变成生产力,毕竟科学院的经费除了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俄罗斯基础研究的基金和人文科学研究基金会以及其它社会基金、私人基金会的赞助之外,科学院更需要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计划和项目以及与国内个用户签订的各类协议和合同获得研究经费。
  “天那!”一进入皇家科学院冶金研究院陈列室,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穆杼斋顿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座宝库,看着这些产品穆杼斋在惊奇的同时,同样感觉有些诧异。
  “为什么你们拥有如此众多的合金钢铁专利,为什么却俄罗斯的钢材却没有什么名气?”穆杼斋诧异地问道跟在身旁的泽利克曼,这位冶金研究院院长。
  “鄂木斯克钢铁公司每年生产近百万吨以上的优质合金钢材,他们所生产的钢铁产品大多数专利技术都是由我们提供的!只不过相比于贵国的西钢联,鄂木斯克钢铁公司的规模几乎有些不值一提!尽管我们很多的钢种质量不亚于贵国,就像皇家科学院一般,现在除了科学界,还有多少人记得皇家科学院?”泽利克曼在说话时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现在的皇家科学院无论是规模或是名气都与过去无法相比,自革命之后俄罗斯大量的科技人才流失到国外,在中国科学院就有数百名俄裔院士,革命给俄罗斯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无论是工业上或是科技上。泽利克曼之所以会亲自陪眼前这位中国大亨,实际上就是为了拓展科学院的经费来源渠道,相比于中国的研究机构政府、企业、基金会每年提供的数十亿元研发经费,俄罗斯皇家科学院每年的经费仅只有不到两亿卢布而已,而却需要分配到数百个科院。
  这些经费只有不到30%来自社会企业,俄罗斯帝国的工业远逊于过去,现在俄罗斯所依靠的是矿业,而不是工业,工业上俄罗斯几乎不可能与充斥着整个国家的中国工业品竞争,一直以来科学院都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而一直所寻找的机会就在眼前。
  即便是在俄罗斯亦知道中国的五大财团,而眼前的这位穆先生,就是华东财团董事,如果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同华东财团合作,未来科学院或许会得中国科学院与研究机构一般,每年从企业获得数亿卢布甚至更多的资助,前提是必须要让他们意识到皇家科学院的价值。
  “我们可以提供超过176种钢材专利,其中不乏质量足以同贵国西钢联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在车用钢、商船用钢上,我们的技术并不逊于贵国的西钢联,如果你们技术人员来此话,相信会通过比对证明我所说的事实!”泽利克曼几乎是用看着金主一般的眼神看着面前的中国人,如果能够成功的和他签订专利转让合同,那么就等于打开了中国市场的一道大门。
  “嗯!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会派出我们的技术人员!”穆杼斋神色自然的轻声说道,先前来皇家科学院是报着病急乱投医的念头,而现在在这里,穆杼斋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一直被人忽视的宝库之中,西北财团之所以能一直走在国内各大财团之前,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数量众的研究机构、人员的支持,与西北财团相比,其它各大财团有研发机构几乎弱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华东财团利用皇家科学院的作为自己的研发机构,一方面让他们代为研发特定产品,另一方面把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到这里培训,或许不久以后华东财团就可以拥有和西北财团竞争的力量,而不是像现在华东财团尽管是中国第二大财团,但却离不开西北财团的技术支持。
  想到这穆杼斋从口袋里取出了支票簿,很随意的写了张支票撕给身旁的这个俄国人。
  “泽利克曼先生,这是我给贵院一点赞助经费,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之间会有良好而持续的合作!”泽利克曼诧异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国,又看了一眼支票,20万元!是华元!几乎相当于100万卢布!
  “用20万为西钢联买下了一个研究所!”离开皇家科学院下设的冶金研究院时,坐在车里的穆杼斋依然庆幸着自己的决定,几乎是在那个俄国人接到自己的支票后,自己刚一提出希望冶金研究所同华钢联开展技术合作时,他们就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甚至草签了一份合作协议。
  “市场啊!”想到未来华东财团将不得不和西北财团直接碰撞,穆杼斋忍不住长叹一声,现在随着国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自身技术又稍逊于西北的华东财团不得不全力拓展海外市场,毕竟相比于西北的那些公司工厂,华东工厂生产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反而更强一些,但在海外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最近两年。难啊!
  ……
  铁轨火车头喷着白烟,蒸汽机活塞发出的声响掩盖了火车站站台上的喧嚣。火车站的气味中夹杂着一股小吃部的气味。有人站在小吃部玻璃门窗内向外观看,整个小卖部内外都雾气腾腾的,就像近视眼或被煤灰眯了眼睛的人看外界时的情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