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730

  “老板,您不过六十罢了!”石磊摇了下头,总理的第四界任期不过刚刚开始,为什么总理不愿意继续下去。
  “有些事情,是时候该结束了!”司马闭上了眼睛,挥挥手示意石磊离开。站起身的石磊地看着坐靠着沙发的老板,在转身将离开时缓缓开口继续说了下去。
  “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同样希望您知道一点,至少在国会对我进行弹劾之前,我是不可能离开调查部的!”
  “我知道,你很称职!调查部不会受到影响!”或是因为感冒的原因,司马的声音显得有些沙哑,在说出这句话时,他睁开眼睛看着石磊。
  “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计划不是吗?”司马说话时一笑,看着石磊的目光中带着期待,那个计划从二十二年前开始,直至现在从未来停止过,至少在那个计划发动之前,石磊还需要留在那个位子上,更何况,多年来,石磊一直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对自己和对国家的忠诚。
  再一次站在镶嵌有国徽的发言台上,司马用双手扶了一下发言台,尽量让自己的呼吸变得平缓一些,他朝着不远处的家人看了一眼,翰墨也回来了,这是自己行驶了“总理的特权”,用私人专机把他欧洲接了回来。
  六点五十九分秒,根据传统各个电视台停止了正常节目的播出,在司马第二次执政的头几年,早在巴黎运动会期间,就已经投入使用的电视成了人们热烈议论的话题,但只是话题而已,此外没有多大作用,而且肯定不是赚钱生意。
  早期流行的电视机太小,价钱又贵,为数也不多,而且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看,甚至连转播都受到限制。但是,在十年后,在司马复出后的第一个任期,电视在解决了无线传输中的声画同步问题后,从两次体育节目的实况转播,就可以看出电视的巨大潜力。
  一次是共和二十五年6月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另一次是共和二十六年中国足球联赛。在家里看电视的人,比花几十元买一张前座票或主看台票还看得更清楚。但是广告商人还是犹豫不决,认为有电视机的家庭还为数太少,花大笔广告费还划不来。因为到共和二十七年1月1日,全国才只有17.2万架电视机,电视广播台也不超过20个。
  尽管电视台和电视制造商千方百计的推销电视,但在其后的四年中,当电视机的用户突破一百二十万,电视机月销量超过五万台的时候,电视广播公司开始沾沾自喜的迎接自己的时代的时候,战争却爆发了,电视机制造商的军工转产不说,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导致电视机同样滞销。
  而现在,在停战不过两个月后,就有消息传开来说平均每月有五十万户在买电视机,但是却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得到满足,原因非常简单,大量的军人一退伍,就结婚成家了,而电视机这种新鲜玩意,自然成为了新人们的一个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机反而供不应求了。
  电视公司用了六年时间,不过只让电视机用户增加到一百八十万户,但在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却达到了二百二十万户,也正因如此,过去总理的电视讲话只是偶尔进行,而现在却成了必不可少,在六点五十九分时五十五秒,出现在两百二十万部电视台前的国微的印迹,长达五秒,接着镜头一转,司马出现在了画面前。
  “晚上好!值此中秋佳节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在这向全国人民,海外侨民,向在亚欧大陆以及太平洋各地国防军官兵致以中秋佳节的祝福!”总理的致辞没有一点的新意,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平常,在听到这句开场白后,一些记者甚至开始动笔写起了明天的评论,总之一个字,批。
  相对的民众也显得有些失望。但电视中的司马表情却非常平静,似乎并未受到这稀松平常的祝词的影响,但是细心的人却留意到笑容却从他的脸上消失了。
  “在漫长的十六年中,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站在在这里对你们讲话。在过去的几十间,我曾在这里作过一些对我们这个国家有影响的决定。每次我都与你们讨论一些有关影响国民利益之事,我所做出的这些决定,都力图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战争时期,和你们一样,我为你们的家人和我的家人祈祷着,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正如我承诺的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中,回到了亲人身边,当然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仍然置身于军营之中,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说到这里,司马朝着不远处站立的家人看了一眼,尤其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身处前线,唯一庆幸的或许就是他们虽历风险,却平安地回家了。
  “……在过去十六年间,在民众的支持下,一年前,我第四次连任国务总理一职,在艰难的战争时期,我感到我有责任坚持下去,竭尽所能来完成我的任期,不负国民的重托。然后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是继续完成自己的任期,或是提前结束自己的任期。”
  此时司马的声音变得低沉,却全没有了上一次的失落,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是的,这时候结束了这一切了。而此时电视机和收音机前的人们却惊呆了,他们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或多或少的,他们都曾听到过一些消息,总理很有可能在第四界任期期满后,再次退出政坛,但是却根本没想到,总理竟然主动要求提前结束自己的任期。
  “国家利益总是要高于个人利益,不仅我个人要求自己必须要这么做,同样的国家利益也要求我这么做。通过我与国会及其他领导的商议,我建议国会提前举行议会换界选举,以便选择在新一界国会选举出后,代表诸国民发言的议员推举出一位公民来主持共和中华的政府行政工作。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在我到任之前便离任,多少总让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但作为总理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我的爱国心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是正确的,这也将是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作出的最正确决定之一。因此,我将在明天正式向大总统递交解散国会提案及看守内阁提案,以便提前举行国会大选……”
  这一时刻整个中国轰动了,或者说整个世界都处于震惊之中,在战争胜利后第一时间辞职,或许,司马华之是世界第一人,当国民仍处于震惊中未能回神,各国大使纷纷推测司马突然决定提前举行大选的决定是否有什么内幕时。各在野党的领袖们在最初的震惊之中,反而处于极度的“愤怒”之中。
  他们被司马的这个决定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占议会多数的复兴党和司马,找个这个理由突然解散议会宣布大选,等于打了各在野党一个措手不及,这无疑将有利于以继续维持复兴党的议会多数地位,这那里是什么爱国之心,根本就是选举策略的考虑了,跟所谓的爱国心或者其它的任何原因都没有一丝关系,司马根本就是趁着最后的机会,扶上复兴党一把。
  对于外界的此时各种各样的反应,司马反倒没有一丝兴趣,或许是电视台的直播员仍处于震惊中而未回神的缘故,在司马离开发言台,朝自己的家人走去时,仍未结束直播,而电视摄影师仍继续尽责的将摄影机镜头对准总理,此时的花园里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走到妻儿的面前,司马露出了一个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了,很快,我就可以回家了!”
  这一夜,注定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不会平静,但对于司马来说,他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平静,因为直到今天,他第一次真正战胜了自己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在过去的三十二年间,权力的诱惑无数次的诱惑着他,他试图战胜它,但最终还是在各种理由面前选择了妥协,只有这一次,他内心清楚的知道,自己赢了,赢得这场内心深处的战争。
  “明天,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车队驶进了街道,来到了县政府前的广场。这是星期六的下午,广场上熙熙攘攘。草地周围密密层层停满了新旧各异的轿车,偶尔公共汽车或卡车会从街上经过。草地中央是县政府办公大楼,这是一幢应该建于伪清时的县衙。
  至少有百年历史的房屋,久经风吹雨打早就应该重新修建了,但在共和中国,无论你是否承认一点,就是市县政府从来不愿意花钱去盖什么县政府大楼,任何一个市县长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往往就会有人站出来挑刺。
  “居民年收入尚落后于某某县,某某都没建新政府大楼,为什么身为贫县的我县反而要浪费纳税人的税款!”
  “国民学校需要新的教学设备!”
  “纳税人的钱不是用为显示官府脸面的!”总之,无数种理由往往会让地方议会拒绝这个提案,同时市县长也很有可能失去选民的信任,从而失去了连任的可能。
  因而在共和后的中国有一句讽刺人的话来“你家和县政府一样破!”不过,什么事情习惯了也就好了,就像国人过去习惯了那些官威十足的官老爷,现在就习惯那些永远带着笑,比你儿子还亲切的市县长一般。
  一队由最普通的大众汽车在一间超市门前停下,车刚一停稳,马朴就已经下车,紧接着头地走下汽车,街他走去时,车门打完了,吕仁走了下来,随同他走出来的,还有一名特勤局的特工。待众人下车后,马朴走在老板的身旁,跟着老板一起走进了超市,吕仁主动把门拉开,让身旁的赵菲琳先进去,他跟在后面,所有人都随着他进了超市。
  超市里的顾客很多,顾客中很多身上仍旧穿着旧军装的男人们陪着自己的女友或妻子,正挤在卖花花绿绿货柜周围,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和平的生活,或许是他们向往的以久的。实际上,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中国有超过六百万军人得以退役,这与总理的承诺不无关系,当然也给社会带来的一定的冲击,毕竟需要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但这些问题,至少现在看来,问题并不大,至少眼下还没有形成太大的冲击。
  超市中小孩子们一手拽着母亲的裙子,一手拿着冰棍,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偶尔的一些小孩看着妈妈身旁的男人也会有些好奇,不知道多少士兵在离家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或妻子的肚中,而现在却上了小学。
  面带笑容的吕仁站在顾客的后面,他手里拿着帽子。一个拿着冰淇淋的女孩忽然瞥见这个人,眼睛顿时瞪大了。接着又有人看到了这个出现在超市中的“大人物”。接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超市后面跑步出来,死命地想挤过人群。他挥着手使劲推开顾客,嘴里大声喊道:“这是吕先生啊!”
  喊叫时,这家伙朝着吕仁奔来,吕仁走上几步去迎接他,于是这个年轻人使劲抓住他的手。他不是像通常人们见面时那样握手致意,而是死死的抓住吕仁的手,口中念念有词的重复“吕先生”“你好”之类的字眼。待他的情绪稍平衡一些后稍定,便转向远远地站成一圈瞪着眼睛围观的人群大声宣布。
  “大家快来啊!吕仁,吕先生来了!”但此时,他的话完全是多余的。围观人群的神情说明,但凡是国民小学以上的公民,如果不知道这位身材魁梧穿黑色中山装的人,就是复兴党候选人之一,吕中仁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个白痴。其实,任何人只需要抬起头,看一下高高地悬挂在饮料自动售卖机上方的巨幅照片。
  这张照片比真人还大出数倍,照片里的人长着同样的脸庞,但一双眼睛中带着精神十足的劲头,神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或许是年龄的原因,使得他的面部有肌肉显得有些松弛,蓬乱的头发披散在方方的并不很高的前额上。照片下面的竞选口号是:人民的意愿就是我的意愿。这句话之后,还书写着:复兴党吕仁。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以及东南亚很多地区,从街道到商场,再到社区的公布栏以及报纸上,电视中都能够看到过这张照片,这或许是是选举中最正常的事物,虽说这一次选举,来的突然,但是早习惯的选举的中国人,反倒心平气和的接受了。
  尽管在总理宣传解散议会后,国民多少有些不太适应,他们也曾试图再次挽留总理,但是这一次挽留,却同二十一年前的那次挽留的狂热截然不同,或许正如报纸上所说:“共和三十六年后,今天的中国,方才真正成为共和国!”
  正如其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地方选举一样,以及随之而来各党候选人间内外部竞争一般,现在的中国比二十一年前更成熟了,他已告别了那个表面共和实质威权的时代。
第379章
开局
  共和三十六年九月三十,举国上下选战正酣,对于那些政客而言,远战或许是最重要的,但选战中的你攻我伐并不会妨碍这个国家的日常工作,绝大多数人,仍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就像一些机构一样,他们永远都不会停止自己的工作。
  凌晨4点35分,一辆中央调查局的大众牌轿车离开西北市共和机场驶向调查局,瑞安靠在后座上时断时续地打着瞌睡。在一个星期前,他从美国回到中国干什么来着?
  当然在他的美国朋友眼中,他离开美国是到墨西哥进行的洽谈商务,在他的朋友们眼中,他是一幸运儿,逃过了无数次征兵签,甚至还在战争时期发了大财,当他的那些朋友脱下军装,一贫如洗的回到美国时,他却已经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
  从墨西哥登上一艘潜艇,然后从潜艇换乘水上飞机,24个小时后,他便回到了中国,这是他在离开这个国家的九年后,第一次回到这个国家,回到这座城市,这里的一切,似乎只停留在他的记忆深处,甚至于对那个曾让他心动的长发女孩的印象也已经模糊了。
  过去的24个小时中,他只是在飞机睡了五个半钟头的觉,一路舟马劳顿,多少让他感觉有些疲惫,顾不上看表。对于一名特工而言,缺少睡眠是会丧失判断力的。但是,对自己说这些有什么意思呢,对局长说更是无济于事。十分钟后,他来到了局长的办公室。这出几乎了他的意料,而最出乎他意料的是,局长并没有在办公室隔壁的会客室接见的他。
  “一路辛苦了!很抱歉,没能让你直接去休息。”出人意料的,一像以冷面示人的石磊,用一种亲切而抱歉的口吻对瑞安说道,在调查局工作多年后,人们知道这个有着“磐石般心肠”的石局长,从不吝于给予调查局的驻外行动特工,最亲切、最热情的对待。
  “没关系!”瑞安努力让自己恢复正常,他原本以为会是冷副局长接见自己,可却没想到是局长亲自接见自己,他记得九年前,曾在特工学校见过局长,局长曾对他说过,“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你们是这场战役的前峰。”
  “来,先喝一些咖啡。”站起身的石磊亲切为自己的“孩子”倒了一杯咖啡,从来,他都是称这些驻外特工是自己的“孩子”。
  “谢谢!”喝了一口咖啡后,他发现局长非常了解自己,没有放牛奶,也未加糖,是纯正的黑咖啡,让咖啡因充分发挥作用吧!
  “或许的你会非常好奇,是吗?”从烟盒里取出一根香烟,递给瑞安之后,在瑞安接过香烟并点燃后,石磊直到这时才开口问道。
  “是的,局长。”石磊朝沙发后背上一靠,“现在,我希望你能跟我开诚布公的,事无巨细地谈谈,一个一直吸引我的地方……”语声稍顿,唇间吐出两字,“美国!”
  “哧……”瑞安轻轻一笑,烟雾从鼻间喷了出来,他的表情中带着嘲讽。
  “美国是……嗯!”在回答局长的问题时,他稍加了些沉思,“美国是一个充满伟人的国家,我非常喜欢美国,我也不能忽视美国的缺点和错误!”在他说出自己对美国的看法时,石磊并未作什么回应,甚至在瑞安说出他喜欢美国时,也未表露任何情绪。
  对于美国,根据汇总的情报,石磊有着自己的了解,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听听瑞安的看法。
  “美国人的思维,总是暴露出他们的缺点……”在局长的面前,瑞安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情感和最直实的看法,在说话时,他偶尔会把视线投向的窗外。
  “……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来就被灌输民主是最高理想,但是却忽视了2500万美国人民每晚饥肠辘辘的事实……”瑞安的声音显得非常低沉,随着他的话语,时针不断地转动着,“……他们口说着人人平等,可是在美国的黑人、印第安人,却是下等公民,种族隔离与歧视是源自内心的……”
  铛、铛……最终在时钟响了六声之后,会客厅里的静了下来,瑞安停止了发现,他看着一言不发,使终倾听自己讲述的局长,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中,局长从未打断自己的话语。再次为瑞安续了一杯咖啡后,石磊看着眼前的瑞安。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或许这就是调查局在美国的现实,为了阻止推迟美国的核计划,在美国,调查局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如果不是因如此,或许瑞安也不会成为这个行动的负责人。
  “在这座城市,有人曾说过,这里是一座梦工厂,而在这里,在中调局,我们都是现实主义与梦想主义的混合体,虽然我们很多制度学习自己美国,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价值观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我们相信万物皆平等,未来的世界不再有贫困、种族仇恨……”
  在说出这些时,石磊的神情显得极为严肃,全不带一丝的做作,实际上这恰是中国多年来以来所宣传的。
  “没有像美国这样一个国家里丑陋的一切!现在这场战争已经开始了!”石磊说着从手边的茶几中,取出一个文件夹来递给他。
  “看看这个。”打开文件平,绝密的字样映入瑞安的眼中。
  “深蓝公司,时间共和三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评测……在这场大战期间,美国像在一战期间那样,在战争的初期,坐山观虎斗,充当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大做军火生意,后来被卷入大战,在战争需要的刺激下,短短的六、七年中,美国经济力量大大膨胀起来……”
  看着文件夹里的内容,伪装成一个商人的瑞安瞬间被文件里的内容吸引了,即便是在美国,他也清楚的知道深蓝公司的大名,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一家研究机构,他几乎等同于中国的智库,在美国甚至有一个流言,是几十年前深蓝公司的一份报告,导致了这场战争中国毅然决定对美宣战,由此可见这家公司的影响力。
  “……随着战争的结束,军事订货陡然减少,军火市场突然缩小,美国工业生产就急剧下降了。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美国工业生产降到战争以来的最低点,比战时最高峰1946年第一季度的水平缩减了三分之一左右。此后,在经济部分复员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暂时起作用的因素的刺激,美国经济才有了回升,进入了战后初期非常短暂的‘繁荣’阶段。”
  “1948~1950年,刺激美国经济上升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美国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和继之而来的经济萧条时期,固定资本的投资水平大减。战争期间,虽然政府在军事生产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私人投资数量较少,也没有进行多少设备更新,加上战争期间的紧张使用,生产设备遭到严重磨损,许多设备都已陈旧。战争期间美国72%的金属加工机床都已使用达39年以上。因此,战后初期,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追逐利润,各企业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
  看到这段分析后,瑞安忍不住想到这份报告是两个月前提交的,而在深蓝公司作出这份报告时,也许应该在半年之前,但正如报告中分析的一样,即便是现在,美国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进行设备更新,在商业聚会上,他曾多少听到过一些企业的负责人正计划更新设备,而且他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咨询,以便决定是否在股市投资机床业股票。
  但这一切深蓝公司却在数月前就已经作出了预测,看着手中的报告,他开始相信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原本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战争期间被限制的对消费品的需求,在战后初期也起了刺激经济上升的作用。战时,美国政府实行消费品配给制度,限制生产和消费,对某些耐用消费品甚至停止生产,以保证生产武器所需的人力、原料和设备。在战争紧张进行的年代里,个人消费品生产不仅没有增加,而且绝对减少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战争结束后,这种需求就成了促进消费资料生产增加的因素……高额军事费用的刺激。战后,美国经济一度进行部分复员,但出于对在太平洋、欧洲对抗我国的军事需要,仍维持高额军事开支和部分军事生产。相对高额的军费支出,在短期内仍将起到一些刺激经济的作用。”
  看着这份报告,瑞安整个人完全沉浸于这份报告之中,他甚至开始想象着如何依靠这份报告给为自己谋得利益,准确的来说,如通过这份报告让自己再进一步,成为一个更为成功的商人,而一直以来这都是他的任务。
  “……上述因素将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战后三至四年的短暂繁荣。”短暂繁荣,瑞安看到这四字眼睛不禁有些诧异,连忙又继续看了下去。
  “……随着海外市场的缩小,本国需求的降低,生产与市场矛盾的发展,美国经济必不可免的要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接下来几页是种种分析,分析非常精辟,但瑞安再想朝下看时,这份绝密报告却看完了,但内心里,瑞安相信,这份报告并没有完结,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完全是一种直觉。
  “看完了吗?”在瑞安翻到最后一页,又合上文件夹后,石磊反问道,瑞安点了头,他的眼中稍带着些许疑惑,他很难理解局长为什么会给他看这份报告,甚至还特意把自己从美国招回国。
  “从华盛顿会议后,我们就相信美国,尽管我们的价值观相近,但是我们两国在太平洋、在亚洲以及欧洲利益上的分歧,势必将导致两个国家间最终爆发一场战争!而且你也看到了,我们之间的确爆发了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