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730

  “既然这样,你就回到白宫,在中国和亚洲问题上,我需要你提出更多宝贵意见。”沉默片刻后,罗斯福应充。随着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调整,自己需要一位真正的亚洲问题专家,出谋划策。
  “是的,先生!”亨利恢复了官方称呼,尽管表情轻松,但内心无比沉重,未来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
第112章
相辅相成
  太阳刚一升起,虹桥机场上空的宁静便被发动机轰鸣打破。江苏省国民警卫队空军的两架F-4战斗机先后起飞,执行例行训练巡航,一年365天,每天如此,只要天气条件准许,国民警卫队空军总会坚持巡航训练,一方面保持飞行时数,另一方面则为战备防空。
  机场上,空中国民警卫队几十名飞行员和上百名地勤人员拥挤在一间机库旁,好奇的打量波纹钢板制成的机库内外形奇特,但机体却非常庞大的飞机。
  “你确定这是战斗机?”
  “那几个人说这就是战斗机。”
  “有这么大的战斗机吗?”
  “这不就是吗?”
  “联合公司一定疯了,制造出个丑八怪。”
  机库内显得五大三粗的战斗机,让飞行员们议论纷纷。飞机很庞大,像单发轰炸机,外形怪异丑陋。飞机由上海联合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这家公司是七年前由几个俄罗斯移民建成的小型飞机公司,总工程师叫卡维特利,几年前曾试图参与角逐F-4战斗机选形竞争,结果设计的战机未被空军选中,倒被挪威、波兰空军看中,出口一百多架。
  公司董事长舍维科夫维奇走到机库边,面对对XF-6颇为不屑的飞行员,“先生们,战斗机重型化、大型化是空军发展的必由之路。F-4战斗机起飞全重不过3.5吨,但F-5却达到4.58吨,足足增加一吨多,现在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大,星18型18缸空冷发动机的功率已达到2400马力,可以制造更大、更重的战斗机,知道更重、更大意味什么?”
  “当然,意味机动性能降低、转弯半径加大。”一名飞行员脱口而出飞机大型化的缺点。当年F-2战斗机的优良机动性能,一直为飞行员津津乐道,后来F-3、F-4以及刚装备空军的F-5战斗机,在机动性能上,勉强与F-2相近,这是F-2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不,意味可以加装更强大火力、更厚重的装甲防护;意味在战场上,飞行员活命的几率大大增加。知道吗?我叫它飞行坦克,宽大的驾驶舱可以加装厚重的防弹‘浴盆’,甚至连12.7毫米机枪都打不穿,想象一下多么安全。”舍维科夫维奇夸张的介绍XF-6战斗机。
  “尽管XF-6战斗机重量达到前所未有的6.2吨,但机动性能依然良好。F-2的机动性好是因为翼载极低、机身很轻。在设计XF-6时,同样引入低翼载轻机身设计,在结构上下了大功夫。翼面积达到31.6平方米,翼面积增加会增加阻力,为此又引入F-5战斗机上非常成功的层流翼设计。而且采用西北通用动力去年刚刚完成的星18丙型18缸空冷发动机。发动机除了功率大增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体积小,使得机前有三度下倾角,飞机前下方视线良好……XF-6装备了六架十五毫米机枪,火力更密集、更强大。战斗中,厚重的装甲可以无视敌人的火力,而强大的火力足以撕碎所有的战机。”
  舍维科夫维奇用极尽诱惑的语言描述XF-6。现在空军正在大规模换装F-5战斗机,XF-6这种并不在空军研制序列的战斗机,除非能以绝对优势吸引空军,否则空军很难接受这种“非计划”产物,幸好中国一年可以生产120万吨铝,否则重型战斗机一定会因为耗用太多铝而被否决。现在只要能证明它的价值,空军会欣然接受。
  “XF-6真会象你说得那么棒吗?”一名飞行员怀疑道,然后朝飞机走去,“我可以进座舱看一下吗?”飞行员问正在检查飞机的总工程师卡维特利。
  “当然可以。”卡维特利点点头。
  进入飞机驾驶室后,飞行员发现座舱非常宽敞,而且因为位置较高,视线极为优良,高座舱甚至让人产生骑在飞机上的感觉,座舱内密密麻麻的仪表,表明XF-6是一架非常复杂的战斗机。飞行员尽管不了解飞机的真实性能,但良好视线却令飞行员心旷神怡。
  “卡维特利先生,飞机的视野很棒,如果你们无法说服空军,也可以赢得海军青睐,海军拒绝使用液冷发动机,需要的气冷机,你们说服海军,比空军更容易。”
  众所周知,F-5战斗机服役后,海军对空军采用F-5战斗机非常不满。一直以来海空军强调统一机型,即海军主力战机由空军成熟机型改制,从而降低研发、采购经费,简化后勤保障,空军和海军航空队在配合曾经非常默契,但空军采用F-5战斗机作为下一代空军主力战斗机的决定,却丝毫未顾及海军利益。
  海军不反对空军更换新型飞机,反对的是空军选择了海军不可能接受的液冷式飞机,海军并不愿意在颠簸的大海上保养结构复杂的液冷机,而且液冷机的易损性同样令海军难以接受。空军固执己见,反而一再劝说海军接受F-5。海空军的官司甚至打到国会国防委员会。
  面对空军的固执己见,原本准备与空军共享下一代战机的海军不得不另做打算,自起炉灶研制新型战斗机。如果这架大家伙性能真会如此优良,急需为飞机更新换代的海军一定会接受。海军从空军换装F-5后一直憋着一口气,甚至连规范说明,都以超越F-5为前提。
  “海军?”舍维科夫维奇茅塞顿开,但随即又有些疑惑,重型飞机可以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吗?不过海军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以XF-6
6.5吨的设计载重量令它完全可以胜任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双重任务。但问题在于,它过于庞大,最大起飞重量超过9吨,而且随着进一步改进,起飞重量只会更大。
  XF-6绝对是战斗机中的巨无霸,海军现有最重攻击机起飞重量尚且不足6吨,让海军接受9吨重大家伙,只有当海军解决巨无霸战斗机从军舰上顺利起飞问题才有可能,否则一切都是天方夜谭。
  “舍维科夫维奇,完成检查,随时可以起飞。”卡维特利向董事长汇报,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是小公司,没有专职试飞员,由董事长舍维科夫维奇这个曾经在欧战时击落过德国飞机的前帝俄王牌飞行员兼职。XF-6战斗机启动时,星18丙型发动机的噪音同样惊人,整个机场都被这架庞然大物所吸引,人们感叹战斗机竟然可以造的像轰炸机一般庞大。
  在众人的期待中,未有任何涂装的庞然大物滑跑数百米后直飞天空,一架国民警卫队F-4战斗机为其伴航,两架飞机径直向北飞去,这是XF-6第一次试飞,目睹试飞的飞行员,都为它起了个外号:丑小鸭。XF-6外形实在丑陋,胖乎乎的身材像肥鸭,也许也会像丑小鸭一样一飞冲天。
  ……
  “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讲……”
  “美国总统在向中国宣战……”
  “宣战?”李鸿秦停下脚步,昨夜的宿醉让李鸿秦一觉睡到十点,乍听到如此惊悚的新闻,大吃一惊,连忙走过去,“给我几份报纸,一样一份!”
  “谢谢先生,这可是大新闻。”见来了“大生意”卖报人连忙拿出几份报纸,接过钱把报纸递到李鸿秦手中。
  “先生找您钱……”
  正准备找钱时,李鸿秦已经拿着报纸急匆匆朝不远处破旧的院落走去。工业区有很多停产、倒闭后留下的破旧厂房,租金廉价、面积宽敞,成为创业者首选之地。报纸头版的配图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世界政治形势愈发恶劣,令人焦虑。对别国内部事务的非法干预和领土企图,严重威胁文明社会的根基。不要设想美国会置身事外,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团结一致致力维护和平,孤立主义或中立政策是对侵略者的纵容。现代,世界各国休戚相关,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隔离于世界之外,战争蔓延,令即使远离战场的国家和人民都不可避免的会被波及。最为重要的是,和平意志必须伸张,侵略行为必须制止,以确保世界秩序。”
  “该死的,这就是战争。”李鸿秦没有找到“宣战”一词,只有冠冕堂皇的宣言和罗斯福针对中国“帮助”泰国推翻军人独裁政府的抗议,再就是用所谓“爱好和平”的口吻述说美国应该制止“侵略”行为,老生常谈。各报纸大篇幅报道泰国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中美未来走向,报纸评论员均认为“美国绝不敢挑衅中国”。
  “中国拥有不逊于美国的工业力量,拥有五亿三千万人口,总发电量是美国的二倍,建造世界上吨位最多的船泊。钢铁、汽车产量虽稍逊美国,但工业产值与美国相近,稍有理智者的领导者都知道,同中国交恶、宣战,是死路一条。”国人前所未有的自信,尽管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拥有量刚刚突破一百万台大门,但中国人对中美差距选择性无视。
  一进厂房,李鸿秦将报纸扔到两个木箱拼成的简易写字台上,新闻毫无新意,泰国危机爆发后,美国多次表示关注,但能怎么样呢?该占领的终归要占领,泰国业已恢复平静,临时政府替代了军人独裁政府。
  “砰!”厂房内传出闷响,十余米长结构复杂的精密机械旁,一个年轻人正在忙碌,头发凌乱、满面乱蓬蓬的胡须,与李鸿泰的衣冠楚楚形成鲜明对比。
  “鸿齐,试验怎么样了?”李鸿秦关切的询问弟弟。
  “还行,比先前顺利。”李鸿齐擦擦眼镜片上的水珠,头也不回地注视着高精密的“蒸气弹射器”。闻到大哥身上浓浓的酒臭,李鸿齐皱皱眉,“哥,钱解决了吗?”没有钱,试验很难继续,意味着先前数十万元投资付诸东流。
  李鸿秦点点头,“十五万,通过几个朋友,又弄到十五万。”
  李鸿齐并不知道大哥筹集经费的艰辛,“十五万,应该差不多了。”
  “鸿齐,为什么你不像其他人……”
  “大哥,我发现了最简单的方案,在汽缸内放置密封条,然后通过前进活塞,将汽缸里的金属密封条直接顶入汽缸缝,并利用缸内压力将密封条压紧,从而保持压力防止泄漏。”
  李鸿齐打断大哥的话,向大哥展示研究成果,同时拿出图纸,“大哥,我的想法是在在弹射活塞内加装金属密封条,活塞内有两个上下错合轮轨。后部轮轨可令金属密封条与汽缸缝保持平行,而前部轮轨将压住汽缸缝,从而让开汽缸缝,使得驱动活塞毫无阻遏的在汽缸内运动……”
  李鸿齐兴奋地向大哥介绍改进设计,蒸气弹射器是自己的全新设想,海军弹射器是技术上较可靠的飞轮式弹射器,可是,弹射器运作复杂,令本来已经复杂的升空更困难,导致升空延误。这个难题困扰航母多年,弹射器被列为淘汰设备。尽管大部分飞机能凭本身动力在航母甲板上起飞,装备弹射器是为了让航母在短时间内让更多飞机升空。
  技术发展令海军飞机一代比一代重,F-2式舰载战斗机起飞重量2.4吨,而F-4战斗机达到3.35吨,攻击机普遍比战斗机重1.5倍以上,未来海军舰载机重型化不可避免,因此海军急需更简便可靠的弹射器。自己曾设想利用舰上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弹射器的可能性,但谁会在意一个21岁小伙子的异想天开,而且没有证据证明蒸汽弹射器功率高于成熟的空气液压弹射器,没有人支持自己的设想。
  凭着少年人的冲动,大学一毕业,就拿着父亲留给自己的财产,全身心投入蒸气弹射器的设计,一开始是纸面设计,后来微缩模型试验,试验最耗费钱,试验用设计模型需要花钱委托加工,要不是大哥鼎力支持,试验早已无以为继。
  技术方面,为提高弹射器效率,蒸气弹射器采用“直接驱动”的概念,着重点是降低驱动装置总重,从而改善弹射器的加速效率。在这种概念下,设计了开缝式汽缸。活塞和牵引器直接连接,以降低活塞和牵引器两个动态结构的重量。但难度是既要让驱动活塞和牵引器在汽缸缝里自由移动,又要防止蒸汽泄漏,保持工作压力。
  一开始的解决方案是在汽缸缝设置弹性结构,既能让活塞通过,又可以在活塞通过后防止蒸汽外漏。按照设计,可以将七吨重的飞机加速到160公里。可试验发现,弹性密封装置在高压状态下密封效果很不理想。试验证实蒸汽弹射器的功率远高于液压弹射器,弹射造成的蒸汽消耗对推进功率影响不大,而且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难题就是汽缸密封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弹射器才会成为海军的制式装备。
  “鸿齐,技术方面我是外行。”弟弟的模样让李鸿秦颇为无奈。弟弟四年前迷上弹射器后,沉迷其中,试验耗尽父亲留下的财产,连累自己也负债累累。固执的弟弟不愿意让风险投资公司分享“发明”,李家为了试验耗空家底,幸好自己做律师,每个月有数千元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但试验不能成功,二十多万元负债足够把自己送进监狱。
  “大哥,如果试验顺利,就只剩下两个问题,第一是气缸缝受缸内压力扩张的问题,初步解决方案除加强结构外,加装密封条,密封条在气缸缝外部形成完整的钩形结构,夹住汽缸缝,防止压力增大时汽缸缝扩大。第二是弹射气缸本身受热变形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海军和我们一起解决。我决定,解决气缸密封问题后,就会邀请海军部参观试验,他们一定不会拒绝安全而先进的弹射装置,大哥,你的投资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回报。”
  李鸿齐非常感激大哥的鼎力支持,等海军买下弹射器,公司股份至少一半以上都将属于大哥。李鸿秦心中暖洋洋的,至少弟弟还惦记着自己,自己不惜一切的支持,值得。弟弟试验成功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弟弟。而且一旦技术被海军采用,回报会异常丰厚。
  “鸿齐,我没想太多,只要你能成功。相信海军一定不会拒绝。”海军会接受吗?李鸿秦心中打鼓,“鸿齐,你认识海军的人?他们会不会来参观试验?”
  “需要认识吗?我准备进行公开试验,海军是否前来无关紧要,只要这家伙把几吨重的东西弹飞,海军会自动上门。放心,大哥,海军非常喜欢新技术,绝不会错过这个至关重要的机器。”
  李鸿齐非常自信,全世界都知道,华盛顿条约后,国会批准建造五艘前所未有的“大帝”级航空母舰,显然海军把注意力放到了航母上,而蒸汽弹射器,恰恰可以满足“大帝”级的需要,海军绝不会拒绝先进的弹射器。更何况全世界都在打仗,中国卷入战争只是迟早的事。
  何况国防军早就备战了,否则大帝级不会在华盛顿条约到期当天,就在迫不及待地在船厂动工。设计早已完成,甚至连造舰材料都亦齐备,等的就是国会批准和华盛顿条约到期。海军可谓处心积虑。
  “鸿齐,我有个朋友在海军部工作,或许可以请他帮忙,邀请海军将领参观试验,如何?至少先让他们见识一下。”李鸿秦并没有弟弟的自信,毕竟国防军军备供应竞争激烈,像弟弟这样连家公司都没有,有多少把握拿到海军订单?检查图纸的李鸿齐无所谓的耸耸肩,“也行,大哥,你安排吧!”
第113章
好地方
  共和29年9月12日,国防军的“暴怒行动”,恢复泰国民选政权。一周后国会批准修改《中日经贸协定》相关条款,国会许可战时日本帝国可租用中国商船用于军用物资运输等。一石击起千层浪,本来就动荡不安的太平洋局势,又起波澜。
  1940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中国“占领”泰国一事,再次发表强硬声明:中国必须中止在亚洲的侵略行动,否则美国将被迫采取美国政府认为必要的行动和措施。罗斯福的演说对中国、亚洲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在孤立主义气氛浓厚的美国,掀起轩然大波,遭到美国孤立主义者猛烈抨击,指责罗斯福是战争贩子。
  美国实业界喉舌《华尔街日报》以“停止干涉,美国需要和平”为题,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商业金融记事报》社论说: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并不负有责任,也没有“高超智慧”解决问题。反对党断言罗斯福企图挑起战争,转移在国内问题上的无能。甚至有议员威胁要弹劾总统。还有人发起主题为“让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2500万人签名请愿运动。
  面对国内压力,罗斯福不得不调整态度,改口称:美国正积极寻求和平。孤立主义成为中美走向对抗甚至战争的有力屏障。
  太平洋风云再起时,欧洲“世界中心”战争风暴愈演愈烈。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国和西方同盟的视线不约而同移向北方。而北方的丹麦、挪威和瑞典则在波兰灭亡后噤若寒蝉,体味着唇亡齿寒的悲凉。尤其是丹麦和挪威,紧邻德国首当其冲,而自身兵力非常有限。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二十一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是德国海军的噩梦。
  一次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的进入大西洋。
  挪威还关系到德国战争急需的战略物资“铁”。德国每年进口1500万吨铁矿石,其中1100万吨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是瑞典,其次是挪威。铁矿石夏季从瑞典港口经波罗的海运往德国,冬季波罗的海冰封后,铁矿石只好从挪威北部港口纳尔维克经过挪威水道运往德国,而冬季航线占了铁矿石年总运量的41%。
  因此,德国和英法都准备发动北欧军事行动,希望抢先控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早在1940年8月28日,英法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便决定派遣远征军到挪威领海布雷,同时,英国外交部长向挪威和瑞典大使宣布,盟国将禁止铁矿石运往德国。法国总理也主张尽快进兵挪威,牵制西线德军。
  德国海军不断获得盟国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企图的情报,又发生了令德国十分不安的“阿尔特马克”号事件。事件表明英国无视挪威中立,挪威当局态度暧昧。几月前,在挪威领海,挪威放跑被“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捕获的美国货船“大燧石城号”。英国在挪威水道布放水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希特勒认为挪威倒向英国,德军必须先下手为强。
  1940年9月29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接到德军最高统帅部实施“威悉河演习”指令,即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最后命令。1940年10月11日5时15分黎明,德军向挪威发动进攻。挪威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组织起有效防御,但挪威军队的将领和士兵,仍然进行了殊死抵抗,英国军队也伸出援手。
  在德军登陆的同一天,英国主力舰队出现在卑尔根附近,德军迅速出动大批轰炸机,炸沉英军一艘驱逐舰,伤一艘战列舰和二艘重巡洋舰。英国舰队初战受挫,撤到设得兰群岛地区。此后,由于德军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制空权,英军统帅部决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只使用潜艇和飞机。
  10月16日和18日,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陆。中部登陆的英法联军于10月21日向特隆赫姆发起进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国飞机狂轰滥炸下惨重损失,10月31日即退出挪威。
  纳尔维克争夺战中,英法联军得到舰队和空军支援,占有巨大优势。然而德国登陆部队虽得不到空中和海上支援,但对英法联军阻击却非常顽强,击退英法联军多次进攻。战斗进行到11月28日,德军放弃纳尔维克,沿铁路向瑞典边界退却。
  当荷、比、卢三国仍做中立美梦时,德军于12月10日清晨,在荷兰海岸至马其诺防线地区展开全线进攻。德军三千架飞机乌云遮日般袭击了荷、比、卢、法四国72个机场,摧毁数百架飞机。随后,德军B集团军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发起进攻。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15日荷兰投降。17日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联军,封锁了海峡,阻止英军增援,从而将英、法盟军四十个师包围在法国敦刻尔克地区。23日,布伦沦陷,27日加来被占,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见联军无力支援,便下令比军投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