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2/730

  这些消息,让地堡里的气氛产生了些微妙的变化。大家都显得很高兴,甚至于一些大本营的女秘书还跳起了舞。
  “或许,并不比1914年的巴黎更危险!”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因为德国还有军队,还有人可以挽救柏林。
  离开德通社的小办公室后,沃尔夫冈便沿着梯子朝着外间走去,很长时间没吸烟的他想到地面上去吸根烟,在地堡内是绝不准许吸烟的,因为元首不喜欢,沃尔夫冈并不认为自己比那些将军元帅们更为特殊,如果那些党卫军士兵发现他在地堡里吸烟,到时会惹来很多麻烦。
  在经过的“金笼子”时,沃尔夫冈有意无意间朝着等候室看了一眼。在大本营呆了这么长时间后,他练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功能,只要看到那些在等候室里出现在人,他就知道,现在的战局如何,他清楚的知道,不但德国广播里的新闻不可信,就是盟国的新闻同样不可信,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双方总是不断的发布太多的假新闻。
  而有一件事却是无法隐瞒的,就是在大本宫作战地图室的等候着的将军和元帅们,看到他们和他们的表情,沃尔夫冈可以隐隐从这些人的身份中猜测出他目前的战局是对德国有利还是不利。在他朝着等候室里看去时,那些将军和元帅们大都面带忧意,显然战局不太乐观。
  虽不过只是一撇,但是一名上校却吸引了沃尔夫冈的注意力,他靠着墙站着,只手提着公文包,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只是站在那里。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他的模样,他戴着黑色的眼罩,显然他失去了一只眼睛,还有他的另一支手。根本看不到手的存在,或许这个上校在战场上又失了一只手。这个上校为什么会来这里呢?
  “施陶芬贝格上校,你可以进去了!”原来他叫施陶芬贝格,看着这个形象就像是战士一般的上校,沃尔夫冈在心下记住了这个名字,不为其它,只是因为他的形象。
  “我会做好我的事,你们只需要拿下柏林就行了!”朝着作战地图室走去时,施陶芬贝格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星期前,对贝克等人说过的自信满满的话语,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他曾三次携带炸药参加由希特勒主持的会议,有两次就是以一个刺客的身份去的。每一次他都要冒着被出卖、暴露甚至是死亡的危险,每一次他都要从心理上为他生命中最大的这次挑战做好准备,但每一次他都未能如愿。
  “德国已经没有时间了!”施陶芬贝格在心下自语着,这一次必须要成功。虽然通过双方的沟通,中国人已经放缓了对柏林的进攻,但是如果行动始终未获得成功,德国或许将失去最后一次结束战争的机会。面无表情的施陶芬贝格走进了通往会议室的通道时,他的副手冯·黑夫藤则站在外间看着他走进去。
  作为作战地图室的房间并不大,内最明显的就是一张单薄的木制地图桌,几乎占据了整个房间,上面铺着地图,周围摆放了大约25张椅子都是为希特勒的客人、副官和速记员准备的。
  站在地堡通讯室内伊里奇·菲尔格贝尔紧张地咀嚼着烟丝,如果不是在地堡内,或许他会吸上几根,偶尔他会朝着几十米外通道的尽头看上一眼,尽管什么都看不到,但他还是看着,镜片下的一双眼睛带着坚毅,偶尔还会闪过丝许紧张。
  “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迎来曙光!”施陶芬贝格对他说过的话语,再一次在他的耳边浮现,在他转身进入通讯室交换时狠狠地吐出了嘴中的烟叶。
  “上校,我在受伤后,自己的听力一直没有恢复,你能让我尽可能的靠近元首。”在前往会议室的通道里,施陶芬贝格轻声对带着的上校说道。
  “我尽量!”上校点了点头。
  在施陶芬贝格到达会议室时,会议已经开始了几分钟。在他进入作战地图室后,发现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人一样,都是在议论着中俄联军的进攻。在上校的指导下,施陶芬贝格他一边低声道歉一边挤过去到他的位子上坐下,在他左边的是克莱勃斯提和希特勒,右边是布兰特上校,另一位与会人员,瓦尔特·瓦尔利蒙特将军他们的也都注意到了他的到来,他的形象实现在是太过于特殊了。
  “元首,您还记得的施陶芬贝格上校吗?”看到施陶芬贝格后,克莱勃斯提连忙向元首询问道,作为本土军的参谋长,在柏林防御时克莱勃斯曾和他有过数面之缘,他的形象总是让人过目不忘。一直趴在地图桌前的希特勒回头过来,朝着施陶芬贝格看去,他的脸色苍白,满面尽是老态,他的眼睛无神地盯着施陶芬贝格,轻轻地点点头,他记得这个上校。
  在希特勒的视线投向自己时,施陶芬贝格就站在那里,一只眼睛上还蒙着一块黑眼罩,一只胳膊没了,袖子空荡荡的。他个子高高的,站得笔直,就那么直直地看着希特勒,所有一切都显示着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一副典型的总参谋部军官形象。
  就在这时,“嗵”的一声,作战地图室的防爆门,突然被人关上了,听着防爆门关上的声音,施陶芬贝格的脸色一变,只是一瞬间的变化,旋即他的表情恢复了平静,甚至于有些窃取。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多次行动之所以失败,原因非常简单,希特勒像是觉察到什么一般,元首警卫队甚至精心设计了一个安保系统,不论职位高低,所有人员在进入首相府地堡时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任何人进入地堡都要搜查武器,外套和随身武器都要上交,手提箱必须经过三个党卫军岗哨的检查才能带入希特勒的会议室。
  尽管他们想方设法冒着极大的风险把炸药送进了地堡中,但是每个人在进入地堡之后,所有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根本没有机会取得炸药。也正因如此,在和中国人取得勾通之后,才会寻求中国人的帮助,而中国人提供的这个“炸弹手提箱”,已经三次躲过了安全检查。但是最大的不足就是,手提包炸弹只有1.35公斤高能炸药,威力着实在非常有限,而现在地堡的防爆门却关上了。
  施陶芬贝格扫视了一眼这间只有不到十三个平方的作战地图,军事常识告诉他,这些炸弹足够摧毁这里的一切。
  “中国人的战线过长,因此,我们能够打赢决定性的柏林战役!”这时站在地图桌前的希特勒突然神秘地说道,一直观察着他的施陶芬贝格甚至看到他那张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接着希特勒用他那有些沙哑的声音,缓缓道出了苦思冥想的有些奇特的拯救柏林的战略。
  “从现在起,所有的防御部队向首都撤退,建立一个牢固的抵抗中心,这样的话,中俄两国的部队必然会追踪而来。这样,其余德国部队便能摆脱俄国人的压力,并且能从背后进攻切断他们的退路,荷兰和比利时的成功证明,没有了后勤,中俄两国的军队什么都不是!他们之所以提前进攻柏林,就是为了……”
  希特勒稍沉默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味着什么。
  “围魏救赵!”非常难得的他引用了一句中国的成语。
  “至于我本人,我将继续留在柏林里,以激励柏林守卫者的勇气。”怀视着视惊呆的众人,希特勒那张脸上挤出了一些笑容起来。
  “铃!”作战地图室外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会议室!”门外的上士接过电话,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声音,他朝着作战地图室紧闭的防爆门看了一眼。
  “很抱歉,长官,现在会议室的门已经关上了,元首交待过,在会议结束前,是禁止任何人离开的!”拿着电话的伊里奇·菲尔格贝尔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脸色一变,会议室的门关上了!那么施陶芬贝格呢,他、他出来了吗?
  “就像莫斯科一样!”希特勒抬起头环视着众人,“当年朱加什维利留在了那里,激励着莫斯科守卫者的勇气!现在我必须要做同样的事情!”
  “元首,我认为,既便是执行您的这个方案,你也必须要离开柏林!否则在柏林陷入包围之后,我们很难保证还有突围的机会!”面对克莱勃斯的反驳,希特勒沉默不语。
  “如果突围成功,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希特勒反问了一句。
  “我们将从一个包围圈逃往另一个包围圈,难道我,一个元首就睡在旷野,睡在一个农庄里或随便什么地方,在那里等死吗?或者被一群小人出卖是吗?就像朱加什维利一样!他是离开了,但最终还是被送上了绞架!不,与其那样,我宁可留在总理府,宁可以在柏林,不断的发表广播演说,以激励柏林守卫者的勇气。”
  “元首,这是不现实的!”魏德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即没有足够的军队,更没有足够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坚守柏林!”
  “是的元首,为了德国,你必须要在中国人对柏林形成合围之前,离开这里!”
  “柏林不可能变成莫斯科!”
  “即使是莫斯科也被占领了!”
  反对声响了起来,他们的反对声让希特勒的脸色变得越发苍白,身子猛地抽搐了一下,仿佛是痛不欲生,他的左臂迟钝地垂着。在听到莫斯科被占领的时候,他突然想到那份通过瑞士大使得到的朱加什维利被处死的电影胶片,在看到朱加什维利喊着“苏维埃万岁”被绞死时,他甚至为之高兴过,但是现在听着他们让他离开时,他的脑海里不由的浮现那一幕来,他甚至于看到了,自己被送上绞架的那一刻。
  在这一瞬间,他似乎确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推测,在他身边的人都是叛徒、骗子。他们太渺小,太可怜了,不能理解他的伟大的抱负。他们腐化、怯懦,害了他,今天他们都抛弃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让他离开柏林,或许是为了和中国人谈和,然后把自己送上绞架结束这场战争,难道不是这样吗?
  朱加什维利犯下了什么错?最大的错误或许就是离开了莫斯科。想到这里,他慢慢的平静了下来,微张着嘴,慢慢的直起身子,用他那双死眼盯着前方。这比他狂怒的时候更使人胆战心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谁也不知道这样挨过了多长时间。最后,元首脸上慢慢泛起了血色。他神经质的痉挛了一下。
  “元帅,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留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人!”说到这,希特勒突然扭过头去,看着那个一直站在那里,只言不语似在思考着的施陶芬贝格,他喜欢这些爱思考的军官。
  “你觉得的呢?上校!”
  希特勒的问题,让一直计算着时间的施陶芬贝格一愣,在犹豫片刻后,他迎着希特勒的目光,直视着他。
  “元首,作为帝国的士兵,我们神圣的职责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能性,直至最终。”施陶芬贝格让希特勒非常满意,他的回答正百自己所需要的。他的眼睛马上开始闪光了,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又有了希望,并开始作决定了。
  “这是今后我们成功的唯一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机会,我现要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即向柏林靠拢,我们必要要在这里打一场决定性的柏林保卫战。”
  “九年来,我从来违抗你的命令。”凯特尔随声附和着。
  “但是,这个命令,我拒绝执行。”他提醒眼前一意孤行的元首。
  “这个命令根本就没有一丝现实的可能性!如果,您真要执行这个命令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战士,我建议你立即离开柏林。”希特勒摇摇头,呼吸急促起来,紧张嘶哑的声音响了起来,“你们为什么希望我离开柏林!”
  “没有一个士兵会为帝国元帅而战。”一位将军说道。
  “不,可以这么说,如果要进行谈判的话,帝国元帅会比我更管用,不是吗?至于我,如是果的我选择离开柏林的话,也许就像像朱加什维利一样被人出卖。我不能落在敌人手中,我一定会在最后一刻自杀,这就是我最后的、不能改变的决定,你们都明白的。所以……”
  环视着众人,希特勒的脸上露出了丝冷笑。
  在他冷笑的时候,施陶芬贝格看了一下墙上的钟表,还差一分钟,“你们希望我离开这里不是吗?”
  会议室内的元帅和将军们都被希特勒的话惊呆了,同样的也感觉到一丝恐惧,他是在怀疑所有人都背叛了他吗?
  “够了!”施陶芬贝格突然喝吼,让会议室里的一静,包括正处于愤怒中的希特勒在内的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谁都没有必要离开这里!”施陶芬贝格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因为谁也离不开!”声音一落,墙上的钟表秒针一动……
第365章
墙倒众人推!
  “大约在12点12分,爆炸发生了,整个地堡在那一瞬间似天动地摇一般,爆炸之后,震荡和爆炸的中心,会议室的防爆门依然紧闭着……”在俯临贝希特斯加登的上萨尔斯堡别墅里,身为帝国副元首、元首的第一继承人的戈林已经从另外一条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他源源不断的得到了许多关于柏林的消息,尤其的关于希特勒的消息。
  当天上午,接到一份电报后,有些惶恐不定的戈林告诉他的看门仆人约瑟夫·齐希斯基,没有告诉其他任何人,鲍曼发来一封密电,说元首最近已经变得歇斯底里,他请求自己行使指挥权。对于电报上的内容,戈林半信半疑,毕竟对于那个元首,他实在太了解了,他会歇斯底里,但是很快就会变得正常起来。该怎么办呢?立刻行动,还是等待?
  到将近中午时,科勒尔才到达上萨尔斯堡。拂晓前,科勒尔及其参谋部全体人员分乘15架容克-52式飞机,悄然飞向慕尼黑,然后便来到萨尔斯堡,之所以来这里,是昨天夜里的参谋部同希特勒发生的争执,直接导致了希特勒让参谋部离开柏林,美其名曰是保护参谋部,实际上却是赶参谋部滚蛋,所以他才会来到这里。
  他走进戈林那所舒适但并不显眼的别墅,激动地向帝国元帅和纳粹党官员菲利普·布勒述说希特勒发作的消息。戈林当然心中有数,所以不太激动,这倒使科勒尔感到意外。
  “元首还活着吗?他是否指定鲍曼为继承人?”这才是戈林最关心的问题。
  科勒尔看了下戈林,隐约猜出他的这种的平静,或许是因为他早已经知道了柏林的一切。
  “元帅,在我离开柏林时,元首还健在,现在中俄联军只是抵达柏林外围,城市对外的联络依然正常,但是我相信,这一切会在未来一周内结束,而这座城市大概可以坚守一周。”
  “不管怎样,”科勒尔看着戈林最后补充了一句,“你现在应该采取行动,元帅!”
  “是的,元帅!”一旁的布勒表示同意,可是戈林仍然犹豫不决。希特勒怎么没有任命鲍曼为继承人?戈林依然在心下寻思着。他的死对头鲍曼打来过一封密电,那可能是引他上钩,诱骗他非法接管政权。
  “如果我照办,他会说我是叛徒。如果我不行动,他可以指控我在最严重的时刻溜之大吉。”
  他召来了鲍曼的私人助手,这个人正好在附近,同时还召见了上萨尔斯堡党卫队司令,又派人去找汉斯·拉默斯部长。他是帝国总理府主任,法律专家。希特勒一九四一年签发的两份指定元首继承人的正式文件的保管人。这些文件规定,在元首暂时或永远不能担任自己职务的时候,指定戈林为希特勒的代表。如果元首逝世,指定戈林为接替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戈林希望知道,根据柏林的军事形势,他可不可以接管政权,总之,在希特勒昨夜歇斯底里的拒绝离开柏林,要与柏林共存亡之后,就已陷入重围,甚于很快就会死去,也许是一个星期,也许是两个星期,总之很快。而且戈林心里同样明白,他对希特勒的影响逐渐缩小,而鲍曼的影响则日益扩大。
  “1941年后,元首是否下达过其他指示,取消了他的接替资格?”
  “没有。”拉默斯如实的回答道。
  “假如元首下达了其他指令,我肯定会知道。”尽管他不时地得到一些其它消息,但同样的知道那些文件没有被取消。
  “所以这项法令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再次颁布。”
  “元帅,你可以致电给元首,问他是否允许您作他的代表。”
  一旁有人提出了建议,周围的人也大都赞成这个意见,戈林开始草拟电文,出于对希特勒的了解,戈林先分析了战场形势,然后又将希特勒吹捧一番,什么弥撒亚之类的称赞之词全都用上了,他知道自己的这封电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希特勒视为叛变,所以才会如此的谨慎。
  科勒尔见戈林越写越长,急忙拦住了他。
  “元帅,中国人对柏林实施着间隔干扰,所以柏林没有时间抄收这么长的电报。”
  “对,确实如此。”停住笔的戈林点点头。
  “你另写一份。”科勒尔和布劳希奇每人起草了一份电报,戈林选中了布劳希奇的电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