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730

  “你知道地堡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每打通一个电话,戈培尔都会如此询问,得到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甚至还询问戈培尔知不知道,有的人说地堡内被人安放了炸弹,是因为一些人想要发动政变。
  “可能是戈林派人刺杀了元首,他试图发动一场政变。”终于在又打通一个电话后,戈培尔从炮曼那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什么?是戈林!”对于戈林那头猪,戈培尔从来就没有一丝好感,在他看来,由于戈林的软弱无能和只顾自己的安逸,他犯下的罪恶是让近百万德国平民死于轰炸之中,可惜元首从来不听他的警告。而现在他竟然试图发动政变,刺杀元首!这怎么可能?
  “毫无疑问的,我这里掌握到一份他发给元首的电报。毫无疑问他的电报根本就是谋反,他试图逼迫元首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他,在今天晚上九点之前!否则他就要发表靠全国人民书,接管权力!”
  听着电话,戈培尔被鲍曼提到了电报内容惊呆了,是戈林!毫无疑问的一定是他干的!下意识的他相信,无论地堡内发生了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干的!
  “那么军队为什么包围了宣传部?”透过窗帘,看着窗外广场上正等待着进一步命令的党卫军,戈培尔问道电话另一头的鲍曼,即便是聪明如戈培尔,他也糊涂了,难道说戈林那头蠢猪可以手脚通天的指挥党卫军发动军事政变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戈林的行动,那头猪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对于鲍曼的话。戈培尔不会怀疑,戈林没有这个能力,但除了戈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地堡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给那里打电话,但是却打不通,我和元首失去了联系。”在这个时候,戈培尔并没有隐瞒自己与地堡失去了联系。
  “我也无法和那里联系上,军队控制了通过总理府的道路,不过,”鲍曼突然压低了声音,“地堡的确发生了爆炸!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元首,元首也许,真的死了!死在戈林那头猪的手里。”
  “元首死了!”
  不祥感在戈培尔的心间弥漫着,在他无数次朝总理府打电话无法接通时,他就隐约猜测元首很有可能已经遭遇不测,这里不是其它地方,是柏林,元首就在柏林,如果真的发生爆炸,元首并未遭受意外,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外界取得联系,以防止利野心家利用机会,但那里的偏偏没有任何消息。
  戈培尔整个人在这一瞬间垮了下来,作为元首的信徒,如果元首死的话,戈林的政变成功的话,他一定会自杀。拉开抽屉,看着抽屉中的手枪戈培尔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在内心里他希望元首没死,可却又不敢确定。
  “这究竟是戈林的政变,还是……”在内心思索时,戈培尔清醒了过来,他的第一反应是叫来了自己的秘书。
  “你立即出去,告诉包围宣传部大楼的指挥官,我要见他,现在!”
  站在宣传部前前广场的奥托·雷默少校有些焦急地等待着命令,他的部队也遵照在本德勒大街后备军司令部的命令包围了这里。他是一位忠诚的纳粹党员,他得到的消息是希特勒死了,党卫军正在策划一起政变,而他的任务就是包围宣传部机关,逮捕包括戈培尔在内的一些重要纳粹分子。
  而现在宣传部的大门紧闭着,大楼内的武装人员与自己的部队对峙。在没有接到进一步命令之前,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当然除非有进一步的命令。
  “长官,部长希望立即见到您。”
  “奥托·雷默少校,在逮捕我之前,我希望你能如实地告诉我,你们究竟站在那一边。”宽敞的办公室内,戈培尔直视着眼前的党卫军少校,他知道或许正是因为他是党卫军的原因,才没有对大楼发起强攻。
  “部长阁下,元首死了!”奥托·雷默少校吐出这句话时,嗓间底沉而伤感。
  “一些高级官员和党卫军正在策划一场政变,根据瓦里基尔命令,我的部队负责的包围政府机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一些党内同志!”
  “你确定元首已经死了吗?”这位宣传部长很冷静的反问道,这才是他最希望了解的。奥托·雷默少校点点头,他相信这是真的。
  “那么你们的命令是从什么地方下达的!”
  “后备军司令部!”奥托·雷默并没有的瞒什么。
  看着眼前的少校,戈培尔在心里思索着,无论是后备军或是陆军,对戈林从没有一丝好感,他们绝不可能卷进这场政变,或许这是阻止戈林政变的行动之一。几分钟后,戈培尔被几名党卫军士兵押上了一辆单独的囚车,到傍晚时分,柏林已经尽为本德勒大街后备军司令部所控制,在他们控制柏林后,一份电报从柏林发出。
  “希特勒死了!”猛地听到这个消息,尽管亲自批准了这个计划,但这时司马,还是忍不住一惊。
  “希特勒死了!是的,老板。”石磊点头时又重复了一遍。
  “德国时间5月13日下午12时45分,爆炸中受重伤的希特勒,并没有挺过去,他已经死了!”这一次,他说的比先前的汇报更详细一些。
  “消息可靠吗?”
  “已经得到了德国方面的证实!”
  “那么他们发起行动了吗?”
  “老板,在五个小时前,包括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在内的几乎每一座大城市,根据瓦尔基里计划,本土军、咱练部队、兵营里的军队、后备军等各种武装组成的联合部队,已经按照计划,控制了各个政府机构、纳粹党分支机构、党卫军高层以及交通、通讯中心!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已经控制了半个国家!”
  “那么前线的德国军队呢?”听到反叛者已经控制德国后小司马才问起另一个最关心的问题,军队,军队的反应非常重要。
  “仍在观望!”
  “观望?”
  “是的,老板,前线的将领仍然在等待官方的消息证明希特勒的死亡,另一方面,他们或许是在期待着皇室的表态,现在党卫军已经被瓦解,希特勒如果死亡的话,为保证政府的秩序和连续性,他们在等待着皇室!”
  “皇室很快就会表态不是吗?”
  “是的!根据我们的消息,皇室已经走出了软禁,将很快返回柏林,我们的联络员转达了皇帝的希望,他希望我们能兑现谋得体面和平的诺言,以期能挽救德国一些脸面。”
  “这不是我们最初答应的吗?看来,要不了多长时间,欧洲的战争就可以停止了!”
  “昨天,国防军已经在法国恢复了进攻,英美也恢复了进攻,他们是想和我们抢巴黎啊!”说到这司马无奈的笑了一下。英美盟军对巴黎的见死不救,贝当的愤怒而无能为力,巴黎这座西方都市中心的毁灭,成功的丑化了英美盟国,再加上之前海难,现在英美的声誉可谓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已经解放的西欧各国迫于现实已经倒向了中国。
  但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想在香榭丽舍大道上阅兵的愿望怕是不能实现了,现在的巴黎已经完全被炮火和炸药破坏了,甚至相比柏林、华沙、巴黎的破坏更为惨重。
  “先生,很快,战士们就可以回家了。”
  “嗯!”司马点点头,或许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数百万士兵可以回家过中秋节了。
  “不过,要等日本投降之后不是吗?”石磊在说话时,波澜不惊的脸上闪过一道尴尬之色,其间还夹杂着愤怒,那个人的背叛让调查局丢尽了脸面,甚至可能会陷中国海外布局于毁灭的边缘,最后调查局的脸面竟然是靠军情局来挽回。
  “美国人最近对我们在九州行动反应很强烈,是时候给敲打一下他们了!”虽说语气平淡,但在说出这句话时,司马的脸上却带着些快意,是时候结束了!
第367章
四座
  烈日下,一名国防军中尉笔直地站在陆军总院花园内,穿着笔挺的军装,热得汗流浃背。汗珠顺着这位他的脸颊和脖子滚落下来,聚集在衣服里。时值五月中旬,天气本不该这么热的,即使是在西北。
  他朝着远处看去,那些国务院特勤处的特工看起来还挺凉快,或许他们早已学会了控制他们的汗腺以及其他许多东西,否则的身着正装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流不出汗来,那些人,有的站在那里纹丝不动,有的则来回走动着。
  “已经决定了。”身着病号服的蔡锷静静的反问了一句,他因为身体原因住进陆军总院已经有两个星期了。
  “嗯!”司马点点头。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想来阻力很大吧!”喝口茶后,蔡锷用半猜测半肯定的语气说道。
  “怎么可能会没有阻力,尤其是那群科学家。”
  提及那群科学家的反对,司马显得有些无奈。那群反对科学家中并不仅仅只有外裔移民,还有本国曾置身于国防科学的专家学者,他们同样反对将核武器应用的实战。历史发生了惊人的巧合,过去他们担心有朝一日,其它国家会用核武器轰炸中国,而现在他们担心的却是中国用原子弹去轰炸其它国家。
  “这几天,天有点热!”坐在花园椅上的蔡锷仰头看了一眼烈日,“偶尔我在这里散步时,看着远处的摩天大楼,脑子里不时会呈现出那火红的天空和破坏了的摩天大楼的幻想。”听着他低沉的声音,司马知道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对于蔡锷,这个职业军人也同样如此。
  “那天,做出这个决定时,整整一夜,我都没办法睡着!”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司马绝不会说,自己是因为激动的而无法入睡。
  “在决定做出前,一些科学家提醒我!将来的一定会出现军备竞赛,核武器的军备竞赛!我同意他们的看法。”
  对于会议上那些专家当时的预言,司马真不知道的用什么言语形容他们,他们猜得很准,别说是将来,就是现在,美国人也在全力以赴的搞着他们的原子弹。
  “他们说,为了避免这种竞赛,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采取对原子军备建立国际监督的措施,如果中国突然以核武器袭击日本,对军民不加区别的一律杀伤的话,这种必要的任务就会遭到破坏。”
  “他们写过信给我!”蔡锷点头说道:“他们觉得,如果通过用原子弹袭击日本的办法而获得中国的军事优势,将由于丧失信义造成全世界的恐惧与帐恨,以及国内公众舆论的谴责而化为乌有。”
  “书生之见罢了!”
  “他们建议,不用原子弹轰炸日本,而把原子弹投掷在沙漠或荒岛上展示威力,请各国代表前去参观,向他们展示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并且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拥有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可我们并不打算用他,如果各国和他们联合一起并同意建立有效的国际监督,那么我们将来就不使用这种武器,这样会为达成的国际协议创造最良好的气氛。”
  蔡锷说的这封信是12位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著的专家学者的联名信,他们并不仅仅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样把信寄给了司马还有蔡锷。
  “不过是书生之见罢了!”司马再次用同样的言语作出了结论,当然这只是在和蔡锷谈话时才会这么说,对那些学者他还是好言宽慰,毕竟他们有功于国家。
  “松坡,使用核武器是不可避免的!”司马用颇为肯定的语气地说道,“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究竟是轰炸德国,还是轰炸日本!现在我们只剩下这两个敌国,但是松坡你已经听了新闻,希特勒死了,皇室已经暂时执掌了国家,我们甚至已经通过勾通,很快就会进行和谈,我们将会通过谈判结束欧洲的战争。”
  蔡锷静静地听着,作为计划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之一,他对其中的内幕自然有所了解。
  “那么也就只剩下一个敌人了!”
  “日本!”
  “是的,利用核武器轰炸日本,不仅可以促成日本的快速投降,同样的,还可以对德国形成一种威胁,现在那些德国人提出的条件是我们不可能的结束的,我们可以有保留的接受他们投降,但是绝不可能接受有条件的投降。”
  “记不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在提到德国时,蔡锷反问了一句,“他们中一些人并没有全面考虑我们提出的无条件投降原则带来的结果。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寻找体面和平的希望,以期能挽救德国一些脸面,包括刺杀的策划者骨子里是保守和爱国,虽然正是这些高尚的情操鼓舞着他们进行反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观点。在不能保证政府的秩序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发动投降,他们事实在进行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他们只是想如同外科切除手术一样把身处元首位置上的希特勒除掉,而不引起政治和军事上更大范围的崩溃。与此同时,他们还期望可以保住希特勒取得的成果。”
  司马点头笑了起来,“作为军官,那些人或许是称职的职业军官,但却不是做刺客的材料,计划了好几年,结果还是笨手笨脚的,知道吗?他们的行动几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笨!幼稚!都不能够形容他们的愚蠢。他们甚至没在第一时间占领电台,甚至对最重要的宣传部,他们也只是派兵把守在我门口,让戈培尔随便走动并给打电话!他们竟然连他电话线都没有掐断。如果不是因为希特勒真的死了,他们就是那么多的王牌,最后还是会把事情搞砸。”
  说到这里,司马颇为感叹的摇着头,尽管中调局给了他们一份几乎等于“政变速成手册”的资料,但是他们还是按部就班的之所以想当然的进行自己的政变,如果不是恰好地堡会议关上了防爆门,使得炸弹威力得以最大化,或许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时空翻版。那群人,典型的一群新手。
  “也不怪他们,他们都是职业军官,堂堂正正的打仗还可以,阴谋政变就差远了!”说话间蔡锷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司马。过去的几十年,全力推动国防军的军官非政治化,职业化,或许也有这种顾虑吧,职业军官数十年军旅生涯,直接会令其产生一种定性思绪,即便是发动政变,也会有很多的漏洞。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向世界显示另一个高尚的德国民族依然存在,他们是为了德国的荣誉才犯了所谓的叛国罪,否则他们绝不会走到那一步的。”
  “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成功了!只是……”司马的眉头轻皱着,朝着前方看了一眼,花园里可以看到那些受伤的官兵正在散着布或坐在轮椅上。这场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着实太大了,尽管自己一直试图避免惨重的代价,但是,往往事不如人愿。
  “无论是皇室,或是贝克那群人又或是现在临时总理施佩尔,他们都认为,当初我们同意的接受他们有条件而体面的投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无条件投降的先决条件,所以,过去的几天,他们一直在和我们讨价还价,要求我们从北部撤军不说,确保德国东部边界也不说,甚至于还希望我们支持他们对洛林和阿尔萨斯的领土要求,这群人真的把有条件投降当成了保全战果了!”
  “他们想像上一次战争一样不是吗?通过对战时成果的保全获得体面的,而有条件的投降!”提到上一次战争,蔡锷看了眼司马,上一次战争德国之所以能够体面的退出战争,根本上与中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英美之所以对中国反感,恰是因为中国在上次战争中典型的骑墙派的做法。
  美国人和英国人甚至称中国是“隐藏在协约国中的同盟国”,“协约国的黄金换来的德国人用中国子弹杀死协约国的士兵”对中国的不可信任恰是从那时形成的,而司马信奉“国际信誉远不比中国利益!”
  国际信誉恰是指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债务等问题上,共和中国的信誉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前清的可是北方的合法外债都给予承认,当然这必须要抛除,央行恶意换债,将银两债、外汇债转成华元债,然后利用货币贬值政策压缩外债。
  “上次是上次,上次是因为我们需要战争延长,所以要帮他们,现在我们需要尽快结束战争!”说话时司马手朝前方一指,“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我们牺牲了多少人,多少年轻人伤残,代价太大了!是时候结束了!”这会司马的脸上露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