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643

  虽然陆舟不是军人,也不清楚这个军礼意味着什么,但通过戴团长的眼神,他能很明显的感受到,那份寄予在视线之中的期望。
  而与此同时,被拆卸装箱的WEGA仿星器,也随着归国代表团的脚步,从海州的港口入港。
  5亿欧元,换算成RMB将近有40亿了。
  虽然这钱花的不是自己的,但看着这么多经费花出去,陆舟还是有些肉疼。
  不过他也知道,这笔钱花的绝对物超所值。
  WEGA装置虽然被关停五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五年的关停期内,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却没有放着它在那儿生锈,至少定期的保养以及维护是不少的。
  再一个,算上研发费用,为了打造这台设备,德国人花了至少10亿欧元的经费。
  这么想来的话,他也算是捡了个便宜。
  毕竟,SG—1导线的相关技术,再怎么也值不了10亿欧元那么高的天价。
  在苏省政府的协调下,WEGA仿星器的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从海州港口运抵了金陵,送到了紫金山脚下的STAR仿星器研究所。
  站在嵌入山体的实验室内,看着那那堆价值不菲的设备以及零件,潘院士脸上写满了激动。
  不过就在这时候,还在兴奋头上的老人家,忽然又叹了口气。
  “可惜是买回来的……”潘院士摇了摇头,感慨了一句,“等什么时候,咱们要是也有那个能力,从头到尾造一台就好了。”
  听到这句话,陆舟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
  才刚买到手就惦记着仿造了。
  这算是得陇望蜀吗?
  他不是工程师,不太好从工程上来评估仿星器轨道的工程难度。但哪怕是从外形上看,他都能分辨的出来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哪个工程难度更大。
  说实话,就算是设计仿星器的美国人,自己也造不出来这玩意儿,最后把造到一半的C型仿星器扔一边不搞了,跟着前苏联捣鼓起了托卡马克。
  所以,造不出来并没什么可丢脸的。
  术业有专攻不只是在学术界,在工业界同样适用。
  轻咳了声,陆舟说道:“饭得一口一口吃,这才刚刚起步,咱们能按部就班地走完每一步就不错了。而且我们也不需要把每一个地方都做到最完美,只需要在关键的地方做到无可替代就足够了。”
  潘院士摇了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有什么地方不如人家,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对于潘院士的话,陆舟沉默了一会儿。
  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一张图纸就能解决的。
  否则的话,那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站在陆舟的另一边,和患得患失的潘院士不同的是,一脸兴奋的盛宪富,这会儿已经在摩拳擦掌了。
  “现在开始组装吗?”
  在德国那边接受了一个多月的培训,现在总算是轮到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看着盛宪富,陆舟点了点头。
  “嗯,可以开始了。”
  “另外,外场线圈暂时不用装上去,到时候我们会用新的。”
  ……
  按照原定的计划,在运抵华国之后,WEGA装置正式更名为STAR装置。
  随着人员和设备均已经就位,关于仿星器项目的研究计划也由此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到目前为止,完成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的拼图,陆舟已经掌握了两块。
  其中一个是作为“眼睛”的He—3原子探针技术,至于另一个自然便是身为“躯干”的STAR装置本身。
  事实上,作为螺旋石7—X装置的原型,STAR装置上该有的东西都是有的,只要对其中部分组件进行更新换代,陆舟有信心能够完成一次不逊色于螺旋石7—X所取得战果的点火。
  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便涉及到了可控核聚变蓝图上的第三块拼图——即,作为“双腿”的超导磁体。
  事实上,这块拼图陆舟已经完成了一半。
  从SG—1导线合成技术完成之后,设计“基于碳基超导材料的超导磁体”项目就已经上马了。
  也正如陆舟所预料的那样,SG—1导线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使得液氦制冷部件的工程体积可以得到极大的缩减。反应在图纸上的数据是,相比起铜氧化物线圈,至少能够节省20%的工程面积。
  而20%的工程面积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能让STAR仿星器的约束磁场强度,比起它的前身WEGA,翻上一倍不止!
  另一边,在价值超过五亿RMB的订单以及行政命令的双重刺激下,宝盛集团的工厂不断地扩大着SG—1导线的产能。
  而生产出来的导线,基本上刚一出厂,便被送到了STAR仿星器研究所,由那边的工程师改良成截面直径差不多有小腿粗细、竖着放差不多有两人高的集束线圈。
  在这些线圈中,内置有允许液氦通过的导管,用于将内部的SG—1材料维持在超导临界温度之下。
  为了使线圈在通电过程中输出稳定的磁场,在每一组集束导线的外侧,还装配有一圈牢固的绝缘体支架。毕竟对于这种精密的仪器而言,导线哪怕晃动个一毫米,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实验事故。
  毕竟在仿星器的内部,模拟的可是恒星的温度……
  这些天来,陆舟基本上都泡在STAR项目研究所的仿星器实验室里,亲临现场地指挥着这项工作。
  经过了连续一个月的奋战,在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STAR项目组的工程师,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组线圈的组装。
  站在重获新生的STAR仿星器前,陆舟擦了一半汗。
  虽然没有轮着扳手上阵,但从整个超导磁体设计之初便参与到项目中的他,很清楚走到今天这一步,其中究竟经历了多少的艰难。
  不过好在这些工作总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
  便是验证他的猜测了!
  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陆舟看向了站在他旁边的盛宪富,点头下令道。
  “检查装置各组件安装情况。”
  “如果没有问题,就准备通电!”
第498章
通往太阳的第一步
  虽然“检查”这种事情,嘴上说起来就一句话,但事实上,等到STAR项目组的全体工程师真正完成所有的排查工作,已经是三天后了。
  嵌入山体的实验室中,STAR项目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如同三天前那样,严阵以待地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站在控制室内的电脑旁边,陆舟透过近在咫尺的落地窗,俯瞰着那台被密密麻麻的线圈所包围的钢铁巨兽,胸中心潮澎湃不已。
  很快,这台重获新生的STAR装置,将进行它的第一次运行实验。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足足等待了半年……
  走到了陆舟的旁边,盛宪富深呼吸了一口气,克制着声音中的激动说道:“水冷偏滤器运行正常……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
  听到盛宪富的报告,陆舟点了点头。
  “那就开始吧。”
  盛宪富挺直了腰板,干劲十足道。
  “是!”
  第一次实验不会太折腾,一不涉及点火,二不会用到氢的同位素。
  至于实验的目标,也很简单,只有两个。
  一个是确认外场线圈最大磁场强度能够突破计算理论值的50T的界限,另一个便是确保反映室内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温度能够达到1亿摄氏度。
  至于维持时间,也无需太久,一秒便足矣。
  随着开始实验的命令下达,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立刻忙碌了起来。
  液氦阀门的开关打开,SG—1导线如预期中的那样,迅速达到了超导转变温度。
  伴随着阵阵刺扎耳膜的嗡鸣,通过外场超导线圈的电流开始逐渐放大,不断向着SG—1导线的超导临界电流逼近。
  看着反馈在电脑屏幕上的磁场强度数值不断攀升,并且最终停在了【51.14T】的极大值上,陆舟的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