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帝军(校对)第10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650

  东暖阁加了几把椅子,那几位老亲王就坐在那等着陛下发话,几个人看起来面相都很和善,喝茶的样子也都很有气度,可是眼神却都有点飘忽。
  翰王在老哥几个中年纪最大,他咳嗽了几声,看向坐在身边的陈王,陈王也不好说话,看向坐在对面的誉王和定王,那两个人也是眼观鼻鼻观心。
  “咳咳。”
  翰王觉得有些恼火,这几个人全都装傻不说话,他年纪最大那就他说。
  “陛下。”
  翰王微微俯身:“这事还是得查,虽然臣坚信珍妃娘娘清白无辜,可是太庙钟一响,整个皇城的人全都听到了,况且这事在许久之前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臣绝对不是针对懿妃娘娘,而是要给懿妃娘娘一个交代,也是给二皇子一个交代,更是给陛下一个交代。”
  这话说的一点也不激进,可是谁都知道,这话算是绵里藏刀,他真要是相信懿妃是清白无辜就不会第一个开口说话,他们这几个老人心里想的什么其实坐在书桌后边的皇帝也都心知肚明。
  “二皇子不但聪慧伶俐,而且不管学识气度都让人折服,若此事不查明白的话,也会让二皇子名誉受损。”
  定王看到翰王说话了,也跟着说了几句:“珍妃娘娘还是解释几句吧。”
  陈王和誉王连忙点头:“对对对,就随便解释几句。”
  “解释?”
  皇帝的眼神骤然一凛,那四个老亲王瞬间就闭了嘴。
  “她需要向你们解释?”
  “陛下,这是皇族家事,太庙钟一敲响,我们就不能置身事外。”
  “是啊陛下,这太庙钟响了可不是小事,如果不给一个解释,不给一个交代,满城风雨就会更猛,光是长安城里说三道四的人就不少了,皇族的脊梁骨也在被人戳着,若是将来大宁上下人尽皆知,那岂不是更麻烦?”
  誉王清了清嗓子:“话是这个理,这屋子里又没有外人,该说什么说什么。”
  懿妃刚要说话,皇帝伸手拉了她一下把她拉到自己身边。
  皇帝对她摇了摇头:“代放舟,搬把椅子来,让懿妃坐在朕身边。”
  懿妃脸色一变:“陛下,臣妾还是站着……”
  “朕让你坐着。”
  翰王的脸色也变了变:“陛下,事情没有解释清楚。”
  “李家的事可打不可小,大大小小的家事也是国事,大宁是李家的,李家的人就不能对陛下的身边人身边事不闻不问。”
  “就是啊陛下,还是先让懿妃解释一下再坐吧。”
  “什么人都不如家人亲近,陛下应该知道,再怎么样也是家里人最可信任,有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帮陛下分忧。”
  皇帝的手指在书桌上轻轻敲打着:“朕一直以来什么事都不劳烦几位皇叔,第一,是因为几位皇叔年纪都大了,繁杂事扰心影响清净,第二,朕也实在想不起来能有什么事是需要几位皇叔帮忙才行,倒也不是没有需要极为皇叔的时候,朕初登大宝,好像也去求过几位皇叔……”
  他的视线扫了扫,那极为老亲王全都扭头看向别的地方。
  当初陛下进长安之前这些人都是站在沐昭桐那边的,他们也愿意让信王世子李逍然继承皇位,因为当时沐昭桐以内阁首辅大学士的身份上书皇后,请皇后准许,将信王世子李逍然过继给她,然而世子年幼,当以诸王辅政,历代大宁皇帝都不允许诸王辅政的局面出现,沐昭桐就敢开这个先河,他们这几个人已经嗅到了权利的味道,可是却被裴亭山的九千刀风把这味道吹散了。
  皇帝李承唐进长安之后,身边没多少人可用,沐昭桐在那时大权在握对皇帝的话也是愿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皇帝无奈之下,想请这几位老亲王站出来帮帮忙,这几位没有一个站出来的,要么说自己年纪大了耳聋眼花要么说自己体弱多病。
  可就是这几位体弱多病耳聋眼花的老人,硬是又活了快三十年还好好的。
  那几个人不看皇帝,皇帝看着他们。
  “懿妃是朕的妻子,如果她需要解释什么,是对朕解释。”
  皇帝起身,在那几个人面前缓缓的走动:“朕一直觉得不管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尊孝道,所以朕这么多年来一直对几位皇叔格外敬重,那是朕应该做到的事,是本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
  他脚步一停:“刚刚是谁说太庙钟一响,这事李家上上下下就都得参与进来?”
  翰王抬头:“老臣说的,陛下是觉得老臣说错了吗?”
  “这规矩谁定的?”
  皇帝问。
  翰王张了张嘴,规矩历来如此,可是谁定的……说不好,反正几百年了,规矩就是这个规矩。
  “卫蓝。”
  大内侍卫统领卫蓝迈步从外面进来,俯身一拜:“臣在。”
  “去把太庙钟拆了。”
  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懵了,翰王手扶着椅子站起来:“陛下!”
  皇帝转头看向他,四目相对,只一息,翰王就不敢再与皇帝对视。
  “去。”
  皇帝一指外面,卫蓝立刻转身出去。
  皇帝又看向懿妃:“你也先出去,朕有些话和皇叔们聊聊,代放舟,送懿妃回宫,不许任何人打扰,皇城之内,若再听到有人传什么风言风语,直接拿下割了舌头。”
  “是!”
  代放舟应了一声,快步过来俯身道:“娘娘,咱们先回宫吧。”
  懿妃担心的看向皇帝,皇帝却对她笑了笑:“回去歇着。”
  代放舟出了门后把东暖阁的房门关好,屋子里的气氛一瞬间就变得凝重起来。
  “朕刚才说到哪儿了?”
  皇帝走到书桌那边停下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唔,朕说到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应该有什么样的本分,朕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所以朕扪心自问的时候觉得不亏心。”
  皇帝一回头,翰王立刻低下头。
  “人啊,这一辈子如果能做到不亏心三个字太不容易,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是真的难,朕是一国之君所以要做到不亏心比任何人都要想的周全。”
  他看着那几个人:“朕这些年待几位皇叔,可还周全?”
  “周……周全。”
  定王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第一个点头:“陛下待臣等的好,臣等铭记于心。”
  “你们是朕的叔叔,朕也从没有把你们当外人看,朕小时候几位皇叔应该还都抱过朕吧?这么多年来也都是看着朕做事,所以朕是什么样的人几位皇叔也清楚。”
  皇帝语气忽然冷了些:“南越人给朕添堵,朕灭了南越,求立人给朕添堵,朕灭求立,渤海人又来给朕添堵,朕就灭了渤海,黑武人给朕添堵,朕御驾亲征灭地数千里,朕啊……就是这样一个人,想着给朕添堵的,朕就不能容,朕器量并不大。”
  他放下茶杯,或许是没有放好,茶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一下子摔的粉碎。
  皇帝低头看着茶杯:“朕知道几位皇叔都是看着太子长大的,你们也都和太子亲近,朕也知道最近这段日子太子和你们走动的更频繁了些,朕想着,应该是太子知道朕最近因为西域人给朕添堵的事所以忙,没时间去给几位皇叔请安,他就替朕去了,是这样吗?”
  “是是是是……”
  定王连忙站起来:“是这样,就是太子见陛下太辛劳,所以替陛下来看望臣等。”
  皇帝摆了摆手,外面听到杯子碎了而进来的大内侍卫随即退出去。
  皇帝踢了踢地上的碎渣:“看啊,碎了,还能变得完好如初吗?”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好好活着吧
  东暖阁里的气氛变得越发凝重起来,几位老亲王虽然还坐在那,可哪里还坐得住,他们没有料到陛下会如此直截了当的把太子的事说出来,所以一时之间被皇帝的反手一招打的猝不及防。
  “陛下。”
  翰王再次站起来,他在几个人之中年纪最大,所以其他几个人也都看他脸色,当然也都愿意他去做出头鸟,当年翰王还曾与李承唐的父亲争过皇位,输不是命中注定的事,而是他能力确实不如李承唐的父亲。
  这个人在近三十年前曾经嗅到了权利的味道,当初沐昭桐答应他提出的诸王辅政,那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将成为摄政王!
  在他看来,先帝李承远的妻子也就是当时的皇后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介女流罢了,信王世子李逍然才几岁自然也任由摆布,他甚至已经制定好了一个比较长远的计划,他要逐步掌握朝中大权,争皇位这种事他失败过一次但并不是真的服气。
  他构想,第一步是取得皇后的信任,一点一点让皇后对沐昭桐疏远猜忌,只要他手里抓住了皇后和世子这两张牌,他就能在几年之内将沐昭桐排挤出权力中心。
  第二步,沐昭桐不能掌权内阁之后,他会亲自接管内阁,以亲王之位兼内阁首辅大学士,此时此刻,朝中权利,尽在他手中。
  第三步,他其实已经大概搞清楚了先帝李承远的死和皇后有些关联,李承远算得上是个很优秀的皇帝,但有对女人格外刻薄寡恩,因为皇后没有给他生下来孩子所以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把皇后废掉换人,皇后因为这个而每日惶恐不安,事实上,何止是皇后,后宫没有一个为他剩下孩子的,可李承远看来别人不能生育可以但皇后不行。
  所以当时翰王推测,李承远暴毙,说不定就是皇后谋划之后下的手,对于皇后来说,两个都是坏的选择,那就挑其中稍微好一些的。
  如果李承远不死,早晚废了她的后位,而且还会给她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若是能安然离开未央宫也就罢了,可实际上古往今来被废掉的皇后哪一个能有好下场?就算皇帝不杀他,新的皇后也会想办法杀了她,况且她知道李承远的无情,真的等到李承远下了决心那天她必死无疑。
  翰王知道这些事,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事,然而这些事却不能曝光在大宁百姓们面前。
  这两个坏的选择,一个是任由皇帝李承远摆布,死了算自己命不好。
  第二个是杀了李承远,李承远没有子嗣,一个都没有,所以必然是从诸王的孩子中选一个上来,她只要和沐昭桐稍稍有些联系,沐昭桐就必然会帮她,沐昭桐已经位极人臣他还能怎么更上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7/1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