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30

  “恩!我给你督战。”别人会听撤令,惟独这李逵是不听的,宋江打算还是亲自看看风,免得折损了自己的小跟班。
  ……
  第五阵,宋江跟随李逵出马,宋江落后一截,到了比试区域外停马。而东门处缓缓行出一马。乃是一名手提大刀,长的很象男人的姑娘。
  “大哥,我不和女人打。”李逵立刻不干,比武艺,他比吴加亮还要高点,怎么就和一娘么打上了。
  “弟弟,小心啊!”宋江看了那姑娘大汗:“要是哥哥没看错,那刀最少得有百来斤重。”
  李逸风见双方都进了区域喝道:“第五阵,金国护国大将军、金国兵马副都统完颜兰对阵李逵……那个李逵,别怪我没提醒,这个完颜兰是金国一等一等的猛将,没看皇家报的护步答冈金辽血战吧?其一人取辽军百名将领头颅。冲散十万辽兵,无有一人敢挡。顺便说一声,她不会汉语,只会杀人。记得以后多看报,报纸有时候关乎性命,顺便说一声,在东京和寿州各地都有销售,零售价10文。”
  “喝!”完颜兰一打马匹,手中大刀一伸,如电一般奔驰而来。
  “认输!”宋江忙大喊一声。没想完颜兰根本不理会。
  李逸风也帮忙喊:“停手。”
  “算你聪明!”完颜兰停马大刀挽花插地,一甩秀发,甚是柔美。
  完颜兰怎么来的?按逻辑推理,她是随船过来的。谁的船呢?按逻辑推理是跟随唯一跑金宋的阳平商业协会船过来的。再研究事实,事实是不久前沈咩去面见了皇上。按照时间推理,也就是说沈咩去见皇帝的时候,另外一艘船刚到金国。在这么几天的时间,可能从金国到达宋朝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完颜兰就不会是完颜兰。完颜兰呵呵一笑道:“其实……我叫欧阳,本地的知县。从六品。刚才拿了点胭脂水粉,再改变了下发型,换了身姑娘家的衣服。”
  “刀……”
  “木刀,打从一开始我就让人去装饰了。这木刀还是武举时候留下的。也有几斤就是。”欧阳笑道:“怎么样?招安吧?要不然你就不守信用杀了我,继续亡命。”
  宋江跪下磕头喊道:“爷爷!”
  “客气什么,起来吧!”欧阳挥手:“有请圣旨,让你们人都过来吧!”
  ……
  欧阳很不客气,朝死里封官。三十六名头领最少也是正七品的武官。而后也不让他们进城,直接派人送他们上京面圣。宋江倒是真把圣旨看了又看,丝毫没有破绽。于是让所有人放下武器,一起上京。要说这宋江,无论是水浒传还是史实,都是很有矛盾的人。一方面他起兵只对付官吏,从不反朝廷。另一方面他有抱负,但却无从施展。按历史记载,这宋江是被包围时候才接受招安的。但问题是之前一直都没人招安他。
  甘信在一边道:“大人,假传圣旨,足够流放之罪的。您不仅假传,还自拟,还乱封官。”
  “……我也知道很麻烦。”
  “麻烦不麻烦其实就是皇上一句话。皇上要夸你有功,你就有功。皇上要追究你假传圣旨,也就是流放一罪。”
  欧阳笑眯眯:“所以!立刻开版皇家报,宣传下本县的英雄事迹。多用点好词,什么临危不惧,什么兵法诡诈,什么镇静自如,什么指挥有方。还有运筹帷幄什么都吹一吹。还得歌颂下皇上的仁德。还有,我写个表章,替他们求个情,展铭你快马辛苦跑一趟。”
  “是!”展铭赞道:“大人,说句实话,卑职最敬佩大人临危不惧。那么多人都逃了,大人却留下来。”
  “恩……悄悄告诉你,其实我蛮希望你们把我打晕弄走。”欧阳苦笑:“我这不是皮薄,没好意思跑吗?”
  “总算是挡过这一劫了。”甘信出口大气。
  “恩,看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是赞赏我们,我们就马上上表,说城墙都被破坏了,希望工部能拨点钱和劳力下来。”
  “大人不是不用城墙吗?”
  “这个……不是自己钱用起来不心疼。两码事。”
  ……
  宋江一行刚近京城,京城就开出了数万兵马出来。枢密院的张玄明带领人马将宋江千人包围。宋江忙交圣旨。张玄明拿了圣旨看后冷冷一笑吩咐:“所有人等就地休息,鼓噪者杀,意图逃跑者杀,煽动闹事者杀。”
  赵玉一看圣旨大怒:“朕何时有出过这道圣旨?张叔夜前几日才上表要招安宋匪,这还没和大臣们商讨,哪来的圣旨?”
  “回陛下,微臣是接到欧大人的快报,点了兵马截取宋江一伙。欧大人还说,宋江等人是可用之才,希望陛下能网开一面。”
  “朕明白了,合着这圣旨是欧阳自己写的。他想干什么?想造反吗?”赵玉大怒:“假传圣旨,还为匪徒求情,他当他自己是什么人?”
  张玄明一边道:“陛下息怒。先前兵部收到阳平急报,说宋匪即将袭取阳平。而今,看这架势,兵不血刃的将横行近一年的强匪拿下……事有权急,这伪造圣旨罪名看上去就小了。”
  “他捧你,你当然为他说好话。”赵玉想想后道:“重新拟旨,官不变,但把实权都给扣了先发派到禁军中。另外送匪徒还乡,另一干匪将真有本事,朕也敢用。”
  “是!”
  “还有,叫欧阳立刻上朝会解释。这事闹这么大,难道还能遮人耳目不成。”赵玉想想后道:“让他自己机灵点,到了朝会就不是朕想保就能保的。”
  “是!”
第111章
军火生意
  皇家报加开专版很详细的述说了本次遭匪的经过,从展铭力擒吴加亮开始。也描述了阳平一日三惊的景象。最后知县欧阳率领大家和众匪斗智斗勇,在新皇的恩威之下,终于降服这伙匪徒。
  这些描述很轻巧忽略了圣旨之事。只说欧阳唱空城计,展示威力之后,和匪徒们定下赌约。结果三胜二负,匪首们投降。
  赵玉等九公公念完,不等大臣们议论喝道:“宣阳平知县。”
  “知阳平县事令欧阳见过陛下。”
  张邦昌打头阵出首道:“陛下,欧大人身为一方父母官,临了假传圣旨降服匪徒,虽有大功。但如同欧大人上次在庙堂所说,此风不可涨。错即是错,还望陛下给予责罚,以掩天下人之口舌。”他聪明了,用欧阳上次的案例来压抑欧阳。欧阳上次就说按照律法责罚了那个孝子,为的是抑制此风。而今欧阳假传圣旨,虽然和孝子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不能不惩罚。
  赵玉问:“大理寺卿,假传圣旨按律当如何处置?”
  “回陛下,欧大人是保安大夫。罪减三分,按律当流放岭南。”大理寺少卿补充道:“但微臣看此事也是欧大人为保一方百姓,无奈之举。看宋匪流毒十余州,无人敢挡其锋……”
  赵玉喝问:“你这是在替他求情?”
  “微臣只是以事论事。”
  工部尚书出首道:“陛下,臣本分说。本次欧大人亦是无奈之举。由于举办武举,阳平东西城门,城墙破败不堪。百多乡兵无险可守,如何防得数千善战马匪。”
  户部尚书道:“陛下,臣派人查知,阳平正在扩充新城,早有毁城墙的意图。城防破败,非武举之过。”
  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刘延庆出首道:“回陛下,末将认为欧大人无论有万般过错,但毕竟以阳平之微薄之力,护百姓一方。功绩甚大。可奖不可惩。”
  张邦昌一边冷笑:“你儿子刘光世得了人家好处,你当父亲当然这么说。”
  “我是以事论事。再说,我儿子得了榜眼,那是公正出来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要捕杀宋匪需要多少人马、要耗费多少粮草金钱。站着说话不腰疼。”
  马帅出首挺自己人道:“他家丁弄瞎人眼睛,没想到自己眼睛长到头上去了。”
  “你……”张邦昌大怒。
  御史中丞王黼出首:“难道为了功劳就可以假传圣旨吗?”
  “哪里假传了,后来陛下不是招安了吗?”
  两边开始了争吵,新皇登基以来庙堂第一次出现了吵闹。以前多是蔡京一伙人、高俅一伙人、童贯一伙人,还有梁师成一伙人,对互相看不顺眼造成了。而今天则是比较立场鲜明,也说不上谁有多少私心,说欧阳有功劳的多是将领,一来是因为他们了解宋江的厉害,二来这次欧阳有功不赏,下次他们有功可能也不赏。三来,欧阳举办武举时候,特别重视将领们的意见,大都将领对欧阳都有好感。
  而张邦昌有私心也是为了制止欧阳功劳过大挤身朝堂。欧阳在阳平的口碑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别的地方好官是因为勤政爱民,体恤百姓。而欧阳这边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前者是苦干,后者是能干。能干之人总是被人嫉妒几分。再说欧阳确实被捏实了把柄,虽然皇家报没说,但大臣们都早知道其中的曲折。宋江会投降,那个圣旨是重中之重。
  会出现这场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玉没有亲信大臣。宋徽宗年头,虽然大臣们有隔阂,但是皇帝有办法。处理这事,就直接和高俅议论,处理民生和蔡京议论,一旦定下来,别人说毛都没用。
  赵玉在上面也颇为头疼,这功劳自然是有的,谁也没抹杀。但是那假传圣旨也是有的。皇权至上,她可不愿意天下人都仿效欧阳行为。于是挥挥手让大家安静问:“蔡相,你怎么看?”而今赵玉还是真的挺倚重蔡京的。
  蔡京低头走出来道:“回陛下,有功需赏,有过需罚。前面大家争吵,主要也是因为到底欧大人是功大还是过大所导致。这个……臣无法区分,还请陛下定夺。”
  似乎说了,似乎又什么都没说。但又一针见血点出问题所在,这就是屹立庙堂老臣的威力。赵玉点头道:“大家都说了很多,不如让阳平知县自己说说。”
  “这个……”欧阳抓头道:“回陛下的话,微臣一开始就想跑的。但是微臣那县尉说了,他的职责是保一方平安,虽死无憾。因为这话,微臣就不好意思跑了,但微臣留下来,不是等人家来杀的,阳平也不是等人家来洗劫的。于是臣就和吴加亮把酒言欢,套出了一些宋匪的为人。从其为人看,此人还是想依附我大宋朝廷。微臣就想,即使是匪,也是我大宋的人,能少死点就少死点,于是就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们。至于圣旨,确实是微臣花费了一个时辰伪造的。微臣干了,就不会不认,请陛下圣裁。”
  “恩……如果当从你当阳平知县来看,你确实是胜任了,但是从你为朝廷官员来看,你也确实是犯律了。按照以往的规矩,这知县当的好,就赏你黄金百两。但犯律不可不责,贬你官职为正八品的太常博士,三年不可升迁,众爱卿看如何?”
  “陛下圣明!”群臣齐道。这前有蔡京说话定了性质,赵玉再按这性质赏罚,也算是说的过去。这三年不可升迁,也让一些老臣放了心。而今有个张玄明混到了枢密院,再混个这么能干的欧阳,大家可吃不消。
  “谢陛下。”
  “听说你带了点东西,你先退下殿外候着!”
  “是!”欧阳跑路,他知道朝议的事没自己插嘴的份。
  ……
  朝会完毕,大臣们流水而出。欧阳这个小八品的官在殿门口奉人就拱手。大部分大臣还是很有修养的回礼,就连蔡京也是客气和欧阳交谈几句。
  大臣们散去,一内卫出来道:“欧大人,陛下已经让人知会殿、马、步三帅,还有兵部和枢密院的大臣到禁军校场。您直接过去就好。”
  “……”靠!你早说啊!让自己在外面吹了一个时辰的风。这是故意的。
  欧阳到了校场,该来的大臣们都来了,但是赵玉却没有露面。欧阳带了十几名工人在一边等候。又等了半个时辰,赵玉的銮驾终于到达,上了主位坐下示意。身边内卫喊道:“欧大人,陛下请你过来说话。”
  “是!”欧阳跑了过来。
  “是什么东西?”
  “这个!”欧阳拿出一个地雷道:“造价四十文的好东西。”
  “哦?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