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8/730

  “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赵咏明连忙追问道,在补充兵营中,各种小道消息总会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注意力。
  “没有!”王曾泽笑了下,“不过,按照部队现在的推进速度,咱们很快就会打到荷兰……”
  “哦!荷兰啊!”赵咏明摇摇头。
  “总参的那帮王八蛋肯定疯了,打到荷兰能结束什么战争,打到最后,还得直接打进柏林才能结束战争!”
  “你想随部队打到柏林吗?”王曾泽问了一句。
  “当然……”赵咏明坐回到自己的床上,擦拭自己的手枪。
  “不!我还希望能活着回家,我只希望能补充到一个最平常的师里,最好是六年来谁也没听说过的部队,从宣战后,就没拿下一座城市的,呵呵!好将军很多,英勇无畏的好士兵也有几千万,像我……”说着,他很形象化的一缩头。
  “我只想经历这场战争而已,我现在的座右铭是:让别人去享受一下荣誉吧!”说完他又仔细地擦拭着手枪的零件,擦枪是大多数士兵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那里怎么样?”张宗生的突然神经质的问了一句,“我是说当步兵怎么样?”
  “当步兵怎么样?”赵咏明像唱歌般地说着,“你走啊!走啊!走啊……”
  “不!说正经的。”张宗生正了正神色。
  “那里是怎么干的?是不是一下把你推到前线,然后让你直接去打仗?”
  “步兵怎么样?坦克会被击毁、飞机会被击落、战舰会被击沉,只有步兵能战斗到最后,就像电影里一样,步兵的武器就是手中的枪,在战场上记住训练场上的训练,然后瞄准射击投弹,保存自己就行了!”王曾泽若有所思地说道。
  “喂,你的军事专业编号是多少?”他突然问道张宗生。
  “523号!”
  “523!”张宗生有些不满地说道:“基干射手,这个专业倒不错,一个可以互换的角度,我们都是可以互换的角色。”在说话时,他甚至有些神经质的微微撇了下嘴。
  “要是那样的话,你应该是去当步枪手,步枪手不错,死亡率并不高!”
  在王曾泽试图安慰这个年轻人时,赵咏明在一旁接了一句,“那是因为有一千万步枪射手,所以死亡率不高!”
  一句话,让原本就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不已的张宗生脸色变得更为白净了,那张年轻的脸庞上甚至隐隐抽动着,为自己未来的命运。
  “咱们去补充的师,应该选一个比较容易呆下去的!”为自己担心的赵咏明说道,作为机枪射手他非常清楚,在战场上,机枪手从来是敌人的优先攻击目标,越是王牌部队,机枪手的性命周期越短。
  “在国防军的任何一个师里!”张宗生突然变得明智起来,“都有可能被打死!”
  他的话令赵咏明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的组装着手枪,他说的是事实,国防军的每一个师都有机会上战场,因为国防军比其它国家军队更注重战场上参战部队的休整,每一个师都会在战斗后撤到后方休整,然后新部队补充到一线接替他的位置,最后所有的部队都会上前线,没有那个师是安全的,都是非常危险的。
  “我在训练营里!”完成手枪的组装后,赵咏明躺在了床上闭上了眼睛,“我们的教官是共和三十年的机枪手,他的左手只有三个手指,他告诉我,每一批新人出营后,扛着机枪第一次上战场,就有一半的人丢掉了性命或滚到了医院里,然后第二次再减去一半,最后等上过几次战场上后,差不多还有10%的机枪手能安然渡过战争,所以,我只想去个那种没名气的部队,至少那样,他不会担负主攻不是吗?”
  “既然你那么怕死,可你为什么还要服兵役?”旁边突然传来的一个声音。
  “如果你真的不想服兵役,可以逃到南洋不是吗?在那里没有军队的宪兵和警察去抓你,在那你只要说一嘴汉语,手里拿着华元,你就可以当大爷不是,可为什么还要当兵!”
  躺在行军床上的宋远程突然插了一句,他是个身材魁梧的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从进入补充兵营后,除去出营外,他很多时候都是躺在床上,不参与帐篷里谈论,整天面带忧郁之色地看着远方的天空,以至于其他人甚至觉得他有些神秘,今天非常难得的,他主动说出话来。
  “逃兵?”赵咏明认真的摇摇头,“我不逃,一是因为我没钱!”
  “我家里是有钱,但是……”张宗生有些可惜的叹口气,“如果我当了逃兵,整个家族都会因我而蒙羞,老死不得入祖坟,连父母走在大街上都会让人指脊梁,所以……”
  “既然你们来当了兵,那么应该像个国防军军人一样!”躺在床上的宋远程坐起身为认真地看着这几个人,他们都比自己年轻,就像是弟弟一样,“生而尽责,战斗至死。”话音落,宋远程半闭着眼睛哼起了歌来,“好男儿战死沙场,切莫蹉跎岁月荒,战死沙场为国荣光,病死榻上徒虚荒,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为国战死赴沙场。”
  曲尽之时,他人注意到宋远程的半闭的眼间闪动着些许泪珠,或许这首歌勾出了他的一些伤心事,帐篷内的气氛随着他的话和这首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望着他,王曾泽突然有一种想逃离这里的冲动,和他相比自己实在是……
  “嘟……”就气氛越显尴尬时,集合号突然在补充兵营中响了起来,原本在营地内晃荡着的士兵们纷纷朝着各自的营房或帐篷跑去,而在营房或帐内的士兵则纷纷穿上携具拿起武器,战时集合必须携带武器。这些在国内接受至少八个月的训练,又在战区进行三个月环境适应性训练的士兵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在军营训练场上完成了集合,按编番排列成十二个四百人方队立于风雪中,任由刺骨寒风吹拂,雪花飘打于身。
  在旗杆前,几个空置的弹药箱搭成台前,站着十几名补充兵营的军官,他们的表情凝重而肃穆,不知道为什么,王曾泽突然感觉或许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在众人猜测时,补充兵营的主官走上了简陋的台上。
  “士兵们!”中校的声音显得有些低沉,不过却非常平静,“共和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北时间夜二十三时十五分,国防军参谋总长蒋百里元帅因病逝世……”
  中校的话让立正排成方队的士兵们一愣,而王曾泽更是一惊,出身于军人世家的他非常清楚,身为保定军校第一任校长和西北军校第一任校长的蒋百里元帅可谓是门生将帅满天下,一直以来与蔡锷元帅有着“国防军双壁”之称,现在……他竟然去世了。
  接下来,中校再说什么,王曾泽根本就没听清楚,他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国葬、全国哀悼等等。但王曾泽却知道,或许随着元帅的去世,新一任总长的就职,也许国防军在欧洲进攻会发生些许改变也不一定,谁知道呢?
  “取消一切娱乐……”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士兵来说,他们或许感伤总长的病逝,但真正感伤的或许是取消娱乐后的禁止出营,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最直接的影响。
第322章
命运!
  “讣告:共和35年11月15日,西北时间夜二十三时十五分,国防军参谋总长蒋百里元帅因病逝世,享年64岁。陆军元帅蒋方震,百里——五色自由勋章、宝鼎勋章、干城勋章、云麾勋章的佩带者,曾被授予其它各种崇高荣誉,他毕生为祖国效力,服务于国民……元帅的英名将与国防军的英雄业绩一样永垂不朽,他必然将永远活在共和中华国民心中,他的去世,令我国失去一位最大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他的心依然属于共和中华!”
  漫天风雪中,西北国家公墓,两排三军仪仗队上戴着闪亮的钢盔,礼宾枪上肩,分左右沿通往忠烈祠的松柏树肃立,任由风雪拂身纹丝不动,眉眼皆被风雪染白,尽管已入深夜,但在国家公墓外公路两侧仍停着绵延十数公里的车队,偶尔一些人或集队或分散的步入国家公墓,直朝忠烈祠走去,忠烈祠外祭奠的花圈。白簇簇的排出了数百米。
  过去的三天之中,前国防军总参谋长蒋方震在的瞻仰遗容议式即在忠烈祠大厅举行,灵柩分别先由总理、国防部长、海、空军司令在四周守卫,后来又换成国防和陆海空军三军4位参谋长守灵,三天之前,前来蒋方震表示敬意的瞻仰队伍多达三百万人。
  作为军人,蒋方震和任何一名军人一样,都曾希望死后以军人的敬礼安葬,治丧委员会根据其遗嘱按《国防军葬仪手册》作了详细的安排,在忠烈祠大厅举行瞻仰遗容议式,他是第一人,总理要求国会特许。
  “总理,我想向你阐述目前的局势,首先我想谈谈政治局势……”
  “你是军人,请谈军事形势!”
  “职责要求我必须要首先谈政治处境!”
  “军人不得涉政是国防军的根本职守!”
  “但并不意味着军人不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问题……”
  “好了!我想现在我们政治处境远并不见得比历史上的其它时期更差不是吗?”
  “至少也是不容乐观的!”
  “那么好吧!你说说看……”
  闭上眼睛过去一幕幕的在司马的脑海中浮现,包括前往开罗之前的两人之间的争执,两人之间的争执实际上是内阁与国防军参谋部之间的分歧,政治与军事上的分歧。
  “二十年国防军参谋总长!”身着黑色中山装的司马在心底轻轻喃喃着,外界常道他偏爱旧人、任用旧人,一点不假,无论是内阁或是军队从共和十年至今可谓是旧人充斥,而又尤以国防军为最,国防军至关重要的参谋总长一职,长达二十年时间由一人出任,这或在他国是不可想象之事。
  但事实上呢?无论是蔡锷或是蒋百里,之所以信任他们,面对两人身体不如往昔的现实。甚至不惜以国家需要加以挽留,根本原因恰是因两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纯粹职业军人,最为重要的恰是两人在政治上的无野心。
  军人不政!从过去的边防军直到现在国防军,司马用了三十年方才建立这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却需要长时间的守护,除去蔡锷、蒋百里两人之外,他一直无法说服自己接受他人出任国防军要职。军字要出头,自太平天国后直到共和初期,军人干政一直是中国无法摆脱旧习、恶俗。手无寸铁的政客和纸面上的宪法,在拥有武力的军人面前仅是玩物和一纸空文。
  共和十年后,借助二百二十六万边防军的威慑,出于维护共和政体的需要,一方坚决反对军人干政,另一方面要求各地督军在从军还是从政中选择一条途径,在早期议会批评军队,面对一些将军要求解散议会的请求,自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让他们最好习惯议会的批评,因为批评和监督正是议会的职责,在面对军队的反弹时,甚至不惜勒令部分将军退役。
  而在司马做出这一切的时候,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恰是蔡锷、蒋百里两人,他们两人,一人是国民心目的军神,一人是保定军校校长、西北军校校长,门生故将满天下,正是在两人的全力支持下,共和政体得到了保障,半个世纪的军人干政的恶俗得以在共和十年后废除,军不涉政的传统得以建立,如果没有他们利用自身威望帮助司马弹压军队的不满的情绪,共和政体仍会建立,但其间或许会发生人所不愿见的波澜。
  “我觉得蒋百里应该算是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他懂文,懂武,他懂西洋的,也懂中国的。他懂拉丁文、日文、德文。他爱文学,他会写诗,他也会打枪、骑马……我觉得他属于文艺复兴的时代……”今天,这个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完人走了……闭着眼睛的司马双手不由地颤抖着。
  侍从官步入大厅,朝着为总长守灵的总理走去,在其耳边轻道了一句,“总理,灵柩将于九点准时出发,部长希望你能休息一会!”而三个小时前,一夜未夜的总理再次步出休息室为总长守灵,“还有时间,再守一会吧!”司马轻道一句,扭头朝着松柏环绕的灵柩看去,身着元帅服的蒋百里身覆盖国旗,音容笑貌依稀仍在眼前。
  最后为他守一班岗吧!司马忍不住在心下叹息着。
  “魂归忠烈祠!”或许对于许多军人而言,这是最高的荣耀,但是在人生的最后蒋百里并没有选择忠烈祠作为自己的魂归之地,他选择了自己的家乡的家族墓地。
  第二天,按照仪规,九点灵柩用炮车驶出忠烈祠,炮车离开忠烈祠时,鸣礼炮十七响。国防空军的战斗机在空中成分列式,总理、国防部长、海空军司令、国防及陆海空军参谋长亲自扶灵,由西北军事学院学兵团及一百余名将军亲自为其护灵,来自五十六个国家的国王、总统、总理和特使们随车队前行,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无尚荣典。
  仪式结束之后,灵柩改由火车运往天津大港,随后由海军战舰运往杭州,葬礼在不同的地点将持续长达数十天,最后将在海宁县硖石镇蒋家家族墓地,他的父母都葬在这里。在葬礼当天,西北市所有非关键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以示哀悼。只有国务院、司法部和国防部等重点单位照常上班,以保证哀悼活动和葬礼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里根遗体的顺利运送,西北的部分道路将暂时封闭。
  当天西北地区下起冬天之中难得的小雨,雨水将伴着人们伤心的心情,蒋百里是国防军的骄傲,没有了他,士兵的士气或许不会消息,但人们还是感觉到心情的沉重。
  ……
  “如果他死了,多好!”松村正员看着报纸上为蒋百里扶灵中居于左侧首位的中国总理,忍不住在心中如此想道。尽管中日两国已经宣战,但在蒋百里去世后,日本政府出人意料的派出了悼念团,不过不是以日本政府的名义。而是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名义,毕竟蒋百里毕业自陆士,而又是陆士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
  或许对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言,蔡锷、蒋百里两人是其最高的荣耀,两人一为共和中华国防部,一为参谋总长,两人一手嫡造了中国国防军和中国军事教育、参谋体系,而这两人都毕业自己陆士。尽管两人都曾言“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但对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而言,却一直以“培养”出两位中国国防军嫡造者为荣,蒋百里去世后,企有不派出悼念人员的道理。
  而这不过是表相,最重要的是,对于日本政府和首相福井川而言,三月前,美军付出三十六万官兵阵亡的代价,从日军手中夺回夏威夷后,美国陆海空军已经高歌猛进的向日本本土进逼,自然的,对于日本,尤其是福井川迫切希望与中国建立一个勾通渠道,以便解决两国之间的“误会”。
  “如果他在十年前死去的话,或许我们还有救!”面带阴霾的东条英机听到松村正员的话后,接了一句,谁死?现在谁死都无法改变日本的命运,如果死人可以拯救日本的话,或许那个人应该在十年前死去。
  “只是说说罢了,东条君!”
  松井正员颇为无奈的笑了笑,这一次所谓的陆士同学吊唁团除去像他们这样同样毕业自陆士17期的学员之外,还有外相松冈,他现在正在西北左窜右跳的寻找机会求见中国总理或通过其它要员,向中国政府传递“友好”的信息。
  “谁也无法拯救日本,除非绞死他!”东条英机的语中透着浓浓的阴霾。东条的话让原本面带笑容的松井正员吓出了一身冷汗来,这个东条,难道他不想活了吗?
  “东条,虽然这里是中国,但是小心隔墙有耳!”松井正员的紧张让东条英机露出丝讥笑,在福井川和社工党的积威下,日本人早变得不敢大声说话,更不要提什么反叛之心。
  “怕什么!这里是中国,那群狗根本没机会进来!”那群狗!在东条的眼中,或许只有国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员才配得上这个名字,国家安全部根本就是福井川的走狗,一条用来对内镇压和监视的狗。
  “好了!好了!东条,你不想活,我还想好好活下去!”松井正员紧张的摆着手,示意自己不愿再听下去。
  说者有罪,听者同样有罪,除非主动揭发,但他并不愿意揭发自己的这位老同学,更何况主动揭发之后的审察和党的不信任,同样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昨天……”东条英机突然露出了笑容。
  “我在报纸上看到,上原有泽和原敬次郎进行的会面!”
  “两个叛徒的苟合!”松井正员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道出这么一句话,而东条只是一笑了之,如果松井真的像他嘴上那么拥党爱国,或许他早就成为将军,不会在大佐位置上徘徊着。
  “是啊!两个叛徒,可是这两个叛徒却有着他人所不及的能量!”喝着杯中的新茶,东条英机的声音不大,但却吸引了松井正员的注意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