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730

  “命令F营立即增援高炮阵地,阻止中国人进攻,把中国人赶下海。”温赖特知道完了,F营是唯一预备队。黎明,温赖特派出最后一支预备队,五百名未经训练的水兵与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人员及勤务连一起向敌人发动进攻。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攻击坦克掩护的中国军队,结局不言而喻。上午九点,马林达隧道中的美国人听见坦克隆隆声。
  温赖特听说装甲部队正在向毫无反坦克装备的部队进攻,脑海中马上浮出坦克对伤兵和护士扫射的情景。
  “我们守不了多久。”温赖特对参谋说道。一小时前,罗斯福总统还发来嘉奖电报,而现在却只能投降。九时十五分,温赖特命令路昌斯·毕比准将广播预先准备好的投降书。
  “告诉中国佬,我们将在中午停止射击。”
  大炮破坏了,密码烧毁了,无线电设备捣毁了,温赖特向罗斯福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总统阁下,我心碎、哀伤,但问心无愧的向阁下报告,我必须安排马尼拉湾要塞投降,人的耐力有限,限度早已超负荷。既然已无解救希望,无谓流血和牺牲是对将士的犯罪。总统先生,请告诉国民,将士和我本人已尽力而为,我们坚持了美国和美国军队最优秀的传统。愿上帝祝福保佑你,引导你和全国走向最后胜利。我即将怀着哀伤,但为英勇部下骄傲的心情,去会见中国军队司令。再见,总统先生。”
  2月5日上午十时十二分,科雷吉多岛美军枪炮全部沉默。马林达隧道西口,士兵惊讶地看到温赖特手举白色床单制成的白旗,走出办公室。一些伤兵挣扎着站起来,向温赖特行军礼。神情严肃的美菲军人朝他走过来,握手或拍拍他的肩膀。
  “没什么,将军。”一个军人行礼后,崇敬的开解中将,“我们都知道,您已尽了最大努力。”
  丹佛山,一个美军火力支撑点旁,端步枪的李雷煞有兴趣地打量着几名战俘,给他们一人发了一根烟,看着贪婪吸烟的美国佬,李雷惊诧莫名,美军甚至一枪未放,就举手投降了,完全没有投降的羞愧感,反而有解脱的快感。
  “功夫,哈……呼……哈。”吸烟的美国士兵嘻嘻哈哈与和蔼的中国士兵比划着电影中的动作,似乎双方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我喜欢中国电影。”衣衫褴褛的美国士兵用生硬的中文冲李雷说道,香烟吸尽时,甚至还比划着又讨要了一根。
  “看过上海之夜吗?”同样喜欢电影的李雷笑问美国兵,美国兵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意思。
  “班长,看。”正与美国兵打哈哈的李雷看到几名美国军官手举白旗走过来。
  “兄弟们,美国佬向我们投降了。”正包扎伤口的排长从望远镜中看清领头的军官竟是赖特中将,他亲手举着白旗。部队出发前曾下发过美军高级军官照片。
  “兄弟们,别打哈哈了,不要让美国佬轻看。”说话时赵丘平认认真真整整身上军装,甚至还用手擦干净靴子上的泥污,然后才下山迎接。
  “你好,将军!”走到中将跟前,赵丘平冲其行了个军礼。
  “你好,准尉,我是美国远东军司令官乔纳森·温赖特。”温赖特憔悴的脸上满是痛苦,削瘦的脸颊抽搐丰着。
  “将军阁下,希望你知道,投降必须包括菲律宾群岛所有美军和菲律宾军。”赵丘平郑重其事。
  “非常抱歉,我不能与你讨论投降条件。”高级军官与低级军官谈论投降事宜不合规矩。
  “带我去见你的长官。”
  “李班长,你们班负责将军安全,西安佬,立即报告,说美国佬投降了。”半小时后,一架国防陆军直升机降落在丹佛山山顶,绰号“皮包骨”的乔纳森·温赖特和随行人员第一次乘上直升机离开丹佛山。几十公里外的林加延湾战俘临时看守营内1.25万名美军战俘在宪兵吼喊下,自觉提着行李排成方队。
  昨天下午,接到战俘营命令:所有人收拾个人行李,准备离开的临时战俘营。一大清早,被划分成10个区域的战俘,就被叫到操场上点名,接受审查。
  “到底发生什么事?怎么会如此突然?为什么要审查?要去哪?”谣言从清晨排队、点名时开始流传:据说红十字会正与中国军方协商释放美军战俘。美军战俘激动不已,终于有机会回家了。
  “一定是要释放我们,没看到菲律宾士兵都被释放了吗?”
  “那是因为中国军方和菲律宾政府达成协议,他们都是亚洲人。”
  “就是,没听说吗?中国人之所以与美国打仗,就是为了亚洲独立,就像当年南美独立一样。他们当然不会囚禁自己人。”
  “反正,肯定会释放我们,或许红十字还有奎松和中国军队达成协议,释放我们。”
  所有人在难以压制的兴奋中接受了检查,上午十点半,一辆辆各种型号中国、美国卡车开进战俘营,型号杂乱的卡车,更是让所有人相信,中国军队要释放大家,否则会用军车押运。自由即将来临,将乘船离开这个人间地狱,自由就在前方。由450辆缴获卡车组成的车队,驶向林加延湾简易码头。
  “所有人立即下船。”卡车刚停稳,拿着铁皮卷制的扩音筒的宪兵用英文大吼。此时,简易码头上相当繁忙,港口里乱七八糟停满大大小小船只。卡车旁列队完毕的美国士兵,则根据命令被集中到2号码头,在钢梁和木板制成的码头两边停着两艘20多年船龄的破船,而且极度老化船体已经诱迹斑斑。商船舷侧描绘着大大的红十字。
  “自由轮!”托马斯一眼认出两艘万吨轮是著名的自由轮,是中国人大规模使用J-2集装箱轮前,最重要的散货轮,甚至父亲当年就是乘坐中国制造的自由轮到欧洲打仗。
  “自由轮给欧洲带去自由。”想到自由,两艘锈迹斑斑的商船,在托马斯眼中变得如白天鹅一般美丽,自由,或许登上自由轮后,自由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诚实马克号,老约克号。”托马斯用力记住两艘商船上的英文名称,船上的英文名称更让托马斯相信,登上商船后,就会获得自由。在登上商船后,或许船长会兴奋的告诉大家,“小伙子们,你们自由了,现在我们就回美国。”
  “嗨,托马斯,看来我们可以回美国了,诚实马克、老约克,可都是美国船。”
  站在托马斯旁边的菲利普同样从船名中看到异状,码头上原本在枪口下勉强排成队列的美国战俘,出人意料喜气洋洋的自觉排队,甚至连上跳板时,都不需要中国士兵招呼或命令,所有人都相信自由就在眼前。
  “该死的,是两艘菲律宾船。”等待上船时,海军上校约翰逊看清两艘锈迹斑斑的自由轮后,顿时明白,自由是鬼扯蛋。约输逊清楚的知道两艘船是一战结束后,美国淘汰的136艘自由轮中的一部分,有几艘卖给菲律宾,其中就有这两艘船,显然中国人一定不是用来交换战俘,而是送往战俘营。
  约翰逊挤到爱德华·金将军身旁,高级军官享有一定自由,至少不需要像士兵一样,排成方队等待上船。
  “将军,我想,他们要把我们送到真正的战俘营。”
  “约翰逊,我知道,交换战俘?美国从来没有俘虏过中国人,拿什么交换?”爱德华·金当然知道此行真正目的。今天早晨,临时战俘营方少校请自己吃早餐时说明,战俘营中所有人,都将送到中国本土战俘营,接受宪兵司令部战俘管理部门监管。
  “但愿,会与菲律宾的中国士兵一样友好。”望着喜不自胜,自觉接受点名的士兵,爱德华·金心中祈祷。6天前,进入战俘营后,金没有后悔投降的选择,中国遵守承诺,依据《战俘待遇公约》,战俘得到足够食物,伤兵得到医治,军官得到与军衔相对应的待遇。所有人保留个人财产,手表、戒指、钞票,都未遭受抢劫,中国士兵比想象的更文明。
  甚至于有军官说:我们在和真正的文明人打交道。但谁知道到达真正的战俘管理机构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会不会更严厉。
  “该死的,不是送我们回家。”登上甲板,见甲板两侧站满端步枪的中国宪兵和中国船员,托马斯才反应过来。
  “老约克”永远不可能给自己带来自由,它是中国战俘船。
  “第一,未经许何,任何人不得出舱。第二,每天上午九时、下午七时供应餐饭,餐饭供应由各舱自行分发。第三,海上骚乱,都将被视为暴动,为自己生命安全,我命令你们必须遵守规则,这里没有任何解释。每人一个舱位,立即进舱。”听到中国军官的训话,喜气洋洋的士兵,再也笑不出了,托马斯认命的顺着舱口竹梯进入舱室。
  “明天一定会更好。”选择了一个狭小的床铺,托马斯心中安慰自己。几十分钟后,满载1.25万名美军战俘的“诚实马克号”和“老约克号”缓缓驶出简易码头,朝北方驶去。居住在船舱中的美军高级军官,则透过舷窗看着大海,看着越来越远的吕宋岛,谁也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第182章
新与帝国
  共和十年后上海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日新月异。不过外滩依旧是万国建筑展览中心。
  “这一年,上海似乎没有变化。”海军船政处官员同时又身兼任中华船业集团技术顾问的叶在馥看着车窗外一成不变的街道说道。人才匮乏使得政府与民间不得不违例共同使用技术人员。
  因此,叶在馥每年不断往返于上海西北之间,有幸见识到上海的高速发展。从共和十年起,上海就像一个大建筑工地,每年有几千个项目上马。黄浦江隧道、上海南北高架公路、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工程,还有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城市铁路等等诸如此类工程,上海每天都在改变,从东方巴黎完成到东方纽约的转变,尽管国人并不愿意用东方纽约形容上海,上海就是上海。
  从车上看,外滩向江中扩展十几米,修建了供旅客观光的江滨花园。陆家嘴竖起钢筋混凝土森林,与老外滩媲美,黄浦江对面是中国第一高楼共和大厦。
  “长官,你看那是共和大厦。”开车的海军军士向叶将军介绍正建中的共和大厦。
  “我知道,鼎鼎大名的共和大厦,中国妇孺皆知。”大厦半年前因“钢材争端”而名扬中国,甚至登上国会议题。
  西北、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总是在暗中角力,以西北商会和上海商会为核心的两地财团,都试图成为中国金融经济中心。双方竞争方方面面,金融资本、工业力量至摩天楼。共和19年起,大楼成为双方竞争的战场,共和19年西北商会在共和大道1915号修建了332米的西北实业大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带有现代东方建筑色彩的西北实业大厦,成为西北甚至中国知名地标。共和25年,大上海都市圈的规划完成,野心勃勃的上海商界试图同西北角逐中国甚至亚洲金融中心,决心修建世界第一高楼“黄埔大厦”。专家论证持续整整四年,直到共和29年,在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后,当年10月,上海商界决定投资5500万元修建418米的“黄埔大厦”。
  黄埔大厦是人类史上最高建筑,从开始动工就引人瞩目。战争爆发后,一些议员指责312米的黄埔大厦浪费战争资源,要求国会制止,实际是担心建成后抢走西北实业大厦亚洲第一高的名头。不过,建筑耗钢8万吨,间接耗钢1.35万吨、需136公里电缆与电线、276公里长的管道、2154公里长的电话电缆的黄埔大厦的确难逃浪费战争资源的嫌疑。
  国会先后举行多次听证会,最终在上海商界攻关下,大厦工程继续进行,却更名为“共和大厦”。而施工进度因钢材及其它建筑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工期一直拖延至今,不过听证会,却让大厦名扬中国。毕竟中国甚至世界上能被扣上“浪费两艘主力舰”之名的摩天楼,它是独一份,也算是上海商界意外的收获。
  汽车驶进中华船业集团“郑和大厦”,船业集团董事长朱志尧和一众高层管理人员早早等候在大厦外。叶在馥的车刚一停稳,朱志尧便迎上前,亲自打开车门。
  “乃芬,当真是升官了,年余未见,莫不是我这座庙容不得你这尊大佛了。”朱志尧嗔怪道,脸上却喜笑颜开。
  船业集团高层倾巢而出,大张旗鼓的迎接,并不是因为叶在馥半年前升任海军船政处处长,会给自己带来大量订单,根本原因是叶在馥给予船业集团技术上极大支持,与其说是欢迎海军船政处处长,倒不如说是欢迎老伙计回家。换旁人,八抬大轿请,朱志尧也不甩,几年前董事长朱志尧便退出船业集团管理层。
  “庞德兄,弟之错,望兄勿怪。”叶在馥连忙抱拳道歉。一年多来,的确很少来上海,船政处工作耗费大量精力。
  “叶处长,朱董事长,上楼谈。”总经理朱扬敏插话。
  “乃芬,此次前来,是……”朱志尧轻声询问,尽管已不问公司事务,但朱志尧明白叶在馥来上海,肯定有要事。叶在馥神秘兮兮地笑道:“新航母!”
  “新航母?大帝级呢?”朱志尧一愣。
  海军定购的八艘大帝级尚未完工,而且有消息说海军已向国会递交增加六艘大帝级的报告,怎么又要上马新航母?
  “大帝级继续建造,船政处、海军造船厂、中船集团三家联合组成设计机构,集中精力完成新航母的设计。海军部认为大帝级已落伍,至少不能满足未来海军需求,所以海军部提出新方案。”叶在馥如实回答朱志尧的问题。
  实际上到中船集团,就是为了把中船集团最好的船泊设计师带到葫芦岛,参与新航母的设计,以便快速,高效完成新舰设计。
  “海军部非常重视新舰研制,甚至还下发时间表。时间表从昨天就开始进入倒计时,现在,只有160天完成设计。大帝级是中船集团独立设计的,所以我需要中船集团最好的设计人员,海军部的意图很明白,尽可能采用成熟设计。”
  “人没问题,你并不需要亲自来,打个电话即可。成熟设计?新舰是不是要在大帝级基础上改造?”朱志尧猜测海军部的意思。如果猜测成立,集团现在就需要安排,从船台到造船材料,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才能确保工期。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海军部需要超级航母。”当说道超级航母时,叶在馥留意到朱志尧眼睛一亮。研制和制造超级航母,对船厂技术上的推动作用,利润上的最大化,可谓有百益而无一害。
  “超级航母,多少吨?我们有一个初始设计,如果您感兴趣,一会我们到23楼参观一下,乃芬,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朱志尧神秘兮兮。
  一小时后,叶在馥在朱志尧陪同下来到23楼“军事船泊研发中心”。进入会议室,叶在馥的确大吃一惊,盯着会议室中一身职业装打扮的女人,反倒忽视了会议桌上的航母模型。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句话用在船业集团上再合适不过,在与海军船政处配合完成大帝级航母设计后,船业集团继续根据海军需要对大帝进行改进的同时,开始悄悄设计大帝级的替代舰。与海军部思想不谋而合,船业集团设计师瞄准的同样是超级航母,完成初始设计,船业集团就等待向海军介绍新型航母的机会,机会来了。
  “该级舰长326米,宽39.5米,吃水11.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标准排水量60000吨,满载排水量79000~81000吨。动力装置由4台蒸汽涡轮机和8座锅炉组成,主机为4台减速齿轮式涡轮机,4轴推进,总输出功率285800千瓦,航速34节。有2台CZ-2型蒸汽弹射器,4部载重能力50吨升降机,可搭载飞机190架至205架。2部弹射器和4部舷侧升降机,能保障每分钟弹射4架飞机。”
  叶金娟神情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叶在馥是自己的叔叔,十九年前,对日战争期间,自己到船业集团做义工,从那时起,就迷上船泊,总是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设计军舰保卫祖国的海疆。十七年前在家人反对声中考进上海交通大学舰船设计院,从大二开始实习,十五年参与设计了十二种军舰,并且参加了大帝级的设计。
  “超级航母”是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试验项目,甚至还动用了叔叔的关系,恳求朱伯伯同意主持“超级航母”的基础纸面设计。叶在馥尽管知道侄女在中船集团工作,从事舰船设计,但根本没想到她竟然主持设计超级航母。叶在馥朝朱志尧看了一眼,充满疑惑。叶金娟介绍航母时,叶在馥努力压下疑惑,仔细打量航母模型。
  留意到叶在馥把注意力放到模型上,朱志尧心中石头落地。叶金娟在自己帮助下完成超级航母的设计,毕竟叶金娟是乃芬的侄女,她求到自己,自己抱着还人情的念头,授意长子批准她的项目,然后划拨二十万元经费。
  叶在馥并不知道航母模型背后的故事,全神贯注审视模型和相关资料。航母以大帝级为基础,但油贮量比大帝级多70%,航空汽油贮量是大帝级的3倍,载弹量比大帝级多一倍半,取消8座双联105高炮。
  “航母永远不可能成为单独作战舰只,舰队会为其提供空防保护,而且航母本身搭载有大量舰载机,大口径高炮就成为鸡肋,装备40毫米、25毫米中小口径高炮,足矣。”注意到叔叔对取消防空武器颇有微辞,叶金娟连忙解释。
  “叶设计师,设计人员最大忌讳是主观臆断,猜测战场情况,大口径高炮是否有效,必须要以海军装备使用调查报告为基础。”
  叶在馥神情严肃的纠正侄女的观点。中国武器设计师必须遵守一个规则,即士兵和战场决定武器设计,而不是设计师主观臆断,试验室武器不可能被军队接受,只有军队根据武器调查报告总结出结果后,设计师才能决定武器存废。之前,绝不能更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