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730

  “这……这些天杀的法国佬!”眼前刑场处决让营地里的美国士兵都看的目瞪口呆,他们根本不敢相信,处决竟然如此轻松的在他们的营地中上演着。但是却没有人上前去和这些法国国民军的官兵争论什么,他们只是愣愣地看着这一幕,过去他们多少曾听说过,国民军正在随便的处决的这些地下抵抗军,但根据命令,他们不仅不能去禁止,而且还要帮助他们逮捕解放地区的地下武装人员,将其移交给法国国民军。
  “天!他……他们绝对和他妈的德国佬有一拼!”目睹了三名抵抗战士像野狗一样的被杀,柯尔斯不禁同情起那些的抵抗力量,他们曾为了祖国而战,德国人没能消灭他们,而现在,他们的国家和曾经期待的解放者却在肆意屠杀他们。
第335章
最后一分钟
  “纳粹哲学对于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来说是一种神秘莫测的玩艺儿,但对于德国人却并非如此,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希特勒把他们的祖国从崩溃的边缘以及一触即发的崩溃中拯救出来,从失业和饥饿中解救出来。尽管纳粹党员为数不多,但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象希特勒那样的人,能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
  希特勒不假借任何名义,绝对地统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依靠的不仅仅是强权和残暴,还有他的思想。他把德国人引为自豪的、但自认业已丢失的优越地位还给了他们。但是,他一直提醒他们,必须粉碎犹太人和犹太人把世界拱手捧给社工党的阴谋。
  十多年来,希特勒不顾一切的向德国人灌输对犹太人和社工主义仇恨,他如愿以偿的毁灭苏俄社工党的威胁,并把苏俄化为德意志的猎犬,在中国和帝俄打死这条猎犬之后,德国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这个强敌直指着德意志的本土。
  对俄国人的敌视以及对东方人的恐惧,支配着东部战场上的士兵进行垂死的抵抗。希特勒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说,如果中俄联军打到欧洲将把他们的妻室,他们的祖国如何如何。欧洲将会如何如何,总之,如果中俄联军打到了德国,那么整个欧洲都将会毁灭,阿提拉的、成吉思汗的屠刀会降临在整个欧洲,欧洲的一切都将毁灭。
  因此,这些德意志的士兵们在战斗着,绝望的战斗,在仇恨、意志、恐惧和爱国主义的支配下战斗。他们不是在拼武器、拼物质,而是在拼意志、拼勇气。尽管中俄联军的攻势强大,在坦克、飞机等方面占绝对优势,但东部战场却开始稳定下来。而这在一个星期以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希特勒或许是恶魔,但是他的确做到了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欧洲国家所有的元首中,只有希特勒,由于他对德国人拥有的奇特的权力,才是真正不可缺少的人。他是一种命运的主人。他自己知道这一点。他一直相信1924年,他在兰茨贝格监狱写下的一段话:人类历史上,每经过一段长时间,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人,他既是讲究实际的政客,又是参与政治的哲学家。这种结合越是紧密,他在政治上遇到的困难就越大。
  这样的人不致力于满足凡夫俗子的切身需要,他要达到的目标往往只为少数人所理解。因此,他生存在恨与爱之间。眼前的这一代人。不理解他,纷纷提出抗议,正好和他为之奋斗的后代人的感激大相径庭。只不过,希特勒的目标“只为少数人所理解”,但数百万人却怀着盲目的忠诚继续追随着他……”1947年2月2日《时代》——《德意志可以做到!》
  对于德国!对于德意志帝国军队而言。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上校就是一种战斗精神的象征,他指挥一个“斯图卡”式轰炸机队。这个人中等身材,精力过人,留给人们的印象极深。他走起路来简直是跳跃,讲起话来尖声细气。他一头蜷曲的褐发,蓝色的眼睛炯炯发光,轮廓异常清晰,俨然是一尊石雕。
  尽管他对希特勒顶礼膜拜,胜过众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比任何人都更开诚布公地抨击国社党员们及军事首脑们的错误。他在八年的时间里,执行任务和参加了三千两百余次战斗,他的战功显赫,是举世皆知的。他一个打沉过一艘苏联战列舰,摧毁了超过600辆坦克,上千辆卡车和火炮,他一个人毁灭的两个师,全世界几乎每一名攻击机飞行员都将其视为偶像。
  二月八日,鲁德尔的部下在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之间沿着奥得河同已迂回地绕过了希姆莱集团军群防线的中俄联军前锋部队作战。实际上,除了驻扎在奥得河和分散在河对岸的几支分队以及鲁德尔的“斯图卡”轰炸机,每架飞机都装饰着一个6百年前桑顿骑兵攻打东方时的徽章,以外,希姆莱别无其他手段阻止数百万中俄联军。
  “斯图卡”已不能再在空中逞雄,它速度慢,不灵巧,俯冲投弹时容易被击中。鲁德尔本人就被击落过十多次,左腿被机枪子弹打伤,至今还打着石膏。最近两个星期,他的部下沿奥得河飞来飞去,摆出一副出击的架式,企图阻止联军的坦克群。
  他们曾击毁了数百辆苏俄坦克,但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并不愿意攻击中国坦克,中国坦克的装甲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厚,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数以千计的中俄两国坦克在沿着奥得河不停地冲击着,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攻击。
  在北部战役结束之后,鲁德尔被召到元首的司令部接受一枚特制勋章。
  “你已经飞得够多了!”希特勒握着他的手,两眼盯着这个无数的证明日耳曼是世界上最优秀人种的飞行员说道:“你必须珍惜你的生命,为德国青年谋利益,并让他们从你的经验中得到教益。”
  对于鲁德尔来说,再没有比让他去学校教那引起年轻人更糟糕的事了,战斗的血液一直流淌在他的血管之中,这是永远不可能磨去的。
  “我的元首,只有允许我继续率领我的中队飞行,我才接受勋章。”鲁德尔固执请求让希特勒笑了,很长时间以来,或许是从中国人打到波兰的那天开始,他就难得一笑。
  他一直握着鲁德尔的手,激动的望着这名最优秀的日耳曼人。他用左手打开一个衬着丝绒的黑盒子,里面放着一枚金刚石制的金光闪闪的勋章,这是为鲁德尔特制的。希特勒严肃的面孔放松了,他微笑着看着鲁德尔,“好吧,那你就继续飞吧!”
  但是,刚过几个星期,他又改变了主意,命令鲁德尔搞地勤。鲁德尔气的差点发疯,找帝国元帅戈林,没找到,他又想找凯特尔,但凯特尔在开会。没办法,只好找希特勒本人。当他请求同元首通话时,听到一个人用怀疑的口吻询问他的军衔。
  “下士。”鲁德尔开着玩笑回答,在电话里他听到一阵赞许的笑声。元首的副官尼古拉斯·冯·贝罗上校过来接电话,出于对鲁德尔的尊敬他劲阻的他的鲁莽。
  “我知道你要干什么,我劝你不要惹怒元首。”面对这种局面,鲁德尔决定向戈林求援。戈林正在卡林霍尔乡下的家里。
  帝国元帅身着一件亮闪闪的大袍子,袖子飘舞着,就像是大蝴蝶的双翅戈林对鲁德尔说:“一个星期以前,为了你的事,我去见过元首。元首说:‘当鲁德尔站在我面前时,我不忍心叫他停飞,确实,我不能对他这样说。但谁去指挥空军呢?你可以去对他讲,我不能够,我愿意看到他高兴,不愿在他服从我的意志之前见到他。’这都是他的原话,我不愿更多地谈这个问题了,我了解你的全部理由和困难。”
  鲁德尔听罢,二话没说,返回了前线。他坚定如前,继续飞行,不过,是秘密的飞行。直到在一份战报中提到他在一天内击毁11辆坦克的战绩时,他的飞行才暴露了。他接到命令,要他立刻返回卡林霍尔。爱将的鲁莽和阳奉阴违让戈林发火了。
  “元首知道了你还在飞,要我警告你,从此不准再飞。你不要逼着他对你做出违抗军令的惩处。另外,很明显,人们很难认为这是一个以英勇无畏而获得德国最高荣誉奖章的人应取的态度。我没有必要再发表个人看法了。”
  二月八日,即两周后,鲁德尔一直在飞。晚上,他接待了艾伯特·斯佩尔的来访。来人是希特勒部长中能力最强、聪明绝顶的一个,负责军备和军工生产。
  “元首准备袭击的波兰和俄罗斯的铁路交通系统,他希望破坏敌人的后勤运输,你是知道的,中国人哪怕就是一根火柴都需要的从亚洲运来,如果我们实施轰炸的话,起码一年之内,让他们恢复不了元气,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攻中俄联军,这次行动由你来组织!”斯佩尔郑重其事地说道。
  “但你不能亲自飞行,这一点是元首特意关照的。”面对这种“关照”,鲁德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提出异议。
  “实际上,别的人比我更适合这项任务,我的专长是俯冲轰炸。”但斯佩尔仅仅只是平静了说了句,“这是元首的意思。”斯佩尔没有理会鲁德尔表露的不满,而是继续说了下去。
  “现在德国工业所遭受的巨大破坏令我很悲观,尽管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现在一个月生产的武器,比两年前两个月生产的还要多,但这是不够的,两年前我们是没有足够的武器,而现在,我们却没有足够的人来操作武器。但是,我希望西方看清局势,而不致让欧洲落入东方人手中。”
  说到这里,斯佩尔长叹了一口气,“但我相信,要解决这一问题,元首对我们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今天下午,在柏林还有一个会议。也许,德国还有希望!”
  尽管坏消息不断从各个前线传来,希特勒并不气馁,下午的会议之后,有些与会人没走,希特勒便不拘形式的和他们谈起了政局以及战局。在这样的时刻,元首召开这样非正式会议,目的是要使他的军事首脑们,特别是像古德里安那样的人信服,现代战争和经济、地缘政治、思想意识都有密切联系。
  了解希特勒记忆力的人并不多,但是,当希特勒把他从浏览过的书刊中记下的大量事实和图景加以叙述时,人们深深的感到,至少从表面上看去,他对许多复杂的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此时会议室内的气氛是轻松的,希特勒根本就像个教师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上课一样,在那得得意洋洋的向众人显摆着他在战略上的特长。
  “……我终于明白了,战争是不能光用军事手段赢得的。解决办法在于和西方求得体面的和平,以便腾出手来用德国的全部力量对付东方的那些黄种人。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要求得体面的和平,不过这必须要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希特勒的表情中显得亢奋,上一次战争或许失败了,但是德国却是相对体面的退出了战争,尽管沉重的赔款和限制武装令德国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
  “于是,我把我能够调集到的师全部投入到法国南部,投入到里昂,在英国和美国之间打进一个楔子,托马斯和丘吉尔一直几乎和我一样,对东方人深怀抱有戒心,为了达到丑化中国人的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化妆成中国人击沉我们的邮轮!从而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形象危机。”
  在提到击沉邮轮时,希特勒苍老而惨白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这个笑容多少让这间办公室内的一些人变得有些无法适应,他们很难轻松的提及那次海难,而他却可以对此谈笑风生。
  “如果我们成功的话,那么军事上的败退有可能给他们一个遁词,从而说明可以和德国达成某种安排,就像上次战争中一样。现在美国人和英国人已经就战争的打法公开地激烈争吵起来,不要很久,盟军就要分裂。”
  古德里安继续焦急不安地看着表,但元首派驻“武装党卫队”的助理奥托·京舍,一个身高1.85米的巨人似乎听得饶有风趣。希特勒还在解释他为什么不按古德里安的意见把党卫队上将约瑟夫·塞普·狄特里希的第六装甲师调去对付张镇国或者彼得,却要把这支部队从法国调往奥地利。
  “这样做的理由,”希特勒郑重其事地提醒着,“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首先,狄特里希即将发功一次突然袭击,这不仅可以保住他们在奥地利的仅存的石油储备,其次也许是最重要的,德国可以赢得时间。现在也许他们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但是西方迟早会懂得,来自东方的黄种人是真正的敌人,它们会和俄国一起,组成一支十字军。丘吉尔像我一样知道这一切,假如中国人拿下柏林,那么欧洲的一大半就将立即染黄,而剩下的一半,过不了几年甚至几个月,也会被吞掉。”
  “我从未打算和西方打仗,真的!”希特勒突然带着一种凄楚的情绪说道,甚至最后又用肯定的口吻重复了一遍。在这间屋里的人,倒也明白他说的是事实,至少在英国拒绝他提出的和平之前,他还真没想过和英国打仗,他原本只不过是想通过击败法国,洗去上次战争的耻辱罢了,只不过英国人,尤其是那个丘吉尔,根本无法理解他对英国的善意与友好,至少在他看来就是如此。
  “是他们迫使我这样干的,但是,现在中国人还有俄国人的计划日益明朗。最近,即俄罗斯之后,当中国人宣布承认波兰的临时政府时,连托马斯也不禁大吃一惊,他被中国人的贪婪惊呆了,现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人还是俄罗斯对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欲望,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他们所释放出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怪兽,这个怪兽将会吞噬整个欧洲,未来还会吞噬整个世界,相信我,他们已经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凄楚的神色从他的脸上消失了,代之的是稍稍的亢奋,“现在时间是我们的盟友。”希特勒的声音变得激动了,“现在有一些人总是说,我们的力量已经枯竭了,德国已经不能再战斗下去了,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德国还有将近1000万全副武装的部队,其中绝大部分是陆军和党卫军。另外,德国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前往前线作战的人力资源并没有衰竭。”
  希特勒的激动在这时变得稍平淡了一些,“虽然德国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多的空袭,但它的军工企业并没有瘫痪,仍在源源不断的提供军用物资;通过转移疏散工厂、增加劳动时间、大量使用苦力、疯狂减少民用消费品产量,德国工业创造了不凡的产值。现在德国的工业产值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在下降。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作战飞机、武器和弹药的产量都创造了历史记录。这些因素说明,只要我们的努力下去,我们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环视着众人,他突然意由所指的提醒在座的人,“上一次战争时,德国遭到了内部的敌人从背后砍了一刀。但是,如果不是他们提前尝试结束战争,德国本来可以取得更体面的和平,也不会出现那种战后的混乱,既不会有社工党篡国的尝试,也不会出现危机。所以这一次……”此时他的语气好象是在恳求,在恳请眼前的这些人。“我们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第336章
破釜沉舟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施陶芬贝格唇角一抬,脸上尽是嘲讽之味,他似乎是在嘲弄着眼前的这些将军和元帅们,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幼稚了。三年前,伤愈后他出任指挥部在柏林后备军的参谋,在后备军中负责更新代号为“瓦尔基里”的国家紧急动员计划,以便在国内发生动乱时发挥作用。如有需要,他可以随时更改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极佳的职位使他成为密谋活动的关键人物。
  “瓦尔基里”行动计划最初制定于1944年,旨在应对国内发生诸如外国劳工叛乱、党卫军反叛及敌方空降兵降落之类的动乱。这一计划须经希特勒同意后下达各军区,就本土军、训练部队、兵营里的军队、后备军等不同的军事力量如何联合组成战斗队,以保卫德国重要据点的安全做出指示。
  这一计划随时待命,如有需要,待柏林最高统帅部发出约定信号后,即刻启动。而此次由施陶芬贝格起草的非官方的瓦尔基里计划却与之截然不同,它以成功暗杀希特勒为导火索,促使对希特勒尽忠职守的德国国防军夺取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统治权,从而客观上支持抵抗运动。
  尽管他们的事情进展顺利,密谋计划日趋成型:暗杀希特勒后立即发动一场彻底的政变,随时准备组建临时政府,而且他们已经做好军事上行动的准备。然而,就密谋者本身而言,这一计划还缺少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高级军事将领的参与;二是有机会接近希特勒的暗杀者。
  一次又一次密谋的失败对于军队中的密谋者来说,只有沮丧。尽管施陶芬贝格精力充沛的外表鼓舞着他们,由于运气欠佳以及希特勒行踪不定,他们的多次暗杀计划受挫后,所有人都变得异常的沮丧。由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他们的动力和意志力已经消耗殆尽,甚至一些人担心已经错失了暗杀的时机。
  而对这种情况施陶芬贝格自己也变得烦躁不安起来,而现在的局势对德国越显不利,战场上更没有一丝好消息传来,这更坚定了他必须立即行动的决心,而且纳粹安全机构已逐渐嗅到了谋反的气息。如果再拖延下去的话,或许行动还未展开,组织就已经被破获了。
  施陶芬贝格似是随意的将只剩下三个手指的左手抬起来,猛地用力一挥,“如果那样的话,德国会在我们紧持到最后一分钟的时候,彻底毁灭,整个德国、德意志都将从这个世界彻底毁灭!”
  “元帅们认为,海难事件已经充分暴露了中德和英美盟国之间的不信任与敌对情绪,他们的联盟仅只是建立在表面上的联盟,如果在南部的反攻成功的话,那么德国还有机会与英美实现媾和,从而与英美共同对抗那些东方人!”在特雷斯科提到元帅们的看法时,施陶芬贝格笑了,他的笑声有些尖历。
  在这个行动上,元帅们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微妙的,早在几个月前,格斯多夫被派去试探陆军元帅的看法,他从相对保守的话题谈起:批评希特勒的领导方式和处理战争的手段,指出为了阻止大灾难的发生而改变这种现状的紧迫性。对此,曼施坦因立即表示同意,但又说他不足以说服希特勒去做任何事情。
  而格斯多夫几乎是非常尖酸地回应说陆军元帅们应该集体到希特勒的面前用枪抵住他的胸膛。对于他的那番话,曼施坦因非常震惊,这很能代表军队中老一辈人的态度,他几乎是咆哮大声吼道:“普鲁士的陆军元帅绝不当叛徒。”最后甚至还要求格斯多夫把这不切实际的,会令整个德国军队蒙羞的想法彻底抛弃。
  “做梦,他们已经做了7年的梦,难道现在还不应该醒来吗?”愤怒的声音突然从的房间中消失了,施陶芬贝格的表情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他直视着眼前的所有人,用自己的那只独眼看着屋里的每一个人,在长达分钟的时间内,房间内除去呼吸声音根本没有一丝的声响。
  突然他又抬起空荡荡的右手衣袖,然后看着房间里的众人,似乎是想向众人展示什么,“既然元帅们直到现在还是无所作为,那就只能由上校们挺身而出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我们必须要立即展开行动,在德国没有彻底输掉最后一点和谈的资本之前!结束这场战争!”尽管施陶芬贝格的声音不大,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态度中的坚定。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随时准备做一名刺客,完成这次任务!”几乎是在施陶芬贝格话声刚落,特雷斯科便出言反对道:“不!施陶芬贝格上校,你并不适合进行这次任务!你对整个政变的胜利至关重要,不能去冒险!”
  其他人同样出言反对,他们之所以反对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在这些密谋者中很少有人拥有他那样的推动力、领袖气质,更不用说组织能力了。而且由于他已经身负重伤,他们也不相信他的身体状况允许他承担刺客的角色。
  “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那个人!”施陶芬贝格摇头说道,从调至本土军之后,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去年获得了晋升,出任本土军司令官弗罗姆将军的参谋长,负责监督特遣部队在全国的招募、训练和补给工作,为前线服务。处于如此重要的职位,他必须亲自向希特勒汇报工作。
  “只有接近那个人,才能够完成计划不是吗?”这时施陶芬贝格一些激动的表情稍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连口气也变得的低沉起来。
  “是时候该采取行动了。有勇气去做这件事的人知道他将作为一名叛徒载入德国历史,但他必须这么做。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
  作为一名德国军人,他清楚的知道,实施那个行动后,他会遭受什么样的待遇,所有的德国人都会将他视为“叛国者”,认为他破坏了德国人“忠于职守”的传统,背叛了德国军人的荣誉,但是……
  “没有别的选择,”或许是联想到未来德国的历史中对自己的描述,他低着头,脸上带着一丝苦笑,“只能破釜沉舟了。”
  被包围了……局势万分紧急……德国人已经到达了……我们被围住了……德国空军正在飞往这里……但是,空气中现在只听到了德国人喷气式战斗机的声音,随即雨点一般的炸弹落到了这个城市的四处。到底现在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弄清楚。军官们走到了临时医务所里点名,除非你失去了一只脚,所有的伤员都被命令回到阵地准备战斗。
  就这样,受了伤的原本指往着靠着身上的伤,在意大利的疗养院里休养找上几个意大利女孩的杰克和几个裹着绷带的伤员被安排到了前线附近的阵地上。在那个遍布没有屋顶房子的城市边缘,杰克在那里的几个军官中认出了斯尔坦少校。
  德国人的炮弹和火箭弹不时的落在东北边不远的地方,在那里,雷鸣般的爆炸声制造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恐慌感。尽管伤势不重,但杰克依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十分虚弱,嘴里苦苦的。自己的身体似乎只是被军服和军靴支撑着。
  斯尔坦少校开始向这些士兵们讲话,他提高了自己的声音以使所有人能够在枪炮声中听到他的话。虽然他希望能够给这些士兵们一个详细的解释,但是隆隆的爆炸声,不断逝去的时间,还有随时可能呼啸而至的德国飞机都让少校对他们说的话必须简短。
  “先生们!我们被包围了……我们整个师……都被包围了!”对于这一点,其实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但是当他们正式听到这个消息时,都害怕了。这个已经被军官们确认的局势一定是非常严重和紧急的。在不远的地方,听着少校讲话的士兵们又听到了德国火箭弹不停的发射声,脚下的大地和四周的空气里被巨大的爆炸不停地晃动着。
  在炮声中,头戴M1钢盔的斯尔坦少校继续冲着那些士兵们大声吼喊着:“现在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死死的守在里昂,让德国人的脚步在这里停下来,我们将投入所有的士兵。这次防御的成功取决于每一名士兵的勇气。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必须要成功。在德国人包围圈后面已经有一些我们的部队在协助我们此次战斗。我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忠于自己职守的话,我们能够从德国人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绞索中跳出来。我相信这里的每一名美国士兵都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话毕,斯尔坦向眼前的这些士兵们敬了礼,然后就让他们准备集合战斗。
  五天前,就在2月16日凌晨5时30分,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与其他德军部队一起向里昂一带的盟军发起了进攻。第6装甲集团军是三支德军进攻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下辖5个伞兵师和国民掷弹兵师、4个党卫军装甲师和1000多门火炮。
  与其他参战部队相比,第6装甲集团军拥有许多优势:首先,它的人员装备良好,作战经验丰富;其次,它的补充人员在没有加入战斗前接受了良好的训练;另外,它的补充人员大都比较年轻而充满激情,而其他部队的补充人员要么来自德国空军,要么是一些超龄老兵。按照德军规定,除非在特别危急的时刻,一般不会用超龄老兵作为补充兵员。
  作为主攻部队,第6装甲集团军被部署在最佳进攻位置,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虽然第6装甲集团军拥有出其不意的巨大优势,但其在关键环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将意味着,盟军一旦能够在德军第一轮攻击之后稳住阵脚并组织起有效防御,那么德军的进攻计划并不会轻易得逞。
  在命令下达后,杰克所在的连队都开始走向了那个他们将紧守的地点,许多伤员也加入了突围的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所有人都用自己疲惫的眼睛注视着前方。这些勇敢的美国士兵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批即将被拉上屠宰场的筋疲力尽的牲口。望着身旁的人,杰克的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肩头上折M1式半自动步枪也显得越发沉重起来。
  当他们向自己的防御阵地行进时,同样的一支美国陆军的队伍在公路的两侧行进着,向前线进发;道路的中间是战败下来的美军,他们从前线落荒而逃,溃不成军,犹如乱众。许多人扔掉了步枪、大衣、所有的累赘。此时那些败退下来的士兵脸上大都惊恐万分的模样,浑身颤抖着,神色中透着筋疲力尽神态,望着那些朝前方开去的兄弟们,大声地喊叫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