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730

  墨索里尼这个老小丑倒是在1940年考虑过入侵瑞士、南斯拉夫和希腊,来显摆法西斯的威风。但后来选中看似最弱小的希腊为受害者,结果还是被揍得很惨,只得再次厚着脸皮爬到德国盟友那里求援。尽管瑞士处于轴心国包围,而各国亦明白,瑞士是靠向纳粹出卖灵魂和肉体才得以保持中立地位,以及欧洲和平孤岛的经济繁荣。
  瑞士首都伯尔尼,处于孤岛中央,一直是各国外交官间秘密外交和间谍活动舞台。这座位于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被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分为二的城市,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可以看到同盟国、轴心国外交官及军官齐聚一堂参加同一酒会、舞会的城市。特殊的城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伯尔尼从战争爆发之初,就成为一个特殊的场合。
  聚集在此的各国外交官,展开秘密地下外交活动。各国间谍也以此地为大本营、中转站,向本国传回情报。相比俄罗斯平原的酷寒,三月,群山怀抱的伯尔尼倒隐现几分早春之意,与正在遭受战火洗劫并时而响起防空警报的欧洲城市相比,伯尔尼适宜的气候、和平的环境,令这座河边城市有几分人间天堂的味道。
  清晨的伯尔尼静寂安宁,夜时的雨水像一层黑色油漆,使街道最暗处也渗出光亮。伯尔尼处于一种美妙秩序之下,给人带来稳固感,庄严感。房屋是灰色的,由石头砌成,宽敞、肃穆,却丝毫不显沉重拥挤,街面清冷,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疾驰而过。
  “中国航空公司损失65架运输机,苏联红军将不惜代价撕破希特勒空中航线。”
  “第6集团军昨日得到2000吨补给,数量超过包围前。”
  “上原有泽将军击溃麦克阿瑟美军第三装甲师。”
  “中国宣称要对中东六国提供20亿华元军事经济贷款及援助。”
  不同报纸有不同政治倾向,这是瑞士特点。有人倾向德国,有人倾向盟国,报纸笔尖交锋激烈胜于战争。
  很平常的早晨,街头卖报人大声嚷喊报纸上最新战事新闻,偶尔会有男男女女的路人走过,和平安宁。街道上行驶一辆黑色通用汽车,尽管战火并没有燃烧到瑞士,但同样影响到瑞士。大量向德国出口电力和铝,导致瑞士绝大多数城市电力供应紧张,影响最大的是石油来源几近断绝。
  战前瑞士通过法国进口英荷石油公司油料或通过德国进口罗马尼亚或苏联燃料。但战争爆发后,英荷石油公司油料供应自然断绝。德国对石油需求缺口和对罗马尼亚的控制,使瑞士油料供应日益紧张,甚至严重匮乏,瑞士实施严格石油配给和高昂油价,只有极少数富人和外国政府机构可以用得起汽油。通用汽车车主显然属于前者,至少外人看来如此。
  十几分钟后,汽车径直驶进使怀哲霍夫大饭店停车场,车停稳后下来一个身穿黑呢大衣头戴礼帽的中年人。他低着头,压低帽檐,生怕他人注意,他身后紧跟一名金发年轻人。二人下车后并没有前往使怀哲霍夫大饭店堂厅,而是径直走进运货电梯,压低帽檐的人才抬起头。
  “像做间谍一样。”头戴黑色礼帽的中年人自嘲的笑笑,只不过青年依然面无表情。
  电梯门在5楼打开,门外站两名欧洲人,其中一个清瘦,中等身材,脸色灰白而憔悴,穿深色西装。向电梯内的人笑笑,伸出右手,“吴先生,欢迎到来。”
  “霍普金斯先生,我想并不是所有人愿意见到我们在这里会面,不是吗?”边握手吴南如边开玩笑。
  “的确如此,但我们之间的会谈,可以说具有历史意义。”霍普金斯点点头,语气颇为诚恳。
  英国、苏联、日本、德国、意大利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见到中美展开秘密外交。过去三年,两国不断在瑞士公开谈判,即便如此仍让大家紧张,中美媾和,对两个军事集团都是毁灭性的。简单寒暄后,两人并肩走到一间客房门外,稍加礼让吴南如先进入房间。两人落座,一个女服务员,把一个高高的手推车推进客房,上面放着几杯茶,还有些水果,她把这些东西放在长桌上后,微笑着退出客房。
  待女服务员退出客房,吴南如坐直身体,盯着霍普金斯,他似乎在等待自己首先开口。
  “霍普金斯先生,这只是一次私人会晤,这是我们畅所欲言的一个前提。”
  “当然,仅仅是一次私人会晤,对此我没有异议。”霍普金斯表示赞同。
  霍普金斯尽管是以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身份秘密来到瑞士,但正如同吴南如所说,如果两国无法就一些问题达成基本共识,这仅仅是一次外交人员间的私人往来,不会对外产生影响。尽管嘴上说这只是一次私人会晤,但会谈一开始,就全不见私人会晤的模式,而完全是一次外交官之间的对话。
  “贵国向德国提供大量运输机和飞行员、技术人员,违反两国去年11月就苏德战争达成的共识。”结束最初几个简单问题后,霍普金斯直言不讳提出美国的不满。中美两国战争和勾通,根本就是团乱麻。尽管两国彼此宣战,但两国却长达一年没有发生任何战争。另一方面,两国却不断通过种种渠道进行秘密勾通,解决战争问题,甚至出卖彼此的盟友。
  中美两国去年11月就苏德战争达成基本共识,即中国保持善意中立。现在,中国大规模向德国提供运输机,无疑破坏了双方信任的基础。
  “霍普金斯先生,根据去年11月中美两国在玻利维亚达成的共识,我国停止向德国出口军事技术及武器装备。但却未禁止德国租用我国民间飞机,武器配件、原料、食物、成衣、药品等,均在两国共识范围内。”
  吴南如古井不波,对美国反应,国内已有明确指示。
  “但,吴先生,贵国提供的运输机,明显有助于德国赢得战争,明显违背我们达成的共识。”
  面对霍普金斯指责,吴南如无奈的耸耸肩,“贵国向英国提供军事援助远大于我国与德国正常民间贸易不是吗?我们不可能在未宣战前提下,禁止对他国贸易,这不符合我国宪法和所信奉的自由贸易原则。”
  吴南如的回答让霍普金斯无言以对。对美国而言,苏联是次要的,苏联人能不能赢得战役,是苏联人的事情。
  “好吧!这个问题暂时不予讨论。来瑞士前……”霍普金斯翻开桌上一份文件。此次会晤并不是质问中国在苏德战争中的立场,而是关于另一场战争。
  “我国希望明白,贵国在世界大战中的立场与选择。”
  “这一点,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解释,中国所持立场与选择,均为亚洲民族独立与解放,亦是我们在战争中的最根本底线。”吴南如郑重其事的回答。一直以来,这亦是中美最大分歧点。尽管去年,罗斯福通过驻瑞士大使向中国传达了他的看法。
  “美国理解亚洲民族独立诉求,亦支持亚洲各民族、国家独立愿望,但却不能接受中国武力进军亚洲的扩张行动。”但最近美国人松动了,用罗斯福的话说“美国理解中国在当前情势下,以武力行动帮助亚洲民族赢得解放的行为。”尽管后话是理解而不是支持,但多少意味美国政府的转变,现实迫使美国不得不做出真正对美国有利的选择。
  尽管不清楚美国人尤其是罗斯福做出转变和松动的原因,但吴南如多少猜测出转变或许和澳大利亚局势不无关系。澳大利亚,麦克阿瑟一败再败,近百万美澳联军苦苦支撑,而上原有泽的攻势并没有因为后勤保障困难而停顿,反而因后勤保障困难,不断加大进攻力度。
  “仅仅上个月,贵国向日本出售26万吨商船,日本船运会社从贵国累计租用多达600万吨商船,吴先生,如果贵国只是为了亚洲民族的解放与独立,那么贵国对日本入侵澳大利亚提供方便,不知道是否与贵国一直高举的民主、自由之旗相符呢?”霍普金斯并没有直接反驳吴南如的回答,而是用事实进行反驳。
  “美国政府不是同样自诩为世界民主兵工厂吗?美国及美国工业是民主国家最有力支持者。那么又如何解释贵国对苏俄的租借援助呢?霍普金斯先生,如果说苏俄是民主自由国家,我国亦认同德国党卫军是自由战士。”吴南如毫不客气还以颜色。中美两国都因自己利益支持极权政府,与美国赤裸裸援助不同,中国至少还披着自由贸易的外衣。
  “贵国指责,极端无理。中日贸易均是正常民间贸易,自去年与贵国达成协议,我们对日本武器出口下降60%,甚至不惜承担巨额经济损失,禁止我国船运公司为日本提供直接帮助,这亦是我们诚意的表现。与我国减少与日本贸易不同,贵国却从未放弃对苏俄援助,源源不断的美国坦克、飞机、汽车、机械设备,不断加强这个极权国家的武装力量。”
  吴南如喝了口茶,瞄了一眼对面的霍普金斯,他的脸色不出所料,变得非常难看。
  “当然,我们承认我国对日本租借商船,确实有损美国利益。但,贵国武装苏俄亦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不过,为了表达诚意,如果贵国减少对苏俄援助,我国亦愿意减少对日本贸易输出。”吴南如笑容满面,尤其看到霍普金斯表情时更是如此。
  美国绝不会放弃对苏联援助。迫于檀香山大屠杀,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到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牵制德国脚步。尽管苏俄工业、科技均无法与德国抗衡,但苏俄表现出的战争潜力尤其动员能力仍然让世人侧目。德国人一天内消灭苏俄50个师,但第二天苏联又会动员100个师。正因如此,美国才会不计代价援助苏俄。
  “吴先生,中美两国必须抛开敌对情绪,展开建设性对话,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中美全面战争,不是吗?”面对吴南如提出的,不可能接受的条件,霍普金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话锋一转。
  吴南如摇摇头,望着霍普金斯说:“霍普金斯先生,中美战争并没有结束,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个与苏俄、德国相同的极权邪恶国家,不是吗?即便抛开一切成见,一切因果,在很多人看来,中美两国因利益而导致战争仍然不可避免。尽管我们竭尽全力避免战争,但现实告诉我们,避免战争的代价过于昂贵,在面对不可能接受的现实时,我们唯一选择仍是战争,尽管我们并不愿意。”
  “当然,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战争发生,正像您所说,战争已经发生,但对我们两国而言,并不意味没有和平机会,但和平机会需要两国携手把握,而非一国努力。”
  霍普金斯灰白而疲惫的眼神中闪出一道神彩,注意到对面的吴南如似乎在等他的回答。
  ……
  “和平的机会!”放下电报司马喃喃念叨。白宫通过霍普金斯传递信号,罗斯福已经准备做出退让,但是美国底线在什么地方?
  “四石,美国有什么最新情报吗?”
  “老板,美国国内及国会,的确有种倾向,相当一部分议员认为,美国没必要与义务,为了英国殖民地与中国展开全面战争,即便菲律宾。中国军事进攻,只是加速了菲律宾独立时间。部分议员认为,美国最重要敌人第一是日本,第二仍是日本,澳大利亚战局不顺,更让他们坚信,美国想赢得战争,彻底击败日本,与中国媾和无疑对美国最有利,但……”
  回答老板问题时,石磊不断在脑海中回忆最近从美国发回的情报资料。过去几月,中调局在美国情报网络遭受严重破坏,接连刺杀数十名曼哈顿计划核心人物,直接导致中调局部分网络暴露。为了确保特工安全,只能撤回大量特工,现在情报更多依靠纪尧姆等特工提供,而不能像过去一样,利用大量情报进行分析。
  但取得的回报却非常显著。参与曼哈顿计划的核心科学家先后被刺,直接导致美国曼哈顿计划进展受阻。按照国务院分析,美国不可能在1949年前拥有小玩意。在此之前,小玩意是中国的专有“玩具”。
  “另一部分人坚持认为,绝不能与中国媾和,与中国媾和等于玷污远东军和太平洋舰队官兵用生命悍卫的信念。根据纪尧姆报告,这种观点同样影响到罗斯福决策。不过,美国陆海军都明白,只要日本继续从中国得到战争物资,战争至少会被拖延三四年,澳大利亚沦陷不可避免。正因如此,罗斯福才要求霍普金斯尽一切可能促成中国切断,至少减少对日本战争物资出口。”
  “也就是说,罗斯福没有任何和平诚意?”手握钢笔的司马反问。
  “根据情报分析,罗斯福更愿意通过秘密外交拖延时间,达到切断日本生命线的目的,快速结束美日战争,但并没有表现出结束中美战争的热切希望。”
  放下钢笔,司马从铁盒中取出一根香烟点燃,边吸边来回走动,眉头紧皱。
  对美国而言,失去澳大利亚将是一场噩梦。夏威维沦陷后,美国对日本作战计划都是围绕澳大利亚展开,这亦是罗斯福不断向澳大利亚增加援兵武器的原因。澳大利亚是美国反攻日本大本营,亦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后一座堡垒。但就目前形势,麦克阿瑟已先后在澳大利亚遭受两次惨败,前后损失近五十万军队,美澳联军只能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防御。
  上原有泽则不断进攻,利用缴获弥补后勤不足。在澳大利亚,上原有泽率领澳洲军占尽优势,甚至最乐观的美国人也深信,半年后,麦克阿瑟会第二次坐上潜艇,抛弃澳洲大陆美澳联军,只身逃到新西兰也许是美国。可上原有泽的优势能持续多久?三个月,还是半年。如果美国海军力量恢复,澳大利亚就失去了筹码的作用。除非日本能继续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占尽优势,否则前景不容乐观。
  “四石,中调局认为美国海军会在什么时候,重新恢复战斗力,对日本展开海上反攻?”
  “老板,美国海军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向日本海军发起挑战。尽管在太平洋美国没有占据优势,但以美国工业,重新夺回太平洋优势,击退日本海军只是时间问题。情报分析认为,一旦美国海军拥有足够力量,首先会为夺取澳大利亚海权打一场海战,随后……”
  “随后太平洋会爆发一系列海战,最终结果是,日本海上力量被逐步消耗一空,进而澳大利亚、夏威夷、爪哇等地日军,会成为枯守岛屿的存在力量。届时美国甚至可以抛开日本海外精锐部队,直捣日本本土。”接过石磊的话,司马顺着另一时空历史说下去。
  日本陆军精锐全部集中在海外,澳大利亚、夏威夷有上百万日军,一旦日本海军战败,陆军就会在这个时空重演另一时空的悲剧。日军死活与中国无关,但能否给予美国重创,进而令美国做出对中国有利的选择,却至关重要。
  “只要日本人坚持一年就足够了。”司马明白美国人不愿妥协的原因,结束战争契机还未成熟,一方面苏联未显败态,另一方面是人的因素,只有两者先后出现,美国才会做出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
  “一年?”石磊不明白老板的意图。在老板身边呆了这么多年,石磊知道老板,总会时不时说出莫名其妙的话,但最终,事实会证明老板的推测。
第240章
山上
  蜿蜒的山道上一辆灰色雪佛兰轿车,四星上将旗插在前挡板上面,雪佛兰汽车缓缓驶到山顶停下,随后两个穿海军制服的人从汽车中走下来。在路边眺望金门大桥附近全新的海军基地。大型军用码头、起重机、驱逐舰与潜艇停泊地及巨大船坞,船坞内不断闪动烁目的火花。
  两年间,基地军舰建造工作如火如荼。仅仅一年,西海岸新建了6座造船厂,每个船厂都接到军舰订单,整个美国都在努力生产战列舰、航空母舰。望着山下海军基地,斯普鲁恩斯,回头朝金门湾入口半岛的海岸炮台看了一眼,“景色很漂亮,不是吗?”
  “是的,将军。”杰米回答,“不过比不上瓦胡岛。”
  斯普鲁恩斯沉默不语,这里再漂亮,在太平洋舰队海军军官眼中,远不及有天堂之称的瓦胡岛珍珠港。
  “是没有瓦胡岛漂亮,等做好准备,我们就可以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了。”
  “我想并不需要那么急。”斯普鲁恩斯用折叠好的白手帕擦擦汗湿的额头,语气舒缓平静,走路的步子快的让杰米感觉不太适应。
  “我们和中国人的海战,改变了太平洋甚至世界海洋力量对比。美国被解除海上武装,一夜之间,美国海军力量不复存在。”提到中美海战时,斯普鲁恩斯悲愤不已,中美海战是美国的耻辱,尽管白宫和海军部出于种种原因,告诉美国人那是一场胜利,美国海军成功重创了中国海军,挫败了中国试图占领夏威夷的野心,但事实呢?事实并非如此。
  “或许,我们重创了中国海军,迫使中国海军从进攻转入防御。但紧接着日本海军接替了中国人,取代中国人发起进攻。即便面对日本海军,美国也只能苦苦支撑。杰米,长达10个月,美国等于放弃了太平洋。美国舰队甚至不敢出海,只能依靠陆基飞机保护海军,甚至不得不准备西海岸防御。”
  提到过去的艰难岁月,斯普鲁恩斯感慨万千。中美海战失利后,美国甚至做好在洛基山脉阻挡中国军队的准备,但最终一切都没有发生,局面比想象好。
  “过去一年间,美国在东太平洋、珊瑚海等地和日本海军进行了十数次海战,海战结果互有胜负。只是在珊瑚海,我们取得胜利,击沉三艘日本航母。现在海军只能通过日本飞机航程以外的岛屿,组成弧圈形防御,掌握南太平洋一部分制海权,不惜任何代价保持一条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澳大利亚的运输线。但是,日本人已经显示出色的战斗和后勤能力,把世界上最好的舰艇、飞机和战斗人员都亮了出来。东印度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只要可以夺取的,都被他们夺到手了,而且在澳大利亚,他们更是占尽了优势。”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望着海湾内的军舰,说话声调突然变得激动高昂。
  “新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要及时加入舰队。从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出发,从东面和南面反击日本。然而这至少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同时我们必须守住澳大利亚,因为这是白种人的大陆,如果非白种人占领了,可能会触发一场摧毁文明世界的革命。”斯普鲁恩斯的评论耸人听闻,也许被自己的杞人忧天吓着了,默不作声静静朝前走。
  两人离开公路,穿过路旁低矮的灌木丛,站在灌木丛一座上锁的机枪工事顶上,顶着火辣辣的烈日,望着浩瀚的太平洋。
  “将军,自从在珊瑚海击沉三艘日本航母,美国海军力量逐渐占优了,不是吗?也许不需要一年,我们就可以从澳大利亚向北、从西岸向东展开全面反攻,夺回火奴鲁鲁。”作为一名年轻上校,杰米对战争始终持乐观态度。
  “倒不见得,我认为日本难成大事。薄弱的工业基础,贫乏的物资供应无法维持长期战争。虽暂时占优,但难以为继。但是……”斯普鲁恩斯忧心忡忡。
  “红色日本不足为惧,我更担心中国人。”
  “中国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