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帝军(校对)第1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650

  沈冷道:“按照当初朝廷和草原大埃斤的约定,每年草原向大宁各卫战兵,四地边军输送战马三千匹,这三千匹战马算在赋税之内,其余不够的是大宁从草原采购,战马是什么价位你也知道,这样,我比采购价低一半卖给你。”
  郑友功:“……”
  沈冷:“看你这是什么表情。”
  郑友功道:“武大将军不在北疆,我不敢做主。”
  沈冷道:“没关系,你告诉我银库在哪儿就行了,我自己去拿,保证不多拿。”
  “别!”
  郑友功连忙道:“要不然,这些战马我就不要了吧。”
  沈冷:“唔,不要了啊,也行,我送回长安交给兵部,兵部分派给哪儿就是哪儿了,不过按照规矩,我这路上的一切开销用度得你们北疆边军出,我给你们开个收据,你们再去跟兵部要就行了,兵部必然会给你们报销。”
  郑友功:“这种事从兵部能要出来银子才怪……”
  沈冷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郑友功:“还是说说半价的事吧。”
  沈冷道:“你看,你明明就想买,还假装不想要然后好杀价,你们这些个奸商真是……唉,真是让我无言以对。”
  郑友功:“我是奸商……”
  沈冷:“这样吧,整千数算钱,剩下的几百匹算我送的,哪怕就是剩下九百九十九匹只要不足一千我也不要钱了。”
  郑友功眼神一亮:“好!”
  一个时辰之后,郑友功看着沈冷一脸的幽怨:“大将军你肯定事先都数的清清楚楚,除去给大将军亲兵留下的每人三骑之外还剩下八千零一匹……”
  沈冷:“咦?这么巧的吗?好歹是多一匹呢。”
  又一个时辰之后,沈冷的队伍在瀚海城补充了寄养物资,换了新衣服,带齐了东西离开,王根栋带着王阔海和二百亲兵先返回东疆,沈冷和陈冉带着一百名亲兵护送黄金去长安。
  郑友功送出城门,好奇的问了一句:“大将军,一共只有三百余人为什么还要分开走?”
  沈冷:“天机不可泄露。”
  说完上马而去。
  郑友功一把拉住陈冉压低声音问:“到底怎么回事啊。”
  “因为王根栋将军和王阔海将军根本就没有调令啊,带他们去长安,万一兵部不批的话,他们还得乖乖的回北疆来,大将军让他们先去东疆,兵部批不批的,大将军可以耍无赖。”
  郑友功一脸懵波一,心说还有这种操作?
  官道上,沈冷坐着马车掰着手指头在那算,陈冉看他算的入神忍不住问了一句:“冷子你在算什么。”
  沈冷道:“这些黄金交给陛下,我请求陛下把黄金批给安阳船坞,有了这些黄金用来造船,我们水师的规模就能再次扩大,所以黄金还是咱们水师的,咱们领船的时候领一批顺一艘,应该还有得赚。”
  陈冉:“……”
  与此同时,长安。
  城里过年的气氛还没有退去,大街上的红灯笼还挂着呢,天气依然还冷,长安城里的百姓有钱有闲,所以城中生意在这段时间好的过分。
  皇帝一如既往的坐在东暖阁里和太子一块批阅奏折,太子批阅一份他看一份,对于太子李长烨的能力他已经越发的肯定,所以时不时的看向李长烨的时候眼神里会有欣慰。
  这种欣慰的眼神李长烨也会发现,可他并没有多少开心,反而是心里越发的惶恐和不安。
  他的父亲到底出什么事了?
  以父亲的年纪,还远没有到精力不足的时候,现在这样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做好一个皇帝,李长烨心中害怕,其实从几年前就有传闻说他父亲身体出了问题,他偷偷问过许多次太医院的人,那边的人也是支支吾吾。
  “阿嚏!”
  皇帝忽然打了个喷嚏,李长烨连忙取了手帕递过去,皇帝接过来后又连着打了两个喷嚏:“阿嚏!阿嚏!咦?这是谁在算计朕吗?”
  皇帝随口说了一句,百姓们有句俗语,说打喷嚏,一想二骂三算计。
  皇帝打了三个喷嚏后笑道:“要是算计朕,也没别人。”
  李长烨想的是他的哥哥李长泽,可是看了看父亲的脸色并无不悦,而且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的,所以转念一想,父亲说的大概是亲师父了。
  “沈冷还能算计父皇什么,都是父皇算计他。”
  李长烨说完这句话就觉得不对劲,连忙摇头:“儿臣错了。”
  皇帝白了他一眼:“朕有算计过他吗?”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从北疆送回来加急消息说心奉月已死,朕交给他的事他又办好了,除掉心奉月是大功,所以朕想着怎么追加一些封赏,你这会儿说朕算计他?”
  李长烨连忙摇头:“不是不是,儿臣开玩笑的。”
  “哈哈哈哈……”
  皇帝笑道:“看把你吓得。”
  他看向李长烨:“先把奏折放一放,你去内阁找赖成他们商议一下,看看怎么给沈冷和武新宇他们一些封赏。”
  “儿臣遵旨。”
  李长烨起身:“儿臣这就去找赖大人。”
  皇帝嗯了一声:“朕昨日问过赖成国库如何,这两年南方不稳当,先是水灾,又是瘟疫,国库调拨了大量的银子去赈灾,又减免了几年的税赋……”
  皇帝叹道:“朕本想着让国库拨款给安阳船坞一些银子,再拨给新建的东海船坞一些银子,已经两年了,东海船坞还没有建造好,是该催催。”
  他摇了摇头:“桑国虽小,但不好打,桑人凶狠又团结,而大宁的水师远征补给艰难,所以朕想的是让水师再壮大一些,可是……”
  李长烨道:“儿臣昨日还在想着,不如做个表率,从宫中开始减少开销。”
  “不用。”
  皇帝道:“大宁还没有捉襟见肘到这个地步,能到夏天国库就会充盈起来,你记住,这样的办法尽量少用,会让百姓们不安。”
  李长烨嗯了一声:“儿臣……儿臣其实一直有个想和父皇说,沈冷已经恢复了正二品军职,也恢复了国公爵位,这次又立大功,不如……大柱国?”
  皇帝想了想笑道:“小气,再进个从一品吧。”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更迭
  一品武将,从大宁立国开始算到现在这数百年来,都加起来人也没多少,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开国时候。
  国家昌平稳固,很难再频繁出现一品武将,至大宁天成,皇帝李承唐励精图治后开疆拓土,军功巨大者极多,可即便如此,活着被封一品武将的只有两人,一个是东疆大将军裴亭山,一个是禁军大将军澹台袁术。
  大将军庄雍是正一品但不是以武将身份获得,而是南疆诸道总督的身份,非纯粹武将。
  在路上的沈冷当然不知道自己就要升官,他确实是个异类,给他正二品大将军的时候也没见他多开心,把他降职为三品的时候也没见他多失落。
  这个家伙做事从来都和那些官场上的正常人不一样,赖成曾经说过如果沈冷不是生在大宁,哪怕不是生在当今陛下时期,他可能都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
  如果在别的任何一个时期,那家伙说不定早就找个什么地方和茶爷过他们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可是赖成也说过,沈冷这样的人,当他知道大宁需要他的时候,不管他在什么地方,过什么样的日子,他一定会出现。
  沈冷带着一百名骑兵护送黄金回长安,这足足一马车的黄金折算成白银的话就是一座小银山,意外得来这么大一笔财富,若是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会想,沈冷如此贪财的人为什么不自己留下一部分?
  他不是没有机会,可他不想要这样的机会。
  沈冷说,君子贪财,取之有道。
  沈冷回长安的消息一定比他走的快,可就算是昼夜兼程的赶路没有一个月也到不了长安,沈冷也着急,他让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骑马护卫的时候一队在马车上休息,他们也昼夜兼程的走,好在马车足够多,士兵们休息起来不成问题。
  可昼夜兼程也不是一个月不停的走,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所以赶路几天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一晚,让马恢复体力。
  人也趁机能洗个澡换个衣服,一路上的军驿还能提供保障,住在军驿,更不用担心黄金会被人劫走。
  军驿院子里,沈冷将盘古刀取出来,天色已经很晚,院子里灯火通明。
  盘古刀分量极沉重将近百斤,沈冷这一路上都在适应这把新刀,刀已经磨过,刀锋处光寒如秋水,看着就让人心情不平静,周时候并不是已经锻刀著名,而是铸剑。
  周时候的名剑太多,包括那把天子剑,可是闻名于世的宝刀只有三把,一名退阵,一名山海,一名盘古。
  退阵刀是周历代皇帝的战刀,周灭之后和天子剑一样遗失不知所踪,山海刀据说流落到了海外,到底是海外何地也就无从查起。
  盘古刀居然是被蒙帝国的双面王找到,这刀是周三把名刀之中最大最重的一把,传闻三把刀是同一个大师锻造,用的是相同材质。
  山海刀是第一把被锻造出来的,工艺上还略有不成熟,盘古刀是第二把被锻造出来的,用料最多工艺最精,后来周皇听闻大师得宝材,让他为大周皇帝打造刀剑,大师用剩下的材料锻造了一把天子剑一把退阵刀。
  盘古刀锻造成功之后,大师自己都舞不起来,至周末年,周名将黄起对抗蒙帝国大军,大师将此刀献给黄起,奈何中原颓势不可挡,周灭,蒙帝国统治中原,黄起战死后,刀也不见了。
  沈冷看着手里的盘古刀缓缓闭上眼睛,调整呼吸,片刻之后开始在院子里舞动这把重刀,以黑线刀的刀法来舞,就是沈冷的体力沈冷的腕力,并没有坚持多久就有些承受不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5/16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