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30


第140章
西夏特约记者
  欧阳拿圣旨有点纳闷,怎么自己当了监军?琢磨想想,也对,自己这监军还担负着商人和军队之间的协调工作,还有监督武器的运输工作。看来自己这监军不是那个目的的监军。正规的监军估计还是李汉,大小人家李汉是皇差,皇帝身边的人。
  如果二月初三要到达秦凤路,那一月中旬就得准备上路,算算时间,宋徽宋自己是接不上了,不知道会不会闹翻天,不过宗泽在会好一些。大学开业自己也无法参加……不过这些都有人去负责,否则成立一个临时的大学筹备委员会就没有任何意义,拿钱就要干活。
  阳平商业协会有意思开拓西夏的名单已经出来。涉及的领域很多,其中种植业竞争最大,有四家都想吃一口。其次是皮革原料,也有三家在抢夺。这都不是问题,阳平商业协会就是化竞争为同盟,按照股份配备就可以。
  二月肯定还不会开打,自己武器是二月交货第一批,还得熟练些日子。再说朝廷开春后才会正式下使文,要求归还灵州、永乐州两地。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打仗也都是要借口的。等使文一去一回,朝廷再正式下令出兵,怎么也得到四月份。七月份阳平有第一届大宋蹴鞠邀请赛,已经有十多个州报名,预计比赛要持续一个多月。八月下旬有阳平第二次贸易洽谈会,是阳平商业协会壮大的重点。这些都是要事先准备的,自己不在,必须把事情规划到细节。不过这些工作量对欧阳来说并不算什么,古代节奏再快,也快不过现代经济社会。一个大案四十八小时没破,就会有无数的压力接踵而来。一边调查案件,一边要和律政署联系,一边还要接受内部调查,这样的日子欧阳一样拿下来。这就是忙碌命啊!
  不过欧阳拿到手这圣旨确实有点不伦不类,两个差遣的差事并在了一起。原来是要先免知县的职。但赵玉现在还真不敢乱调欧阳知县职位。但是西夏那边的事又少了欧阳不行。这打仗并不只是战士们冲锋,涉及到方方面面。政治、后勤、战后等等都要考虑进去。最后反正装糊涂地下了这么道圣旨。
  ……
  当天晚上欧阳没有办公。先是陪梁红玉耍会麻将,而后被驱逐。再是自己玩了几把桌球,觉没劲。最后接受甘信和展铭邀请一起去喝酒聊天,这才找到了打发时间的办法。到了一看,原来是惠兰顶着肚子正在和苏氏打麻将,两个男人不好这个,这才拉了欧阳出来。三人随便商量了一下,就去了真娘的家,没想真娘也去打麻将了。最后很无奈,三人骑马到清河边晒月亮喝酒。
  第二天一早,法定关扑之日,去秦凤路的第一批武器也开始上路。这批武器到了东京附近,会由东京禁军派三千兵马押送。欧阳也大方,每个运武器的每人五百文红包。他没闲着,苏千那边也没闲着,都在讨论瓜分西夏商业的利益。而今对西夏人作战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连西夏人已经派出中央侍卫军、擒生军。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京师卫戍部队。派出来的三千质子军全部由西夏豪强子弟组成,忠心度高,战斗力强。
  擒生军意思擒拿敌人为奴隶,总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西夏还有在编地方军50万人,这些人不脱离生产,打仗为兵,不打仗为民。总来说西夏属于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而这种制度很大反映了其社会特点,那就是还存在在游牧和奴隶制中。
  根据皇家报发来的报道,在边境永乐州,西夏军队囤兵八万,在灵州囤兵五万。而韩世忠的总战斗部队不到十二万,这还包括被其精简为运输部队的四万人。但西夏麻烦的是,吐蕃在阿柴地区集结了三万人,而辽国大同府也不安静。
  吐蕃还是部落型国家,部落对中央命令不爱听从,这三万人是吐蕃六谷部潘罗支首领的下属。潘罗支是宋朝廷认证的盐州防御使兼明州西面都巡检使。吐蕃和大宋一直有共同防边的军事体制,防边防的就是西夏。
  而辽国其实还在观望,朝廷还在讨论要不要帮宋人打仗。条件很优厚,控制一个州,事后可把此州卖给大宋10万贯。内部反对声音主要来自武将,他们认为不应该在和金对持阶段,再去帮宋的忙。而且一旦他们威胁到西夏,对付他们很可能是三万精锐的卫戍部队。
  看似大家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但宋却多了两样秘密武器。第一是韩世忠这名将领,第二就是火药武器的第一实战。韩世忠已经针对火器设置出了阵形,比如分了掷弹军、破城军、防御军三个专门兵种出来。韩世忠上表说,自己可以战胜超过一倍的敌人。
  ……
  阳平商业协会有意思在西夏发展的,开出底线和希望发展的项目,由苏千总结后来和欧阳商量。总的看主要两种情况,一是围绕在种植业、皮革这两大块,二是边境办场,专门对宋北和对辽贸易生产基地。至于零售市场、饭庄等建设兴趣不足,大家表示没有兴趣要这些芝麻。这边生产没有合伙性质,因为周边没有有实力的商人。但利益也是显而易见,交通路程短、人力资源廉价,占领区低税。这里场子一旦兴旺起来,将覆盖太原府、真定府,甚至是东西两路军需。简单来来一块砖头如果从阳平拉到辽边,各种成本价格就达到了三文。而在边城,人力廉价,土地充裕、税收低廉,路程较近,拉到辽边成本仅仅一文。即使是从边城反倾销阳平,成本价也不过两文。以边城为中心建场,将有非常重要的销售覆盖面积。
  当然你要去真定府办场距离辽边还更近,但是除了距离差价,其他因素就差了很多,并且如果不是和当地人股份场子,麻烦也是多多。
  简单说这地方就叫无主之地。但话也说回来,这边城办场风险也颇高,最主要就是军事冲突。不过这些投资的钱虽然有赌博性质,但能上苏千名单都不是穷家,输得起也玩得起。欧阳和苏千商量后,将阳平钱庄资金北调,重点布设在兴元府到真定府一线钱庄之中,作为启动的储备资金。
  年节后,这些事就上了程序。还没过元宵,初十左右苏千任命了代理CEO后,自己和欧阳一起北上,股东们暂时不去,苏千得到允许,将灵活把握这些股东们承诺的资金。随行的还有二十名衙役,这些衙役多从事文案工作,让他们去不是去杀敌,而是兼职当帐房、招募人手等一些琐事。
  ……
  到了东京,按照圣旨调了三百禁军为监军的卫队,而卫队长是赵玉身边的内卫,任职在东京禁军的营指挥使,名为朱达,是欧阳的熟人。这当使节可以没排场,但是当监军不能没排场。而且还有讲究,如果欧阳非正常死亡,卫队所有人有可能要陪葬。这点在军队中是普遍的认识。将领的亲兵在将领死亡后,如能夺回尸首,罪减一等。如果没有,一般都是处死。
  朱达三十不到,但是生性豁达,这趟对他来说是美差。他就不相信欧阳没事会跑到敌阵中去。按照俗成,欧阳这样的一般距离战场不少于一百里。到时候即使欧阳想壮烈,只要一声令下,捆了跑路,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身为卫队还有两个职责,记录战场真实动态。还有就是起到一定的监视监军的作用。
  欧阳就是感叹,身为一个八品官,一直领导着展铭就算了,现在还领导上京城实权军事将领。和辽那边比,还是宋比较实在。辽那边都是浮云,有官无职。
  到达永兴军路的河间府的后开始转道,这河间府直北上辽边,官道甚为好走,而转到秦凤路则不然。由于短时间的频繁运输物资、兵马,这条本就有点垃圾的路现在就更为垃圾。不过在人力胜天的冷兵器时代,是没有机械化部队,有畜生有人力,除了走的不舒服外,除非下大雨,否则运输还是能保证的。而且京兆府在去年已经派人开始修补这条官道,加固桥梁。要么说,打仗其实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不动则已,一动则发全身。
  刚开春,气温不高。欧阳估计也就三四度左右,由于是骑马,所以速度也没有放太快。朱达一边介绍道:“秦凤路是宋内最为苦寒之地。大规模军队物资调运烦琐。和西夏打了百年仗,但每次规模都在数万之间,也有这样的原因。如这样规模在几十年前对辽中倒算小意思,但放在秦凤路实属罕见。”
  欧阳问:“朱将军,这是为什么?”
  “西宁州出西凉,多是峻岭。而且还有长城防护。再加西夏这一路卓罗和南军司常驻擒生军达到七万人。处处是易守难攻之地。还有这些地形常易被断粮道。而要维持粮道,所花费要十倍前方将士的厢军。大人莫看这战斗朝廷投入军队较少,但是花钱却一点都不少。所以此地一直不敢大动。这也是西夏人屡次犯边,视我等无物的最重要原因。再者,一旦突出卓罗和南军司之地,就是西夏之都兴庆府。里面卫戍部队乃是精锐……”
  “等等,这质子军三千人是精锐、这卫戍部队两万多人是精锐,皇帝卫队万人是精锐,再加擒生军也是精锐……怎么都是精锐?”
  朱达苦笑道:“大人不知,西夏军制是仿造宋和辽制度建立。大人以上所说乃是常驻军队。而注册的地方军队其实是百姓组成,一旦征召就此入伍,归军司管辖。据说当今地方军队都有50万人。这些人纪律确实散漫,但是单兵作战力强。他们而且还有章法,三人为一组,名曰一抄。一抄中还有分职,主力、辅主、负担。打仗时候,负担负责约束不需要马匹、背负口粮。主力主打,辅主策应左右。这样的队伍对我宋军大规模阵型作战构不成威胁,但是其灵活机动,零散袭击却是能以一当十。再者这西夏以党项人为主,每当战斗就胁迫或者利诱他族人参战。各族奇怪打法数不胜数,而西夏军又没统一服饰,我军认不清敌人,这点亦是吃亏不少。”
  “还有西夏工匠工匠技艺精湛,如擒生军中的精锐两万铁鹞子,全部是一色冷锻铠甲,十步之内,劲弩不能入。还全部配备夏国剑,锋利无比,兵器一交,宋军大是吃亏。”朱达道:“西夏政和年初夏攻我定远,朝廷大怒,谴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三十万重兵攻之,再命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如此规模终于是打败了西夏,西夏无奈上表企和臣服,此战宋军损失超过十五万人。但二年后,又犯我边。大人是商人应当知道,朝廷打那么有一仗要花多少钱,而西夏打那一仗要花多少钱。宋再富裕也耗不起,只能是据险要之地守之。”
  欧阳笑道:“朱将军是对韩将军不看好。”
  “末将不敢。只不过,这单发一路,目标明确,行军已无秘密可言。虽有辽和吐蕃牵制部分西夏军,但是……”朱达停顿会道:“要按末将所见,应多路齐出,让西夏人疲于奔命,才能择其弱而破之。”
  “将军这么想……估计西夏人也这么想。”欧阳道:“打仗我不行,不过倒知道这将来打仗靠的就不是人多。”
  “那靠的是什么?”
  欧阳道:“如将军说的,这敌人有夏国剑这无坚不摧的利器,又有冷锻铠甲这样无箭能入的防御。一个可挡我们百名军士。那我们就不能有一人能瞬间杀死百人的利器?五十万,哼要是宋军都不怕死,后勤补给得上,就算是两百万正面对宋十万之军也未必能胜。还有,据我所知,西夏朝廷现在国库空虚,这打上一月两月估计还撑得住,这要打上半年,恐怕他们哭都来不及。全民皆兵,谁去收粮食?谁去运粮食。小朱啊打仗还讲究耗,如同是做生意,两家同样的店互相压价,死的总是本钱少的那一家。”
  “啊?韩将军是想用耗之策?重兵占据险地,让敌攻之不能,又不敢不守……这倒是个好办法。”
  “得这不是韩将军的看法。我就瞎猜。我就想,要是我来打仗,我肯定用耗的。而后还悬赏,带马逃兵过来的给二十贯,在敌人营中点一次火二十贯,杀一名将军五十贯……所有人可以到一边领赏钱而后到宋居住。回头我再把马和武器卖给宋朝,拿了钱再买……我觉着西夏怎么也受不了。”欧阳摸下巴,打仗和做生意貌似差不多。
  “……”朱达汗道:“没大人您这样打仗的。”
  “为什么不行,我有钱。”欧阳一甩头发:“咱买土地生意都做到金国去,还怕一个西夏?一样买,买城买人买马买武器买将领。”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再说西夏人也不是铁板一块。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和宋也混过,比如有个部族就向宋朝要官衔,宋朝不准,这部族就投了西夏。欧阳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大方。他已经口头向阳平钱庄贷款一百万贯,再加年前把百万民钱入私人帐户,外加辽国武器贩卖的后期回款,在钱庄准备了两百五十万贯的钱。就在他队伍中,有两车拉的全是银子。这年头人都是有价的,如马格那什么莲,就是捂了下身裙子挺乳房的那个好莱屋影星就说过,千金买一吻,但五毛钱就可以出卖灵魂。
  “报!”前卫打马到中军:“欧大人,前面有个戴斗笠的人说找欧大人。”
  “他说什么?”
  前卫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恩!”欧阳道:“张三,拿一千贯。”
  “是!”张三从皮包里拿出一张交子。欧阳接过打马前去。
  朱达疑惑跟上去,却见欧阳在那拦路虎面前下马问:“等多久了?”
  “一个月!”那人交过一东西。
  欧阳把交子递过去。那人看了下交子点头问:“还需要什么?”
  欧阳递过一张纸。那人迅速浏览了一遍道:“有些有难度,怎么接货?”
  “庆州平县旺福客栈,找一个叫张三的人。暗号,今天你吃了吗?回:脑白痴,年轻态。”
  “记下了。”那人没有再废话,把斗笠拉低几分,上马扬鞭转头而走。
  ……
  朱达挥手让队伍继续前进,很好奇的朝欧阳放东西胸部不停扫视。欧阳被看得很不自在,自己招供道:“这人是我特约记者的家丁。”
  “特约记者?”
  “恩……就是给他钱,帮我弄消息的人。是皇家报驻兴庆府的记者收买的。”
  朱达惊道:“大人派人都派到西夏去了?”
  “是啊!吐蕃、大理、辽、金都有我派驻的记者。不过一般不露面,就是记录下大概的事情,也不采访。每两月发回一次消息而已。”欧阳笑着反问:“要不你以为这皇家报的国际新闻从哪来?”
第141章
战略会议
  所谓皇家报国际新闻,就是根据一个事实进行扩写,虽然和完全事实有所出入,但是总有几分神似。比如大理突然派出三千人马,据说是朝XX地方维持治安去了。这个新闻在研究之后就变成:大理XX发生暴乱,军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目前暂无流血冲突,本报记者将进一步关注事态进展。虽然为了安全考虑,记者们发回来报道很片面,但是总强过不知道有没发生事情好。欧阳本来打算是很简单,就是要提高报纸发行量,增加国际新闻则是其中重点,于是就每个国家都扔了一两个记者过去。
  而欧阳在西夏这个特约记者,是派驻西夏记者牵线的。和九公公性质不同,九公公基本属于义务工,平时就混几个茶钱,早就辞职不干。而这个特约记者则不然。基本每条消息开价都在千贯以上。朱达非常好奇这特约记者给欧阳什么报道,竟然价值千贯。欧阳也不回答,你就猜吧!反正不告诉你。
  到了秦州地界。韩世忠派了亲随将领带两百人迎接。这么大排场亲随将领还客气:“欧大人,韩将军军务繁忙,实在无法抽身,这才让末将迎接大人到西宁州。”
  欧阳回道:“将军辛苦了。”
  “请!”
  过了秦州,这就看出几分军事路的影子。从熙州、兰州一线就可以看见这两地之间已经成了后勤中转站,各地抽派的厢军众多,本次后勤全部由枢密院负责,调派到负责后勤乃是枢密院正三品的老臣曾布和御史李纲。曾布虽然是老好人,但是和童贯合作多年,对后勤调度很有经验。事实上,在李纲的监督下这些人员、物资的调动确实井然有序。
  再过去就是边境大州西宁州。虽然西夏人已经知道宋要从西宁州出兵,但是这个方向先前是无险可守,这些地方是凉州地界,也是有名的种植地。到处都是平原。凉州之西,是瓜州,朝东则是宋这次要收回的灵州和永乐州。只不过要从西去灵州,必过横山。横山三县扼守交通要道,乃是西夏人对付宋军一贯倚重的天然屏障。童贯那一仗就是用血肉拿下这三县,威胁到其首都兴庆府的安全,西夏人才乞和。如果不是因为宋军元气大伤,而三县对西夏人无险可守,也不会决定撤兵。
  至于凉州,西夏人不担心,一望无际的平原,宋人不会傻到和西夏骑兵去肉搏。
  时间还是比较充裕,欧阳和苏千朱达两人边聊天边行军,看西北风景,指点各处商业机会,旅途倒也不寂寞。终于在一月底到达了西宁州管辖地界。到了这地方,韩世忠另外安排了亲信将领陪同苏千。苏千带了十名衙役和欧阳分开。欧阳是监军身份,要去大营报到。而苏千则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日常人工工资,道路情况,种植养殖情况等等数据。将来要真占领了西夏一两州,这里就是物资中转的大本营。至于选择哪个县为中转,那就有很大学问。从西宁州到庆州到延安府过黄河到达太原府,这是一条必须的通道。至于秦凤路各州市场,苏千不看好,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基数也不高。只有把物资送到太原府,才能说得上一本百利。
  韩世忠不是笨人,他知道一旦秦凤路繁荣起来,自己所能掌握的军费就会大翻身。商人的重要性他很了解。所以对苏千丝毫不怠慢。苏千想知道什么提供什么,苏千想去哪里,骑兵全程护送。韩世忠很明白,这苏千是来投资的,而欧阳是来帮自己打胜仗的。
  一直到了西宁州(非西宁,今河北鹿泉市)距离边境最后一个县城拢县,欧阳终于是见到了韩世忠。韩世忠带人迎接到军营外,一番客气后韩世忠小声道:“李汉李大人听说你到了,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也不出来迎接。”
  “他脾气就是这样。他要是看你落难了,他会主动帮帮你。他要看你得意了,不喜欢理你。我估计他就怕人说攀富贵。这老东西气节是有,但就是不会念书。他特别对我这状元不满意。”
  “哈哈!”韩世忠笑了个,这李汉来了几天,脸都臭臭的,难道因为自己是武状元?
  “刘锜呢?”欧阳左右看看,这李汉不迎接自己是对的,但是刘锜不迎接自己就有点说不过去,虽然自己不在乎。
  韩世忠轻轻一笑道:“刘将军不在。”
  “啊?”
  “李大人也追问好几天,刘将军和其本部人马一万两千人去哪了。”韩世忠道:“我只是告诉他在西宁某县休整。事实上……”韩世忠小声道:“刘将军已经带本部出发,他临走交代我和大人你说句话。”
  “什么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