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230

  第三,是宋军大规模配备的火器犀利非常,特别是甩手炮的秦凤路士兵普及化,让宋军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单兵之王。一个携带了两枚甩手炮的士兵可以干掉最少六名西夏骑兵。
  第四,内部动荡,此次战争最失败莫过于对拢县的第一场大战,竟然被其生擒了近两千质子军。朝廷本还是信任这些被俘虏质子军的家人,但没想到造就了萧银引部放敌叛逃的事件。而后又矫正过枉,导致大量政府部门官员被闲置,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从攻城器械如此久才到主战场就可以看出来,西夏办事效率已经极为低下。
  第五,对手不讲道理,翻开古往今来的战争,都是两军相争,当然也有个把收买将领的,但从没有把钱当了草纸的打发,不仅买将领,士兵也买,马也买,甚至连几块牛肉干都收。出的价值又是巨恐怖的天价。去年西夏全年税收也不过五百万贯,而宋朝整队加零碎收买,加上奖赏士兵的花费已经达到了两百八十万贯。铁鹞子不攻而破,往利氏人放敌进心脏,全军士气低糜。细作混杂,大军无任何秘密可言。并且宋朝一反往年重赏将而轻赏兵的政策,对宋士兵进行大规模的奖赏,宋军士气之高,令人恐惧。
  第六,宋军两名将领的杰出表现。可以说对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西夏人根本不知是哪方神圣。但是这两人统兵的能力却让他们大为惊怕。韩世忠稳如泰山,刘锜锐如匕首。两个如此有性格的将领让西夏无法应付。反看西夏,几个将军从头到脚资料宋军手上都有,一成不变的打法早就被人当成儿戏。
  第七:朝廷直接掌控的人马不多,各地王爷、军司、部落在火器面前都不愿意当炮灰。
第154章
拢县和约
  当然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西夏一直和吐蕃交恶,比如没有派遣专人游说辽国等,客观还有这两年自然灾害严重,国力削弱等等。事情就是这样,成了就是胜点多,输了就是败点多。挨打可以变成忍辱。所以最主要就是成或败。
  不管怎么说,而今是以失败者坐到这个位置上来。李乾顺打量了欧阳好久才叹一声道:“没想欧大人是如此年轻。而今就有如此出息,假以时日,恐怕无我等生存之地。”
  “多谢陛下夸奖,其实在下就是钱多了点。对打仗真的一点都不懂。”欧阳客气道:“倒是陛下贤名在下略有耳闻,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如果不是兴修水利,重农废牧,恐怕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下场。”李乾顺明白,自己最大错误就是在牧向农转变之时,仍旧采用了游牧民族一直使用的全民皆兵战法。士兵过于依赖朝廷的补给。
  欧阳道:“人都是向好的看,从原来居住帐篷到现在居住房屋,以前只吃肉,现在有青菜有粮食有商品。难道为了一直打胜仗,就坚持游牧?再者说如果没有转变,冷锻甲,西夏剑从何而来?陛下似乎过于自责。”
  “有句汉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唐时,我党项和吐谷浑联合抵抗吐蕃被灭,而后依附中原强盛,对吐蕃穷追猛打,对中原也吞土夺城。没想又反过来,吐蕃和中原反对我党项侵蚀而来。”三十多岁的李乾顺说起话来如同五十岁一般,振作下精神道:“欧大人恐怕已知道我党项人如今的艰难处境,朕也不瞒你,而今西夏说是内忧外患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知道。”欧阳问道:“陛下考虑的怎么样了?”
  “朕的意思是让出灵、永乐于宋军。而宋朝立刻撤回兴庆府、天惶县的宋军,并且交纳一千石粮草。”
  欧阳又拿出一张地图:“陛下,在下的意思是,从灵州到瓜州,这一线在下都想要。”
  李乾顺阴着脸道:“欧大人这是趁火打劫。”
  “其实在下感觉还是陛下合算。”欧阳摊开地图道:“首先西夏就不再和吐蕃接壤,等于陛下少了一个敌人。其次,这一带是要弄工业区,就相当把西夏边疆带动繁荣起来。再者,宋朝可以打通丝绸之路,必然不会再对西夏用兵。”
  凉州控制半个河西走廊,是养马之地。而瓜、沙州又是农业大州,这两块肉乃是李乾顺的心头肉。李乾顺有点愤怒道:“欧大人会不会觉着自己胃口太大了些?”
  “陛下,请恕在下直言。目前形式,这些地方我大宋也可自取。在下不忍看生灵涂炭而已。再者就算宋军不取,西面吐蕃虎视眈眈,东北面辽国重兵加境。即使宋军原地不动,这些地方也不会再是西夏的。”欧阳道:“拿别人的东西来卖,一向是我们商人暴利之所在。陛下看,一旦有军粮补充,又去了兴庆、天惶后忧。陛下可以轻松将辽入侵之军驱逐出境。而吐蕃占据的宣化府,在下可保证其不再出兵骚扰。”
  “……”李乾顺不说话。
  欧阳想想后道:“陛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几年来大宋废花石纲、重养民生,重用年轻有才将领。火器替代刀剑成为主武器。陛下要知道,本次出军仅有秦凤路一路,而且支援此路后勤不过二十个州而已,即使在下的陛下打败了这批,只要朝廷愿意,立刻能派出另外一批。五千万的人口,年入税利三万万贯。如果是我,我定然学大理。不仅每年可以从宋那钱贴补,而且不用养兵,对宋贸易又能占很大便宜。而宋也从未有吞并大理的念头。一直是兄弟之邦。所以陛下不用担心宋强盛后会吞并西夏。”
  欧阳这话就是比喻,如大理,宋朝哪一代使用的都是笼络政策。意思也很明白,只要你们不打我们的主意,我们也不会打你们的主意。
  李乾顺道:“按欧大人身份,似乎说不了那么远。”
  “回陛下,在下现在是钦差,就是代表宋皇帝和陛下说话。你看我身边带的文吏,乃是宋之史官,他会将在下一言一语完整记录下来。我这人不怕事,陛下真要愿意,我可以拼了荣华富贵和陛下签下三十年不侵犯条约。每年赐西夏物品一样不短。三十年内即使你不留任何兵丁在边疆,宋也绝不入侵。”
  李乾顺闭上眼睛思考良久后问:“河西走廊如何说?”
  “五百里为界,将河西走廊一划为二。”
  “其他皆可,但沙州不可。此地未和吐蕃交界,离宋军甚远,又无辽患。”
  欧阳摇头“沙州虽不和吐蕃交界,但和回鹘接壤。在下先前已经说了,最重要是宋要打通西域商路。而且陛下看,上半年西夏已经没有收成,沙州不过是鸡肋,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个俗话说,抱着金子被渴死。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必然是损失更大的利益。还请陛下三思。”
  李乾顺道:“如果是这等条件,我亦有条件。第一,四次年内送粮草为八千石,第一次三天之内不少于一千石。第二,年赐钱增加到三十万。第三,大米年赐两千石。第四,开放火器交易。第五,让出宋永兴军路黄河西北面的两县土地并入西夏之夏州,以让西夏有险可防。第六,交回所有被俘的质子军。第七,定河西走廊交界处为商业交易区,和两国互往的唯一通道。第八,不再视西夏为臣,而是兄弟之邦,只能下国书。”
  “陛下,第一条有点难,据在下所知,这西夏还有些余粮,足够几日开销。只要大军撤到横山,粮草自然随后送到。第三条年两千石……两千石就是三十万斤,恐怕有些难度,还有第四条恐怕不成,这个要我朝皇上同意。第五条恐怕也不成,谈判谈到丢土回去肯定是死罪。第六条,大部分质子军他们不愿意回去。至于其余事项我皆可应之。”
  “朕说了八条,你否了五条。”李乾顺皮笑肉不笑道:“而且还是主要的五条,欧大人似乎欠缺点诚意。”
  “陛下明见,就因为有诚意才会否决。如果没有诚意在下就全部答应下来。但是做的到的在下自然会同意,做不到的在下也不敢同意。”这个道理个体工商户盘店时候就明白,但凡有挑剔转让费高,又墨迹说装修不好,地点不好等等的一般都是有心人。而谈几句就说不错不错,这好那也好再考虑考虑,一般都是不会是买主。
  李乾顺真不想谈了,但是目前时间紧迫,自己这边粮草告急,边疆告急,每拖上一天就耗费实力一天。只不过欧阳说的是有道理,但条条都是强盗条款。要东要西,好处却一点都不给。这没法谈。但又不能不谈。不是每个皇帝都是谈判专家的。他不知道一开始欧阳就在误导他。
  欧阳提出的理论是西夏能在本次和谈中得到什么好处,西夏不答应和谈会有哪些麻烦。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欧阳只字不提西夏人不答应这条件会给宋朝带来多少麻烦。秦凤路兵力全加一起不过十万左右。哪有那么大的能力进行四面长线作战。如瓜、沙两州距离遥远,先前刘锜去那并没有攻城,而要拿下这两城最少就要三万兵马,而秦凤路的军马三万匹左右,韩世忠带去一半,步骑混合还要考虑攻城器械,还要考虑西夏人偷袭拢县,几乎不可能。
  相同,凉州有五万驻军,生啃的话依靠而今兵力根本拿不下来。灵、永乐两州有横山天屏,要拿下更是艰难。所以说,欧阳手头没有任何实力能拿下地图上画圈的任何州县。
  一个聪明人不代表在学术界有出息,一个化学教授不代表知道洗衣粉怎么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李乾顺本人算是贤君,但对谈判一点经验也没有。再加上形势逼人,更让他没有思考的时间。
  接着李乾顺讨价还价了,将年赐钱、茶、绢提高三成后,两边达成了公识,欧阳代表宋朝在拢县和谈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协议重点如下:第一,宋和西夏为兄弟之邦,宋承认西夏为独立王国。第二,西夏让出先前占据的沙、瓜、宣化、西凉、灵、永乐。并且让出半个河西走廊。第三,宋必须在年内运粮草八千石予西夏,其中第一批一千石十五日内到达河西走廊。第四,双方在河西走廊开设贸易站。第五,宋军交还李欢、金受等总共六名质子军将官,死活皆可。第六,西夏人进入宋国务工,不得有歧视待遇。第七,所交还州县部族,愿意北迁者,宋朝以每人三贯钱给予补贴。西夏不得强制他人北迁。第八,为恢复经济,西夏向宋借无息三百万贯钱,年内给予。五年后,将分十年还清。第九,宋朝约束吐蕃不再北进。第十,西夏享受辽国同样武器出口待遇。
第155章
问罪
  这条约虽然星火送阳平皇家报加印,但也是在十天后才见报,民间闻之是一片哗然。而在西北,几天前李纲被钦差欧阳任命为暂代凉州知州和防御使,负责接受凉州户籍。钱和粮食是不指望人家留下了。章栏被任命为暂代宣化府节度使,宣化防御使,负责和吐蕃沟通,购买宣化府,这钱和粮食,甚至一部分的人口是不指望吐蕃留下了。任命曾布为灵、永乐州知州和防御使,带领永兴军路士兵进驻灵、永乐。朱达被任命为沙州知州和防御使,李汉卫队的将军被任命为瓜州知州和防御使,带本部三百,外加一千厢军先期开往。任命李汉为宋和西夏和谈使节,负责协调两国协议的履行。同时抽调秦凤路的兰州、西宁州、嫩州等地方官员百多人,派到各地,暂待某官职,最优先事情就是安抚四方部族。
  而宋朝廷这回也忙乱了,他们比百姓先三天得到了上表。之前一点消息也没有,欧阳突然来这一手,让朝廷大为棘手。赵玉和内阁开了三个时辰的会,而后连夜下了十几道圣旨,让那些以前在宋夏边境任职的官员全部去这些地方擦屁股。而后命令枢密院从东军、西军、抽调八万兵马交韩世忠指挥卫戍西北。在任命曾布为永兴军路监军,调配人马驻防灵、永乐。并且要求户布调取大批粮食前往沙、瓜、宣化。
  见报第二天,仍旧是出圣旨,任命欧阳为西北钦差,东、西、永兴、秦凤路资源可以随意调配。派出张玄明为秦凤路监军,敦促各方面物资尽快到位。下旨从阳平大学处调集部分官员,前往秦凤路任地方官。并且任命了一批的盐运使、提刑司等等相关配套设施。
  这些都是基本需求,并且听从欧阳上表建议,每州都特意成立宋商管理部,专门负责阳平商业协会在本地投资的项目。由于本次阳平商业协会出资颇大,赵玉投桃报李。所以这些地方的场子一律是阳平商业协会专营,而且还下圣旨,要求官员对商人多加礼遇。
  宋来一直是丢地,而今如此大疆土的回归让大家都惊讶万分。谁也没想到,十万左右的兵马竟然干下如此功绩。朝廷这边又下旨,封韩世忠为秦国公,封刘锜为护国公。这赏赐比所有人想象要低。宋制爵位分十二等,不封王就算了,最少得是四级的国公。而事实是这两人却是六等的开国公,不少人都拿此两人和封王的童贯做比较,得出朝廷略有不公的说法。
  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朝廷对李汉、曾布、李纲、一干将官,甚至是士兵也大小有封赏,毫不吝啬。而独独少了监军加钦差欧阳那一份。到底是另外有大赏赐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直到九月中旬,各州粗定后,答案才出来。
  朝廷公开下圣旨,免欧阳钦差、监军之职。即刻拿京问罪。什么罪?罪名为损国体。赵玉在接受采访时候道:“辽国派使说我大宋背信弃义。按照当初盟约,双方同时进攻。但未想欧阳为一己好处,竟然私助西夏钱粮武器,以至孤军深入西夏境内辽军,被十倍兵马包围,最后全军覆没。而今辽军大军囤积边境,似有问罪之意,此是至檀渊之盟后宋边最大的危机,而欧阳之举有挑拨兄弟友邦之嫌。”
  有记者问:“和谈条件是朝廷许可的吗?”
  答:“朕只准他息事宁人,两边罢和。绝对没有让其有资西夏之意。其擅自做主,调动军粮,出售拢县囤积大批火器,乃其一人之意。”
  此事见报,民间和朝廷掀起更大波澜。不少官员纷纷进表求情。说欧阳功大于过,请皇上三思而后行。也有不少官员跟表弹劾欧阳。而明眼人则看得明白,原本拿京问罪官员是要先免全部官和职,而欧阳的官虽然还是八品,但还挂在那。阳平知县也挂在那。甚至欧阳麾下的皇家报每期印的总编还是欧阳。
  ……
  前面是内卫统领的三百东京禁军,后面是大理寺官员带领的三百禁军,中间人是骑马欧阳、苏千还有一辆空囚车。虽然没有明示,但所有押解欧阳的士兵和官员对欧阳象祖宗一般,就生怕人家不高兴。欧阳吩咐就地休息一天,把苏千找来,立刻有人去办。
  欧阳道:“通用银票印制的效果如何?”
  苏千摇头:“不敢投入,假冒还是比较容易的。您说的水纹、纸制都无法达到要求。虽然已经派专人研究,但是短期内很难出市。”
  “恩,如果连你们掌柜都辨别不了真假,还是别去动这念头。”欧阳道:“这次商家为大宋做出了典范,皇上必然不会亏待各位商家。再者她也希望这边富裕起来。而西夏那边元气大伤,最少五年内不会再乱打主意。你让商家们放心经营。不过记得,商业协会必须是阳平商业协会说的算。商人众多,总有利益瓜葛。做事出错可以原谅,但是要追求公正。阳平商业协会必须一直保持强势。”
  “大人放心。”苏千道:“前些日子,我爹给我来信,说是阳平商业协会大股东讨论后说,大人差额的一百三十万贯的帐阳平商业协会挑了。我爹说朝廷让大人背黑锅,我阳平商业协会可不能做这么不仗义的事,我爹还吩咐我打点这一路各家掌柜,大人就算是要南方的水果,说句话就能送到眼前。”
  “苏老有心,你帮我写信谢谢大家。还有一点你要记得,除了灵、永乐外,地方官也好,朝廷官吏也好。这边暂时是韩、刘两人说的算。不过我想看在我面上,难为你们绝对是不会的。但是要投机取巧,他们都是忠正之人,就要看你们自己的能耐。毕竟这一带现在属于军事重路。”欧阳道:“至于灵、永乐两州,目前还比较好用钱打开局面。这事你心里明白就好。”
  “多谢大人指点。”苏千看看囚车担心问:“大人此去不会有事吧?”
  “要说我这也是咎由自取。先前是我利用在辽国的关系让他们出兵。我这边拿了好处,立刻把人家卖了。说实话,我忒不厚道了点。我已经请我辽国的大哥帮忙打点上下,估计闹不出战争来。再说,此战一过,辽国可是怕了宋几分。未必有胆子两面开战。惹毛了我,让人送阿骨打十船甩手炮。”
  苏千笑下小声道:“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着我们皇上不厚道。”
  “这就是政治。她最少要拿个人和辽国解释解释。她倒不怕别人骂她背信弃义,而是怕人家说我们中原背信弃义。从古到今这么多典故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义排在第六位,她不能不做点样子。当然不排除她直接砍了我对辽谢罪。”
  “不会吧?”苏千大惊。
  “难说,女人心海底针。”欧阳哈哈一笑道:“开个玩笑,如果真有打算杀我,你见不到我的。”
  而后欧阳再交代了一些事,比如要针对各部族的需求进行供应,比如可以购买部族土地,将部族南迁。对回鹘宁可不赚钱也要先打开商路。如果对黑汗有所难处,可以让韩世忠和刘锜帮忙解决。欧阳重点还是谈了丝绸之路,引进西面的马、粮食、水果,出售宋的陶瓷、绸缎、茶叶。并且还略带提了些经济侵略和货币主导战争的构想。从早晨一直到了下午时分,因为马上到秦州,苏千才告辞。
  近秦州,欧阳上囚车。秦州人早就等待夹道欢迎。几乎所有人都想来看看这个传奇人物。新官惩恶霸、单骑走辽金等等早就上了评书。最火还是寿宴遇刺,而后百万买妾的故事。而今又流行起了欧阳摇羽毛扇子,布空城计等等。
  欧阳挥手向四面人招呼,群众们欢呼更加猛烈。内卫看看身后情景一眼哭笑不得,好容易是进了秦州府。进府后欧阳就被放出囚车,和知州通判进行了友好的会谈。欧阳肯定了秦州今年来做的贡献,对其无私支援而大胜西夏大加赞赏。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比如道路状况还是不够良好等等。知州和通判认真听取了其意见,对其谈话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表示努力负责好秦州商业中转站的责任。
  一夜品酒看歌舞,第二天清早趁人烟稀少出城。而后是每到一城押解队伍都受到了欢迎。官员们都知道阳平商业协会在占领地的动作,都想通过欧阳分上一杯羹。对押解队招待得非常客气。欧阳也不敷衍,其对每州情况都有了解,一路指点商机而过。而今这阳平早就成了每个当官者楷模。看欧阳花钱那气度就知道,身为一个富裕县的父母官有多么多么的幸福。例子就在杭州,杭州是除了足球赛、和西北战事外别人关注的最大焦点。虽然没有欧阳百万为单位的气魄,但是那知州却有千贯赎一妓气度。造船业、航运业茶叶、渔业还有批发中转业的发展,已经让杭州成了除阳平外大宋另外一颗明星。在减免税赋中上半年上缴国库的税利翻了两倍,赵玉大喜之下批了民之父母的牌匾送给杭州府。而杭州得了谁的指点和协助,大家都是明白的。
第156章
能者多劳
  州府对欧阳客气还有最重要一点,不少官员看见,一个地方一旦富裕起来,其民众幸福度要超过任何清官任职的地方。而且吏部每年对部分官员的考评,开始参考民生意见,过程由皇家报记者全程监督。不过一些年老的甚至是退休的学士上表对当前民间和朝廷体察民生为任职风气表示了担忧。最主要是拜金主义,原先大宋衡量人的标准首先是士,其次是礼。对道德看法比较高,而今这股提倡利益为先的风气着实让他们担忧。
  道理很简单,早先人家夸自己孩子是个读书人。而现在大家夸自己孩子是个有钱人。读书考不得进士,即使是个举人,也比不得商贾之流,社会认同比原先低了很多。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如此事件。最典型就是发生在欧阳老家新城的事。一个茶叶商人休了在京六品官的女儿,并且让其三个儿子转行不再读书,而学做生意。这在以前是万万不能出现,那女儿身份叫下嫁,下嫁给一名商人。而今这商人有这气魄敢休妻,最少是没拿自己老婆的身世当回事,要么人家说,有钱就是横。
  大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在慢慢受着冲击。而蔡京等人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风气,代表士族上了万字表给赵玉。这事欧阳知道,他不放在心上,如同红色老一代说80后是毁掉的一代,原因就是80后从小浪费严重,自我为中心,叛逆思想,对教科书、红色电影等都抱有怀疑态度,不再人云亦云,开始用自己的思想去看待社会和历史等等。以至当时某些领导人说,中国要毁在这一代手上,应该再来次文化大革命。
  欧阳所做的就是影响和潜移默化。一个小孩去打预防针肯定是不干的,你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不会得病等等好处,他是不会理会的。但你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今天可以不用上学,他有可能就干。再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不仅可以不用上学,还可以吃到洋快餐,他九成就会干。妈的社会就是这样,统治者是以自己的需求来灌输被统治者思想。而民主社会是被统治者需求成为统治者关心的事情。
  ……
  囚车到东京,东京当天可谓是万人空巷。开封府早预料到这情况,派出大量兵丁官差维持秩序。张玄明和囚车内的欧阳小声道:“欧贤弟,你手段耍的可真聪明。”
  “什么手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