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730

  一九二七年一月一日,温泉正式接待全国患者,目标人物与许多患者同池游泳,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自己操作下,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消息,罗斯福成了新闻人物,路易斯·豪和自己为他精心筹划,而夫人埃莉诺从一旁大力协助,淡出人们视线的罗斯福,再一次高调复出。
  刚从日本回来的自己,适时给罗斯福提出建议:尽可能担任社会职务、尽可能多的接待来访者,由埃莉诺出面参与社会活动,为丈夫造声势。计划获得空前成功。而自己也成功跻身目标人物的智囊之中,形成以罗斯福为首,以埃莉诺、路易斯、霍普金斯、罗森曼和自己为辅佐的智囊集团。
  一九二八年史密斯因竞选辞去纽约州长,拟推荐罗斯福继任。罗斯福犹豫不决,一是因为医生劝告要求他再坚持二年,左腿可望治愈,脱离双拐只用手杖。但路易斯认为,罗斯福是总统之才,没必要竞选州长,应等待时机,再自己则坚持参选州长可以为未来竞选总统打下基础。
  相比于自己的建议,罗斯福更倾向路易斯的提议,便托辞忙于筹资,无暇从政。直到通用汽车公司大股东约翰·拉斯科立即表示愿为筹措,经过众人敦促、劝驾,一九二八年十月三日,罗斯福接受纽约州长提名。在竞选活动中,自己丢下一切加入罗斯福的竞选团体。
  为使罗斯福与更多选民接触,在自己建议下,罗斯福竞选后期改乘汽车而不是乘火车,这使他能在村庄和路口向选民演讲。还用到两部大轿车一部记者专用,另一部载有速记员、竞选用品和油印机跟在汽车队后。车队驶过满山秋叶的莫霍克谷来到奥尔巴尼,又沿赫德森河驶往纽约市。
  罗斯福在竞选的最后三个星期中总共行程一千三百英里,发表了五十场演说。使许多跟随者都疲惫不堪,也使人打消了对他健康和精力的猜疑。
  在自己和众人努力下,罗斯福在纽约州所投的425万张选票中,只以多得25564票险胜,罗斯福诙谐地称自己为“百分之零点五州长”。当初谁能想到一个残疾人,成功竞选为州长,而罗斯福做到了。两年前根据局里指示和安娜结为夫妻,借助安娜跻身成为罗斯福家族成员,而不只是罗斯福的朋友和半个顾问。同罗斯福家族联姻为自己的事业带来好处,最重要的是赢得罗斯福的绝对信任。
  想到自己和安娜的婚姻,亨利眉头微皱,婚姻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任务,但……
  “这是我的使命!”亨利强调,随后轻叹一声,将桌上的计划报表锁入抽屉,在隔壁的卧室里“妻子”正在等待自己。
  “亲爱的……”推开卧室门,亨利话说一半,就看到床上的妻子已经睡着了。亨利无奈的笑笑,蹑手蹑脚进入卧室。
  “奇夫!”一条黑色牧羊犬扑来的时候,安娜兴奋的喊叫,随后便和“奇夫”在大厅里嬉戏笑。岳父正在签署文件,因为有秘书,他坐在沙发上,而不是轮椅,亨利明白罗斯福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坐上轮椅。
  “亨利!”正签署文件的罗斯福听到女儿的声音,抬头看到亨利,脸上露出笑容。外人看来亨利只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罗斯福了解他的政治智慧,即便路易斯也很难匹敌,重出政坛、竞选州长、施政策略,亨利助益颇多。
  “爸爸!”亨利微笑着走过来。
  “怎么?亨利又有什么好建议吗?”注意到他手中提着公文包,罗斯福笑问道。天知道自己多么喜欢这个年轻人,尤其是他带来的主意。
  “呵呵!我原本准备在晚饭后再拿出来的!”亨利自然地把计划方案从公文包中取出来。
  “圣劳伦斯河!”把方案递给岳父,亨利开门见山。
  “圣劳伦斯河?”罗斯福很诧异。
  “是的,圣劳伦斯河是纽约州未开发的最大水力资源。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由谁来开发的僵局一直未能打破,开发工作毫无开展。随着纽约发展,对电力需求与日俱增,就在我向你讲话的短短时间内,河流白白流入大海的能量足以使千百家工厂机器转动,足以照亮成百万农户的家。廉价电力将会给纽约带来繁荣,同时提供数千个工作岗位。”亨利解释。
  罗斯福全神贯注的翻看方案,方案非常详细,需要多少投资?创造多少就业机会?每年会带来多少回报等等,方案显然耗费亨利很多精力,亨利总会比其他人多走几步。开发纽约州水力资源是自己施政方针之一,但只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亨利,你应该知道,如果开发圣劳伦斯河,究竟是由政府还是由私人来开发水力资源,这个问题超出纽约州范围。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会影响到西部政治家对我的态度,你明白吗?”
  西部正在酝酿建立科罗拉多河水电站,是政府还是由私人来开发水力资源,一直纠扯不清,无论纽约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可能影响西部政治家对自己态度,毕竟两年后总统大选就会展开,届时西部政治家的态度将决定自己是否可以出任总统候选人,完全没必要现在就卷入混水之中。
  “当然,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考虑西部政治家的态度,但在此之前同样需要做好准备,不是吗?我个人认为西部政治家最终还会选择由政府出资修建,而非私人开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亨利没有固执己见,自己只是要争取一个“抢先权”而已。
  罗斯福从茶几上拿起一份报纸,“亨利,你看过今天的报纸吗?”
  瞥了一眼报名,亨利知道罗斯福为什么会问自己,“爸爸,你是指中国?”
  罗斯福点点头,“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
  “爸爸,十月十日是中国人的首义纪念日,中国的首义纪念日等同美国国庆。今天《华盛顿邮报》之所以用整整一个版面阐述中国威胁论,目的就是提醒美国注意这个高速崛起的国家,或许别人会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但……”
  亨利话音稍顿,似乎正在整理思绪,“我认为文章远没有阐明中国真正的威胁,中国毫无疑问将是美国最强大的敌人。”
  “享利,谈谈你的看法!”罗斯福颇感兴趣。尽管很多人在谈论中国威胁,但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这与中国政府正面宣传不无关系,人们看到中国温文儒雅,不像日本好战而狂妄。
  尤其中国还是一个共和国,一个习自美国的共和国,中国的成功让美国人产生优越感,这是美国理念的成功。正因如此,美国人对中国充满好感,他们看到的中国是电影中的中国。中国廉价的家用电器、时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同样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文明而友好、繁荣而节俭。
  “目前中国工业规模远逊于美国,美国钢产量是中国的四倍,汽车是中国的2.5倍,经济规模更数倍于中国,但是不要忘记,中国人的工业成就是在十一年中取得的,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按照这一速度,五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力量、经济将达到美国的50%,十年、二十以后,可能超过美国!届时中国将会真正成为威胁美国安全的国家。”
  “表面上中国指责西方世界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实际上却是因为对西方的极不信任感和扩张需求。中国在太平洋、亚洲与西方世界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九二三年,中国击败日本,从而在亚洲继承了日本的地位。中国在继承日本地位的同时,同样继承了日本的麻烦!就是同西方世界的矛盾。”
  亨利说话时注意到罗斯福不时点头,显然赞同自己的观点。
  “中国一直在指责英、法在东南亚对华侨的歧视政策,同时指责英法两国在殖民地不能给予中国商人以同等待遇。而在中国国内,中国商人呼喊:当一切外交努力失败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枪炮和舰队代替对话。中国需要生存空间,这是中国垄断财团的共识。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同英法矛盾的积蓄,必定会爆发战争!太平洋和平的幻想就会消失!”
  “亨利,你应该留意到,美国大财团对中国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罗斯福适当提醒。
  “当然,中日曾是工业品销售地,曾经一年就从美国购买七亿美元的机器,美国一年出口的机器还不到八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任何一个财团都不会忽视,那时中国就是上帝的宠儿,工业大亨的钱柜,而现在中国每年只从美国进口不到八千万美元的机器。中国廉价的纺织品击垮了美国的纺织工业,国内正在讨论保护性关税。而中国汽车、电器、机械对美国商品的冲击日益增强,谁能想到,十五年前需要从西方进口一切的国家,现在会在各个工业领域同欧美展开竞争。财团对中国经济扩张寝食难安,当然会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利益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亨利当然知道财团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不同于德国、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工业化需要全世界提供机器,但工业化完成后,工业品同样会冲击整个世界,大财团始料未及。说出看法后,亨利颇感讽刺和疑惑,为什么局里要求自己必须表现出强烈的排华意识呢?而且必须现在就表明立场和态度?
  “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亨利思忖。如果岳父真入主宾夕法尼亚大道南侧1600号,自己的态度会不会影响美国对华态度,想到自己影响力的恶果,亨利实在想不通局里的意图。
  “亨利,不需要等到未来,即便现在我们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去年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3.5亿美元,中国一方面表现出友好和善意,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却虎视眈眈的吞噬美国的市场,无论是美国国内或是南美、亚洲,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或许……”
  此时罗斯福颇为忧郁,中国不同于日本、不同于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市场、最庞大的国土、最多的人口,两国一旦因贸易争端走向战争,对于美国、对于中国都将是一场灾难。但来自中国的威胁,却不是美国所能忽视和容忍的。两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罗斯福再一次将视线投向《华盛顿邮报》,“警惕!黄祸!”
第70章
7033
  煤是中国工业之母。
  “远看煤矿像天堂,近看煤矿像银行,走近煤矿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人人都说煤矿好,傻帽才往煤矿跑,煤矿赚钱煤矿花,根本没钱寄回家。煤矿工人笑嘻嘻,一年四季穿旧衣,一年流出十年汗,三年不够一年钱。年轻老婆娶不上,娶了老婆用不上,生了孩子管不上,买了房子住不上。”
  从口泉沟的晾马台到口泉镇的穆桂英坡、点将台,十里河边、山沟里几座小庙香火甚多,很多当地历史传说印证了历史的悠久。由于对煤炭强劲需求,创造了口泉镇的繁华。早年间地图上,山西只有北部大同和口泉两个名标,知名度可见一斑。共和三年,京包铁路通到口泉,全国各地财团纷纷投资挖煤,山西孔家、北方政府财政总长粱世治、督军阎锡山先后在此投资兴办煤矿。
  后来西北公司投资兴建了世界第一座机械化煤矿。机械化采煤现在在中国很普遍,西北矿山机械集团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煤机、刨煤机,当世界各国仍然用钻机、炸药加矿车采煤时,西北公司设计生产出第一批采煤机、包煤机、运输胶带,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机械化煤矿。
  共和十年,随着小煤矿关闭,大公司、财团投资兴办大量大型机械化、半机械化煤矿,使中国不到十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大国。充足的煤炭供应,确保中国拥有足够的电力开动机床、足够的焦炭用于炼铁、足够的煤用于化工。在石油相对匮乏的中国,煤炭是中国的工业支柱,而且相比其它资源,中国煤资源非常丰富,亦是中国少有的几种可以自给自足并少量出口的矿物。
  脚夫头顶油灯,手挖肩背,用撅头把煤一点点挖下来的原始采煤,早已被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采煤所取代,但采煤从来都是最辛苦的活,即使现在亦是如此,就像小调中的调侃,只有傻帽、走投无路的人,才会下井挖煤,当煤黑子。
  “煤黑子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能落个全尸就是老天保佑了。”刚来口泉时春头就听人说,可冲着一个月七十五块的工资,从太行山走出来的春头还是义无反顾的签了合同下了井,挖煤是技术要求最低的活,甚至根本不需要培训就能下井,下了井跟着师傅干就行了。下井挖煤的矿工都是为了不菲的报酬,高风险意味着高收入。
  从宿舍跑出来,一进工作室,春头连忙换上工作衣,和班长还有工友一起穿过只有一个小灯泡的长走廊。矿里为了省钱,只装了一个六瓦小灯泡。领取矿灯以后到点名的地方开会,点名是下井前的惯例,矿里必须知道每班井下有多少人?那些人?搁过去,发生矿难,人一死了之,矿上顶多陪十几二十块钱,现在一方面工会盯着,另一方面没有那个公司愿意冒巨额罚款风险草菅人命。
  会议室是一间破败的小屋,中央有一个冒黑烟的火炉,周围围着不少人,屋里充斥呛人的烟味和煤烟味。工作服太脏,工人没下井就已经一脸漆黑。
  “王春头!”
  “到!”听到自己的名字,王春头连忙答应。点完名后,和其他工友一起来到下井的地方,风机轰鸣。穿过沉重的风门,一条用木头架起的巷道向下延伸,象一个黑色大口欲吞噬一切,天板不停的滴着水,整个巷道泥泞而陡峭,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第一次下井的王春头步履艰难的挪动,巷道有些地方很低,要手脚并用的爬行。卷曲的身体,不时会撞上断裂的横梁,火辣辣的刺痛。
  矿并不是大矿,当年靠一年五十万吨的产量侥幸逃过关闭的命运,但多少年来,除加了电灯、矿车、排风机、抽水机之类的设备,仍然是设备落后的小矿,正因如此,矿里才不会挑剔工人,而一些矿工也乐得到这样的矿里上班,虽说工资不高、风险也大,但在这地方就是靠力气吃饭,用的是风钻和炸药。
  不知道走了多久,黑暗依然延伸,汗水模糊了视线,双腿也开始轻微的颤抖。工友们已不见了踪影,身边只剩下班长和安全员老李头。他们都和自己一样,黑色的脸、黑色汗水、浑身上下衣服早就成为了黑色。
  “班长,还有多远?我走不动了。”春头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道,比干农活累多了。
  “快到了!巷道深度六百五米,加平巷一千米左右,走了一大半,快到了。第一天上班是辛苦,习惯就好了。现在比过去强多了,搁过去下井以后还得抡大锤,一个班十来个钟头,嘴里叼个小油灯,累死累活一个月才十几块钱!”老李头一边走一边絮叨。
  老李干了十多年,打从建矿起就干。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老人精,虽然不是班长,但钱却不比班长少,而且还不干活,靠眼睛、靠经验吃饭,大伙的命系在他们的经验里。
  “哎!”春头一咬牙,继续向前爬行,黑暗,一步步留在身后。终于走到工作的地方,春头感觉身上的汗水浸湿了衣服,心跳像要脱腔而出,脸上如雨的汗滴都来不及抹去。
  “你叫陈春头吧,你和你老乡今天传点杆吧!”还没缓过气来,班长指着一个黑的分不清相貌的工友,吩咐春头,他笑的时候白惨惨的。
  “总共三十个点杆,传到工作面你们就下班,活比较轻松,第一天上班,也别累坏了!”
  “可是我不知道点杆是什么?也不知道那……那个工作面在哪里?”春头看看四周,到处都是黑色的煤,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
  “哪!那些木头就是点杆,我带你们到工作面。”班长指着一大堆一米长,碗口粗细的木头说道。
  春头和老乡工友,一人抱两根点杆和班长来到一个小洞口。
  “就从这里一直上去,二十多丈就到工作面,坡度很陡,传的时候小心一点,注意安全,我还得到其他地方看看。”班长交待几句就走了,剩下春头和老乡。
  “我们先把这两根传上去,你也熟悉下环境,要不了多会就能传完。”黑乎乎的工友扭头对春头说道。听口音,春头确信是老乡。
  二十来丈的爬坡巷道不是很长,可巷道高度不到一米,而且很徒,人基本上站不稳,空手上去也要爬行,传点杆就更艰难了,只能一步步跪着向上,膝盖在煤上跪蹭,异常疼痛,点杆只能一根根往上扔,许多时候扔上去又滑下来,砸在身上就是一个青疙瘩。来来回回往返,爬上爬下,春头的膝盖开始渗血,快下班的时候总算传完全部点杆,坐在工作面,浑身上下都麻木了。
  工作面有工友把炸松的媒一点点挖下来,然后用春头传上来的点杆支撑挖过煤的采空区。没有支撑的回采区,大块顶板往下掉,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工作面烟尘弥漫,让人胆战心惊。破碎的顶板如果掉下来,真是四块石头夹一块肉,能落个全尸就是老天保估了!从工作面到出井口,整整走了一个半小时,走出风门的一刹那,王春头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雪,已经停了,一轮朝阳从远山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回望一眼身后黑压压的洞口,累得半死不活的春头终于明白,为什么“远看煤矿像天堂,近看煤矿像银行。走近煤矿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躺在澡堂里,顾不上洗澡水的恶臭和肮脏,把身躯埋在滚烫的水里,有一种解脱后的舒畅。膝盖破了,在水里钻心的疼痛,浑身布满伤痕,身子骨散架了一样,春头感觉身体似乎不再属于自己。
  即便走进食堂,也没有吃饭的精力了,草草扒了几口饭后,春头就躲进被窝。今天晚上还得再重复昨天的工作,春头这条路还得走下去,当个煤黑子。
  位于西北省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的黑岱沟露天煤矿是西北省甚至整个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煤质为低硫、低磷、中灰、中等发热量的长焰煤,是非常适合电厂发电的优质动力煤,西北省电煤过半来自这个矿区。
  每一个初来黑岱沟露天煤矿的人都会被煤都的气魄倾倒,露天矿场内数十台大型吊斗铲式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在这种大型机械面前,人和运矿火车如同蚂蚁一般。长达二公里的煤矿作业线里,大型挖掘机挥舞“巨手”紧张作业、多条铁路组成的运输网不断将煤、土运至数公里外的土山、煤厂,生产场景气势宏大。
  “这里是全中国、全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我们每天挖掘三万吨煤,煤从这里直接用用火车运到洗煤场,然后再发向沿河电厂以及西北电厂,最重要的还有渤海发电厂,我们供应西北和华北60%的电煤。但是产量仍然非常有限,我们一年才生产一千万吨煤。先生们,你们是专家,请告诉我,煤矿应该如何提高产量?”
  西北能源股份公司经理阎锡珍戴着橘色安全帽,诚恳地向矿山机械公司几十名矿山机械专家请教。黑岱沟矿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处煤矿,产量却无法令人满意,四期扩建工程需要矿山机械公司提供更精良的机械设备。阎锡珍主要咨询的是西北矿山机械集团首席工程师徐南林,徐南林对于这个矿非常了解,九年前,正是徐南林和几十名国内外矿山机械专家负责设计黑岱沟矿的采矿机械系统。
  “阎经理,一四计划时黑岱沟露天煤矿在建设之初,就定位于采用一流设备、建设中国样板露天煤矿为目标,采用世界上最大的吊斗铲式挖掘机,排运上部黄土、修建了中国最大的矿区铁路输送系统用于煤炭运输,共同形成黑岱沟矿采、挖、运系统。产能是被机器限制。”徐南林不紧不慢地说道。
  徐南林负责黑岱沟煤矿两次扩产,产量从六百万吨一跃达到千万吨,黑岱沟矿是中国最先进的露天煤矿,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沿矿脉延伸扩展的铁路运输系统的矿区,矿区施工借鉴了美国修建巴拿马运河的经验。
  为了给黑岱沟矿提供机械,西矿机花费数十万美元从美国引进马里昂四履带蒸汽铲的生产专利和技术,这种十二立方米蒸气动力机械全回转单斗挖掘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矿用挖掘机。在引进技术后,用大功率柴油机取代蒸汽机、更换更可靠的大型履带系统,效率更高、操作人员更少,使采煤量大增,但仍然不能满足煤矿的需要。
  “大面积、大厚度的黄土剥离限制了煤矿的产量,现在贵矿有21台挖掘机,却需要有11台用于剥离黄土,黄土剥离量远高于煤产量,这是限制贵矿产量的根本原因。提高产量就要适当的增加机械,江南矿机非常乐意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向贵矿提供不逊于‘巨力’的挖掘机,而且江南JNW-14挖掘机比巨力大出二点五个立方米。”江南矿山机械集团的余名钰赞同地点点头,临了还不忘记补充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