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30

  “试炼是可以。可是咱们这里的炼铁厂眼下要不要先停下来再说?”周明泰听到司马这么说,于是便开口问道,现在矿砂前途不明,这炼铁厂能不能办下去都是个问题,显然这个时候不是冲动的时候。
  “办!不能再等了,要建现在就建,哪怕就是这里的铁矿不适合炼铁,我还就不相信口外这么大的地方还找不到几处铁矿。”司马信心十足地说道,其实这么说也是因为有底气摆在那,毕竟在几百公里以外。可是有一个天大的白云鄂博矿摆在那。这个白云鄂博的铁矿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要知道那里可是后世中国的几大钢铁基地。有这么一个矿在这里作底,就是这个烟筒山矿真的不适合炼铁。那又有什么。大不了跑到白云鄂博去采矿去。
  在周明泰面前司马可是发着誓,无论如何都会把钢铁联合企业办下去,可是实际上呢?现在连设备都没有,办什么钢铁联合企业。说道炼铁设备,虽说大量的核心设备都通过现代定购的方式买了过来,可是仍然有上千吨的附属设备,需要西北公司按图纸生产。可是现在西北公司所属的几家分厂。全部都在赶着国内的企业机器订单,除非违约停工,否则近期内可真的没有多余的生产力可供生产炼铁设备。
  就在司马为着公司的目前实在挤不出多余的产能,用于生产炼铁设备而发愁时,远在几百公里外地天津的保和洋行里,马修却显得兴奋异常。
  “孙!谢谢你,我们要发财了!”马修兴奋的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大声地喊叫着,马修之所以会这么兴奋,就是因为从孙平的嘴中得到了确切消息。俄罗斯帝国陆军部的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没有按计划坐火车直抵海参崴,而是从东清铁路中转站哈尔滨站换车南下。火朝直赴天津而来,现在火车早已过了山海关。应该在今天这位将军就会到抵达天津。
  虽说这个米涅夫·伊凡诺维列仅只是俄军的一名少将。可是他却偏偏掌控着俄军海外物资采购的大权,这次从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战前圣彼得堡。因为其名称德国味太重,因此被改名为彼得格勒)出发,就是负责在中日美三国采买俄军所需各类物资。经过马修和孙平长达数月的努力的攻关,现在这位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并没有按计划直赴日本定购物资,而是以定购面粉为由到天津,其用意再明显不过。
  虽说俄国现在为了打仗,连皇太子的奶粉钱都扣了下来买军火,卢布也是贬值数倍。可是手里握着英法提供的金英镑、金法郎的米涅夫·伊凡诺维列仍然是一个闪着金光的金娃娃,是否能争取到这次俄军的军装订单,就要全看马修的攻关本领了。对于这些俄国的贵族将军们,马修再了解不过,他们中很多人就像是前清时的中国官员一样,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一切。
  对于这些官员最有效的攻关,就是以金钱为武器,而行贿可是马修的拿手好戏,要知道一直以来,洋行的不少生意都是马修用这种方式得到,对于马修而言这根本就是轻车熟路的拿手好戏罢了。而且是按照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位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并不是一位正直的、令人尊敬的贵族,既然这位将军是种人,那么马修对于拿下其手中可以吃入的订单,可是有着百分之一百的信心。
  “我们从俄国驻华公使馆B·库朋斯齐公使那里得到消息,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将会今天到达天津火车站,到时将入住酒店,与第二天和天津商界洽谈各项事宜,并将会在近几天内就物资采购展开招标。这是公使馆里订的酒店,房间号已经写在上面。”在马修的办公室之中,孙平拿着最新得到的消息对马修说道,这个消息是孙平花钱从俄国驻津领事馆参赞那里花高价购得。
  “很好!孙先生办事一直是令人如此放心,我想在不久的之后,你将会成为保和洋行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股东。”看手里的便条上的写着的酒店名称和房间号,激动异常的马修兴奋的许诺到,至于是否会兑现今天的许诺,估计答案也将是两可之中。
第124章
军装
  “一切全部都是马修对孙平的栽培。为了从京城公使馆以及天津领事馆内部得到这些消息,前后这些天一共用去四千四百六十元的经费,希望如此庞大的开销,对洋行而言是物有所值。”
  这已经不是孙平第一次听马修许诺自己将成为洋行的股东,可是最后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对于用成为洋行股东的激励,孙平早已经变得很是麻木,已不像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那般激动。对一个不停地重复着一个不可能的谎言,最终是让这个人失去对他的全部信任,现在孙平就是如此,眼下这里不过是孙平混口饭地方而已。
  “当然是物有所值,这是一千元的支票,这是是洋行对于你最近出色的表现的奖励,有一天你将会坐在我的这个位置上,如果你一直这么出色的话。”马修拿出支票本开出一张支票后递到孙平面前说道,相比于可能谋取的利润而言,花费几千元去买这些信息,当然值得,心情异常高兴的马修便给孙平开出了这份不菲的奖金。
  当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在驻天津俄军派来的汽车接送到已经定好的酒店时。马修就已经早早地到达酒店,并在米涅夫·伊凡诺维列所住的316号房间的对面定了一间客房。
  “我的将军,现在对于我国而言,最迫切需要的是足够的面粉,没有面粉,就没有面包,一旦那些灰色的牲口(俄军士兵)没有了面包,恐怕到时就会演变成一场革命。连日本人的面粉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我们首先来天津定购面粉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等到我们从美国回国时。到时中国的面粉早都已经变成面包发到那些灰色牲口的手里。”
  在到饭店去的路上,安德列夫仍然如是的劝说着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以防止其改变主意。实际上米涅夫·伊凡诺维列之突然决定到天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的参谋安德列夫对其的游说。
  “你的意见无时无刻的不在证明着你是一位合格的参谋,也许以后你的军衔将会得到再次晋升,安德列夫。”米涅夫·伊凡诺维列少将如此夸赞到自己的这位参谋,作为一个贵族,米涅夫本身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官,如果不是因为身边的参谋为自己打理一切。恐怕早已经在年前就被开除了军职。
  对于自己身边的这位从战前就给自己很大帮助的参谋,米涅夫是再相信不过,只不过米涅夫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安德列夫是在收了马修一万英镑的贿赂之后,才不停的鼓吹着先面包、军服,后步枪大炮的理论。其如此鼓吹的理由和借口很简单,如果那些在前线厮杀的灰色牲口们,没有了面包,甚至连冬衣都像去年一样在死人身上扒取,那么恐怕最终又冷又饿的灰色牲口们,会发生一场革命来争取面包和军衣。
  不过显然安德列夫一下猜中了,如果前线的士兵真的饥寒交迫的话,恐怕最后真的会变成一场革命,在历史上俄国的那场轰动世界的革命可就是以面包为导火索。
  “我的将军,这位是马修先生,保和洋行的经理,就住在您的房间对面。”在米涅夫的房间中,安德列夫向其介绍到自己身旁的马修,刚才利用出去办事的机会和这些马修接上头之后。安德列夫就开始为两者穿针引线起来。
  米涅夫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一身作派显示出其是十足的英国佬的马修,这个人尼夫耶夫在路上曾经向自己介绍过。米涅夫当然知道这个英国佬来这里的用意。
  “……我想作为任何一个爱国的俄国人。都不可能愿意把订单交给日本人,更何况去年日本人的违约已经证明了。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接下如此之大的订单。将军阁下,去年和贵国良好的合作,就已经证明了保和洋行的实力,而我们的提供的军衣质量也远优于日本人,相信将军阁下会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在和米涅夫谈了东扯西谈的聊了一个多小时后,马修才算是进入正题,其言语之中不停的打压着日本人,原因无非是因为只有日本这么一个竞争者罢了。
  “对于军装交给你或是日本人,我本人和我国政府都没有任何意见,但是前提是你们双方谁能够在十一月之前交付足够的军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你说的,日本人去年没能履行合同使得我国军队去年冬天过的非常辛苦,你有什么能力保证你们洋行能够在十一月份之前,提供足够的军衣。”听着马修的话米涅夫对马修说。米涅夫并不感兴趣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虽然不喜欢日本人,但是相对的日本人作生意,至少他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谋取订单。
  “我们有去年两个月内交付二十万军衣的信用在那里,另外还有3.5%,我们洋行愿意用合同总额3.5%为保证,不知道将军阁下意下如何?”听到眼前的这位年过中年的将军这么说,马修不再做任何掩饰地说道,合同总额的3.5%作为回报,相信应该可以打动这将军,让这位将军把合同交给自己。
  “3.5%!”米涅夫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心下不禁一个激凛,这可是几百万的回报,到底应不应该答应?一时之间米涅夫也有些犹豫,如果合同签定下来以后,这家洋行不能按时交付,到时自己可就要上军事法庭了,之前的那几位同僚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他们现在还在西伯利亚流放着。米涅夫不停地在自己的内心里盘算着得失,一边是几百万的好处。一边是被流放西伯利亚,一边是实打实的好处,一边只是有可能的坏处。到底应该不应该答应下来?一时之间米涅夫也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另加一套英国伦敦的别墅。”作为米涅夫将军身边的亲信,安德列夫中校当然有有资格在一旁旁听,当看到将军有些犹豫不决时,安德列夫开口说道。作为将军的参谋和亲信,安德列夫当然知道将军所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担心出事后会不会东窗事发,而导致自己被流放。如此的话。那么就早做安排,毕竟流放只是一个代名词,只要有钱。昨天还在西伯利亚流放的囚犯,几天后就会在伦敦花天酒地。
  “将军,您的意见呢?”心里算了一下安德列夫开的这个价码之后,虽说这个价码绝对高出了马修的预期,可是仍然在马修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安德列夫中校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对于安德列夫,米涅夫本人是非常之信任。
  毕竟十多年以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这位参谋为自己谋划,哪怕就是在十二年前的俄日战争时,自己身边的那些个朋友,都因为战场上表现太差,而被撤职或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米涅夫在安德列夫的谋划下,不仅没有被撤职或训斥,反而一年之中连升了两级。正是因为两人十多年的合作。才使得米涅夫对安德列夫几近无条件的信任。
  “祝我们合作愉快,我想从下周起。我们就可以将第一批十万件左右的军衣。发送到俄国。米涅夫将军、安德列夫中校,你们今天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当合同签定之后。马修举着酒杯对米涅夫和安德列夫说道,虽然不知道自己的那位合伙人司马,怎么样在两个月内弄出合同上规定的军衣,但是马修还是对自己的这位合伙人充满了信心,上一次的三十万件军衣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这位合伙人的能力。有时候就在这样,在马修和很多人眼里仍然保持着一丝神秘的司马,总是因为这些一丝神秘而给人们一些信心。
  两天之后,马修和孙平带着刚刚签定,墨迹未干的向俄军提供军衣合同出现在孔家庄时,两个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个铺着水泥路的孔家庄,就是自己上次来的那个孔家庄。
  “这可能吗?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就是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尤其是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到经过一年多扩建占地已达数平方公里的工厂区时,两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震惊的就是马修,原本马修一直以为司马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就是一家像天津、上海的那些中国人的企业那样,有数间厂房的工厂罢了。可是现在眼前看到的一切明显颠覆马修的看法,心里隐隐的又把司马提高了一个量级,拥犹如此庞大的企业的司马,在这个时候理所当然的赢得马修全部的尊敬。
  “经理,你看这里的砖头,和我们那里的不太一样,砖的上面都是孔洞。”孙平看到路边摆放的码放整齐的砖块说道,这种上面都是拇指大小的空心孔洞的砖块,孙平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砖块差不多相当于普通红砖的三块大小。这些空心砖是司马和孔家合作开办的轮窑厂里生产的烧结空心砖,之所以没有使用烧结的实心红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口外并不宽余的土地资源决定的。
  合办的那家大型轮窑厂就设在东洋河的附近,烧砖所需要的粘土都是从东洋河附近良地里取土制成,可是这地方的良田就那么些,烧砖对于土地资源的耗费可以谓是毁灭性的。烧空心砖只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对土地资源的耗费。不过使用空心砖之后却带来的一负面效果,那就是空心砖不能承力,为此现在所有的住宅楼、工厂厂房,全部都是钢混框架结构。
  在国内的现在的这种环境下,同时公司钢铁厂并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大量使用钢混框架结构建筑,显得有些浪费,不过也是没有办法。毕竟相比于实心烧结砖,使用空心砖至少降低一半的取土量。
  “你好,我是天津保和洋行的孙平。这位是我们洋行的马修经理,来这里求见贵公司董事长司马先生,还请通传一声。”之所以从马车上下来,就是因为在入口处马车被哨兵给拦了下来,这里距离公司总部大楼还有一公里多。虽说现在公司的分厂布局已经从过去的一院演变成了街道式的多院独立式,显得整个工厂区更像是一个城镇。可是在进入公司时,仍然需要通过几处哨所。
  “你等一下,我打电话到公司问一下。”哨所里的哨兵一手摇动电话的转柄转了几圈后,拿起电话向公司问起来,虽说这个哨兵在打着电话。可是右手却仍然按在手枪套上以防意外。而实际上这个哨所仅仅只是一个明哨罢了,路对面的工厂里的围墙角还设有一个地堡,那个地堡就是暗哨。
  地堡内除了几名哨兵以外,还备有一架重机枪。当然这一切都不为马修和孙平所知,在两个人眼里进入别人的工厂会通过看大门的这一关,显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只不过腰间扶枪的门卫,在一般工厂里还真没见识过。不过这对于马修、孙平二人而言,并没有什么。毕竟他们来的目的只是为了生意,而不是为了其它,所以这些他们根本不会细心的留意,也更提不起留意的心思来。
  “哈喽!马修先生,好久不见,难怪今天觉得眼皮真跳,原来是你来了。”一见到马修,司马不禁心情大好起来,这个马修自从上次天津一别。这可是他第一次上门,他这时候来十有八九是送上门给自己送钱来的。对这种送财童子……不。应该叫运财老人才是,司马见着他的怎么会不高兴。
  “司马。真没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你竟然把你的公司办的规模如此之大,恐怕在全中国,不!甚至在全亚洲,你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应该算是最大的机械公司了。实在是令人震惊。”马修见到司马后,仍然用震惊的口吻大声地说道,马屁人人都会拍,但是像马修这么夸张的还真的很少见。
  “司马,你看这是我和俄国佬签定的军衣供货合同,至于那5%回扣早已经被我加了入进去,合同上的价格比我们之间最初磋商协定地价格高出7.5%,这可是我费尽心机才从俄国佬人那里弄到的。”马修用自己那非常之正宗的京片子对司马说道,整个人在这时也显得非常之忠实,只不过在忠实地别面面,马修还是把没写入合同的回扣增加到11%,以确保自己的好处。
  “马修,你永远都是我的最优秀的合伙人之一,马修这……”司马一边夸赞着,一边打开合同看了一下,合同是分别用英文、俄文、中文书写,所以对司马而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可是当司马看到合同上军衣的数量时,还是忍不住被吓了一跳。
  被合同上庞大的军衣数量给吓住司马看着马修,很难相信这份合同就是马修说的那份合同,这怎么可能,除非是说这个马修把俄国人外购军衣的生意全部给抢了过来。有这个可能吗?那些日本人会放过这么大的生意吗?
  “司马,我可是为了咱们中国,不能便宜了那些日本人不是,再则我相信以司马的能力,应该可以按期供应这些军衣吧!”马修眼里带着狡诈的眼光说道,现在马修早都断定对于这个司马,只要用日本就可以刺激到他,为此马修这个英国人,甚至连“咱们中国”这样话都说了出来。
  虽说现在公司非常需要资金,可是看着合同上7位数军衣订单,司马还是有股倒抽凉气的感觉,毕竟数量实在是太过于庞大。虽然仍然是像去年一样,向那家出售俄布陆军剩余军大衣的公司定货,可是按订单上的数量,自己就是把那家公司所有的存货都买下来,都还差不少,可是如此大规模的一次定购如此数量军衣,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自己的公司根本不能生产制造这些军衣,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二十一世纪购买或生产,但是如此庞大的数量发出去,恐怕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很困难。尽可能避免被有心人的注意,是司马一直以为的第一原则,可是眼前公司非常需要资金来扩张,同时这么一大块肥肉,要是放弃了……
  一时之间,司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笔生意到底是做?还是不错?这是个问题。
第125章
改变
  和现在的这个时代不同,在共和五年的社会,根本没有详细的商业记录,更不像后世那么发达的资讯,也没有像后世那么组织严密的政府力量。所以在这个时代司马根本不需要担心发货问题,哪怕就是大量通过马修的洋行,向国内外出售着用来制造火炸药的苯、硝酸铵司马都没有担心过会有人因此而怀疑上公司什么。
  可是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不同,在那个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司马,当然那个组织严密的社会,虽然表面上没有人会在意什么商业交易,可是当一些商业交易有些不太正常时,谁知道会有不会引起一些人的好奇心呢?就像上次的古董一样。犹豫了十多分钟之后,司马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相比于倒卖其它物资,做军装应该是最简单、最安全的一种生意,毕竟仅仅只是服装罢了,虽说是制服。
  “也许我应该在这里建一个服装厂,从关内招些女工过来,让她们在这里制造军衣,一来可以起到掩饰的作用,二来也可以解决一些工人的老婆问题。”待马修等人离开办公室后。思考着要怎么样完成这笔天价军装合同的司马想到这么一个主意。虽说司马并不愿意涉足轻工行业,与现在的民族资本家争夺市场,可是显然现在的中国的成衣制造业非常的落后,或者说根本没有几家成衣商。
  那么也不存在和这些民族资本家争利的问题。更何况司马准备开办服装厂制造的可是军装,而且是专供满足出口俄国的需求,连国内市场都不考虑,这样应该可以避免发生争夺市场的情形。
  其实早在月前司马就有想法办一些适合女性工作的分厂,毕竟随着公司现在越来越大,公司里地单身男人也越来越多,让他们都回家找老婆显然不太现实。办几家适合女性工作的工厂,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工人的老婆问题。
  现在既然碰到了这个问题,那么办一家全部是女性工作的服装厂倒是再合适不过,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再合适不过了。至于制造军装所需的原料司马并不担心,也许购买成衣军装量如果很大的话,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购买粘毛混纺的毛呢面料,应该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其实司马根本是有一些多虑了,虽说两年前的经济危机已经结束,可是现在国内各地仍然不停的加大内需为政策导向。司马愿意购买各种物资,那些企业主和地方官员高兴都来不及,谁会去追究这去物资的去向。只要能卖掉货物就行。虽然在后世的中国有着世界上组织最为严密的政府组织结构,同时有着健全的商业管理体系,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管理完善的商业市场。
  在这个高度资本化、但是管理却不完善的中国市场上,各种介于黑于白之间的灰色贸易普遍存在,每一个从业者所追求的只是利益,至于其它却非是他们所考虑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卖方根本没有提供发票的习惯。像司马在上次分多次购买三十万件军大衣时,卖方根本就没有提供发票,而司马更没有去索要,仅只是通过电话、网络就达成了交易。
  司马应该很庆幸,自己没有碰到骗子,否则那可是几百万打了水漂。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不健全的市场,才使得司马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购买了数亿的各类机械设备和各类物资,但是却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要不然再多设一些贸易公司吧!可是这次量这么大。而且是两个月内交付,这也太多、太急了一点。只有尽可能分散订单了。”司马有些忧心忡忡的想到。那怕是国内没有健全的市场管理。现在的司马也不愿意去冒任何风险,去挑战未知的风险。多设贸易公司就成了司马唯一的解决之道。
  虽然在一开始时,司马就曾注册了数十家贸易公司,而且是过去购买的物资,也都是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分散购买。但是现在是在短期内购进如此之多的俄布剩余的军大衣,显然只有这么十几家贸易公司还是有些不足。
  考虑了几个小时之后,司马才决定通过多设贸易公司公司来分散订单,同时还需要向不同的服装厂下订单来补足差额,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尽快在西北公司内新开一家服装厂,用来生产军装,同时还可以生产工厂所需要的劳动服以及民团的军装之类,毕竟靠从后世的服装厂定货也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办服装厂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西北公司几乎一色的老爷们中添些红花,在后世国家在各地规划大型重工业企业时,都会在附近规划建设纺织的工厂,以招募女工,从根本上解决那些重工业企业配偶问题,这个办法司马觉得倒是可以借鉴一下,毕竟同样的问题也在自己的公司里也存在着。
  “这里变化可真够大的,没想到自己原本并不想改变什么,现在还是改变了这么多。”想通了一切的司马,站在自己的办公室的窗户前,看着公司办公大楼院内的郁郁葱葱的树木口说道,感慨着这种变化的司马,在心里隐隐的只觉得有一丝骄傲。毕竟是司马一手在这么一片空白的口外建立了这么一家庞大的企业。
  如果要说对现在口外变化体验最深的人,当数孔家庄的原住民们,在西北公司未成气候之前,孔家庄只不过是铁路线旁的一个市镇而已,一直是作为入蒙经商的一个中间商站存在。随着蒙古在几年前的独立,入蒙经商的国商们受到诸多的限制,使得这几年入蒙经商的人越来越少,也使得孔家庄过去一个热闹的市镇,也变得越发冷清起来,很多酒店、饭庄的生意也冷清到关门休市的地步。
  可是自从去年西北公司成立以后。越来越多的从关内来讨生活的人,纷纷通过公司招募、自已投奔等各种途径涌入西北公司。现在仅只是在西北公司的各个分厂务工的工人就多达近万人。再加上这些人的家人之类,这些人加在一起,已数倍于孔家庄这个口外并不算小的集镇上的原住民。不过让孔家庄人庆幸的是,这些在西北公司工作的工人们,都是住在公司给他们盖的洋楼里,和孔家庄的人倒也不会发生什么冲突。
  反而是现在孔家庄的原住民从这些工人身上获利甚多,因为这些西北公司的工人中的相当一部分把家安在公司,虽然他们食用的粮食是从公司的专营店里购买。可是像青菜、肉食之类,却大都是从孔家庄的集市上买来。正是因为有了这几千户的消费主力,才使得现在孔家庄的集市从过去的三天一集变成现在的一天一集。正是因为那些工人家庭之中,相当一部分的日常消费都集中在孔家庄消费。才使得孔家庄的百姓现在能深切的体会到口外地变化,和西北公司的存在给自身带来的好处。
  现在很多家庭在自己家的地里种着青菜之类,然后在集市上卖出,使得原本手头并不宽裕的孔家庄村民从中获利不少,而且那些收入甚丰的工人们,也从来不会仗势欺人强买强卖。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当孔家庄的人看到那些穿着蓝色夹克式的劳动服的西北公司的工人时。眼中除了尊敬之外,还多了一丝感激。正是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当然感觉变化最大的,以及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开着杂货店、布庄、饭庄、酒店之类的老板们,在西北公司开办之前,这孔家庄可已是冷清了好几年了,自打从这西北公司建起来以后,这生意可是越来越好了,原本惨淡经营的饭庄的生意更是越发的红火起来。
  原本孔家庄有三家布庄。自打从这到蒙古做生意的行商们来得少了,这布庄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大都是靠搭卖着杂货之类支撑着小店的买卖。可是自从今年春节前后。那些个工人的老婆孩子们来了以后,这布庄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了。
  公司虽然给工人们发着劳动服,可是这些工人的老婆孩子可没给发啊!再则这些人从口内来的时候身上穿的大都比较破旧,来到这里,家里的当家的一个月胜钱不少,那家不置上几件新衣裳的,如此一来这布庄的生意能不好嘛。
  “麻子,咱们家进的那东洋国的粉花的花布卖的咋样,这快入秋了,到添货的时候了。”刘老拐提着烟袋一进店里就问道,和庄上新的大多数店里的东家一样,刘老拐也是从外地来孔家庄做生意的人。
  和其它的布店不同刘老拐一上来就看准了那些工人的婆娘,所以布店里专卖各种花布,其它杂布根本不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生意相比其它几家布庄的生意倒也好不少,这公司大院里的那些婆娘们,一说道买花布首先想到的就是刘老拐的这家店,生意还能不好嘛。
  “回东家,粉花布还有些余货。”麻子见东家这么问,连忙从柜台后面跑到东家面前说道。
  “嗯!回头我去到张家口去打点货回来,瞅那些个公司里的工人,看那个精气神的,估摸着这才从春花楼里头出来。这些个苦哈哈们上辈子烧了高香,进了公司,现在都有钱玩上娘们了,这公司钱都造在这帮穷哈哈身上了,这公司里也不管管。”
  刘老拐嗯了一声。看到路边的几个穿着蓝色的劳动服的工人,脚步明显有些打飘的样子,吱了一口骂道。虽说大家都是男人,可是刘老拐就看不惯这些一朝发达的穷哈哈的一些做派,候挣到两钱倒是这里做贱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