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730

  张镇国,这位中国元帅,是德国人最害怕的中国人,他指挥着比整个德国军队还要庞大的一支联军,而且这支军队更具攻击力。可即便如此,斐迪南德·舍尔纳将军和他的中部防线仍然在左右两翼被突破后,仍然劳劳控制着奥得河和尼斯河的西岸,顽强的阻挡着河对岸的三百五十万虎视眈眈的中俄联军。
  这正是古德里安最为担忧的问题,“……要阻止张镇国的装甲部队那势不可挡的进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即组建一支应急集团军。”古德里安的声音并不大,他语气显得有些迟缓。所有人都知道中部防线的稳固实际上中国人战略上布置而已,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突破中部防线。
  “我们可以以从北部撤回的军队为核心,组建这个集团军,这支队伍可以由陆军元帅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指挥,这是一位杰出骁勇的长官。”
  “我同意组建这样一支新集团军。”希特勒在点头同意的同时,又摇摇头,“现在魏克斯已经筋疲力尽,我怀疑他是否还能胜任这项任务。”
  稍加沉默后,希特勒看着古德里安道:“我想应该把这项任务交给帝国元首海因里希·希姆莱。”
  “元首,希姆莱毫无军事经验,现在必须要一名……。”面对元首的安排,古德里安表现的非常愤怒,几乎是立即提出了抗议,但却希特勒断然打断了。
  “古德里安,党卫军全国领袖是一位伟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单凭他的名字就能激励士兵们誓死战斗,我想这就足够的!我的将军!”希特勒的态度同样强硬。他说,希姆莱作为补充军司令,是唯一有能力在一夜之间组建一支大型部队的人选。言外之意,希姆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他仍然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之一。
  ……
  “我会第一个越过奥得河!”从望远镜内,看着河对岸白色的雪地上不时炸起的爆团,身着陆军元帅军装的张镇国脸上带着笑容。前面,就是奥得河,这是抵达德意志帝国总理府之前,必须跨越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越过这条河,前面就是柏林,在内心深处,他完全相信,自己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打到柏林,将德意志帝国,这个曾令整个世界阵颤的国家彻底毁灭。
  “元帅,越过奥得河需要陛下与总理的直接命令。”彼得皇储在一旁微笑着接过张镇国的话,他们两人是这场战争中,中俄两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张镇国是联军司令官,而彼得皇诸则是联军副司令,尽管彼得很少参与作战方案的拟定,但所有人都知道,皇储在联军司令部的存在,使得俄罗斯帝国在这场战争处,并不像外界所以为的那样,处于被支配地位。
  越过奥得河兵进柏林,必须得到总理和陛下的直接命令是两国参谋部达成的协议,这是为夺占欧洲作出的选择,没有直接命令,任何人都无权命令中部集群突破奥得河,尽管这个荣耀诱人至极。同样的,彼得知道实际上,对于正在开罗兴行四国首脑会晤的父母而言,奥得河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筹码,英美两国定会千方百计希望联军越过奥得河,如果这样,他们将会不战而胜,在联军尚未进军西欧之前,德国投降将会改变欧洲的局势。
  “彼得。”放开眼前的目镜,直起腰身后,双鬓斑白的张镇国看着一旁的彼得,他和翰墨一样,都是总理的儿子,只是不同出身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帝国将会实现他的复兴不是吗?”
  “不,应该是共和中华与俄罗斯帝国在赢得这场战争之后,共同恢复了自己曾经的荣耀!”面对元帅的视线,彼得在说话时依然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作为帝国皇储和帝国情报局的负责人,他清楚的知道,眼前张镇国一直以来所宣誓效忠的是共和中国,尽管对于总理的这几个儿子多少有着较浓的亲近之情,但在共和国和他们之间,他所选择的是前者。所以,他不会像一些共和中国的将军、元帅一样,顾忌到自己的出身,他甚至曾参与过一场阴谋,那场阴谋仅只是针对自己的弟弟,对于眼前的元帅,彼得在尊重的同时,更多的是警惕。
  “我们将会赢得这场战争,未来还有欧洲!不过,我要去的地方是巴黎,至于你!”说话时张镇国戴上了手套,然后朝着观察室外走了出去,“彼得,柏林,这个荣耀应该属于俄罗斯帝国未来的沙皇!”
  彼得被张镇国的话惊呆了,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离开观察室的张镇国径直朝着直升机走去,对自己的警惕他岂会不知,但是他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封禁翰墨仅只是出于对共和国根基的稳固,当一切无法改变时,自己还能再做什么?恐怕只有一个,就是把翰墨朝着另一个位置推去。
  而对于彼得,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张镇国更乐于看到他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在这场战争之前,中俄两国因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中俄两国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盟友,两国几乎实现了军事上的一体化,组建了一支精锐的中俄联合部队,两国军政经各界多年来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是,这一切都将因俄罗斯帝国地位的恢复,而发生改变,在中俄联盟之中,俄罗斯必定不甘于处在被支配地位,战后的中俄关系将会进行调整。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贵族指责彼得的皇储身份,尤其是在欧俄得到解放之后,面对“东方化”的皇族和俄罗斯帝国,那些所谓的“斯拉夫”或“俄罗斯”主义者,便开始酝酿着——宫廷政变。
  最终他们的目的是剥夺彼得的继承权,他是私生子,至少在出身上,他无法同他的那些皇室“兄弟”相提并论,尽管张镇国并不怀疑“铁腕女皇”的手腕与决心,但是他却希望彼得继位之后,俄罗斯帝国的局势是稳定的,用无上的荣耀为彼得铺平未来道路,对于中国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如何,一直以来彼得最为信任和最值得依赖的并不是所谓的斯拉夫贵族,而是东方化贵族,也就是那些有着中国血统的贵族,千万远征军、移民的后代是他最强力的支持者,彼得即位势必会进一步加强这些人的权力,从而才有可能巩固未来的中俄联盟。
  “中俄联盟!”在直升机起飞后,张镇国仍喃喃着这几个字眼,中国需要一个欧洲的盟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除去俄罗斯之外,在欧洲中国并没有合适的盟友,俄罗斯是中国控制至少是影响欧洲的一个环节。
  “哎!”彼得望着卷起风雪的直升机的起飞,元帅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在一惊的同时,意识到他想要些什么,准确的来说是他想给自己什么。
  “在共和中国,或许正像你的父亲所说的一样,人民可以决定的一切!但那只是在中国,在俄罗斯,在俄罗斯帝国,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有时候妥协并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没有原则性的妥协!”
  母亲在离开圣彼得堡时对自己的言语,再一次在彼得的脑中浮现,没来由的彼得感觉到一阵寒意,寒风顺着大衣衣领吹了进去,让他忍不住缩了下肩膀,作为她的儿子,他非常清楚,对于母亲而言,她可以接受一切,唯独不能够接受背叛。
  “也许又是一个寒冬!”望着天空中飘荡着的雪花,彼得的目光朝着圣彼得堡看了一眼,母亲不可能将开罗暖意带到回彼得堡。
第320章
在开罗
  ……他的个头不高,只有五英尺八英寸,许多没有见过他的美国人,很难相信,是这么一个小个头的中国人主宰着中国,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他们曾或多或少的受到两种观点的影响。一方面,他给中国带去了民主,在他引领下,共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共和国,在很多在地方,他甚至超过美国,当然这需要抛开在面对国会要求剥夺某些民族权力时,向以悍卫人权的他曾以沉默表示了反对或赞同。在另一方面,罗斯福的战争之后,曾经代表着亚洲开化象征他,成为了魔鬼的化身,在爱国漫画中,他被丑化了,骑于龙身,手持着圣安德烈盾牌。向整个西方文明宣战,他的种种劣迹被翻开。
  他像堕落的魔鬼一样,拥有着堕落的东方式的生活。包括他曾誓旦旦的宣称“一些族裔根本不配生存于世”,他曾叫嚷着“毁灭那些西方人”,尽管人们很人记得他后面那句“在亚洲的殖民统治”。总之,一夜之间,他成为魔鬼,至少是魔鬼的代言。对于世界!他就像是一个迷,至少对于他的敌人,他的确如此。他的家族是一个具有反叛传统的家族,或者说是具有民族尊严的家族,流亡海外的亡命天涯的经历,使得他没有受到系统化的教育,但是在东南亚、欧洲、非洲以及美国的社会游历,使得西方的共和民主精神一直影响着他的思绪,而东南亚和非洲土著民族的遭遇,同样坚定了他的爱国之心。
  在某种程度上,他或许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商人,或者说是实业家,他和他的企业挽救了一个濒临灭亡的东方帝国,并在短时间内引领这个国家成为世界头等强国。成功的实业家、爱国诗人、音乐家、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真正的爱国者、共和国第一公民等等,在过去的三十一年间,无数耀眼的光环笼于其身。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似乎是一个传奇或者说传奇故事中的主角。美国民众更是充满好感的称他为“中国的华盛顿”,尽管他本人和中国人并不接受。虽然现在一些美国人,同样称他为“撒旦的代言人”,不过这并不妨碍,很多美国人对他抱着的浓厚好奇心,毕竟,对于美国和美国民众而言,他根本就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托马斯·杜威
  串联,在任何一次国际会议期间,国与国之间的串联是从就不可能避免的,在开罗会议召开之前,首先是丘吉尔和杜威进行串联,接着是司马和安娜的串联,在会议召开之后,除去两个同盟之间的秘密协商外,四国之间更是进行着串联。
  生性活泼的丘吉尔,串联尤其积极,甚至拉着两位王室成员,积极与安娜·斯塔西娅进行会面,在她的面前吹嘘自己是如何敌视社工党,并表示太多的历史遗憾等。相比于丘吉尔积极,中国和美国自然也不落人后。
  在开罗四国会晤正式召开之前,身为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杜威一边放手让马竭尔在桌面上与中国总理带来的军事参谋长们去舌战,去讨论太平洋战事,争取把中国拖进美国所乐见的战场上,另一边自己却同司马坐在那间临尼罗河的小屋里,无拘无束的亲切友好的聊开了。
  “中国古代有出武戏,叫做《三岔口》。说的是,三条好汉,武艺高强,一天夜时,凑巧同住一家鸡毛小店,来了一场三角混战。混战中,三条好汉各施其能,‘板凳功’,‘武士道’,‘变脸功’无所不用其极,煞是精彩。现在……”司马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看着面前的杜威。
  “总统先生,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也同样在开罗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三岔口》,而且‘演员’都是名角: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当然还有我!”
  “总理先生,你说的并不正确,这可是四国会晤!”杜威礼貌地提醒着眼前这位自己在内心里颇为尊重的中国总理。
  “不!”司马笑了笑,“在很多方面,中国和俄罗斯是一致,虽然这是四国会晤,但是我和安娜相信,至少在这场会议上。我们两国是一致的!所以这仍然是一出三岔口!”
  面对司马的笑容,杜威显得有些无奈,正如他说的一样,杜威清楚的知道,英美尽管是盟国,但盟国之间同样是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貌合神离的打着各自的小算盘。而中俄两国却因历史上的长期亲密盟友关系,使得两国更倾向于一致行动,以便从中获益。
  二十余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各国外交官从不会将中国或俄罗斯视为单独的存在,这两个国家保持的亲密无间的合作是令他国所羡慕和嫉妒的,在两国参与国际事物时,两国往往都会首先进行高层交流,以便取得各自己的利益共同,从而协同合作,共同进退。这一次当然也不会例外,无论是美国或是英国实际上所需要面对的中俄两国根本就是一个利益一体化的“一个国家”,而这“一个国家”对世界的欲望却是让人恐惧的,尽管杜威在某种程度上倾向于孤立主义,但却不能坐视未来中俄两国对欧洲的控制。
  尤其是在中国抢战西北澳之后,毅然在西北澳组建了所谓的“西北澳自治区”,并计划向西北澳移民之后。中国表现出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不能不让杜威和美国有所警惕,这亦是杜威最终同意陆军提出“保卫欧洲”的根本原因。
  美国绝不能接受一个被中国控制的欧洲,如果那一切真的化为现实,那么战后的世界,势力沦入中俄帝国的掌控,他们已经控制了亚洲,现在又即将控制欧洲,距离控制世界还有多远?
  “总理阁下,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绅士,在很多方面都是令人钦佩的。”恭维眼前的这位中国总理,并未让杜威觉得有什么不快或违心,甚至于在来开罗之前,他就曾因将与这个东方人见面而感到有些激动。
  “但是,总理阁下,我和美国希望能够得到准确的回答,你们在欧洲的底线是那里!”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眼前的这个东方人不是同自己谈哲学就是和自己谈历史,总之很少谈到任何实际性的问题,正因如此杜威才会决定揭开最后一块遮羞布。
  “我知道,你们看中了整个欧洲!”
  “不,我们将会去解放欧洲!”对方的“坦诚”,并没有换取司马的“坦诚”,会前的串联是必须的,但并不意味着“坦诚”的时机已经到了。
  “解放遭受侵略者奴役的国家,是共和中华的使命!亦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害怕打仗,不害怕牺牲!正义,我们吾信正义,是正义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的青年去打仗、去战斗!”
  “或许吧!”杜威颇为无奈地摇摇头,尽管内心敬重这个改变了一个国家和大陆的东方人,但对于他的“虚伪”任何人都会感觉到无奈,他总是将所有的野心和欲望包裹在一层炫目的外壳下,似乎正如他所说一样,中国纯洁如天使,仅只是为了正义事业,无任何私心。
  “那么……”杜威直视着司马华之,“也就是说,你们的底线是整个欧洲是吗?”
  司马摇摇头,表示了反对,“准确的来说是被德国人占领的地区!我们必须要解放那些地区!”
  “但是,总理阁下,你应该明白,我们是不会接受一些事情的!”对于这种东方式谈话,杜威感觉有些厌恶,但眼前的他显然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我们同样不会接受德国继续占领一些地区!”司马语意不明道了一句。无论是杜威或是丘吉尔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或许就是看到中国军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看到所谓的东线出现在欧洲大陆的尽头,否则他们绝不会以牺牲自由法国,转而支持维希法国,从而试图抢在德国崩溃或德国在法国的统治崩溃时“解放”法国。
  “你是指法国吗?”终于并不愿意继续这种谈话的杜威再次打开了天窗。法国是美国的最后底线。不容触及的底线,就在开罗会议召开之前,因美英两国决心与维希合作,遭到冷落的戴高乐就乘飞机飞往波兰,他在华沙公开宣称,绝不会接受任何与维希“叛国者”之间的对话,对那群叛国者唯一的言语是法庭上的宣判书。尽管他未直接指责英美两国,但自由法国的军队已经拒绝服从盟军统帅部的命令。
  戴高乐甚至鼓吹法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来自东方的解放者正在给欧洲带来自由,未来发生在法国的自由与独裁的对决,将会演变成世界范围内自由与独裁的对决。虽未点英美之名,但事实上,戴高乐已经将英美两国从民主国家划入了“独裁政权”,至少是独裁政权的支持者。
  “在法国的问题上,我想……”面对杜威坦白,司马稍加犹豫后,才抬起头来,“在某些立场上,我们是一致的。”
  “一致的?”杜威一愣,有些诧异地看着司马,不解他语中的意思。
  “你们曾询问过我们是否有意将德国瓦解成五个互不相连的独立国家,我们的回答是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司马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提出了几个月前,中美两国就德国问题进行一次勾通,“我们必须要顾虑我国德裔移民的选票,同样的,历史上的友好关系,使得我们不愿意看到任何对德国的肢解,而且根据我们对德国的了解,现在,我们或许可以肢解他们,但是未来他们仍然会统一,统一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对于德国人来说!”
  在司马说话时,杜威点了点头,肢解德国是美国的愿望,但无论是中国人或是英国人都不愿意看到德国被肢解,对于英国人来说,一个完整的德国或许会成未来反抗中国威胁的助力,而对于中国人而言,除去国家利益之外,他们对德国一直心存好感。
  “但是,在另一方面!”说话时,司马收敛起了面上的笑容,“我们认为,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欧洲版图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欧洲和平的持续,我们和俄罗斯准备和美国合作,一同确保这一愿望的实现!”
  杜威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司马,直到这时终于他明白了,准确的来说,他明白了中国人对欧洲的底线是什么地方。不是德国,而是法国!
  “这是为了欧洲的和平!总统先生!”司马意有所指地说道。
  ……
  从华丽的走廊下,走出一大群气宇轩昂的将军和随从,司马一如过去一样,在人们的簇拥下朝着会议厅走去,偶尔新闻记者会从侧面悄悄的拍下几张照片。
  “啊,尼罗河,漂亮极了!”在走廊的拐弯处,头发花白的司马看到了尼罗河,于是指着白花花的浪卷和蔚蓝色的海面。
  今天的天气很好,开罗的阳光灿烂,略带潮湿的风夹着水腥味,轻轻吹拂过来,令人心旷神怡,舒服极了,“只是可惜,这里却是英国的半殖民地!”
  司马说笑间带着的意味,如果被英国人听到的话,或许会没来由的心头一紧,天知道,这个中国人可有着“亚洲解放者”之称,他给亚洲带去了自由与解放,尽管代价是欧洲人在亚洲殖民统治的结束。
  这会他道出这么一句话来,英国人怕是会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安然入睡,为大英帝国在埃及的岁月而忧虑,不过对司马而言,这不过是一时的有感而发罢了。
  对于此次开罗之行,司马在心下除去对未来联合国的期待之外,更多是当成一次“旅游”,如果不是英国人强烈反对的话,或许他会前往金字塔一游,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游历世界曾是他的梦想,在那个时空受限于财力这是个人的奢望,而在这个时空之中,虽然再无财力上的限制,但却又受限于种种因素,令其更变成一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司马、安娜·斯坦西娅、杜威、丘吉尔以及其他军政首脑们正在就座,军事摄影记者们一直在为他们拍照。顾问们坐在了各自长官的身后。总共有十个美国人、八个英国人和十个中国人、八个俄国人,比例的分配是公平的。大家拥坐在会议桌旁,开始了这次决定性的会议。此刻肩负的工作如此重要,这让大家都激动不已。很多人紧张的咳嗽起来,还有些人则清了清嗓子。
  “我认为,应该由杜威总统先生首先至开幕词!”
  听着稍显生硬的英语,杜威朝对面那个比在坐所有人都更加苍老的中国人看去,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在他说话的同时,他的右手礼貌的一伸。
  几天前,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中国人,杜威感觉自己甚至有些紧张,曾经在读大学时,他曾读道过关于这个中国人的报道,亦喜欢他的一些诗歌,那时在杜威看来,或许他真的是上帝的宠儿,如果他信奉基督的话,否则无法解释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在第一眼看到他时,杜威很难想象,自己看到的不过是一个尽显苍老的耄耋老者,这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许只有这句话才能够用来形容这个中国人。
  在杜威诧异的同时,丘吉尔叼着雪茄惊讶地看着面前的司马华之,之前的非正式的会晤中,谁也没有提及应该由谁致开幕词,在礼节上应是英国先致开幕词,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东道主应该是埃及,而非英国。在丘吉尔看来,这次会晤或许能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对英国而言,这次会晤或许正像国内的一些报纸上说的那样“把大英帝国端上了餐盘”,而手握餐具并不仅只有中国,甚至于美国同样握着餐刀,等待着从中分一杯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