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730

  张博杰到达局长办公室时,局长正在打电话。每次看到局长,张博杰都想不通,在中国甚至全世界,中央调查局局长石磊就是一个传奇。他一手创建调查局,将默默无闻的中国情报部门打造成世界上最庞大最有效的情报机构,掌握的资源与秘密足以推翻一个国家。但石磊绝不像掌握大权之人,如果在大街上,谁也不会把这个秃顶老人与中央调查局联系起来。
  石磊挂上电话,招手示意张博杰进去。
  “博杰,请坐。”尽管局长声音平淡,但张博杰仍能感觉到局长是在强压怒火。
  “谢谢,局长。”张博杰一直很崇拜石磊,他与父亲极其相似,两人都其貌不扬,性格相近,而且都怀着忘我的爱国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尽量避免出风头,低调是他们的处世原则,但他和父亲却有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张博杰深知调查局与其说是中国的中央调查局,倒不如说是先生的调查局,局长对先生盲目忠诚一直都影响着调查局。父亲对总理的忠诚却是保守的,就像他面对诉讼时沉默的表现一样。父亲负责甚至创建了舆论咨询委员会,但另一方面,负责委员会十年后,父亲却有了新认识,“舆论意义在于监督公权,而非公权监督舆论。”当舆论咨询委员会慢慢朝“工具”方向发展时,父亲用沉默和牺牲导致委员会消失。
  石磊摘下鼻梁上的老花镜,紧盯张博杰,“博杰,老板半个钟头前打电话,询问我,看报纸了吗?”局长一向以开门见山著称,显然局长是在质问自己。
  “29年来,这是我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新闻,你明白吗?”石磊异常严厉地说。早晨,老板的电话等于狠狠抽了石磊一耳光,耻辱!这是职业生涯的耻辱。
  “局长,根据调查局与中央警署协议,《共同报》他并不在局里……”
  “借口,这是借口。”未等张博杰辩解,话就被局长打断。
  “博杰,如果你父亲和委员会仍在,这份新闻会在未上印刷机前被取下,根本没有机会发行,更不可能让我不知如何回答老板的问题。”石磊扬扬报纸,怒不可遏。
  这是共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泄密案,但中调局局长,竟然毫不知情,如果不是总理提醒,甚至不知道共和国最高机密竟然外泄了,而且被堂而皇之登上报纸。
  “局长,现在并不是追究我或新闻处责任的时候,即便报纸所说全都真实,也没有任何机构需要为此负责。”张博杰扫了眼报纸,自己同样是凌晨被下属电话喊醒,报纸头版内容涉及严重泄密。
  石磊打量张博杰,他是自己亲自选的人,调查局需要一个新闻官员,而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他从张慎言处学习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专业知识,自己也并不想追究他的责任。如他所说,没有人需要负责。正如猜测,他撇开责任的同时,又否认了一个事实。
  “局长,如果追究责任,无疑表明记者推测正确,超级武器就不再是秘密。”尽管报纸上对超级武器言之不详,但张博杰从蛛丝马迹中猜出,超级武器的确存在,否则总理和局长不会如此紧张,这是一种可以结束战争的超级武器。
  “谣言止于智者,谁会相信记者的推测呢?首先,他在国家档案馆查看历年国家预算中,发现从共和25年至去年国务院隐藏120亿元的经费开支,而在国防部预算中发现国防部从共和22年起在新疆耗费860万元征用土地,而在国防部资产名录中,却未发现与之对应的基地或仓库扩建。在新疆省土地管理局他发现,新疆省土地管理局先后将3.65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有权移交给一家公司,而土地总价恰好是860万元,在他眼中这成了阴谋。他现在只能勉强把新疆两个太阳事件和国防部联系在一起,然后信誓旦旦的宣称,国防部掌握一种新型超级武器,武器投入战场足以结束战争,但,谁会相信呢?”
  “你的意思是?”
  “很简单,一笑了之,像过去针对莫名其妙言论一样。相比记者凭空推测,人们更愿意相信专家学者不是吗?最权威的气象专家已经给出解释。”
  “但泄密的人呢?”
  “谁泄密了?”张博杰的反问让石磊一愣,是啊!谁会泄密呢?全中国知道武器存在的人只能呆在艾丽斯城,除了那里,全国包括总理在内知道武器的不超过12人。
  谁都不可能将中国的杀手锏告诉记者,任由他们在报纸上胡说八道。也就意味着该死的记者,只是凭借查到的不明开支,察觉国防部在新疆非比寻常的购地,作出大胆推测。
  “父亲曾告诉我,没有永远的秘密,真正的秘密往往掩映在一系列公开消息之中,混淆视听是掩饰机密最好的选择。”
  “你拟个方案,我去见老板。”石磊深表赞同。
第255章
泄密
  经过华盛顿纪念塔时,亨利·威利斯不禁感慨,冥冥之中老天保佑一般,人死后一了百了,美国为罗斯福举行风光国葬,政策上的失误再无人提及,一夜间曾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战争贩子”再次恢复名誉。没有人想深查细究,更不想分裂美国。得益于此,亨利成功逃过一劫,尽管是以岳父突然去世为代价。
  最初地方检察院并不准备放弃起诉,最终新总统救了亨利,他告诉地方检察官和法院,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特赦亨利·威利斯。
  “一次失误,不需要一个爱国者用一生去弥补,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维护美国利益。”爱国者?真的是吗?想到托马斯总统的话,亨利哭笑不得。的确,自己确实是爱国者,只不过热爱的并不是美国。
  “他找我有什么事?”亨利思索。托马斯为什么要找身为民主党的自己,而且还有不光彩的过去?自己已经到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步,而托马斯却主动邀请自己去白宫,尽管自己过去和他有过不错的私谊。
  “你好,亨利。”托马斯·杜威一见到亨利,就露出亲切的笑容,目光流露出无比真诚。
  亨利下意识警惕起来,绝不能因为杜威身材短小而轻视他,杜威外表隐藏了他性格的坚韧,商标似的牙刷胡须后却隐藏着狡诈。
  “你好,总统先生。”亨利恭敬地点点头,接着是言不由衷的寒暄。托马斯坦率幽默,没有消除亨利心中的疑虑,交际与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在托马斯这个出身中上层阶级、传统共和党人家庭,是最起码的禀赋。
  亨利进入办公室后,托马斯便替他点了咖啡,端着咖啡,亨利大多数时候微低脑袋,装作喝咖啡,但绝大多数时候,看咖啡远多过喝咖啡。
  “亨利!”托马斯疲倦的叹了口气,“我想你肯定很困惑,为什么现在坐在这儿,对吗?”终于到正题了,亨利洗耳恭听,为什么特意将自己从纽约请来?
  “的确如此,先生,对此我是非常困惑。”托马斯大笑,“好极了,能够把你这么聪明的人弄糊涂了,非常罕见。”笑声没有一丝虚假,总统对把自己弄“糊涂”非常高兴。
  “知道吗?亨利,如果你出生在美国,现在坐上总统位置的可能是你。”笑声后,托马斯盯着白宫大主管之称亨利,严肃认真地说道。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总统,总统位置上的责任并不好承担。”
  亨利的回答让托马斯欣然一笑。之所以选择亨利,是因为他与众不同,从不迷恋权力,置身其中又保持距离。人们认为亨利是华盛顿最后一个清白的政客,正因如此,杜威才会不惜一切保住他。这时,响起敲门声,一名军官走进来向亨利微笑示意,参谋对前白宫大总管亨利,非常熟悉。
  托马斯接过军官递来的文件,翻看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总统稍闪即逝的喜色让亨利意识到杜威得到了好消息。
  “我想一定有人告诫过你,我邀请你的惟一原因就是利用你来增加我的政治优势?”军官离开办公室后,托马斯开门见山。
  “说实话,先生,每个人都这么以为。”
  “你呢?”
  “先生,你觉得我还有可利用之处吗?”
  托马斯哈哈大笑,“说得没错,我是想利用你增加我的政治优势。”亨利抬头疑惑看着托马斯。
  “亨利,我想告诉你……”托马斯顿了一下,“你应该知道,我准备结束与中国的战争。”
  亨利顿时警觉,他为什么要和自己说这些?
  “总统先生,过去一个月,报纸上一直在提这个问题。”
  从总统宣誓就职,美国舆论界就发生争论,是否放弃援助英国?结果,面对企业界和游说集团压力及自身利益,新政府决定继续对英援助,只不过援助规模无法同罗斯福时代相比。另一场争论是由一篇社论引起,假设中美停战可能性,以及停战对美国的利弊。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社论演变成激烈辩论,焦点是停战代价。
  “今天!”托马斯加重语气,直视亨利,“我们一定会结束中美战争,不只是为挽救数百万美国青年生命。”
  亨利附和,“先生,对于结束战争,我个人持支持态度,必须保护美国的年轻人。”
  “我知道。”托马斯啜了一口咖啡微笑道。亨利从一开始就反对与中国开战,甚至与罗斯福发生多次争执。
  “你也许会问,与我有什么关系?但我需要你帮忙。”
  “先生,我个人非常乐意帮助您,但,总统先生。”
  “亨利,你是中国问题专家不是吗?”打断亨利拒绝,托马斯迟疑一下,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亨利,你知道曼哈顿计划对吗?”杜威直到宣誓就职,才知道这个“蠢材计划”,初时准备停止花了数十亿美元,但却没有任何回报的计划,甚至计划导致数十位科学家死亡,但最终被马歇尔等人说服。
  亨利点点头,自己的确参与了计划。计利在反对者眼中,被视为罗斯福最大败笔。
  “很多科学家无原因突然死亡,不过我们因此破获中国间谍网。虽然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中国间谍参与暗杀,但表明中国人对曼哈顿计划非常关注。马歇尔告诉我,如果中国人不了解核武器,就不会关注曼哈顿计划和科学家,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已经掌握了核武器。”
  “是的,先生,不过这只是推测。”
  “如果我告诉你这并不是推测呢?”亨利惊讶不已。不是推测?难道说国内真抢在美国之前制造出这种武器,托马斯既然敢这么说,就证明他已经掌握了证据。
  “我有一份情报,出于保密或许不应该交给你,但我却希望你看看。”说话时,托马斯将文件递到亨利面前。
  “这……”
  文件中有几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爆炸的蘑菇云,接下来照片中有坦克或军舰被炸的七扭八歪,还有大量建筑残骸。爆区内做试验的动物,及一些地下掩体照片,掩体内大铁笼中猩猩,脑浆飞溅,肝肠涂地的惨状,让人不忍目睹。
  “知道吗?有人说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HI的爆炸!但我根本笑不出来。”托马斯苦笑道。他们从什么地方得到照片的?
  亨利更关注照片来源。如果是真实的,一定是绝密,美国人怎么得到的?
  “这是我们无意间得到的,真实性不容置疑,照片证实了我们的推测,中国人已经掌握了超级炸弹。”托马斯颇为沮丧,“提供照片之人,并非我们收买的,只是希望提醒美国,中国人已经掌握核武器,足以毁灭一座城市,可以对战争进程起到决定性作用,并赋予掌握武器国家绝对权威。”
  “只是一件武器而已,并不能决定战争进程。”亨利轻松地说,以淡化武器的影响,但心中却知道中国已经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一起泄密案。
  “是一种一枚炸弹可以炸平纽约的武器,而且不止一件,几十件或上百件,甚至更多。亨利,当美国科学还在新墨西哥为原理而努力时,中国早在6年前就进行了试验,6年间进行十余次试验,只要中国制造出携带原子弹的洲际轰炸机,就可以把炸弹投到任何一座美国城市。”
  想到那人在报告中提交的试验文字资料,托马斯脑海中浮现出但丁笔下的地狱,如果中国真掌握了核武器,他的敌对国会变成人间地狱,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会死去。
  “所以,过去我是为了和平想结束战争,但现在我却是为了美国明天是否存在。”
  “那么……”亨利注视神情恍惚的杜威。杜威出任纽约地方检察官时,就不惧权贵,坚韧不拔地与犯罪斗争,充分证明其性格,现在……
  “如果中国人真将这种武器投入战争,昨天孩子过生日前会想明天会得到什么礼物,而明天的孩子却在考虑明天能不能活着。”悲凉的声音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响起,一时间托马斯和亨利两人都沉默了。看到那十几张照片,谁还能平静。
  “那么,总统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制造出来?”
  “这是最值得庆幸的,我们之所以相信那人,是因为他向我们提供核心机密资料,资料解决了很多问题,有了他的提醒和帮助,我们可以很快掌握这种武器,到那时就不需要成天生存在死亡阴影下,但……我们必须在炸弹落在我们头上前,把中国从战争中赶出去。亨利,我需要你帮助,你是美国最出色的东方问题专家,不仅仅为我,为了美国和你自己的家人是否能活着看到太阳升起。”
  “先生!”亨利明白了托马斯的意图,内心忍不住激动,这意味着自己将有可能接触到美国底线。几十分钟后,得到新职务的亨利乘车离开白宫,眉头越皱越紧。自己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职务,但同时也获知,中国有人帮助美国研制超级炸弹,要尽快将消息通知国内。
  ……
  共和34年2月19日深夜,石磊在书房中专心致志审阅材料,相比国外情报分析,石磊更侧重国内情报。身处特殊位置必须能够敏锐嗅出国内尤其西北市特殊风向和信号。
  “近来工作成效不错,365人,近半数了。”石磊拿着一份情报自语时,桌上黑色电话突然响起来,石磊眉头一皱,这部电话是调查局紧急电话,没有突发事件,局里不会用这个电话。
  “会有什么事?”石磊疑惑的接起电话。
  “局长!”对方是调查局信息处主任李括。
  “什么事?”
  “五分钟前,接到阿根廷分站紧急电报,电报内除去一份甲addv密电转发外,另外附有一份甲addd电报,根据权限,信息处对电报进行解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