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30

  他不伤脑细胞,刘三和刘四女可伤上了。本以为这手太极打的好,但人家来个闭门不理真拿没办法。虽然看似阳平还是自己做主,但那是因为人家还没招人。刘四女越想越不成,不能这么公然的作对。前一任知县迂腐,傻傻跑来和自己理论。而这个人小却精明,不和自己理论,先烧了名册,让自己以为把持的一群人全成了没有身份的人。然后招人将衙役们的薪水提高十倍,他这一涨,自己就得跟着给衙役们发放这些薪水。但万一哪天人家真招到了人,自己养一群无赖还有什么用?可是这群无赖不养,到时候肯定还得反咬自己。
  刘三也觉是理。他也明白自己家老爷把持县政遭人忌讳。不是欧知县也可能是王知县,李知县。另外,这小子也太难斗了点。
  于是一张请柬送到了王家酒楼。
  “刘老爷请我赴宴?”欧阳呵呵一笑把请柬放在桌子上:“不好意思,我这边还有几家没赴约呢。”这是实话,即使是空头知县也是知县,他到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四张请柬。要么是城中大户,要么是有影响力的家族,他都委婉说明等县事稳定后一定登门拜访。这些人也表示理解。而今刘家反倒送来请柬……欧阳没兴趣和刘府打交道。
  刘四女一听欧阳这么不给面子,很是愤恨。刘三眼珠一转,一条毒计立刻出炉。
  ……
  第二天下午,欧平从附近乡回来。户长、耆长都很配合,但对欧阳要求的要识千字很为难。在这边,要认识那么多字一般是读书人,读书人可以干点帐房什么的,但是绝对不愿意去当衙役。要知道当了衙役,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读书人即使自己中不了,也想着后代光宗耀祖。
  欧阳也没想到欧平竟然是独自回来,这不能不让他正视这个问题。但他不想降低了这个标准。还好,两天后的面试倒是很多人参加。
  要说县城的教育水平就是高点,普遍都念过私塾。很多是两三年后,家长发现不是念书的材料,就停止了学业。而女衙役一职则没有一人应聘,要从妇女中找几个愿意当衙役又识字的太难。当然也有一些小地痞想混在里面。
  欧阳看着这挑选出来的二十几个年轻人道:“大家都知道,衙役原本俸禄很低。多出的一大部分都是本县自己贴的。所以暂时只留十人。至于怎么选这十人,本县也有个章程让大家心服口服。大家跟我来。”
  到了衙门内院,欧阳带二十多人参观了自己这三进三出的破败居所后道:“当衙役捕快讲究是个眼明手快。我这边有二十几个纸团,每个纸团有一个负责的区域。谁能最快最好整理好纸团上的区域,就是本县要留下的人。当然,由于区域难度不同,本县会酌情给予加分。”
  欧平拿出一个盆子,盆子里有一堆纸团道:“修葺房顶的不能漏雨,打扫房间的不能有灰尘。表现最好当场奖励五百文,第二名三百文,第三名两百文。修葺所需要的材料费用,可到我这里登记。”
  “交给你了。”欧阳对欧平交代一句出门。他相信欧平会干得很好。欧阳现在是去看看县衙隔壁的临时牢房。
  看了很多电视,县官扔牌子喝道:“斩!”其实是很没有道理的。在大宋,县官职业其实相当派出所。可以拘留、罚款。但是要到了徒刑、充军、斩首是州里决定。真有这样的犯人,县会派出公差押解犯人,带上文书资料到州里交差。州设刑司,会审核定罪,要是‘流’刑以上还得交审刑院复核。不说县级别,就是州级别也是没有直接砍人的权利。
  而临时大牢就是拘留所,关押的是未过堂的犯人,或者需要延审查明犯罪情节和决定送州与否的犯人。欧阳进去一看,里面是破败不堪,已经成了老鼠的乐园。欧阳转头,还是等招聘下一批人时候再收拾。
  接着欧阳去了铁匠铺,铁匠看了欧阳画出的手铐图后表示,这东西可以弄出来,但是他弄不出锁。而且如果要质量好,价格会很高。欧阳表示可以不用锁,质量要好,订做了两副。接着欧阳去逛了下几家赌场,随便玩几把,赢了几百文走人。暂时还不会对这些地方下手,他就是来看看,专业名叫踩点。
  再就是去了两家青楼,凤阳楼。听起来像是酒楼,但是每次拆开念就明白意思。阳平有两家妓院,先前一家戏凤楼欧平不在时候已经去过,挺一般的。
  这两楼都没有官奴,但是民奴不少。欧阳询问后才知,多是父母还不起赌债或者是其他原因,卖女儿进青楼。也有自己卖身养家的,也有是追求安逸点生活自愿的。两家头愧虽然比不得李师师,也比不得大城市的茗卿,但还算是不错的。
  这一天,还走访了各家米行、商铺,甚至郊区的义庄。从清早出门,初灯时分欧阳才回到县衙。到了内堂一看,不由眼睛一亮。要么说都是人才呢,十几间大小屋子全部修葺的整整齐齐,池塘按照要求扩充至后门,还将水井里面杂物全部整理干净。
  欧阳对欧平交代:“选好的十个人明天上班,未入选的每人发三百文工钱。”
  就这样衙门雏形终于是建立了起来。第二天,欧阳安排了两班倒制度,宣布了一些底线,出了底线就地开除。一干衙役均都心服。
  第三天,疗伤完毕的甘信开始担任起了主簿职责。这么缝缝补补,阳平县衙终于是初具规模。
  “少爷,这么贴钱可不是办法。”虽然有点积蓄,虽然还没到月底,欧平就开始先忧虑上,这衙役的工钱也开太高了。
  “急什么。先撑几个月再说。”欧阳不紧不慢道。
  “大人,不好了。”甘信火急火燎拿了一份文书跑进来道:“出大事了大人。”
第054章
松纲
  “什么事?”欧阳问。
  “您看。”甘信把公文递了过去。
  “玛丽隔壁!”欧阳看了一眼大怒,竟然是京城应奉局派来的公文,说是看中了连云山天狼崖上一棵隋朝年头古树,要欧阳立刻封树。欧阳问:“只听说应奉局搜刮的是东南一带,这么连寿州的古树也看上了?”
  甘信回答:“刚询问了公差,说是有人特意到京城献宝,京城派人来看后,称此树甚为奇特,已经快马到苏州应奉局让人来搬运此树。大人,我估计苏州那边人一到,我们这边就得发徭役,献谷粮。但如今官粮空空,就等七月稻熟,我们去哪找谷粮?还有大人上任才半月有余,就大发民夫徭役,恐怕也有损大人威严。”
  “我威严不算什么,这应奉局一来,非把阳平和我们折腾到鸡飞狗跳。”欧阳问:“能不能把那树砍了。”
  “啊?大人,不仅不能砍,现在就要派人去看树。”甘信道:“在他们人到前如果花木枯死,那大人可是难逃其咎。属下已经派了两名衙役去看守此树。”
  “知道了,你去忙吧!”欧阳叹了口气,靠他刘四女,使这种阴招。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说的已经不算。苏州那边肯定是和州里的兵丁一起到达。到时候县衙出户籍,他们去征调民夫。按照人手要求,可能会一户出一丁,也可能会一村出十丁的抽。那树欧阳知道,离县城也就十多里地。按他理解就是歪脖子的古松,但问题是歪的比较别致,百多树干竟然凑出一个‘王’字。
  本来花石纲一般是不会祸害到淮北,刘四女显然是给欧阳出了一道难题。他通过他的女儿在徽宗面前吹那古松的优美,徽宗就把这事传给了设置在艮岳附近的应奉局,应奉局立刻就派人去查看,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就上了程序。
  ……
  才三天,全县人心惶惶,大家都听说了要移古松之事。要知道那可是棵大古松,两个人抱不过来。再加天狼崖本无路,三面峭壁,那树本就是半崖远观而已,这要将其完整的从崖顶挖下来,再输送到官道,就不知要多少人力。再者还不知有多少冤魂要葬身于此。不仅是县里,这事一阵风都传到了各个乡村,所有人都关心县衙公告,是怎么个徭役法。
  欧阳现在就在这棵古松边上,这边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小棚,提供给两名看守的衙役临时住所。此崖平台二十来米,三面悬崖,一面满是树的陡坡,别说是运树下去,即使上下也有危险。
  一衙役在一边道:“大人……”
  欧阳摆手,他在想事情,左右转了一圈后问:“这棚子倒是搭的蛮结实的?”
  “回大人,小的家里是木匠。这边又有现成的树木,于是就临时搭了这个棚子。”衙役甲回道。
  “恩,很结实。这几天辛苦你们了。”
  衙役甲回道:“如大人所说,辛苦点没有关系。但是大人您看,这数又大又高又弯,如果真要将这古松完整的运到官道,不死百来人恐怕不成。”
  “恩。”
  这时候半崖位置有一衙役喊道:“大人,衙门有事。”
  “知道了。”
  ……
  欧阳回了衙门一看,好生热闹。盐商苏家,米商王家、绸缎庄的赵家……等等二十几名本县的头脸人物。还有八乡的户长、耆长、乡绅全部到齐,一个公堂是人潮汹涌。欧阳忙道:“看茶啊!本县换下衣服就出来。”
  甘信尾随了欧阳入内堂道:“大人,这些人一早是去拜访刘四女,想请刘四女帮忙消了这道花石纲。但刘四女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亲,再说如今这事已经上了程序,苏州那马上要来人了,也不是他所能阻止。最后就说谁管事找谁去。”
  “你意思是说他们先去找了刘四女,然后无奈的才来找本县?”
  “这个……”甘信觉着欧阳话中有话,虽然是事实,但这里面还有自己下个月的老丈人。
  ……
  欧阳换了衣服出来,拱手朝四下行礼,大家也站起来回礼,欧阳客气示意大家坐下后道:“大家都是我阳平县的头面人物,不知道今天怎么会……”
  苏老爷先站起来道:“我们听说皇上欲征古松,这才大人处问问。”他是知道这花石纲的厉害,像他这样的可以不出人,但是要出钱。钱虽然是小事,但他在阳平也有家族的,家族的人都来找他打听这事,生怕裹里进去,他自然是要管管的。他虽然州里有人,但那是盐运司的,根本在这事就说不上话。再说谁不愿意太平点过日子,谁又愿意再过月余阳平就被折腾鸡飞狗跳,这一纲没有三个月根本拿不下来。俗话说的好:覆巢之下,安有好蛋。
  “是有这么回事,据说是有人特意上京献宝,还直接到了皇帝那。应奉局的公文已经送来,几天前,本县已经派人封树,现在就等苏州那边来人。”
  谁都猜到这献宝人是谁,但是谁又能说?苏老爷叹口气:“大人,老朽见过那古松,如果要将那古松取下,恐怕……今天乡亲们就想和大人商量商量,看有没什么办法免了这道纲。”
  “其实本县最近也在琢磨这事。你们也知道本县到任不足一月,没有功绩不说,还要大发徭役,大派钱粮。心中有愧啊!”欧阳皱了眉头走了两圈:“要说这事,现在谁说的都不算,我们不算,苏州那也不算,即使是刘娘娘说的也不算。要是真有个能阻止的人……”
  “是谁?”一干乡绅忙问。
  “皇上。”欧阳见大家失望,轻笑下道:“其实本县到任前也和皇上有过几面之交。觉着皇上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你们想,他哪知道这松这么难运,要知道肯定不成。”
  苏老爷问:“要依大人意思?”
  “依本县看,真要费这纲还得交好内阁大臣。我们和皇上说,这松不能运,他不信啊!但是大臣们说了,他就得信。”
  苏老爷苦笑:“我们哪认识什么一品二品的大员。”
  “本县倒是认识,可惜交情不深。”欧阳叹口气道:“大家都是商人,也知道交情不交情的其实就是一个‘利’字。”
  “……”几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一户长小心问:“大人的意思是……要疏通关节?”
  欧阳不肯定也不否定:“要说我们这当官的,摊派摊派也许就够了。可是……大家也知道,衙门新立,钱谷一应具空。老实说,我连个税吏都派不出去。”
  苏老爷马上道:“大人放心,只要能免了这纲,阳平百姓必然不敢让大人自掏腰包。”
  “那本县姑且试试,不过切记,不可扰民过甚。”
第055章
道之威
  各乡绅和头面人物回去后立刻布置摊派。一干百姓听说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免纲,哪有不干的道理。要说乡绅们也够意思,遇见实在没钱的人家,自己就贴上一点。县城的商户再互相筹集一笔资金。
  在他们筹钱时候,欧阳和两名亲信衙役消失了,留下的话说是上京疏通,一干钱财全部交由甘信和欧平打理。
  京郊广德宫香火旺盛,此馆非比寻常,乃是御赐冲虚妙道先生——王文卿的道观。这王文卿不简单,秩太中大夫,特进徽猷阁待制,主管教门公事,成为当时统领道教的领袖人物,父母叔妻弟皆得封赠。说他道他是道,说他官,官还不小。他创立了神霄派,至明清,道脉尤存,死后到元代仍旧被册封为冲虚通妙灵惠真。
  欧阳在公主府就听说此人虽得徽宗宠信,但不交结权贵,不干预朝政,且能洞察时事,知进知退。事实上此人品德确实不错,屡次劝告宋徽宗勤政练兵,但都没被采纳。
  欧阳知道和皇帝讲道理不是可能的事情,一干大臣哪会去管百姓死活。要免纲,只能落在这人头上。
  只可惜欧阳太高估自己这从七品芝麻官的能量,虽然进了里面,但册子递进去半个时辰,一点动静也没有。再等了半个时辰,终于一个名叫朱智卿的道人出来:“家师身体不适,居士请回吧!”
  “恩……麻烦你再通禀一声。”
  朱智卿摇头:“家师一向不和官场来往。”
  “麻烦您再通禀一声,就说令师的母亲遭到了绑架。”靠了,非逼自己出杀手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