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643

  “喂?”
  “是我。”
  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陆舟愣了下。
  微微皱眉,他疑惑问。
  “你是……?”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像是被呛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头似乎才缓过劲来,用带着几分怨念的声音继续说道。
  “弗兰克·维尔泽克!我们一个月前才见过!”
  握草?!
  一听到这名字,陆舟顿时诧异了。
  竟然是这位大佬?
  不过,这会议都结束了一个月了,这位大佬还没回美国去吗?
  “不好意思,我没听出来……”陆舟轻咳了声,迅速转移了话题,“您有什么事吗?”
  弗兰克也没有计较,缓缓开口问道:“你现在有空没?”
  陆舟:“当然有。”
  “那来一趟我办公室吧,我有些事要和你说。”
  这位老头并没有在电话里说明找他具体是有什么事情,便挂了电话。
  想着反正飞机是明天晚上的,今天剩下的时间都很闲,陆舟便怀着疑惑的心情,去了这位老头的办公室。
  见面之后,弗兰克·维尔泽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随意坐下,然后让助手去泡了两杯咖啡过来。
  看着咖啡杯上氤氲的雾气,老人缓缓开口说道。
  “750GeV的粒子可能预示着新的物理,如果它是真的的话,它的价值甚至高于诺贝尔奖。任何理论物理学家都会感兴趣,我也不例外。”
  不管例不例外,知道这个奖多半和自己没关系的陆舟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这位老人继续说下去。
  停顿了片刻,弗兰克继续说道。
  “我很看好你在数学物理领域的天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到我的课题中,和我一起完善关于这块‘拼图’的理论。”
  最近这一个月,几乎整个理论物理学界都在对这块拼图进行押宝,只不过到目前为止,都还没出现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可以深挖的内容依旧很多。
  等到CERN的强子对撞机进一步揭示750GeV这一信号中所蕴含的数据,说不准真能弄个诺贝尔奖出来。
  虽然弗兰克本人已经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并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得一次,只是历史上拿过两次的人凤毛麟角,毕竟想要超越巅峰的自己确实很难。
  如果这一发现足够惊人,说不准还真有这种可能……
  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可不多见,谁也不愿意错过。
  陆舟疑惑问道:“完成最后一张拼图……您是指,关于这个未知粒子的理论解释吗?”
  “是的,”弗兰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事实上,除了CERN特聘研究员这层身份之外,我主要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中心任职。顺便问下,你有没有兴趣来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陆舟微微愣了下,没有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会对自己抛出这个橄榄枝。
  麻省理工大学,在物理学界的地位,还是相当牛逼的。更何况,还是诺贝尔奖得主亲自提出的邀请。
  如果不是金陵大学和普林斯顿已经为自己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陆舟说不准就点头了。
  没办法,人还是得有点契约精神。
  有些鸽子,放了太得罪人了,还是悠着点好。
  陆舟摇了摇头:“感谢您的邀请,但实在抱歉……我已经答应普林斯顿那边,要去那里攻读博士学位了。”
  “普林斯顿吗……对于你们搞数学的来说,那里确实比麻省理工更有吸引力。”弗兰克笑了笑,并有没在意,继续说道,“不过即便你已经选择了普林斯顿,我的建议也依然有效。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通过网络就可以交流,并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商量,你可以再考虑考虑我的邀请……”
  停顿了片刻,弗兰克继续说道。
  “如果,你对诺贝尔奖感兴趣的话。”
  陆舟:“……?!”
  这句话的信息量有点大。
  以至于,他都忘了说话。
第178章
返回金陵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漏风的。
  不到两天的时间,消息从墙外吹到了墙内,而短短三天之内,各种亮瞎眼的标题党们便已经是满天乱飞了。
  【震惊!发现高能粒子的人竟然是他?】
  【陆舟:我其实是一名物理学家。】
  【一枚扔向高能物理的炸弹,标准模型的大厦坍塌!】
  【……】
  不过,这会儿陆舟还在回国的航班上,放兜里的手机关着机,人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并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送上了热搜。
  其实就算知道了,他多半也没什么感觉。
  毕竟,相比起诺贝尔奖带给他的震撼来说,什么热搜、头条之类的玩意儿都弱爆了……
  这里必须提一句的是,其实就算CERN在750GeV的位置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陆舟也并不会因此而得奖,而他也从来没想过能靠这条线索得奖。
  至于为什么?
  这就得从诺贝尔奖的评奖原则说起了。
  在理论物理学领域,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愈渐系统化,谁的功劳更大就值得讨论了。按照诺贝尔奖的惯例,并不会将奖牌颁给粒子的发现者,也不会奖励操作强子对撞机的研究员,而是更“倾向于”颁给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为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中,前两者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并非是那种决定性的重要。(并非绝对,如:理论提出者已逝或已获奖、或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实验、贡献突出等情况)
  而后者的工作,才是具备决定性的。
  正是基于这种规则,13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而这个理论是在六十年代被提出的。至于参与实验的CERN研究人员,虽然大家都有功劳,但诺贝尔奖从来没有奖给机构的先例,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分享奖金。
  再比如中微子振荡现象是在华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发现的,但被今年诺奖(15年)提名的却是日国的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教授。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话,随便编造一个虚构的粒子,然后设定一大堆关于它的各种物理性质,等到它被别人发现,是不是就能得奖了呢?
  首先必须说的是,这当然是有可能的。
  而这也正是750GeV的数据公布之后,Arxiv网站和各大理论物理期刊迎来井喷式投稿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在对这一块的理论进行押宝。
  不过,有可能是有可能,可能性有多高就不好说了。
  一套崭新的理论,或者一个新颖的物理模型,被人接受的前提至少得在理论上成立,在逻辑上自治。就好像超弦理论,虽然其在理论物理学界日渐边缘化,但至少没人能从理论上将其证伪。
  而如果无法做到逻辑自治,就算你给自己发现的粒子取名为希格斯粒子,或者宣称找到了引力波,也根本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
  这也是民科永远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也许他们也投稿过,但别说逻辑自治,他们可能连公式都看不懂几条。
  如果这个粒子被发现是超对称粒子,那么诺贝尔奖有可能会颁给66年提出超对称论和超对称粒子的宫沢弘成,也有可能颁给理论的完善者。至于陆舟,有没有获奖的可能性呢?
  当然是有的。
  不只是陆舟,就连已经拿过一次奖的弗兰克·维尔泽克,都是有机会的。
  因为不断完善的不只是观测手段,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比如750GeV这个数字,便是超对称论以及标准模型意料之外的,意外到甚至可以容纳一个全新的“维尔泽克·陆”或者“陆·维尔泽克”模型出现,来对这个全新的现象进行解释。
  不过这其中的工作量,可比解决数学猜想难多了,想要凭一己之力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对于弗兰克·维尔泽克还是陆舟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前天的时候,弗兰克向他发出了邀请,参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课题。
  两人约定通过邮件交流,合作完成这一理论,共同署名。
  建立这个理论的主要工作,将由弗兰克和他带的一名博士生负责,而陆舟负责的部分,主要是在计算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