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230

  欧阳问:“女真那边怎样了?”
  “张俊步步为营,现在东海女真已经全面溃败。但在五国部,还有近十三万的女真主力。投降的女真人开始增加,对宋军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其实黄龙府一下,女真就是在负隅顽抗,根本就没有出路。覆灭只是迟早问题,再说韩大元帅的西北军路已经开始增援河北军路。希望能在皇上到黄龙府之前,全灭女真。”
  展铭道:“但是西面,在吐蕃边境附近宋管辖边族却不怎么安静,由于成立公司,边贸公司把重点转移到和大理边境的边族,因为那些地方价格比较公道,但没想到惹吐蕃边族不满,洗劫了边贸公司一个商站,要求大宋重点和他们交易。”
  “还有什么新闻?”被关了两个多月,确实有点与世隔绝的味道。
  “其他就没有了。”展铭想了想,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不过很快补充:“大人交代的萧甘云,去了长州。说要在那里无主之地,打下一片契丹的王国。留话说,绝对不让契丹人被人看不起。”
  “哈哈!由他去吧!”欧阳道:“展铭,你辛苦帮我整理下这些挑衅边关,边族的资料。”
  “是!大人意思是?”
  “没意思,你先整理吧!能不能有意思也不是我说得算。”欧阳道:“不过,既然是我当右相,肯定不会让他们好过。”
  虽然不当知县,但阳平人见了欧阳还是很热情。欧阳当了右相,却没处理公务,也不认领自己的直属下属,甚至连办公室都没去看一眼就请假游玩去了。这样的举动让大多数人比较放心,欧阳态度表明,他对朝廷的事还是不关心的。
  直到赵玉离开的前几天,欧阳才带了金娘来到东京,认领了自己的办公点,还有自己的临时住宅。金娘也大方在欧阳办公桌对面设置了一个办公桌,把自己当成中书省官员,在中书省进进出出。一干官员不禁感叹,欧阳就是比较有档次,配备随身小秘书。
  赵玉临走前特意来看欧阳,但没找到,金娘说欧阳去和师傅吃饭去了,她负责接手欧阳的公务。赵玉也只能是留几句话斥责欧阳。
  是月,赵玉终于出行。在欧阳印象中,赵玉除了杭州舰队驻地去了一次外,最远就是去阳平。本次御驾规模在赵玉时期是空前的,五万名禁军随同保护,前面两万人遇山开路,遇河搭桥。后面两万人保证大队人马的饮食。虽然如此,毕竟是御驾出行,不是御驾亲征,否则那一出去都是几十万人的。还有泰山封禅,动则也要十几万的禁军和厢军。
第283章
改革
  赵玉虽然走了,但是朝会还是要开。李纲身为监国,站在龙椅的一旁,也有太监在旁边喊:“有本上奏,无本退朝。”按照原本监国,一般都是太子监国,或者是亲王监国,也有大臣监国的少数例子。赵玉没有立储,显然对群王爷人品和能力信不够,于是就弄出了宰相监国,当然,历史上不是第一个宰相临时监国。
  “臣有本!”欧阳出首。
  “奏来!”
  欧阳道:“巴蜀羌族不服王化,先有囚禁我大宋钦差,现在又袭击我大宋边贸。其不仅不感恩我大宋历年来的照顾,而且还恩将仇报,害我大宋子民,祸乱一方。所以臣认为,应当立刻出兵,剿了他们。”
  李纲道:“陛下临走时交代,羌族一事,让大家先计较个办法,等她回来再做处置。”
  欧阳道:“李相,而今羌族嚣张跋扈,如果不派兵围剿,等陛下大半年后回来,恐怕危害一方不说,而且还会让边关矛盾恶化。”
  李纲考虑一会道:“即使是这样,还是先要奏明陛下,由陛下进行裁决。再说,我等都无调兵之权。”
  “恩……”欧阳考虑一会后转身道:“李纲身为监国,遇事犹豫,不敢下定论,不敢负责任。所以本相恳请诸位大臣同意开朝议,让大家投票表决李相是否交出监国之权。”
  “……”李纲一愣,他没想到欧阳把矛头对上自己。诚然,欧阳说得也没错,赵玉任命李纲为监国,这种奏本李纲是要负责的,不能再把皮球踢给赵玉。
  欧阳这边道:“经过本相调查,羌族不过四千来人,青壮不过两千来人。但却逼迫我五千万人的大宋隐忍。这是何道理。既然李相不敢决断,还请让出监国之权。本相必然会做出出兵计划书,得诸位朝臣批准后施行。”
  一名大臣道:“欧相说得有理,监国者不可推却责任。欧相是办实事之人,还请李相答应,朝议监国权。”
  “虽然皇上是交代李相监国,但是朝议结果可以报给皇上,无论结果如何,臣看皇上也不会不批才是。”
  李纲看下面人蠢蠢欲动,这才明白,这是有预谋的夺权啊!不过李纲不会去想欧阳要造反,因为监国并没有出兵权。即使要出兵,也要皇帝的批准才行。李纲自问自己没有魄力敢调动军队对羌族下手,但同时也同意欧阳的说法,不能等赵玉回来后再处理羌族。想念到此,点头道:“明日朝议,看由谁监国!”赵玉左右去得不远,如果赵玉感觉欧阳胡闹,一句话就可以搞定。
  ……
  李纲陈词:“皇上远行,托臣监国。就想安定地方,不要再起纷争。朝廷安定,百姓自然安定……”
  欧阳则说:“民要养、匪要剿。如果我们不重视商人、百姓们的意见,他们被人欺负找谁说理去。不能粉饰太平,不能姑息养奸。发生事情就是发生事情,我们要实事求是想办法去解决这问题。今天的事,今天解决。不仅是指羌族……”
  两个人风格是不一样的,李纲行事老成,必要时候会牺牲局部利益,粉饰太平,维护和谐。总的看起来他就像是一块盾牌。而欧阳则是锐意进取型的,如同一把利剑,问题出现,无论大小都要解决,为解决问题他可以不惜代价。
  欧阳亮相夺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多人也表示理解。边贸的商业活动已经接近不可调和的地步。国家原先的政策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威信,也损害是商人们的直接利益。赵玉连续采取忍让的手段,但大家明白,欧阳是不会忍让的。此人虽然读的是儒学,但行事干练,讲究是公平二字。
  欧阳道:“我已经拟了公文,如果群臣们同意由我来监国的话,我就发出公文请皇上许准,随同的还有可以调动东京卫戍三万禁军前往巴蜀边境剿匪的公文。另外,我如果监国,将采取群议办法。比如说要不要对一些产业调节税利?大家也知道,现在米价波动很大,很多原因是因为税利过高引起,还有茶叶税,欧阳修订的,也跟随不上大宋社会发展步伐,也要改一改。能做多好我不保证,我只能保证,如果大家拥护我监国,第一,不对外丢了面子,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别人也别想来欺负我们。第二,重点改善民生,对暴利行业进行增税,对生活用品行业进行减税,降低百姓必须品的价格。第三,提高大米、小麦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田积极性。第四,商业市场规范的健康的发展,实现互盈互利的原则……”
  欧阳总共说了十条,李纲一条都没说。互相一比,大家都知道该选谁。从政策面看,欧阳比较具有侵略性,欧阳是寻找问题,或者是询问可能发生问题的问题进行解决。李纲是发生了问题后,再想办法进行解决。
  群臣们还了解一点,如果不是赵玉默许或者最少不反对欧阳的行为话,欧阳就是瞎折腾,赵玉一个手谕就能把欧阳打回原形。而欧阳敢这样说话,大家都觉他有底气,有底气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皇帝的支持。
  不过,即使是这样,代表周屏等年轻激进商人的右相吴敏对欧阳妄图夺权表示了反对和疑虑:“我不怀疑欧相的一片赤子忠心,也不怀疑欧相为国为民的热情。但是,大家都知道,欧相原先是阳平知县,而且说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欧相很少打理阳平的事。那我就要想想,欧大人到底有没有能力监国呢?反看李相,担任过御史大夫,出任过西北军道节度使,也当过一县的税吏,担任左相一职以来,兢兢业业,百官皆有赞誉,更是被皇上夸为大宋能臣。欧相虽然也忙差遣,但多是军务之事,从政务这方面说,确实要差一等。”
  也有大臣直接指责欧阳不要脸,还说皇上交代李纲监国,欧阳不懂规矩不说,还要百官陪同胡闹。
  欧阳看得明白,在几个利益代表团中对自己夺权虽然表示反对,但是对行为本身表示欣赏,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不愿意欧阳当家,但是却是支持欧阳这样的夺权行为。但一些非利益集团就是对自己乱加指责。
  李纲感觉自己是其中最为失败的一个人群代表。吴敏发表了演说,要求把监国之权交给他。代表地主立场的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也宣布参加夺权。而李纲作为官僚的代表却只说了几句没有实质性的话,连他自己都失望。
  清议大夫作为一个最超脱的官职,念读了这几日清议的几种意见,第一种就是欧阳提出的,有兴趣和有能力的进行联合执政。联合执政就是欧阳和几个利益代表人合作推行政策。如果所推行政策被合作人反对,就进行朝议投票。由于利益团体的合作,合作的团体也可以得到利益,他们可以发出对自己有利的政治提议,在朝议时,各大利益将全力支持。也就说,欧阳提出的假设是所有议案都要通过朝议,合作和不合作不同的是,合作的团体能提出议案,不合作无权提出议案。合作的团体可以要求召开朝议,不合作团体没有这权利。相对的,不合作团体有权利提议召开朝议解散执政团体,合作团体无权提出,但可以在朝议中投票。
  看朝廷官员有近百人,有鲜明立场的有五十多人。还有四十人左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虽然不知道,但是目前必须要投票,无论你清楚不清楚,你都得在各候选人中选一个。而李纲由于准备不充分,并且没有打算联合执政,而且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代表了谁,最后竟然只有欧阳、吴敏、白时中进行角逐。
  夺权结果,欧阳以大比分胜出!
  ……
  赵玉慢慢翻阅东京发来的公文,欧阳代表的商业力量战胜了各大力量,当然这不是因为商业力量实力,只能说是欧阳本身具备很强的实力。欧阳邀请了白时中联合执政,王敏成为最大反对党。
  九公公道:“收到消息,吴敏正在和李纲秘密见面。谈论联合执政。”
  赵玉笑道:“欧阳都没定什么游戏规则。”
  “陛下,游戏规则已经定了啊!清议大夫、商议大夫整理出来的。”九公公拿出一份公文指道:“这边写,两个月后,才允许对执政人员能力提出怀疑,并且要求朝议。同意人数达到三成,就可以开设朝议,如果不信任执政人员能力占据多数,执政人员就下台,由原先反对党接任。都什么乱七八糟?”
  赵玉问:“你看见其中好处了吗?”
  九公公想想后摇头:“咱家没看出来。”
  “以欧阳为代表的商人和吴敏代表的年轻一代商人有些不同,欧阳代表是整体利益,吴敏是代表商人的个别利益。当就羌族这事来说,吴敏是不会因为个别商人利益,而对羌族用兵,因为这会失去很多反对对羌族动武的票。”赵玉道:“欧阳上去,做刽子手,帮朕除了羌族这祸害。如果将来有不良反应,欧阳下台,换个温和的人,比如李纲上去就可以。”
  九公公倒吸口冷气:“听陛下的意思,不想再管了?”
  “不是不管,而是不管一些事。”赵玉道:“朕拥有发兵权,官员任命权,什么都不是朕说得算。但如同羌族这样的事,朕不想经手,还有对付遗留女真人,朕为了名声也不想经手。这样一来,朕只要看看公文,而完全可以不理会朝政。也不用被困死在深宫之中。而且还能广听民意。”
  九公公恍然:“陛下英明。”
  “那些都是边末,有什么英明?”赵玉问:“比如朕知道欧阳贪墨,或者以权谋私。朕不爱管这事,而文武百官谁愿意去管欧阳贪墨?这么下来,朝廷风气就坏了。但现在这么施行后,如果欧阳敢贪墨,必然被吴敏翻账,吴敏向朝臣们展示欧阳贪墨,这样一来,欧阳只能下台。朝臣只中不再是一团和气,大家都盯着对方的龌龊,这就是帝王权衡之术,才是真正的英明。”
  九公公考虑还一会问:“这样一来,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不会!兵权在朕之手。”赵玉道:“再者,他们对方都盯着对方,别说忤逆之举,就算是街上推倒一老者,也会被攻击其不敬老。”赵玉和欧阳商量,拒绝了欧阳提议的两派说法,而是把其割成四派。并且还秘密会见了白时中、王敏两人。表达了朝政改革的意图。当然,也少不了监督机构,清议大夫就是监督工具,因为第一清议大夫是无法收买的,第二,清议大夫没有利益之争。第三,清议大夫不参加任何派别。
  历代名帝都比历代名臣能干吗?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是哪个因素,皇帝的才学和见识都很难超越本朝所有的臣子。只不过,臣子们露头不露头罢了。赵玉就深知这点,知道自己的执政能力虽然比宋徽宗来得强,但是比起李纲实干、欧阳进取等等,确实有所不如。而且自己因为顾忌名声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而没有下面人敢做。
  太上皇事件中,如果不是她执政,欧阳、吴敏谁执政都不会停战。白时中倒是会停战和谈,但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军费的浪费必然要被欧阳他们弹劾反对。而宋徽宗一事中,赵玉身份反倒是最难处理的,她不停战不行,她停战理由充分,别人不敢说她浪费军费,导致她不想停也只能停的无奈。
  这是赵玉和欧阳对模式一个探索。欧阳虽然知道各种制度的先进,但是也觉未必就能适应中国的国情。赵玉会同意削弱一定皇家权利,和其没有子嗣有很大关系。虽然失去了一定的权利,但是皇帝就不再成为矛盾的焦点。皇帝是否是暴君,和是否被推翻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么一来,很有力杜绝农民起义对皇帝的针对性,让皇帝置身事外。但同时皇帝又把持了兵权、特赦权、官员任免权等足够影响朝廷决策的权利。虽然不直接参与管理政务,但却掌控着一切。
  赵玉回复公文,表示同意给予欧阳东京三万禁军的调动权,同时也顺应众议,给予欧阳监国之权。另外也写了几封信给反对党,鼓励他们抓欧阳的小辫子。
  ……
  朱达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不可否认还是比较优秀的将领,经历过很多的战斗。慕容默战斗经验很丰富,由于其原本是西北军道的人,所以对游牧民族在高山作战特点比较了解。
  欧阳在朝议上得到多数的信任票,支持对羌族开战后,就给予枢密院出兵权利,点朱达和慕容默为将,枢密院将负责这三万人的战略目的达成。至于怎么指挥军队,怎么打仗,欧阳倒是想干涉,但却被吴敏制止。吴敏认为打仗欧阳是外行,而且身处千里之外,指手画脚有纸上谈兵之嫌。欧阳接受了这个批评。
  朱达还没离京,清议大夫的朝议制度就摆到了所有人面前。把朝议形式用文字规定下来,执政人和反对派别之间的关系等等。文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大理寺和御史台将独立出来成为监督机构。比如有人抓了欧阳痛脚,可以上告大理寺,认为欧阳没资格再执政。而后大理寺就和御史台出面调查,一旦确认欧阳违反了朝议制度就可以强制让欧阳下台,如果欧阳是其他方面问题,御史台只能上报提议重新选举。
  朱达出发了,带领三万武装到牙齿的东京禁军。欧阳就是鹰派的代表,他对游牧民族还有边族喜欢采取分割同化的办法。欧阳不容许他们形成聚集区,拥有自己的语言。这点吴敏是赞成的,但李纲是反对的,而和欧阳一起执政的白时中对欧阳这样想法也持反对意见。不过因为政治需要,白时中支持欧阳,吴敏反对欧阳。吴敏和李纲都在等欧阳的政策出现大问题,最后把其拉下马来。比如朱达打败了,比如其他边族恐慌而起,都是能让欧阳下台的可能。
  李纲对权利欲望不大,但是却很反对欧阳对边族政策。为了改变这一切,他也只能夺回权利后改变政策。这和皇帝打交道不同,你有可能用道理或者是万言书去感动皇帝,扭转皇帝的政策。李纲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欧阳,因为欧阳采取的政策是其执政内部有统一认识的。如果欧阳乱来,欧阳很可能会被自己人轰下台来。
  这个制度不是说起就起的,这是赵玉已经打算很久的一个构想。不过原先代表人物中并没有欧阳就是。赵玉认为欧阳不是云游,就是被自己法办,几乎不可能去朝堂。欧阳本身对当官,特别是复杂局面的朝会是没有兴趣的,不过却被赵玉的改革计划吸引。
第284章
政治和利益
  改革其实每朝每代都有,只不过动作大小区别而已。当从宰相这职位来说,也经过了各种风雨飘摇,到现在还没有把其真正权利确定下来。战国的宰相是军务和政务两手抓。秦朝时候觉宰相权利大,于是出了左右相来让他们互相制约……除了宰相,征兵或者募兵、按丁收税或者是按地收税等等问题各朝都不相同。王安石的变法遭遇很大抵触,最主要问题是他的改革是触犯地主们的利益,牺牲地方的权利和利益,富强朝廷。
  欧阳的政治改革则没有本质触犯士族们的利益,大家都有自己一个代表团体,有本事你就来抢位置。即使士族不上位,上位者也要考虑到士族们的意见。所以这场政治改革风波,并没有实质的触动任何一方的利益。比欧阳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谁都得利,那到底谁做出了牺牲呢?很多人认为是赵玉代表的皇帝。但事实上赵玉并没有损失权利。主要权利还在她手上。至于琐事,赵玉也不是一个喜欢听唠叨小事的人。这政策还保证了将来的皇帝会脱离矛盾的焦点。如果非说赵玉有牺牲,就是牺牲了不大不小政务的裁决权。
  这点权利对皇帝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大臣们来说,就是非常关注的。他们关注这些事,甚至超过了对边疆的关注。以前这些事都是熟悉业务的臣子上公文,皇帝看谁有道理就按谁道理拍板。现在反过来,皇帝不管了,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欧阳提出的,增加大米零售价格,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受到了所有人广泛的认同。但欧阳提出的修改茶叶法,就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见,欧阳的理由无法说服他们,反对人氏也举出修改茶叶法后负面的影响。
  ……
  在太学的清议厅成为东京变化最大的地方。不仅有太学生还有官员在这里阐述自己对事情的观点。比如有人提议,增加税收,多收入者多交税,原因是有钱人的钱太多。也有人提议减少外流而来白银和黄金的税收,刺激大家海外淘金。还有什么下放卖盐权到州里各种提议。
  而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欧阳上任不到半个月,迫于压力,引咎辞去监国身份。原因就是吏部一份表章。上面历数了吏部这些年来给欧阳开的‘罚单’。主要就是不结婚不生小鬼两大罪名。还有是宗泽很多年前对阳平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欧阳存在贪污的嫌疑。另外一份几年前御史台公文指出,欧阳私生活非常不的检点。李纲拿了这几样东西要求欧阳解释,并且说欧阳虽然是大宋栋梁,但是生活方面劣迹斑斑。这样人不能担任监国。
  赵玉收到这个消息笑了小半个时辰,而后很得意对九公公道:“原来他干这些破事,朕不想计较,别人不爱计较。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屁股没擦干净,就只能下台。”
  欧阳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本来嘛!找妓女,不结婚生小孩,都是欧阳自己的私事。欧阳对赵玉也从不避讳。毕竟赵玉是看你能力怎样,不是看你能找几只母猪,生几窝小猪。但李纲拿到朝会上一说,欧阳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克林顿就不能有婚外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